摘 要 I
ABSTRACT II
绪 论 1
0.1 选题背景和意义 1
0.1.1 选题背景 1
0.1.2 选题意义 2
0.2 研究现状 3
0.2.1 国内研究现状 3
0.2.2 国外研究现状 7
0.3 研究方法 12
0.3.1 文献分析法 12
0.3.2 历史分析法 12
0.4 难点和创新点 12
0.4.1 难点 12
0.4.2 创新点 12
1二战后美欧关系的演变 14
1.1 美欧关系的发展历程 14
1.1.1 美国逐渐控制西欧(20 世纪 40 年代末-20 世纪 60 年代) 14
1.1.2西欧探索独立自主的道路(20 世纪70 年代-20世纪 80年代)..15
1.1.3美欧合作逐渐深化(20 世纪90 年代---奥巴马时期) 16
1.2特朗普政府对于美欧关系的破坏 17
1.2.1 美欧经贸关系遭受重创 17
IV
1.2.2 美欧结构性矛盾突出 18
1.3特朗普政府弱化美欧关系的影响 19
1.3.1 欧盟对美国的信任感大幅减弱 19
1.3.2 欧洲战略自主倾向愈发明显 20
2拜登政府修复美欧关系的原因和举措 21
2.1拜登政府修复美欧关系的原因 21
2.1.1美国意图重振国际领导力 21
2.1.2美国试图争取欧盟配合其外交政策 22
2.1.3美国企图拉拢欧盟进一步展开对华战略竞争 23
2.2拜登政府修复美欧关系的举措 24
2.2.1 重申美欧共同的价值观 24
2.2.2重视北约在美国对外战略中的作用 25
2.2.3在国际事务中回归多边主义 26
2.2.4加快与欧盟在对华政策上达成共识 27
3拜登政府修复美欧关系对中国的影响 28
3.1促进美国与欧盟在对华政策上达成共识 28
3.1.1美欧认为中国崛起挑战西方主导的国际秩序 28
3.1.2美欧在人权问题上指责中国 29
3.1.3美欧反对中国主导数字技术和相关产业 30
3.2中欧关系将受到美国牵制 31
3.2.1 美国将影响欧盟的对华认知 31
3.2.2欧盟将进一步防范中国的经济和科技竞争 32
3.2.3欧盟将在地区热点问题上配合美国 32
3.2.4俄乌冲突为美欧合作提供新的契机 34
V
3.3 中国将面临更大的战略压力 34
3.3.1 美国将利用北约遏制中国 34
3.3.2 美欧可能构建新的协调机制 35
3.3.3美欧推出基建计划以对抗“一带一路”倡议 36
4中国应对美欧关系重塑的战略选择 37
4.1 冷静看待美欧涉华协调 37
4.1.1 管控中美竞争的烈度 37
4.1.2 促进中欧务实合作 39
4.2推动构建中美欧三边互动机制 39
4.2.1 寻找中美欧三方的利益交汇点 40
4.2.2 积极支持欧盟“战略自主” 40
4.3继续推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41
结 语 43
参 考 文 献 45
致 谢 50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以及参加科研情况 52
VI 0.1 选题背景和意义 二战后,美国通过马歇尔计划等措施扶持西欧,为西欧国家的经济复苏和战 后重建做出了巨大贡献。同时,美国也积极拉拢西欧成为其对抗苏联的坚定盟友。 苏联解体后,美国一跃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欧洲国家的支持和协助是美国在冷 战后塑造世界秩序的重要基础。2016年,唐纳德•特朗普(Donald Trump)就 任美国总统后,打着“美国优先”的旗号实施了一系列单边主义政策,不仅将中 国视为其战略竞争对手,对于美国的传统盟友也频频出击。特朗普认为美国的盟 友削弱了美国,因此在他执政时期,美国迫使欧盟在经贸问题上做出让步,并让 北约成员国分担更多的防务费用。2021年1月20 日,新任总统乔•拜登(Joe Biden) 上任后,明确提出修复与盟友的关系、恢复美国的领导力是本届美国政府外交政 策的核心诉求,这包括在安全、技术、环保和价值观等多个领域缓和美欧关系, 欧洲盟国对于美国的回归也表示欢迎。
0.1.1 选题背景
当前,国际格局正在经历着深刻的调整与变革。以美国为主导的自由主义国 际体系在特朗普执政的四年期间遭到严重破坏。随着世界多极化深入发展,中国 等发展中国家的力量显著增强。曾经的超级大国——美国的实力却有所下降,国 际格局东升西降的趋势愈发明显。拜登就任总统后,多次宣称“美国回来了”, 旨在表达新一届美国政府对欧洲盟友的重视,因此未来美欧关系的走向将成为影 响国际格局发展变化的重要因素之一。
特朗普担任美国总统时,反复声称现有的国际体系对于美国“不公平”。商 人出身的特朗普在处理国际事务时带有鲜明的重视经济利益的色彩。在经贸领域, 特朗普不仅对中国输美商品加征关税,对于欧洲盟友也重新谈判贸易协定。除此 之外,特朗普政府还施压德国放弃北溪2号天然气管道项目。美欧关系因此急转 直下。
近年来,美国战略界认为中国崛起从根本上改变了国际力量的平衡。因此, 特朗普任内对华政策的进攻性明显增强。拜登上台后,致力于团结盟友一同应对 中国日益上升的影响力。因此,修复跨大西洋关系是拜登任内的重要任务。首先, 拜登政府重新重视北约组织在其对外政策中的作用, 2021 年 6月 14日,北约在
1
布鲁塞尔总部举行会议,会议达成的联合公报明确将中国定位为北约的“系统性 挑战”。
①这表明北约正在逐渐被美国纳入对华战略竞争的轨道;其次,在意识形态 领域,拜登力主召开“全球民主峰会”,他希望通过“全球民主峰会”表达美国 将与盟友和伙伴站在一起,打击网络攻击、虚假信息、数字威权主义等民主国家 面临的新威胁,并重新强调人权和民主价值观;然而,将中国定义为系统性挑战 并不意味着欧洲视中国为当前最严重的威胁,从欧洲传统的地缘政治角度来看, 欧洲国家和北约组织的主要安全关切是俄罗斯,并且公报也强调欧洲应当与中国 保持建设性对话,并在诸如气候变化等问题上对华接触。
在中美关系持续低迷的背景下,美欧关系的复苏对于中国的影响至关重要。 美欧之间有着相同的意识形态,相似的政治制度和深厚的历史渊源。若美欧协调 其外交政策,在对华问题上达成一致,将会对中美关系和中欧关系产生直接影响。 备受瞩目的《中欧投资协定》因中国对欧盟的制裁而暂时冻结,这也为美国进一 步拉拢欧盟提供了契机。虽然拜登试图重新拥抱欧洲,但他更加注重的是服务于 美国的中产阶级外交,盟友被视为提升美国影响力和竞争力的工具。与此同时, 近些年欧洲“战略自主”的意识愈发清晰,对于美国的建议也未必言听计从,遭 到破坏的美欧关系在短期内不可能恢复如初。因此,美国的“联欧制华”战略能 否奏效还有待观察。
0.1.2 选题意义
目前,中美欧战略大三角的演进是学界关注的重要议题之一。美欧关系如何 发展将直接影响到未来的中美关系和中欧关系。拜登上台之后,改变了特朗普轻 视盟友的态度,这使中美欧三边关系日趋复杂。
第一,特朗普虽然未能连任总统,但其对华政策的主要内容却被拜登政府所 继承。中美在全球层面的博弈未来将会影响国际关系的变化和国际秩序的重组, 中欧关系将直接受到中美战略竞争的影响。因此,对于当前美欧关系的研究将有 助于把握中美关系未来的发展方向。
① Sabine Siebold,Steve Holland,Robin Emmott.NATO adopts tough line on China at Biden's debut summit with alliance[EB/01].
https://www.reuters.com/world/europe/nato-welcomes-biden-pivotal-post-trump-summit-2021-06-14-html,2021-0 6-21
2
第二,研究美欧关系的走向有助于深入了解中美、中欧关系。在中美关系陷入低 谷的同时,中欧关系也发生了一些变化。欧盟对华政策虽承认中欧双方存在合作 的领域,但也强调了双边关系在信息安全、科学技术和价值观方面的竞争性。拜 登政府重振跨大西洋联盟将使美欧在对华政策上更趋一致。因此,当前对于中美 欧三边关系的研究更为迫切。
0.2 研究现状
0.2.1 国内研究现状
(一)关于美欧关系的国内研究现状
国内学者对于美欧关系的研究有以下论述。中国人民大学的许海云教授写作 的《锻造冷战联盟---美国大西洋联盟政策研究(1945-1955)》一书深入分析了 美欧联合思想的源起、战后美欧关系格局及其变化和美国外交政策的转变等问题。 许教授认为,战后初期美国联盟政策的思想渊源有两点,即欧洲联邦主义与美欧 联盟思想。美欧联合思想是在欧洲联邦主义的基础上,伴随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 开端及其演进而成长起来,为战后美欧双方的政治、经济与安全融合打下了坚实 的思想基础。①南开大学刘丰教授撰写的《联盟与国际秩序》一文探讨了联盟在 国际秩序形成和演变过程中的作用方式与机制。文章认为美国盟友与美国关系的 紧密程度取决于地缘利益的重要性和国内政治两个因素,并且分析了联盟对于维 持两级体系的作用和在美国单极霸权下美国与盟友之间产生矛盾的三方面原因, 即利益需求差异、成本负担矛盾和战略承诺模糊。②外交学院的凌胜利教授撰写 的《修复联盟关系:拜登政府的重要任务》一文论述了美国修复联盟关系的重点 即修复美欧关系、整合亚太联盟以及推动五眼联盟转型。③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 的崔洪建研究员撰写的《欧美关系将会修复还是重塑》一文认为重塑欧美关系更 符合当前双方的政治现实并且探讨了双方将会在经贸领域、抗击疫情和气候变化 等多边事务上重启合作。同时,文章也指出即使短期内美欧关系有所改善,也难 掩双方政治基础薄弱的的事实。特朗普任内对于美欧双边关系的破坏难以在短时
①许海云.锻造冷战联盟一一美国大西洋联盟政策研究(1945-1955) [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7:1-41
②刘丰.联盟与国际秩序[J].当代美国评论,2019(3) :3-19
③凌胜利•修复联盟关系:拜登政府的重要任务[J].世界知识,2020(12):53-55
3
间内恢复如初。①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的胡黉发表的《拜登任期,欧洲寻求重塑 跨大西洋关系》一文认为欧美关系已回不到过去,虽然拜登表示要修复与欧洲盟 友的关系,但诸如北约国家军费开支、美欧贸易逆差和“北溪”二号天然气管道 等问题仍然是美欧利益分歧的重点领域。在对华态度上,不同于美国对中国敌视 的态度,欧洲虽认为中国是日益上升的竞争对手,但同时也认识到与中国的关系 是多面性的。未来在中美欧三边关系中,欧洲人将更多地基于自身的利益和价值 观行事。②
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研究员周琪写作的《欧美关系的裂痕及发展趋势》 一文分析了冷战后欧美关系的演进历程并列举了欧美政策分歧的案例。文章还列 出了特朗普在任总统期间的单边主义行为对于美欧关系的破坏,美欧双方追求的 安全和经济利益的差异将导致未来美欧关系的裂痕进一步加深。③中国国际问题 研究院研究员金玲发表的《欧美关系重塑:构建从盟友到伙伴的新平衡》一文指 出了维系大西洋关系的三大支柱,即以北约为核心的安全支柱、以多边主义为基 础的国际规则支柱和以共同利益与价值观为基础的身份认同支柱。虽然拜登就任 总统后有意回归多边主义,恢复与欧洲盟友的关系,但是欧美间的战略疏离感已 成事实,欧洲追求战略自主已成为其外交政策的主要目标。因此欧美关系总体继 续呈弱化的态势,双边关系将从传统的盟友关系走向日趋平衡的伙伴关系。④金 玲的另一篇文章《跨大西洋关系:走向松散联盟》一文则指出美欧矛盾具有内生 性特征,分别是:“国际地位和力量特性不同决定双方单、多边主义的观念之争、 参与全球化程度及治理模式不同决定双方在贸易问题上的立场不同和美欧安全 利益偏移增加了双方安全责任分担的矛盾”。⑤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助理研究员孙成昊和董一凡撰写的《美欧竞争新动 向:同盟框架下的博弈与前景》一文分析了美欧在经贸领域和安全领域的分歧, 但也指出这种分歧不会超出西方资本主义制度和价值观的框架之外。文章还预测
①崔洪建.欧美关系将会修复还是重塑J].现代国际关系,2020(12): 13-14
②胡黉.拜登任期,欧洲寻求重塑跨大西洋关系J].世界知识,2020(12):52-53
③周琪.欧美关系的裂痕及发展趋势[J].欧洲研究,2018(6):83-105
④金玲.欧美关系重塑:构建从盟友到伙伴的新平衡J].国际问题研究,2021(2) :49-67
⑤金玲.跨大西洋关系:走向松散联盟J].国际问题研究,2018(4):34-48
4 了美欧关系的发展对于中国的影响,即欧洲游走于中美之间、中美欧三足鼎立和 美欧联手对华。①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的《美国蓝皮书:美国研究报告 (2019)》中的一篇文章《跨大西洋关系现状及其发展前景》分析了跨大西洋关系 可能的发展前景——弱化的美欧关系和强化的美欧关系,而这两种关系变化又对 应着四种可能的图景。在弱化的美欧关系下,若欧盟内部凝和独立于美国,并实 施不同于美国的政策,则会出现欧盟超级大国;反之若欧盟内部无法和解,在面 对美国立场和政策时欧洲内部出现分裂,则会出现分裂的美欧关系。在强化的美 欧关系下,若欧洲与美国合作顺利,顺从美国的政策和偏好,则会出现美国霸权; 反之若欧盟核心成员国和美国保持紧密关系,欧盟内部则会出现分化。②
