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摘要 I
Abstract II
目录 III
第一章 绪论 1
第一节 选题背景及意义 3
一、 选题背景 3
二、 选题意义 4
第二节 主要研究方法 5
一、 文献分析法 5
二、 调查法 5
三、课堂观察 6
第三节 相关概念界定 6
一、互动与互动教学模式 6
二、 互动的类型 8
三、 互动教学的特征 8
四、高职英语 9
第二章 文献综述与理论基础 11
第一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1 1
一、国外互动教学模式研究概述 1 1
二、 国内英语互动教学研究概述 1 3
三、 国内高职英语互动教学模式研究概述 14
第二节 理论基础 15
一、建构主义“学生中心教学”理论 15
二、 输入输出理论 1 7
三、 互动假说 19
第三章 高职学校英语互动教学模式的应用现状研究 21
第一节 研究思路 2 1
第二节 研究方法和主要内容 2 2
一、问卷调查 22
二、教师访谈 23
三、课堂观察 24
第三节 结果及分析 25
一、问卷调查结果 25
二、访谈结果分析 33
三、课堂观察结果及分析 35
第四章 研究结果 40
第一节 高职英语教学互动效果影响因素分析 40
一、教师因素 40
二、学生因素 41
二、环境因素 43
第二节 提升互动模式在高职英语教学应用效果的建议对策 44
一、优化互动教学活动设计 44
二、提高学生在教学互动中的参与度 46
三、设置合理的教学目标 47
四、构建高效的课堂互动组织形式 48
五、加强师生情感互动 50
六、创设多元学习评价机制 53
第五章 反思与展望 55
参考文献 56
附录一 61
附录二 63
附录三 66
附录四 67
致谢 68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69
学位论文数据集表 70
第一章 绪论
近年来,我国高等职业教学逐渐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行业专家学者们对高 职教育的巨大成就进行了总结,同时也提出了高职学生素质和能力培养方面遇到 的各种挑战与问题。在高职院校,针对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教学改革也正 在大刀阔斧地开展着。为了更加适应社会需求,在高职人才培养工作中扮演者重 要的角色的高职英语教育同样也面临着急迫的改革需要。随着国家对高职教育的 大力支持扶植、以及各种发展与规划政策的落地,社会和企业对高技能人才的需 求快速增加,使得高等职业院校得到快速的发展,高职教育的招生规模快速扩大。 招生的方式和渠道不断增加,教学资源和实践资源相对紧张,造成高职英语教育 与专业教育同样的问题,一是教学的师生比数量一直扩大,远高出正常的职业教 育师生比例要求;二是教学场所和教学安排过渡紧张,无法根据教育需要安排教 学场所。为解决教学课时和教学学分的问题,满足国家对高等职业教育的硬指标 要求,基础课程、公共课程和专业基础课程只能通过大班教学的方式完成,造成 如高职公共英语等需要小班上课的课程却无法合理根据其特性进行安排,不利于 教学互动,影响了课程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一定程度影响了高等职 业教育人才培养总体质量。在职业教育蓬勃发展的同时,机遇和挑战共存,高职 英语教育教学中存在不少的困境,如学生因为英语基础薄弱、学习能力不强等原 因产生不愿意学、厌学甚至放弃学英语的念头,而高职英语教师也同样面临着这 种学情备受打击,进而逐渐以消极的态度对待教学和学生,以完成任务的方式教 授课程。因此,高职英语教育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为了扭转这一局面,课堂教学模式的转变是关键因素,而互动教学模式是语 言教学中一种行之有效的重要方法。在高职英语教学中应用互动教学模式符合语 言习得的规律,以二语习得和认知语言学为基础,突出以学生为中心,在教师引 导下进行目的明确的的互动学习,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真正参与到教学中来。 教师通过互动模式导入知识,学生作为互动主体积极参与教学互动过程,吸收知 识并利用该互动过程适时输出,通过这样的互动过程学生完成了知识的主动建 构,使语言不断得到内化,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和合作精神。
“人文性”和“工具性”是英语及其他语言教育的基本特征,其“工具性” 取向在职业教育领域表现得尤为明显。高等职业教育强调职业性和技能性,着眼 于职业现实的需要,为学生就业服务,为学生发展服务。根据这一要求,高职高 专英语教育必须在注重“人文性”的基础上,更加突出“工具性”。这一特性强 调英语应该是一种应用工具,在高职高专英语教学目标指导下结合学生的实际需 求,通过互动教学模式让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即让学生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 使用英语,同时关注职业能力的培养,与职场需求对接,为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和就业竞争力创造条件。
高职公共英语是高等技能型人才培养的一门重要基础素质课,重点培养职业 技能需要的英语技能资料解读能力和沟通能力,要突出课程的专业特点,以及专 业对英语能力的需要和技能发展对英语的需要。针对技能人才的公共需要服务, 应当突出英语的技能要求和应用需要,提高学生的英语交流和阅读能力,强调基 础英语教育和听说读写译能力 [《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国家教育部 2000.]。而当前高等职业院校的英语教育是高中教育和 高等教育的结合教学,以传统教学的课程讲授方法为主,突出对学生语言知识的 灌输式教学,重视知识培养和英语专业考试能力培养,忽视了技能型人才的语言 应用能力与专业能力培养,以及学生的特点教学方法设计,产生了英语教学与学 生需求的偏差,也造成学生对英语学习的不重视和厌学现象。由于学生对英语学 习过程的厌倦,造成英语教学效果的不理想,教师更加努力教学以改变学生的学 习情况,学生也只有按照教学的要求认真学,加剧了英语学习过程的枯燥,产生 了双方都辛苦的学习过程,突现了传统英语教学方法在高等职业教育的种种教学 弊端,影响了高等职业教育的英语教学质量。因此,高等职业院校英语教学教师 需要针对高等职业教育的学生特点,改革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以学生技能培养 为中心,突出职业人才的应用语言能力的教学改革需要。针对英语讲授为主的教 学方法改革,根据语言交流需要的职业人才培养特点,增加需要师生配合的教学 活动设计,营造轻松、愉悦的互动学习气氛,让学生在教学互动的活动中获得知 识,在获得知识的同时来提高英语专业应用技能,培养语言的情感特点和语言美 的心理感受,通过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来提高对英语的应用能力培养,培养出专业 需要的专业英语能力,满足社会和企业对职业人才的英语能力要求 [左焕琪.英语课堂教学的新发展[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87.]。
本课题主要是对英语课堂中互动教学的实施情况和效果进行调查研究,分析 高职公共英语互动教学中存在的制约因素实施情况从而提出优化应用策略,研究 主要的围绕以下问题开展:
1.实施的互动教学有哪些方式,各种现有互动教学方式的教学效果怎么样?
2.高职英语互动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影响因素是什么?
3.如何改进或提高高职英语互动教学效果?
第一节 选题背景及意义
一、选题背景
随着国家改革开放深入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高度融合,我们需要培养更多高 素质国际化专业技术人才来服务于国家经济建设与发展,但现有的职业教育人才 培养质量问题也不断突显,各种学术期刊的专家学者的研究成果也从不同角度反 映了高职教育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取得的巨大成就和遇到的种种问题。由于受到现 有教学资源、教师资源、传统教育模式和区域经济发展等因素的影响,高职学生 的素质与能力培养遇到了很多挑战,为提高高职学生的职业能力,提供国家发展 需要的技能人才,高职教育的教学改革迫在眉睫,高职院校针对教学的改革不断 扩大和深入开展。高职英语教育同样面临着急迫的改革需求,如何更好地服务于 专业课程学习,并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是高职英语教学改革的主要目 标 [季舒鸿,王正华.高职英语教育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2012: 1-2.] 。高职教育的英语课程改革也随着高职教育改革的要求一直前行,随着适合 英语教学和职业教育特点的教学方法运用,改变了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突出了 以学情分析为基础的互动教学方法。互动教学在高职英语教学中取得了一定的成 绩,以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为教学理念的教学模式得到推广,互动式教学设计和 教学方法满足了英语教学改革要求,在高职英语教学中不断推广,对英语互动教 学的研究也不断深入,但更多的是关于该模式的应用方面的研究,对于实施效果 反馈和方法改进方面则较少。
课题是以本人所在的汕尾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汕尾职业技术学院,位于广东 省东部经济欠发达的一座沿海小城市,是汕尾市唯一一所公办高等职业技术学 院,该区域特点决定了学院处于教学硬件软件都急需提升的状态,学院的英语教 学质量亦是如此。本人在该学院从事高职英语教学工作已有十余年,在教学中以 学生为中心并注重在课内外与学生的互动,不断总结反思并观察同行互动教学开 展的形式和效果,现借助此机会选择此课题作为研究方向,旨在通过调查和研究 了解互动教学模式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和效果,从而有针对性地提出改 进建议和对策,服务于我校或同类高职院校英语教学,提高人才培养综合素质使 之更具有市场竞争力。
二、选题意义
(一)理论意义
课题针对互动教学模式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实施效果和存在问题,以汕尾职 业技术学院作为个案调查研究,以期丰富高职英语互动教学模式理论并为教学实 践研究提供参考。在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和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的互动教学研 究,高职的英语互动教学亦应该与时俱进,更应该建立一个系统化、个性化多维 度的模式,充分发挥效果和优势,才能更好地服务高职英语教育教学。从高职学 生的生源情况和学生现有的学习能力来看,以学生为中心的互动教学能在一定程 度上避免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学生因为基础薄弱而放弃继续学习的后果。互动教 学是推进高职英语教学改革的重要方法,高职英语教学质量能否得以改进也是检 验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质量的重要重要指标之一。互动教学模式是当前比较流行 的教学模式,尤其很适合高职英语教学的应用与研究。
本研究将在高职英语教学指导方针及教学理念的基础上,结合互动教学模式 应用理论及方法,对互动教学实施效果进行调查研究,通过分析调查研究结果的 统计分析,提出互动式教学设计的具体改进措施,为完善学生为中心、构建主义 教育理论的应用,提供调查分析依据。在这些理论的指导下对高职英语互动教学 进行重新思考和设计,更好地发挥互动教学模式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效果。高职 英语互动教学研究,是对英语互动教学在职业教育领域的新探索,将有助于丰富 高职互动教学的相关理论。
(二)实践意义
第一,高职英语教学随着职业教学的发展,课程改革也随着职业教育人才培 养的需要进行深入实践和发展研究,如何利用高职教育的发展,改变英语教学方 法,形成符合高职教学需要的教学方法,对高职人才培养至关重要。
第二,本研究以汕尾职业技术学院为范围,调研对象是本校的学生和英语教 师,所以调研的开展和结论对本校英语教学的开展具有很强的借鉴作用,能够客 观提供学生英语学习的特点,并提出一套针对本校特点的互动教学模式应用及改 进方法,促进高职英语教学质量提升,增加专业人才的培养能力。
第三,高职英语教育教学改革的成功,将推进好的教学方法的广泛应用,促 使更多的教学方法在职业教育改革中成功,促进职业教育教学效果提升,提高高 等职业英语教学效果,使得高职不同专业学生在英语教学中,英语知识、学习能 力和语言情感多方面的得到发展。同时为其他课程在高职教育教学改革提供思路 和借鉴,共同提高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
第二节 主要研究方法
研究以互动教学模式相关理论的原则与理念为依据,对高职英语互动教学的 内容进行研究,主要方法有:
一、文献分析法
利用文献资源库的检索功能,通过对互动教学方法的相关文献查询、学习和 分析,阅读了本研究相关的国内外关于外语教学理论,职业教育外语教学改革研 究成果、教学方法论、以学生为中心和互动式教学方法等方面的文献资料,相关 的教学方法研究的硕士和博士论文,在总结专家、学者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互动 教学方法调查研究的理论依据,应用情况和效果分析等进行了一定的总结,为本 研究的顺利进行提供了调查方法的借鉴和教学方法改进参考。
二、调查法
(一)问卷调查
问卷是调查法经常应用的工具,本研究结合建构主义、以学生为中心、互动 假说、输入输出等二语习得和相关教学理论的指导下,设计出对互动教学方法使 用效果的调查问卷,并根据教学改革活动情况确定好研究对象进行调查,为获取 有效的调查信息,为本研究提供分析需要的可靠数据 4。主要侧重了解在互动教 学模式下学生英语学习兴趣、课堂参与性、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等方面的信息, 进而分析影响高职英语教学互动效果的主要因素。
(二)访谈调查
访谈调查主要采用采访者与受访者之间面对面交流的方式。访谈的内容为访 谈前设定主要的几个主题,主要访谈对象为我校 15 位英语教学专任教师,教龄 5 年以上,职称均为讲师,年龄 45 岁以下的中青年骨干教师,具有一定的代表 性。主要了解高职英语一线教师对待互动教学的态度、互动教学的设计、互动教
4文秋芳,秦晓晴.外语教学问卷调查法[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9:21. 学的实施效果及存在的困难,结合以上几方面进行思考和讨论,就提高高职英语 互动教学效果提出合理化建议。
三、课堂观察
观察法是外语教学研究中广泛使用的一种教学方法。通过对教师课堂教学观 察,研究者通过观察教师在教学中采用的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管理方法,教学行 为模式等,确认教师的互动教学开展如何,师生的互动活动开展如何,是否应对 了语言教学的需要,是否突出了语言应用能力培养等。另外,研究人员还可以使 用互动教学方法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观察。作为英语教师,我们在英语学习或 教学的过程中,很可能都对自己的学习行为、学习策略、别人的教学技巧和方法 等进行过观察。观察都是在学习或教学的过程中进行的。观察时或观察后我们很 可能会进行思考、对比,反思自己应该向比人学习的地方。在研究中,本人随机 听课 20节,其中至少 10节为访谈对象的教师的课堂,通过课堂观察对本校英语 教学课堂互动现状做比较深入的实证了解,主要观察教师在教学中应用互动教学 的频率、研究教师实施互动教学的方式、学生反应和互动的效果等方面。 第三节 相关概念界定
一、互动与互动教学模式
