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绪 论 1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意义 1
一、研究背景 1
二、研究意义 2
第二节 研究现状 3
一、 优秀传统文化的本质 3
二、 优秀传统文化的开发 4
三、 优秀传统文化在教学中的渗透 5
四、 小学英语教学的价值定位与功能 6
五、 优秀传统文化在英语教学中的融入 6
六、 国外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研究 8
六、现有研究述评 9
第三节 研究思路与方法 10
一、研究思路 10
二、研究方法 10
第四节 核心概念界定 11
一、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11
二、 融入 11
三、英语教学 12
第五节 理论依据 12
一、 施瓦布课程开发理论 12
二、 建构主义理论 13
第二章 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英语教学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14
第一节 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英语教学的必要性 14
一、 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需要 14
二、 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需要 14
三、 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需要 14
四、 英语教学的现实需要 15
第二节 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英语教学的可行性 15
一、 教学目标层面的可行性 15
二、 教学内容层面的可行性 16
三、 德育发展层面的可行性 17
第三章 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英语教学的现状及问题 19
第一节 优秀传统文化融入C小学英语教学的现状调查 19
一、 研究工具的编制与实施 19
二、 教师访谈的结果与分析 19
三、 学生调查的结果与分析 20
第二节优秀传统文化融入C小学英语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22
一、融入准备不充分 22
二、融入点不准确 23
三、融入方法不科学 23
四、融入过程不连贯 24
五、融入效果不理想 24
第四章 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英语教学问题的原因分析 26
第一节 理论指导的缺失 26
一、缺乏教育主管部门的指导 26
二、缺乏教学理论的指导和引荐 26
第二节 教学资源开发利用的缺失 26
一、对优秀传统文化的整合不够 27
二、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利用不够 27
第三节 融入的自觉性和创造性缺失 27
一、教师缺乏主动自觉 27
二、融入方法缺乏创新 28
第四节教师文化素养的缺失 28
一、教师缺乏优秀传统文化素养 28
二、教师缺乏文化教育的知识和技能 29
第五章 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英语教学的实施策略 30
第一节 充分做好融入的准备工作 30
一、提高英语任课教师优秀传统文化素养 30
二、加强英语师范生的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30
第二节 精准抓好融入的切入点 31
一、修订课标 31
二、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英语教材 32
三、英语校本教材建设 32
第三节 保持融入过程的连贯性 32
一、保持教学内容的连贯性 32
二、保持教学的连贯性 33
第四节 运用科学的融入方法 33
一、注重教学方法的多样化 33
二、营造小学英语优秀传统文化教学氛围 35
三、充分利用已开发的资源 36
第五节 提高融入的教学效果 37
一、依据课程目标确定评价内容与标准 37
二、总结性评价注重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37
三、注重形成性评价的监控促进作用 37
结 语 39
附 录 40
参考文献 42
致谢 45
绪 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意义
一、研究背景
(一)文化多元化的现实境况
1988 年费孝通教授接受香港中文大学邀请,参加国际著名的 Tanner 讲演 中提出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理论。费孝通教授提出“中国疆域里所包括 的五十多个民族单位是多元,中华民族是一体,形成了一个我中有你、你中有我, 而又各具个性的多元统一体”。⑴这也是世界各地民族形成的共同过程。世界文 化是由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文化构成的。不同民族和国家,由于地理环境、历 史发展、语言习惯等方面的差异,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文化,共同构成了一个文化 多元的社会。如今,随着全球各国之间的联系的不断加强,政治多极化、经济全 球化、文化多元化的趋势已经变得不可逆转。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由56 个民族组成,除汉族外,还有55 个少 数民族,各族人民共同发展祖国的经济和文化。不同民族,由于地理环境、历史 发展、语言习惯等方面的差异,形成了有特色的民族文化。所以,中国文化也是 多元的,56 个民族的多元化,建构起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了五千多年灿烂的 中华文化
(二)树立文化自信的必然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明确提出:中国共产党 人要坚持“四个自信”,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文化自信”。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站在实现中国梦的战略高度,提出“文 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 费孝通.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格局.北京:中央民族学院出版社,1989.] [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 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这些讲话表明了习近平为代表的 党中央高度重视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对自身文化价值和强大生命力的 充分肯定。这也表明党、国家、民族和个人对自身文化的价值和生命力的充分肯 定、高度自信和坚定信念。文化自信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革命文化的自信。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加强文化自信培育,有利于增强本民 族凝聚力、生命力和影响力,使自身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文化自信,是我 们发展自身特色,走向世界的一面旗帜。单霁翔认为,“文化自信源于博大精深 的优秀传统文化” [ 单霁翔通过对话彰显文化自信[N].人民日报,2016-12-06.]。因此,增强文化自信,需要继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对 其进行创新发展,并且不断地汲取优秀传统文化的成果。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首先确定的培养目标是: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 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革命传统。这 就要求在英语教学中也要渗透爱国主义和优秀传统文化内容。《义务教育英语课 程标准(2017 年版)》(以下简称《课标》)规定:义务教育阶段的英语课程具有 人文性,承担着提高学生综合人文素养的任务,即学生通过英语课程能……形成 跨文化意识,增强爱国主义精神[1]。由此,我们可以得出课程标准的人文性要求 渗透优秀传统文化内容。《课标》规定从1级到9级分级论述文化意识方面的要 求,这从地位上确立了文化在英语课堂中的重要性。《课标》提出了文化意识, 指出英语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理解并掌握英语文化知识,培养文化意识,形成跨 文化交际能力[2]。英语教学应当包括语言教学和文化教学。另外,《课标》给英 语教师提出的实施建议提到:“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创设尽可能真实的跨文 化交际情境,让学生在体验跨文化交际的过程中,逐步形成跨文化交际能力["EE 版社「7.]”。 因此,英语教师适当结合当地的优秀传统文化,进行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也是《课 标》应有之意。
(三)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日益受到重视
国家高度重视优秀传统文化的发扬与传承,发布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文件来指 导传统文化教育。 2012年教育部颁布了《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 要求在对中小学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在教学中以期培养青少年的美好品 德[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N].中国教育报,2014-04-02.]。 2013 年,十八届三中全会在《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 决定》:“……要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 中共中央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N].人民日报,2013-11-16.]这为中小学开展中华优秀传统 文化教育指明了方向。 2014年 3月,教育部颁发《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 导纲要》提到:“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系统融入课程和教材体系”[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N].中国教育报,2014-04-02.],同时 《纲要》还对课程建设、教材的组织编写等方面做出了说明。 2017年 1 月,中共 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 见》提到,要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方位融入到教育的各个环节以及每一个教育 阶段中,同时要积极构建中华文化课程和教材体系。并提出“把中华优秀传统文 化内涵更好更多地融入生产生活各方面”[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N].人民日 报,2017-01-26.]。十九大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坚定 文化自信,并且不断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中国政府工作报告 2019http://www.gov.cn/zhuanti/2019qglh/2019lhzfgzbg/index.htm.]。 综上所述,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日益受到重视。
二、研究意义
(一)理论意义
第一,有利于丰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论研究,是整个传统文化教育理论 研究系统中的一个重要补充,有利于发展传统文化教育理论。第二,有利于丰富 小学英语教学理论,有利于推动小学英语的学科发展。小学英语教学基本上都是 学习外语知识和外语文化,在小学英语中进行传统文化相关英文表达的教育的研 究特别少,该论文的研究会进一步丰富小学英语教学理论。第三,为小学英语教 师进行传统文化教育提供了理论指导,为各小学开展传统文化教育提供了新的思 路,有助于小学英语教师更好地积累经验。
(二)实践意义
第一,有利于适应全球化竞争。在全球化大趋势下,学习中国文化的英语表 达,有助于中华文明在英语国家甚至在世界上的传播和扩散。中国传统文化教育 加入到英语教学中是时代的需求,也是多元文化背景的需求。第二,有助于中华 民族伟大复兴。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英语教学的研究,有助于进一步推 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材与发展,进一步弘扬中国精神,探讨中国梦的实现。 第三,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英语课堂不仅是为了提 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还是培养文化认同的重要手段,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道 德水平,有利于学生听说能力和文化素养的培养及提高。正如 Baynham 指出“在 外语习得过程中,母语作为一种已获得的极为稳定的知识和习惯,当它和目的语 结构上类似的时候,母语有助于学习者对某些知识结构的学习。” 1 第二节 研究现状
一、优秀传统文化的本质
金红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是中华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 态的总体表征,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博大精深的传统优良的文化” [[ 1 ] Baynham.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 Joumal.[M].Mother tongue materials and second language literacy,1983,37(4):109.] [ 金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大学语文》[D].拉萨:西藏大学,2012:2.]。目前研 究者们,认为优秀传统文化的研究意义深远,不仅有利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 弘扬,还有助于地方文化软实力的发展,有助于地方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如研究者认为“地方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地方优秀传 统文化对当地社会生活和精神文化生活都非常重要” [ 李雅芬.把学生带入地方优秀传统文化的世界一以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越剧进课堂"实践活动为例[J]. 基础教育课程,2017(13):22-28.]。又如研究者认为,将地 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中,有助于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丰富,有助于思想政治 教育渠道的拓宽,有助于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提升,有助于形成特色的思想政 治教育”。 [ 梅长青.地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温州大学,2016.]再如研究者研究地方戏曲文化,认为“有必要将地方戏融入校园文 化,这样有利于弘扬传统文化、有助于国家素质教育改革”[1]。还有研究者通过 对“乡贤”以及“乡贤文化”,认为当代乡贤有重要的价值,乡贤文化有助于引 领文化发展,有助于感化和教育人民群众,有助于维护社会稳定和推动经济的发
[2]
展。
二、优秀传统文化的开发
国家非常重视优秀传统文化的开发和保护。 2017年 1 月,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提到“保 护传承文化遗产,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方针,…… 实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发展工程,进一步完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制度……”。
国家通过把优秀传统文化纳入学校教育的方式进行传承。比如为了传承京剧 文化,教育部决定先把京剧纳入中小学课堂教学,在十个学校进行试点,有研究 者“就这项政策所引领弘扬传统文化的角度,对小学课程引入豫剧课程,对传承 豫剧文化、豫剧文化的发展是否会起作用,会带来怎么样的影响和会具有怎样的 意义,进行了探究和分析”。[ 曹蒙瑶.地方戏曲融入校园文化建设路径研究[D].南昌大学,2018.] [ 李枢纽.当代乡贤文化及其培育路径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6.] [ 张好娜.豫剧进入中小学课堂的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D].河南师范大学,2013.]另教育部《关于推进学校艺术教育发展的若干意 见》中,提出“……鼓励各级各类学校开发具有民族、地域特色的地方艺术课程。”