(二)关于中欧关系的国内研究现状
国内学者对于中欧关系的研究也颇有成果。张利华、史志钦主编的《中国与 欧盟关系研究》一书认为自欧盟成立以来,欧盟委员会对华的政治态度先后经历 了建设性伙伴、全面伙伴、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之成熟伙伴、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之 竞争与合作伙伴四个时期。中欧在许多重大国际政治问题上有共同的利益和主张。 如促进国际关系民主化、加强联合国的作用、建立多极化的世界格局、消除贫困 和打击恐怖主义等。然而,由于双方在历史传统、社会制度和价值观念等方面存 在较大差异,所以,双方在积极发展关系的过程中难免出现矛盾和摩擦。③ 张永安、杨逢珉所著的《欧盟对华政策及中欧关系》的第五章阐述了 20 世 纪 90 年代以来的欧盟对华的经贸政策。主要表现在:支持中国参与国际事务、 高度评价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关注中国的人权发展和加强同中国的科技合作。 该文章指出欧盟追求的首要目标是:稳定在外交政策和安全方面同中国的关系, 支持中国进一步改革,帮助和支持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同贫困现象作斗争,在实 行法制和尊重人权方面同中国政府合作。④复旦大学中欧关系研究中心发布的《欧 洲对华政策报告》(2020)总结了欧盟的对华政策。该报告认为新冠疫情促使欧 盟意识到中国在应对全球性挑战时作为合作伙伴的重要性并促使欧盟追求现实
①孙成昊,董一凡•美欧竞争新动向:同盟框架下的博弈与前景[J].当代美国评论,2020(2):101-121
②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美国蓝皮书:美国研究报告(2019) [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9: 214-230
③张利华,史志钦•中国与欧盟关系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岀版社,2012:89-104
④张永安,杨逢珉•欧盟对华政策及中欧关系[M]北京:时事岀版社,2012:132-164
5
且一致的对华政策。未来欧盟将按不同议题对中国进行不同的战略定位并在对华 政策上寻求与美国的协调。①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的孙海泳撰写的《美欧对华科 技遏制与美欧跨大西洋合作》一文论述了美欧在对华科技产业政策领域存在一定 共识,并分析了美欧遏制中国科技产业的发展前景。②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的《国际形势黄皮书: 全球政治与安 全报告(2021)》中有一篇文章题为《大国关系与国际秩序》,该文认为中欧关 系合作大于竞争,在美国收缩国际义务的同时,中欧均奉行多边主义的价值观念, 一带一路倡议为中欧合作提供了新的平台,而疫情大流行又为中欧合作提供了广 阔空间。该文章还指出美欧关系对中欧关系有显著影响,美国不仅是中美关系恶 化的始作俑者也是大西洋裂痕的制造者,未来中欧关系走向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美 国对于跨大西洋关系的调整。③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的孙成昊和董一凡撰写 的《拜登任内美欧同盟关系走向及其战略影响》一文认为拜登执政后美国将联手 欧盟在部分领域向中国施加压力。一方面,美欧可能会在科技领域强化对华封锁, 利用双边或多边合作框架,乃至以“民主国家”或“志同道合的伙伴”构建新的 合作协调机制;另一方面,拜登政府可能会改变对华竞争的方式。从特朗普时代 的抹黑、制裁中国转向解决美国的国内问题,提升自身的综合实力。同时文章认 为欧盟在对华问题上将努力保持独立的政策取向,中欧双方仍有较大合作空间并 保持合作加竞争的相处模式。④
综上,国内学者对于美欧关系和中欧关系的看法主要集中于以下三点:第一, 拜登上任后,重塑美欧关系是其任期内的重要任务。但是特朗普执政期间美欧关 系已遭受重创,双方合作基础大大削弱,短期内不可能恢复如初。第二,过去中 国和欧盟曾是密切的合作伙伴。然而,随着中国实力的上升以及中美关系恶化, 中欧关系也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影响,双方在人权问题和新兴技术等领域出现了一
①复旦大学中欧关系研究中心,上海欧洲学会.2020年欧洲对华政策报告[R].2021(3):4-8
②孙海泳.美欧对华科技遏制与美欧跨大西洋合作[J].宏观经济管理,2020 (8) : 84-90
③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国际形势黄皮书:全球政治与安全报告(2021) [M].北京:社会 科学文献出版社,2021:18-32
④孙成昊,董一凡.拜登任内美欧同盟关系走向及其战略影响[J].美国问题研究,2021 (1) : 193-211
6
些分歧;第三,拜登可能联手欧盟对华施压,甚至与盟友组建新的协调机制。因 此,未来欧盟如何与中国发展关系将受到拜登政府的压力。
0.2.2 国外研究现状
(一)关于美欧关系的国外研究现状
哈佛大学肯尼迪政治学院教授斯蒂芬•沃尔特(Stephen M.Walt)所著的《联 盟的起源》 (The Origins of Alliance) 探讨了影响联盟建立的因素,如意识形态、 对外援助和跨国渗透。沃尔特认为国家结盟以制衡威胁而不仅仅是制衡实力。面 临外部威胁的国家将与其他国家结盟,以反对构成威胁的国家。实力的分配是影 响威胁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因素,威胁的水平受到地缘的毗邻性、进攻能力和被认 知的意图的影响。具有威胁性国家的综合实力越强大,其他国家结盟进行反对的 可能性越大。由于国家制衡威胁,因此美国能创造和维持一个全球性的联盟,该 联盟的能力远远超过冷战时期的苏联及其盟友。①
此外,一些智库的学者对于美国和欧洲盟友的关系进行了深入分析。例如, 传统基金会(Heritage Foundation)的研究员泰德• R •布隆德(Ted R.Bromund) 和丹尼尔•科奇斯(Daniel Kochis)撰写的《2021年美国对欧政策的五大优先事 项》(The Top Five U.S. Priorities for European Policy in 2021)列举了美国对欧洲 政策的五个优先事项,分别是:缔结美英自由贸易协定、维持并提升北约的威慑 力、共同面对新冠疫情的挑战、一致应对来自中国的威胁和确保美国和欧洲盟友 不游离于“三海倡议”之外。②传统基金会的另一篇研究报告《美国为何需要大 西洋战略》(Why the United States Needs an Atlantic Strategy)认为大西洋战略的最 终目标是在该地区营造一个繁荣、安全和稳定的环境,为美国在全球实现其战略 目标提供保障。该策略的短期目标是保持美国享有舒适的地缘政治现状。长期目 标是遏制中国、俄罗斯和其他对抗性非国家行为者在整个大西洋地区寻求更大的 影响力。为了使美国实现这个目标,其政策必须以大西洋地区的五个战略主题为 基础。这些战略主题可以简称为五个"S”,即Stability> Security> Serenity> Sovereignty和Success。该报告认为,美国有能力实施有效的大西洋战略,所需
①斯蒂芬•沃尔特•联盟的起源[M]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8:17-40
②Ted R.Bromund,PhD,and Daniel Kochis.The Top Five U.S. Priorities for European Policy in 2021[R],The Heritage Foundation,January 13,2021:1-7
7
要的是政治意愿和实现这些目标的方法。①欧盟安全研究所(European Union Institute for Security Studies)出版的《如何拯救跨大西洋关系》(Turning the Tide—How to rescue Transatlantic relations)认为国际体系进入新的权力交接时期, 不确定因素和不稳定因素增多。在此背景下,新冠疫情大流行加速了该进程,导 致包括跨大西洋关系在内的共同体分化。对于关键基础设施、供应链和新型武器 的依赖正在加速推进民主国家的内部危机。这些新的威胁正在塑造着未来,同时 也加剧了美欧地缘政治的脆弱性。在该著作中,作者还认为跨大西洋关系中的离 心力有其结构性原因且不容忽视,但是跨大西洋主义和欧洲战略自主并非互相排 斥的地缘政治概念。因此,当前美欧之间的主要任务应是围绕互补原则,重新平 衡大西洋两岸的关系,将美国和欧盟之间的关系重塑为不可或缺的合作伙伴。②而 该机构出版的另一部著作《欧盟与北约——关键的伙伴》 (The EU and NATO—The essential partners)认为跨大西洋关系是北美和欧洲安全与防务的基 础,它维持了以规则为基础的自由主义国际秩序,并概述了欧盟与北约合作的领 域,包括应对多样化的威胁、海洋合作、网络安全、防卫能力建设、国防工业研 究、联合军演以及弹性的伙伴关系等。③
耶鲁大学法学院蔡中曾中国中心(Yale Law School Paul Tsai China Center)公 布的长篇智库报告:《美国对华政策的未来:给拜登政府的建议》 (The Future of US Policy Toward China:Recommendations for The Biden administration) ,其中关 于美欧关系的部分这样写道:为开展跨大西洋合作,美国必须审慎地考虑对欧政 策。美国需要清楚地了解到许多欧洲官员目前对美国怀有不信任感。因此,美国 对欧洲的外交战略必须致力于重建欧洲对美国的信任,包括相互间志同道合的感 觉以及真实的盟友关系。而且还必须认识到,美国和欧洲经常有利益上的分歧, 甚至有时还是强硬的竞争者。所以美国与欧洲盟友就共同的对华政策不太可能进 行全方位的合作,比较可能的合作领域包括经济问题、技术问题、人权问题、气
①James Jay Carafano,Why the United States Needs an Atlantic Strategy[R],The Heritage Foundation,December 23,2020:1-24
②Simona R.Soare,Turning the Tide—How to rescue Transatlantic relations[R],European Union Institute for Security Studies,2020:44-59
③Gustav Lindstrom and Thierry Tardy,The EU And NATO---The essential partners[R],European Union Institute for Security Studies,2019:5-11
8
候变化问题和重振国际体系。①国会研究处(Congressional Research Service)发 布的《第 117 届国会中的美欧关系》(U.S.-European Relations in the 117th Congress) 一文承认美国领导下的北约与欧盟的合作有助于促进欧洲盟国的民主和繁荣,这 反过来也强化了美国的外交和安全政策、多边贸易体系和美国全球领导力的可靠 性。预计拜登政府的许多政策将与欧洲的立场更加紧密地契合。拜登政府宣布与 多边机构中的国际伙伴合作以应对诸如中国等相关问题的承诺将有助于缓解紧 张局势,并重建与欧洲各国政府和欧盟的信任。同时,在北约防务开支、数字技 术、贸易争端和数据隐私等方面美欧间的分歧可能还将持续。②
(二)关于美欧关系对华影响的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学者关于美欧关系缓和对中国产生的影响多有论述。美国战略与国际问 题研究中心(Center for Strategic and International Studies)研究员安德烈斯•奥 尔特加(Andres Ortega )撰写的《美中竞争与跨大西洋关系的命运》(The U.S.-China Race and the Fate of Transatlantic Relations)认为虽然跨大西洋关系在 特朗普任内遭到破坏,但也分析了美欧在诸如价值观和全球秩序、经济和地缘政 治等方面具有利益一致性。③传统基金会的詹姆斯• M •罗伯茨(James M. Roberts) 撰写的一篇研究报告《拜登总统应领导七国集团应对共产党中国的坚定立场》 (President Biden Should Lead a Firm G7 Stance Against Communist China) 一文认 为七国集团应捍卫基于市场的民主与经济自由。包括拜登总统应推动七国集团抵 制中国主导全球机构的企图、谴责中国是世界上空气,水和土地污染最严重的国 家、反对中国对于维吾尔族的不人道待遇、敦促欧盟重新考虑与中国的投资协议、 支持七国集团与欧盟和日本合作制定一项改革世界贸易组织的计划和推进美英 自由贸易协定的签署。④耶鲁大学法学院蔡中曾中国中心发布的研究报告《美欧 对华合作路线图》(A Roadmap for U.S.-Europe Cooperation on China)详细阐述了 美欧共同应对中国的合作领域主要集中在:贸易和投资、技术标准和规则、人权