“互动”一词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互动是指一切物质存在的相互作用 与影响,互动就是在场的或在影响范围内的成分、物体、对象或现象相互改变对 方行为和性质的作用。狭义的互动主要是指人与人通过语言或其他手段传播信息 之间的互动。“互动"的英文是interaction,在最权威的英文词典《The Merriam Webster Dictionary》(《韦氏词典》)中 interaction 的定义为:“Mutual or Reciprocal action or influence; have the same feelings one for others ”。在英文释义中,互动式 相互或相互作用或影响,互动双方能够收到同样的反馈。从中文词源分析,“互” 代表的就是“交替和相互”的意义;而对于“动”来说,主要代表的就是“作用 或变化”的意义。在中英文的释义中,都可以看出“互动”是指互动双方通过一 定的交互进而对双方产生一定作用或影响的过程。互动的双方是相对独立的主 体,师生互动作为其特殊形式之一,它的双方必然同处于主体地位。因此,教学 中师生互动(包括师生、生生互动),是指在课堂教学这一时空内,师生之间利用 一切信息传播方式进行的交互过程,这样的交互过程通过师生间交互作用和相互 影响进而促进相互间心理上、行为上的改变。
根据上述互动定义,“互动”过程需要把握三个关键要素。第一,是“互动” 需要能够进行“交替和交互”的媒介,也即双主体之间互动所需的一切信息传播 方式,在教学互动中也即通过对话、多媒体、游戏等等活动方式实现师生、生生 互动。第二,是通过“互动”过程产生“作用和影响”,这一作用和影响是相互 且对等的,学生通过“互动”过程建构知识,而教师则能根据学生的反馈及时诊 断学生情况,调整教学步调,同时这样的过程也是教学相长的过程。第三,这样 的“作用和影响”最终导致相互间心理上、行为上的改变,这个改变则是需要与 课程教学的目标相一致。在实际的互动教学实践过程中,需要针对互动要求的各 种因素、因素间的相互作用是繁杂。互动教学的深入发展的实践教学中,能够促 进教师进行更多的教学研究,互动活动的设计与改进研究,思考互动教学过程方 法,不断提高教学能力与互动活动设计能力。通过教学互动促进学生能够从多角 度认识自己,了解自己的长处,享受成功互动的知识与能力增长的愉悦。因此, 互动教学是一种师生自我学习、共同学习、共同进步和不断自我反思的教学方法, 通过教学方法的实施,提高师生的学习意识和反思意识能力。
教学互动不仅仅是教与学的互动,也有教师与学生的互动,还包括学习小组 与学习小组、学生与学生的互动 5。从关于互动、教学互动的定义上看,英语教 学互动要求互动不能够局限于教与学,高职英语互动教学应该以教学目标的要 求,突出应用能力培养的全方位互动,不仅课堂前后、课程中间的互动,还有小 组互动、人际互动、合作互动和促进互动等互动要求,从互动活动中形成良好的 人际关系,良好的教学环境与教学过程,融洽、合作、促进的互动关系,提高高 职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
互动式教学,使得学生从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主动吸收者,突出的是学 生在互动中的主体性,只有学生成为了教学课堂中的主体,才能真正实现教学中 的“互动”。因此互动教学模式的构建关键在于使课堂的“教师中心”向“学生 中心”转移。互动教学模式不仅是教学方法的改革,还是师生人格平等的教学改 革,特点在互动,重点是平等,内容开放、动态和发展的教学过程。在这一过程 中,师生关系及相互作用得到调节,形成和谐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学生个体 与学习中介及个人环境互相影响,从而产生教学共振、达到教学效果的一种教学
章洁.中外教师课堂师生互动对比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4. 结构模式。互动教学模式是现代教学发展中的重大成果之一,它以学生为中心, 通过教师的教学启发和引导,双方共同完成教学活动和教学互动,通过教学互动 增加交流沟通,实现在互动中完成教学任务,同时能够增进师生情感的科学有效 教学方法。互动模式广泛应用于现代基础教学,职业培训和成人教育,尤其适用 于外语教学,符合二语习得规律。
二、互动的类型
课堂互动在课堂这个特定环境里的所发生的师生互动,包括教师与学生之间 的互动,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我国学者吴康宁教授认为,师生互动又可以细 分为师个互动、师班互动和师组互动 [ 吴康宁 教育社会学 [M]. 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8]。 师生间互动就是教师与学生个体或群体 间的互动,是传统教学中的常用方式,可以是教师与个体学生互动,也可以教师 与群体学生互动,比如教师对学生的教学、辅导或任务分配,可以是整个班级, 个别同学或小组,通过教学、辅导和任务分配对学生进行知识基础了解,教学过 程管理控制,英语知识讲解与任务指导等。专家Jiang则把课堂互动分为八种不 同的类型 [ Jiang, N. Lexical Representation and Development in a Second Language [J]. Applied Linguistics, 16. 2000]:教师——全体学生,比如上文提到过的教师在课堂上对全体学生进 行知识点的讲解;教师——某学生,比如教师在课堂上对某个学生进行提问或者 做示范;教师——某学生——某学生,比如学生在课堂上进行会话表演,分角色 朗读等;某学生——教师,比如学生有不懂的问题,向教师提问;某学生——全 体学生,比如学生向全班同学展示PPT,做小演讲等等;某些学生一一某些学生, 比如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给视频配音等等;某学生——某学生,比如学生同桌之 间讨论问题,编对话等等;学生独自活动,比如学生独自做习题,做作业等。
三、互动教学的特征
互动教学模式在教师“教”和学生“学”的两个环节中实现整体性动态互动, 即“教”与“学”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促进,有序发展的整体活动。互动教学模 式顺应了时代的发展,强调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动参与,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从现有的研究成果中可以总结出以下特征 [范玲娜.英语课堂互动教学研究[D].宁夏大学,2014]:
1.互动性:互动教学方法重点在互动,这是其与传统教学方法的最大区别, 互动教学不同于传统的教学中的互动,是在教学目标的指引下,根据学生的特点 和专业要求进行的教学互动活动设计,通过教学互动实现教学目标的新的教学方 法。
2.探究性:探究性是互动教学的探索性要求,是针对教学活动和教学互动的 效果探究,师生在互动教学中不断思考对教学过程的互动,不断提高教学互动效 果的探究,师生的教学互动探究不断提高各自的学习能力和互动技巧。
3.开放性:互动教学以实现教学目标为起点,以专业需要为终点,合理的设 计教学项目,根据教学项目设计教学活动与教学互动,要求打破传统的教学教材 的设计,采取多角度的教材内容的选择,用日常生活中的事情、专业的经典案例、 外语外文杂志等来设计教学互动。
4.民主性:民主是平等交流的基础,平等是正常交流的需要,互动教学需要 师生共同了解各自的信息内容,正确处理交流信息,针对交流信息进行合理的反 应,民主性突出了平等交流、正确理解和合理反映的需要,是互动教学取得良好 效果的基础,需要在教学实践中营造民主的环境。
简而言之,互动教学是一种民主、自由、平等、开放式的教学模式。“双向 互动”是否能够达成,必须结合教师和学生的能动机制、学生的求知内在机制和 师生的合作机制共同形成,根本上取决于教师和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 以及教师教学理念的转变 [吕兴中.法学本科互动式教学法初探J].思想战线,2010,36(S2):264-265.]。所以,营造民主的课堂氛围,建立和谐、平等的师 生关系,是开展互动式教学的基本前提和条件。
四、高职英语
高职英语具有高等教育、职业教育与外语教学三位特征。要了解它的内涵和 特点,可以从其与中职基础英语教学和与普通高校英语教学的对比来分析。与中 职基础英语教学相比,高职公共英语教学对语言知识水平和语言应用能力的要求 更高;与普通高校英语教学相比,对语言知识水平要求稍低,但更强调以能力为 本位,以岗位要求为依据,突出基础性、应用性和针对性。同普通教育相比,它 属于职业教育;同中等职业教育相比,它处于高等教育层面;同理工类专业相比, 它是外语类专业,具有ESP(专门用途英语)属性。简言之,高职英语教育处在高 等教育层次,培养高技能型人才,直接为社会经济建设服务 [杨志康.走出高职高专外语专业教学的困境.四川烹饪高等专科学校学报[J]. 200(3):66-69]。高职高专英语教
育包括专业英语教育(面向英语专业)和公共英语教育(面向非英语专业)两个方 面。本文所研究的“高职英语”指的是公共英语教学范畴。
英语是高等职业教育的一门基础课程,强调多样性,实用性和专业性。高职 英语教学需要以培养学生外语交际能力为根本,以职业(专业)岗位要求为目标, 突出职业性、应用性和针对性。由此可见,高职院校公共英语的教学要求“应用 为主,专业要求为度”,要求处理好传授基础英语、培养专业需要的职业英语技 能和提高学生的英语知识素养,树立以学生特点培养为中心,以专业为特点,重 视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使他们能够进行专业的英语交流。不应过于关注基础英 语知识,更要突出专业与应用性的高职特色。
综合以上分析,可以看出高职英语教学应当突破传统的英语教学方法,建立 适合高职特点公共英语教学方法,并以高职学生和专业为中心设计教学过程,满 足“应用为主”的教学特点,以学生与职业为中心,以培养自觉学习和应用能力 为目标,以岗位和专业为主线,重点培养学生的自觉学习基础知识和英语沟通等 专业应用能力。也就是说,高职英语的教学必须从这三方面着手:
1.多样性:霍华德加德纳(Howard Gardner)在1983年提出多元智能理论11, 指出每个人都有八种主要智能,高职人才培养的教学理念主张“多元评价”。 人 才培养评价是保障教学方法改革的重要方法,互动式教学从不同的角度设计教学 互动,需要多角度的评价方法运用。
2.实用性:高职教育要以职业教育的实用性为先,高职英语课程关注英语实 际运用能力的培养。
3.专业性:英语作为一门基础课程,高职英语需要与专业结合,最大化实现 英语的实用性。因此,每个专业的专业英语则由于应用领域不同,需要针对各自 专业特点进行课程内容设计,突出英语职业实际应用能力上的专业性。
Howard Gardner. The theory of Multiple Intelligence. 1983
第二章 文献综述与理论基础
第一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一、国外互动教学模式研究概述
互动教学在 20 世纪80 年代已成为西方国家的主流。有学者认识到交互式教 学模式在外语教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Krashen( 1981)指出,参与互动有助于 积极提高学生的第二语言习得能力,并强调教学过程中的双向互动可以促进语言 习得 [
Krashen. S. (1981)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and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 Pergamon, Oxford.]。但是,由于当时教学条件和教师能力的限制,互动教学模式无法实施。 就二语习得研究而言,我们见证了从孤立的语言研究到社会背景下的语言研究的 重要转变。这种转变可以追溯到20 世纪70 年代,当许多研究人员开始认识到在 第二语言教学课堂上发生的这一过程的重要性时,他们在过去 30 年中一直在对 此进行研究。然而,直到 20 世纪 80 年代,它才成为主流, 90 年代以来,许多 西方学者致力于做大量的研究来探索课堂实际发生的事情,并在这一领域取得了 很大的成功。
随着互动教学进入主流学术界的视野,越来越多的学者意识到互动在第二语 言教学中的重要性。Swain(1985)指出,交互为第二语言学习者提供了产生语言 输出的机会,促使他们形成新语言的成分,并允许他们在实际环境中使用这些成 分,促进自主学习[
Swain, M. (1985).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 Some Roles of Comprehensible Input andComprehensible Output in its Development. In Gass, S. & Madden, C. (eds.), Input in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pp.235-253). Rowley, MA: Newbury House.]o Rivers (1987)是课堂互动理论的主要倡导者,他认为外 语教学是一个互动的过程,教师的角色在于为学生提供自由使用语言的机会,创 造有利于语言学习的环境 [ Rivers. W. M. 1987. Interactive Language Teaching.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M]. 1995.]。教师应该是组织者和导演,而不是课堂的控制者和 演员,学生应该是积极的参与者和创造者,而不是安静的听众和接受者。通过观 察,Johnson( 1995)指出:课堂是一个独特的交流环境,其中交流的意义和交 流的结构是由双方和学生的行为和看法以及教室存在的社会、文化环境决定 的 [ Johnson. E. Karen. Understanding Communication in Second Language Classrooms.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5.]。学生应该“通过使用语言来学习语言”而不是“学习语言知识”,并进一 步指出课堂互动是影响学生学习语言的主要变量。互动教学模式的提出,人们渐
渐关注到,该模式关键在于课堂中心的转移。根据上述讨论可知,互动教学法关 键在于以学生为中心,创设一个语言交流环境,学生可以有更多的机会参与课堂 活动,能够自由与老师和同伴交流互动,通过语言的运用进而掌握语言。
外语互动教学法的具体实施。Ellis (1994)认为在实施过程中,互动教学模 式要求教师激励学生不断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不仅为学生提供了新的知识,而 且激发了学生的原始知识链,帮助学生整合新旧知识,从而完成对新知识的理解 和消解16。实施的具体原则上,Brown (1994)总结了 12种语言教学原则17,为 互动教学的形成奠定了理论基础,指出了教师语言教学的方向。他认为,交互式 教学模式的可行性是通过教学实践来检验的。该过程实现了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 组织者和指导者的作用,通过小组讨论和课堂讨论提高了学生的自主性和主动 性,吸引了学生对二语习得的兴趣,有效地促进了他们的语言学习效果。总的来 说,这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对于外语教学是有益和有效的。在上个世纪学 者们对于互动教学法提出了很多理念及实施原则,新世纪以来,对于互动教学法 的研究则逐步转向为对其应用的实践研究。如外语语境中的语言习得与互动的差 异(Philp,2009)。随着科技特别是网络技术的发展,许多教育工作者将互动教 学与多媒体技术、网络课程等结合,开展具体的互动教学实践研究。 Coyle(2010) 研究了交互白板作为交互教学的重要媒介对教学的影响。研究发现,教师可以通 过白板为学生提供更多的互动机会,但对教学的影响有限。根据研究结果,作者 建议关注和发展教师的课堂互动能力 18。
目前,课堂互动是国外最流行的教学模式之一。西方国家的语言教学,其目 标是用更加科学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来替代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 方法。总的来说,国外在外语互动教学的研究主要从以下的两个方面进行,一是 从教师教学设计角度,针对外语教师的教学法进行研究,旨在通过实际的教学方 法比如教师积极使用互动的教学方法,认真进行互动输入的教学准备,强化转化 过程的教学管理方法,以及输入效果的控制,注意教学中三个阶段的联系,达到 有效的互动教学目的,优化、调整和改进教学互动和教学方法。二是从学生主体 出发,对于学习者的特点进行研究,要真正实现外语教学中的互动效果,需要学 生积极参与教学互动,通过教学中的互动习得语言知识和技能,培养全方面语言
Ellis. R. The Study of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4
17Brown. H D. Teaching by Principles: An Interactive Approach to Language Pedagogy. New Jersey: Prentice Hall Regents 1994.
18Coyle, Y.2010.The Impact of the Interactive Whiteboard on the Teacher and Children 's Language Use in an ESL Immersion Classroom. System 38, (4): 614 一 625.
