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绪论
1.1研究背景及问题的提出
1.1.1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教育信息化变革的需要
进入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 21世纪,身处这种信息数字环境中的中学生更需 要具备高强的信息技术知识及学习能力来适应当前社会对人才各方面能力需求 的变化。与以往相比,普通初中生英语课程作为必修课程,虽然在中小学教学中 的重视程度得到了很大提高,但依然存在一些共性问题。比如,英语课程的教师 运用信息技术教学的水平低,教学课时有限,班级人数过多,教学也是采用传统 的比较单一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学生学习兴趣不大,课堂上的互动 热情不够高,学习目标不明确,而且个体之间对知识的熟练和掌握水平差距较大。 学生接受知识多于思考和构建知识。①教师对学生表现和评价的评价方法也比较 简单,不利于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动手实践以及创新应用。在一个日新月异的 现代社会中学会学习尤为重要。学生只有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才能跟上时代的步 伐,不会被快速发展的社会淘汰。而要应对这些未来挑战必须利用新的技术和学 习方式,更加高效的来掌握社会生活所需的能力为未来生活做准备。
1.1.2新课程改革呼唤教学方式的革新
为了培养学生能适应不断变化发展着的社会的能力,教育也需要随着社会的 变革不断做出适时的调整和改革。在当今各国教育文化竞争激烈的时代下,我国 教育要继续科学改革,提升教育素质,增强整体水平。②国家和人民也充分重视 和积极响应教育改革,总体上更加重视学生的兴趣和各方面能力全面提升的培养, 为学生创造积极探究和学习的环境,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和个性发展。教育部 出台了相关文件如,《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和《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 年)》也特别强调教师的教学和评价 方法,注重对学生的个性教学和启发引导。鼓励多元化的评价原则,以激发学生 参与课堂,并学习创新的潜能。③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当前教育信息化 的需要。基础教育阶段需要培养和提升学生利用信息技术收集处理信息,开展合
①李克东.数字化学习(上)一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核心J].电化教育研究2001⑻:46-49.
②郑燕林美国K-12在线学习发展现状与趋势探究及其启示J]现代远距离教育,2015(1):74-80.
③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EB/OL].http://old.moe.gov.cn//publicfiles /business/htmlfiles/moe/s3342/201203/133322.html,2012-03-13.
作交流,表达评价观点以及处理问题等信息素养的能力。
1.1.3新技术的应用推动教学改革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络和移动计算机等智能设备的迅速发展和普及,将先进 的信息技术设备应用到教学之中的移动学习已经越来越广泛。2015年第 12届全 国人大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首次提出的“互联网+”倡议也涉及教育领域。出 现了一系列新的学习方法,如移动学习,虚拟学习和碎片学习。越来越多的先进 信息技术和手段已经被应用到社会生产和生活的各个领域,在教育领域,这种信 息化浪潮的影响也是显而易见的。①目前,各种多媒体、互联网以及AR、VR技 术都己经应用到了课堂教学中。 在如今的移动互联网高度发展、智能手机, iPad 广泛普及,特别是各种新型的社交媒体迅猛发展和更新的时代背景下,当代学生 之间的沟通连接更倾向于使用微博、微信、 QQ 等“移动即时通讯应用程序”, 来实现高效信息之间的交流。这些都为改革传统课堂带来新的思路。②最近两年, 基于智能手机开发出的各类智慧学习 APP 发展迅速,例如有智慧学习平台“雨 课堂”、“乐课网”、“Google Classroom”、“超星学习通”、“蓝墨云班课”、 “课堂派”等,而且已经被一些学校研究实践。
但是正如在互联网浪潮下的传统商业实体店和网购店不能分离一样,在教育 领域中,无论是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还是突破时空限制利用网上资源进行远程在 线学习的方式都不容忽视。要想提高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培养学生 的独立思考,探索实践,合作创新各方面的能力,满足现代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 需求,教学中必须将两者优势相结合,结合移动教学才能产生比较高效的学习结 果。在信息化政策的支持下学校老师也积极响应不断地丰富课堂教学形式,课堂 气氛也更加轻松愉悦,但在课前及课后进行的学习欠缺急需得到重视。③这些新 的学习方式的出现推动了教学变革,也能够解决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升教 学质量。
1.1.4问题的提出
教学经验与资源缺乏,教师的授课还不能充分利用网络环境的优势,依然采
①Graham R.Commentary:The Khan academy and the day—night flipped classroom[J] .Biochemistry and Mo lecuar Biology Vol.40,Issue5,2012.
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2017年教育信息化工作要点》的通知[EB/OL].http://www. moe.edu.cn/srcsite/A16/s3342/201702/t20170221_296857.html,2017-02-03.
③余胜泉•推进技术与教育的双向融合一一《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解读[J]•中国电化教育, 2012-05-10.
用的是传统单一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授课方式,这种教学模式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 动机,也不利于教学效果的提高。因此该课程要不断进行创新和实践,寻求新的 教学方式,增强学生学习动机和学习体验来弥补这门课程面临的诸多问题已成必 然趋势。①笔者通过前期调研发现,对于该课程的教学目前还存在着如教学内容 多且更新速度快,教学资源短缺,固化的课堂授课形式难以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学 习需要等问题。移动学习思想可以用来指导传统的面对面课堂教学模式和后来的 在线教学尚未解决的问题。移动学习是倡导以学生为中心,将在线学习与传统师 生面对面学习相结合,它可以丰富课堂学习风格,提高学生的学习体验和学习动 机,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及沟通和协作的能力。②近年来,随着学校软硬件教学设施的不断完善,网络 教学环境略有成熟。尝试利用网络开展移动教学已经成为很多教师进行课改的新 方向,而笔者去的教育实习学校也开设了一个iPad班,利用这种比较符合现代 网络学生的特点的教学方式进行试点,为后续在学校大面积的开展做了铺垫。也 对该门课程的教学提出了新思路:
(1) 网络化的环境给该课程教学提供了便利,教师借助网络教学平台,将 分析整合后的课程资源推送给学生,学生可以在课前和课下根据自己的步调开展 自主探究学习。在课上,通过师生之间丰富的互动,教师可以及时给予解答,这 就将传统面对面教学跟网络教学的优势相结合,将教学贯穿课前、课上和课下, 课程的质量得到提高。
(2) 课堂面授环节在网络教学中也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通过课堂面对面 教学的形式解决网上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将重难点教学内容放到课堂上开展小组 协作学习活动,深化课程内容的学习,保证课程教学的质量。
1.2研究内容、目的和意义
1.2.1研究内容
本文通过利用乐课网教学平台和ipad这种技术设备将传统的面对面教学和 现代网络教学方式相结合,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移动学习方法,通过乐课网进行 课前预习,课堂互动和课后复习。研究内容包括:
(1)对关于移动学习和iPad教学理念和应用案例的文献进行分析研究,包
①Graham R.Commentary:The Khan academy and the day—night flipped classroom[J] .Biochemistry and Mo
lecuar Biology Vol.40,Issue5,2012.
②Harvey Singh.Building Effective Blended Learning Programs[J].Educational Technology,2003(6).
括概念界定、理论基础和国内外研究综述等。
(2) 根据课程教学实际,设计基于乐课网平台的英语课程的移动教学方案, 选取初中英语课程中不同课型的内容进行个案设计。选择iPad课程进行一学期 的教学实践。
(3) 通过问卷和访谈了解教学效果,针对乐课网支持下初中英语教学设计 与实践应用中的不足提出优化的策略。
1.2.2研究目的
本文根据初中英语课程特点,利用乐课网教学平台的即时推送,问答互动和 跟踪反馈,大数据分析等功能,将移动学习理论和方法运用到初中英语课程中, 本次案例研究的目的主要是观察学生应用乐课网平台的学习情况,找出教学模式 中存在的不足,并以此为依据优化下一次研究的教学设计和教学方案。这个阶段, 学生对于课程和乐课网平台都较为陌生,主要的案例研究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积 极性和参与度,让学生认识并接受这种iPad教学模式。设计出符合初中英语课 程特点的移动学习案例,并运用教学实践来检验和完善移动学习对初中英语课程 的适用性和合理性,探究设计的改变传统的学习方式的课程,能够激起学生的兴 趣体验,增加学习的动力和自信,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学生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 , 适应当代社会对培养学生各种能力的要求。
1.2.3研究意义
本文以初中英语课程为例,设计了适用于初中英语课程教学的移动教学实践, 通过乐课网教学平台进行移动教学实践,对于初中英语课程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理 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1)理论意义
本课题针对初中英语课程的特点,改变传统教学的现状,通过利用iPad学 习工具的辅助作用,进行了移动教学案例设计,经过实际教学检验了移动学习的 优势,为初中英语课程教学改革的开展丰富了借鉴和参考的实践教学过程和思路 依据。同时给师生提供了丰富的可参考的学习资源和活动案例,将传统面对面的 教学方式和网络学习很好地融合起来,提高初中英语课程教学水平,促进新课程 改的实施。通过课前课后推送的学习资源和课堂上师生之间的互动合作激起学生 的兴趣体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合作交流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及反思创 新等综合能力。
(2)实践意义
在实践方面,本研究以初中英语课程为例,基于乐课网教学工具平台开展移 动学习教学实践。整体研究实践过程包括课程资源设计、主题案例设计、课堂教 学实践、教学效果调研、课程优化策略等。对于教师来说,通过设计与本课程相 关的课程案例资源,搜集、开发、整理和上传学习资料的过程也是教师的自我探 究过程,有利于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对于学生来说,学生通过乐课网平台进行基 于资源的自主探究,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此外,师生之间,学生之 间通过线上线下配合、讨论互动也能够培养师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利于提高教学 效果,促进该课程的发展。
1.3研究文献综述
1.3.1国外移动学习研究综述
迅速发展的网络信息技术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也带来了新的教育观 念。国外对于移动学习的研究比国内起步早,学习者们经过对移动学习内涵的研 究也给出了定义,认为移动学习主要是学习者可以不受时空限制进行学习。①研 究者深入研究了移动学习认识到不能只注重技术研究,应该让技术和理论共同发 展。②
(1)在理论方面的研究
在移动学习理论方面的研究主要是对相关理论的分析汇总,教学的方法如何 创新,提出提高学习效率的一些策略等。③Yen通过教学设计和实践验证了移动 学习对教学效果的作用。英国开展的一项实践研究是对青年的学习做出分析和讨 论之后,根据研究结果开发的一个教育网站,这个网站上的学习资源不仅优质丰 富,此外,它符合学生的个性特征,因此尤其受到当代学生的青睐,激发学生的 学习动机和积极性。郭绍青、黄建军、袁庆飞2011在《电化教育研究》上发表 的《国外移动学习应用发展综述》一文中提到,国外的移动学习面向的群体虽然 范围很广,但是世界上对移动学习的研究有很多相似的地方,例如移动学习的学 习环境,时间和地点都是不受限制的,学习起来非常方便。对于学习者终身学习
①CY.Chang,J.P.Sheuristic,T.W,Chan.Concept and design of Ad Hoc and Mobile classroom[J]Journal of Com puter Assisted Learning,2003(3):24-58.