①Ryan Hass,Ryan Mcelveen,Robert D.Williams.The Future of US Policy Toward China:Recommendations for The Biden administration[R],Yale Law School Paul Tsai China Center,November 2020:20-24
②U.S.-European Relations in the 117th Congress,Congressional Research Service[R],January 22,2021:1-2
③Andres Ortega.The U.S.-China Race and the Fate of Transatlantic Relations[R].Center For Strategic International Studies,April 2020:3-10
④James M. Roberts. President Biden Should Lead a Firm G7 Stance Against Communist China[R].The Heritage Foundation,February 19,2021:1-5
9
问题、气候变化、全球公共卫生问题和国际体系改革。除此之外,还论述了达成 上述合作的主要路径:承认特朗普政府对于美欧关系带来的破坏、以长远的目光 看待美欧关系、认识到重建欧洲的信任感和对华合作的能力需要一定的时间和达 成一种共识,即美国的领导作用源自其围绕共同问题的召集、倾听和动员各方的 独特能力。①
托斯滕•本纳(Thorsten Benner)和汤姆斯•莱特(Thomas Wright)撰写的一篇 文章《美国在欧洲和亚太地区的盟友与中国的关系》 (China's relations with U.S. allies and partners in Europe and the Asia Pacific) 指出美国应该以长远的目光看待 未来的国际政治走向,为跨大西洋联盟应对中国日益增长的影响力做好准备。在 北约内部,美国应推动一场辩论,即中国在安全领域日益扩大的影响力对于欧洲 意味着什么,以及欧洲和北约应如何做好准备。文章还建议美国和欧盟应该和亚 洲的盟国一同为新兴领域(如太空、计算机网络、人工智能)制定标准和规则。 ②英国皇家国际事务研究所(Chatham House)的珍妮弗•林德(Jennifer Lind)撰写的
《中国的崛起和跨大西洋关系的未来》 (The rise of China and the Future of the Transatlantic Relationship)一文认为中国的经济政策与自由贸易体制不一致,中国 仍维持着大量的关税和非关税壁垒,阻碍外国商品进入其国内市场,并且还要求 外国企业转让技术以留在中国市场。对于网络空间问题,文章认为中国对待网络 空间的态度不同于北美和欧洲的自由民主国家。在推进网络主权原则的基础上, 中国将互联网视为自己管辖的空间而非开放的领域。作为国际发展的领导者,对 于安全问题,文章指出中国不断增强的国力破坏了美国在亚洲领导的安全秩序, 中国军队的现代化,尤其是在航海领域已经开始打破地区的权力平衡;至于人权 问题,文章还分析了中国外交破坏了支撑大西洋伙伴关系的自由议程。“不干涉 别国内政”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之一,这一原则经常导致中国否决国际干预或其 他跨大西洋伙伴支持的自由主义目标。此外,中国的不干涉原则使其向侵犯人权 和腐败猖獗的国家提供不附带条件的贷款,从而破坏了北美和欧洲国家促进良好
①Paul Gewirtz,Ryan Hass,Susan Thornton,Rober Williams,Craig Allen,David Dollar. A Roadmap for U.S.-Europe Cooperation on China[R].Yale Law School Paul Tsai China Center,February 2021:2-9
②Thorsten Benner,Thomas Wright. China's relations with U.S. allies and partners in Europe and the Asia Pacific[R].Testimony to U.S.China Economic and Security Review Commission,April 5,2018:1-6
10
治理和保障人权的希望。因此,美国应支持欧洲的团结和稳定,因为一个混乱和 不稳定的欧洲将无法帮助美国应对世界各地的地缘政治挑战。①
2020 年 11 月,美国参议院外交委员会(The United States Senate Committee on Foreign Relations) 发布了一份报告《跨大西洋合作的具体议程》 (A Concrete Agenda for Transatlantic Cooperation on China),该份报告认为美欧尽管存在一些 分歧,但跨大西洋联盟在捍卫基于规则的国际体系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功。报告还 呼吁美欧应加强团结共同应对中国不公平的贸易、不透明的投资和对他国的政治 干预。②欧洲改革中心(Center For European Reform)的萨姆•洛(Sam Lowe)研 究员撰写的《拜登任总统对美欧贸易关系意味着什么》 (What would a Biden presidency mean for US-EU trade relations)一文阐述了拜登政府的任务是消除新 冠病毒大流行对国内经济造成的冲击。国内的政治压力可能集中在重建医疗和公 共卫生等关键行业以及增强美国在亚太地区的影响力上。拜登政府领导下的美国 对待中国的态度不太可能有所缓和。美欧关系面临的最大挑战仍然是如何应对中 国崛起的分歧。③2020年12月,哈佛大学肯尼迪政治学院(Harvard Kennedy School) 出台了一份研究报告《振兴跨大西洋力量的战略》 (Stronger Together:A Strategy to Revitalize Transatlantic Power),这份报告论述了美欧之间对于中国问题的分歧。 欧洲国家通过经济和商业的视角看待与中国的关系,而华盛顿则将北京视为全方 位(政治,经济,技术和军事)的地缘政治竞争者。文章建议美国和欧洲只有共 同合作才能在贸易、技术和多边参与中发挥必要的杠杆作用,以使中国遵守一系 列的国际规则。④
综上,国外学者对于如今的美欧关系及其对华影响的看法主要有以下三点: 第一,大西洋联盟对于美国在世界上发挥领导力非常重要,美国应该重新重视欧 洲盟友在其外交政策中的作用,并在多领域恢复与欧洲的合作关系;第二,美国
①Jennifer Lind.The rise of China and the Future of the Transatlantic Relationship[R].Chatham House,July 2019:2-16
②Foreign Relations Committee.A Concrete Agenda for Transatlantic Cooperation on China[R].The United States Senate Committee on Foreign Relations,November 2020:24-35
③Sam Lowe.What would a Biden presidency mean for US-EU trade relations[R].Center For European Reform,28 October 2020:1-3
④Torrey Taussig.Stronger Together:A Strategy to Revitalize Transatlantic Power[R].Harvard Kennedy School,December 2020:35-42
11
应同欧洲国家一同应对中国的挑战,并且阻止中国主导新型领域的规则;第三, 美欧在对华问题上存在分歧,欧洲对美国能否修复盟友体系怀有疑虑。因此双方 在对华合作方面尚有一定局限性。
0.3 研究方法
0.3.1 文献分析法
写作本文的过程中充分查阅了大量的英文文献和中文资料,并且利用图书馆 和互联网搜集到了相关的智库报告、评论文章以及专业著作。并对这些资料进行 整理和分析,使本文更加全面地展现从特朗普时期至拜登时期美欧关系的发展历 程。
0.3.2 历史分析法
本文研究的对象是拜登时期美欧关系的变化以及这种变化对于中国的影响。 但鉴于美欧关系有较长的发展脉络,因此,本文从特朗普时期的美欧关系入手, 通过梳理特朗普时代美欧关系的发展轨迹到拜登政府重塑美欧关系,并且结合当 今国际形势的发展,进而分析对于中国的影响。
0.4 难点和创新点
0.4.1 难点
第一,拜登政府的外交政策还未完全展开。虽然拜登多次表示盟友对于美国 至关重要,但美国和欧洲对于中国不断增长的综合国力有不同的看法。在对华问 题上美欧也并非铁板一块,未来美欧关系会发展到何种程度仍有较大不确定性。 这将阻碍跨大西洋联盟在对华问题上达成共识,欧洲对华政策的前景更加难以预 料,也增大了写作的难度。
第二,由于本文涉及到美欧关系、中美关系、中欧关系等多维度的研究,因 此对于各类文献的梳理同样是写作本文的一个难点。除此之外,写作本文需要追 踪拜登政府对欧政策的进展,而且还要以一个宏观的战略视角来看待这个议题。 最后,本文还需要参考大量的英文文献,对于笔者英文水平的要求较高也是一个 难点。
0.4.2 创新点
第一,本文的现实意义较强。拜登上台正值新冠疫情蔓延全球,中美关系陷 入低谷之际。在此背景下,美欧关系出现缓和趋势将直接影响国际局势的发展和
12
美国的对华政策。因此研究当下美欧关系的变化对于今后中美博弈和中欧关系走 向颇为重要。
第二,目前研究美欧关系的文章主要集中于分析拜登修复美欧关系的方式和 日后双边关系的发展趋势。然而,对于拜登修复美欧关系将对中国产生的影响及 中国应如何应对则少有涉及。此外,本文还分析了在美欧关系缓和的背景下中美 欧战略大三角之间的变化则是另一个创新点。
13
1二战后美欧关系的演变
1.1美欧关系的发展历程
1.1.1美国逐渐控制西欧(20 世纪40 年代末-20世纪 60年代)
美欧关系即跨大西洋关系,是当今世界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是影响国际格 局发展变化的关键因素,也是维系大西洋联盟的一根主要支柱。美欧关系是在二 战时期英美同盟的基础上逐步发展形成的。二战结束后,美国依靠欧洲盟友对抗 苏联并逐渐壮大了自己的实力,欧洲也倚仗着美国的安全保护进行了战后重建, 并启动了欧洲一体化,经济实力和政治影响力得到快速提升。
美国和西欧的联盟与当时的国际形势息息相关。战后初期,西欧各国百废待 兴。为进行战后重建,恢复国内政治经济秩序,西欧必须依赖于美国的保护和援 助。在苏联事实上已经控制东欧的情况下,西欧的稳定则成为美国遏制苏联的战 略基点。①1947年,美国提出“马歇尔计划”扶植西欧经济复苏,为控制西欧铺 平了道路,也为日后西欧的经济一体化奠定了基础。随着东西方对抗加剧,西欧 各国普遍认为苏联对自身安全构成严重威胁,出于对自身的安全的担忧,以英法 两国为代表的西欧各国积极寻求联合防卫以确保自身不遭受攻击。美国出于对抗 苏联的考虑,也希望西欧国家组成一个联合的网络。因此,美国鼓励西欧国家间 的密切合作。 1948 年,英国、法国、荷兰、比利时和卢森堡签订了《布鲁塞尔 条约》,美国对此表示支持,并有意将该条约纳入北大西洋联盟。 1949 年,北 大西洋公约组织在美国的倡议下成立。北约成立后,《布鲁塞尔条约》的军事机 构便并入了北约组织,为美国得以从军事上控制西欧提供了便利。美国通过其在 北约的领导地位,逐渐增强了对西欧的政治和军事干预。
1950 年,法国外交部长舒曼(Robert Schuman)提出了建立欧洲煤钢共同体的
“舒曼计划”,该计划将鲁尔的煤钢资源置于法德两国共同参与管理的联合机 构之下,并向西欧所有国家开放,使之成为通向欧洲联合的突破口。②1951年, 法国、西德、意大利、比利时、荷兰和卢森堡签订了《欧洲煤钢联营条约》, 1953 年,第一批美国观察员被派往欧洲共同体, 1956年,美国驻欧洲委员会代
①刘德斌.国际关系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354
②肖月,朱立群.简明国际关系史(1945-2002) [M].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16:131