调研所处的江西省都非常重视优秀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工作,按照“保护为主、 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方针,实施传统文化的传承、保护与开发。 据统计,赣南客家地区至今已有兴国山歌、赣南客家围屋营造技艺等,共10项 国家级非遗代表性名录,省级非遗代表性名录89项,市级非遗代表性名录165 项。赣州的客家文化内容丰富,具有特色,应充分挖掘客家文化资源,发挥客家 文化优势,让客家文化在传承中发展,在保护中创新。
首先,例如兴国山歌,已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兴国山歌 具有独特的民间风格,如今已经成为人们进行情感交流、知识传播、消遣娱乐的 伴侣和工具。兴国山歌在战争中也发挥了很大的作用,比如动员人民群众参军参 战,支援苏区革命和建设等。“一首山歌三个师”讲的就是兴国山歌的重要作用。
其次,赣南围屋。赣南围屋是中国民居的一大特点,目前尚存500余座,主 要分布在赣南南部的龙南、全南、定南等县境内,多是明清时期的建起来的。最 有代表性的是龙南客家围屋,龙南县有370多座,营造技艺非凡,文化内涵丰富, 采用的建筑材料、结构、技术等都非常有特色,也具有防御作用。龙南县被誉称 为“客家围屋之乡”,保存的客家围屋数量最多、风格最全、保存最完好。2012 年11月,赣南客家围屋列入我国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录。赣南客家围屋营 造技艺已成功入选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名录。
最后,章贡客家菜。章贡区客家菜源远流长,是中原传统文化与赣州当地土 著居民的饮食文化经过不断的交流与融合,并结合山区自然环境和客家人特有的 精神文化特质等因素综合形成的。章贡区客家菜注重保持原味,主要烹饪方式是 蒸、炒、炯、炖,以家禽家畜、山珍河鲜为原料,注重“绿色、健康、营养、天 然”。比如濛子菜,将肉剁成陷(赣州叫濛子),加适量的辅料和调味料搅匀, 运用酿、包等方法做成,用蒸、煎、炸、烧等技法烹调成熟。代表菜有酿制类: 酿豆腐、酿青椒、酿苦瓜等。
三、优秀传统文化在教学中的渗透
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是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主阵地”,是优秀传统文化弘扬、 承继的有效载体。为了更好的传承优秀传统文化,需要把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到教 学之中,通过课堂教学进行传承,与学科教学相结合。
在课堂教学中进行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有研究者研究宁波商帮文化,认为“传 承与创新宁波商帮文化应将宁波商帮文化融入课堂中与教材中,做到因材施教, 做好教学设计,最终实现育人的目的”。 [1]有研究者研究越剧,指出越剧进校园, 进课堂,纳入学校课程开发的资源范围是保护和传承地方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效途 径。说有研究者研究湖南岳阳的地方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认为在教育过程中需要 做到因地制宜、与时俱进,创新和拓展学校管理和教育教学,这样才能有助于学 校的和谐发展。閃研究者认为,高校传承地方优秀传统文化可以通过校园文化活 动、校园教学、学术研究、校园文化环境、地方传统文化教育网络平台等五个方 面着手”⑷。
站在学科角度,进行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有研究者认为可以在历史学科教学 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这样有助于历史教学内容的丰富,有助于增强学生学习的 兴趣,提高教学的效率[ 杨燚娜.立足地方文化内涵,实施课程思政育人一宁波商帮文化在地方高校课程思政中的探索[J].科教文 汇(上旬刊),2019(04):61-63.] [ 李雅芬.把学生带入地方优秀传统文化的世界一以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越剧进课堂"实践活动为例[J]. 基础教育课程,2017(13):22-28.] [ 谢建华,钱亚.用地方优秀传统文化唤起学生对中华文化的向往[J].人民教育,2018(19):65-66.] [ 李嘉慧.地方高校传承地方优秀传统文化研究一以湖北省咸宁市湖北科技学院为例[J].长春教育学院学 报,2015,31(02):84-85.] [ 王红英.把根留住一利用地方课程资源渗透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实践[J].教学月刊(中学版 下),2007(02):23-24.] [ 张凌燕.传统文化融入数学课需要精准设计”[J].江苏教育研究,2018(29):24-27.]。有研究者认为,地方优秀传统文化可以融入小学数学 课堂教学,并提出以下建议:学校需引导教师掌握地方优秀传统文化内容和小学 数学教材的内容,找准融入点;集体备课,提高教学效率;注重课内课外相结合” [6]。还有研究者对洛南传统文化资源在中学语文中开发利用的现状进行分析,并 从阅读、写作、综合性学习三个方面提出教学策略。[ 吴静.洛南传统文化与中学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D].陕西理工大学,2017.]研究者认为“在思想政治 教育中传承、利用地方传统文化资源,有助于培养青年学生的价值观及文化归属 感,有助于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趣味性和广泛性的提升”[1]。研究者认为优秀 的地方传统文化融入学校的美术教育,有利于学生增强文化认同感和自豪感,需 要做到与传统节日结合、与网络资源结合、与校园文化结合、与艺术实践结合”。 [2]研究者认为地理教师是进行地方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关键,在地理教学中教师 需要充分挖掘和利用乡土地理中的传统文化精华,通过多方式、多途径渗透地方 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这样才有助于传承地方优秀传统文化,有助于学生人文素养 的提高,爱乡情感和建设家乡志向的培养”[ 喻畅.地方优秀文化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应用研究[J].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18(04):31-33.] [ 胡剑辉.地方文化如何进美术课堂[N].中国教育报,2015-12-16(009).] [ 辛勤勇.发挥乡土地理优势加强地方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一以泉州地理为例[J].南昌教育学院学 报,2017,32(03):100-102.]。
四、小学英语教学的价值定位与功能
在义务教育阶段开设英语课程对中小学生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学习 英语有利于他们更好地认识世界,传播中国文化,增强与世界各国的沟通;学习 英语有助于他们形成开放、包容的性格,有助于发展跨文化交流的意识与能力, 为中小学生未来适应世界奠定良好的基础。只有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双重性质的 英语课程,才能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更好的基础。学生通过英语课程,不仅有 助于掌握基本的英语语言知识,发展英语听、说、读、写能力,初步形成用英语 交流的能力;而且有助于中小学生提高综合人文素养。《课标》倡导英语教师, 应根据教学需求,提供贴近学生、贴近生活的英语学习资源。创造性地开发和利 用生活中鲜活的英语学习资源,拓展学习和运用英语的渠道。
教材是实现英语课学目标的主要手段,也是学生获取知识和发展技能的主要 来源。目前,我国实行的是“一纲多本”教科书政策,小学英语教材也呈现多样 化的趋势。江西省各小学使用的英语教材是人民教育出版的《义务教育教科书英 语(PEP)(三年级起点)》。这套教材有学者是这样评价:这套教材活动丰富,方 法多样,但是文化部分的内容多数都不够深入,也没有开辟专门的文化板块来介 绍世界文化[ 姚梦怡.三套小学英语教材的对比分析研究[D].苏州大学,2017.]。《课标》在课程目标方面包含文化意识目标,但是 PEP 教材的文 化内容数量欠缺,不利于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的培养。《纲要》指出加强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从爱国、处世、修身三个层次凝练出主要内容,要以爱 国主义精神为核心。综上所述,英语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适当的融入 优秀传统文化内容,也可以适当的融入地方优秀传统文化。
五、优秀传统文化在英语教学中的融入
一些学者立足本土,积极探索地方优秀传统文化在英语教学中的融入与应 用。地方优秀传统文化在英语教学中的融入意义研究。有学者对闽台优秀传统文 化融入高中英语校本课程的现状进行调研,认为教师需要在理论与实践上重新审 视英语教学的价值;需要挖掘地方优秀传统文化课程资源,重视地方优秀传统文 化教育[1]。另外有学者站在小学英语的学科角度,认为母语知识有助于小学生的 英语学习[ 杨延从.闽台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中英语校本课程的理论与实践探索[D].华中师范大学,2017.] [ 李树.利用母语背景知识促进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实践与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曹连文老师指出,英语课中教授传统文化的英语表达,能提升学生 的传统文化意识和道德观念,还能提升英语教师专业能力[ 曹连文.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有机渗透中国传统义化[J].复印报刊资斟:小学各科教学,2009 (7) :46-50.]。
优秀传统文化在英语教学中的融入路径研究,包括通过课程、教材、教师、 课内与课外相结合和评价这五种途径。
主张在英语教学中进行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如程俊萍认为在小学英语中进行 中国传统节日文化教学有一定的可行性,可在词汇、阅读课或口语课上进行点点 滴滴的穿插等[ 程俊萍.中国传统节日文化在小学英语课堂中的教学与渗透研究[J].英语画刊(高版),2017,(17):55.]。贺晓梅老师认为,对民间游戏加以开发和利用是一种非常好的 传承民族文化的方式[ 贺晓梅.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一将民间游戏融入小学英语课堂教学[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 报,2012,(12):95-96.],英语课上也可以采用民间游戏。徐丽认为,可以在课堂 上讲英语版的中华传统美德故事,这样既能增加学生的词汇量,也可以明白“孝” 的重要性[ 徐丽.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孝文化的融入[J].教书育人,2017,(17):66-67.]。如刘哲君学者将教育戏剧的理念融入到英语教学中,运用问卷法、 观察法、访谈法和实验法来多角度地验证,总结出英语课堂上教育戏剧的教学方 式有利于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英语教学的效果[ 刘哲君.教育戏剧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探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2.]。
主张教师言传身教。有学者认为,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小学贵在传承, 而传承的关键在于教师,突出了教师的引导作用[ 董丽.浅析中小学传统文化教育[J].文教资料,2011,(11):94-96]。有学者认为,中小学英语教 师应当抓住进修机会,不断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和文化素养;充分了解本土文化, 并正确看待文化差异;可以通过研讨会、交流会等交流平台提高自身对中国文化 的认识[ 卢锦.如何在中小学英语教学中融入中国文化[J].校园英语,2017(07):95.]。在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过程中,英语教师的责任非常重大,英语教 师需要不断地学习中国传统文化,提高自身文化意识及传统文化素养,要做学生 的好榜样。
主张结合教材进行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简文艳老师指出教学内容“西化”, 英语教师和学生缺乏中国本土文化意识是导致缺乏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原 因[ 简文艳.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中国文化渗透[J].赤子(上中旬),2015,(19):319-320.],需要在教材内容上增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研究者们结合目前使用的小学 英语教材去探讨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如学者史丽琼,结合牛津小学英语教材,在 学习 knife, fork, plate 等餐具基础时,对中英饮食文化差异知识的及时渗透 [1]。又如赵志杰老师结合冀教新版《英语》教材,在介绍春节 The Spring Festival 时,及时渗透春节的风俗习惯以及十二生肖的来历等知识,丰富学生的传统文化 知识说。再如学者曹丹结合新版pep小学英语教材,学习传统节日文化,并新増 有关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单词,如 Mid-autumn festival 中秋节, Dragon boat festival端午节等⑷。可以发现,英语教材内容与传统文化高度相关时有助于优 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英语教材。
主张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的方式,如曹连文老师,将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与中国 传统文化联系起来研究,主张课内课外相结合,在课内讲解旅游景点、传统小吃 等教学内容,课外可以通过多种活动来运用,比如动手操作、综合实践等活动[4]。 简文艳老师则指出在小学英语课堂中渗透中国传统文化,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开设 具有中国民族特色文化的第二课堂[5],满足学生学习的需要。
课程评价具有导向、激励、监督的功能。有学者提出,在各级各类考试中增 加优秀传统文化的比重,充分发挥考试的作用[6]。又如陈荣指出,在英语教学大 纲中增强对传统文化知识的考察,比如在笔试和口语测试中增加传统文化英文表 达检测,以提高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7]。通过考试的方式,学生的学习效果更有 保证,英语教师也会更重视传统文化的英语教学。
六、国外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研究
通过整理分析新加坡、韩国、日本等亚洲国家的传统文化教育模式,有助于 我们对国际间传统文化教育的研究动态的把握,便于与我国的传统文化教育比较 和借鉴。
新加坡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研究。有学者较为系统地分析了新加坡进行 儒家文化教育的举措:在中学开设儒家伦理课程,拟定教学大纲、起草教科书、 公开辩论和师资培训等 [8]。有研究者指出,新加坡通过大力推广华语来推进儒家 文化教育[9]。还有学者分析指出,新加坡注重东西方公民道德文化的融合,创造 出了自己的新加坡文化[10]。
韩国的德育教育研究。有学者研究指出,韩国学校开设道德课,直接对青少
[1] 史丽琼.一个世界,两种文化的碰撞一从学用筷子说起[J].小学时代(教育研究),2012,(09):116.
[2] 赵志杰.传统节日之古、今、中、外一冀教新版《英语》六(上)Unit 4综合实践活动[J].小学教学设 计,2015,(30):58-59.
[3] 曹丹.中国传统节日文化在小学英语课堂中的教学研究[D].杭州师范大学,2016.
[4] 曹连文.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有机渗透中国传统义化[J].复印报刊资斟:小学各科教学,2009 (7) :46-50.
[5] 简文艳.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中国文化渗透[J].赤子(上中旬),2015,(19):319-320.
[6] 王旭明.中华优秀文化传统该怎样进校园[J].语文建设2015,(3):4-5.
[7] 陈荣.浅析中小学英语教学中如何渗透中国传统文化[J].中华少年,2016(30):98.
[8] 王勇.新加坡公民道德教育对我国的启示[J].武汉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学报,2007( 2):103〜106.
[9] 徐悦仁.新加坡教育与儒家文化[J].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 4):95〜97.