②马志强,孔丽丽,曾宁.国内外移动学习研究热点及趋势分析一基于2005〜2015年SSCI和CSSCI期刊论文比 较[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6(4).
③黄荣怀,Salomaa.移动学习 理论•现状•趋势[M].北京:科学岀版社.2008. 的观念形成也奠定了一定的基础。①王志鹏在2016年《教育教学论坛》杂志上发 表的文章《国外移动学习概述》中提到,大多数支持移动学习的设备都来自西方 国家。移动学习也是在一些发达国家早些时候进行的。斯坦福大学的教授曾经对 先进技术设备进入教学中做了一定的研究,研究结果也表明,使用这些设备支持 下的教学效果更加好。
(2)在实践方面的研究 欧美一些国家在移动学习的实践方面也是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在多个领域开展移动学习的实践。其中也包括很多学校。②具体的一些实践,比 如2000年美国加州大学开展的“MobileEducation”的项目,这个项目在当时的 实践领域引起了很大的轰动。其他的国家也开始效仿实施一些类似的项目,而且 研究的更加深入。当时最具影响力的就是一个名为“移动学习”的项目,该项目 侧重于移动学习的环境效益。相关教学平台的设计和开发及移动学习对教育改革 的推动作用等。美国也开展了大规模的关于移动学习方面的研究,在学校中也大 力推行这种教学模式。但是重点主要放在了对技术方面的研究,例如在移动学习 的过程中融入了虚拟现实等其他的技术,通过使用这些移动设备促进师生之间的 互动交流,提高学生兴趣和教学效率。③
截止2017年,美国教师和学生基本上都可以使用移动设备进行学习。目前 移动学习这种新的学习方式受到越来越多人们的关注和实践,很多国家也巧妙的 将其与国家的教育事业相结合作为未来发展方向。相信随着技术的成熟,各种移 动设备和教学平台都将更好地用于教学。
1.3.2国内移动学习研究综述
1994年全球开始进行了对利用手机来学习的研究,随着网络通讯越发升级 成熟,人们也在不断更新着学习方式。我国对移动学习研究是在21 世纪初开始。 从高等学校到中小学都在不断探索和实践。④在中国知网上以“移动学习”为关 键词进行文献搜索,记录显示自2000年来关于移动学习研究梳理呈现的趋势。 从图1.1 可以看出,在2000-2006年论文数量有限,此阶段处于理论研究阶段, 实践应用较少。从2006-2017年持续增长,尤其是从2012年开始文献量快速增 长,在2017年已经从2012年的 237篇达到了 824篇。 2018年稳中有降, 2019
①周小清.国外iPad教育应用项目的案例探究J].教育信息技术,2014,(10):49-51.
②邹景平.美国大学混合学习的成功应用模式与实例J].中国远程教育,2008(11).
③白文倩,李文昊,陈蓓蕾.基于资源的移动学习的教学设计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1(4).
④周小清.国外iPad教育应用项目的案例探究J].教育信息技术,2014,(10):49-51.
年预测可达878 篇。在移动学习技术的研究,创新性和深度上不断加强。从图
1.2可以看到移动学习的主题分布在移动学习,移动学习平台,学习者,资源, 模式,环境, APP 等方面。
图 1. 1 移动学习文献数量的趋势
(1)在理论方面的研究
我国学者最早是从著名教育家戴斯蒙德.基更在上海电大发布的《远程学习. 数字化学习.移动学习》的学习报告后开始关注移动学习,该研究从相关理论的 开始到实际应用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如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多所知名大学都 进行了关于移动学习的研究项目,我国的移动学习研究也从此得到迅速发展。第 一篇关于中国移动学习的文章是由丁兴富翻译的文章《从远程学习到电子学习再 到移动学习》而来。①随后国内的学者从移动学习理论分析入手,尝试新的学习 方式来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方面进行了丰富的探究。张维军,李建珍在2010年 《软件导刊》中撰写的《移动学习方式--自主学习的新途径》一文中提到,从移
①丁兴富,Keegan .从远程学习到电子学习再到移动学习[J].开放教育研究,2000(5). 动学习和学习者的特征来看,移动设备在学习者自学过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和优势。李浩君、华燕燕、项静 2014 年在《电化教育研究》撰写的《基于概念 图的片段式移动学习资源设计有效性研究》一文中,在概念图中系统化一些零碎 的知识,以促进学习者随时随地进行碎片化学习。调查结果显示,这种学习方式 确实提高了学生的兴趣和学习效率。黄荣怀2008年在科学出版社出版的《移动 学习:理论•现状•趋势》,在教学活动设计中提出移动学习的模型构建。王建 华,张珑2009 年在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移动学习理论与实践》中对学习者前 端进行了分析,并设计了教学活动且进行了实践应用。①陈晓慧在有意义学习的 理论基础上,研究了技术设备支持的移动学习的学习方式,以及这种新的学习方 式产生的结果。杨玉芹详细阐述了移动学习作为一种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技术设备 应用在教育领域的和移动学习等学习理论。张伟认为,移动学习不仅是一个简单 的知识转移,也是一张联通知识的大网络。学习的过程通过分步来完成,但最终 也是通过不同对象连接互通的。②程志对移动学习做出了总结,也做出了具体的 教学设计,为教学实践的开展做出理论指导。方海光等从社会意义的视角对移动 学习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国内外关于移动学习的很多研究之后,绘制详细的学习 的线路图,并指出移动学习对学习者的贡献。郭绍青对移动学习未来的发展趋势 进行了预测,还提出了当前面临的一些现实问题。此外,很多学者也做了很多关 于移动学习理论方面的研究。通过这些研究使得移动学习在理论方面更加的成熟, 对移动学习后续的实践具有很好的指导作用。
(2)在实践方面的研究 时代在不断变化发展,移动学习这种将移动设备和数字化学习相结合的改变 传统学习的新的学习形式在中小学教育中具有巨大发展潜力。技术的不断更新, 比如微信,微博,各类教学平台等为移动学习的应用提供了更大的便捷及载体的 支持,由此,更多的学者对移动学习进行了更加深入的研究。
王越认为移动学习能够通过丰富的资源共享来弥补传统教学或单纯的网络 教学中的不足,还能促进师生之间的密切互动。林书兵通过分析移动学习,进行 了将微博平台应用到教学里的可行性和有效性。③另外,刘丽君在对短信平台进 行了研究之后,通过在她的课上使用了短信互动平台进行教学,而且,发现该教 学方法在总结知识方面特别有效。王萍通过微信与其他通讯软件的比较,分析了
①黄荣怀,周跃良,王迎.移动学习的教学与实践[M].北京:高等教育岀版社,2006.
②黄寅.基于移动教学模式下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设计J].江苏南京: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3).
③党建宁,杨晓宏.互联网思维下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价值观瞻与设计创新J].电化教育研究,2017,(11):1-6. 移动学习的环境,并对其优势和功能进行了比较。朱学伟和田嵩等人也对微信在 移动学习中的作用做了相关的研究,进行了教学设计,并对微信平台的各个功能 做出了一定评价。范文翔等从翻转课堂的模式入手,合理使用微信的功能模块, 对微信在移动学习中的教学流程进行了整理。张驰设计了了片段式的学习资源, 并做了实践验证,实践效果明显,还提出了片段资源设计的原则。顾小清从基于 终身学习把移动学习中学习资源分成类。郑燕林提出了资源是可再生的新视角模 式。肖君建立了一个基于学习者需求设计高质量资源的模型。刘清堂以教学实例 对资源内容、交互界面等方面探讨了实现移动学习的方法。张豪锋提出了能满足 学习者需求资源的推送系统。李浩君将概念图运用到资源的设计和开发中,也提 出了设计的原则。胡建芳、吴燕琴、周婷婷、朱琦等人都开展了基于手机的移动 学习方面的研究。郭丽华,姚佳豆,候志鑫、熊志刚、陈峰等开展了关于移动学 习资源的设计与开发研究。
移动学习需要功能齐全、操作简单的设备支持,上述有关方面的研究对移动 学习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随着互联网技术日益成熟更加推动了移动学习这一热 门研究,为其继续发展提供了系统支持和研究价值。①在论文的初步准备中,作 者从文献中看到,移动学习的研究逐渐增多。综上所述,国内外的移动学习研究 者已经对相关理论和技术支持等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成果,另外在平台设计方面也 取得了较快的发展,应用类的研究也越来越多。②总体上来讲,对移动学习的各 类研究正处于不断深入阶段,但是针对初中英语教学方面的研究还不够。而且此 方面的研究却存在很重要的意义。因此,从初中英语教学方面着手,结合学校教 育的实际,实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探究移动学习的效果是具有社会价值的。期 望通过本研究在这方面的探讨,能够弥补相关研究的空缺,促进提升移动学习的 效果。
1.3.3iPad运用于教学的研究综述
iPad技术设备自兴起以来,国内外也进行了许多将其引入课堂的研究。蔚蓝 2011年在《中国教育技术装备》发表的《美国将iPad用于教学》一文中就讲到 了美国教育中将iPad这种技术设备引进课堂教学。③这种新的教学方式虽然带给 了学生全新的学习体验,吸引学生眼球,节省纸质试卷的成本。但也会有它不利
①贾志宇.基于移动学习的信息化教学设计与应用研究[D].陕西西安:陕西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5.
②赵国栋,原帅.移动学习的学生满意度及影响因素研究一一以北京大学教学网为例J] 中国远程教育,2010(6):
32-38.
③蔚蓝.美国将iPad应用于教学[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1(2).
的一面,有些学生不能有效合理的将其使用在学习中,而是它的其他功能中。郁 晓华2014年在《开放教育研究》杂志中发表的《美国iPad项目及其对中国电子 书包的启示》一文中提到,自从iPad从2010年上市后,在美国的大学和中小学 就特别流行且很受欢迎。该实验为班级中每个学生都配备了一部iPad,且影响之 大。①尽管每个人都认为使用iPad进入教学既有优点也有缺点,但总的来说优点 大于缺点。通过许多研究发现,iPad教学确实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 习成绩,而且对于教师的教学也有很大帮助。②
王祥、徐羽在2011年发表在《科技信息》中的《iPad应用于中学英语教学 探研路之一--以课后学习环节为中心》一文中曾指出,教学中师生之间,生生之 间的互动和交流是特别重要的。鼓励学生大胆展示自我,在学习中学生要体现出 主体性。积极地和同学及老师进行交流。尽可能让每个学生都融入课堂氛围中来, 激发学习热情和自信,开拓知识视野,发挥学习潜能,提高自主学习能力。肖安 庆、张圆2012年发表在《中小学电教》中的《iPad: —种现代化的教学工具》 一文中谈到,因为使用iPad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学习,不再受课堂的限制,学生 能够根据自身情况进行个性化学习,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 借助信息化推动了教育教学的发展,这种教学趋势也将会被更多课程用于教学中。 首都师范大学罗云玲2013年在硕士论文《iPad辅助中学地理教学的初步研究》 一文中指出,iPad这种新的教学设备,不仅给学生提供了丰富优质的教学资源, 还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提高了自主学习能力,也方便教师因材施教。 ③郭丽丽2014年在《成才之路》上发表的论文《iPad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文中提到, iPad 教学方式比传统的教学更加形象生动,增加学生的学习动力。资 源丰富而且方便学生随时学习,但是使用iPad教学也应该遵循一定的原则,发 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但学生仍然是学习的主体,这样才可以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中央民族大学贾新超的硕士论文《iPad进入小学课堂及其管理研究一一以北京市 H小学为例》中谈到,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iPad进入课堂确实有很多优势, 但如果使用不好也有一些不利的影响。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甚至是家长都得有 一个适应的过程,在失败中反思,在反思中成长。张旭在2015年发表在《中国 教育信息化》杂志上的《iPad用于英语教学的几点思考》一文中提出,iPad进入 课堂教学能够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使学生适应时代的发展,为学生带来全新教
①郁晓华.美国iPad项目及其对中国电子书包的启示[J].开放教育研究,2014,(2):46-55.