14 表团在卢森堡正式成立。1957年,上述六国又签订了建立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 洲原子能共同体的《罗马条约》,将行业的联合转变为国家间的联合。1965 年, 六国签订《布鲁塞尔条约》,该条约将煤钢共同体、原子能共同体和经济共同 体合并为欧洲共同体。出于自身的战略利益,美国积极支持西欧联合,并以此 为契机树立了自己在西欧的领导地位。
1.1.2西欧探索独立自主的道路(20 世纪70 年代-20世纪 80年代)
进入 20 世纪 70 年代,欧共体进一步扩大。1973 年,英国、爱尔兰、丹麦 加入欧共体,大大增强了欧共体的政治经济实力,提高了其在国际社会上的影响 力。随着西欧各国经济实力的上升,欧共体日益成为国际社会不可忽视的一股力 量,政治上的独立自主倾向也渐渐显露出来。此时的欧共体开始探索政治联合, 试图摆脱对于美国的依附,对外“用一个声音说话”。法国在戴高乐总统的领导 下开始实施独立的核政策,拒绝参加美国的“多边核力量计划”;联邦德国总理 勃兰特(Willy Brandt)提出“新东方政策”,改善了同苏联和东欧各国的关系。 西欧摆脱美国控制的呼声日益高涨。面对这种情形,美国不得不调整对欧政策。 1974 年 6 月,北约成员国签署了《大西洋关系宣言》,《宣言》强调北约成员 国有“共同的命运”,它们的共同防务是不可分割的,美国部队继续留驻欧洲, 对保卫北美和欧洲起着无法替代的作用。①《大西洋关系宣言》重申了美欧之间 的共同利益,调整了美国与欧洲盟国的关系。
20 世纪80 年代,西欧一体化迅速推进。 1985年,欧共体首脑会议通过《欧 洲一体化文件》, 1986 年,西班牙和葡萄牙加入欧共体,欧共体成员扩大到 12 国。同年,欧共体各国首脑签署了《欧洲统一文件》,欧洲一体化程度进一步加 深。与此同时,西欧开始在高新技术领域努力赶超美国, 1985 年,当里根政府 宣布投资实施“星球大战计划”时,时任法国总统密特朗(Francois Mitterrand) 提出“尤里卡”计划,并号召西欧国家在诸如光电子学、大型电子计算机、高速 微电子学、高功率激光和粒子学、新材料和人工智能等尖端领域进行合作,建立 一个“欧洲工艺技术共同体”。②在防务方面,随着美苏关系出现缓和迹象,西 欧对于美国的防卫承诺抱有疑虑,深感建设防务能力的重要性。 1982 年,法国
①方连庆,王炳元,刘金质.国际关系史[C].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465
②方连庆,王炳元,刘金质.国际关系史[C].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588
15 和西德决定成立安全-防务共同委员会协调两国的防务政策。1987年,西德总理 科尔提出建立一支5000人的法德联合旅。1988年,为应对美国从欧洲撤军,法 德两国决定建立“防务理事会”,制定安全领域的共同方案,进一步促进了西欧 的防务联合,改变了防务完全依赖美国的局面。
1.1.3美欧合作逐渐深化(20 世纪90 年代---奥巴马时期)
苏联解体后,美国和北约的军事威胁基本消失,美国一跃成为唯一的超级大 国,但若要继续维持与欧洲的伙伴关系,必须为其在欧洲继续存在提供新的“合 法性”。1989年,美国总统老布什在北约特别首脑会议上提出“新大西洋主义”, 将北约、欧共体和欧安会改造成建设欧洲新秩序的三大支柱,并再次确认美欧是 重要的合作伙伴,此举对日后美欧关系稳定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1990年,《跨 大西洋宣言》(The Transatlantic Declaration)宣告成立,美国与欧盟的合作以此为 基础逐渐深化,并在多个层面启动了定期的政治对话和高级别峰会。合作聚焦经 济、科技、文化和教育等领域。1993 年欧盟成立后,欧洲一体化水平达到新的 高度, 美欧跨大西洋对话也日渐频繁。
克林顿担任总统期间,美欧关系有了新的发展。1995 年,美欧在马德里峰 会上通过了《新跨大西洋议程》(New Transatlantic Agenda NTA),该议程包含 美欧合作的四大目标:促进世界和平与稳定、维护民主与发展、应对全球挑战和 加强经济关系,并将美欧联合行动的领域扩展到国际贸易、环境保护、安全、卫 生、教育和人道主义援助等,进一步确定了美欧关系今后的走向。1998年5月, 作为《新跨大西洋议程》的延伸,美欧在伦敦峰会上达成了涵盖双边和多边贸易 的跨大西洋经济伙伴关系(The Transatlantic Economic Partnership TEP),确定 在贸易领域加强和扩大双边和多边合作的一系列投资。在双边方面,跨大西洋经 济伙伴关系解决了各种类型的贸易障碍,并在商品和服务领域签订了相关协议。 在多边方面,美欧共同致力于在世界贸易组织的框架内进一步推动贸易自由化。 小布什政府上台后,虽然美欧双方因伊拉克战争产生分歧,但美欧经贸关系得到 进一步发展。2007 年 4 月,美欧在华盛顿峰会上签署了《跨大西洋经济一体化 框架协议》 (Framework for advancing Transatlantic Economic Integration) ,并成立 了跨大西洋经济理事会(Transatlantic Economic Council,TEC),表明双方今后在 贸易安全、金融市场、创新技术和知识产权等领域加强合作。
16
2008年,奥巴马(Barack Obama)当选美国总统后,美欧关系处于一个新的 起点。虽然美国的战略重点转向亚太地区,但奥巴马在上任半年内两次访问欧洲 向外界释放出重视大西洋联盟的信号。此外,奥巴马政府在美欧协调与多边合作 方面也表现出积极的姿态。 2013 年,奥巴马在其国情咨文中宣布将与欧盟启动 “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关系协定” (Transatlantic Trade and Investment Partnership)的谈判,该协定重点解决市场规则、非关稅壁垒和监管法规。奥巴马 政府希望打造美欧利益共同体以应对日益变化的国际政治经济环境。
1.2特朗普政府对于美欧关系的破坏
数十年来,美欧同盟经历了政治紧张时期、各种贸易争端和安全局势变化的 考验。尽管美国与欧洲时常对于国际事务表现出不同的看法,但历届美国政府都 支持与欧洲发展稳定的关系,并将大西洋联盟视为维护美国国家安全并扩大美国 全球影响力的重要方式。2016年,唐纳德•特朗普(Donald Trump)当选美国总统 后,美欧关系急转直下。特朗普对跨大西洋关系的理解植根于他对国际政治的零 和态度和重商主义观念, 他公开质疑跨大西洋联盟经济和安全架构的基本原则, 这令欧洲盟友们深感不安。欧盟认为特朗普政府的对欧政策已经动摇了美欧数十 年来的合作基础,破坏了美欧对于双方战略利益的磋商机制,损害了大西洋两岸 的凝聚力。许多欧洲领导人认为欧洲必须加强战略自主,独自应对国际格局的变 化。
1.2.1 美欧经贸关系遭受重创
20 世纪90 年代以来,由于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资本、人员、技术等生产 要素在全世界范围内自由流动。美国和欧盟则是经济全球化、贸易自由化的重要 推动者。在全球化的背景下,美欧日益加深的贸易投资关系成为维系跨大西洋经 济关系的主要纽带。但是自特朗普就任美国总统之后,打着“美国优先”的旗号 推动极具保护主义色彩的贸易政策破坏了美欧之间稳定的经济关系。特朗普将欧 盟视为竞争对手,甚至公开宣称“欧盟是一个敌人”,并且对欧盟一直奉行的多 边贸易体制表示怀疑。他将美国与欧盟及某些成员国的贸易逆差归咎于欧盟,并 将减少贸易逆差和打击不公平贸易行为列为优先事项,直接导致跨大西洋的经济 和贸易关系遭受严重打击。
特朗普之所以将欧盟列为美国贸易行动的主要目标,其中的一个关键驱动因 素是美国在对欧贸易方面的巨额逆差。 2018 年 3 月,特朗普政府宣布对来自欧
17
盟的钢铁和铝分别征收25%和10%的关税,还多次威胁要对自欧洲进口的汽车和 汽车零部件征收高达 25%的关税。这也招致欧盟对美国的烟草、威士忌等商品采 取报复措施。2019年10月,美欧贸易争端进一步升级。根据美国贸易代表办公 室公布的征税清单,美国对来自法国、德国的飞机征收 10%的关税,对来自英国 的服装征收25%的关税。从而引发了欧盟与美国贸易关系的螺旋式下降。除此之 外,特朗普一再强调他倾向于双边协定而非多边协议。作为“美国优先”政策的 一部分,特朗普政府不仅拒绝重启已暂停的《跨大西洋贸易和投资伙伴关系协定》 (Transatlantic Trade and investment Partnership TTIP) 的谈判,反而在贸易问题上 对欧盟采取更激进的立场。2020 年,特朗普签署《国防授权法案》后,对参与 德俄北溪-2 号天然气管道项目的企业实施制裁,此举引发德国强烈抗议,直接 导致美德关系遭受冲击。特朗普在对欧贸易问题上的政策削弱了大西洋两岸的经 济前景,损害了跨大西洋的政治关系,也破坏了基于规则的国际贸易体系。 1.2.2 美欧结构性矛盾突出
美国和欧盟虽然是传统盟友,但双方的利益并不完全一致。特朗普上任以来 推进极端利己的单边主义外交政策,这令美欧结构性矛盾更加激化,也加剧了欧 盟对美国的离心倾向。突出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美国单边主义诉求和欧盟多边主义倾向的矛盾。多边主义是欧盟对外 奉行的基本准则。欧盟及其成员国始终坚定支持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以 规则为基础的国际秩序。在国际事务中,欧盟在追求自身利益的同时,希望利用 多边机制深化与其他国家的合作。美国在特朗普执政时期频频退出一些国际组织 和多边协定,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联合国人权理事会、万国邮政联盟、《巴黎 协定》、《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和《伊朗核协议》等。特朗普政府虽然表示 美国会继续参与多边机构并发挥主导作用,但是并非对所有国际组织都一视同仁, 美国是否参与国际组织取决于其能否在维护美国国家利益方面发挥作用。这与欧 盟一贯主张的多边主义背道而驰。
第二,美欧看待中国崛起的视角不同。2017 年,特朗普政府的《国家安全 战略报告》将中国列为“修正主义对手”,破坏了自中美建交以来美国对华政策 的基本原则。欧盟则反对以单一的地缘政治视角看待国家间关系。特朗普在任时, 美国国会和政府内的鹰派官员在国际社会上频繁炒作“中国威胁论”,甚至动员 欧洲盟友加入反华阵线,这与欧盟的对华认知存在明显差异。中欧之间已经建立 18
起了包括政治、经济、科技、教育和文化等领域的广泛联系。欧盟认为中国已经 深度参与国际事务,不仅国际影响力日益攀升,而且已经在应对全球性问题上发 挥了应有的作用。欧盟对于中国的忧虑主要集中在经贸往来的“不对等”,而并 不认为中国崛起对欧盟的整体利益构成威胁。
第三,美欧对于防务义务的分担产生较大争论。特朗普政府对于北约的战略 价值提出质疑。他一再表示美国承担了不应有的跨大西洋安全负担。 2018 年 7 月,特朗普出席北约峰会时指责大多数北约成员国的防务费用分摊比例过低。为 此,他要求北约成员国将国防开支增加至 GDP 的 2%,并以美国放弃对欧洲的安 全承诺相威胁。 2020年 6月,特朗普还批准削减9500 名驻德美军的计划,此举 遭到德国和欧洲其他盟国的批评。为此,德国前总理默克尔曾表示:我们可以完 全依赖他人的时代已经结束,欧洲不能再完全依靠美国,欧盟必须准备好将欧洲 的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①此外,特朗普上任以来美国的地缘战略中心逐渐偏向 印太地区,欧洲的战略价值有所下降,双方安全利益的不一致进一步加深了美欧 之间的分歧。
1.3特朗普政府弱化美欧关系的影响
1.3.1欧盟对美国的信任感大幅减弱
美苏冷战终结之后,美国一跃成为全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并自居为全球的 领导者。特朗普之前的历届美国政府均秉持民主、法治和人权等价值观,致力于 捍卫自由主义国际秩序,跨大西洋联盟也巩固了美国在世界上的领导地位。然而, 特朗普政府的极端利己主义行径恶化了与传统盟友的关系,欧盟不得不重新审视 跨大西洋联盟。 2020年初,新冠疫情在全球爆发后,美国的国际形象持续恶化。 欧盟成员国民众对于特朗普政府的信任迅速跌落。据皮尤民调显示, 新冠病毒全 球大流行导致美国的国际形象直线下降,欧洲国家对美国有好感度的民众比例达 到近20年来的最低水平②2020年6月26日,德国前总理默克尔接受英国《卫报》
①The Guardian.Angela Merkel:EU cannot completely rely on US and Britain any more[EB/01] .https://www.theguardian.com/world/2017/may/28/merkel-says-eu-cannot-completely-rely-on-us-and-britain-any-more-g7-talks,20 17.05.28
②Pew Research Center.U.S. Image Plummets Internationally as Most Say Country Has Handled Coronavirus Badly[EB/01].