[10] 赵峰儒家文化对越南和新加坡教育的影响[J].兰州学刊,2008( 8):203〜205. 年学生进行儒家伦理教育[1]。韩国通过儒家伦理教育课程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德 育内容注重创新、既有本民族特色,又有现代意义,韩国鼓励民间办学,系统进 行讲习、补习、研习和研修 [ 程增俊.韩国公民教育中的儒学精神[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 4):113〜115.] [ 秦莉.韩国儒家思想道德教育的思考与启示[J].江西教育,2007( 6):43〜44.]。韩国受中国文化的影响深远,传统文化影响了韩 国的社会制度和生活,但是韩国人表现出来的国民素养却与中国截然不同,这与 韩国注重传统文化教育和创新是分不开的,也与韩国政府高度重视传统文化教育 分不开。
日本的传统文化教育。日本的传统文化基本上都是师承中国,有许多地方可 以借鉴。有学者对日本2015年新一轮的道德教育改革进行了研究,指出此次改 革在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指导方法及教科书四个方面对“传统与文化”教育进 行了规定,并总结了此次改革的特点:一是注重爱国主义教育,通过游戏、活动、 节日仪式方式进行;二是教育资源开发与丰富,如文化遗产、自然遗产和人物传 记;三是重视对地方“传统与文化”的继承与发展,包括地方的特色建筑、风俗 习惯、民间故事等内容;四是采用多种途径,联系生活和实际;五是关注社会与 世界的发展培养文化创新能力[ 那乐.基于“传统与文化”教育视野的日本新一轮道德教育改革研究[J].外国中小学教育,2019(03):16-22.]。日本能成为发达国家,教育对其经济发展起到 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其一大法宝就现代化教育中还不断地进行传统文化教育,文 化创新。
七、现有研究述评
现有研究主要从优秀传统文化的解析、优秀传统文化的开发、优秀传统文化 在教学中的渗透、中小学英语教学价值定位与功能研究、优秀传统文化在英语教 学中的融入,这五个方面进行研究。第一,优秀传统文化的解析,包括优秀传统 文化的内涵、意义、影响研究。第二,优秀传统文化的开发研究,包括国家进行 优秀传统文化开发研究,以及江西省赣州市地方优秀传统文化开发研究。第三, 优秀传统文化在教学中的渗透研究。第四,中小学英语教学价值定位与功能研究, 英语课程标准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人文性要求渗透传统文化的内容。第五,优 秀传统文化在英语教学中的融入研究,包括融入意义和路径。其中融入的路径分 为课程中融入、教材中融入、教师言传身教、评价、课内外结合等。
已有研究的相关文献较为全面的总结了优秀传统文化在教学中的渗透问题, 如可以结合课堂教学融入,也可以通过结合学科背景进行融入。具体学科主要有 结合数学、地理、美术、语文、英语等学科。但是相关研究没有认识到如何“融 入与英语教学有机结合”等问题,表现为下面几点:第一,经验总结性的研究多, 学理性研究少。已有研究大部分是基于自己的教育经验,在课堂进行优秀传统文 化教育时各抒己见,停留在个体上。第二,从教学过程和环节来看,缺乏从教学 目标、教学原则、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的系统性研究,多是零零散散的从某一 个方面进行探讨。第三,从研究方法来看,目前国内的传统文化教育现状研究大 多是站在量的角度,用问卷调查的方法调查传统文化教育的现状;或单独站在质 的角度,案例分析来研究传统文化教育,缺乏量化分析与质性研究的结合。
因此,本文在现有优秀传统文化在教学中渗透研究以及“融入与英语教学有 机结合”基础上,试图探讨和研究优秀传统文化如何在具体的小学英语教学中渗 透、融合的可行性以及方法、路径等问题。
第三节 研究思路与方法
一、研究思路
本文围绕“赣州市 C 小学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英语教学的现状是怎样 的?”、“赣州市C小学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英语教学存在哪些问题”、“问题背 后的原因是什么”、“如何来改善小学英语教学中的传统文化教育?”这三个问题 进行。首先,收集和整理现有研究,掌握目前研究的动态。其次,分析中华优秀 传统文化进入小学英语教学的必要性与可行性。从提升国家的文化“软实力”角 度、传承传统文化角度、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角度分析了必要性;从德育发 展角度、教学内容角度和教学目标角度阐述了可行性。再次,设计调查的方案, 通过自编问卷《英语教学中的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问卷调查(小学生)》以赣州市 C 小学的三-六年级的学生为主要调查对象进行调查,设置访谈提纲,对 C 小学 的英语教师进行深度访谈。在对赣州市C小学英语教学中当前传统文化教育调查 研究的基础上,找出小学英语教学中传统文化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问题 的原因,并试图提出切实可行的措施。以期发挥小学英语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 化方面的价值,使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落到实处。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中主要使用了文献研究、问卷调查法和深度访谈法三种研究方法。
文献研究法。本研究通过广泛搜集与传统文化教育相关的文献资料,包括期 刊论文,专著的研究和分析国内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对文献内容进行整理分析, 从教育学、教育心理学、人教版小学英语教材、英语课程标准和国家政策文件出 发,剖析小学英语学科实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进行相关论 证。
问卷调查法。本研究中采用自编的调查问卷,针对学生形成《英语教学中的 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问卷调查(小学生)》,以回收后统计数据的形式来了解小学英 语教师对于小学英语学科教学渗透优秀传统文化的态度和认识,目前的传统文化 教学现状,小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的现状,对调查的数据及时整理,从而得出调 查结论。
深度访谈法。深度访谈法指在确定的主题范围内,通过和受访者一对一自由 交谈,深入了解受访者内心想法的无结构定性研究方法。深度访谈的内容、顺序、 语言都可以由访谈的双方自由选择,访谈问题没有明确的、固定的问题,有一定 的灵活性,试探更多的细节信息,有较强的针对性,可以获得比一般访谈更深入、 更精确的资料,同时这种方法运用于小样本研究。设计教师访谈提纲,与该小学 随机抽取的 15 位英语教师面对面交谈,来了解小学英语教师对于小学英语学科 教学渗透优秀传统文化的态度和认识,传统文化教育实践、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 及对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思考和建议。
第四节 核心概念界定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耿洪涛认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以儒家文化为核心,主要融合其他各家 思想和西方思想,涵括了中华古代政治文明、爱国主义、人本精神、伦理道德文 明、健康合理的伦理道德思想、健康的民俗文化等,与时俱进的、有中国特色的 民族文化形式和文明成果”[1]。金红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是中华民族历 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博大精深的传 统优良的文化”[ 耿洪涛.在青少年中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研究[D].长春:长春理工大学,2011:5.] [ 金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大学语文》[D].拉萨:西藏大学,2012:2.]。高世华以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指“那些能适应现代社会要 求、能为今人带来正能量、具有普遍价值的以儒学优秀思想为代表的各种文化样 式”[ 高世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高中语文必修教学的融合[D].湖南师范大学,2015.]。以上诸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概括十分全面,抓住了最根本的要素, 本文倾向于高世华的定义,优秀传统文化应该是的能适应时代发展、能带来正能 量的以儒家思想为代表的各种文化样式。
与“中央”相对的是“地方”,“地方”是中央下属的各个行政区,我们可以 理解为中国境内的某个地域。申晓辉认为,地方传统文化是居住在这一地域内的 中华民族及其祖先所创造的、由区域民众世代继承发展的、具有鲜明地域或民族 色的传统优良的文化”[ 申晓辉.地方高校弘扬地方传统文化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3.]。本研究中指所指的地方为江西省赣州地区。本文所涉 及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指爱国主义思想、尊老爱幼、传统节日文化和地方优秀传 统文化等,其中地方优秀传统文化本文以江西省赣州市文化遗产为代表的优秀文 化为例。
二、融入
融入,解释为融合;混入、混合,是指一事物通过一定的途径进入到了另一 事物中。这种进入是两种事物有相互关联性的关系,这种进入是协调的。具体到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英语教学,是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跟小学英语教学内 容是相关的,两者是协调的。
三、英语教学
教学,从字面上分析分为“教”和“学”,一般来说包括教师的教和学生的 学,教学是由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双边教育活动。不同的研究者从不 同的角度出发,对“教学”的定义不同。教学分广义和狭义,如黄甫全等认为 “广义上,教学就是指教的人指导学的人以一定的文化为对象进行学习的活 动;狭义上专指学校教师引导学生以特定文化为对象的教与学相统一的活动” [1]。还有研究者裴娣娜认为“教学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掌握文化知识和技 能,进而发展能力、形成思想品德的过程” [ 黄甫全,王本陆.现代教学论教程(修订版)[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3.] [ 裴娣娜.教学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3-4.]。另外有研究者陈晓端认为,教 学是“借助课程,通过教师与学生主体间有目的、有计划地交流和互动,从而 促进学生学习和发展的专业活动” [ 陈晓端.当代教学理论与实践问题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6.]。本研究认可学者黄甫全的教学定义。
英语教学是教师教授英语和学生学习英语共同组成的教育活动。英语教学涉 及的内容较多,包括语言学、第二语言习得、认知心理学、词汇学、句法学等内 容,英语教学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我国,小学英语教学属于小学教育教学 活动的范畴,而小学教育教学活动属于基础教育和义务教育,那么由此小学英语 教学活动也应具有基础教育、义务教育的特性。小学英语教学具有基础性、未来 性、全面性、全体性、强制性[ 张琳琳.小学英语课程教学论[M],郑州大学出版社,2008:3-4.]。第一,小学英语教学具有基础性,应该为人的 终身发展打下各方面的基础。第二,小学英语教学具有未来性,为未来的知识学 习和发展打基础的,指向未来发展的。第三,小学英语教学具有全面性,通过英 语教学必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包括英语语言知识和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第 四,小学英语教学具有全体性,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不论城市学生还是农村学生 都一样。第五,小学英语教学具有强制性,小学英语教学属于义务教育,就有义 务教育的特征,义务教育具有强制性,小学英语教学自然也有强制性。
第五节 理论依据
一、施瓦布课程开发理论
施瓦布主张的课程开发立足于具体的课程实践状况,从课程实践的具体实践 情境出发。在施瓦布看来,课程是由教师、学生、教材、环境四个要素构成的。 施瓦布主张“审议”是课程开发的基本方法,“课程集体”或“审议集体”是课 程开发的主体。在课程集体中,教师和学生都是合法主体。他强调教师是课程的 主要设计者,在课程编制中起主导作用,教师可以根据一定的情境发挥创造性, 对课程内容进行合理地调整;同样,学生也是课程的重要主体和创造者,他们有 权选择课程,有权对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向教师提出质疑,并要求老师回答。
教师是课程的主要设计者,有权根据特定的教学情境发挥自己的创造性,那 么在小学英语教学中,英语教师也是可以根据教学内容,找到融入点,融入优秀 传统文化相关的知识。比如我们人教版的《PEP英语》教材五年级上册Unit 4 中,讲解到文娱活动领域,教材介绍了中国特色的文娱活动形式,如弹琵琶play the pipa、练武术 do kung fu、play ping-pong 乒乓球、拉二胡 play the erhu 等,在这里我们可以把江西省赣州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容——兴国山歌,融 入到英语课堂。如今,兴国山歌,已经成为赣州人们进行情感交流、知识传播、 消遣娱乐的工具,而且赣州市 C 小学的学生们对这个是比较熟悉的,有助于提 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效率。
二、建构主义理论
建构主义的代表人物是皮亚杰和维果斯基。建构主义认为,学生不是空着脑 袋进入课堂的,学生是有一定的经验,强调学生经验的丰富性和差异性;知识是 人们目前较为可靠的解释,它并不是准确的、唯一的解释,更不是问题的最终答 案。知识是由人创造的并受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影响,注重个体经验的丰富性和差 异性。建构主义学习观强调在一定的“情境”中,学生通过“协作”、“对话”的 方式对知识进行“有意义的建构”,强调学习者的主动建构、强调学习者们之间 的互动和交流,共享思维成果。“这种学习观新课改所强调的发现学习是一致的。 在建构主义所倡导的学习环境下,教师是学生知识意义建构的合作者、组织者和 促进者,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主张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经验的丰 富性和差异性,注重合作学习,注重自我管理,强调学生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 和主动建构。
学生不是空着脑袋进入课堂的,学生是有一定的经验,强调学生经验的丰富 性和差异性,形成正确的学生观。我们中国的小学生肯定在优秀传统文化的耳濡 目染中长大的,具有优秀传统文化经验,所以在英语教学中要尊重学生,尊重学 生经验的丰富性。建构主义注重教学情境的设置,给我们的启示是在英语教学过 程中注重创设情境。创设情境可以通过视频、图片、音乐、实物或生动的语言。 小学英语PEP教材介绍了地理部分,教材介绍了英国著名河流泰晤士河,代表性 建筑伦敦眼(六上-1),还涉及到了长城 The Great Wall ,班上肯定有没去过 长城的同学,可以借助图片和视频进行讲解。长城离学生的生活也较远,英语教 师可以结合江西省赣州市物质文化遗产——赣南客家围屋进行拓展,这些内容都 是同学们身边的资源,充分利用周边真实的文化,一方面又助于传承优秀传统文 化,一方面还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效率。
第二章 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英语教学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第一节 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英语教学的必要性 一、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需要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世界各国间的竞争不单独是军事或经济一个方 面的竞争,而是综合国力的竞争。美国哈佛大学约瑟夫•奈指出,一个国家的综 合实力包括“硬实力”和“软实力”[1]。加强传统文化教育,有助于提升国家的 综合国力,特别是文化软实力,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前提。中国传统文化是国家 走向世界的重要名片之一,要提高中过软实力必须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视 培养具有传统文化气息的国民。要展示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必须要传承中华优 秀传统文化,必须要用英语去宣传优秀传统文化。小学生是国家的未来,对其进 行传统文化教育,使其从小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培养优秀的民族精神和健全的 人格是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增强综合国力的必经之路。所以,在小学英语教学 中加强优秀传统文化及其英文表达的教育,是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需要, 是增强综合国力的需要。
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需要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文化是一个名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命脉,是 人类共同的精神家园。中国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纽带,是中华民族 的骄傲,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伦理道德、价值观念、改 革创新的思想、爱国主义精神对兴国安邦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不忘过去才能展 望未来,所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必须要传承与发扬,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需要靠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尤其是要靠小学生,小学生是未来的希望,更要担 负起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任务。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需要把它融入到学 科教育中,既要教授英语文化,又要教授传统文化及其英文表达,两者缺一不可。 在全球化大趋势下,学习中国文化的英语表达,有助于中华文明在英语国家甚至 在世界上的传播和扩散。用英语表达中国文化应该作为英语教学的附加目标之 一,有机渗透本土优秀传统文化,补充中国元素的教学,这对弘扬中国文化是有 深远意义。