②李青,蔺方舟.国内电子书包应用现状述评 基于2011-2013年新闻报道中的案例分析[J].中国电化教育,
2013(12).
③罗云玲.iPad辅助中学地理教学的初步研究[D].北京:首都师范大学,2013. 学模式体验,形成了快乐且高效的课堂。安徽师范大学倪小蕾在她的文章《iPad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中说,教学模式要为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服务, 还要在先进教学理念的指导之下进行。教师也应该改变过去一些传统的教学观念, 关注授课对象身心特点,做到因材施教,合理使用iPad强大的功能,利用优质 教育资源,更新教学设计,推动教学的变革。①
因为当前有些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形式都过于陈旧和死板,不能适应如今 时代的变化。但是传统的课堂和单一的网络教学都不能完美的将两种教学优势发 挥出来。所以教育界研究的一个热点就是如何开展教学来适应社会的发展。通过 分析上面文献,发现 ipad 支持教学的研究不断增加,而且是在不同课程中都采 用了这种方法,最终教学的效果也很好。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学校在 硬件设施环境方面也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也在积极寻求适合教学的新方式,例如 新的网络学习平台,将其应用到教学进行研究。②“ipad”,是互联网社会发展 的产物,出现就受到包括学生群体的大力欢迎,如果能投其所好将这些移动设备 应用于教学,吸引学生注意,改变教学方式,将发挥最大作用提高学生自主学习 的能力,提升教学的效果。
但是将 iPad 技术应用于教学的利弊还是有争议的,人们也是各持观点。有 些家长担心在教学中使用iPad会弱化老师的指导作用,还有的学生会将iPad用 在游戏娱乐上而非学习,家长不在学校也难以监管。有些教育专家认为学校在征 求家长意见之后可以进行这样的教学形式,但是需要将其与传统教学相结合才能 用好它。任何技术设备都是教学的辅助工具,无法做到完全取代传统教学,教师 自身的专业素养也是需要不断提高的,即使时代在变,教学方式也不断被革新, 但是教育的初衷是不变的。
1.4研究思路
首先,对学生目前的学习情况进行初步调查,采用问卷调查、访谈和文献分 析方法,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态度、学习方式、学习效果。针对传统教学 的不足以及学生的劣势进行问题分析。针对出现的问题和不足之处,进行改进, 设计有效地iPad教学方案,包括教学资源设计、教学环境设计、教学过程设计 等。将移动学习方案应用到实际教学中,并通过课堂观察、问卷调查、访谈等收
①倪晓蕾.iPad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安徽:安徽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5.
②罗媛媛.iPad课堂教学改革实践与思考J].基础教育论坛,2015(19):32.
集相关数据,根据收集的数据分析教学方案实施效果。最后,提出了优化策略和 研究总结,提高教学效果。具体的研究思路是:
(1)文献综述:查阅文献资料,明确移动学习和乐课网的概念和现状,阐 述研究的意义和理论基础,分析移动教学的可行性。
(2)设计分析:根据文献资料,分析乐课网教学平台的特点和优势,分析 了初中英语课程中乐课网教学平台的可行性。
(3)设计案例:根据设计的iPad教学计划,初中英语课程的案例设计基于 主题内容资源和活动设计。
(4)教学实践:以初一六班(iPad班)学生为研究对象,开展乐课网支持 下的初中英语课程的教学实践。
(5)教学效果:实践中在课前和课后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问卷调查,了 解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体验的变化;课程结束对学生进行乐课网支持下的移动 学习应用效果访谈,并对教师进行访谈,了解其教学体验和学生的参与度与效果,
(6)优化策略:通过对实践结果进行分析,验证设计方案的科学可行性, 针对存在的问题和应用效果对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优化策略。
(7)研究总结:总结研究取得的成果和研究结论并且进行反思和展望。
研究路径如图1.3 所示:
图1 . 3研究路径图
1.5研究方法
1.5.1文献研究法
文献研究法是通过对过去相关方面研究的期刊文献的搜集查阅,加工和整理, 在前人研究的成果指导下形成科学认识,开展自己的研究。①本文通过查阅搜集 跟整理有关“移动学习”,“iPad教学”及有关初中英语教学的文献资料,通过
①张屹,周平红.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M].北京:北京大学岀版社,2013:171-173. 分析梳理移动学习和iPad的研究现状和不足,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发现iPad移 动终端促进初中英语课程移动学习的可行性并开展移动教学设计和实验。①为本 研究提供大量的参考文献。
1.5.2案例研究法
本研究主要的研究方法就是案例研究法,本文采用理论和实践结合,在研究 理论成果的指导下既可以获得学生的态度反应又能够在教学过程中反思,调整, 改善和提高教学效果。以相关理论为基础设计针对乐课网支持下初中英语课程的 教学资源和案例,制定教学计划。在自身的教育实习实践中,选取了三个典型案 例,设计开发了大量的文本、PPT、视频、音频等资源,开展iPad教学活动,进 行教学实践,追踪学生的学习行为,结合问卷和访谈的形式了解学生对iPad应 用于初中英语教学的态度和意见,改进完善该方案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
1.5.3调查研究法
本文中调查研究法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问卷调查是实验研究中用 于收集所需数据的常用方法。指研究者运用设计的调查问卷了解调查对象的情况 或对相关问题的建议,从而获得材料信息的方式。②本研究为参与实验的学生提 供了问卷调查,以了解初中生对英语课程学习的态度,需求和能力。根据数据分 析结果,将进行适当的教学设计和实践,以提高学生的能力。在研究结束时向学 生发放问卷,了解学习效果以及对本课程的态度意见,结合相关软件对数据进行 分析,为本次研究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
访谈法是要研究人员提前概述大纲,并以采访和讨论的形式了解收集数据的 方式。③本研究根据所列提纲向师生了解目前英语课程教学现状和iPad教学在本 课程中的实施情况。在研究结束时,对学生进行抽样访谈,探讨ipad在初中英 语课程教学中的优势和不足以及对此类教学模式的看法和意见,收集学生真实学 习情况相关数据,并完善自己的研究。
①杜晓利.富有生命力的文献研究法J].上海教育科研,2013,(10):1.
②李克东.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岀版社,2002.
③谢幼如,李克东.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基础[M].高等教育岀版社,2014(1).
2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2.1相关概念界定
2.1.1移动学习概述
移动学习理论是一种教学理论,可以科学有效地结合课堂教学模式和在线学 习的学习模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从 2004年左右开始,国际上兴起移动学习 的研究,教育技术界也进行了关注和研究。但到目前为止,由于研究背景和观点 的不同,国内外研究者尚未确定移动学习的定义。虽然移动学习的形式丰富多样, 但它们强调在线教学和传统课堂教学的互补优势。
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和移动终端设备的大量普及,促使人们借助移动终端设 备进行学习活动成为了很普遍的现象,这种新的学习方式,便是移动学习。①社 会中的移动学习分布在各个不同的领域,但是专家们对于移动学习也没有一个统 一的定义。但是也从不同角度对移动学习大体上给出了三种定义。②分别为:第 一种以Desmond Keegan为代表,认为移动学习不仅有远程学习的特点,还有移 动的特性,所以属于远程学习新的发展形式。第二种认为移动学习是数字学习的 一种新形式,欧盟在《数字化欧洲行动研究计划》中指出,移动学习与数字化学 习并无很大区别,知识改变了学习的工具。Alexzander Dye等人认为移动学习是 通过移动终端这些技术设备的辅助,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的学习活动,并能够通 过这种技术设备实现师生的实时互动与交流。移动学习的第三种定义以英国伯明 翰大学为代表,认为移动学习不同于数字化学习或远程学习的根本是因为移动学 习设备支持移动这一特性,而且随时随地可以实现师生之间和生生之间的交互功 能。
国内专家也解释了移动学习,并认为移动学习的前提是拥有成熟的技术设备 和新媒体以及强大的网络技术。在这些条件具备之后,教师才能够运用相应的平 台功能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③北京师范大学的余胜泉教授认为:移动学 习是学习者通过移动终端设备和无线通信网络来随时随地获取学习资源,开展与 他人的合作交流,实现个人知识建构的一个过程。
从以上几点可以总结出移动学习的两个基本特征。首先,通过移动终端设备 进行移动学习;第二,移动学习支持随时随地进行学习,学习者可以充分利用他
①李宝,张文兰,张思琦等.移动学习中学习满意度影响因素的模型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2016(1):69-75.
②张成龙,李丽娇.论基于MOOC的移动教学中的学习支持服务[J].中国远程教育,2017(2):66-71.
③于晓丽.平板电脑在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5.