https://www.pewresearch.org/global/2020/09/15/us-image-plummets-internationally-as-most-say-country-has-han dled-coronavirus-badly/,2020.09.15
19
采访时表示:世界其他国家不能再想当然地认为美国仍然渴望成为全球领导者, 需要相应地重新调整其优先事项。①
从更广泛的方面来看,美欧之间的争端还体现在对于国际事务的不同理解。 虽然特朗普声称其对欧政策旨在确保欧洲盟友和合作伙伴有能力与美国共同应 对挑战,但美国和欧盟对于双方的合作领域出现了明显分歧。特朗普顽固地认为 欧盟的一些政策正在损害与美国的关系。例如,在伊核问题上,美国认为欧盟没 有充分认识到伊朗对于国际社会构成的威胁,呼吁欧盟配合美国对伊朗实施制裁; 在对华问题上,美国对于欧盟没有追随其禁用华为等中国电信公司的设备表示不 满;在能源安全方面,美国曾多次利用北约峰会等场合表达对于欧盟能源安全的 关注,公开要求欧洲减少对俄罗斯的能源依赖。并强调美国反对北溪—2 号项目。 此外,特朗普政府还担心欧盟加强共同安全与国防政策和寻求更大程度的欧盟国 防一体化可能会阻碍美欧国防工业合作,跨大西洋关系跌落至历史以来的低点。
1.3.2欧洲战略自主倾向愈发明显
美欧关系在美国前总统特朗普执政时期面临严重的信任赤字,所造成的直接 后果便是欧盟成员国对于战略自主的呼声愈发高涨,其中最明显的便是欧盟成员 国加强防务自主。英国脱欧后,欧盟内部的向心力大大减弱,加之美国越来越多 地关注亚太地区,欧盟深刻意识到依靠美国的安全保护并不能完全确保自身的安 全。2016年6月,欧盟发布的欧盟全球外交与安全政策(A Global Strategy for the European Union's Foreign And Security Policy)强调欧盟应该在安全和国防领域独 立发挥作用。该战略认为:作为欧洲人,我们必须为我们的安全承担更大的责任。 我们必须做好准备并能够阻止、应对和保护自己免受外部威胁。虽然北约的存在 是为了保护其成员免受外部攻击,但欧洲人必须有更好的装备、训练和组织,并 在必要时自主行动。②2016年11月,欧盟成员国就三个高级别优先事项达成一 致,即预防和管理欧盟周边地区危机、建立合作伙伴的能力和保护欧洲公民。从 这个角度看,英国脱欧可能加快欧盟在共同安全和国防政策下深化其军事一体化 项目。2017年,25个欧盟成员国发起永久结构合作(Permanent Structured
①The guardian.Do not assume US still aspires to be a world leader,Merkel warns[EB/01]. https://www.theguardian.com/world/2020/jun/26/do-not-assume-us-still-aspires-to-be-world-leader-merkel-warns, 2020.06.26
②European Union.Shared Vision,Common Action:A Stronger Europe[R].A Global Strategy for the European Union's Foreign And Security Policy,2016:19
20
Cooperation PESCO)°2018年,欧洲议会批准“欧洲国防工业发展计划”(EDIDP), 根据该计划,欧盟将拨款 5亿欧元支持国防产品与技术的研发和升级,加强欧盟 国防工业的自主性。2021年,欧盟启动了约12亿欧元的欧洲国防基金(European Defence Fund EDF),同年,欧盟创建了国防工业和航天总局(Director General for Defense Industry and Space DG DEFIS )以培育具有竞争力的国防工业。
欧盟战略自主的另一个表现还体现在其对华政策上。美国视中国为战略竞争 对手,并认为中国一直在利用欧洲国家之间的差异分别与欧洲国家进行接触。欧 盟对于中国的看法并不集中在地缘政治和亚太地区的安全问题,而是主要从经济 利益的角度看待其与中国的关系。因此,欧盟并未效仿美国与中国进行全方位的 战略竞争。在特朗普时代,美欧双方关于对华政策的讨论愈发激烈,这也导致欧 盟愈发倾向于独立自主地应对与中国的关系。2019 年,新任欧盟委员会主席冯 德莱恩上任后强调维护基于规则的国际秩序是欧盟外交政策的核心,并承诺领导 一个“地缘政治委员会”,该委员会将加强欧盟的国际地位,积极参与国际事务, 追求自身的利益。德国前总理默克尔警告欧洲人“不能再完全依赖美国”,法国 总统马克龙也称“北约已经脑死亡”,并敦促欧盟加快实现战略自主。①相比美 国,欧洲更依赖与中国的贸易投资。虽然欧盟长期以来在全球事务中与美国保持 着紧密的合作关系,但欧洲国家并不想卷入中美之间的竞争,也不愿看到中美走 向全面对抗,欧盟更倾向于在中美之间寻求自身的利益平衡点。
2拜登政府修复美欧关系的原因和举措
2.1拜登政府修复美欧关系的原因
2.1.1 美国意图重振国际领导力
2020年,拜登(Joseph R. Bidenjr.)曾在《外交事务》(Foreign affairs)撰写《为 什么美国必须再次领导世界》 (Why America Must Lead Again) ,其中明确指出: 美国必须重振自身的民主,必须向国际社会证明美国准备再次领导世界。②特朗 普反复无常的政策和未能坚持基本民主原则已经破坏了美国的民主联盟,导致美
①Steven Erlanger.Macron Says NATO Is Experiencing “Brain Death”Because of Trump[EB/01]. https://www.nytimes.com/2019/11/07/world/europe/macron-nato-brain-death.html,2019.11.07
②Joseph R.Biden,Jr.Why America Must Lead Again[J].Foreign Affairs,2020,99(2):64-76
21 国的软实力大幅下降,并且威胁到了美国的安全和未来。拜登总统上任之初即提 出了他对美国外交政策的愿景:在国际社会上恢复美国的领导力并重新建立美国 的威望。拜登就职之后首次出访即选择欧洲也向外界表达了新政府对于欧洲盟友 的重视。
美国的外交政策与其国内形势密切相关,美国国内政治极化愈发严重,民主 共和两党斗争日趋激烈,这将对于拜登政府施政形成强大掣肘。在外交政策上, 拜登将投入大量的资源,团结盟友共同应对任何一个国家都无法独自面对的共同 挑战,包括气候变化、网络安全、核扩散、跨国恐怖主义等。在民主党人看来, 美国的联盟是美国安全不可替代的基石,美国的盟友为美国提供了巨大的战略优 势,不仅体现在帮助美国在全世界发挥其大国的作用,还减轻了美国对外行动的 负担。不同于特朗普的轻视盟友的态度,拜登注重与盟友的协商,欧盟也积极响 应拜登的主张。拜登不仅会修复联盟,还会推动它为美国的利益服务。
2.1.2美国试图争取欧盟配合其外交政策
美国维持其全球霸权的重要战略优势之一是其遍及全球的同盟网络。鉴于欧 洲各国军事力量的差距,如果没有美国的安全保护,欧洲仍无法彻底保障自己的 安全;同样,如果没有有效的美欧合作,美国也无法独自解决它所面临的所有问 题。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攀升,拜登政府意识到美欧必须构成坚强的防御核 心。由于冷战后美国所主导的自由主义国际秩序已无法适应当前的国际格局,为 保持西方阵营在国际事务上的主导权,维系牢固的跨大西洋关系即是当下美欧共 同的利益。拜登是坚定的跨大西洋主义者,一直热衷于打造坚固的跨大西洋同盟, 并致力于重建该联盟。
单就美国而言,一个迎合美国战略需求的欧洲不仅是对抗中国的最佳合作伙 伴,也是美国调动其经济、军事和外交资源的重要战略基础。美国国务卿安东尼 •布林肯在其外交政策演讲中声称:中国是唯一一个拥有政治、经济、外交和军 事实力并足以挑战当今国际体系的国家,我们将应对 21 世纪最大的地缘政治挑 战一一与中国的关系。①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表示:我们正在主动设计一个 适合当今世界格局的新跨大西洋议程。跨大西洋联盟基于共同的价值观,但也基
① U.S. Department of State,A Foreign Policy for the American people[EB/01]. https://www.state.gov/a-foreign-policy-for-the-american-people/,2021,03.03
22 于共同的利益:建设一个更强大、更和平、更繁荣的世界。当跨大西洋伙伴关系 强大时,欧盟和美国都会更强大。是时候为当今世界重新制定跨大西洋全球合作 的议程了。①欧盟高级代表博雷利同样表示:我们正向我们的美国朋友发出强烈 信号:让我们向前看,而不是向后看。建立一种伙伴关系,为我们和世界各地的 公民带来繁荣、稳定与和平。②目前,对华竞争已经逐渐占据美国外交政策的核 心地位,如果未来中美在亚太地区发生某种形式的对抗,欧盟的态度则至关重要。 美国希望欧盟在亚太问题上配合其对于中国的遏制,这不仅会大大降低美国对华 行动的成本,也会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美国的压力。因此,争取欧盟对于美国对外 行动的配合是跨大西洋对话的关键议题。拜登政府将重新审视与欧盟的关系。也 将在美欧众多的合作领域增强欧盟对美国的依附。
2.1.3美国企图拉拢欧盟进一步展开对华战略竞争
拜登政府应对中国的最佳策略是将欧洲盟友拉入反华战线。拜登将在美欧共 同关心的领域积极与欧洲协商。在贸易和投资方面,美欧致力于维护和改革以规 则为基础的多边贸易体制,并继续在新兴技术方面进行合作,推动数字化转型, 保护关键新兴技术和基础设施。为了启动这一议程,美国与欧盟搭建了新的合作 平台。2021 年 6 月美欧峰会期间,美欧宣布成立美国-欧盟贸易和技术委员会 (U.S.-EU Trade&Technology Council,TTC),主要目标是通过增加跨大西洋贸易 往来和加大对新兴技术产品与服务的投资力度,提高美欧在工业和技术方面的实 力,并且承诺在全球半导体供应链再平衡方面建立伙伴关系,以加强美国和欧盟 各自的供应链安全。2021 年 9 月 29 日,美国-欧盟贸易和技术委员会首次会议 在美国匹兹堡召开,双方同意达成半导体供应链的跨大西洋合作。会后,美欧发 表联合声明,声称将以“民主价值观”为基础,深化跨大西洋经贸关系,协调解 决全球关键技术等问题,并宣布成立10 个工作组,主要涵盖供应链安全、数据 治理和技术、出口管制和投资筛选等。该委员会的议程侧重于技术标准合作、数 据治理、出口管制等敏感领域。美欧贸易和技术委员会的合作和交流将尊重双方 不同的法律制度,在不损害美国和欧盟的监管自主权的前提下,进行技术、数字
①European Commission.EU-US:A new transatlantic agenda for global change[EB/01]. https://ec.europa.eu/commission/presscorner/detail/en/html,2020.12.02
②European Commission.EU-US:A new transatlantic agenda for global change[EB/01]. https://ec.europa.eu/commission/presscorner/detail/en/html,2020.12.02
23
问题和供应链等方面的协调,完善监管政策和执法合作,其内部的合作还将促进 数字治理的民主化。
在防务政策领域,欧盟欢迎美国加入2017年启动的永久结构性合作(The Permanet Structured Cooperation PESCO) 项目,并计划就安全和防务问题开展专 门对话。这是美欧在安全和防务领域建立更紧密的伙伴关系迈出的重要一步,表 明美欧认识到欧盟安全和防务倡议对于跨大西洋安全至关重要。除了通过 PESCO 开展新的跨大西洋合作,北约内部也明显加强了联合防御的力度,特别 是北约通过国防创新保持其技术优势,尤其对于人工智能、超高音速系统、量子 技术和生物技术等关键领域的新兴技术加快研发进度,并且协调整个联盟在创新 方面的政策,力求在保持强大军事同盟的同时形成自身的竞争优势。
一个强大的欧洲符合美国和北约的利益。拜登执政期间,美国将积极与欧盟 在各个层面开展建设性对话,以提高欧盟对美的信任度。欧盟也将鼓励美国对其 国防战略采取积极支持的立场,为欧盟防务一体化提供具体帮助,并且积极加深 欧盟和北约之间的沟通交流,将欧盟战略指南和北约战略构想作为中短期协调的 切实途径。
2.2拜登政府修复美欧关系的举措
2.2.1 重申美欧共同的价值观
拜登的外交政策与特朗普不同,他更多地关注多边外交,试图以更加积极的 姿态与其他国家合作。他上任后在外交政策方面的首要任务即是修复受损的美欧 关系。与此同时,他也主动向世界展示着他与前任总统不同的政策理念——重申 民主价值观的重要性,并认为这是美国精神的重要象征。拜登在第一次外交政策 演讲时喊出了“美国回来了”的口号,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是将美国的“价 值观”重新引入美国外交;第二是将价值观外交重新引入美国的联盟结构。美国 的外交政策一贯由“美国国家利益”和“美国价值观”两个轮子推动。特朗普在 任时的孤立主义政策立场对美国的国际形象和全球联盟体系造成重大打击。修复 受损的国际形象和重新团结盟友是拜登政府在外交政策上急需解决的问题。
拜登就职后,他不仅将全力消除特朗普主义给美国留下的消极影响,还要在 外交事务上回归美国传统的政策轨道。他的外交政策植根于对人权、民主、法治 和国际合作等西方传统观念的尊重。因此,拜登更强调以价值观为基础搭建外交 政策框架。拜登政府强调的价值观外交主要涵盖三个领域:首先,在政治军事领域,拜登试图在该领域建立“集体安全”;其次,在商业和经贸领域,拜登以“自 由市场经济”为基础,企图建立排除中国的供应链,并意图与欧洲国家组成科技 贸易联盟;最后,在意识形态领域,拜登政府积极筹划召开“全球民主峰会”, 将意识形态重新提上美国的外交议程。这三个领域编织的联盟网络不仅有助于恢 复美国的领导力,而且在对华谈判时更易使美国处于优势地位。