三、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需要
英语是一个很好的传播媒介,是通向西方文化的窗口,也是向外输出中华优 秀传统文化的通道。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教授中国传统文化英语表达,有机渗 透本土优秀传统文化,补充中国元素的教学,有助于提升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 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李亚.论经济发展中政府的生态责任[J].中共中央党校学报,005 (5).] [ 汤瑷宁.中国传统文化对英语文化教学的影响[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4,27(04):148-149.]。跨文化交际知识的学习决不是“一边倒” 式的学习,但是目前小学英语教学现状是重西方文化、轻本土文化的普遍情况, 就属于“一边倒”严重缺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语言与文化是密不可分的, 英语教学要借助外语文化的学习,引导学生用国际视野来审视中华民族精神的价 值,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树立对本民族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 感;借助英语教学来学习传统文化的英文表达,培养学生传承与发扬传统文化的 能力,这才能在将来的跨文化交际中真正做到应付自如。因此,在英语教学中, 中西方文化体验活动必须同步开展,这样才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四、英语教学的现实需要
在英语教学中融入优秀传统文化,是英语教学的现实需要。英语教学的目的 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 人文素养。在英语教学中融入优秀传统文化知识是英语教学的现实需要。英语教 学是语言教学,让学生学习英语这个语言;英语教学也是文化教学,需要学习英 语文化,但是不能仅仅学习西方的文化,需要结合我国的文化,通过学习西方文 化,让学生们加深对我国文化的理解,向外国朋友介绍和传播我国的文化,增强 学生的交际能力。英语教学要提高教学的有效性,要注重课堂教学中创设真实的 情境,这样才能提高教学的实效性,帮助学生更轻松得地学习。
在英语教学中融入优秀传统文化是多元敏感性教学的需要。文化敏感性强调 文化多元和教育公平。英语教师需要培养多元文化敏感性,培养英语教师的多元 文化意识,培养针对差异文化的正确态度和情感,提高多元文化教育的能力。严 文华(2008)认为,文化敏感性指对母文化和异文化异同的敏锐性,及母文化和 异文化特点对自己和他人言行的影响[1]。在这里,小学英语教师需要明白地方优 秀传统文化对学生英语学习来说是有帮助的,可以减少文化无知和自我封闭的现 象,并且有助于英语学习。正如研究者认为:在教学中采用多元智能式教学方式, 营造认同学生文化价值的环境,能使文化差异学生的学习更好[ 曾斌.中国人跨文化敏感性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 [ 程红艳,Jmg Lin.跨越边界的教师实践哲学一从“文化无视型”教育到“文化关涉式”教育[J].教育研究与实 验,2012(5):1-7.]。综述,在英语 教学中融入地方优秀传统文化是英语教学的现实需要。
第二节 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英语教学的可行性
一、教学目标层面的可行性
英语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 力,提高学生的综合人文素养;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目标也是为了提高学生的综 合素养,两者在教育目标上是契合的。英语教学是语言教学,也离不开文化教育。 学习英语国家的文化,不仅有助于理解英语和使用英语,而且有助于加深对本国 文化的理解与认识,有助于形成跨文化交际能力[ 教育部. 《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基础教育外语教学研究2001.4.]。《课标》)规定:义务教育阶 段的英语课程具有人文性,承担着提高学生综合人文素养的任务,即学生通过英 语课程能……形成跨文化意识,增强爱国主义精神[1]。因此,课程本身具有的人 文性为小学英语中进行传统文化教育提供了可行性。其次,《课标》规定从1级 到9级分级论述文化意识方面的要求,这从地位上确立了文化在英语课堂中的重 要性,也为其进行传统文化教育提供了可行性。《课标》的文化意识目标描述如 表2-3文化意识目标总体描述,文字表述如下:在学习和日常交际中,乐于了解 异国文化和习俗,能初步注意到中外文化差异[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 [3墩育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
[1]义务教育教科书英语六年级上册[M].上海:译林出版社.2013;义务教育教科书英语六年级下册[M].上海:译 林出版社. 2013.
[1]义务教育教科书英语三年级上册[M].上海:译林出版社.2013;义务教育教科书英语三年级下册[M].上海: 译林出版社.2013;义务教育教科书英语四年级上册[M].上海:译林出版社.2013;义务教育教科书英语四年级下 册[M].上海:译林出版社.2013.]。小学生因为年龄小对不同文化 的认识和理解很大程度上取决与教师的引导。所以,英语教师需要正确解读课程 目标要求,把握好文化教学的度,引导学生在了解国外优秀文化的同时,也了解 中国的优秀文化。
表2-1文化意识目标总体描述[3]
级别 目标总体表述
一级(三-四年级) 在英语学习中,对学到的外国文化感兴趣
二级(五-六年级) 了解主要英语国家的重要标志物、重要的节假日。乐于 了解异国文化,能初步注意到中外文化异同,初步培养 跨文化交际意识。
二、教学内容层面的可行性
作为一门语言,英语本身是文化的载体和生活的反映,而教材既是知识的载 体,也是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载体,小学英语教材的内容涉及到了部分 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由此,英语教学和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在内容上是契合的, 这为英语教学中实施中国传统文化教育提供了可行性。
《PEP 英语》教材中,包含下面五部分的优秀传统文化内容:节日文化、生 活方式、文化内容、风俗习惯、地理等部分。第一,节庆部分。小学英语教材介 绍了中国的节日有端午节Dragon Boat Festival (五下-3),中秋节Mid-Autumn Day (五下-3)(五下-4)(六上3) mooncake月饼、嫦娥change,和中国的国庆 节(五下-3)(五下-4)。第二,生活方式部分,主要包括饮食、交通方式、文娱 活动等内容。 饮食领域,教材介绍了中西方不同的餐具,如中国人中筷子 Chops ticks (四上-5)而西方英语国家喜欢用刀(knife )叉(fork)。另外英语 教材还介绍了不同国家的不同地区学生上学的交通方式:如美国阿拉斯加州一些 学生坐雪橇上学,而中国江西一些学生坐轮渡上学(六上-2)。文娱活动领域教 材介绍了中国特色的文娱活动形式,如琵琶pipa武术kung fu二胡erhu等(五 上-4)。教材比较了英国和中国的生活方式差异,包括饮食,餐具差异,还有驾 驶方向习惯的差异(六上-2)。第三,文化内容方面,介绍了中国国宝(三上-4) panada 大熊猫,以及中国的卡通片《黑猫警长》(六上-6)。第四,风土人情部 分,教材介绍了中国新疆的风土人情:如他们喜欢吃羊肉串,喜欢骑马活动,还 介绍了天山和新疆的葡萄(六下-3)。第五,地理部分包括天气和建筑。教材介 绍了(六上T)长城The great wall,中国主要城市(哈尔滨、北京、拉萨、 香港)的天气差异(四下-3)。
表 2-2 五、六年级教材中出现的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素材整理[1]
年级 单元题目 文化内容
五上Unit 4 What can you do? 琵琶 pipa 武术 kung fu 二胡 erhu
五下 Unit 3 What would you
like? 端午节 Dragon Boat Festival 中秋节
Mid-Autumn Day
六上 Unit 2 Ways to go to school 东西方文化习俗差异,如饮食、驾驶等
六上 Unit 3 My weekend plan 中秋节、mooncake月饼、嫦娥change
六下Unit3 Where did you go? 天山和新疆的葡萄
三、德育发展层面的可行性
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开展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小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也是 德育发展的需要。英语教学和传统文化教育都有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的作用,所 以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融入进英语教学中共同发挥作用。
学校教育是德育的主要途径,学校德育有助于小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 有助于其更好地参加社交活动、融入社会。英语教学也是学校教育的一部分,英 语学科也需要开展品德教育,每个英语教师都有义务和责任通过学科知识体系对 学生进行必要的、科学的德育教育。而中华文化博大而精深,含有丰富的德育素 材,英语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自然而然地就会涉及到传统文化。因 此在小学英教学中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也就为进行传统文化教育提供了可行性。
德育内容中蕴含丰富的传统文化知识,比如:爱国主义精神,忧患意识,丰 富的礼仪文化,团结和谐的人际交往美德等,这些必将成为影响小学生未来人生 发展比较关键的因素。同时,小学英语教材中蕴含丰富的传统文化素材,为实施 德育提供了条件。比如小学英语教材中有许多的与礼仪有关课文和单词, “please"、"sorry"、"thank you"、"excuse me"、"goodbye"等用语,可以平 时英语课上反复进行文明礼貌教育。不仅有助于英语学习,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 德育,两全其美。通过对三四年级教材中插图体现出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素 材进行整理,我们可以看出Pep版小学英语教材,从其内容编排和教学活动设计
的综合性为英语教学实施中国传统文化教育提供了可行性途径。教材的插图体现 了爱国主义、文明礼仪、平等敬业、诚信友善等德育理念,充分说明中华优秀传 统文化融入小学英语教学是适切的。
表 2-3 三、四年级教材中插图体现出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素材整理[1]
年级 单元主题 情景导入的德育元素
三年级上册 Unit 1 Hello 文明礼仪
Unit 5 Let us eat ! 中西方文明礼仪
三年级下册 Unit 2 My family 家庭和睦,尊老爱幼
四年级上册 Unit 4 My home 爱家、爱祖国
Unit 5 Dinner is ready 尊重中西方餐桌礼仪文化差异
四年级下册 Unit 1 My school 热爱校园
第三章 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英语教学的现状及问题
第一节 优秀传统文化融入C小学英语教学的现状调查
一、 研究工具的编制与实施
本研究中问卷采用自编问卷《英语教学中的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问卷调查(小 学生)》,以赣州市 C 小学三-六年级的学生为主要调查对象,学生调查包括学生 对优秀传统文化的整体的了解、在英语教学中的掌握和认知、在英语教学中对 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在英语教学中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的动机、在英语教 学中学习传统文化的方法五个方面,了解目前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传统文化教 育的现状、存在的问题、问题背后的原因及解决策略。本次调查选取的是赣州市 C小学三年级以上的学生和本校的英语教师,随机选取赣州市C小学三年级以上 的学生130人,选取的三年级、四年级、五年级和六年级的人数分别是32人、 32 人、 33 人和 33 人,本次调查学生卷发放130 份,共收回 124 份问卷,剔除学 生未做完和没有照要求填写的问卷,经过审查 120 份均为有效问卷,有效率是 96%。
教师访谈。设计教师访谈提纲,与该小学随机抽取的 15 位英语教师进行面 对面交谈来了解施教者对于小学英语学科教学渗透优秀传统文化的态度和认识, 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小学英语教师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思考和建议展开,并 对访谈记录及时整理,从而得出调查结论。
二、 教师访谈的结果与分析
(一) 教师自身的优秀传统文化素养低
案例一:C小学的蒋老师,从事小学英语教学16年来,蒋老师喜欢在英语 课堂上详细介绍西方文化,让学生了解英语中的一些文化现象,比如在课上补充 一些英语国家的风土人情的讲解和视频;在讲解西方节日时带领学生一起庆祝, 如圣诞节时,会让学生布置圣诞树、做圣诞卡片等。蒋老师没有考虑过将优秀传 统文化融入到英语教学中,目前存在比较大的困难——自己不了解优秀传统文 化,对本地的名胜古迹、风俗习惯、非物质文化遗产等都没有去了解,在课前没 有备课,在课堂上就不会想要去融入优秀传统文化。对于解决传统文化融入英语 教学的这些困难,蒋老师建议加强教师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多接触优秀传统文化, 建议开设优秀传统文化课程。
(二) 教师没有找到教学与传统文化的融合点
案例二:C小学的伍老师,从事小学英语教学6年来,有考虑过将优秀传统 文化融入到教学中,但是对优秀传统文化不了解,因此,在英语教学中融入优秀 传统文化的实践也不理想的。伍老师认为在英语教学中融入优秀传统文化,可以 先介绍外国的传统文化,再穿插中国的传统文化,做到中西文化结合。目前存在 比较大的困难是融合和理解,主要是因为没有深度理解优秀传统文化,没有系统 的学习优秀传统文化知识,缺乏这方面的特色课程,没有找到优秀传统文化与英 语教学的融合点,英语书上的传统文化知识还是少了一些;另外一个主要原因是 课前准备不充分,没有精心准备和教学设计,而且学校不会单独检查优秀传统文 化教育的备课和教学情况。对于解决传统文化融入英语教学的这些困难,伍老师 建议开发优秀传统文化的特色课程,组织多种教学活动,加深教师对优秀传统文 化的认识和理解。
(三) 教师教学方式口头讲解为主,学生难以理解
案例三:C小学的罗老师,从事小学英语教学4年来,有考虑过将优秀传统 文化融入到英语教学中,但是罗老师对优秀传统文化基本没有了解,只知道端午 节插艾、吃粽子的习俗。她认为将一些传统文化的内容融入到英语教学中存在比 较大的困难,比如中西文化差异和古今文化差异大,优秀传统文化内容与现代生 活、西方文化有较大的差异。主要是原因是现在小学生的生活离传统文化越来越 远,口头讲解学生理解不了;英语教材上面的地方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还是偏少, 需要额外准备没这么多时间,没有这么多时间去精心设计,找视频、做活动;再 说,考试不考这个优秀传统文化,学校也不组织备课和教研活动,不知道怎么上。 对于解决上面的困难,罗老师建议:教材中增加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加强学生 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多让学生接触优秀传统文化,多让学生去观察生活。在英语 中进行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可以通过视频、游戏、口头讲 解、活动等方式,如节假日设计手工课等,这样学生的可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提高学习效率。
(四) 教学效果的评价中缺乏优秀传统文化指标的考量
案例四:C小学的王老师,从事小学英语教学的时间有2年了,目前担任3 年级的英语教师。王老师在自己的英语教学过程中,从来没有考虑过将优秀传统 文化融入到英语教学中,把更多的精力放在提高学生的英语成绩上。因此,王老 师所教授的班级是缺乏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传统文化融入英语教学与王老师还 存在困难,因为英语考试里面不考优秀传统文化,教学评价里面没有专门针对优 秀传统文化的评价要求;自己没有掌握多少优秀传统文化知识,对优秀传统文化 基本没有了解。鉴于此,王老师建议:加强英语教师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了解,改 革英语评价方式,增加优秀传统文化知识在考试中的比重。
三、学生调查的结果与分析
学生调查包括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整体的了解、在英语教学中的掌握和 认知、在英语教学中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在英语教学中对优秀传统文化的 学习的动机、在英语教学中学习传统文化的方法五个方面,以此来反应小学英 语课堂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现状。
第一,小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整体的了解。问卷的第 2、3、4 题是针对 小学生对地方优秀传统我的整体了解,包括英语学习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关系 认识、英语教学中融入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意义的认识。“用英语介绍优秀传统 文化有利于英语学习”中,其中“赞成"的学生占79.84%,在英语教学中学习 地方优秀传统我认为“很有必要"的学生占 70.97%。总体来说有 70%以上的学生 对优秀传统文化的总体了解还是不错的。
表 3-1 小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整体的了解
用英语介绍优秀传统文化有利于英 语学习? 有没有必要在英语课堂上学习优秀传 统文化?