学习的兴趣,形成自觉自动的学习习惯,并结合互动活动形成自己的语言学习方 法,不断延深和扩充语言学习条件,形成自我学习、课堂学习和网络学习的语言 实践活动,提高语言的学习能力。这些研究,对于我国高职学生英语学习和教师 互动教学法的应用和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指导意义。
二、国内英语互动教学研究概述
根据国外的理论和实践,不难发现互动教学模式在英语教学中起着非常重要 的作用,越来越受到我国研究者和教师的重视。国内最早有关互动教学的研究, 始于 1978 年李筱菊教授对交际语言教学理论的研究,随后,开始大量引进并进 行互动教学的研究。在初期研究阶段,首先是对外国研究的大量引进,以开拓思 路跟上国际步伐,“这些研究的许多主张、观点都是对国外文献的摘、引、编、 译等”[郭整风.由“单向”到“互动”一一英语交际能力培养的关键[J].外语与外语学,2002(06):22-24+63.]。 20 世纪90 年代末,互动教学改革的尝试开始入驻学校进行试点实践。 而后,进入 21 世纪后,互动教学领域的研究迅速扩展细化,进入了学科实践层 面。由于英语学习涉及的语言交流运用特点,互动教学在英语学科的研究较早, 且应用广泛。
通过知网搜索关键词“互动教学”并含“英语”,得到国内英语互动教学研 究现状,根据知网计量可视化分析,除去搜索关键词研究主题集中在 “大学英 语”、 “教学模式”、“师生互动”、“课堂互动”等方面。从中可以发现, 国内英语互动教学研究主要集中于互动模式研究,讨论主体集中在师生两者关系 互动之上,关注范围主要集中于课堂,而非课外。除此之外的“大学英语”关键 词,更是表明互动教学相对在高等教育中研究更多,一方面是由于高校研究者更 能从理论上对教学方法进行一定的提炼总结,另一方面也是针对教学对象学生的 自主性更大,更适合互动教学这一方式。本研究问题为高职英语互动教学,与“ 大 学英语”属于同一个层次的英语教学研究,在课堂上的学生有一定相似性,因此, 有关大学英语互动教学研究具有借鉴意义。
国内有关英语互动教学研究主要分为理论研究、模式研究、策略研究以及实 践应用研究。外语教学课堂互动研究应用的理论主要包括反馈原理、三大外语学 习理论(行为主义理论、认知主义理论和建构主义理论)、社会交换理论等 [李异飞.我国外语教学课堂互动研究回顾及发展趋势分析[J].外语界,2014(4): 47-53.]。具 体的互动教学模式研究中,如张立提出了多方位互动式教学模式的探索并进行了
具体的教学设计,其核心主要是分组学习模式,辅以教师的介入,以此方法促进 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 [张立.多方位互动式教学模式的探索[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S2):40-42.]。李素枝对中外教师英语课堂互动模式进行了实证研究, 在该研究中总结了 8中互动模式,即:TT, TS,TST,TSTST,S1S2, ST,STS, S1S2S1 (T代表教师,S指学生),研究结果表明,典型的模式仍然为TST (教师 —学生—教师)结构,无论是中国教师课堂还是外教课堂,教师统治了绝大多数 的启动步和反馈步;研究还发现,由学生启动话步的模式能促进学生的课堂参与 程度 [李素枝.中外教师英语课堂互动模式对比研究[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7(02):34-39.]。在互动教学模式研究中,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在原有的实体互动模式 下,增加了借助虚拟网络及相关设备实现的多维互动,如周云提出一种基于微博 英语班级的大学英语教学新模式 [周云.微博英语班级与课堂教学互动教学模式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2,22(02):79-84.],该模式将课内外学习有机联动起来,搭建了 师生、生生多元互动平台。在互动教学策略上,我国外语教学课堂互动中的策略 研究以经验总结为主,需要开展相关实证研究获得更多实证数据的支持 [李异飞.我国外语教学课堂互动研究回顾及发展趋势分析[J].外语界,2014(4): 47-53.]。在策 略的提出上,研究者们集中于如何促使学生能够真正“互动”,因此提出创设环 境、设置问题、小组讨论等等策略。在互动教学的实践应用研究上,主要是利用 实验法与问卷访谈等实证方法探讨互动教学法的有效性。
国内有关英语互动教学法的研究较为充实,在应用上对于互动的主要模式形 成了基本的共识,并根据实践应用进行了经验总结,得出了一系列研究结论,但 对于互动教学的运用评价研究较少,特别是对于互动教学的影响因素研究。基于 此,本研究即是从互动教学的应用结果出发,针对其进行实证评价,而后得出影 响互动教学的实施因素,最后提出优化策略。
三、国内高职英语互动教学模式研究概述
在中国知网以“高职英语 互动教学”为主题进行了检索,截止到2019 年1 月,一共出现了 804 条记录,其中发表在期刊的共有 667篇文章,硕博士论文共 有 136 篇,这几个简单的数据说明高职英语互动教学在十几年前开始迄今仍然是 研究的热点,而且一直长盛不衰,从研究的主题来看,早期的研究主要围绕高职 英语互动教学模式的构建进行探讨,肖春艳、郑琳静(2005)就关于高职英语课 堂“生生互动”教学模式的建立进行了讨论 [25肖春艳,郑琳静.关于建立高职英语课堂“生生互动”教学模式的探讨[J].西安航空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学 报,2005(02):42-43+46.];而到了 2010 年前后关于互动教 学模式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运用研究则达到了顶峰,刘爽(2009)谈论了高职英 语互动式教学模式的实践与体会,刘小芳(2009)探讨了互动式教学在高职高专 英语中的应用,同时对互动教学模式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研究也更加深入,李仕 敏(2010)分析了分组互动任务型教学法在高职旅游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提出了 实施分组互动任务型教学法在旅游英语课程教学中对学生职业英语能力的培养 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26。近几年学者们对该主题的研究方向更倾向于多元化互动 教学模式、现代化信息技术辅助下的高职英语互动教学模式的构建和应用以及互 动模式在教学实践中的效果研究,魏薇(2018)研究了多维互动模式在高职英语 教学中的应用,提出了在信息化和互联网+时代下,在极其丰富的多媒体资源辅助 下的多维互动教学模式,可以通过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提升学生英语综合运用能 力 27;陈曼倩,闫晶,贾志颖( 2018)等人对信息化环境下高职英语多模态互动 教学进行了研究,以期通过多模态和多维互动教学模式推动高职学生的英语学习 个性化、自主化发展,从而提高学生的语言技能 28。可以说,学术界对互动教学 模式的应用进行了大范围深入的研究,热度一直不减,足以证明互动教学在语言 教学中的重要作用,今年开始有少数学者开始着力于思考互动教学模式的教学实 践中的应用效果,张彦玲(2017)分析了互动型英语课堂演讲模式在高职公共英 语教学中的有效运用,缪榕菲、邹玉红(2018)等人对高职英语互动性教学实践 效果进行了调查与分析。
结合以上对互动教学模式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文献综述和研究趋势导向,本 人出于对教学实践的需要和实用性出发,通过调查所在学校的英语互动教学现实 情况,在相关理论的指导下分析互动教学模式在高职英语教学应用中存在的问 题,借助相关研究成果得出提升高职英语互动教学效果的应用策略
第二节 理论基础
一、建构主义“学生中心教学”理论
(一)建构主义理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核心思想建构主义的最早提出者可追溯至瑞士的皮亚
26李仕敏.分组互动任务型教学法在高职旅游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职业教育研究,2010(10):79-80.
27魏薇.多维互动模式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8(10):292-293.
28陈曼倩,闫晶,贾志颖.信息化环境下高职英语多模态互动教学研究[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 报,2018(02):164-166.
杰(J.Piaget)。建构主义也叫结构主义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方法,认为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应该是简单地被动地接收信息,应该是主动参与到知识的学 习中,通过学习建构专业需要的英语知识 [杨维东,贾楠.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述评J].理论导刊,2011(05):77-80.]。学生不仅要参与到互动活动中,还 可以通过学习进行小组内的教学互动改进,通过改进教学互动构建适合自己的英 语知识,最大限度地将自己的新旧知识结合,在旧知识中学习和巩固新知识,通 过建构产出新的知识和经验,白逸仙(2011)认为:教师则是学生建构知识的帮 助者和引导者。师生之间成为共同的学习伙伴和合作者。应尽可能地从现实中寻 找素材,通过设计情景化、多样化的问题情境,将学生头脑中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作 为新知识的生长点,引导学生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生长"出新的知识。协作互动 的教学活动贯穿到整个教学过程。建构主义认为:学习知识应该是在教师指导下, 学生根据一定的社会情景知识和经验,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和工具,通过意义建 构的方式而获得新的知识和经验。建构主义既强调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作用,又不 忽视教师指导作用。将建构主义理论运用在英语互动教学模式中,具有重要的指 导意义。将会改变了传统课堂教师"满堂灌"、改善缺乏活力的课堂状况,互动式 教学模式易于形成师生、生生、师本、生本等多维层次的交流和沟通,有助于扭 转传统“满堂灌”、“一人堂”教学氛围中学生被动被灌输知识违背二语习得规 律的局面。
要在建构主义视角下优化高职英语语言学教学模式,教师必须从创设互动教 学环境考虑,为学生营造具有探索性的学习环境。情境对话是英语学习的重要方 法,也是封闭式英语培训成功经验,仿真的英语互动情境是互动教学的有效方法, 需要根据教学内容的互动设计中增加情境设计,来满足互动教学的需要,实现互 动教学的应用能力培养目标。开展互动教学活动需要的情境,一是教师要在教学 互动活动设计中营造对话情境,通过营造的互动情境活动,让学生有机会通过情 境自主探索知识,有效地进行知识探索。
(二)以学生为中心教学理论
以学生为中心教学理论是对建构主义理论的创新和发展,是近年来新兴的一 种教学方法,是针对在信息和智能产品发展后,学生获得信息与知识的渠道增加, 也造成不同地域和同一地域不同家庭的孩子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差异变大,当 然,学生学习方式和学习资源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学生个体间的差异也在扩大, 出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中心教学理论根据学生间的差异,针
对教学内容进行教学活动设计,通过活动对掌握知识和技能学生进行补强,对知 识和技能未掌握的学生进行知识传输,这种传输通常由掌握知识的学生通过教学 活动传输,以及教师对学生未掌握知识的传输,教师还要根据传输情况进行相应 的补充,并对活动情况进行控制和管理,将知识传输于活动融为一体,在增强交 流的活动中实现教学目标。
建构主义理论和以学生为中心教学理论,都是突出以学生为中心,利用学生 和教师的沟通进行新的知识学习,以学生为中心教学理论的重点互动活动的设计 与运用,以学生的情况分析为基础,以知识的分析与重新建构为主线,突出有效 沟通和互动活动的学习模式,逐步在互动中完成教学目标的教学方法理论,在国 外的基础教育和技术教育中得到广泛应用 [赵飞,邹为诚.互动假说的理论建构[J].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2009(02):78-87.]。以学生为中心教学理论是教学内容 与学生实际有效结合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在活动中学习知识,能够有效提高学习 积极性与学习效率。高职公共英语就是基础课程与技术课程的结合,高职学生的 英语基础差异大,这种学情与建构主义理论和以学生为中心教学理论要求高度一 致,也就是说,高职公共英语教学应该采用以学生为中心教学理论,根据教学目 标要求进行教学环境营造,根据课程知识传输需要进行教学活动设计,利用以学 生为中心教学理论进行教学,可以形成学生间知识增长和新知识增加,通过学生 间英语知识传授、教师传输和辅导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需要建构英语学习环 境,教学过程互动活动设计,需要有好的教学环境,通过环境互动形成学生的自 觉学习,构建有效的互动教学过程。
二、输入输出理论
二语习得理论20 世纪80 年代初,美国著名语言学家克拉申提出了著名的二 语习得理论,该理论包括五大假说理论,其中最引起关注的当属“输入假说理 论”[Krashen, S. D. The Input Hypothesis: Issues and Implications [M]. London: Longman. 1985.]。“输入假说理论”对当代教学设计中对教学管理过程设计有重要指导作 用,主要强调在教学管理中,为实现教学目标设计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中,要注 意理解输入(comprehension input)的作用,应该以一定的学生基础知识为起点, 在学生现有的知识基础上进行合理的、有效的发散和提高。考虑学生的知识基础 上进行教学设计,让学生在知识基础上进行新知识的学习和提高,通过对已有知
识的扩展,达到学习新知识的教学目标。其中重要的内容是根据学生的现有知识 情况,进行合理的教学目标设计,不能脱离现有的知识水平,如果设计的教学内 容低于学生的现有知识,或者高于学生的现有知识,都将让学生产生学习障碍, 简单的不愿再学习,难度大的将无法学习好,都无法达到教学目标要求。基于基 础知识的教学设计,就是通过说的“i+1”的理论,对学生现有的语言水平要清 楚,不清楚要通过考试、提问等方式了解清楚。学生的基础知识是互动教学设计 的起点,根据学生的基础设计互动教学内容与教学过程管理,针对性地进行教学 互动设计,达到教学过程的有效互动,让学生在已有的基础知识上进行学习新的 知识,在运用已有的知识进行沟通能力的提升。当然,在实际的运用中还要注意 教学技巧的设计,比如知识的深入浅出,由易到难的知识设计,教学语言的组织 过程与方法都要在学生的知识基础上进行,以达到互动学习的效果。
语言学习需要考虑其特殊的文字结构,正确的表达方法,“输入假说理论” 对教学的指导,不仅体现在输入的基础分析要求,不是停留在学生的基础上进行 教学设计,还要考虑教学产生的实际效果,也就是教学的输出。其实,“输入假 说理论”是二语习得语言理论的一部分,运用“输入假说理论”进行教学设计需 要在二语习得语言理论上进行,二语习得语言理论认为,语言输出可以促进语言 习得的产生,对教学设计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从流程管理的角度上看,输入和 输出是流程设计的重要内容,一个管理过程的输出效果如何,不仅要关注其输入 与输出是否匹配,要考虑输入的内容是否能够产生输出结果的需要,输出结果的 要求是否可以通过输入达到,以及在流程设计中必须考虑输出保证的制度设计、 人员分析管理方法、评价标准和工具使用,这些都是保证输入和输出的需要。当 然,流程管理做作为管理学和企业管理的重要理论,有着非常丰富的研究成果, 如果能够合理地运用到互动教学中,将对互动教学方法的使用起到促进作用。流 程管理和二语习得语言理论有着极高的相似,也是由相同的三部分组成,中间部 分就是对输入的有效转化过程。互动还为学习者提供了接受可理解性输入和反馈 输入的机会。不仅如此,在互动的过程中,学习者还不得不对自身的语言输出进行 调整,交际有助于理解,而理解是输出的基础,没有理解也就没有输出。从学者的研 究成果看,“输入假说理论”输入和输出都是建立在理解的基础上,对语言习得 的形成有着重要的作用,促进语言的流利、正确互动。根据流程管理理论,输入、 转化和输出的过程都要合理,才能保证流程的正常运作,需要对三个内容做认真 的准备,合理的过程管理,及时的检查和调整,才能达到流程管理的效果。从流 程管理三个过程阶段看,互动教学也可以从输入、转化、输出三个方面考虑,将 互动教学设计分为输入、转化、输出三部分,输入的是知识信息、学生信息、教 学任务、学生准备和教学环境设计要合理;转化的是教学过程活动、过程互动、 学生练习、教学管理要跟上,注重学生对知识的转化;输出的是学生的知识进步、 语言能力提升、沟通交流能力和教学评价等信息。通过用流程管理的方法,将互 动教学过程管理,在输入、转化、输出三个阶段如流程管理一样紧密相连,不断 改进输入、转化、输出,使其符合互动教学要求,不断循环提升学生的英语能力, 让互动教学用流程管理的方法得到发展。
三、互动假说
互动假说理论是Long以Krashen的可理解性输入为理论基础在1983年提出 的,其哲学根据是互动主义认识论本质是强调语言间互动的认知功能,此理论的 关键词是协商和调整,即在意义协商基础上的语言形式调整 32。协商和调整是互动 假说理论的核心,协商是对语言沟通的改进,调整是对沟通内容和方法的调整, 需要平等的语言水平或地位,语言水平决定了沟通的效果,调整决定了沟通的环 境,只有平等才能相互沟通顺畅,协商才能相互理解沟通内容,互动的过程离不 开沟通与协商,需要根据语言的信息进行调整,通过互动沟通中不断地协商,不 断地调整沟通的内容和方法,才能达到互动教学的目的,不断提高学生的英语水 平。
互动假说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分别是初步提出、完整提出和更新完善。 后一阶段都是为前一阶段的补充和完善。“互动”在二语习得中的作用可追溯到 20世纪70年代,Wagner-Gough &Hatch指出,会话在二语习得中对可理解性 输入和促进语言输出都起了重要作用。Long在Krashen输入假说的基础上,把 可理解性输入与互动相结合,正式提出了“互动假说”。 互动假说在进入教学 过程后,由于各自的心理与技巧的问题,以及实际的教学环境变化,引起了专家 学者的改进研究。 Pica 认为互动能有助于学习者建立语言形式与意义之间的联 系,语言习得是一个认知、心理、社会互动的过程。Swain指出,调整的输出是 促进二语习得的重要条件,学习者通过反思自己的输出,对语言进行调整提高输 出的有效性,不仅提高输出的流利程度,而且促进语言的准确性33o Grass重新
Long, M. H. Input interaction and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s [C]. New York: Annals of the New York Academy of Science, 1981(379):59-78..