2.2.2重视北约在美国对外战略中的作用
1949 年北约成立之后,美国一直是该联盟无可争议的领导者。历届美国政 府都认为美国对于北约的领导权是捍卫美国国家安全的基石。北约经过数十年的 发展,已由12 个成员国组成的区域性防御组织发展成为一个由30 个成员国组成 的政治军事组织。然而,自从美国将中国视作其主要的地缘政治对手之后,美国 在同盟体系中更加偏重日本、韩国等亚洲盟友的作用。特朗普在任时对于北约价 值和效用的公开怀疑在北约内部引起了成员国普遍的紧张。一些北约成员国认为 特朗普政府已经对北约内部的团结性和凝聚力造成损害,但是在未来与中国的竞 争中,美国必须确保大西洋地区的稳定。因此,恢复美国在北约的领导力对于拜 登政府非常关键,强大的跨大西洋联盟对于美国也是一项重要的战略资产。此外, 美欧拥有相同的价值观,增强联盟的团结性还有助于美国在全球范围内展开与中 国的战略竞争。拜登担任总统期间,美国将重新注重在北约发挥领导作用,以使 北约能够持续适应不断变化的外部环境以及成员国的安全需求。此外,在做出影 响北约集体安全的决策之前,拜登将重视与盟友协商并考虑它们的利益。随着美 国逐渐把目光转向印太地区,拜登更愿意其他盟国在它们具有比较优势的领域发 挥作用。美国国会也将支持拜登政府对于北约的承诺和投资,并已经逐渐认识到 一个团结的北约是美国发挥其实力的助推器,同时也有利于美国捍卫西方主导的 国际规则和秩序。
然而,由于目前北约成员国对美国普遍存在不信任感,拜登恢复美国对于北 约的政治和军事领导力也并非易事,这也限制了北约适应外部环境变化的能力。 中美大国竞争是当今时代的地缘政治特征,这对于北约 2030 议程也产生了影响。 2021 年 6 月14 日北约峰会召开后,北约公报首次将中国不断上升的军事实力视 为对联盟安全的系统性挑战。拜登政府也极力与北约盟国就中国问题达成共识, 并且还将重新打造北约的集体防卫能力,包括采取措施对抗中国的影响、管控网 络安全和太空威胁等。除此之外,北约能否适应中美竞争对世界格局带来的影响
还将取决于联盟内部的凝聚力和外部环境的变化。其中,外部驱动因素包括联盟 及其成员实际面临的威胁;内部驱动因素包括成员国之间共同的利益和价值观、 政治凝聚力、北约防卫费用的划分以及美国领导力的强弱。
2.2.3在国际事务中回归多边主义
对欧盟而言,促进和保护以多边主义为基础的多边秩序是其对外行动的根本 目标。多边主义也正是欧盟捍卫其价值观和利益的核心。拜登的多边主义议程正 值欧洲民族主义抬头之际,并紧随特朗普的“美国优先”政策之后。在他看来, 受规则约束的多边体系的核心仍是西方民主国家的共同体。目前,美欧在许多问 题上的看法并不一致,拜登与其欧洲盟友恢复合作的关键是确定共同的优先事项 并在需要协调的关键领域达成合作,同时寻求符合各自国家利益的互补的外交政 策。拜登曾向盟友们保证美国将坚定不移地履行对它们的承诺。欧盟也期待着美 国的回归,并就新的伙伴关系达成一致。具体议程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支持多边贸易体制。在对外贸易方面,拜登和特朗普的政策指向有明 显的区别。特朗普奉行经济民族主义和贸易保护主义,而拜登的经济政策更强调 美国中产阶级的利益。021年3月3日,国务卿安东尼•布林肯(Antony J. Blinken) 在他的首次外交政策演讲中谈到:“拜登政府的贸易政策将创造更好的就业机会, 力争使所有美国人受益。①但是在具体的实现方式上,拜登将会与其他的贸易伙 伴合作,承认世界贸易组织在贸易争端解决中的作用,并与盟友签订新的贸易协 定。
第二,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拜登上任后,不仅将气候变化列为对美国国家安 全的重要威胁,并且宣布重返《巴黎协定》。拜登还任命吉娜•麦卡锡(Gina McCarthy)担任国家气候顾问,由她领导成立一个白宫国内气候政策办公室,并 以约翰•克里(John Kerry)为总统气候问题特使。2021年4月22日,在领导人 气候峰会上,拜登表明现在正处于应对气候变化关键性的十年。未来十年,美国 将致力于大幅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同时也敦促世界各国领导人采取行动应对气候 变化。②
①Antony J. Blinken.A Foreign Policy for the American People[EB/01]. https://www.state.gov/a-foreign-policy-for-the-american-people/,2021.03.03
②Matt McGrath.Biden:This will be “decisive decade”for tackling climate change[EB/01]. https://www.bbc.com/news/science-environment-56837927,2021.03.03
第三,妥善处理盟友关系。拜登政府不仅要恢复与盟友的伙伴关系,还将扩 大与盟友应对问题的领域。例如,在保持北约军事力量的同时,号召北约国家承 担作为民主国家的责任,加强与北美和欧洲以外的民主伙伴的合作,并与亚洲盟 友保持接触,打造联盟的集体防卫能力。拜登还准备密切与日本、韩国、澳大利 亚和其他亚洲盟国的联系,同时遵守对以色列的安全承诺。
特朗普虽已离开白宫,但特朗普的政治影响犹存。共和党内部对于国际组织、 多边合作和全球化仍持怀疑态度。拜登政府认为实现多边合作的愿景需要与中国 进行协调,这涉及到气候变化、核扩散、传染病防治和其他全球性威胁。此外, 尽管中美两国目前存在激烈的地缘政治竞争和相互的战略不信任,拜登也会在对 华竞争和对华合作中保持平衡,以便两国能够在利益一致的领域达成共识。
2.2.4加快与欧盟在对华政策上达成共识
2021 年6 月15 日,欧盟-美国峰会召开。会后美欧发表联合声明:双方同意 重塑跨大西洋伙伴关系,在应对疫情、助力全球经济复苏、支持绿色增长、扩大 贸易投资和高新技术研发等方面加强合作。拜登政府与欧盟的对华合作外交将同 时在欧盟和单个欧洲国家之间展开。2020 年,特朗普政府和欧盟举行谈判并实 施了“美欧涉华对话”,这为今后的美欧对华合作搭建了基本框架。拜登政府的 首要任务是审查与欧盟现有的对话机制,并决定现有的对话机制是否符合重塑美 欧关系所要达成的目标。2021 年 3 月,美国国务卿布林肯访问欧洲时与欧盟外 交事务高级代表博雷利(Josep Borrell)举行会谈,双方认为与中国的关系是涉及 多方面的,并同意重启关于中国的双边对话。如今,美欧关于中国的跨大西洋对 话在多个方面达成了一定程度的共识。
首先,美欧在贸易问题上对华有相似的看法。双方均认为中国在市场准入方 面存在不公平和非互惠经济行为,美欧将在改变中国“不公平”的贸易方式上发 挥更大作用。除此之外,双方今后还将把握推动共同经济利益的重要机遇,包括 保护尖端高新技术和知识产权,改革世贸组织规则等。
其次,制定尖端技术规则。欧洲在航空航天、电信设备、机械制造、生物科 学等高新技术领域占有领军地位。对美国而言,在高新技术领域保持绝对优势是 其强大经济实力和军事实力的重要后盾。美欧现在一致认为中国正在欧洲技术开 发能力较弱的领域取得明显进展,并大力投资高新技术产业以赶超西方。因此, 双方将联合成立新的跨大西洋技术委员会,其目标是确保关键供应链安全。此外,
为新兴技术制定标准、协调监管方法、生产数字公共产品也是其合作重点。至于 5G 技术的应用,美欧有意采取联合政策制定 5G 网络和供应链安全的基本准则, 包括就技术操作的安全性问题达成解决规范。
再次,改革国际组织体系。随着拜登的各项外交政策逐渐展开,美国政界认 为现存的国际组织和多边机构需要改革以便更好地维护西方国家的利益。拜登上 台后已经回归了世界卫生组织和《巴黎协定》,这使美国及其盟友能更有力地塑 造其发展方向。今后,美欧将努力为世界贸易组织和世界卫生组织等国际机构制 定新的规则和制度。
最后,增强在第三世界的影响力。近年来,中国对非洲的投资大幅增长并参 与援建非洲多项基础设施工程。为排挤中国在非洲地区的影响力,美欧对于非洲 的关注度也日益提高。目前,美国和欧盟都优先考虑推进与非洲的贸易,并利用 贸易投资作为在非洲大陆增加就业和促进稳定的手段。美欧有意建立包含非洲伙 伴的跨大西洋关系,例如,美国出台了一项名为“繁荣非洲”( Prosper Africa) 的倡议,旨在推进美国与非洲的合作。美欧重建跨大西洋关系会更加重视对于非 洲的投资,双方将与非洲国家就贸易、安全、发展和环境问题建立对话机制以挤 压中国在非洲地区的活动空间。在印太地区,美国将鼓励欧洲盟国提高在印太安 全问题上的参与度,并积极向亚洲国家提供海上援助和培训,以帮助其建立威慑 中国的军事力量。
3拜登政府修复美欧关系对中国的影响
3.1 促进美国与欧盟在对华政策上达成共识
3.1.1美欧认为中国崛起挑战西方主导的国际秩序
二战结束后,美国建立的自由主义国际秩序一直主导着国际格局。美国在全 球建立起一整套政治经济规则来保证自己居于世界强国的地位。冷战结束后,美 国失去了自己唯一的竞争对手,实力不断上升。与此同时,美国为其欧洲和亚洲 伙伴提供安全保护和进入美国市场获得其技术的机会。作为回报,这些国家也与 美国结成紧密的合作伙伴,为美国巩固自身在全球的战略地位提供了广泛的支持。
依据修昔底德陷阱,如果现有的主导国家和新兴力量无法就国际体系的治理 达成共识,大国间权力的转移则会威胁到国际秩序的稳定。中国的崛起被认为是 对美国主导下的现有国际秩序的威胁,中国日益增长的实力唤醒了美国对其作为
唯一超级大国地位的担忧,从长远看,美国认为中国已经成为新兴的竞争对手, 在政治、经济、科技、军事、意识形态和国家安全等几乎各领域都对其构成了严 峻挑战。在过去几十年,虽然也有地区大国被美国视为威胁,但从未像中国一样 令美国如此警惕。中国持续建设的经济军事硬实力和思想文化软实力不仅会威胁 到美国的军事和经济优势,还有可能取代美国获得主导全球规则制定的权力,并 建立一种“非自由的势力范围”。在美国看来,中国未来将与美国争夺关键技术 的开发地位,并在西太平洋拥有与美国平起平坐的军事力量,甚至可以将自己的 军事力量投放于世界各地。欧盟也在逐渐调整自己的对华战略。近些年,欧盟多 次在地区问题上对中国采取较为严肃的态度,这表明欧盟不再单纯地将中国视为 贸易上的合作伙伴,而是更多地从维护自身安全的角度看待与中国的关系。
3.1.2美欧在人权问题上指责中国
美欧对华施压的另一个领域是人权问题。共同的价值观是美欧合作的意识形 态基础。虽然在特朗普时期美国淡化了价值观外交,但自由、民主、人权等民主 价值观仍是维系美欧同盟的基石,这一倾向在拜登执政后更为明显。拜登政府重 新强调价值观外交,欧盟也将中国定义为“制度性对手”。并表示尊重人权是发 展中欧关系,推进对华合作的前提。美欧在人权问题上的一致性进一步加剧了对 于中国的战略压力。
近些年,欧盟对于中国的人权问题表态更加鲜明,不仅将中国视为对其核心 价值观的威胁,还日益表现出对于中国人权状况的担忧。美欧大肆炒作中国新疆、 中国香港所谓的“人权”问题,并将其作为对华谈判的重要筹码。2021 年 5 月 20 日,欧洲议会冻结有关批准《中欧投资协定》的讨论以谴责中国香港和中国 新疆的人权状况,中欧关系一度僵化。欧盟曾多次就新疆问题发表声明,并认为 香港《国家安全法》是对香港民主的严重侵犯。2020 年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 美欧与中国在意识形态上的对抗升级,经常以人权、民主、法治为幌子游说西方 其他国家保持对华距离。
2020年12月7日,欧盟批准了由荷兰外交部长布洛克(Stef Blok)提出的一 项关于在欧盟范围内对涉及侵犯人权的个人实施全球制裁制度的提案。该法案确 定建立全球性人权保护机制,并针对侵犯人权的个人、实体及国家实施制裁。这 是欧盟首次建立人权制裁机制,这项法案以美国的《全球马格尼茨基人权问责法》 为蓝本,又被称为欧盟版本的《马格尼茨基法案》。该法案强调促进人权保障是
欧盟外交优先考虑的事项。欧盟理事会正式支持欧盟制定的全球人权制裁机制, 表明美欧对华的人权攻势将趋于常态化。美国和欧盟在加强民主、维护国际法、 支持可持续发展和促进普遍人权方面有着共同的利益。美欧在人权问题上的一致 看法对于支持民主价值观以及全球和地区的稳定、繁荣至关重要。欧盟提出的新 的跨大西洋议程把“共同努力建设一个更安全、更繁荣和更民主的世界”作为目 标,这表明双方关于人权的跨大西洋对话将持续加强。
3.1.3美欧反对中国主导数字技术和相关产业
随着中国在人工智能、机器人和半导体等行业取得显著进展,美欧认为中国 正在投入大量资金开发数字产业,并已经取得明显成效。这使美欧加快联合以制 定人工智能规则并运用于国防和军事等重要领域。因此,美欧对于数字技术的合 作主要集中于两个方面:第一,美欧宣布围绕技术和数字贸易建立长期的伙伴关 系。美国和欧盟希望在人工智能、网络安全、数据治理、竞争力和技术平台方面 建立跨大西洋标准,并在全球半导体供应链方面保持合作以保障美欧各自的供应 链安全。第二,在数字技术领域传播民主价值观。华盛顿和布鲁塞尔都寻求通过 新的数字立法来推广开放和公平的市场,并反对部分国家对于互联网的打压。此 外,双方还将重点关注科技领域的竞争政策和执法方面的协调,包括制定专门的 政策反对数字垄断。2021 年 2 月 19日,拜登在慕尼黑安全会议上曾对此表示: 我们必须制定规则来管理网络空间、人工智能、生物工程等领域的行为,并用来 提升人类的生活品质。
美国若要在与中国的竞争中占据优势地位,与欧盟的配合是增强其竞争力的 最佳方式。对于欧盟来说,若要在高新技术领域实现突破,增强科技创新能力需 要保持与美国的合作。因此,数字技术已经成为欧盟的重要政治议题。欧盟已经 启动多项政策以促进公平竞争和防止滥用市场力量。欧盟授权欧洲科技公司开发 可信赖且符合道德标准的技术并扩大供应商的选择范围以减少对外国公司的依 赖。通过这种方式,欧盟能够加强其数字主权,为数字经济制定全球标准。此外, 欧盟委员会宣布成立“创新联盟"(Innovation Union),同时制定了强有力的研发 议程以增强其全球竞争力。欧盟领导人已经认识到了创新和数字竞争力的重要性,
① The White House.Remarks by President Biden at the 2021 Virtual Munich Security Conference[EB/01].