赞成 79.84% 很有必要 70.97%
反对 20.16% 无所谓 20.16%
没有必要 8.87%
第二,在英语教学中的掌握和认知。问卷的第 5、 6、 7 题是针对小学生对 优秀传统文化的掌握和认知。回答“哪些是传统节日?"这个问题,其中把清明 节、重阳节、中秋节为我国传统节日的正确率分别为 83.33%、 78.13%、 81.25%, 而选乞巧节为我国传统文化节日的正确率仅为 50%。翻看问卷发现,四个传统节 日全对的只有 10 人,大部分同学选对其他三个,没有选对乞巧节。
第三,在英语教学中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问卷第 8 、 9 题是针对小学生 对优秀传统文化的感兴趣程度这一问题设计的,如表3-12其中“喜欢"优秀传 统文化学生所占的比重是83.33%;喜欢老师讲解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学生占 77. 08%;喜欢在英语课堂上学习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学生占72.92%,总的来说 有70%以上的学生对传统文化是喜欢的。
表 3-2 在英语教学中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
小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 选项 比重(%)
喜不喜欢在英语课堂上学习传统节日文化 喜欢 83.33
喜不喜欢优秀传统文化 喜欢 72.92
第四,小学生在英语教学中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的动机。从表3-4、3-5 可知:“乐意”用英语传播优秀传统文化的学生占的比例为82.3%。从“如果你 不乐意用英文向国际友人传播地方优秀优秀传统文化知识,是什么原因呢? ”来 看,有超过6成的学生是因为“不会说”而不愿意传播优秀传统文化,另外35.4%
知识主要来源于 “除英语外的其他学科”,其比重是25%,再次是来源于“网络”, 而通过家庭教育、电视及报刊杂志这三种渠道来获得中国传统文化知识的学生, 所占比重分别是 6.25%、 11.46%和 4.17%,选择“英语课”的占 13.54%。很大一 部分同学的优秀传统文化知识是来源于生活,还是注重平时的积累。
第二节优秀传统文化融入C小学英语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融入准备不充分
首先,英语教师缺乏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意识。小学英语教师经过多年的英 语教学,却从来没有考虑过在英语教学中融入优秀传统文化,显示目前赣州市C 小学的英语任课教师的传统文化素养不够高。其次,英语教师的优秀传统文化知 识不系统。英语教师对需要融入小学英语教学的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的把握不到 位,多数教师对于江西省赣州市的优秀传统文化了解甚少甚至几乎没有,没有系 统学习优秀传统文化知识,学校也没有组织相关课程学习。综上所述,可以推断 出来小学英语教师传统文化素养相对较弱。
其次,学生的传统文化知识薄弱。从小学生对传统节日和西方节日的掌握来 看,他们分不清楚传统节日和西方节日,其中把清明节、重阳节、中秋节为我国 传统节日的正确率分别为 83.33%、 78.13%、 81.25%,而选乞巧节为我国传统文 化节日的正确率仅为 50%。说明学生的传统文化意识薄弱,掌握程度差。翻看问 卷发现,四个传统节日全对的只有 10人,大部分同学选对其他三个,没有选对 乞巧节。小学生的传统文化知识主要来源于 “除英语外的其他学科”的比重是 25%,再次是来源于“网络” 22.92%,而通过家庭教育、电视及报刊杂志这三种 渠道来获得中国传统文化知识的学生,所占比重分别是6.25%、 11.46%和4.17%。 选择“英语课”的占 13.54%。从这些知识来源来看,说明英语课上的优秀传统 文化教育少,而且知识不系统不牢固。
英语教材中传统文化内容欠缺。我国小学英语教学中重视西方文化的融入, 忽视传统文化的融入。观察我国 20 多年来从小学到大学的英语教材,涉及中国 文化内容的课文极少,其中大部分课文讲述的都是英语国家的文化和生活常识, 优秀传统文化知识及其英文表达严重缺失。我们知道小学英语教材中确实有传统 文化知识,但是所占比重很小,极少的一部分。我国小学英语目前使用的教材 是人教版的,三-六年级的英语教材每个单元以话题为中心,比如动物、颜色、 数字等。四-六年级会更多地关注学生的成长,包括交通规则、生活习惯等。《课 标》在语言知识目标中的指出了,学生应该掌握的英语语言基础知识包括词汇、 语音、话题和语法,英语材料基本上讲述的是英语国家的文化和生活常识,缺乏 优秀传统文化的英文表达。
二、 融入点不准确
英语教师没有找到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入点。根据英语教师的访谈,多位英语 教师提到自己没有考虑过在英语教学中融入优秀传统文化,在意识上就没有这个 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想法,在实际的教学中也没有去实践,说明优秀传统文化的 内容在英语教学中没有呈现。有些英语教师虽然有在英语教学中考虑过融入优秀 传统文化的,但是因为没有系统掌握优秀传统文化知识,所以在英语教学中也是 没有去实践。还有些英语教师虽然有在英语教学中融入优秀传统文化的想法,因 为英语教材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偏少,融入点也不多,在英语教学中没有找 到融入点,也没有呈现优秀传统文化知识。但是因为没有系统掌握优秀传统文化 知识,因为英语教材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偏少,在英语教学中没有找到融入 点,很多英语教师没有呈现优秀传统文化知识,学生的优秀传统文化知识学习的 需求没有得到满足。
三、 融入方法不科学
访谈了解到:C小学的罗老师,认为将一些传统文化的内容融入到英语教学 中存在比较大的困难,比如中西文化差异大,中西方的风俗习惯和生活方式都有 比较大的差异,另外古今文化差异也大,优秀传统文化内容与现代生活有较大的 差异。主要是原因是现在小学生的生活离传统文化越来越远,口头讲解学生理解 不了;英语教材上面的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还是偏少,需要额外准备没这么多时 间,没有这么多时间去精心设计,找视频、做活动;再说,考试不考这个优秀传 统文化。对于解决上面的困难,罗老师建议有时间的情况下,在英语中进行优秀 传统文化教育,可以通过视频、游戏、口头讲解、活动等方式,如节假日设计手 工课等,这样学生的可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综述,小学英语教 师在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英语教学的过程中,通过口头讲解的方式,教师融入的方 法单一且不科学。
四、 融入过程不连贯
目前,英语教师没有把融入作为一个整体的系统工程,只是零零散散,没有 做到教学的整体性和一致性。或者只是个别教师的心血来潮,没有一以贯之。教 学的基本环节有:备课、上课、作业、课后辅导、检查评定五个环节,这五个环 节是缺一不可的,是一个整体而有序的教学过程。小学英语教师的传统文化教育 缺乏连贯性,没有精心备课、认真上课、课后评价和反馈。访谈中了解到C小学 的英语教师备课情况不乐观,可备课可不备课;上课也没有检查和评定文化教学 的内容;课后也没有反馈,没有做到一致性和连贯性的统一。教师是教学活动的 设计者、组织者和管理者。教学活动需要精心的设计、周密的组织,才能实现教 学活动的整体功能。好的教学设计能让课堂教学有序进行,全面的完成教学任务。
五、 融入效果不理想
目前对学生的考核评价中缺乏融入效果的评价,影响融入效果。教学评价是 对教学工作的测量、分析和评定,对教师、学生、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 法等因素所作的评价[王道俊,郭文安.教育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269.]。教学评价对教学工作质量所作的测量、分析和评定。教 学评价具有导向功能,可以给教育活动指明努力的方向。英语教学中,学生的总 结性评价中缺乏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目前大多数学校建立的目标体系和考核、 评估机制,多是针对学科教学中的知识及能力方面的要求,没有传统文化知识要 求的评价标准,比如在英语各类考试大纲中几乎没有对传统文化知识考查的要 求,比如英语期末考试、英语小升初考试、中考英语和高考英语,更多的是考查 英语语言知识及能力,缺乏优秀传统文化知识的考查,缺乏对文化知识的评价。 在这种单一的评价机制的影响下,在英语课堂中,当评价教学工作的标准只限于 分数、优生率或升学率时,英语教师不会关心课堂教学的传统文化的任务。家长 对传统文化教育也会认识不足,储备不足,不重视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教师优秀传统文化教学缺乏评价,影响融入效果。教学质量评价一般包括对 老师的学术业务水平、教学方法、教学态度等进行评价。赣州市小学英语教学中 传统文化教育的访谈现状表明,英语教师的教学方法单一;教学态度不端正,备 课不认真,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可有可无;英语老师传统文化知识不完备,对优秀 传统文化知识不清楚;出现以上这些问题的最主要的原因是缺乏教学质量评价。 只有制定较为明确、细化、易于客观描述和便于操作的目标体系,并建立相应的 评价、考核机制,才能使英语教师进行传统文化教育渗透时有章可循。形成性评 价具有调控、促进的功能,能给教师反馈,有助于发现问题、寻找原因,调整教 学策略和方法,提高教学效率。但是,学生的总结性评价中缺乏优秀传统文化内 容,形成性评价难免也会缺乏对优秀传统文化内容的评价。因此,英语教师缺乏 反馈,也就没办法去调整教学。
第四章 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英语教学问题的原因分析 第一节 理论指导的缺失 一、缺乏教育主管部门的指导
教育部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具体任务和政策措施进行了说明。《纲要》 提到在中小学德育、语文等课程标准中增加传统文化内容比重;应结合地理、数 学等课程的教学环节来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关内容[1],这个文件没有针对英 语学科中如何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做出指导,所以就英语教学来说还是缺乏指导, 还需要加强理论建设,出台文件指导中华优秀传统教育。教育部出台的传统文化 教育的文件,主要是针对中小学、高校各个阶段比较宏观的指导。《课标》对于 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指导偏笼统、不详细。
目前,《课标》没有对传统文化教育进行详细的说明;英语教材的编写主要 内容也英语国家的文化,欠缺传统文化及其英文表达;英语的教学评价体系也 没有规定传统文化的评分标准。《课标》(2017版)对小学阶段的文化意识目 标描述如下:在学习和日常交际中,能初步注意到中外文化差异,培养学生的跨 文化交际能力等,这些描述在传统文化教育上的标准不明确,没有涉及到具体的 要求[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N].中国教育报,2014-04-02.] [ 教育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总之,国家在英语教学中的传统文化教育缺乏文件说明和指导,所以还 需要加强理论建设,出台文件指导英语教学如何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教育。 二、缺乏教学理论的指导和引荐
江泽民同志指出,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 江泽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人民出版社,2002.],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指导 实践。传承与发扬优秀传统文化,离不开理论知识的指导,已有研究成果会为实 践提供一定的指导。但是,目前小学英语教学中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研究成果缺 失,导致小学英语教学的实践缺乏理论指导。综合把握已有传统文化教育研究不 难发现,关于小学英语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教育的著作缺失,英语专家们没有在 这方面创作出专门的书籍,一线的英语教师们也没有这方面的指导。从教育阶段 来讲,现有研究对高校的传统文化教育研究更多,对中小学的传统文化教育研究 少。从学科来讲,目前研究更多是探讨的在语文课和思想政治课(德育)中进行 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结合英语学科探讨传统文化教育的研究少,结合小学英语教 学传统文化教育的研究又更少。目前结合小学英语教学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研 究,多是教师或学者个人的零零散散的经验研究,缺乏系统性和指导性。对于小 学英语教学中如何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理论研究成果缺乏,那么我们目前进行传 统文化教育就会缺乏理论性指导。
第二节 教学资源开发利用的缺失
一、对优秀传统文化的整合不够
教材是学生学习的重要载体,有什么教材内容,教师就教授什么知识,学生 也就相应地学什么。目前我国中小学所选用的英文教材多考虑英语教材的原本面 貌,学习的内容都是英语国家的文化和生活常识,涉及中国文化内容及其英文表 达的课文极少。既然我们的中小学生所学习的英语书上没有传统文化及其英文表 达,那么不管是大学生还是中小学生,他们在进行跨文化交际时,用英语表达中 国文化时难免会吃力。《纲要》提到:“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系统融入课程和 教材体系”[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N].中国教育报,2014-04-02.],但是目前我国的英语教材体系中,传统文化教材缺失,没有单独 设置传统文化课程,缺乏有关爱国主义思想、和谐共享理念、伦理道德以及传统 习俗等方面的英语课程和中西文化对比的课程,学生了解和学习传统文化的渠道 狭窄。
二、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利用不够