们的个人时间,随时随地通过这种分散的学习方法学习,以达到改善学习的目的。 在移动技术的支持下,移动学习已成为当今社会人们主要的学习方法,因为它符 合现代人的生活节奏和学习习惯。
2.1.2乐课网概述
“互联网+”信息社会极大的影响了教育方式,乐课网将传统教学活动与智 能终端结合的新型互动移动教学工具,为了解决教育资源不均衡,造成的教育不 公平,教学效率不高,导致师生负担过重,家校脱节,无法合力共促教学,缺乏 信息化管理手段,管理效率低等问题,它和iPad技术设备结合起来,提供优质 教育资源库和在线教育平台,解决教学态度、方法、内容问题,将家校紧密结合, 提供智能教育管理平台,连接教师和学生的智能终端,于课前,课上和课后的每 个环节,利用视听觉和多重大脑刺激,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和参与度,带来全新的 教与学体验,用最小的投入把教学效益最大化,为促进传统教学改革和教育信息 化提供指导方法。
乐课网之所以如此受欢迎还在于它各种强大的功能,例如教师随机点名可以 集中学生注意,强大的数据分析等功能为师生答疑解惑。系统,灵活,开放,智 能的推送和激励。对于教师来说简单易学,上手容易且方便普及,教师只需在电 脑上下载并安装乐课网,就可以用它的功能了。乐课网络教学工具在课前,课上 和课后为每个部分提供新的体验,增强师生之间的互动。还可以将经过筛选的微 课视频,音频,练习和其他丰富的学习资源整合,然后推送给学生。既方便教师 制作普通 ppt 课件,制作岀符合自身教学节奏风格和班级学情的课件来促进教学 和督促学生学习,将完成的课件和制作的试题资源推送到每个学生的iPad 上, 学生通过iPad学习,快捷易操作且不受课堂时间限制进行自主预习和巩固复习, 及时与老师互动交流,极大的提高了学习效率和效果,推动教学改革。
2.1.3初中英语课程教学
义务教育阶段初中英语课程目标从以下五个方面提岀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 运用能力的要求。
首先,语言技能,语言技能是指英语听、说、读、写等的能力以及全面使用 它们的能力。学生通过各种语言学习,并能够综合运用语言。
第二,语言知识,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需要学习和掌握的英语语言基础知识
有:语音、词汇、语法、功能和话题。①
第三,情感态度,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将这种兴趣转化为学 习的动力。帮助学生塑造自信,克服困难,反思自我,增强意志,通过英语课程 的学习,增强学生的知识面,拓宽学生的视野。
第四,学习策略,教师要培养学生在英语学习中寻找到适合学生自己的学习 策略。帮助学习把握学习的方向、掌握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 高学习效率,为后续的学习打下牢固的基础。
第五,文化意识,在学习初期,学生应该大致了解中外文化的异同。要想在 更高的阶段学习,有必要加强学生对中外文化的理解和英语沟通技巧。
2.2研究理论基础
2.2.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最初是在20世纪80年代发展起来的,是在行为主义和认 知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后在维果斯基、奥苏伯尔和布鲁纳等人的推动下, 形成完备的理论体系。②建构主义认为知识的获取不仅仅是通过教师讲授,将知 识强行灌输进大脑的,而是在有了一定的经验之后,通过一定的教学方法,通过 外界的互动和帮助,构建一个人的内在心理表征的过程。教师是学生知识学习的 指导者。在教学过程中强调对学生发散性思维及逆向思维的培养,帮助学生构建 新的知识。建构主义强调学习环境的四个要素是“情境”,“合作”,“对话” 和“意义建构”。在教学过程中,建构主义强调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的构 建,但学生也应该在教师的指导下展现出自身的自主性,成为学习的主体而不是 被老师强行灌输知识和不去思考,只是被动的接受知识。
教师可以运用建构主义理论的观点帮助和引导学生在移动学习中的知识建 构,但需注意几个方面,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二是呈现合适 的情境衔接新旧知识,帮助学生进行知识建构。三是组织学生进行小组交流学习, 培养学生的协作和交流能力。学习者在移动学习中主动进行知识建构,突出主体 作用。结合新旧知识,与团队合作共同探究实践。将团队力量最大化,以求达到 最好的效果。建构主义理论认为知识并不是对现实的表征,而是一种假设,这种 假设不断被更新。传统教师“填鸭式”的教学方式与建构主义理论的这种观点是 相互矛盾的。
①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九年义务教育初中英语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岀版社,2013.
②杨维东,贾楠.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述评J].理论导刊,2011,(05):77-80.
教师需要给学生提供知识建构的环境和资源,将“乐课网”教学平台运用到 初中英语课堂的教学中提供给学生各种学习的资源比较符合建构主义理论。建构 主义学习观认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并不是靠外界刺激获得的,而是新旧知识通过 不断作用和调整进行建构的。传统教学很少关注学生个性特点和成长经历及学习 能力的不同,个人知识体系的建立也存在着很大差距,但是“乐课网”平台提供 的丰富学习资源学生可以线上线下反复观看和学习来缩小个体能力的差距,方便 学生在自身的知识体系上进行有意义建构。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和学生互动交流 的机会较少,但“乐课网”的“作业分析报告”功能和“问答”功能提供给师生 更多的互动交流,方便教师对学生学习的正确引导和错误的纠正,而且有利于教 师有针对的调整和修改教学进度,使教学更加的合理。
2.2.2现代教育技术理论
现代教育技术指的是:“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和现代信息技术,通过教学过程 和教学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评价和管理,实现教学优化的理论与实践。” ①该理论起源于美国,它强调这种理论的应用首先应该要有现代教育理论和现代 信息技术的基础。而且研究对象不应只是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资源,而应该同 时关注教与学的过程及资源设计。最重要的是,现代教育技术的使用是优化课程。
中国现代教育技术理论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在 20世纪 40年代,它开始萌 芽。新中国成立后,国家稳定,政府的支持和关注使中国现代教育技术迅速发展, 取得了显著成效。②然而受到文化大革命影响的20世纪60年代,中国现代教育 技术的发展受到很大阻碍甚至停滞不前。但随着改革开放,教育的发展又得到了 国家大力支持,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也是突飞猛进。目前,中国既拥有世界上最 大的教育技术教学和管理团队。而且,在中国使用现代教育技术学习的人口是最 多的。将各种各样学生比较感兴趣的教学管理平台和iPad等技术设备应用到教 育教学中都表示我国的现代教育技术在不断地发展。
2.2.3以人为本的教育发展观
古希腊的普罗泰格拉提岀,“人是万物的尺度”是最早以人为本的观念。这 个观点也标志着研究对象不再是自然而是人。英国学者阿伦•布洛克在其著作中 谈到,古希腊思想是以人为中心,而非以上帝为中心。近代文艺复兴时期,人们
①王莹.Blending Learning理念指导下的英语教学[J].中国电化教育,2006,(7):67-69.
②李克东.数字化学习(上)一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核心[J].电化教育研究,2001(8):46-49.
也不再只崇拜神,变为对人自由的追求。马克思主义人本思想形成的理论来源于
费尔巴哈的人本主义。传统教学以教师为主体,而学生的主体性却得不到充分的 发挥,只是单纯和被动的接受教师和外界所传授的知识,学习方式也是机械死板 的,学生没有通过自主进行探究和思考知识,个性得不到发展,身心也无法全面 发展。虽然人是费尔巴哈哲学的最高目标,但他并没有解决人的问题,没有解释 人的本质,也没有回答解放人的自由的方法。
普通初中英语课程标准的定位明确,指出初中英语教育是在义务教育基础上 提高全体国民素质、面向人民大众基础教育,任务是培养学生身心健康与个性发 展。这是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的体现。将iPad引入初中英语课程将有助于教师 在课前,课堂上和课后掌握每个学生的学习动态,并根据自己的能力教导学生, 并以人为本。
3初中英语教学现状及 iPad 在教学中的可行性分析
3.1初中英语教学现状调查与分析
3.1.1实施学校环境简介
本研究在笔者教育实习所在地的渭南高新中学进行开展,近年来,随着互联 网和移动设备的普及,该课程在教学需求上也在发生着改变,学生希望借助网络 轻松获取知识,教师希望通过新的教学方式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提高课程 教学质量。应师生的这种教与学的共同诉求,本研究采用了 iPad支持下的课堂 教学模式,力求使课程教学质量达到最优化。学校具有先进的硬件设施。校园无 线网络全覆盖,一流的硬件设施及基于乐课网的智慧教育系统,为常规教学的高 效、便捷的开展提供了保障。笔者选取了七年级六班(iPad班)的28名同学, 其中15名男同学和13名女同学参与了此次教改项目iPad支持下的初中英语课 程教学。如图3.1 所示。进行了为期四个月的教育实践。该校在这个班启动了一 对一的iPad项目。该项目为班内的每位同学和老师配置一部iPad,每人拥有自 己登录校园网的账号和密码。
用好乐课网提高教学质量需要三个主要的变化。一是由“以教师为中心”向 “以学生为中心”转变。二是由“课堂传递知识,课后吸收内化”向:“课前知 识转移,课堂吸收内化”转变。三是由“演员型教师,观众型学生”向“导演型 教师,演员型学生”转变。做到先学,后教,再提升。先学-课前预习。教师使 用乐课备课系统备课,发布预习任务单(含微课、三合一作业),再根据预习报 告分析学情,进行二次备课。学生看微课、做作业,提交问题。互批作业,查看 作业分析报告,整理问题。后教-课中互动。老师让学生明确教学目标,并进行 答疑、设疑和解疑组织引导激励学生展开互动讨论,并根据即时数据反馈,精准 教学。学生都是带着问题上课,能够将知识内化。小组协作学习能够让学生积极 参与,好生帮差生,荣辱与共。发布随堂测试,实时监测学习效果。再提升-课 后精准强化。老师进行答疑解惑和准备下一节课。学生则解决课中遗留问题,消 灭错题,强化练习和预习下一堂课。