https://www.whitehouse.gov/briefing-room/speeches-remarks/2021/02/19/remarks-by-president-biden-at-the-2021 -virtual-munich-security-conference/,2022.2.20
并寻求利用欧盟的资金和战略来加速创新。为减轻来自中国的竞争压力,欧盟还 强调开放自主的战略,宣布了新的产业政策,加大了对本国产业的保护力度,并 对新的产业联盟和中小型企业保持开放。
然而,实现数字欧洲与加强跨大西洋合作之间也存在密切关系。尽管美欧在 数字主权方面的看法存在分歧,但法治、民主治理和尊重人权的共识是美欧技术 合作的共同目标。欧盟和美国之间的数据传输是未来跨大西洋数字经济的命脉。 为弥合双方数据隐私政策的差异,阻止中国在技术领域占领优势地位,美欧需要 协商新的解决方案。为此,美国将支持一个统一的欧盟,并最终支持一个跨大西 洋的数字市场,这将使欧洲的技术部门为大西洋两岸提供经济利益,并极力支持 欧盟成员国之间加强技术合作。
3.2中欧关系将受到美国牵制
3.2.1美国将影响欧盟的对华认知
1970 年-2010年初,欧盟并未将中国视为生存威胁或安全挑战,相反,欧盟 将中国视为重要的合作伙伴,承认中国是“地区和全球经济增长的火车头”和“国 际事务越来越有活力的参与者”。在美国的推动下,欧盟近年来开始重新修订其 对华政策。这首先体现在欧盟对于中国的定位上。2019 年 3 月,欧盟委员会发 布的《欧盟一中国:战略展望》(EU-China-A strategic outlook)将中国定义为“欧 盟需要与之达成利益平衡的谈判伙伴、追求技术领先地位的竞争对手”和“试图 推行新制度模式的系统性竞争对手”。
现在欧盟主要通过三种视角看待中国:首先,在一些非传统安全问题上,中 国仍被欧盟视为合作伙伴,尤其在气候变化、世贸组织改革、维护和促进多边主 义等方面;其次,欧盟认为中国正全力在高新技术领域赶超西方;第三,中国在 制度层面被视为强有力的竞争对手。这些变化也反映在欧盟的对华政策中。例如, 欧盟已经在经济领域引入保护机制。2018 年,欧盟通过投资筛选机制,增加对 欧盟建立数字领域战略自主权的支持。目前,美国和欧盟已经就如何展开对华协 调进行协商。美国希望在与中国的竞争中,欧盟能配合其政策并充当其助手。虽 然欧洲“战略自主”的含义在大西洋两岸并没有统一的理解,但是美国长期以来 一直希望欧洲盟友做更多的事情,同时也对欧盟防务一体化可能会破坏北约结构、 削弱美国在跨大西洋安全事务中的影响力深表担心。在过去几十年中,这种忧虑 已经在跨大西洋关系中表现出来,一个没有美国的支持也能保护自己的欧洲虽然
减轻了美国的战略负担,但也可能增强欧洲对于美国的离心倾向。为了应对中国, 欧盟和北约目前正在根据《安全与防务战略指南针》 (A strategic Compass for Security and Defence) 和北约 2030 倡议对其各自的战略目标进行评估。
3.2.2欧盟将进一步防范中国的经济和科技竞争
目前,中欧关系正处于复杂的十字路口,双方都在寻求成为国际体系中更具 影响力的行为者。除了经济和贸易问题之外,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还考虑强 化欧盟的竞争规则。由于进入单一市场是影响欧洲地缘经济实力的主要因素,欧 盟将优先考虑更严格的监管措施和法律制度,以确保包括中国国有企业在内的所 有企业都遵守与欧洲公司相同的规则。在投资领域,冯德莱恩还将加强欧盟层面 的投资筛选机制。2019 年 4 月,欧盟制订了新的外国投资审查框架,这使成员 国和欧盟委员会能够交换信息并提出与外国投资有关的问题。在人工智能领域, 中国和美国处于领先地位,但两者侧重于不同的领域。美国在专利生产、研发和 语言处理方面具有优势,而中国在人工智能的应用方面投资更为广泛。欧盟近些 年也同样重视加大在该领域的研发力度, 2021 年4 月21 日,欧盟委员会发布《人 工智能协调计划 2021 年修订版》(Coordinated Plan On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2021 Review),新版计划主要提出加快对人工智能技术的投资,全面及时地实施人工 智能战略,协调各成员国的行动,吸引更多的私人投资,加速实现欧盟占据人工 智能全球领导地位的目标。
2021 年9月16日,欧洲议会通过了《欧盟对华新战略报告》 (Report on a New EU-China Strategy) 。报告概述了欧盟与中国交往的六大支柱:应对全球挑战、 参与和规范人权、识别风险和脆弱性、与志同道合的国家建立伙伴关系、促进战 略自主权并捍卫欧盟作为地缘政治参与者及其在全球舞台上的利益。该报告鼓励 欧盟在对华关系中保持投资和贸易的自主权,通过投资电信、云计算、稀土开采、 半导体生产和微芯片等领域的研究来减少对中国的依赖。此外,该报告还确定了 与中国相关的政治、经济、社会和技术等风险,肯定了欧盟与美国发展跨大西洋 关系的重要性,表明新的欧盟-美国涉华协调应成为解决双方分歧的机制之一。
3.2.3欧盟将在地区热点问题上配合美国
鉴于拜登政府把对华竞争作为美国对外战略的重要任务,美国针对亚太地区 的军事活动也日益频繁。拜登上任后,已多次派军舰穿越台湾海峡,并准备出台 首个针对亚太地区的经济战略 印太经济框架(Indo-Pacific Economic
Framework IPEF)。对于美国而言,争取欧洲国家的支持并保证大西洋地区的稳 定是其介入亚太问题的战略基础。欧洲国家也陆续对于亚太地区事务发表了自己 的看法。突出表现在印太问题、南海问题和台湾问题。
在印太问题上,自美国出台印太战略后,欧盟也陆续表示对于印太地区的关 注,美欧逐渐加强了关于印太问题的协商。欧盟的印太合作战略承认了印太地区 存在激烈的地缘政治竞争,呼吁在该地区建立有意义的欧洲海军。在欧盟内部, 法国分别于 2018年和2019年发布了印太战略文件,德国和荷兰分别于 2020 年 9月和2020 年11 月发布了各自的印太战略文件,都希望通过保持其与印太地区 国家的战略自主权来维护经济和安全伙伴关系网。 2021 年4月 19日,由欧盟27 个成员国的外交部召集的欧盟理事会就“欧盟印太合作战略”达成共识。这标志 着继美国、日本、印度、澳大利亚和东盟及其三个成员国之后,欧盟也认可了“印 太概念”。
在南海问题上,欧洲国家一贯较少对外表达自己的立场。然而, 2021 年 4 月,欧盟 27 个成员国发表声明,称南海紧张局势危及地区和平与稳定,欧盟强 烈反对任何可能破坏地区稳定的单边行动。欧盟对于中国日益增长的海军力量可 能影响南海的航行自由表示关注,因为欧盟认为中国在南海地区的活动不仅会危 及其在东南亚地区的贸易和投资,还会危及日本、韩国和其他利润丰厚的市场。 欧洲国家意识到只有美国才能确保南海和整个印太地区的航行自由。 2021 年 5 月 5 日, G7 会议在伦敦召开,欧洲及其主要大国对于中国在南海地区的行动保 持警惕,并声明欧盟对东海、南海及其周边地区的局势表示严重关切。为了配合 美国的行动及自身在该地区的利益。欧盟在南海问题上态度日益鲜明。
在台湾问题上,欧盟对台湾释放出更加积极的信号。欧盟是台湾最大的外商 直接投资来源地,而台湾是欧盟在亚洲的第五大贸易伙伴。欧洲议会呼吁欧盟在 “一个中国”政策的框架下与台湾建立更密切的关系。 2019 年 3 月,欧盟委员 会发布了《欧盟-中国战略展望》,在重新调整对华政策立场的同时提升了台湾 在其对外战略中的位置。该报告认为欧盟和台湾是志同道合的伙伴,都致力于自 由、民主、开放的社会,如果中欧关系恶化,那么欧盟可以将台湾视为一个天然 的合作伙伴。 2021 年 10月,欧洲议会通过了首份关于欧盟与台湾政治关系的独 立报告,该报告敦促欧盟全面升级与台湾的关系,并建议将“欧洲经贸办事处” 改为“欧盟驻台湾办事处”,这加剧了中欧关系和两岸关系的紧张局势。
3.2.4俄乌冲突为美欧合作提供新的契机 俄罗斯和乌克兰的矛盾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冷战结束后,北约不仅没有解散, 反而在美国的主导下不断向东扩张,一些中东欧国家也积极争取加入北约,此举 挤压了俄罗斯的生存空间。因此,俄罗斯一贯反对北约东扩。在俄罗斯看来,北 约长期以来无视俄罗斯的安全诉求,而乌克兰则被俄罗斯认为是其在欧洲的最后 底线。多年来,俄罗斯极力阻止乌克兰加入北约。2022 年 2 月 21 日,俄罗斯总 统普京签署命令,承认乌克兰东部的“顿涅茨克人民共和国”和“卢甘斯克人民 共和国”,并在三天后决定在顿巴斯地区进行特别军事行动,俄乌冲突爆发。
随着俄罗斯在乌克兰的军事行动持续推进,美欧均对乌克兰局势表示严重关 切,双方在各个领域共同对俄施加了一系列制裁:政治上,美国驱逐了 12 名俄 罗斯常驻联合国代表团成员,欧洲议会也通过决议案谴责俄罗斯对乌克兰的军事 行动,并请求欧盟给予乌克兰欧盟候选国的地位;经济上,美国将俄重要政府官 员和实体列入制裁名单,并禁止美国公民与其有业务往来。除此之外,美国还联 合欧盟将俄罗斯银行排除在环球银行金融电信协会(SWIFT)的支付系统之外,限 制其在国际社会上的融资行为和资金周转能力;军事上,美国向乌克兰提供“毒 刺”导弹和S-300防空导弹系统,北约为应对乌克兰局势则调动了快速反应部队。
美欧在俄乌冲突上的合作是应对地缘政治格局变化的重要举措。欧洲经过两 次世界大战,反战意识深入人心。俄罗斯在乌克兰的行动令西方国家重新审视欧 洲的安全局势,也为拜登加强美欧合作带来新的机遇。从防务方面看,今后,美 国将更加重视对于欧洲安全的保护,也会和欧洲盟国共同加强北约的作战能力和 反应能力;从经贸方面上看,由于俄欧关系恶化,欧洲的能源供应受阻,美欧将 大力推进双方的能源合作,共同致力于欧洲能源供应的可持续性;从地缘格局上 看,欧洲在倚仗美国安全保护的同时,将深入思考如何构建自身的安全屏障。因 此,俄乌冲突将为日后的美欧关系注入新的动力。
3.3中国将面临更大的战略压力
3.3.1 美国将利用北约遏制中国 北约是一个不断现代化并可以适应新威胁的军事联盟。在与中国的竞争中, 拜登政府认为美国与其盟友的关系正处于关键节点,而北约被其视为最佳的战略 平台和工具。对于美国而言,若要让北约适应中美竞争则需要赋予其盟国更多的 自主权,并创建有效的全球伙伴关系平台,以使其成为更平等的战略伙伴。 2021
34
年 6月 14日的北约峰会上,盟国领导人一致同意了北约 2030议程,双方决定加 强政治磋商和集体防御,增强防卫能力,提升北约的技术优势,维护稳定的国际 秩序。 2021年 10月 22日,在北约秘书长主持的签字仪式上,来自 17个盟国的 国防部长同意开发北约首个创新基金,该基金预计投资 10 亿欧元帮助北约保持 其技术优势。北约秘书长延斯•斯托尔滕贝格(Jens Stoltenberg)则公开表示中国的 崛起使跨大西洋军事联盟与美国的关系更加密切,北约还将增加在军事、民用和 基础设施方面的预算,这表明北约希望美欧在对华问题上保持一致。尽管美国和 欧盟在对华问题上的看法逐渐趋同,欧盟也开始以越来越多的地缘政治话语界定 中国,但欧盟对于美国政府之前过于激进的做法感到不安。布鲁塞尔会议上,一 方面,美国强调加强北约内部的团结,恢复盟友关系是本届政府外交政策的重点; 另一方面,北约成员国也向美国表示一个强大的北约可以成为配合美国对华竞争 的重要战略资产。
北约的对华战略主要集中于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增强北约对于中国行动的 感知程度,这需要盟国之间实现情报共享;其次,深化北约盟国之间的政治协调, 北约将作为美欧对华合作的政治平台,这也是拜登政府重振跨大西洋联盟的重要 任务。甚至,美国还可能支持北约与日本、韩国、新西兰和澳大利亚接触,以“北 约+4”的形式进行更多的定期讨论。最后,扩大北约与欧盟的合作范围。然而, 一个主要的问题是双方在对华问题上目前缺乏凝聚力和信任度,美国将寻求从主 导欧洲安全转变为积极为北约提供更多支持,并推动北约改革,使未来的北约有 能力对抗黑客攻击、间谍活动和网络渗透。
北约内部也有悠久的联合防御传统,特别是北约通过国防创新保持其技术优 势,尤其是对于空间、数据、人工智能、高超音速系统、新型导弹技术、量子技 术和生物技术等几个关键领域的控制权,力求将自身塑造为最强大的军事联盟。 除了增强自身的防务能力,北约也认识到欧盟仍是北约重要的合作伙伴,双方不 仅面临共同的挑战,也分享彼此的战略利益。北约-欧盟战略伙伴关系直接影响 到大西洋地区的安全和繁荣,双方在作战协调、军事机动性、国防能力和国防工 业等方面发展连贯、互补和可操作的防御能力仍是新形势下增进合作的关键。
3.3.2美欧可能构建新的协调机制
过去七十多年,支撑美欧关系的主要支柱是安全和经济。双边关系的首要目 标是相互防御外部威胁,并支持以商品和资本的自由流动为特征的经济模式。在
35