对传统文化作为课程资源开发的力度不够。现阶段的英语教学过程中,普遍 存在“重视外语文化,轻视本土文化”的现象。英语教学中,发现了大量关于英 语国家文化的了解,大量地英美文学、国家概况等知识,显然这些知识有利于更 好地进行跨文化学习和交流,但是涉及我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课程几乎完全被 忽略了。从四川省(西华师范大学、四川师范大学)英语教学专业的课程设置来 看,发现没有设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课程。在从江西省(赣南师范大学)的小 学英语专业的课程设置来看,也是缺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课程。课程设置忽视 了母语文化的输出,对本国文化不重视,必须引起我们的深思。这种课程设置会 导致未来的英语教师缺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意识,也会导致未来英语教师 缺乏有关优秀传统文化的知识及其英文表达,不利于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与传 播。优秀传统文化的开发缺乏主体性。教师和学生都是课程开发的主体,但是英 语教师和学生都缺乏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意识,没有自觉的学习优秀传统文化知 识,更没有对优秀传统文化资源进行开发利用。
第三节 融入的自觉性和创造性缺失
一、教师缺乏主动自觉
教师的根本任务是教书育人,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为社会培 养合格的人才。教师职业道德要求教师需要有强烈的责任性,在自己从事的工作 中表现出较高的热情和兴趣。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应自觉和自律地做到充分备课, 认真上课。小学英语教师缺乏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自觉性和责任心,这是目前传 统文化教育出现问题的主要原因。首先,英语教师的传统文化教育责任缺失。参 与调查的英语教师认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更多是英语以外的学校教育的工 作,英语教师对学生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效果不及语文等其他学科来得 有效。在这里我们可以发现,在实际教学中,英语教师的传统文化教育责任是缺 失的,不觉得自己在传统文化教育上也有责任。并且在实际教学中,英语中渗透 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往往只是点到为止,教师没有深入拓展。在教学进度和考试成 绩的压力下,一些小学英语教师将与考试无关的事情搁置一边,片面追求高分, 只注重“功利化”的应试教育。教师是教学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和管理者。教 学活动需要精心的设计、周密的组织,才能实现教学活动的整体功能。好的教学 设计能让课堂教学有序进行,全面的完成教学任务。我们从调查现状看,小学英 语教师缺乏精心的设计、认真地备课、系统的组织,传统文化教育缺乏系统的 组织。
二、融入方法缺乏创新
教学方法运用得当,有助于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目前赣州市传统文化教育的 方法还是比较单一,教学效果不佳视频和音乐会让课堂更加的生动有趣,有利于 吸引学生的注意,提高学习的效率。既然小学英语教师不用视频和音乐,甚至 有些教师 PPT 课件也不用,只是讲解和板书相结合,那么这样的课堂难免会枯 燥点。由此反映出,小学英语教师教学方法单一,没有多元化,更多的运用讲 授法重在灌输,也缺乏创新。以往的研究者提出了一些操作策略,比如教学方 法、课程设置、教师素养方面提出了策略,但是这些策略主观性较强,多是经 验总结,学理性差,创新性也缺乏,对我们的实践指导性不大。缺乏教研活动 和集体备课,没有专门去研究和设计教学方法,容易导致教学方法和技能缺乏创 造性。学校在小学英语教学中进行教研活动有助于提升小学英语教师的传统文化 素养,提高小学英语教师的实践能力。目前赣州市C小学的传统文化教育缺乏教 研活动,教师在传统文化教育中的实践能力没有得到锻炼。教师集体备课主要是 对课程标准和教材进行集体研究和阅读,分析学情、制定教学计划、分解备课任 务、审定教学设计、反馈教学实践信息等系列活动。通过集体备课,有助于提高 教师的传统文化教学能力,学生的传统文化知识学习的效果会更明显。 第四节教师文化素养的缺失 一、教师缺乏优秀传统文化素养
首先,英语教师缺乏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意识。小学英语教师经过多年的英 语教学,却从来没有考虑过在英语教学中融入优秀传统文化,显示目前赣州市C 小学的英语任课教师的传统文化素养不够高。其次,英语教师的优秀传统文化知 识不系统。英语教师对需要融入小学英语教学的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的把握不到 位,多数教师对于江西省赣州市的优秀传统文化了解甚少甚至几乎没有,没有系 统学习优秀传统文化知识,学校也没有组织相关课程学习。最后,赣州市c小学 的学生主要通过“除英语外的学校教育”来学习传统文化知识,选择通过“英语 课”学习传统文化知识的学生只占13.54%,小部分的英语课有进行传统文化教 育。综上所述,可以推断出来小学英语教师传统文化素养相对较弱。
二、教师缺乏文化教育的知识和技能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评判一个学校成败的标准集中在了考试成绩上,学校的 教学成功的标准就是学生取得好成绩。在教育中存在一个很大的误区:大多数学 校认为,语文老师、思想品德老师等人文学科的教师才需要实施中华传统文化教 育,传统文化教育跟英语学科的教师没有关系。所以,在这样的观念指导下,教 师会缺乏文化教育知识和技能。首先,教研活动上缺乏组织。学校在小学英语教 学中进行教研活动有助于提升小学英语教师的传统文化素养,提高小学英语教师 的实践能力。目前赣州市C小学的传统文化教育缺乏教研活动,教师在传统文化 教育中的实践能力没有得到锻炼,所以,在文化教育的技能上还有待加强。其次, 备课缺组织。出现英语教师不备课的情况,究其原因还是学校没有组织,甚至不 重视,就容易导致教师缺乏文化教育知识和技能。教师集体备课主要是对课程 标准和教材进行集体研究和阅读,分析学情、制定教学计划、分解备课任务、审 定教学设计、反馈教学实践信息等系列活动。目前有关调查显示,关于传统文化 教育方面的集体备课还是缺少的,学校在备课方面没有组织。通过集体备课,有 助于提高教师的传统文化教学能力,学生的传统文化知识学习的效果会更明显。
第五章 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英语教学的实施策略
第一节 充分做好融入的准备工作
一、提高英语任课教师优秀传统文化素养
“教师担负着培养下一代新人的重任”[十二所重点师范大学联合编写.教育学基础[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120. 30],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起着关 键的引导作用。因此提高小学英语教师传统文化素养才能更加科学、更加有效地, 实施影响传统文化教育,且提高小学英语教师的思想认识是首要前提。
(一) 提高教师的思想认识,培养自觉的传统文化意识。
教师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并理解更多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系统把握传统文化 知识,并逐渐热爱上它。在教学中,多去刻意尝试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并不断的强化这种意识。课后多反思和积累经验,逐渐养成自觉的传统文化意识, 有了这种意识后,这种意识会在备课、课堂教学、作业布置、教学反思等各个环 节中体现出来。教师的榜样示范对学生会产生深远的影响。教师有了自觉的传统 文化素养,有助于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的形成。良好的文化素养应该从基础教育 中抓起,从小培养中国国民的传统文化素养,是传承与发扬传统文化的关键。
(二) 增加教师的传统文化知识的储备。
现有教师可以通过学校组织的培训课、教研活动来增加传统文化知识,另外 还有通过网络、电视等媒体自主学习。教师培训中安排一定的传统文化讲座,教 师通过阅读、听讲座、撰写心得笔记等方式来学习传统文化,培训完后进行考核。 师资培训模式可以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可以通过参与式、互动式研讨,或播放传 统文化的电影、纪录片、故事片,让教师在短时间内感受到文化的博大精深,无 限魅力。在中小学教师的国培计划、校长培训培训中增加传统文化内容的培训, 提高中小学教师的传统文化教育能力。组织教师进行传统文化教研活动。教研活 动可以增长传统文化知识,有利于教师认识如何上好传统文化课,并积累了一定 的教学实践经验。再次,利用网络等媒体自主学习传统文化。自我教育和自我学 习是教师个体专业化发展最直接、最普遍的途径。现在网络、电视等已经成为人 们获取信息量的主要渠道。教师可以通过网络或电视去主动学习传统文化知识, 在网上进行积极的讨论和交流。可以通过《百家讲坛》、《中华文明大讲堂》、《文 化中国》等电视栏目,解读中华文明的文化底蕴,学习传统文化知识,感知中华 文明的精神内涵。学习完以后多总结,多反思,尝试进行传统文化教育。 二、加强英语师范生的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教师的文化积淀和人文素养对学生的学习成长产生重要的影响,加强未来的 教师的传统文化教育格外重要。提高师范生的传统文化素养,可以通过增设传统 文化课程、把传统文化课程纳入师范生的成绩考核体系和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增加
传统文化的比重三个方面进行。
(一) 英语师范教育中增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
高校教师的传统文化学习可以组织师范院校的传统文化研讨班,对相关教师 进行系统培训,使他们深刻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掌握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内容;培训完成以后进行考 核,考核通过的教师才能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师范院校的小学教育(英语)、 英语语言文学教育、学科英语等专业乃至所有专业增加传统文化知识的学习和传 统文化的英文表达的学习,从根本上提高英语师范生的传统文化素养。
(二) 把传统文化课程纳入英语师范生的成绩考核体系。
成绩考核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力量源泉,考核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生的学习 动力。被动熏陶和主动学习的效果也是截然不同的,主动学习的效果往往要好于 被动学习。通过主动学习,不仅提高了师范生的中华传统文化素养,还在一定程 度上传承了传统文化。只有在专业的系统的传统文化理论指导下,通过传统文化 课程的系统学习,并通过传统文化成绩的考核,才能培养出良好传统文化素养的 教师。
(三) 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增加传统文化的比重。
中学教师资格考试科目有教育知识与能力,综合素质,学科专业知识(中学) 三科,其中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只要考两个科目:教育知识与能力,综合素质。 教师资格证考试主要包括职业道德与素养、教育知识与应用、教学知识与能力、 教育学、教育心理学、教育法律法规、教师职业道德、学科专业素质等内容。综 合素质中有考察传统文化知识,但是传统文化知识的比重很小。因此,我们可考 虑增加中国传统文化的考试比重,通过这种方式提高教师的传统文化素养。 第二节 精准抓好融入的切入点
一、修订课标
《纲要》提到了,在课程建设和课程标准修订中强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 [1],修订中小学英语课程标准是优秀传统文化有机融入的逻辑起点。课程标准是 “教材编写、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业成绩评价的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N].中国教育报,2014-04-02.] [ 崔允漷,夏雪梅.试论基于课程标准的学生学业成绩评价[J].课程•教材•教法,2007, (01) :13-18.],在小学英语课程标准中 需要突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首先,修改教学大纲,文化意识目标中,突 出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提高其在英语教学中的地位。我国现行的《课标》,有 提及注意异国文化和习俗,能初步注意到中外文化差异,但是对于传统文化和传 统习俗没有明确的提出来。再次,调整课程设置,课堂教学是传统文化教育的基 本途径,传统文化课程应该纳入教学计划,作为必修课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 可以增添有关爱国主义思想、兴国将军县、兴国山歌鼓舞赣南人民参军参战、客 家民俗等的英语课程,中西文化对比的课程,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渠道去了解和学 习传统文化。
二、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英语教材
教材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教师怎么“教”,学生怎么“学”。在英语教学中实施 传统文化教育,需要有与之内容相适应的教材,修订教材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 入教材的有效途径。内容上尽量增加有关中国文化的文章,帮助学生了解更多的 传统文化知识。从教材的编写方面增加有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英语教学中的分 量,增加传统文化的内容及其英语表达,这样有助于学生在涉及传统文化的表达 时得到指导。有研究者综合认为,中国文化内容的课文占整个教材课文内容的 15%—20%比较适宜[万志祥,罗其娟.中国文化内容在中小学英语教材中的配置问题[几九江师专学报,2003,(04):102-104.]。在中小学英语教材中可适当配置一些故事,如赣州市粉蒸 菜系的“四星望月”名字由来等;增加一些人物介绍,比如“毛泽东”、“红色文 化”。听力材料、阅读材料等增加赣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比如客家文化、 章贡客家菜文化等知识。
三、英语校本教材建设
在教学活动中,如果所用学科教材无法满足或适用学情时,学校可根据学情、 结合办学特色去建设校本教材。创编校本教材的时注意双语标注,这样方便学生 的学习;创编过程中,需要有翻译专家或语言学者的参与,保证教材的科学性; 注重文化的全面性,综合中西方的文化;从小学生的认知水平出发,由于小学生 身心发展限制,内容不宜太难,保证编写的教材适合小学生的语言表达水平。充 分挖掘地方特色文化。赣南地区可以结合赣南采茶戏,结合客家的饮食文化,比 如“酿文化”,酿豆腐,客家的服饰文化等,注重体现客家人的勤劳朴素的品质。 每个学校都可以根据自己的所在区域,结合地域文化编写校本课程。这样有助于 传承地方文化,丰富传统文化。
第三节 保持融入过程的连贯性
一、保持教学内容的连贯性