33
Swain, M. Three Functions of Output in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 [A]. Cook, G. & Seidlhofer, B (eds.)
阐了输入、互动、反馈、输出的二语习得整合模式,被称为“互动假说”。它描
述了语言习得的全过程,从语言的可理解输入到学习者参与互动、反馈处理再到
语言输出。 Grass 与 Long 观点一致的地方在于意义协商,他们认为意义协商能
把语言输入、学习者的内在能力,如选择注意、语言输出有效的联系起来 [Principle and Practice in Applied Linguistics [C].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5.] [ Grass, S.1997. Input, Interaction and the Second Language Learner. New Jersey: 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 Long
对互动假说进行了更新,把输入、互动、输出连为一体,最终完善了“互动假说”。
第三章 高职学校英语互动教学模式的应用现状研究
第一节 研究思路
近年来,高职英语的教育理念不断更新,教学方法也有了实质性转变,越来 越多的先进教学方法运用到高职英语教学中来以保证教学质量的持续的提高。互 动教学作为高职英语教学中一种非常重要的模式,它在教学实施过程中能否充分 发挥其效果决定着高职英语教学质量。以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为最终目 标,根据高职公共英语教学标准的要求实施教学,致力于教学质量的提高,笔者 所在的学校推广使用互动英语教学模式多年,为了检验应用互动教学模式的应用 效果,完善并优化互动教学模式应用策略,作者通过问卷发放、教师访谈和课堂 观察等对互动教学模式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效果进行调查,深入了解高职英 语互动教学的现状,通过调查查找分析影响因素,提出优化互动模式在高职英语 教学效果的建议。
首先明确了我国高职英语的教学标准和要求,通过文献资料了解我国英语教 学前沿研究方向,确定互动教学为高职英语教学研究热点之一具有很高的研究价 值,从而结合高职英语教学的现状进行观察研究,通过对汕尾职业技术学院的英 语互动教学现状开展调查研究,运用统计软件等手段对调查数据进行分析,通过 调查结果从学生、教师和宏观环境等几个方面分析了影响高职英语应用互动教学 模式效果的因素,并针对这些因素从教学层面和管理层方面找出对应的优化建议 和对策。
本次调查的对象为汕尾职业技术学院的英语教师和非英语专业的学生,开展 师生问卷调查和教师访谈。参与调查的学生主要是我校大一和大二年级的学生, 具体包括:旅游管理、行政管理、中英文秘书、电子商务、工商企业管理、学前 教育、计算机网络技术、应用电子技术、电子信息工程技术、软件技术等共 10 个专业,涵盖研究需要的文理专业,每个专业随机抽取 30名学生,共发放了300 份调查问卷,其中回收有效问卷 262 份。教师则面向我校 15 位目前或者曾经担 任以上参与学生问卷调查各专业英语教学的专任教师,教龄 5年以上,均为讲师 职称。
第二节 研究方法和主要内容
根据文献综述部分的阐述,我们不难发现国内外已有大量关于互动模式应用 于教学方面的研究。国家教育部对高职英语教学质量也提出了具体要求,建议应 用“以学生为中心的互动”等适合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方法,本人所在的教学系推 广应用互动教学模式已有多年,本研究将以汕尾职业技术学院英语教学现状为例 从以下方面进行调查:
1.教师在应用互动模式的主要教学活动有哪些?效果如何?
2.高职英语课堂互动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影响因素是什么?
3.如何才能提高高职英语课堂互动教学效果从而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
一、问卷调查
(一)调查目的及内容
结合研究的目标,作者分别设计了教师和学生调查问卷,问卷各包括 18 个 问题,学生卷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的 3个问题,主要从学生角度了解互动教 学模式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开展情况;第二部分的 6个问题侧重了解学生参与英 语互动教学的情况;第三部分的 8 个问题旨在调查互动教学的效果。
在完成以上学生问卷调查的同时,为了更好地确定互动教学模式在高职英语 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及效果,研究中也设计了教师问卷调查,问卷包括18个问题, 可以分成四个部分,第一部分的 3个问题主要从教师角度了解互动教学模式在高 职英语教学中的开展情况;第二部分的 6个问题是互动教学在英语教学实施过程 中的具体情况;第三部分的 6 个问题是关于互动教学模式的应用效果;最后一部 分的 3 个问题是关于高职英语互动教学的困难及反馈,存在的一些具体问题及对 策。
(二)调查对象选取
1.问卷调查对象选取
研究中所调研的学校共有 5个非英语专业教学系,共设专业24个,学生问 卷的调查对象范围为每个系随机选取1-2个专业,共在10个专业中发放问卷300 份,其中文科专业 6 个,理工科专业 4 个,具有一定代表性,基本情况如下表 3.1 所示:
表一 调查学生基本情况
院系名称 专业 年级
旅游管理 二
经济管理系 电子商务 二
工商企业管理 二
人文社科系 中英文秘书 二
行政管理 二
艺术与设计系 学前教育 二
机电工程系 电子信息工程技术 一
应用电子技术 一
信息工程系 计算机网络技术 一
软件技术 一
2.教师问卷调查对象选取
所调研学校外语外贸系大学英语教研室共有 35 名现担任或曾经担任各专业 公共英语教学工作,本次问卷调查基本涵盖了所有公共英语专任教师,覆盖面较 广。
二、教师访谈
(一)访谈的目的及主要内容
对于问卷调查中未能深入探讨的问题,本人同时采用了访谈的方式力求使调 查的信息和数据更为全面。访谈内容是对问卷调查的拓展与补充,具体围绕下列 内容展开:
1.访谈教师对互动教学的态度;
2.组织互动教学的主要形式有哪些;效果如何;
3.深入了解教师对影响英语互动效果的因素及见解。
通过访谈,本人对互动教学在高职英语教学中所起的作用、教师们在开展互 动教学时的具体方式有了更详细的了解,收集了访谈教师提出的对互动教学的建 议等。同时了解到在实施互动教学的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这些都是迫切需 要及时解决和调整的。
(二)访谈对象的选取
访谈对象为参与教师问卷调查中的其中 10 位教师,主要为中青年骨干教师, 职称均为讲师,教龄 6-16 年不等,任教专业涵盖笔者所调研的班级。基本情况 如表 3.2 所示:
表二 参与访谈的教师基本情况
编码 访谈日期 教龄 职称 任教专业
教师 A 2018/3/22 (p.m.) 7 讲师 学前教育
教师B 2018/4/9 (a.m.) 9 讲师 工商企业管理
教师 C 2018/4/25 (a.m.) 14 讲师 电子信息工程技术
教师 D 2018/5/11 (p.m.) 18 讲师 中英文秘书
教师 E 2018/5/14 (a.m) 6 讲师 电子商务
教师 F 2018/5/23 (p.m.) 12 讲师 行政管理
教师 G 2018/5/29 (p.m.) 16 讲师 软件技术
教师 H 2018/6/4 (p.m.) 9 讲师 应用电子技术
教师 I 2018/6/11 (a.m.) 13 讲师 计算机网络技术
教师 J 2018/6/25 (p.m.) 11 讲师 旅游管理
(注:a.m.二ante meridiem 上午;p.m.二post meridiem 下午和晚上)
三、课堂观察
观察法是外语教学研究中广泛使用的一种方法。研究者通过对课堂教学观察 教师在教学中采用的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管理方法,教学行为模式等,在真实的 课堂中观察教师的互动教学开展情况,师生的互动活动有哪些形式,课堂中所采 用的教学组织形式,师生在教学过程中的行为表现等。另外,研究人员还可以使 用互动教学方法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观察。作为英语教师,我们在英语学习或 教学的过程中,很可能都对自己的学习行为、学习策略、别人的教学技巧和方法 等进行过观察。观察都是在学习或教学的过程中进行的。观察时或观察后我们很 可能会进行思考、对比,反思自己应该向别人学习的地方。
课堂观察是真实地了解具体互动教学现状是必不可少的方式。为了更全面地 了解高职英语互动教学现状,本人在一个学期内随堂听课 20 节,其中至少 10 节为访谈教师的课堂,涵盖参与问卷调查主要专业的班级,通过课堂观察对本校 英语教学课堂互动现状做比较深入的实证了解,主要观察了教师和学生在教学中 互动的频率、研究教师实施互动教学的方式、学生反应和互动的效果等方面。同 时有意识地针对问卷调查和教师访谈中提到的存在问题进行观察。
本人所调研的学校实行“推门听课”制度且对教师每学期同行听课有一定的 任务要求,所以本人所观察的课堂都是在未事先告知授课教师的情况下进行的, 具有随机性和真实性。
第三节 结果及分析
本次学生问卷调查面向六个非英语专业大一、大二正在开设高职英语课程班 级学生,涵盖我校高职文理专业共10 个专业,每个专业随机抽取 30名学生,共 发放了 300 份调查问卷,其中回收有效问卷 262 份。教师问卷本次发放 35 份, 回收有效问卷 32份。
一、问卷调查结果
问卷调查结果分两部分呈现,第一部分为学生问卷调查结果,第二部分为教 师问卷调查的结果。
(一)学生问卷调查
本人结合学生问卷调查的结果从互动教学开展情况、学生参与互动教学的情 况和互动教学效果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1.互动教学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情况
图1互动教学模式应用基本情况调查结果
问题:你的英语老师组织过互动教学活动吗?
0.00%
9.18%
61.21%
■总是■经常■偶尔■从不
首先,通过问卷调查从学生层面了解互动教学在实际教学中的地位和应用的 频率数据表明大部分教师平时在英语教学中都会开展互动活动,在频率方面,“总
是”组织互动教学活动的比例占 62.21%,“经常”和“偶尔”的分别占 29.61% 和 9.18% ,没有学生反馈存在教师“从不”互动的现象。可见,互动教学是高职 英语教学中应用面比较广的一种教学模式。
图2互动教学模式应用基本情况调查结果
问题:英语课堂上老师最常组织的互动活动是
什么?
■W
35
30
25
20
10
0
问卷中调查了关于“英语课程上老师最常组织的互动活动是什么”,从搜集 到的数据可以看到英语教学互动的主要形式是“小组讨论”(37.02%)和“师问 生答”(35.11%),“生问师答”和“师生游戏互动”的比例分别为 16.03%和 12.21%。从比例上来看,“小组互动”是最常用的教学互动形式,而互动问答活 动中则“师问生答”比“生问师答”占的比例明显高出,可以说,在互动教学过 程中学生的主体性仍有可提高的空间。
2.学生参与英语互动教学的情况
在互动教学中,学生的参与情况也是检验互动教学效果的一个重要指标,问
卷中设置了 6个问题以这一关注点展开调查,具体数据如下表:
调查数据结果表明“经常”在英语课堂上回答老师的提问(39.31%)、“经 常”参与英语学习合作活动(39.31%)、“经常”在英语课堂小组讨论的过程中 发表自己的看法(40.08%)、“经常”在英语教学互动活动过程中与其他同学进 行交流(37.02%),这个频率是最高的。而表示“总是”的频率则次之,分别是 33.21%、 28.24%、 33.21%、 38.17%。接着是表示“偶尔”的比例分别是 17.18%、 25.19%、 19.08%、 17.18%。也存在少数表示“从不”的学生,占比分别是 11.07%、 8.02%、 8.02、 6.11%。
学生在互动中的主动性方面,学生表示“总是”会主动与老师进行沟通交流 的学生占 22.14%,表示“经常”的占 29.01%,表示“偶尔”的占35.11%,表示 “从不”的占 13.74% 。
在问卷结束后本人随机访谈了部分学生,了解学生不愿意参与互动活动的原 因,57.63%的学生表示英语是因为“英语水平有限”,33.21%的学生表示“活动 内容与考试无关”,29.01%的学生表示“对互动活动不感兴趣”,28.24%的学生 表示“害怕犯错误被嘲笑”,21.76%的学生表示“互动形式太单调”。这些数据 表明学生不愿意参与互动教学活动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也是我们在教学中不可回 避的重点。
从以上数据我们可以看到互动教学模式在高职英语教学中发挥着积极作用, 大部分学生都会积极回答教师的问题、参与教学互动活动以及在小组讨论活动中 积极表达自己的观点,可以说,互动教学促进了师生、生生交流互动,且大部分 学生喜欢并乐意参与英语课堂中的教学互动。然而,本人也发现仍有小部分学生 对英语互动教学的态度是消极的。
3.高职英语互动教学效果
通过学生问卷的第 11-18个问题,本人整理出如下数据,该部分显示了高职 英语互动教学实施的效果。
问题一:互动英语教学活动是否促进了课堂气氛?
问題二:互动教学是否提高了你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
问題三:你竟得在英语教学中使用互动是否増加了趣味性?
问题四:互动教学帮助你发现了英语学习的薄弱点吗?
问题五:互动教学是否促进你与同学们的沟通交流吗?
问題六:互动教学是否帮助你在英语学习方面取得了进步?
互动教学的课堂氛围方面,数据表明认为互动英语教学互动“很大程度”促 进了课堂气氛的占 49.24%,表示“有一定程度”促进的占 33.21%,表示“稍微” 有促进作用的占 12.21%,表示对课堂气氛没有作用的占6.11%。调查结果显示, 认为英语互动教学“非常有趣”和“有趣”的比例是34.35%和 39.31%,认为“稍 微有趣”和“无趣”的比例是20.23%和 6.11%。可以看出,英语互动教学模式对 活跃课堂气氛和增加教学趣味性有很大的作用。
在“英语互动教学是否提高学习信心”方面,51.15%的学生认为“非常明显 的提高”,29.01%的学生认为“有一定提高”,认为“稍微提高”和“没有提高” 的学生占 13.36%和 7.25%。在互动教学对提高英语综合运用能力作用方面, 48.09%的学生表示有“极大的作用”,32.06%的学生表示“有一定的作用”,15.27% 和 5.34% 的学生分别认为“稍微有作用”和“没有作用”。
在调查互动教学是否有助发现英语学习的薄弱点方面,41.22%的学生表示 “有极大的帮助”,26.34%表示“有一定帮助”,24.05%表示“有点帮助”,9.16% 表示“没有帮助”。大部分学生肯定了互动教学在英语学习方面取得了进步,特 别是英语听说能力方面。表示互动教学促使英语考试成绩方面“取得了极大的进 步”的占 37.02%,表示“取得了进步”的占 36.26%,表示“稍微取得了进步” 的占 20.23%,表示“没有取得进步”的占7.25%。
同时英语互动教学使他们在哪方面能力提高最大,63.36%的学生认为是“听 说能力”,26.34%认为是“阅读理解能力”认为在“写作能力”和“其它”的则 为 8.02% 和 3.05% 。
通过分析以上数据,总的来说,学生认为英语互动教学对他们的英语学习兴 趣和信心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很多学生感觉英语互动教学有助于发现学习的薄弱 点,促进与同学的交流,而且有助于提高英语综合运用能力,包括听说读写等英 语语言技能甚至有大学生表示互动教学对提高考试成绩有帮助。
(二)教师问卷调查
结合教师问卷调查的结果,本人将从互动教学的基本情况、互动教学活动形 式和学生参与情况等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1.高职英语互动教学基本情况
以下数据由教师调查问卷的第1-3 个问题整理得出,显示了所调查学校高职 英语互动教学的基本开展情况。
表三 互动教学的基本情况(教师卷)
问题1 选项4 人数, 百分比(%)
1、您平时愿意组组英语 A.非常愿意"
互动教学吗? P
13^ 4063^
C. 一般4 猝 9.37^
不愿意' 0P 弊
2、您认为在英语课堂中 A.使课堂更加生动有趣P 56.25+-
使用互动教学方式的理
由是什么?燧选2 B.锻炼学生英语交际能力 100P
C提高学生英语学习兴趣 竝弁
D.新课程改革的需要 13^ 40.63^
氛你认为互动敎学的主 A.老师屮 0P
体是谁?,
B-字生小 2却 6163+-
C.老师和学生1 1却 343 S+-
首先在第一个问题中表示平时“非常愿意”组织英语互动教学的教师比例占 50%,表示“愿意”的占 40.63%,表示“一般”的占 9.37%,参与调查中的教师 无人表示“不愿意”。
第二个问题中关于在英语课堂中使用互动教学方式的理由,100%的教师表示 “锻炼学生英语交际能力”,62.5%表示“提高学生英语学习兴趣”,56.25%表 示“使课堂更加生动有趣”,40.63%表示是出于“新课程改革的需要”。
而在第三问题中,教师们认为的比例是 34.38%,参与调查的教师无人认为 互动教学的主体是互动教学的主体是“学生”的比例较大(65.63%),认为互动 教学的主体是“老师和学生”“教师”。
以上调查结果发现,在高职英语教学中互动教学模式的应用面还是比较广泛 的,而且教师们在使用这一模式的时候也是带着明确的目标的。同时,根据互动 教学模式理论,其教学主体应该是“学生”本身,然而调查显示仍有部分教师认 为互动教学的主体是“教师和学生”。说明大部分的教师对互动教学模式内涵认 识到位,但仍存在部分教师需要进一步学习理解互动教学模式的理论和内涵。
2.高职英语互动教学活动形式和学生参与情况
教师问卷的第4-9个问题主要用于了解高职英语互动教学活动形式和学生参
问题一:对于您的提问,学生们是否积极主动思考并发言?