特朗普政府的领导下,跨大西洋关系面临前所未有的紧张局势,尽管美欧都把中 国视为新兴的竞争对手,但在如何应对中国带来的一系列挑战上却存在不同的看 法。虽然美欧就投资审查、出口管制和5G技术等问题举行了会谈,但是大西洋 两岸现在面临的问题比过去几十年更加严峻。这使得跨大西洋对华合作变得尤为 困难。如今中美地缘政治博弈愈发激烈,美欧有意改变跨大西洋关系的安全架构, 使得美国、北约和欧盟可以共同采取行动。新的跨大西洋安全结构不仅要加强美 国和欧盟之间的关系,也要加强欧盟和北约之间的伙伴关系。在政治上,北约组 织仍是欧洲主要的安全框架。欧盟将在充分尊重大西洋联盟体制框架的基础上, 强化与北约在军事行动的互补性、协同性等方面的协商。此外,双方还必须克服 阻碍北约和欧盟合作的政治分歧,并且修改政治协商机制,使其更充分地适应北 约和欧盟所能发挥的作用。至于安全问题,北约和欧盟将在联合规划、军事指挥 结构和政治监督方面制定能够在危机时期迅速做出协调反应的机制,这些机制将 成为未来安全伙伴关系的核心。
拜登政府将尽力弥合美欧对华认知的分歧。双方希望新的跨大西洋协调机制 能够为欧盟和美国在应对中国问题上提供强有力的合作平台。首先,美欧将围绕 技术和贸易问题建立广泛的合作伙伴关系,以反击中国的技术垄断并促进民主价 值观。美国认为中国意欲成为人工智能、机器人和半导体等行业的全球领军者, 并计划通过国内的电信企业实现这一目标;其次,美欧的合作还将集中于改善科 技领域的竞争,调整有关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政策,包括成立专门的政策工作组 研究数字反垄断问题,并围绕人工智能、网络安全、数据治理建立跨大西洋标准。 最后,在贸易规则上,美欧积极推动跨大西洋经济和贸易对话,以破除阻碍贸易 活动的关税壁垒和非关税壁垒,并协调包括经合组织和世界贸易组织在内的国际 组织的立场,为知识产权、绿色发展、数据隐私提供制度性保护。与此同时,欧 盟委员会设立了首席贸易执法官的职位,制订了欧盟范围内的投资筛选机制,并 增进与英国的沟通,争取最大限度地减少双方的贸易摩擦并深化在军事安全和执 法等领域的交流,确保其在脱欧之后仍是欧盟密切的合作伙伴。3.3.3美欧推出基建计划以对抗“一带一路”倡议2003 年,中欧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之后,欧盟享有向中国提供资金和技 术支持的优势,而中国则向欧盟提供廉价劳动力和低成商品。随着中国经济实 力不断上升,欧盟认为中国正在攀升生产链阶梯并开发更多的资源,而且中国已
经从努力吸引外资转变为越来越活跃的投资者,投资面不仅覆盖第三世界,而且 已经延伸到了欧洲和美国。 2013 年,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后,美国认为 该倡议将众多发展中国家纳入中国的“势力范围”,可能会冲击国际政治经济秩 序进而摆脱西方主导的国际规则,并认为中国会将该倡议用作地缘政治工具。美 国希望把欧盟绑上自己的战车上,鼓动欧盟共同反对“一带一路”倡议。拜登执 政后,美欧相继出台了各自的基础设施建设计划。
2021年6 月,拜登总统在G7峰会上提出了“重建更美好的世界” (Build Back Better World B3W)。这是一个由美国领导的基础设施投资计划,重点关注数字 技术、性别平等、气候变化、市场发展和清洁能源等。为了与中国的“一带一路” 倡议相抗衡,“重建更美好的世界”将投入40 万亿美元用于发展中国家的基础 设施建设。在指导原则上, B3W 以西方民主价值观为基础,通过高标准、透明 化的基建合作与中国在发展中国家展开竞争,并企图遏制中国在非洲等地区的影 响力。
2021 年12 月 1 日,欧盟也公布了一项旨在支持全球基础设施建设的“全球 门户计划” (Global Gateway)。欧盟委员会将该计划描述为“新的欧洲战略”。 “全球门户计划”预计投入3000 亿欧元,以民主价值观、平等伙伴关系和绿色 清洁为原则,促进发展中国家的数字、能源和交通领域的基础设施建设,并大力 开发全球卫生、教育和研究系统。欧盟声称“全球门户计划”将提供“可持续和 值得信赖的联系”,并将应对包括气候变化、环境保护和供应链安全等一些最紧 迫的挑战。除此之外,欧盟还将通过该项目支持第三世界国家发展电信网络和基 础设施,大幅增加在发展中国家的投资,以争取广大发展中国家的支持。
4中国应对美欧关系重塑的战略选择
4.1 冷静看待美欧涉华协调
4.1.1 管控中美竞争的烈度
管理中美关系的必要性根源于未来双方关系的不确定性。拜登任内对华政策 的基调将影响未来中美两国的互动模式。迄今为止,美国国内对此进行了诸多的 争论,如“新冷战论”、“中国威胁论”、“文明冲突论”等。然而,中美关系 不同于冷战时期的美苏关系,冷战是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阵营的全面对抗,经济和 人员往来十分有限,并且双方都在进行激烈的军备竞赛。而目前中美并未完全陷入到意识形态和军备竞赛的角逐,中美虽然处在一定程度的竞争中,但尚存合作 空间。
当前,中美关系面临建交以来最严峻的局面,双方战略竞争已不可避免,两 国在地区和国际问题上既有合作,也有冲突。双方应理清存在分歧和争议的问题 领域,为解决问题创造条件。 2020 年7月9日,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王毅向中 美智库媒体视频论坛发表致辞时呼吁开放所有对话渠道并梳理和商定交往的清 单,包括双边领域及全球事务中能够合作的清单、存在分歧但有望通过对话解决 的清单和难以达成一致需要搁置管控的清单。①2021年9月10日,习近平主席 在与拜登总统通电话时表示:一段时间以来,美国采取的对华政策致使中美关系 遭遇严重困难,这不符合两国人民根本利益和世界各国共同利益。中美能否处理 好彼此关系,攸关世界前途命运,是两国必须回答好的世纪之问。②中美应努力 将争端和危机管理纳入现有的各级外交和安全对话机制。过去几年,中美建立了 许多协商和沟通机制。有的涉及多个政府部门,重点解决涉及双边关系发展的重 大问题;有的侧重于具体问题领域,涉及两国各部门之间的讨论、磋商和谈判。 特朗普上台后,虽然视中国为战略竞争对手,但并未完全放弃双方的沟通交流。 2017 年 4 月,两国重新组建了外交与安全对话、全面经济对话、执法与网络安 全对话、社会与人文交流四大高层对话机制。中国外交部和美国国务院也建立了 许多磋商机制,几乎涵盖所有的领域。这些磋商机制有的是在争端处理过程中创 建的,有的是为深化双边关系而建立的。最近几年,美方多次强调对话要“以结 果为导向”。在“战略竞争”的背景下,双方需要启动已处于休眠状态的对话机 制,同时将危机管理纳入现有的政策框架。
中美关系进入了新阶段,战略竞争至少在中短期内将成为双边关系的新常态。 双边关系格局的变化势必会重塑双方对于彼此的认知,妥善管理彼此之间的分歧 对中美两国尤为重要。中美应吸取冷战的经验教训,共同努力找出存在分歧的领 域,尝试将危机管理纳入现有不同层次的外交和安全对话机制,同时探索达成新 协议的方法,保持各级对话沟通渠道的顺畅,为化解矛盾创造条件。
①外交部.王毅向中美智库媒体视频论坛发表致辞[EB/01].
https://www.fmprc.gov.cn/web/gjhdq_676201/gj_676203/bmz_679954/1206_680528/xgxw_680534/202007/t202 00709_9361033.shtml,2020.07.09
②新华网.习近平同美国总统拜登通电话[EB/01]. http://www.news.cn/politics/2021-09/10/c_1127847695.htm,2021.09.10
38
4.1.2 促进中欧务实合作
1975 年中欧建交后,双方关系得到迅速发展。 2003 年,中欧全面战略伙伴 关系建立后,双方合作领域不断扩大。中国和欧盟享有世界上最大、最具活力的 贸易关系,双方之间的贸易和投资交流已成为推动各自发展的主要引擎。中欧之 间并不存在原则性的利益冲突,因此,双方都有责任确保各自的经济继续成为全 球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力。中欧关系健康稳定发展的前提是彼此树立正确的认知, 双方都致力于建设创新、联动、开放、包容的世界经济。 2019年3月 12 日,《欧 中战略展望》(EU-China:A Strategic outlook)提出欧盟对华交往的三大目标:基 于明确的利益和原则,增进双方在全球范围的共同利益、与中国发展更加平衡互 惠的贸易关系和加强自身内部政策和工业基础,不断适应变化的外部环境。在此 基础上,欧盟委员会提出十项行动建议深化与中国的合作,具体涉及气候变化、 伊核问题、数字经济和双边经贸关系等。《欧中战略展望》基于积极的伙伴关系 议程和对分歧的建设性管理,从而指导欧盟在对华交往中寻找切实可行的方式与 中国合作。
近年来,中国也加大了对欧工作力度,中欧交往日益频繁,并取得了丰硕的 成果。 2020 年 12 月 30 日,中欧领导人共同宣布《中欧全面投资协定》谈判完 成。该协定历经7 年 35轮谈判,双方在市场准入问题、公平竞争环境和对等互 惠问题上达成了一致,为今后中欧合作注入了新的动力。 2021 年3月 1 日,《中 欧地理标志协定》正式生效,这是中国对外商签署的第一个全面、高水平的地理 标志双边协定。根据该协定,纳入保护的地理标志产品可以使用对方的官方标志 进入市场。自协定生效之日起,中欧双方各约 100种商品纳入地理标志保护。此 外,该协定还将加强双方知识产权保护,不仅为双边经贸合作提供了新的平台, 还为中欧贸易从数量型增长迈向质量型增长提供了坚实保障。习近平总书记曾指 出:欧洲是多极化世界中的重要一极,是中国的全面战略伙伴。要从战略高度看 待中欧关系,将中欧两大力量、两大市场、两大文明结合起来,共同打造中欧和 平、增长、改革、文明四大伙伴关系。①今后,中国将继续同欧盟在双方共同关 心的问题上加强对话协商,为世界的繁荣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4.2推动构建中美欧三边互动机制
①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M].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6:269
39
4.2.1 寻找中美欧三方的利益交汇点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世界事务的不确定性日益增加。西方主导的经济全球 化严重受挫,特朗普政府收缩国际义务导致国际社会面对重大问题时缺乏有效的 领导力,逆全球化浪潮趁机抬头,全球治理遭遇寒冬。中美欧三方的互动将对国 际关系产生深远影响。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代表始终致力于国际秩序转型,针 对国际恐怖主义、粮食安全、能源危机等非传统安全问题,中国一直积极参与全 球治理体系的调整,并为国际社会提供了越来越多的公共产品。虽然中美、中欧 之间存在竞争,但在气候变化、绿色发展和疫情防控等共同关切的议题上仍有合 作空间。
例如,在气候变化领域,拜登总统明确表示,重新加入《巴黎协定》并在该 协定的框架下与中国和其他国家接触是其政府的重要任务。他不仅将气候变化重 新列为重点议题,还提出了能源转型的新目标;从中国的角度看,加强生态文明 建设是中国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模式的重要着力点之一;对于欧盟来说, 2019年12月,新一届欧盟委员会发布《欧洲绿色协议》(European Green Deal), 提倡通过利用清洁能源、发展循环经济、抑制全球变暖等措施实现经济可持续发 展,向外界发出了欧盟绿色低碳转型的信号。中美欧三方都强调提高能源使用效 率,推进能源转型的目标。中美欧可以此为契机,加强各方能源政策的协调和沟 通,构建新的治理机制,加快产业升级,推动三方在气候变化和绿色发展方面达 成共识。2020 年 9 月 22 日,习近平主席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 宣布中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①欧 盟也表示到 2050 年实现净零排放。中美欧在应对气候变化问题上的共同利益为 三方达成合作注入了新的动力。
高校学术论文网提供专业的硕士毕业论文写作、毕业论文辅导写作、博士论文写作发表、硕士论文写作发表、SCI论文写作发表、职称论文写作发表、英文论文润色的服务网站,多年来,凭借优秀的服务和声誉赢得了社会的广泛认可和好评,为毕业生解决写论文的烦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