目前的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学内容缺乏连贯性。学校教育当中,不管是英语 教学大纲的制定者,教材内容的选编者还是教法的研究者和实施者,都缺乏对“优 秀传统文化”的地位和作用的清晰认识。目前英语教学中的优秀传统文化,没有 形成全面而长远的战略性布局和整体的构架和设计。小学英语教师的传统文化知 识缺乏连贯性。经过调查我们的知,赣州市c小学的英语教师,他们的传统文化 知识来源于平时的积累,平时积累的知识就会零零散散缺乏系统性、全面性和稳 定性。从小学三年级到小学六年级的英语教材,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循序 渐进地进行教学,保持教学内容的一致性。
二、保持教学的连贯性
目前,英语教师需要把融入作为一个整体的系统工程,做到教学的整体性和 一致性。教学的基本环节有:备课、上课、作业、课后辅导、检查评定五个环节, 这五个环节是缺一不可的,是一个整体而有序的教学过程。小学英语教师需要精 心备课、认真上课、课后评价和反馈学生的优秀传统文化学习情况。访谈中了解 到 C 小学的英语教师备课情况不乐观,可备课可不备课,学校没有进行计划和组 织;上课也没有检查和评定文化教学的内容;课后也没有反馈,没有做到一致性 和连贯性的统一。教师是教学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和管理者。教学活动需要精 心的设计、周密的组织,才能实现教学活动的整体功能。好的教学设计能让课堂 教学有序进行,全面的完成教学任务。所以,在教学过程中需要保持连贯性。首 先,学校需要加强组织和计划。在教师的备课上多监督,组织集体备课或个人备 课,精心设计教学过程,保证教学的连贯性。其次,英语教师自身需要把教学的 五个环节一个不少的按照流程进行,保证教学的连贯性。最后,在学生的教学评 价上,也要增加优秀传统文化的考查,做好测试、做好评价,发挥评价的监控、 调节、促进作用。
第四节 运用科学的融入方法
一、注重教学方法的多样化
(一)中西比较法
英语教材中主要的内容是英语国家文化,而我们的传统文化教育主要是中国 的文化,在学习英语文化时,利用比较法,有助于学生理解和记忆。比如在英语 传统节日文化的教学中,可以将圣诞节的教学与春节进行对比。圣诞节 (Christmas Day)这个单词是在五年级下册Unit 3 My school calendar,这 个单元学习的内容是学习月份及节日这些单词,涉及西方节日和我们的节日。圣 诞节和春节来比较学习,通过表格的形式使中西文化的差异一目了然,如图5-1。 圣诞节是唱圣诞歌曲(Sing Christmas song),那我们春节是穿新衣服(Wear new clothes);得到的礼物来说,圣诞节收圣诞礼物(Get Christmas gift),春节 就是收红包(get red packets)。可以拓展开来红包有什么寓意,穿新衣的原因 又是什么。我们知道红包里面装的是压岁钱,意味着祝愿孩子一年健康平安;红 色的包,是因为红色代表喜庆祥和。如果课堂时间不够,课下可以布置课外作业, 让学生自己去收集这些材料,锻炼他们收集信息的能力,同时也激发他们对英语 学习的兴趣。
表 5-1 圣诞节和春节文化习俗比较
Christmas Day
Sing Christmas song
Get Christmas gift
Eat turkey
Buy a Christmas tree Spring Festival Wear new clothes get red packets have a big dinner set fireworks
(二)口语交际法
交际教学法是在特定的语境中,运用语言进行交际,其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 的交际能力,是比较普遍的一种教学方法。《课标》的总目标“……使学生形成 初步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⑴,人教版PEP小学英语教材中每个单元都有Let us talk板块,是培养学生交际能力的好时机。对话课的教学与操练包括替换练习 和创编对话,都需要创设情景,让孩子们“能说”、“想说”、“敢说”达到学以致 用的目的。口语对话中的替换练习,保持主干句型不变,用新的词组或其他单词 替换后,构成新的有效对话。五年级的小学生已经很熟悉“what”、“when”等w 开头的疑问词引导的特殊疑问句了。比如“What is your favorite season? My favorite season is…”、“Why? Because…”。这时,在学习“中国传统节 日”时,就可以根据 “What is your favorite festival ? My favorite season is…”、“Why do you like it? ”、“When is it? ”这些主干句型进行适当的创 新和改编,就可以进行简短的“对话交际”了。
(三)情景教学法 情景教学法,是教师通过创设一定的具体场景,让学生去体验从而帮助学生 更好的理解教材获得成长的一种教学方法。主要的方式有形象的语言描绘、游戏、 角色扮演、榜样作用等。目前,一些学校的传统文化教育学习方式单一,基本停 留在传统文化的知识灌输和记忆,会综合运用游戏、表演、视频等活动来进行传 统文化教育的小学英语教师少。创设情境可以通过视频、图片、音乐、实物或生 动的语言。
多媒体创设情景。如今中国的大多数的小学里已经基本实现了多媒体教学, 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计算机等教学手段创设教学情境,帮助学生直观地体会中 国优秀文化,增强小学英语的趣味性。小学英语PEP教材介绍了地理部分,教材 介绍了英国著名河流泰晤士河,代表性建筑伦敦眼(六上-1),还涉及到了长城 The Great Wall ,班上肯定有没去过长城的同学,可以借助图片和视频进行讲 解,一方面又助于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一方面还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 效率。在课堂上可以放映一些关于传统文化的积极健康的外语电影和动画,例如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
《功夫熊猫》系列电影中包含英文对话,有助于练习学生的英语听力,能加深英 语对话的理解和记忆,同时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从中得到人生的启发。
运用游戏,增强小学英语的趣味性。比如“藏卡片”游戏,先指定一位学生 寻找,一位学生把moon cakes卡片藏好,然后老师发出指令OK, look for moon cakes。那位同学开始寻找卡片,剩下的同学通过控制音量来给出提示,离卡片 越近,学生读moon cakes的声音越大,反之远的时候声音小,最终没有找到, 大家一起揭晓藏的位置。角色扮演需要准备的时间长,教师可以根据具体的教学 需要来决定。
二、营造小学英语优秀传统文化教学氛围
(一)加强课内与课外相结合
教室里营造传统文化氛围。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长期 的积累。在平时的英语教学中,英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注重搜集中西节日文化的 图片、名称、时间、习俗和由来的英文表达。日常的英语教学中收集传统文化知 识,不仅有利于积累和记忆,还可以增长学生们的英语学习兴趣。临近节日时, 利用教室后面的黑板出一期以这个传统节日为主题英语的板报,可以包括名称、 由来、时间、习俗等的英文表达。布置班上同学自愿制作英语手抄报,用传统节 日的英语手抄报来布置教室。五六年级的学生,在学习了“星期”和“月份”的 英语表达后,可以自己制作英文日历。
进行校园文化建设。教育部长陈宝生表示,学校必须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来传 承优秀传统文化,营造学生愿意学习和交流优秀传统文化环境。校园文化对学生 的思想和行为有一定的规范作用,可以发挥校园文化建设在传承传统文化上的特 质和价值,加强其育人的功能。在校园里的主要场所设置文化景观,如名人的塑 像、刻碑、路牌等;在教学楼的楼道和楼梯口悬挂文化名人的中英文的语录及画 像;在校园的文化宣传栏定期张贴传统文化知识。
增设优秀传统文化课程。日韩两国能成为发达国家,教育对其经济发展起到 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其一大法宝就是现代化教育中加强传统文化教育,单独设立 课程。通过设立传统文化课程,有助于学生系统的学习传统文化知识,提升传统 文化素养,传承优秀传统文化。课程具有一定的系统性,课程对教学目标、教学 评价、教学内容做了相应的规定,这样教师进行传统文化教育便有章可循。开设 关于赣州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相关课程,如兴国山歌、赣南客家围屋营造技艺 等,让学生通过课程对身边的优秀传统文化系统的了解。
(二)加强校内与校外相结合
我们一生需要接受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三种教育。家长需要同教 师及孩子多沟通,了解学生学情及学校基本教学要求,积极配合学校的教育工作, 结合英语辅助孩子进行课外传统文化学习,争取传统文化教育取得良好的效果。 对学生来说,家庭教育非常重要,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长的文化水平和 传统文化素养会对孩子产生迁移默化的影响。因此,父母需要不断地提升自己的 文化修养和自身素质,加强传统文化的学习。引领家长树立榜样,配合优秀传统 文化教育。父母尽量多利用时间阅读传统文化相关书籍,多听一些讲座,还可以 通过观看电影,听音乐等方式丰富自己的传统文化知识,提升传统文化素养。同 时也可以跟孩子一起看,一起学习,节假日去参观客家围屋、客家风情园等地方 了解优秀传统文化文化。其次,家庭给予支持和配合,创设具有传统文化氛围的 生活环境。孩子的房间可以多张贴一些传统文化故事,或一些名言警句,带上英 文翻译,这样不仅学传统文化知识,还学习英语,一举两得。倡导家长做孩子的 榜样,平时吃饭时引导孩子珍惜粮食,热爱劳动;节假日时,借机让孩子了解传 统习俗,清明扫墓祭祖、端午吃粽子赛龙舟、中秋赏月,不断强化传统文化知识, 反复教育。
(三)加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在英语的课堂上加强理论学习,学习传统文化的相关英文表达,同时多开展 实践活动,充分利用公共场所如博物馆、古代的书院、纪念馆等,可以免费向青 少年开发,增加他们对传统文化的认识;提倡和扶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各 类文艺作品创作,加大宣传力度,吸引青少年阅读系统的传统文化书籍,营造良 好的传统文化社会环境;增设传统文化电视栏目,加强《百家讲坛》、《中华文 明大讲堂》、《文化中国》等的管理,提升收视率。当今时代是互联网时代,充 分利用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运用,为传统文化教育带来便利,可开设传统文化 网络培训课程,方便大家去学习,教师可以通过这个课程自主学习完善传统文化 知识储备,提升传统文化素养;制作传统文化相关的视频,大力宣传《中国诗词 大会》、《朗读者》等栏目,拓宽传统文化教育渠道。借鉴韩国的传统文化教育 经验,鼓励社会上开设私人的传统文化教育学校或机构进行传统文化教育,拓宽 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渠道。传统文化教育机构可以讲解中国的文史典籍,鼓励年 轻人研修传统文化。
三、充分利用已开发的资源
英语教师利用好已经修订好的《课标》,根据课标的教学要求和评价要求进 行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英语教师需要改变以往忽视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壮况,认 真备课,精心去设计有育课堂教学,把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融入到小学英语教学中。 充分利用已经改革的教材,生动的讲解教材里的优秀传统文化,帮助学生学习和 理解,在教材的基础上补充一些知识,并结合视频、游戏、表演等活动开展文化 教学。学校的校本教材利用好,教师自主学习里面的优秀传统文化,以便更好的 进行教学,可以在课堂上讲解,也可以引导学生自主学,结合学生的读书笔记查 看学习的情况。小学生们也要根据已经修订好的《课标》,认真学习优秀传统文 化知识,利用好英语教材,自主学习校本教材。
第五节 提高融入的教学效果
一、依据课程目标确定评价内容与标准
《课标》是确定课程评价内容与标准的依据。因此,教师应当从五个方面语 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来确定评价标准和评价内容。 在应试教育背景下,大多数学校领导、教师和学生家长忽视传统文化的教育。为 了更好的学习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就必须改革评价模式,改革考试制度,增加 传统文化知识在考试中的比重,增加传统文化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德育维度 的要求。依据德育大纲和课程标准形成一套较为明确、细化、易于客观描述和便 于操作的目标体系,并建立相应的评价、考核机制。只有制定恰当的评价机制, 才能使英语教师进行传统文化教育渗透时有章可循。以往的评价模式过于注重选 拔,强调分数,忽略了学生的全面发展。所以,当前急需解决评价内容和评价标 准的问题,我们要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也要注重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 二、总结性评价注重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总结性评价是在一个学期末或学科终结时,对学生学习的结果较正规、制度 化的考查、考试及其成绩的全面评定,如期末考试、结业考试等[1]。以往的总结 性评价只注重学生的语言知识能力,忽视了综合运用语言能力的考查。学生综合 语言运用能力包括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五个 方面。所以,在总结性评价时,不仅要考查语言知识和英语语言运用的能力,还 要渗透情感态度、文化意识、学习策略的考查。灵活安排评价形式,主观题和客 观题相结合。评价方式有:口试、听力、阅读、写作和语言知识运用等,通过口 试,考查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交际能力;通过听力,考查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 结合语境去辨音的能力;阅读和写作,考查学生分析真实语言材料,用英语表达 自己思想的能力。对小学生的总结性评价,要考虑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结合学 生的实际,有针对性的评价。
三、注重形成性评价的监控促进作用
形成性评价是在学习的过程中对学生知识掌握和能力发展的经常性、及时性 的测评和反馈[2]。形成性评价,有助于发现问题、寻找原因,调整教学策略和方 法,提高教学效率。新课程倡导发展性评价,重视学生学习的过程,重视形成性 评价的监控、调节和促进作用,这样才有利于英语教学,有利于学生的发展。在 学习过程中,对学生进行评价,获得反馈,教师根据反馈,应及时了解学生的学
[1][2 ]王道俊,郭文安.教育学.[M].人民教育岀版社,2009:269.