问题二:学生们对于合作活动积极参与?
问题三:互动教学过程中,您主动了解过同学们是否遇到问题吗?
问题四:当学生们在互动教学活动中遇到问题,您是否给予耐心指导?
冋题五:互动教学活动之后,您是否会作出反愦(表扬、点评' 纠错)?
从教师的调查问卷中本人发现,教师们在教学过程运用了各种互动教学活动
来组织教学,包括小组讨论、师问生答、生问师答、教学游戏互动等。调查结果 也可以看出学生在回答教师问题或小组讨论时都积极进行了思考。同时调查结果 显示,大部分的教师都是责任心非常强的,很多教师在布置学生小组讨论等活动
时都会在教室巡视走动以便随时回答学生的问题并对学生的问题给予耐心解答。
另外,在教学互动活动完成之后,数据显示大部分教师(52.5%)会对学生的表
现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表扬加点评纠错”,部分教师(28.13%)会引导学生“自
我纠错”,小部分教师(6.25%)分别会进行“简单点评和纠错”和“引导他人
点评和纠错”。
3.高职英语互动教学效果
图 6 互动教学效果和评价的调查结果(教师卷)
■没有
稍徴
■—定程度
■很大程度
所有教师一致认为英语互动教学不同程度的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信心。 学习兴趣方面,认为得到“很大程度提高”的占 34.38%,“一定程度提高”的 占 40.63,“稍微提高”的占 21.88%;学习信心方面,50%的教师认为“非常明 显的提高”,43.75%的教师认为“有一定提高”,12.5 的教师认为“稍微提高”。
大部分教师反馈互动教学明显促进了师生沟通交流(78.13%),认为极大地 帮助了学生在英语学习方面取得了进步(34.38%),特别是英语听说能力方面 (71.88%)。
在关于互动教学是否有助于发现学生英语学习的薄弱点方面,教师的反馈结 果与学生相似,62.5%的教师表示“有极大的帮助”,28.13%表示“有一定帮助”, 9.37%表示“不太确定”。
问题 15关于互动教学对学生英语成绩的影响方面,65.63%的教师表示能“帮 助学生提高成绩”,31.25%的教师表示能“不太确定”,3.12%的教师表示互动 教学“对考试成绩无太大影响”。
综观以上数据,显然互动教学模式的应用在高职英语教学里起着积极正面的 促进作用,有助于活跃课堂氛围和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信心,也增进了师生之间 的交流从而有利于教师发现学生学习的薄弱点,进而促进了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 与进步。
二、访谈结果分析
为了使调查研究的数据更为充分,笔者分别访谈了 10 位参与了问卷调查的 教师,访谈主要围绕以下主题:
1.组织互动教学的主要活动有哪些?效果如何?
2.影响英语互动教学效果的因素有哪些?
3.高职英语互动教学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4.讨论更好地发挥互动教学效果的方法。 通过访谈,得知所有参与访谈的教师均肯定地表示互动教学模式是一种非常
适合高职英语教学的方法,它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及提高教学效果,应推广 使用。也有部分教师认为较之传统教学模式,互动教学模式通过让学生参与到教 学中更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且课堂中持续的互动能够保持学生的注 意力,这对原本英语学习兴趣和基础都不足的高职学生显得尤为重要。互动教学 的课堂氛围更为和谐,在这种平等人人参与的环境下学生更愿意表达自己的观点 和见解。
当然,在访谈中教师们大多都谈到了当前高职英语教学中面临的各种困难, 作为一门公共课即非专业课,未能得到学生甚至是学校教学管理部门的重视,在 课程的安排方面也没有得到合理考虑,如课时不断缩减,且有些教学系因为各种 原因将不同专业或班级的学生采用了合班上课,直接导致授课班级人数过多,非 常不利于互动教学的实施,这与英语这门学科的学习规律和教学特点是相违背 的。因此难免造成效率低下教学效果差强人意的结果。同时教师也都谈到了作为 非专业课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因为基础薄弱自信心不足,尤其是理工科专业 的英语课堂气氛不活跃、学生们不愿意配合教师教学参与到互动活动中等问题。 讨论到学生不积极参与课堂教学互动这一问题,根据参与访谈教师的反馈,归纳 分析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1)学生对互动活动不感兴趣或互动内容太难超 出学生的英语能力;(2)学生英语水平有限,在英语听说方面有困难,无法自 如地表达;(3)学生自尊心强,负面心理负担重(容易紧张/害怕/胆怯),担心
犯错误被同学嘲笑。
教师们采用各种办法扭转这一局面,其中在教学过程中加强互动是主要方法 之一与问卷调查结果一致,老师们反馈“小组讨论”、“师生问答”等使互动教 学的主要课堂活动。同时也有教师反馈,随着信息化教学技术的发展,教学互动 的形式也从课堂延伸到课外,很多教师会使用一些教学APP如“英语流利说”、 “英语趣配音”、“FiF 口语训练”等建立班群,布置学生完成形式多样、趣味 性强的各种活动,非常有效地提高了学生课外自主学习能力。另外,在互动教学 模式中,教师倾向于给学生更多的机会的在课堂上进行自我展示,如布置情景邀 请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或者让学生以小组形式做学习项目汇报等活动。
在谈到影响英语互动教学效果的因素时,有教师承认在有限的课时要完成课 程内容,平时教学还是以学生考试或完成课程需要为主,课堂互动活动也只能简 单开展,没有注重发展学生的综合英语能力,互动的目的有时候是出于拉近与学 生的距离和缓和课堂氛围。同时教师结合教学实践提出以下可能影响互动教学效 果的因素:教师对互动教学活动设计方法的掌握、课堂掌控能力、课堂教学组织 形式(班级学生人数多,大班授课)、学生学科基础、学生认知水平、教师对教 学目标的理解和反馈、学生课堂注意力、教师应对教学困难的能力、学生小组讨 论的结果反馈方法与指导、学生主观能动性等 [束定芳.外语课堂教学中的问题与若干研究课题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4(5)]。在评价体制方面,受传统教学 观念的影响,教育评价体制关注得更多的仍是学生的成绩分数而不是实际应用语 言的能力,同时学生的情感、品德、能力、素质等也受到一定程度的忽视。
在访谈的过程中教师们也就改进高职英语互动教学效果提出了几点具体建 议:1.结合教学目标设计有效的教学互动活动;2.教学内容应多与日常生活联系, 注重实用性,实现为真实交际开展互动;3.互动活动开展时注重情感交流,营造 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4.结合专业方向,教学内容项目化,以项目为导向设计与 未来的职业相关的互动教学活动,让学生在模拟的环境中互动交流,使其意识到 实用性从而提高学习兴趣;5.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让学生参与人机互动,促进学生 自主学习能力;6.拓展第二课堂活动,既可以弥补教学课时的不足,也为学生提 供参与课外活动进行自主学习的平台;7.改进评价方法,采用多元多向评价手段, 评价不应只局限于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更可以开展自我评价和生生互评等,真正 体现互动教学模式下的平等民主。
总的来说,通过访谈,教师们看到了当前英语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和互动教学 的优势,访谈教师所提及的影响因素可以归纳成以下几方面:学生因素、教师因 素和宏观环境因素。所有访谈教师都肯定互动模式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且 愿意多开展英语互动教学。同时教师们也非常关注互动教学模式的发展与内涵, 包括互动教学的组织形式及影响互动教学效果的因素等。
三、课堂观察结果及分析
除了问卷调查和访谈,本人还在访谈的教师中随机听课 10 节进行了课堂观 察并在自己任教的班级进行教学实践和观察。这是研究中历时最长的一项调查, 延续一个学期。在 2018年 10月开始实施课堂观察环节,同时也是新生入学后的 教学第一周,各开课专业教学进度一致。整个课堂观察结合了所设计的课堂观察 记录表(见表二)进行了记录,主要观察点为课堂中的互动教学情况。
表四 课堂观察记录表
教学课题/内容:
听课时间&地点:
授课教师&班级:
序号 互动形式 组织形式 活动目的 学生参与情况 教师反馈评价 备注
评析与建议:
根据课堂观察的记录结果统计显示,在课堂上教师常用的互动形式主要有“师问
生答”、“生问师答”、“生生互动”及“生本互动(人机互动)”,其中“师问生 答”的使用频率最高。通过简单统计,在本人观察的 10 节由访谈教师授课的课堂中, 全部教师(100%)都采用了“师问生答”这一互动形式,而且基本上频率都比较高; 而“生问师答”的使用频率则为 60%,这个数值还包括部分教师在完成授课后设置的
“答疑环节”,但却存在学生提不出问题或没有问题可问的情况;“生生互动”也是 较多教师采用的一种互动形式,在所观察的课堂中也占据了100%的比重,“生生互动” 的活动组织形式较为多样(见表三),如果说课文理解讲授方面教师多用“问答”形 式,那么以任务和项目为主要学习内容的环节则多以“生生互动”为主;“生本互动” 或“人机互动”在课堂教学中的表现形式主要是通过教学媒介的辅助下完成的,“本” 可理解为课本,即教材,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利用教材中的教学活动设计进行互动, 而“人机互动”是近年来随着教学信息化技术的高度发展,在高职英语教学中可供使 用的资源也十分丰富,在所观察的课堂中,全部教师均使用了一种或多种能让学生在 课堂上或课外进行互动学习的教学软件或平台,如云墨蓝班课、英语趣配音、扇贝单 词、英语流利说以及Fif 口语训练等,观察中发现学生对“人机互动”的热情比较高, 就算是基础差不愿在课堂中参与互动的学生也会在教师的指导下利用互动软件或平台 完成互动学习任务。
表五 高职英语课堂常见互动活动
互动形式 组织方式 主要活动
师问生答 教师一全体学生 提问回答
教师一某学生 提问回答
生问师答 某个学生一教师 讨论、质疑解惑
某些(小组)学生一教师 讨论、质疑解惑
生生互动 某学生一某学生 讨论、对话、角色扮演
某学生一全体学生 汇报、演讲
某些学生一某些学生 讨论、辩论、会话表演
生本互动/人机互动 学生一教学媒介 对话、视频配音、测评
在课堂观察过程中,针对学生参与互动的表现,本人均及时进行了记录并且 课后对每一节课存在的问题也进行反思和分析,总结归纳出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 三个方面:
1.在课堂上,学生并不一定能按教师的引导和计划主动完成任务,有时候他 们的主动是有“选择性”的,如根据自己感兴趣或者熟悉的主题,同时有时候仅 仅是出于配合老师完成教学,即被动的互动,缺乏生命力。
2.即使教师布置的互动活动已具有趣味性,学生表面上看来感兴趣乐于参 与,但任务的完成结果却不容乐观,甚至有时候会偏离主题或者是活动的目标。
3.在课堂中的“生生互动”中,如果是以小组活动的形式,那么在小组中学 习基础差的学生参与积极性也差,求助的意愿不强,统一造成小组内的成员参与 面不全,一般任务总是最终落在学习积极性较高的学生身上,由这些学生负责完 成。
除了以上分析的学生问题,教师的问题也是不容忽视的,在课堂观察的过程 中本人发现:
1.尽管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有师生互动的形式,但是大多数的时间是教师话语 占比较大的比例。因此我们可以说,很多互动教学课堂实际上仍然是以教师为主。
2.课堂互动的活动形式往往比较单一。课堂上很多互动活动通常是师个和师 班的形式。而师组或师对的形式则非常少见。
问答互动是英语互动教学课堂最常用的方式,但不可否认很多教师依旧缺乏 提问的技巧。课堂上很多教师偏向于提一些封闭性问题而不是开放性问题,而且 也经常让学生指出回答问题学生的错误,无形中加大了学生的心理压力。教育起 源于“问答”,教学本就是一个对话和交往的过程,师生在对话和交往中共同创 造意义的过程 [程亮,刘耀明,杨海燕.对话教学[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7: 21.]。课堂上的提问基本上无疑是每位教师每节课必不可少的环节, “问答教学”也是体现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的最平常最普遍的形式,因而这一最 原始的方式是互动教学模式研究中最不可忽视的课题。
本人结合课堂观察记录,同时为了更精确地统计问答互动这一环节的具体数 据,在征得两位同一教学内容的教师和学校的同意后调出学校教学监控录像,通 过录像回放进行了数据统计和分析,具体见表四:
表六 某两位教师的课堂观察(问答互动)对比分析
任课教师 教师C 教师J
授课内容 Starting a business
班级人数 52 54
提问 次数 48 36
回答 次数 76 52
问题类型 记忆类 20 41.67% 3 8.33%
理解类 26 54.17% 15 41.67%
运用类 2 4.16% 12 33.33%
判断类 0 一 6 16.67%
问题性质 开放型 12 25% 31 86.11%
封闭型 36 75% 5 13.89%
回答方式 齐答 37 48. 68% 9 17.3%
对象选取 男生 4 7.7% 8 14.8%
女生 16 30.77% 11 20.37%
回答情况 期待答案 55 72.37% 21 40.38%
非期待答案 21 27.63% 31 59.62%
教师反馈 正向评价 13 17.11% 16 30.77%
中性评价 34 44.74% 19 36.54%
负向评价 3 3.5% 2 3.8%
无评价 26 34.21% 25 28.89%
以上课堂观察中两位教师的授课内容相同,属于同课异构,该课主要是课文 的讲解和阅读理解,观测点主要是针对课堂提问方面,通过以上数据我们可以较 为明显地观察到:
1.在教师提问频率方面, C 老师在 45 分钟内提问 48 次,即大约每分钟提 问 1个问题,学生回答问题的次数达到 76次,从数据上来看师生之间的互动频 率还是比较客观的,学生的参与程度也比较高,但与后面的数据分析结果所显示 的现象却不相一致。根据问题的类型统计,主要为简单的记忆类和理解类的问题, 分别占了 41.67%和 54.17%,且该老师提的问题中 75%为封闭性问题,可以说问 题类型比较单一,且很多问题是面向全班学生提问的,全班齐答的方式占到 48.68%,这也是该教师如何能在 45 分钟的一节课中完成这么多问答的原因。相 比之下,J老师的提问次数少一些,一节课提问了 36次,学生回答52次,其中 全班齐答 9次(17.3%)。然而我们也能看到,教师 J 的问题类型设计主要是理 解、运用、判断类的问题,呈合理分布,记忆类的问题只占了 8.33%,且开放式 提问的比例为 86.11%,多用个别提问回答的方式,这样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 维能力。
2.在选取回答问题的对象方面,很明显两位教师的课堂中女生单独获得回 答问题的机会比男生多,这也显示了在高职院校英语课堂中女生的学习积极性比 男生高,也提示了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有意识地关注男生群体。在整理记录的同 时也发现,个别活跃积极的学生也能够获得更多单独发言的计划,两个班中都有 2-3 名学生主动参与问答互动多达3 次以上。
3.在回答问题情况方面,在 C 老师的课堂中,大多数(72.37%的)学生回 答问题符合期待答案,这与该教师设置的问题类型有直接关系,且面向全班提问 齐答的方式也能提高学生回答的“准确率”。由于J教师更侧重问题类别的层次 结构,即较多的设置了开放式问题与个别回答的方式,自然学生回答中得到符合 期待答案的比率会低于非期待答案,但这也是培养学生思维的一个过程,同时也 表明提问对学生的学习具有引导作用。
4.在教师反馈评价方面,两位教师对学生的回答更多给予了中性评价,多 用 yes, ok, good 等简单重复的方式回应;在“无评价”方面的比例也较高,分 别为 33.21%和 28.89%,这也是在互动教学过程中应该引起重视的问题,我们知 道教学过程中教师的反馈与评价将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情感从而作用于学习的效 果,在学生回答正确时应及时加以鼓励和肯定,而当学生回答出现偏差时也应对 原因做出具体分析和指点,提问的目的应避免于寻找标准答案,更应在互动教学 过程中不断启发学生引导学生思考。
通过以上各项研究的实施,不难发现,尽管和传统的英语课堂以语法翻译法 或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方式相比,互动教学模式的开展对提高学生思维能力、促 进英语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和自信态度等发面有重要的作用。但毋庸置 疑的是,目前的互动课堂还是存在一些问题。下文将根据以上在调查研究中发现 的问题从高职英语互动教学活动设计、现行评价标准、教师因素和学生因素等方 面来对问题存在的原因进行具体分析。
第四章 研究结果
第一节 高职英语教学互动效果影响因素分析
一、教师因素