通过激促学、提辅学、大数据精准分析三大系统,解决了现阶段传统教育的 难点和痛点,减轻教学负担,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乐课网理念和功能与实际教 学做到深度融合,推进教改项目实践,改变了传统课堂以教为主的教学模式,激 励学生独立学习,以便他们在完成学习任务的同时归纳学习方法,课后检查并填
补缺陷,真正培养学生的创新创造能力。让教学真正发挥出它的意义和价值。
图3. 1 IPAD课堂
3.1.2初中英语教学现状调研分析
在本研究中,笔者将教学对象确定为渭南高新中学七年级六班的 28名学生, 学生年龄基本在12岁至14岁之间,这个阶段的学生身心日益成熟,好奇心强、 思维灵巧、情感丰富、精力旺盛等且有很大的可塑性,也可以为高中阶段打下良 好基础。
(1)调查问卷设计
在开始做 iPad 支持下的初中英语教学实践之前,笔者对渭南高新中学七年 级六班的 28名学生进行了调查。根据调查目的,本文编制了“课程学习者学习 状况和移动学习需求调查问卷”(见附录一),该调查问卷共计17道选择题, 分为两个维度:学习者的学习和移动学习需求。问卷的第一维度是关于课程学习 者学习状况的调查,主要是了解学生进行网上学习的一些基本情况,例如网络学 习的条件、网上学习的经验,以及对课程的兴趣程度;第二维度是关于学习者对 于iPad支持下初中英语课程学习需求的调查,主要是了解学生对于iPad教学的 诉求,除了对iPad教学模式的态度和意见外,还可以方便地进行教学实践。为 了验证问卷的效度,笔者请本专业的专家进行了点评,从效度来看,该问卷可用 于达到调查目的。
(2)调查问卷发放与结果分析 在确认问卷合理有效后,笔者对渭南高新中学七年级六班的28名学生进行 了问卷调查。问卷通过现场发放和现场回收,总共发放调查问卷28 份,回收问 卷 28 份,调查问卷有效率为 100%。通过 Excel 工作表对有效问卷进行统计分
析后,获得了学习者的学习状况和移动设备上iPad教学的需求。现对附件一问 卷中的问题的调查结果做如下分析。
第一维度:关于课程学习者学习状况的调查
从第一个维度关于课程学习者学习状况的调查来看,如图3.2所示:学生的 年龄集中在12-14岁之间,而且大部分学生都是13岁。关于学生是否具备上网 学习的条件来看,调查结果如图3.3所示:全班28名学生都具有上网学习的条 件。从调查结果可以发现该班所有的学生都具备上网学习的条件。如图3.4调查 结果所示:所有学生都不同程度的对网上学习课程感兴趣,没有学生不感兴趣。 可见学生对网上学习的浓厚兴趣。关于学生是否有过网上学习课程的经历的调查, 调查结果如图3.5所示:16名学生有过网上学习课程的经历, 12名学生没有过 网上学习课程的经历。
关于学生对网络教学平台了解程度的调查结果如图3.6所示:28名学生对在 线教学平台有了解,并且大部分人是比较了解的。这样就方便了今后网上教学活 动的进行。在学生每天花费在网上学习时间方面,调查结果如图 3.7显示:大部 分学生每天花费在网上学习的时间集中在半小时到 2 小时之间,只有2人每天 花费在网上学习的时间在半个小时内,可以看出学生网上学习情况良好。对学生 接触过最多的教学方式的调查结果如图 3.8 所示:10 名学生接触最多的是课堂讲 授+多媒体教学,但也有不少学生接触网络教学比较多。只有4人接触的依然是 传统的课堂讲授式的教学。关于学生对英语课程感兴趣程度的调查,调查结果如 图3.9所示:所有学生都不同程度的感兴趣学习该门课程, 13名学生是比较感兴 趣的, 8 名学生非常感兴趣, 7 名学生感兴趣,没有学生对英语课程不感兴趣, 可以看出学生对于该课程的感兴趣程度比较高。
第二维度:关于初中英语课程移动学习需求的调查
学生觉得本曜程采用殊种戟烹方式好 费土是否賂意尝试传绫学习和网络懦习相第合
川 m ■■
1——1
■ 1 1 —
ill :1 1 ■=
事沏W ftt ■!*5,
图 3. 14 学生觉得本课程采用哪种教学方式好 图 3. 15 学生是否愿意尝试传统学习和网络学习相结合
从第二个维度关于初中英语课程移动学习需求的调查来看,关于学生是否听 说过iPad教学的调查结果如图3.10所示:大部分学生都知道iPad教学,且基本 都略有耳闻。研究者与个别学生交流之后发现多数学生也都听过这样一种教学方 式,对此也是格外好奇。关于学生听说过的学习APP的调查结果如图3.11所示: 所有的学生都听说过有关学习的APP,而且听过最多的是他们中小学用的比较多 的乐课网。关于学生是否同意在课堂上使用学习APP的调查结果如图3.12所示: 大部分学生还是希望老师在课堂上使用学习APP的。关于学生利用iPad学习英 语课程的学习动机情况的调查结果如图3.13所示: 10人更倾向于体验这种线上 线下相结合的新的学习方式;8人是为了获取更多优质的学习资源;8人则更多 的因为提升自身信息化教学能力,只有2人是为了获得高分成绩。总体看来学生 学习动机比较明确,期待从课程学习中得到收获。而在关于学生觉得本课程采用 哪种教学方式好的调查结果如图 3.14 所示:可以看出一半的学生更加倾向于本 课程将课堂教学和网络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关于学生是否愿意尝试传统学习和网 络学习相结合的调查结果如图 3.15所示:从中可以看出所有的学生都是愿意尝 试这种将传统学习与网络学习相结合的学习方式的。
图 3. 16 学生喜欢的网上学习资源呈现形式 图 3. 17 学生认为利用 IPAD 开展移动教学最关键的部分
图 3. 18 学生对课程学习想要获得的帮助
关于学生喜欢的网上学习资源呈现形式的情况调查结果如图 3.16 所示:大 多数的学生选择将视频类学习资源作为自己比较喜欢的资源呈现形式,少部分学 生选择了文本类和课件类,由此说明视频类学习资源最受欢迎。关于学生认为利 用iPad开展教学最关键部分的调查结果如图3.17所示:学生们认为在利用iPad 开展教学时在知识点讲解、教学资源设计、教学活动设计和教学评价设计,这四 方面比较关键,其中选教学活动设计的学生最多,可见教学活动设计的重要性在 iPad教学中所占的比重较高。关于学生对本课程学习想要获得的帮助的调查结果 如图 3.18 所示:学生更多的希望在乐问区提出的问题能够得到教师的关注,同 时对于课程学习时间的灵活性、学习资源的丰富性和问题探究为主的课堂教学也 有不同程度的需求。
3.2ipad 的基本功能和优势
iPad用于课堂教学,教师通常使用以下几种功能:
呈现功能:是iPad上最基本也是常用的功能。屏幕分辨率高,简单容易上 手操作的功能,将老师上课所讲教学内容同步展现在每个学生的iPad上。
手写功能:在呈现功能之后,教师可以使用iPad手写笔,将所要讲的重要 的知识点进行书写和批注重点强调,让学生更加直观的抓住重要知识点,也对学 生知识的学习起到强化的作用。
保存功能:课堂上学生对重点内容可以进行拍照笔记或图片笔记进行保存, 对学生作业正确率,完成情况等后台也会有历史记录并能够自动生成作业报告, 方便老师因材施教和学生来及时反思,提升教学效率。
反馈功能:学生利用网络在iPad上上传和提交作业,教师端对学生作业进 行批改,相互反馈,方便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知识。
管控功能:在课堂上,教师和学生被注册为平台的老师和学生。但是在教师 讲课时为了集中学生注意力,教师需要控制班级每位学生的iPad,让其全部显示 教师端呈现给学生的屏幕,加强教师对整个班级教学设备的控制。
共享功能:教师方面与学生共享预先准备的学习资源。学生就可以接收进行 自主学习,课上老师也可以将个别学生的作业进行共享展示和作为案例来讲评, 减少大量的时间消耗,提高教学效果。
交互功能:传统英语课的教学往往以教师的教学方法为基础,知识的流动体 现为统一性。然而,通过iPad的连接,教师和学生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以实 现双方之间的互动,体现新型教学理念。
3.3乐课网在初中英语课程教学中的可行性分析
3.3.1平台功能优势
乐课网教学平台依托大数据、教育人工智能等技术,构建基于互联网的智能 教育生态环境,整合工作,学习和生活。基于统一的智能教育云平台,以智慧教 室为核心,为教师,学生,管理人员和家长提供教学,管理,评估,培训和生活 服务整合的整体解决方案,促进整个智能教育生态系统的平衡和可持续发展。
该平台具有深度集成性、系统性、灵活性、开放性、智能推送和激励性等功 能优势。对老师来说:它减轻了教学负担,可以共享高质量的资源,有针对性地 进行精准教学等。对学生来说: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成绩和综合素养。对家长来说,可以随时全面了解孩子学情, 家校合力共促教育。为管理人员提供信息管理平台和公平公正的评价体系。
通过激励体制的激励和监督,充分调动师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将荣誉激励、 情感激励、利益激励贯穿整个教学环节,成就、积分等激励信息多维度、差异化 展示,如图 3.19 所示。课堂金榜全方位评估学生课堂表现,发挥激励作用,提 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学生通过对教师进行匿名评价、公平公正,多维度评价教学 设计和内容,为管理者评测教师提供有效依据。指导每位教师,学会优秀教师的 教学行为,引导每个学生,学习优秀学生的学习行为,提高他们的表现,快乐地 进行教学。
图 3. 19 对学生金榜激励
资源库优点,有大量丰富的教师资源,状元学霸,自主招生,区域资源及校 本资源等,包括测试题,试卷,练习册,微课程,课件,视频和课程包等,如图 3.20 所示。而且调用资源便捷智能,创建资源简单方便。达到均衡教育资源,促 进教育公平。
图 3. 20 课程资源库
在课前的备课系统中,老师智能备课,获取优质资源,进行针对性的给学生 布置预习作业。学生完成课前微课程,课前家庭作业,并带着问题上课。教师通 过查看学生的预习报告,针对性较强的进行二次备课,如图 3.21 所示。
图 3. 21 学生预习报告
课中进行互动课堂,教师可以通过系统自动、手动点名,及时发现并提醒走 神学生,确保学生注意力集中。通过将电子教材、PPT、板书便捷生成课件题进 行快速问答,让人人参与,人人被关注,实时掌握课堂情况,调整教学进度。通 过分组讨论功能,进行小组学习,互帮互助,互相监督,教师随机抽取各组、各 组员演示,荣辱与共,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和表达沟通技巧,以确保每个学生的学 习效果,如图 3.22 所示。教师通过发布随堂测试,根据测试情况调整教学方案, 生成错题本,消灭错题本。课上学生通过拍照笔记和课件笔记功能进行快捷笔记。 课堂录像自动生成,课后可以反复观看。笔记录像就像时间戳,打开笔记还原课 堂场景。家长也可以远程听课和观看课堂录像,了解孩子的课堂表现。
图 3. 22 学生课堂作业展示
在课后复习系统中,可反复查笔记,看录像,学习老师课堂中的教学资料, 温故知新。完成课后老师推送的作业,若是三合一作业,课前课中未做和做错试 题再做一次。课后,教师在线安排和纠正作业,并自动纠正客观问题,减轻教学 负担。学生在线做作业,生成错题本及相应强化练习,有效巩固练习,如图 3.23 所示。教师配合学情分析报告,使用分层布置作业功能,让师生下一步教学、学 习更具目标性。使用作业的时间限制设置功能记录操作时间。乐答功能中,教师 针对微课、音视频随时随地进行答疑,学生作业互批,老师还可以将学生的错题 本按周、月、学期多次推送给学生。学生还可以通过课后自主学习中根据学情智 能推送名师资源,精准学习进行自适应学习。也可以采用游戏化学习法,增强学 生的目标感,集体荣誉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学生通过观看微课程,学习知识, 选择问题,逐步完善。