习进程和学习困难,调整和改进教学、提高教学效率,尽可能的落实课堂教学目 标,通过反馈给学生提供具体的指导。平时的英语教学,也要注重优秀传统文化 融入小学英语教学的测评和反馈。可以采用测试或者非测试,平时布置小作业或 小活动,如节假日的手抄报、手工制作等。注重评价主体多元化,如教师评价、 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家长评价等相结合。教师充分肯定学生的进步,鼓励学生 自我反思、自我提高。注意要以激励为主,小学生的积极性比较容易受到打击, 英语教师应该多表扬、鼓励学生,让他们增强自信心。
结 语
传承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中华民族不可推卸的责任。英语教学中融入 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十分必要的,有助于传承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有助于增强 英语学习的兴趣,有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但是,目前小学英 语教学中进行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现状不够理想,事实上小学生们对优秀的传统 文化有着比较浓厚的兴趣,却由于英语教师的传统文化素养不高、学校缺乏传统 文化教育课程、英语教材中缺乏传统文化,使得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需要得不到 满足。因此,要科学、有效地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实施中国传统文化教育需要学校、 社会、家庭多方面的重视和配合,政府是大力推进传统文化教育的关键,要注重 发挥政府的作用。限于研究者的能力,本论文在写作中必定有不成熟的地方,今 后还要不断提高自己的科研能力和教学水平。
附 录
一、英语教学中的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问卷调查(小学生)
亲爱的同学:
你好!以下是一份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认识的问卷调查。请你如实填写, 非常感谢同学们的支持与配合!问卷题目有单选和多选题,在未作说明的情况下 全部为单选题。
1.请问你的年级是( )
A.三年级 B・四年级 C.五年级 D.六年级
2.你喜不喜欢优秀传统文化?()
A.喜欢 B.不喜欢
3•你喜不喜欢在英语课上学习中国传统节日文化?()
A.喜欢 B・不喜欢
4・你认为有没有必要在英语课堂上学习优秀传统文化?()
A. 很有必要 B. 没有必要 C. 无所谓
5•用英语介绍优秀传统文化有利于英语学习?()
A.赞成 B.反对
6.上英语课时,老师有讲解中国的传统节日吗?()
A.有 B・没有
7.你所接触的优秀传统文化主要来自哪里?( )
A 英语课 B 网络(主要指联网电脑或手机) C 社会生活 D 电视 E 家庭教育 F 报刊杂志杂志 G 除英语课外的其余学科
8.以下哪些节日是我国传统节日?( )多选
A 圣诞节 B 清明节 C 重阳节 D 愚人节
E 感恩节 F 情人节 G 乞巧节 H 中秋节
9•请问你会用英文说的中国节日名称有()个
A.1-2 个 B.3-5 个 C.6-10 个 D.10 个以上
10.哪些食物是你喜欢吃的?( ) 多选
A 汤圆 B 炸鸡 C 粽子 D 汉堡包
E 月饼 F 章鱼丸子 G 饺子 H 薯片
11.用英语向外国小朋友介绍优秀传统文化知识,我()
A.愿意 B.不愿意
12.如果你不愿意用英文向外国小朋友介绍优秀传统文化知识,是什么原因呢? ( )
A. 我不会说 B. 我不敢说
二、访谈提纲(英语教师)
1.您从事小学英语教学的时间多久?
2.您目前执教哪个年级的学生?
3.介绍一下您的从教经历
4.在英语课堂上怎样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5.在英语课堂上怎样让学生了解英语中的一些文化现象?比如欧美节日等?
6.您对优秀传统文化知道哪些?
7.有没有考虑过怎样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到自己的教学中?
8.如果考虑将传统文化融入到自己的教学中,你打算怎样做?
9.您认为目前要将一些传统文化的内容融入到英语教学中会遇到哪些困难?
10.您认为目前要将一些传统文化的内容融入到英语教学中会遇到困难的原因有 哪些?
11.对于解决传统文化融入英语教学的这些困难,你有哪些建议?
参考文献
[1]费孝通.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格局.北京:中央民族学院出版社,1989.
[2]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 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3]单霁翔通过对话彰显文化自信[N].人民日报,2016-12-06.
[4]中共中央.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N].人民日报,2013-11-16.
[5]中国政府工作报告 2019http://www.gov.cn/zhuanti/2019qglh/2019lhzfgzbg/index.htm.
[6]申晓辉.地方高校弘扬地方传统文化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3.
[7]李雅芬.把学生带入地方优秀传统文化的世界一一以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越剧进课堂"实践活动为例[J]. 基础教育课程,2017(13):22-28.
[8]梅长青.地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温州大学,2016.
[9]曹蒙瑶.地方戏曲融入校园文化建设路径研究[D].南昌大学,2018.
[10]李枢纽.当代乡贤文化及其培育路径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6.
[11]张好娜.豫剧进入中小学课堂的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D].河南师范大学,2013.
[12]杨燚娜.立足地方文化内涵,实施课程思政育人一一宁波商帮文化在地方高校课程思政中的探索[J].科教 文汇(上旬刊),2019(04):61-63.
[13]李雅芬.把学生带入地方优秀传统文化的世界一以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越剧进课堂"实践活动为例[J]. 基础教育课程,2017(13):22-28.
[14 ]谢建华,钱亚.用地方优秀传统文化唤起学生对中华文化的向往[J].人民教育,2018(19):65-66.
[15]李嘉慧.地方高校传承地方优秀传统文化研究一以湖北省咸宁市湖北科技学院为例[J].长春教育学院 学报,2015,31(02):84-85.
[16]王红英.把根留住一利用地方课程资源渗透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实践[J].教学月刊(中学版
下),2007(02):23-24.
[17]张凌燕.传统文化融入数学课需要“精准设计”[J].江苏教育研究,2018(29):24-27.
[18]吴静.洛南传统文化与中学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D].陕西理工大学,2017.
[19]喻畅.地方优秀文化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应用研究[J].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18(04):31-33.
[20]胡剑辉.地方文化如何进美术课堂[N].中国教育报,2015-12-16(009).
[21]辛勤勇.发挥乡土地理优势加强地方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一以泉州地理为例[J].南昌教育学院学 报,2017,32(03):100-102.
[22]姚梦怡.三套小学英语教材的对比分析研究[D].苏州大学,2017.
[23]杨延从.闽台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中英语校本课程的理论与实践探索[D].华中师范大学,2017.
[24]李树利用母语背景知识促进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实践与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
[25]曹连文.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有机渗透中国传统义化[J].复印报刊资斟:小学各科教学,2009(7):46-50.
[26]贺晓梅.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一将民间游戏融入小学英语课堂教学[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
报,2012,(12):95-96.
[27]徐丽.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孝文化的融入[J].教书育人,2017,(17):66-67.
[28]刘哲君.教育戏剧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探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2.
[29]董丽.浅析中小学传统文化教育[J].文教资料,2011,(11):94-96
[30]卢锦.如何在中小学英语教学中融入中国文化[J].校园英语,2017(07):95.
[31]简文艳.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中国文化渗透[J].赤子(上中旬),2015,(19):319-320.
[32]史丽琼.一个世界,两种文化的碰撞一从学用筷子说起[J].小学时代(教育研究),2012,(09):116.
[33]赵志杰.传统节日之古、今、中、外一冀教新版《英语》六(上)Unit 4综合实践活动[J].小学教学设 计,2015,(30):58-59.
[34 ]曹丹.中国传统节日文化在小学英语课堂中的教学研究[D].杭州师范大学,2016.
[35 ]简文艳.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中国文化渗透[J].赤子(上中旬),2015,(19):319-320.
[36]王旭明.中华优秀文化传统该怎样进校园[J].语文建设2015,(3):4-5.
[37]陈荣.浅析中小学英语教学中如何渗透中国传统文化[J].中华少年,2016(30):98.
[38 ]王勇.新加坡公民道德教育对我国的启示[J].武汉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学报,2007( 2):103〜106.
[39 ]徐悦仁.新加坡教育与儒家文化[J].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 4):95〜97.
[40]赵峰.儒家文化对越南和新加坡教育的影响[J].兰州学刊,2008( 8):203〜205.
[41]程增俊.韩国公民教育中的儒学精神[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 4):113〜115.
[42]秦莉.韩国儒家思想道德教育的思考与启示[J].江西教育,2007( 6):43〜44.
[43]那乐基于“传统与文化”教育视野的日本新一轮道德教育改革研究[J].外国中小学教育,2019(03):16-22.
[44]耿洪涛.在青少年中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研究[D].长春:长春理工大学,2011:5.
[45]金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大学语文》[D].拉萨:西藏大学,2012:2.
[46]高世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高中语文必修教学的融合[D].湖南师范大学,2015.
[47]申晓辉.地方高校弘扬地方传统文化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3.
[48]黄甫全,王本陆.现代教学论教程(修订版)[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3.
[49]裴娣娜.教学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3-4.
[50]陈晓端.当代教学理论与实践问题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6.
[51]张琳琳.小学英语课程教学论[M],郑州大学出版社,2008:3-4.
[52]李亚.论经济发展中政府的生态责任[J].中共中央党校学报,005 (5).
[53 ]汤瑷宁.中国传统文化对英语文化教学的影响[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4,27(04):148-149.
[54]十二所重点师范大学联合编写.教育学基础[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120.
[55]江泽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人民出版社,2002.
[56]崔允漷,夏雪梅.试论基于课程标准的学生学业成绩评价[J].课程•教材•教法,2007, (01) :13-18.
[57]万志祥,罗其娟.中国文化内容在中小学英语教材中的配置问题[J]九江师专学报,2003,(04):102-104.
[58 ]义务教育教科书英语三年级上册[M].上海:译林出版社.2013
[59]义务教育教科书英语三年级下册[M].上海:译林出版社.2013.
[60]义务教育教科书英语四年级上册[M].上海:译林出版社.2013.
[61]义务教育教科书英语四年级下册[M].上海:译林出版社.2013.
[62]义务教育教科书英语五年级上册[M].上海:译林出版社.2013.
[63]义务教育教科书英语五年级下册[M].上海:译林出版社.2013.
[64]义务教育教科书英语六年级上册[M].上海:译林出版社.2013.
[65]义务教育教科书英语六年级下册[M].上海:译林出版社.2013.
[66]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7版).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M]. 2017.
[67]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N].中国教育报,2014 -04-02.
[68]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N].人民日 报,2017-01-26.
[69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70]教育部.《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基础教育外语教学研究 2001.4.
[71]曾斌.中国人跨文化敏感性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
[72]王道俊,郭文安.教育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269.
[73]程红艳,Jing Lin.跨越边界的教师实践哲学一从“文化无视型”教育到“文化关涉式”教育[J].教育研究与 实验,2012(5) :1-7.
[74]Baynham.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 Joumal.[M].Mother tongue materials and second language literacy,1983,37(4):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