高职学校层次的英语教学更具强调多样性、实用性和专业性,需要以培养学 生的英语交际能力为根本,对接职业(专业)岗位要求为目标,其专业性、实用 性、针对性比起普通英语教学更强,这也就给高职英语教师提出更多更高的标准 和要求。很多高职英语教师在大学本科或研究生学习阶段专业基本上为外语类专 业,对高职学校中的各类专业了解不深,这对教授专业英语类课程带来很大的难 度;同时,高职英语教师的教学也存在综合高中和大学本科英语教学模式的现象, 未深入考虑高职学生的生源和学习特点等差异。
受传统教学思维与教学方法的影响,在实施互动教学的过程中,仍然深受教 师主体的教学地位影响,加上不同教师的来源和教育背景,对互动教学方法的学 习、理解和研究深度的差别,从研究结果上看,对互动教学研究较深、擅长分析 比较教学问题,能够更加理解学生的想法,考察学生的英语学习需求,共同学习 英语,认真从学生需求的角度探究教学互动,认真组织教学互动活动设计;对互 动教学方法学习不够的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学互动活动设计比较随意, 没有认真考虑学生的学习需求,还是简单地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和教师评价的教 学互动。
在前面章节中的调查结果中我们发现部分高职英语教师对互动教学模式的 理论基础和内涵认识还不够深刻,需进一步学习和加强。互动教学的功能是多方 位的,它不仅仅能活跃课程气氛,有效的教学互动更有利于提高英语教学的质量。 因此,在实施高职英语互动教学时,教师们应首先根据教学活动的需要开展互动, 互动活动的开展不应流于形式和表面,同时也要明确互动的目的和教学目标的有 机结合,实现教学内容在互动中得以贯穿和呈现。另外,在课堂观察中本人发现, 在教学互动过程中教师的话语仍占了较多的比例,这也是违背了互动教学模式中 的“民主性”这一特性,偏离了以学生为中心的互动理念,与此同时,教师语速 的快慢,语音语调,教师在教学设计上对使用教学方法考虑不足,都在一定程度
上影响师生课堂互动的效果 [季红琴,蒋凌姿.高校英语教师课堂话语互动的人际功能的实现[J].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 报,2016,16(04):48-52.]。
不同背景的教师对教学过程设计与教学活动设计的认识、能力、选择和行为 有所不同,如果不能够将各个背景的教师用统一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设计,将影 响到课程教学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不应该只以自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去设 计教学,也应该避免根据自己理解深度设置教学围城,这将导致学生与教师独立 于各自的环境中。教师的言语设计也会影响教学质量,尤其是互动的教学质量, 学生在课堂吸收的不仅是语言,还有语言背后的准确、权威、亲和等满足教学活 动的要求。因此,教师背景、课程教学统一性要求、教师教学的语言组织都必须 结合选定的教学方法,合理的组织活动,才能达到课程的一致性教学效果。
教师还必须了解和正确认识学生对于英语的学习态度和动机,以及影响学生 学习英语的因素和专业素养的关系。高职院校学生的英语基础差异大,专业对英 语的需求也是千差万别,需要教师在充分认识教学与学生的基础上,需要根据互 动教学的要求,建设师生平等的教学过程,平等协助的教学活动设计与教学环境 建设,用朋友般的协约方法、平等的方式进行课堂纪律约定。
高职院校学生绝大多数是成年人,有很强的独立性和自尊心,心理相对基本 成熟,很在意外界的重视程度,也有着不同的兴趣和特长。因此,在英语教学设 计中需要互动,通过互动活动的设计,将不同学生的兴趣爱好,合理地设计到活 动中,将组织活动覆盖于教学,在师生平等的基础上,关心鼓励学生认识学习英 语,认真寻找和发现学生的学习兴趣,所共同关心的话题。
二、学生因素
学生是互动教学活动的重要成员与参与者,决定着互动教学活动的成功与 否,学生因素主要包括兴趣、性格、专业特点、英语基础和课堂态度等,都会影 响教学方法的使用和效果,影响着教学互动活动的设计与开展。要保证互动教学 的质量,首先,要找出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大家参加互动活动的积极性。互动 教学方法的核心就是以学生为中心,针对学生的兴趣和专业特点,进行互动教学 活动设计,将英语教学过程的互动活动设计建立在专业特点的兴趣上,让学生在 愉快地学习中了解互动教学好处,更加认真地参与到教学互动中,重视生动有趣 的互动教学活动。
第二,高职学生因基础问题的水平差别,是互动教学设计必须考虑的一个重 要因素。英语水平的情况决定学生对教学活动的参与信心,从调查中可以看出多 数学生比较关心教学,愿意积极参与教学互动,尽力在互动教学活动中用英语沟 通。英语基础好的同学往往是教学活动的主要参与者即主力军,在活动中占据了 大多数的交流活动,英语基础不太好的学生,由于交流水平的限制,只能对自己 熟悉的内容进行有限的交流,如果学生的英语基础比较差,且没有进行前期的活 动准备,只能是互动教学活动的旁观者,也没有达到互动教学方法的要求。学生 的英语基础也是互动教学设计中必须考虑的重要因素,在分析学生的英语基础上 进行教学活动设计,是为达到相应的教学目标,让学生进行前期的互动准备,通 过准备与教学过程互动,以期让所有的学生者能够参与活动。
第三,学生的组合对互动教学活动设计也有直接影响。互动教学活动设计中 的学生组合是教学任务顺利完成的保障,根据调查的情况看,教师在教学活动中 学生分组为结合互动活动的特点,多数是通过学生学号顺序或彼此熟悉程度分 组,在课堂观察中也发现学生都倾向于集中扎堆坐在教室靠后的座位上,这说明 部分学生还是内心还是不想与教师有较近的距离,这当然也是抗拒与教师互动的 一种表现。当然,这与教师对学生的熟悉程度有关,多数公共英语教师是非专业 教学系教师,再加上只通过有限的课堂学时与学生接触,与学生交流的机会十分 有限,说明师生之间情感疏远冷漠也必然影响互动教学的开展及效果。
最后,学生对英语学习的焦虑度也是互动教学必须重视的内容。从文献研究 的成果看,说话人在有压力的情况下,语言表达能力会受到限制,会降低其表达 的语言效果,无法表达其实际的想法,当然,也会挫伤学习积极性,引起对教学 互动的抵触。互动教学需要营造轻松的互动环境,需要师生正确对待沟通环境, 让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学习,敢于乐于用英语进行互动交流,容易学习新的知识, 建设和谐的课堂环境。因此,在互动教学设计中还要把握好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 遵循二语习得输入输出理论“i+1”规律,让学生在现有的知识技能条件下增加 新的学习内容,既能体验成就感又能满足挑战下的刺激感,引导学生在学习的过 程中通过师生互动、生师互动、生生互动等形式进行学习强化并解决学习中存在 的,认识自己的存在的不足,认真为下一次互动活动准备,不断在提高英语学生 中增加自信。
三、环境因素
高职英语教学的一个比较大的矛盾在于,在高职院校开设英语课程首先是从 国家教育部对高职人才培养素质的标准出发的,而且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和 我国经济进一步发展,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外语特别是英语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 高,但是,另一方面,由于各种原因,许多高职院校逐步把课程重点放到职业技 能课程上,教学时间也逐步转移到职业技能课程和专业实践实习中,公共英语教 学课时一直减少,或者采用大班、英语课程合班授课的做法,甚至有些高职院校 已经将高职英语课程排除在教学计划中,因此,高职英语教学很难实现高职英语 的教学目标,这也导致了高职院校毕业生的英语能力还不能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 需求。
在我国,英语学习者的英语应用能力大多是通过课堂学习来实现的,而课堂 教学的实施需要教材为依托,互动教学模式应用于高职英语教学对教材的选用也 有一定的标准,如教材的话题和内容应该结合“热点”,最好是学生熟悉的、感 兴趣的、关注度比较高的问题。然而由于高职院校的英语教材没有科学的规划或 选用适合教学互动的教材,一定程度也影响或制约了高职院校英语互动教学的质 量和效果。
英语是一种语言,实践环境对语言的习得是非常重要的,语言的听、说、读、 写、主要来自练习,需要用具体的实践来学习,需要在语言的环境和情景中去领 会,只有在具体的语景中体会其应用,再从模拟交际训练过渡到真实交际,对其 真实英语交际能力的培养是很重要的。然而高职院校的学生缺乏学习英语的氛 围,学习英语的语言环境不理想。学生最常接触到的英语环境就是英语课堂,但 传统的教学方法以及应试教学模式的影响下,课堂上都是老师讲得多,因为长期 受这些模式的影响,特别是学生在基础教育阶段已经习惯了这种模式,在高职英 语教学中即使授课教师应用了互动教学模式,在课堂上与学生互动,学生仍存在 不愿意参与互动的情况,甚至有些老师为了保证学生能听得懂或者强调学生掌握 语法等知识,仍采用语法翻译法来进行授课。笔者所调研学校的英语第二课堂活 动大部分是面向英语专业学生开展的,虽然校园英语角活动是面向全院师生的范 围,但每次活动的开展仍是困难重重,首先是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不高,非英语专 业的学生参与其中更是寥寥无几,大多数参加者都是相对固定的也就是真正对英 语学习有兴趣或者出于锻炼英语口语的目的。
此外,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教育教学技术的推广,网络教学与网络 互动、网络微课教学和学生微课制作等,都是很好英语学习的途径,而且近年来 英语网络学习工具也注重从原先单向的学习转化为多向互动的模式。说明互动教 学模式已经从课堂延伸到课外的应用中。但是这一方式在高职院校的推动同样面 临着一定的困难,一个层面是来自教师的,有些教师因为教学任务繁重等原因没 有时间和精力去学习新的教育技术的使用方法。那么如果教育技术滞后也将一定 程度影响教学的质量与效果。另一个层面是来自学生的,学校或教师为学生提供 了学习的平台或渠道,但是如果学生不愿意配合使用,或者只是消极应付完成任 务,这也会制约互动教学效果的发挥。因此,从学校的层面,对师生的教与学分 别建构科学的评价体系有助于促进教师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同时促进学 生学习主体地位,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最终通过自主学习实现课内0课 时的学习方式解决教学学时等局限的制约。
第二节 提升互动模式在高职英语教学应用效果的建议对策
一、优化互动教学活动设计
找准“问题”是教学互动得以开展的条件和基础,为确保互动教学的实施效 果,教师必须根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的要求对教学内容进行设计,针 对“热点”和“难点”,精心设计互动教学活动。英语互动教学设计必须有一个 明确的目标,教学设计的任务和目标应紧密结合高职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热情 为出发点,再结合英语语言实用技能的掌握和输出为根本目标 [蔡慧科学课堂互动共享教学三策略[J]教育实践与研究2006.06]。教学互动活动 的开展不应只为了活跃课堂气氛。在实际的英语教学中还要根据高职学生的不同 专业分层分类进行教学和设计活动,针对性地相应的互动活动,如会计专业,可 以要设计与其相关的互动活动,以会计的专业用语来引导学生了解相应的词汇和 语句,以及一些特殊英语缩写和专业写作,这就需要针对专业的特点进行教学设 计,在设计活动中不断展开来实现,比如,针对税务的相关词汇,与词汇相关的 常用例句,这些例句组成的常用短语和报告,并可以设计工作相关的岗位进行沟 通活动。即分成税务人员,税务助理,税局工作人员等工作相关岗位进行专业沟 通,实现教学目标的同时培养职业与专业语言应用能力,让学生自觉自愿学习英 语。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还要考虑到不同学生的基础问题,针对性地、近地推 进教学活动,减少学生的学习压力和增加学习动力。在互动活动设计中,还要注 意由于互动可能引起的不利于教学因素,不能在教学过程中出现混乱现象,注意 控制教学目标实现的过度互动安排。
教学设计的作用就是实现教学目的,互动式教学设计应根据教学目的进行教 学活动设计,在教学活动中设计学习互动,必须控制好活动的内容,互动的时机 合理,互动的效果如何,活动的设计是否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否符合专 业教学的要求,学生是否有兴趣学习,需要教师了解专业的学生需要,英语学习 需要,兴趣和爱好,需要不断观察学生的互动反应,在教学中寻找学生关注的内 容,学生的问题有哪些,如何让学生投入到互动活动中,在活动中互动,在互动 中学习。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特点和专业特点,营造专业相关的英语活动,利用 英语了活动了解专业的英语应用内容,英语应用的情景,英语与专业相关训练, 摆脱传统的教学模式,根据专业特点的项目化教学内容,以及项目下的教学活动 设计,为了方便完成教学目标,根据学情分析与专业特点,进行互动教学活动的 模块化设计,通过系列教学活动项目化设计,能够尽可能多的学习专业与企业需 要的英语知识与应用能力培养,以达到相应的专业英语教学效果。如针对工商企 业管理学生的职业特点,打破了传统章节教学的过程方法,根据工商企业管理专 业特点,进行了以下应用英语内容项目化结构的设计(参考表三工商企业管理大 学英语教学项目化内容)。
表七 工商企业管理大学英语教学项目化内容
项目序号 项目模块 项目内容
1 人力资源英语 基本的人力资源词汇及语句、职场交际情景
2 营销英语 营销专业词汇及语句、职场交际情景
3 商务英语 商务与合同专业词汇及语句、职场交际情景
4 会计英语 会计词汇及语句、职场交际情景
5 职位英语 岗位相关的词汇及语句、职场交际情景
6 企业英语 企业培训的英语词句、职场交际情景
7 职业交流 面试,工作交流、职场交际情景
8 专业英语书信 营销、质量和通知等相关书信、职场交际情景
与此同时,互动教学是教学过程的互动设计,还需要由多种教学方法来共同
完成教学,需要结合教学的需要适当采用合理的教学方法。如互动教学分配学生 任务要合适,要有挑战,教师要科学引导学生投入到互动活动中,需要结合教学 开展的需要,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不是对不同的学生都是用相同的角色,需要 根据学生的变化,不断调整教学过程管理方法,如对基础不好的学生,在前期的 活动准备中以激励其交流为目标,可以用传统教学中的命令方法,随着学生的变 化和能力的提升,可以布置稍微难度大的交流互动,通过布置作业的方式,以及 课后辅导的方式进行上课前的基本功准备,以便教学过程中更好地互动交流,让 学生在课堂互动中更加自信。当然,学生的差异不仅体现在英语基础上,语言学 习的能力和天赋差别,学习动力上的差别,都需要教师适当的教学方法,丰富而 有差别的教学内容,及时对学生的关注,认真的前期准备,先进合理的教学设备 与工具的使用,上好一次互动教学课程要求教师准备很多利于教学的备课工作, 以及课后消化需要的文献、参考资料、外文刊物、英语网络材料等,都扩大学生 的英语语言学习的工具,引导学生利用工具,用自己独特的学习节奏和方法,快 乐学习,都互动教学设计必须考虑的内容。
另外,高职英语教学互动的设计还要考虑人数和教学设备,针对不同的班级 人数,开展不同的活动方式,争取小班教学模式,尽可能多用辅助设备来配合教 学互动,利用先进的教学设备,结合互动教学的方法和周全的教学准备,让学生 轻松学习,自信学习。
二、提高学生在教学互动中的参与度
互动教学是一个全息的过程教学的方式。互动教学模式以建构主义和以学生 为中心教学理论为依托,都是突出以学生为中心,利用学生和教师的沟通进行新 的知识学习,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教学理论的重点互动活动的设计与运用。高职学 校非英语专业学生的英语基础普遍比较薄弱,这种学情与建构主义理论和以学生 为中心教学理论要求高度一致,也就是说,通过互动教学构建有效的互动教学过 程,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真正参与到学习中来,从原来被动消极的学习 转变为主动积极的学习态度。在前面的调研中我们发现,学生在教学互动中的参 与度还有需要提高的空间,一是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整体参与程度,二是学生因 为基础参差等原因个体参与程度。
结合高职学生的英语学习特点,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让学生“动” 起来,以提高学生在互动教学中的参与度:
首先是“动”在教学热点上。教师在选择教学内容时应考虑学生熟悉的主题 和内容,热门话题和与学生专业岗位相关度高的问题进行互动,有利于学生提出 自己的观点或是参与其中。如果学生对主题生疏或所设计的互动活动脱离现实需 要,互动就可能开展不起来。当然教学中也必不可少地会涉及学生不熟悉的领域 方面的问题,对于这类问题教师可提前布置给学生预先准备,指导学生借助信息 技术手段获取知识或者是开展生生互动,让学生互相交流。