图 3. 23 学生作业情况
教育微信-乐桃,能够根据组织架构,自动生成关系圈,便捷沟通。该系统 自动同步家庭学校的情况和合作教育。消息智能推送、已读回执、及时处理。一 个处理平台供教师,学生,家长和管理者做事。
乐课教育大数据,一改传统基于“经验和标准”的教学诊断方式,通过采集 教与学过程中的基础业务数据,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深度挖掘基础数据,横向比 对和垂直跟踪,为教师,学生,教学管理者和家长提供实时,精准的数据。实现 精准教、学、管、帮。
3.3.2iPad优化初中英语课程教学
(1) 优化教育资源,促进教育均衡
从目前我国的国情发展现状来看,在教育资源和教育公平上还是存在很大的 缺陷,很难达到均衡。在资源分配上,东西部之间,城乡之间存在差异巨大,导 致西部地区,农村地区得不到优质的教育资源,教育得不到均衡发展。这些地方 的学校和学生无法满足资源需要。在同一地区的学校之间享受的资源也不一样, 各级为了出成绩,好的教育资源都优先分配给了一些重点学校,而普通学校的同 学却享受不到,更加剧了教育的失衡。在师资力量方面同样存在分配不均衡的问 题,农村教师的缺乏严重影响到农村教育事业的正常发展。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 展,国民素质急需提高,而这种使用iPad进入教学能够一定程度缓解这种资源 的紧张,达到资源共享。
(2) 提高教学效率,减轻师生负担 虽然初中英语是九年义务教育中很重要的科目,但因为其学习难度大导致很
多学生不喜欢学。而且教师的教学形式枯燥单一,不能激起学生学习热情和兴趣。 学校老师也是为了考试和成绩而教,传统的教学思想已经不适应当代学生和课标 了。忽略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学生也无法真正理解所学知识,不能自主思考 解决问题。传统教学将知识生搬硬套强行塞给学生,让学生死记硬背,不断进行 习题练习来应付考试,而且效果还不明显,学生也无法形成自己的思维方式。也 是不能提高英语在生活中的交际能力的,教师的工作量和学生的负担都很重。这 些要求教师也要改变传统教学观念,而iPad教学能够从激发学生兴趣和减轻教 师备课及批改作业的压力来优化教学方式。
(3) 加强家校联系,合力共促教学 学校和家庭虽为两个不同的教育者,但只有两者结合寻求多种渠道,合力才
能共促教学效果达到最优。我们传统教育中,家长很难知道孩子在校的真实表现, 教师也因为教学压力大,缺少时间和精力及时积极与家长沟通交流。学生的学习 只能依靠老师在课堂上的讲授和练习,课后知识得不到巩固,有的同学对待预习 敷衍了事,学生成绩很难得到提高,课后学生是和家长待在一起的时间最长,如 果家长能够在家对孩子进行有效的监管,并且积极配合老师的课内教学,将孩子 的学习贯穿到课堂内外,这样学生的学习将得到不错效果。但是很多家长虽然也 愿意多陪伴孩子学习成长,但是却不懂方式方法,导致家庭教育无法与学校教育 配合好。而借助iPad强大的管理功能可以将老师,学生和家长紧密连接,实时 监控和督促学生的学习情况。
(4) 利用信息化管理方法提高管理效率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推动了教育信息化的进程。将信息技术手段用于教育领
域也更加重要和普及,但是传统教学思想陈旧,管理方式不够灵活,师生之间缺 乏互动,主要是以教师讲授和学生接受知识为主。学生的学习过于机械,不利于 学生之间合作交流以及对他们创造力的培养。也无法适应今天日新月异的时代变 化。教学设计时,教师要能够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帮助自己来设计教学的一些 环节。这符合现代教育信息化快速发展的大趋势。也方便教师对学生学习的管理。 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做出不同的管理,在学习资源的推送上更有针对性。选择 开发适合的资源和教学手段。提高学习效率,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而iPad 教学就可以借助它平台自身一些功能对学生进行高效率的信息化管理,促进学生 的全面发展。
4iPad 支持下的初中英语教学案例设计与实施
根据第三章对iPad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可行性分析,结合乐课网软件平台 的功能特征,本章重点进行乐课网平台的应用和教学案例的设计,课程资源的构 建,以及iPad在初中英语课程教学中的具体实践过程。
4.1乐课网平台登录
乐课网平台分为教师端和学生端,如图4.1和4.2所示。功能也有些区别,
通过输入不同的账号和密码就可以进行登录进入平台。
图 4. 1 教师端平台登录界面
图 4. 2 学生端平台登录界面
4.1.1平台功能模块分析
登录平台后可以进入平台管理中各个具体界面。可以根据学习的需要进行具 体功能设计和管理。教师可以实现群发资源分享,自主备课,作业批改等功能, 还可以将学生进行分组,互动交流和学习,并且通过大数据将学生的各项作业情 况进行了图文分析,方便教师和家长获取学生数据,掌握学习者的学习进度,了 解学习者的学习动机和风格。学生端可以在老师设置的时间内完成老师布置的任 务,根据作业报告查看自己对知识的掌握情况,根据老师的批改多次订正自己的 作业,还可以进行提问,可以在乐桃群中和同学进行讨论交流等。如图4.3和4.4 所示。
图 4. 3 教师平台功能模块
图 4. 4 学生平台功能模块
4.2讲授新知《Healthyfood》教学设计与实施
4.2.1教学内容分析
《Healthy food》这节教学内容是外研版七年级英语上册第四模块的内容。 “健康食品”模块为主题不仅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相关,还可以增进学生对健 康食品的了解,培养其健康的饮食习惯。本模块包含的内容有:Unit 1 We've got lots of apples , Unit 2 Is your food and drink healthy ? Unit 3 Language in use 。 该模块使用贝蒂帮助她的母亲制作购物清单作为介绍。与此同时,“健康饮食” 的概念被引入第一单元的对话内容。第二单元以谈论学生最喜欢的食物和健康食 物来导入课文,为课文学习作了内容上的铺垫。扩大了学生的文化视野,了解西 方的饮食文化。学习可数名词和不可数名词的分类,可数名词的复数变化及其发 音。
4.2.2教学目标与教学要求
《Healthy food》教学目标与教学要求如下表4.1所示:
表4.1《Healthy food》教学目标与教学要求
题目 Healthy food
教学目标
语 言 知 识 目 标 功能 谈论健康食品
语法 掌握肯定句、否定句、一般疑问句和它们对"have/has got..."句子 模式的回答
能在句子中正确使用"some"和“any" 能区分可数名词和不可数名词 能正确使用可数名词
掌握可数名词的复数形式及读音
词汇 基准 目标:food, drink,apple,chicken,milk,tea,water,go shopping, some,much,lots of,bread,fish,ice cream,noodle,rice,be good for,be bad for,breakfast,lunch,dinner 等
选择目标:candy,fruit, meat,vegetable, bean,chocolate, coffee, cola,juice,soup,remember,potato,tomato 等
语音 能识别并正确朗读/s/ /z/ /t/ /d/
语 言 技 能 目 标 听 能听懂关于食物和饮料的对话
能通过语调识别出句式
说 能谈论自己最喜欢的食品和健康食品
读 能阅读有关健康食品的短文
写 能写出有关健康食品的短句
掌握“but”的连词功能
运用 能发表自己对食品的看法
学 习 策 略 自学策略 能借助词汇图掌握单词
合作学习 策略 在小组活动期间积极沟通和用英语交流
调控策略 能够将词汇学习扩展到课堂之外,并主动扩展相关主题的词汇
文化意识 通过对比中西方早餐,让学生进一步了解中西方饮食文化的差异
情感态度 培养对中国人饮食的感受,培养民族自豪感
任务 与同伴谈论关于健康的饮食
4.2.3学习者特征分析
初中的学生形成了自我意识,并有一定的能力来决定自己的行为和思想。做 事经常反复思考和行动,有时很有兴趣,有时懒的厌倦学习,做事情好奇,冲动, 却是很难持续一定时间,并且不愿意与家长和老师沟通。而在与同龄人相处时, 却可以做到无所不谈。他们对移动网络学习具有很强的适应性。面对这样的情况, 在做教学设计时,我们必须从他们的兴趣点出发,而不是沉迷于理论知识的教学。 需要做好教学部署,策略性安排学习活动,确保学生掌握初中英语课程的知识。 教师不仅要教学生学习,还要教学生如何学习。
作为学生发展的重要时期,这个阶段具有很大的可塑性,可以为高中阶段奠 定良好的基础。但与此同时,由于初中生的好奇心灵巧、情感丰富、精力充沛也 带来了一些问题。本次研宄的学生群体是本人教育实习所在的的渭南高新中学初 中一年级 iPad 班的学生,他们大多数是非农业户口,从小生活在城市,因为生 活节奏和压力很快,父母很忙,他们没有多少时间来辅导孩子。因此,孩子是否 有兴趣学习英语,他们是否会自我调节,以及他们是否自觉学习英语会直接影响 英语成绩水平。
4.2.4教学方式与教学环境
教学方式:利用 iPad 技术设备和乐课网平台相结合将课前预习和课堂学习 以及课后的巩固复习。
教学环境:模拟教室也就是七年级六班教室,无线网络覆盖,每个学生和老 师都有自己上网的账号和密码,并且教师跟学生都是人手一部 iPad。
4.2.5教学资源设计
《Healthyfood》这一模块词汇量比较大,而且本模块的任务有着非常重要
的现实意义且名词复数变化及其读音对于学生来说都是新的知识,教师有必要使 用归纳法引导学生进行总结。针对这一要求,本研究设计和利用了了平台资源库 的相关教学资源,课前,借助移动终端的教育系统,学生可以在课前进行预习, 教师也有一个教学基础,并可以通过学生的预习有针对性地进行解释。通过课中 各个环节安排,学生们的学习数据可以及时得到反馈,这样使得老师可以精准的 了解每一个学生的掌握情况,实现人人参与,人人被关注。课后,学生可以通过 观看课堂录像进行复习,平时学生的错题可以自动收录,学生也可以再次巩固练 习,直至完全掌握。课余学生可以使用相互审批功能,这不仅可以减轻日常教学 负担,还可以让学生在纠正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学习效率。在教学资源 方面,通过开发和精心挑选了大量的资源。主要的资源类型有:音视频资源,如 图 4.5 和图 4.6 所示。微课资源如图 4.7 所示。文本资源,如图 4.8 所示。课件资 源,如图4.9 所示。拓展压缩资源,如图 4.10 所示。笔者作为研究者对教学内容
进行授课,实施中依据教学活动设计,按照课前预习、课中互动和课后强化的步 骤进行,通过微视频、PPT课件的共享活动,在课前对学生推送了课前预习的 PPT 课件资源,有利于学生理解知识点和口语表达的微课视频等,课上在进行了 课件展示和笔记标注,习题检测和口语练习环节,课后进行习题测试,笔记复习,
4.2.6教学流程设计
本节课采用“课前平台资源推送+课上师生互动+课后练习巩固”的教学方式 实施教学方法来讲授新知识课的教学活动。具体教学活动的实施阶段见表 4.2: 以案例教学和任务驱动教学的方法,逐步引导学生进行基于乐课网平台的课前学 习和课堂学习活动,以下是三个不同学习阶段实施的活动。