二是"动"在教学重点上。教学设计与实施过程中对教学内容的重难点的把握 是学生的素质和能力提升的关键因素。教师通过深入理解教学大纲和教材,掌握 重点和难点,使所设计的互动活动更具有价值,避免流于形式或未能促进学生学 习效果的互动。
三是"动"在教学疑点上。教学疑点不仅是教学内容的构成部分,也是有效激 发学生思考与探索的重要内容。在教学互动活动中可以针对部分知识点,设置合 理的疑点,或者是有不全面和不完备的内容,让学生在怀疑的情景中,发挥独立 思考和互动学习能力。面对疑问和未知,学生往往更为敏感和感兴趣。围绕一点 问题开展互动可以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以换取学生的开放心态和激活创造力。 这也提示了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利用这一特点,人为设置疑问或悬念,激发 学生主动积极参与其中与探索问题的答案,另外,引导学生思考发现问题提出问 题,通过与教师或同学的互动一起共同解决问题也是互动教学模式的基本内容。
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得以落实和突显,不仅是互动教学的内在要 求,也是实现高职学生能力发展的根本途径。只有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成为学习的主人,互动教学才能有效开展。为了让学生参与互动探索和学习,我 们还应确保多边互动,鼓励每个学生积极参与,而不仅仅是教师和个别优秀学生 之间的互动。对于不积极参与的学生,教师可以使用“投掷绣球”即点名指定的 方法来触动他们思考和回答问题。提高互动教学的全员性、广泛性也是检验互动 教学效果的重要指标之一。
三、设置合理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评价教学任务完成情况的指标,国家对高职教育提出了“实用为 主,够用为度”高职高专公共英语教学目标,是对高职教育和学生情况分析后的 人才培养要求,实用与够用是以职业人才的实际出发,对职业技术人才培养目标 的合理要求。但是,够用为度,也就是说,高职的英语教学还是有一定的目标要 求,只是以实际应用需要基础上的英语理论要求,明确不同的专业英语教学目标, 针对专业交流需要的知识目标,在专业特点的基础上明确教学目标和任务,根据 教学目标制订教学计划和互动活动的内容设计,从专业性、连续性角度,借助充 分的时间要求完成教学任务。当前高职院校由于专业性教学要求,突出以实践、 实习为主的专业能力培养,高职学校的公共英语教学课时也被不断压缩,那么如 何在有限的教学课时内完成高职阶段的教学目标也是开展互动教学过程中需要 认真思考的问题。
教学目标的设置既要结合高职英语的教学内容同时也要考虑高职学生的英 语学科基础、学习能力、兴趣爱好和专业就业岗位的需求等因素。互动教学模式 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原则,其教学活动目标的设置更应该紧密围绕以上 各个因素。首先体现在教材的选用上,高职英语教材的选用须结合专业的需求, 理工科专业应突出学生将来就业岗位的内容,如学科专业术语的认读,专业英语 的读写技能,教材的话题与语言功能等。而商务管理类教材的选用则应更紧扣职 场的交际英语教学内容。当然教材的内容与活动安排都应是便于教师开展互动互 动的。另一方面,教师在完成对教学内容的选择后,应充分评估学生的英语学习 基础,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内容的难度,科学定位教学目标,如果学生 的基础较好,设置目标过低,学生将会失去学习的动力,与之同时,如果教学目 标较大地超出了学生的接受能力,也将挫败学生的自信心,渐渐地磨灭学生的学 习兴趣。
四、构建高效的课堂互动组织形式
(一)交互模式在英语教学的适当性
英语教学是以学生动口和动手学习的课程,突出听、说、读、写的综合学习 能力,动口和动手是实现听、说、读、写的学习过程,高职学生的英语基础差异, 突出学习伙伴选择需要和课程互动的重要性,要求公共英语教学需要合理选择互 动模式。高职公共英语的应用能力培养需要,需要学生在互动中应用英语表达能 力,需要通过互动活动选择和更换伙伴和小组成员,达到学生对英语学习兴趣保 持,以及教学任务和目标的实现。
(二)清晰的指令给予
互动教学是在一个动态的环境下进行的,如果没有清晰的指令下达,将造成 教学过程的杂乱无序,无法正常开展互动教学。教师对教学互动中各种指令的清 晰下达,有利于教学任务的清晰布置,有利于教学互动的顺利进行,如何把握教 学指令的下达,还有很多需要考虑和认真设计的内容:如指令的简短和准确,指 令不能过长,否则学生不能够及时获取和领会,指令准确包括指令设计准确和发 送时机的准确,如果学生的注意力没有在教师身上,或者学生在专注于进行的教 学活动中等,在这些可能会造成指令失效或延迟的情况下,教师不应该下达指令。 当然,指令下达的有效性也要求教师要参与到教学互动中,交待指令的解释和演 示,也需要进行身体和语言互动配合,需要明确和简短的指令,要求学生明白互 动过程的控制,活动的目的、步骤和要求,并且要确认学生是否真正听明白。教 学在互动活动中还要监控教学活动的开展情况,学生对教学指令的实践活动中的 理解体现,以及规定的活动时间内是否完成活动任务目标,以及学生对教学指令 反馈等。
(三)学生座位的合理编排
互动式教学还要考虑互动活动中学生角色的搭配,针对教学活动角色设计需 要进行学生选择和分组,加上高职学生英语基础差异因素,教学设计中要进行教 室的选择和学生座位编排,教室选择以宽大、周围安静和不干扰其他教学活动为 主。宽大的教室方便互动教学活动进行,方便互动活动的调整和重新组合,在教 学活动中各小组的互动空间大,方便互动小组教学活动,不易受到其他小组活动 的影响,也不能影响到外界的教学。另外,教室的布置不能用“秧田式”的传统 方式,教学桌椅的选择以体积小、质量轻的单人桌椅为好,方便互动活动小组重 组与空间设计的桌椅移动、排列。另外,学生的座位编排也有一定的技巧,以方 便小组组合和拆分为主,如单数组和双数组人员的调配和重组,不能对教学活动 因准备而造成太大影响,也不宜使用过于固定的实训教室,以免限制教学互动的 人数调整和活动的实施,座位的安排以教学为中心,以互动活动为主题,将互动 活动需要的成员按照方便排列的座位次序安排好,减少过多的准备和调整时间, 达到以最短的准备时间为目标,进行学生座位安排管理。互动形式是教学方式的 重要构成,需要注意实用的结构,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动起来,来达到互动教学 的效果。
(四)责任到人、合理控制活动时间
高职学生英语基础差异决定了教学模式的选择,也限制了学习任务的安排, 针对英语基础不同的学生布置不同的学习任务,通过小组任务的完成实现共同成 长的学习过程,这就需要针对学习任务的不同,设计不同的学生角色,根据学习 在小组的特点,选择出合适的小组责任人,即要保证学习过程的一起进步,也要 保证不同基础的学生共同学习,还要保证能力较强的学生有足够的学习量。要求 责任人要在规定的时间内严格按要求完成学习任务,并及时确认任务的完成情 况,以及是否需要调整学习任务,保证学生都能够完成任务的情况下,投入尽可 能多的精力到学习中去。
五、加强师生情感互动
情感是人与人之间比较微妙的内容,好的情感可以使教学互动与沟通取得好 的效果,师生、生生间的情感达到最佳状态,将有利于教学活动的开展,有助于 活动任务的达成,有利于建设开放、互动、和谐的教学心理环境,实现教学过程 中学习积极表现,学生为中心的活动开展,形成良好的班级学习气氛,实现学生 心理健康发展。
(一)相互互助的师生关系
教学活动中最活跃的因素是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关系。师生之间、同学之 间的友好关系是建立在互相切磋、相互帮助的基础之上的。教学活动中,通过师 生、生生、个体与群体的互动,合作学习,真诚沟通。在进行课程教学的过程中, 坚持“以学生为中心”,鼓励学生在课堂上积极提问,参与小组合作讨论等活动, 关注学生课堂学生的精神状况和情感态度,在前面章节的调查结果已经显示部分 学生对于英语学习的态度是比较消极的也不愿意参与教学互动活动,当然对高职 学生来说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作为教师则有责任和义务鼓励和关注每一位学生 参与学习,不应该把关注点只放在某一些学习成绩好的愿意学习的学生身上。同 时,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困惑和难题的时候教师也应及时和积极给予解答或应 道,或者引导组织生生之间的互助互动,从而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师生互动,应该建立在师生间相互理解的基础上。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 看到的是一种多边交往活动,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教师指点,学生思考;学生 提问,教师回答;共同探讨问题,互相交流,互相倾听、感悟、期待。这些活动 的实质,是师生间相互的沟通,实现这种沟通,理解是基础。生生互动作为课堂 互动的重要组织形式,以课堂为平台在教师的导领下,实现同学之间的学习互动, 这其中不仅仅是信息传递的过程,更是理解加工信息的过程。真正的互动信息走 向应该是多维的,即从教师到学生,从学生到教师,从学生到学生等。互动教学 模式不仅具有反馈和双向互动的特点,学生甚至可能直接获取老师没有讲授的外
部信息。因此,学生的主体性即主动性、自主性、独立性就得以充分的发展。
有人把理解称为交往沟通的“生态条件”,这是不无道理的,因为人与人之间 的沟通,都是在相互理解的基础上实现的。也就是说,心灵交融,才能实现交往 沟通。
语言教学除了教授语言,还蕴含着施教者根据一定的教育学基本原理及相关 社会实践经验,对受教者进行全面、全程、全人教育的实质 [季舒鸿,王正华.高职英语教育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2012: 1]。在高职英语教学 中,教学的主要媒介是教材,教师在教学准备阶段对教材即教学内容中提炼的情 感态度对教学实施阶段的情感互动起到关键作用,教师对教学内容体现的情感的 正确分析及把握决定了教师在互动过程中信息的传递指引,同时也能对学生反馈 到教师及同学的信息能有全面的掌控,以达到符合教学目标的互动,从而避免流 于形式和漫无目的或偏离目的的互动。与此同时,教师在对教学材料所隐含的情 感态度进行分析的时候也应从不同的角度去考虑,包括教师自身的经历、学生的 认知水平、现实的情况以及将来工作学习的需要等方面,如在“Workplace Communication"这一课题中,教师可引导学生从日常的交流冲突情景进行讨论 再创设职场情景通过对相关教学材料的学习了解以后工作中即职场的内部外部 交流冲突也是必不可少的,在互动的教学过程中掌握职场冲突的应对方法,在完 成教学材料的学习后,教师可根据此话题再设计拓展延伸互动活动,引导学生用 哲学的角度思考问题,不管是人生的哪一个阶段矛盾冲突无处不在,在教学过程 中注重学生与教师产生情感共鸣的积累有助于建立牢固的师生互助理解关系。
互动教学模式就是师生间的思想和感情交流的过程,突出了情感互动的重要 性的教学模式,是实现学生热爱、喜欢学习的重要方法,也是现代教育对教学过 程的重要要求。师生双方的相互喜欢的情感交流,可以促进相互间的感情更加深 厚,深厚的情感更好地促进教学互动开展,激发师生双方对对方的喜爱,爱屋及 乌地发展为对课程和学习的喜爱,这样的教学情感环境下,必将产生一个积极向 上的学习气氛,克服了传统教学方法教学中,由于缺少情感交流产生的学习逆反 心理,甚至放弃学习心理。尊重是建立在双向和平等的基础上,尊师是学生的本 分,教师也应尊重学生,教师应该为人师表,通过用心教授学生,关注学生的进 步,不断地通过激励学生,通过对学生的教育、培养获得学生的尊敬,在教学互 动中对学生取得的成绩及时表扬学生、激励学生,是对学生的付出与成就的尊敬, 形成友好互动中的相互尊敬,教师喜爱学生的教学气氛营造和不断巩固,形成师 生友好、关系融洽的师生关系,不仅可以让学生在学习氛围不断向更融洽发展的 环境下学习英语,更能抵御学生形成不良心理和厌学问题等,避免学生因厌学而 产生逃学、旷课等问题,以及由这些问题产生的其他学生和社会问题。
(二)课堂话语平等的环境
由于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教师的教学过程的主讲角色还是在一定范围内 存在,教师以IRE(Initiation-Response-Evaluation)式的“满堂问"课堂教学方法,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话语权过重,缺少学生的课程参与,形成了一言堂式的满堂灌, 其中一部分的互动活动还是以教师为主体,根据教学过程的学习管理需要,而设 置为提高课堂纪律的简单提问与回答,教师的问题多数是一些启发学生的、与教 学知识相关的封闭式问题,学生只是根据教师问题进行回答,基本以基础知识和 简单的知识扩展为主,互动的内容比较固定,学生很少有发挥和扩展的机会,更 没有质疑和反问的可能,一直跟着教师的思路走,互动问题答案只有教师能够发 挥,学生只能跟着教师的节奏进行有限的发挥,就互动问题与互动交流的内容, 教师极少关注学生的情感变化,限制了学生的学习思维扩展,阻碍了学生英语发 散思维的发展,限制了学生语言能力的提高。
在课堂话语中包含教师话语和学生话语。根据赵晓红(1998)以“教师为中 心”教学模式的研究,教师的话语量占课堂时间的 65%-90%,课堂的知识点基 本通过教师的讲授来传递。对于互动式的高职英语课堂,教师的话语并不是越多 越好,如学者王银泉(1959)和郭宝菊(2000)在研究中也一致认同。根据互动式课 堂话语平等性的分析维度,教师认可“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理念,主张师 生之间建立平等民主的关系。Long(1983)提出当本族语者与二语学习者或高水平 的非本族语与低水平的二语学习者交流的时候,通常会调整互动来解决交流过程 中所遇到的困难。互动教学需要师生平等的环境,只有在师生平等的基础上活动 才能顺利开展互动教学,需要教师注意互动中的信息确认,信息核实和信息理解, 都需要学生的配合与重复,如果在互动的过程中师生间出现不平等,必将产生学 生对教师的敬畏,互动中表现对信息的处理小于对人际处理的重要性,产生信息 处理过程的教师认知,学生根据教师的认识更新自己认知,使得信息过程的形式 化,产生互动效果的表面化,进而出现师生理解差异的无法协调性,学生不愿协 调理解分歧,也无法获得协调分歧的机会。只有师生间的平等才能保证信息处理 的合理,师生间才能有准确的信息交流,出现理解分歧才有协调的机会,才能解 决互动交流的困境,协商理解分歧的信息处理,使互动交流不断深入。
六、创设多元学习评价机制
建构主义认为,认知个体是用主动的方式解释客观世界,这个过程是在不断 发展和变化中的,因此用统一的标准化的方式来评价是不适合的。当前评价方面 一个重要的发展趋势就是量化评价和质化评价相结合,遵循“木桶效应”,对技 术性和教学性等方面进行平行评价,把质化评价方法作为量化评价指导,同时把 量化评价结果又作为质化评价结果的基础 [王正华.大学英语教学生态系统中学习模式与评价手段探析J].常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06)]。尤其是与传统教学方法有着明显差 异的互动教学模式,评价方法应注重多种能力评价、多元评价方法、多元评价主 体(学生参与评价)。评价从“以结果为中心”向“以过程为中心”转变,强调 学习的步骤、策略和过程。实行过程考核与目标考核相结合。注重形成性评价, 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而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终结性评价。
教学评价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目标、动力和效果。教学评估的主要作用在于 促使学生意识到自己的优点与弱点,帮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调节学习方法和策 略。传统的教学评价体系主要以学生的考试成绩为主,侧重学生理论知识的掌握 程度,比较片面发映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也让学生没有充分的动力完成平时的 课堂学习任务与课后练习活动。而英语互动教学过程是一个建构的过程,师生在 整个过程中处于一个互动交流的状态,因此应该采用过程性的评价,通过多种评 价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学习积极性得以激发,提高互动教学效果。具体分成纵 向横向两个维度进行,纵向维度从课前、课堂和课后三个方面对学生的学习态度、 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学习效果进行评价,横向维度采用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多 种技术手段来进行评价。整体上则实现质化评价与量化评价的结合。
横向维度:课前评价,教师提前进行互动教学的相关设计,在课前通过话题 引入等形式,组织学生进入到课前准备中,这时可以确定学生的投入情况,参与 度,资料的收集情况等等。在课堂评价中发现并肯定学生的优点,教师要细致观 察学生的表现,注重形成性评价而非用统一的标准来评价所有的学生。课后评价 一方面是对学生课后任务完成的评价,另一方面则是对于整个纵向维度的课前、 课后、课中的综合性评价。这几个阶段的课堂评价需要与横向维度的具体评价手 段相结合,采用教师评价和学生互评等方式一起进行。
纵向维度:互动教学的特点不仅实现了在课堂上的多向交流,同时也有利于 教师在课外可以充分利用网络信息技术掌握学生课后的学习情况或对教学的反 馈信息,方便与学生进行沟通,实现多维互动。根据互动教学的特点,纵向维度 的评价则是线上和线下评价的结合。教师既需要对于课堂现场中的学生的表现反 馈进行评价,同时也可以利用网络平台学生的互动参与,根据网络大数据形成量 化评价。
互动教学的总体评价应遵循量化评价与质化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质化评价是 一种定性的评价,含有一种价值观的取向,在整个评价中需要以质化评价作为引 导,实现学生的整体过程性的评价,在整个评价中需要坚持“以学生为中心”, 注重形成性和发展性评价。在具体的评价当中,我们需要运用量化评价的方式, 在现代化的社会中,量化评价不仅仅是通过学生成绩进行评价,同时可以利用网 络大数据,通过客观量化的方式,收集学生参与互动的次数、频率、内容,以此 判断学生的积极性。最终通过过程评价与多元评价的纵横评价维度,实现学生的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评价。
第五章 反思与展望
本研究聚焦高职英语互动教学的应用策略研究,主要通过对个案高职学校对 英语互动教学模式的应用现状进行调查,掌握互动教学模式的实施现状及存在的 问题,并结合相关理论基础展开分析,致力于发现影响互动模式影响或制约该模 式效果发挥的因素,从而提出可供参考的对策。但是本人在研究过程中,受到自 身知识、能力的限制,深知研究还存在很多不足之处,调查所需要的数据来源主 要是本人所在高职院校里的一部分学生和英语教师的问卷调查、访谈以及部分班 级的英语课堂观察,尽管大部分的所获得的资料和数据对于研究具有很好的价 值,可以满足研究的需要,但是主体样本仅取汕尾职业技术学院,广泛性和代表 性不够突出。得到的数据或许不能代表其他高职院校英语互动教学的现状,各种 提高课堂有效性的策略方法有待进一步研究验证。
根据研究的不足之处,本人希望今后的研究可以扩大研究的范围和主体,广 泛地进行调研,并且从互动教学模式的不同维度进行研究,特别是在互联网+时 代背景下的高职英语互动教学研究,继续寻求提高高职英语教学质量的途径。
参考文献
[1]All wright, R. The Importance of Interaction in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 [J]. Applied Linguistics,1984(2):156-172.
[2]Brock, C. A. The Effects of Referential Questions on ESL Classroom Discourse [J]. TESOL Quarterly, 1986(20):47-59.
[3]Brown, H. D. Teaching by Principles: An Interactive Approach to Language Pedagogy [M]. New Jersey: Prentice Hall Regents. 1994.
[4]Brown, H. D. Teaching by Principles: An Interactive Approach to Language [M].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1.
[5]Cohen, A. D. Strategies in Learning and Using a Second Language [M].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0.
[6]Davis P. & Pearse E. Success in English Teaching [M].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0:12.
[7]Ellis, R. The Study of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M].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4.
[8]Ellis, R. Language Teaching Research and Language Pedagogy [M]. New York, NY: Wiley-Blackwell. 2012.
[9]Gardner, R. & Lambert, W. Attitudes and Motivation in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 [M]. Rowley, Mass: Newbury House. 1972,
[10]Gloria, G. Two Complementary Modes of Foreign Language Classroom Interaction [J]. ELT Journal, 3: 273-279. 2002.
[11]Hall, J. K. The role of oral practices in the accomplishment of our everyday life: The social cultural dimension of interaction with the implication for the learning of other language [J]. Applied Linguistics. 1993(14):145-166.
[12]Hymes, D. Foreword to Communication Rules: Theory and Research [M]. Beverly Hills, London: SAGE Publications. 1980.
[13]Jiang, N. Lexical Representation and Development in a Second Language [J]. Applied Linguistics, 16. 2000.
[14]Johnson, E. Understanding Communication in Second Language Classrooms [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5.
[15]Krashen, S. D. Principles and Practices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M]. Oxford: Pergamon Press. 1982.
[16]Krashen, S. D. &Terrell, T. D. The Natural Approach language Acquisition in the classroom [M].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3.
[17]Krashen, S. D. The Input Hypothesis: Issues and Implications [M]. London: Longman. 1985.
[18]Long, M. H. Input interaction and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s [C]. New York: Annals of the New York Academy of Science, 1981(379):59-78.
[19]Long, M. H. Input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M]. Rowley, MA: Newbury House Press. 1983.
[20]Long, M. H. Native speaker/non-native speaker conversation in the second language classroom [A]. TESOL. 1983.
[21]Richards, J. &Rogers, T. Approaches and Methods in Language Teaching [M].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4.
[22]Rivers, Wilga. Interactive Language Teaching [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7.
[23]Rivers, Wilga. Interactive Language Teaching [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4-5. 1997.
[24]Rivers, Wilga. Interactive Language Teaching [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2:45-55.
[25]Mackey & C. Polio (Eds.), Multiple Perspectives on Interaction: Second Language Research in Honour of Susan M. Gass [M], New York, NY; Routledge, 2009:157-175.
[26]Stern, H. Fundamental Concepts of Language Teaching [M]. London: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83:34-35.
[27]Swain, M.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 Some roles of comprehensible input and comprehensibleoutput in its development [J]. Newbury: Newbury House, 1985:235-253.
[28]Driscoll M.Blended Learning: Let's Get Beyond the Hype [J]. E-learning,2002(1):61 -68.
[29]陈红•大学外语“立体互动式”教学模式初探[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7(7).
[30]曹彩霞.课堂互动教学模式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应用价值[J].教育现代 化,2016,3(35):206-207+209.
[31]车一鸣.高中英语课堂互动中的教师因素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6.
[32]戴丽丽,代纪燕•教师教学策略的转变:论新课程视阈下的课堂互动J]现代中小 学教育, 2008(11).
[33]德朗舍尔&拜尔•教师怎样教:对课堂中口头语言互动的分析[M].国际教育局岀 版.1996.
[34]格奥尔格•齐美尔,乔纳森•特纳.社会学理论结构[M].北京华夏岀版社.2001(1).
[35]关文信主编.初等教育课程与教学论[M].中国人民大学岀版社.2006: 99-100.
[36]郭爽.大学英语互助式教学的探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
[37]季红琴,蒋凌姿.高校英语教师课堂话语互动的人际功能的实现J].南京工业职业 技术学院学报,2016,16(04):48-52.
[38]季舒鸿,王正华.高职英语教育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M].北京师范大学岀版集 团.2012.
[39]韩琴,周宗奎,胡卫平.课堂互动的影响因素及教学启示J].教育理论与实践, 2006(06): 16.
[40]姜兴华.课堂互动视角下大学英语学习者学习信念与学习成绩相关性研究[D].大 连海事大学,2016.
[41]夸美纽斯.大教学论[M].傅任敢译.人民教育岀版社.1985.
[42]李恒.Long的互动假说及其对英语教学的启示J].疯狂英语(理论 版),2016(04):108-109.
[43]李会平,唐忠顺.“互动假说”与外语教学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 践,2015,7(09):114-116.
[44]雷琼华.论课堂互动教学对高职学生外语习得的作用[D].华中师范大学.2007
[45]雷静.高职院校职业英语教学改革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5.
[46 ]李玉玲.英语“互动”教学模式的分析和应用J].教育探索,2007(8).
[47]李梦莹.浅谈高职院校英语课堂中的互动游戏J].考试周刊,2018 (26): 111.
[48]林玲.提高初中英语生生互动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D].宁波大学,2015.
[49]刘家访.新课程课堂教学探索系列一一互动教学[M].福建教育岀版社.2005..
[50]吕岩.高职英语“多维度、互动性、开放式”评价机制策略研究J].江西电力职业 技术学院学报,2017,30(04):64-66.
[51]吕岩多维互动教学模式视域下的高职英语教学实效性研究[J].成都航空职业技 术学院学报- 2016-12-19
[52]倪倩.反思性教学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探究[J].华章,2011(34).
[53]孙泽文.也论互动教学的内涵、特征与实施原则[J].教育探索,2008(11).
[54]孙泽文.互动教学:理论基础、实施原则和相关策略[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 科学版,2007(10).
[55]宋晓丽.高职师范英语互动教学模式浅探[J].语文学刊•外语教育教学,2013(12): 147-148.
[56]束定芳.外语课堂教学中的问题与若干研究课题[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4(5).
[57]王艳.中职互动式英语课堂模式探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5.
[58]文秋芳,秦晓晴.外语教学问卷调查法[M].外语教学与研究岀版社.2009.
[59]文秋芳.二语习得重点问题研究[M].外语教学与研究岀版社.2010.
[60]邬明君.高校课堂师生互动行为及其影响因素实证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 学,2016.
[61]余丽.高职院校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5.
[62]余玉峰高职院校英语课堂有效互动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7
[63]向前进,曹佩升主笔.广东省高职高专院校英语课程教学体系改革的研究与实践课 题组.外语高职英语需求状况及教学体系改革与发展研究[J].中国外语,2009(3): 11-19.
[64]徐翠波建构主义理论下大学英语自主性学习教学模式实证研究[J].湖北科技学院 学报 2014(4)
[65]徐红 高职英语课堂互动教学策略研究 [J]. 海外英语- 2011(11)
[66]徐华,黄华.“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高职教育国际化路径研究[J].江苏高 教,2016(4):143-145.
[67]杨春霞二语习得理论与职业学院大学英语教学[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高教 版,2009(1).
[68]伊小琴“互联网+”环境下高职英语教学新模式研究[J].湖南邮电职业技术学 院学报,2017(1):113- 115.
[69]袁玉.多元互动英语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究[J].英语教师,2016,16 (23) :144-146.
[70]张雅敏 互动式英语教学法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高教学刊 2018.16
[71]章洁.中外教师课堂师生互动对比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4.
[72]周东妮.高职院校英语专业合作学习模式的应用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 学,2015.
[73]朱倩仪.教改之协商式英语教学法在高职院校的应用J].文教资料,2016 (26): 168-169.
[74]左焕琪.外语教育展望[M].华东师范大学岀版社.2002.
[75]左焕琪.英语课堂教学的新发展[M].华东师范大学岀版社.2007: 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