表 4. 2 《Healthy food 》教学活动实施阶段
教学阶段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说明或
设计意图
预习检查 老师分析学生的预 览结果数据 观看作业分析报告根据教师 讲解,对照其他同学的作业报 告,反思自身学习在各方面优 劣势 教师能更有针对地 教学设计进行调 整,学生更清楚的 了解自己和其他人 的差距
新课讲授 使用 iPad 及乐课网 与学生密切互动 课上积极与教师和学生互动, 解决课下自己无法独立解决 的问题 利用新颖的教学方 式吸引学生,提高 课堂效率,
复习检查 教师纠正学生的复 习作业并分析生成 的结果数据 观看作业分析报告根据教师 讲解,反思自身优劣势,更加 清楚自己对所学知识点的掌 握情况 利于学生找到学习 过程中的不足;教 师通过批改学生作 业后台生产的分析 报告了解学生对知 识的掌握情况
第一阶段:课前预习阶段,教师以任务为导向,课前在备课中会推送给学生
一些预习资源,比如提前预习课件,做一些小练习等。如图 4.11所示。根据学
生是否可以独立完成课前学习任务,如图4.12和图4.13所示。以及学生课前学
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课前进行指导和点评,会相应的对教学过程进行一些调整。
图 4. 11 教师推送给学生预习资源
第二阶段:在课中研讨期间,学生将问题带到课堂上,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课 堂学习和讨论。教师带领学生对全班同学的预习情况进行分析,教师针对预习情 况对学生进行随堂测试,并进行新课的讲授和随堂的测试和练习,根据正确率报 告对班级作业进行讲评。学生向老师提交他们iPad端的答案,教师可选择性给 他们进行讲解。具体的课堂教学过程如表4.3所示:
表4. 3《Healthy food》课堂教学过程
老师为学生播放课文中文章听 力,并说明要求学生分别找出贝 蒂家已有的食物和需买的食物,
然后帮助贝蒂列出购物清单,训 练学生对听力内容中重要信息 的提取,要求简洁,准确和全面。
第三阶段:课后复习巩固阶段,利用微课,课件,习题等资源和乐课网软件 强大的功能课后对听力,口语,词汇,语法等进行练习,使学生找到学习过程中 的不足。如图4.14 和图4.15所示。还可以通过课上创建的重点知识的笔记和课 件批注进行复习和巩固。如图4.16和图 4.17 所示。
4.2.7教学评价
由于课程内容既包括了教师的讲授,也包括学生的学习,所以学生对教师的 教学效果、教学态度、课堂互动情况等也会给出评价,如图 4.18所示。老师留 给学生的课后作业也会对学生生成一个评价报告。根据作业的完成时间,作业的 正确率以及订正的正确率,得分等方面的评价,如图4.19 所示。还有作业为学 生的口语作业打出的的具体成绩等,如图4.20所示。作业成绩分析报告如图 4.21 所示。
图 4. 18 学生对课程的评价
4.2.8拓展学习
为了方便同学们学习,课外为同学们提供了讲解知识点的微课资源,如图
4.22 所示,自主学习的测试题等,学生可以在课后自主进行知识的拓展和学习。
如图 4.23 所示。还可以对课堂教学录像进行观看和回放,如图4.24所示。
图 4. 22 课后微课学习
图 4. 23 奥赛模拟试题 图 4. 24 课堂录像回放
通过案例一的教学设计与实践应用研究,研究者综合观察学生网上学习和课 堂学习的表现,并且与学生进行交流分析,针对iPad教学中出现的问题,研究 者将在下个案例中做出调整。
4.3复习拓展《My school day》教学设计与实施
4.3.1教学内容分析
《My school day》的内容是外研版七年级英语书的第五个模块。“我的学校 生活”是学生们非常熟悉的话题。本模块包含的内容有:Unitl Ilove history, Unit 2 We start work at nine o'clock, Unit 3 Language in use 。时间是学校生活 谈论的重要话题。由于学生之前已经学过数字,因此学生可以相对容易地直接表 达时间。本单元重点介绍了几种用“过去”,“过半”和“到”来表达时间的方 法。参与对话的科目是七年级学生学习过的科目。第二单元的通过阅读英国中学 生在学校一天的生活,了解更多英国中学生的生活,有利于培养学生在阅读中提 取细节信息和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能力。这个模块第三单元的语法项目是实意动
词主语是我,他们,我们,你的一般现在时和时间介词“at”,“in”,“on” 的用法。
4.3.2教学目标与教学要求
《My school day》教学目标与教学要求如下表表4.4所示:
表4.4《My school day》教学目标与教学要求
题目 My school day
教学目标
语 言 知 识 目 标 功能 谈论学校的日常生活
语法 可以使用实意动词(主语为我,他们,我们,你)一般现在时 的肯定句和否定句
能运用介词“at”, “in”, “on”表示时间
能运用一般现在时的一般疑问句和特殊疑问句
词汇 基本目标:half,past, o' clock,to, lesson, like,difficuIt, love,because,interesting,go to school,have breakfast, do homework,go to sleep 等。
选择目标:geography, his to ry, subjec t,when, weekday, break,wash,minute 等
语音 能识别并正确朗读/u: / /Q / /□:/ /d /
语 言 技 能 目 标 听 可以理解时间的表达,区分学校的科目
说 可以简要介绍学校提供的课程和上课时间
读 能阅读介绍学校生活的文章
写 能使用“and”和“then”连接两个简单句
能够简单描写个人一天的学校生活
运用 可以与学生就学校生活的主题交换信息
学 习 策 略 自学策略 养成在单词和相应的东西(如图片)之间建立联系的习惯
合作学习策略 留心以学校生活为主题的简单英语
可以积极地用所学英语来表达和沟通自己的学校生活
文化意识 了解英语国家学生的生活
情感态度 高兴的谈论学校生活,培养良好的学习愿望和兴趣
任务 可以和你的同伴谈论理想的学校生活
4.3.3学习者特征分析
本次研宄的学生群体依然是本人教育实习所在的的渭南高新中学初中一年 级 iPad 班的学生,他们思维活跃,好奇心十足,课堂学习气氛比较好,能够积 极地和同学进行讨论,参与活动,探究欲望特别强烈。
4.3.4教学方式与教学环境
教学方式:利用iPad技术设备和乐课网平台相结合将课前预习和课中学习 以及课后的巩固复习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教学环境:模拟教室也是七年级六班教室,无线网络覆盖,每个学生和老师 都有自己上网的账号和密码,并且教师跟学生都是人手一部 iPad。
4.3.5教学资源设计
《My school day》这一模块要求学生学会用英语谈论他们一天的学校生活。 任务本身对学生会有很大吸引力,学生能够展开想象,勾画他们理想的学校生活 并和同伴交流。针对这一要求,本研究设计和利用了了平台资源库的相关教学资 源,开发和精心挑选了大量的资源,主要的资源类型有:习题资源,如图 4.25 所示,课件资源,如图4.26所示,微课资源,如图 4.27 所示。音视频资源如图 4.28和图4.29所示。等拓展资源。笔者作为研究者对教学内容进行授课,实施 中依据教学活动设计,按照课前预习、课中互动和课后强化的步骤进行,通过微 视频、PPT课件的共享活动,在课前对学生推送了课前预习的PPT课件资源, 有利于学生理解知识点和口语表达的微课视频等,设计实时交互工具,如手动点 名,快速问题,小组讨论,测验等。运用这些基于移动学习终端的精准教学使课 堂变得更加生动、课堂效率更高。进行了课件展示和笔记标注,习题检测和口语 练习环节,课后进行习题测试,笔记复习,再次对所学习的知识进行巩固。
图4. 25《MY SCHOOL DAY》试卷和习题册资源
4.3.6教学流程设计
本节课采用“课前平台资源推送+课上师生互动+课后练习巩固”的教学方式 实施教学活动。具体教学活动实施如表4.5所示:以案例教学和任务驱动教学的 方法,不断刷新学生新鲜感,逐步引导学生进行基于乐课网平台的课前学习和课 堂问题的讨论,以及课后的巩固复习,学生还将精通软件操作功能并提高他们自 主学习的能力。以下是三个不同学习阶段实施的活动。
表4. 5《My school day》教学活动实施阶段
教学阶段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说明或 设计意图
预习检查 智能准备课程,选择 优质资源的开发,布 置预习作业 自主完成准备工作,并将问题
带到课堂上 教师能更有针对地进 行备课并进行教学设 计,学生更清楚的了 解自己和其他人的差 距
课堂讲授 根据学生的作业数 据反馈,解释关键知 识点,解决学生的疑 虑 课上积极参与合作讨论,快捷
方式进行随堂笔记等 使用创新的教学方法 吸引学生学习和提高 课堂效率
复习检查 教师在线完成作业 和修正作业 学生在线做作业,生成错题本 及相应强化练习,有效巩固学 习 让师生下一步的教 学、学生下一步的学 习更具有目标性
第一阶段:课前预习阶段,教师将经过精心设计和开发的大量贴合学生实际
的本节复习课需要提前完成的练习,课程视频等资源提前推送给学生,如图 4.30 所示。了解学生是否可以独立完成课前学习任务和学生课前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 题了解学生对这节课的掌握情况。根据学生的完成情况,课前进行指导和点评, 再相应的对这节复习拓展课的教学过程做出一些调整。
GH3«F«±
® iSMMMo4ul* i My twch-
⑥(SNHKJModuk 2 My Englls... 曲 mHKJModiik 3 My Englk... 0(ff*M)Mochile «My evayd- @ Module 1 Mf clssmalK ® Module i My twilly ® MkW 3 My scncxM
© Modviv 4 HwWiy tixkJ
RhfetonnwduleA ©Module 6 A trip to ihe 2m
© Module ft Chooting nreten- ® Module 9 Pw* BIMl tllstw © Module 10 Spring fwUmM
0■习
Reriinii module B
第二阶段:在课中研讨阶段,学生带着问题来上课,老师组织学生开展课堂 学习和讨论。红花奖惩、金榜等功能的运用,使得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变得精准、 个性、灵活,也让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加浓厚了。针对本节复习拓展课,教师在教 学过程中开展了不同的教学环节,加大了习题的练习,加强学生对知识的巩固复 习。具体的课堂教学过程如表 4.6 所示:
表4. 6《My school day》课堂教学过程
课堂教学
环节
教师活动
学习者活动
设计意图
i」
•… 1
•S:
■点Sfelk名稼可作业分析
活动一: 预习报告 分析
老师上课前先将自己 iPad 与学 生的iPad相关联,先对学生的预 习情况做一个总体点评。从作业 的完成用时,作业的准确率等方 面进行。
学生查看自己的预习检查数据 报告。对比全班的完成情况, 对自己的预习情况做自我反 思。
教师通过生 成的数据报 告对学生知 识点的掌握 做到心中有 数。学生通 过这个报告 对自己也有 了更加深刻 的认识。
活动二:
知识点讲
活动三:
语法复习
活动四:
句型训练
老师通过播放微课视频为学生 进行知识点的讲解和回顾,吸引 学生注意力,带领学生对这节课 进行复习提升。
Listening and vocabulary
** ;」■» *«** - - 8 z *e a叫?
-*M.ltfa/N9.|(j0nl
_ 7?怛血./ 阳 ||)sy 如1
老师发送给学生语法课件,并重 点讲解重难点,重点进行批注并 且要求学生将重要知识点做笔 记记录。
老师训练学生本课学习的时间 的表达法,将提前设置的时间图 片发送给学生端,让学生根据时 间的图片利用时间表达法进行 造句,对时间表达法进行复习。 学生在规定时间完成提交给老 师,老师选取学生进行对全班讲 解。
学生认真观看微课,对学过的 知识点进行一个大概的回顾。
学生认真聆听,并根据老师的 批注做好笔记,比较多且来不 及手写笔记的需要采用拍照笔 记或者图片笔记的形式来进行 记录。
学生根据时间图片认真完成教 师布置的句型训练,巩固复习 这一重要知识点。并按时提交 到教师端。
根据学生身 心特点,以 学生喜欢的 方式让学生 进入知识的 复习。学生 用看视频的 方式对知识 点做一个整 体的回顾。
教师经过对 知识点详细 耐心的讲解 对学生语法 的复习进行 加强和巩 固。
根据给定时 间图片,训 练学生这节 课重点复习 的时间表达 法。
!■
活动五:
习题训练
教师随堂发送给学生习题,进行 课堂训练,根据学生做答的情 况,挑选重点,有针对性的进行 讲解。
学生认真作答,通过习题训练 对知识点的学习更加扎实,有 利于对所学知识加深理解。
训练学生的 将知识运用 到具体环境 中的能力, 及时给以学 生纠正和答 疑。
第三阶段:课后复习巩固阶段,使学生找到学习过程中的不足,对于本节复 习拓展课,在课后阶段还是以做习题来巩固知识点,如图 4.31 和图 4.32 所示。 在教育微信乐桃内和班级同学交流学习经验,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如图 4.33 所示。不懂的疑问可以向老师提问,老师及时在线上给与解答。如图 4.34 所示。 借助笔记进行再次复习等,如图 4.35 所示。
4.3.7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是学习者学习活动质量的体现,是教师评价学习者的重要依据。据 此,它是教学活动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iPad支持下的初中英语教学设计及实践 应用采用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多元化评价方式,以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相结 合为主,重视过程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是指在课程教学活动开展的过程中实施的 评价。因此主要从学习者课堂表现,比如在线参与讨论情况、学习任务完成情况、 作业提交情况和小组学习贡献度等方面进行评价,如图 4.36 所示,对表现好的 学生进行金榜激励如图4.37 所示。由于课程内容既包括了教师的讲授,也包括 学生的作业报告,所以学生对教师的教学也会给出评价,老师留给学生的课后作 业也是对学生的一个评价。如图4.38所示。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如图4.39 所 示。学生的作业分析报告和具体清晰的测试成绩如图4.40 所示,得出学生对知 识点的掌握情况和成绩分布如图4.41 所示。这样既有利于教师根据此详细报告 对学生做出综合的评价,也有利于后续对学生学习进行个性化的学习指导。
4.3.8拓展学习
为了方便同学们学习,课外为同学们提供了大量的自主学习的测试题,老师 可以针对学生特点和难易程度的不同,自主组卷推送给学生如图 4.42 所示。还 有可以将学生之前的错题再次推送给学生进行易错知识的巩固,如图 4.43 所示, PPT 课件如图4.44所示等拓展资源。
4.4实践探究《A trip to the zoo》教学设计与实施
4.4.1教学内容分析
《Atrip to the zoo》的内容是外研版七年级英语上册书的第六个模块。本单 元针对大多数学生喜欢的动物,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本单元的目的不仅 是语言学习,也是学生通过学习本单元来提高他们保护环境和保护自然的意识。 本模块包含的内容有:Unit 1 Does it eat meat ? Unit 2 The tiger lives in Asia ? Unit3 Language inuse 。该模块的第一个单元主要内容是动物园评论员与 Tony 和Lingling之间的对话,第二个模块的主要内容是关于动物的介绍性文章,介绍 了五种动物并扩展了学生在物种和地理的了解。本文的上下文是动物园中五种动 物的解释性文本。学生喜欢动物,更希望更多地了解动物。教师应掌握学生的这 种特点,让学生扩大他们对动物的词汇和知识。这个模块应该注意类别的表达, 让学生知道“大象”,“老虎”,“斑马”,“猴子”都代表着一类动物。
4.4.2教学目标与教学要求
《Atrip to the zoo》教学目标与教学要求如下表4.7所示:
表 4. 7 《A trip to the zoo 》教学目标与教学要求
题目 A trip to the zoo
教学目标
语 言 知 识
目 标 功能 有关动物的问答与表述
语法 一般来说,单数第三人称肯定句,否定句,一般疑问句及其问答
词汇 基准目标:come from, different, country, other, dangerous, look at,cute,them,which,funny,only,large,strong,be good at 选择目标:bear,elephant,giraffe, lion, monkey, panda, tiger, zebra,zoo,guide,animal,leaf,Africa,Asia,Europe,African, grass,usually,catch
语音 能识别并正确朗读宅/吒/ g /丸/ /s/ /z/
语 言 技 能
目 标 听 可以理解讨论动物的对话,并在听力里找出细节
说 能谈论并介绍动物
读 可以阅读介绍动物的章节,并在文中找到细节
写 能描写自己喜欢的动物
运用 能向同学展示自己介绍动物的作品
学 习 策 略 资源策略 利用图书馆或网络上的学习资源
合作学习 策略 积极与他人合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文化意识 了解英语国家常见动物的文化含义
情感态度 通过学习表达动物的各类词汇,提高对英语的兴趣和学习英语的热情
任务 培养对动物的热爱,提高保护动物的意识
可以配合同学介绍动物
4.4.3学习者特征分析
本次研宄的学生群体依然是本人教育实习所在的的渭南高新中学初中一年 级六班 iPad 班的学生,他们思维活跃,课堂气氛较好并且具有一定的学科基础 知识,有较强的认知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4.4.4教学方式与教学环境
教学方式:利用 iPad 技术设备和乐课网平台相结合将课前预习和课中学习 以及课后的巩固复习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教学环境:模拟教室依然是七年级六班教室,无线网络覆盖,每个学生和老 师都有自己上网的账号和密码,并且教师跟学生都是人手一部 iPad。
4.4.5教学资源设计
《A trip to the zoo》这一模块要求学生学会用英语对动物们进行解说,了解 不同的动物。学生会非常喜欢,容易激起学生的兴趣,学会类别的表达方式。针 对这一要求,本研究设计和利用了了平台资源库的相关教学资源,主要的资源类 型有:课件资源如图 4.45 所示,文本资源如图 4.46 所示,音视频资源如图 4.47 和图 4.48所示,微课资源如图 4.49所示和压缩文件资源如图 4.50所示。笔者作 为研究者对教学内容进行授课,实施中依据教学活动设计,按照课前预习、课中 互动和课后强化的步骤进行,通过微视频、PPT课件的共享活动,在课前对学生 推送了课前预习的PPT课件资源,有利于学生理解知识点和口语表达的微课视 频等,课上在进行了课件展示和笔记标注,习题检测和口语练习环节,课后进行 习题测试,笔记复习,再次观看微课对知识进行巩固。
图 4.45 《ATRIP TO THE ZO0》PPT 资源 图 4.46 《ATRIP TO THE ZO0》文本资源
4.4.6教学流程设计
本节课采用“课前平台资源推送+课上师生互动+课后练习巩固”的教学方式 实施教学活动。具体教学活动实施如表 4.8 所示:以案例教学和任务驱动教学的 方法,逐步引导学生进行基于乐课网平台的课前学习和课堂问题探究的活动,以 下是三个不同学习阶段实施的活动。
表4. 8《A trip to the zoo》教学活动实施
教学阶段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说明或 设计意图
先学--课 前预习 使用乐课备课系统 备课,发布预习任务 (微课、三合一作 业) 看微课、做作业、提交问题; 查看作业分析报告,整理问题 教师能更有针对地进 行教学设计,学生更 清楚的了解自己和其 他人的差距
后教--课 中互动 根据即时数据反馈,
精准教学 带着问题上课,内化知识 检测学习效果
再提升-- 课后强化 教师为学生不懂的 问题进行答疑解惑 进一步完成消灭错题,强化练
习 利于学生解决课中遗 留问题;教师通过后 台数据报告了解学生 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第一阶段:课前预习阶段,教师以任务为导向,课前在备课中会推送给学生
一些预习资源,例如课件,习题及微课等。如图 4.51所示,根据学生能否独立 完成课前学习任务和学生课前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课前进行指导和点评,会 相应的对教学过程进行一些调整。
第二阶段:课中研讨阶段,学生带着问题来上课,老师组织学生开展课堂学 习和探索,因为本节课属于实践探究课,在教学环节中需要学生进行分组探究等 实践环节,学生最终要能够向同伴介绍出对自己喜欢的一些动物。具体的课堂教 学过程如表 4.9 所示:
表4. 9《A trip to the zoo》课堂教学过程
老师通过为学生播放介绍动物 典型动作和爱好习性,让学生猜 猜这是动物园的什么动物,吸引 学生注意力,带领学生进入探究 学习。
学生认真听,回顾自己了解的 动物园的动物,对老师的提问 开始抢答,看看谁答得又快又 准确。
活动三:
明确任务
老师给学生布置任务要求小组 合作完成向同伴介绍自己最喜 爱的动物。
学生记下任务,先大概列以下 自己的介绍提纲,随后再用自 己的方式向同伴介绍自己最喜
首先让学生 明确学习任 务,然后对 如何完成任 务有个全面 的计划和思 考,以便更 好的完成小 组任务。
欢的动物。
在小组合作活动开展之前,老师 要在 iPad 上将全班的 28 名同学 分成7 个小组,每个小组 4名同 学,并根据表现对小组集体进行 奖惩。
小组之间各自开展讨论合作, 大家齐心协力,相互补充关于 动物的信息,将信息进行整合, 最终选出来代表进行介绍,共 同来完成探究任务。
训练学生的 交流表达, 以及大胆展 示自我的能 力,教师也 要及时对学 生的表达给 以纠正和解
学生认真进行汇报,通过汇报 小组作品成果对知识点的学习
更加扎实理解。
展自己的知识面。
第三阶段:课后复习巩固阶段,为学生提供了练习作业如图 4.52 所示。关 于本课的音频练习的资源,再次加深学生对所学动物的印象。如图 4.53 所示和 学生可以在平台向老师发出提问,如图 4.54 所示。
| 谨件 I:鞘第三人称BUS 观瑟(W7上 M6U3) Kangaroos 上 M6U3) To the zoo ?BS8 (W7± M6U3}
画 jurats language muse " IMS fnguage m M6 1)3
4.4.7教学评价
由于课程内容既包括了教师的讲授,也包括学生的作业报告,所以学生对教 师的教学也会给出评价如图 4.55 所示,老师留给学生的课后作业也是对学生的 一个评价会根据学生的正确率,作业用时,给学生的优秀层级进行区分,分为优 秀,良好和及格和不及格及格几个等级。如图4.56和图 4.57 所示。
I成绩列表
排序 学 正5^ f| 用时(分) 操作
1 88.5% 33J WJES 作回析
2 黄珂宁 85.5% 16.5 wjss 折
3 韩嘉琦 824% 27.9 WJSS 折
4 78.1% 31.9 析
5 张洁 76.1% 9.3 MSB 析
6 李昭恒 67.1% 14.1
7 酗煜 63.8% 252 查看报告中◎也
图 4. 57 学生成绩列表
4.4.8拓展学习
为了方便同学们学习,课外为同学们复习巩固学过的知识提供了讲解知识点
的微课资源,如图4.58所示,自主学习习题资源如图4.59所示,PPT资源如图
4.60所示,供同学们课外进行拓展学习。
图 4. 60 课件资源
4.5案例小结
本研究通过对 iPad 支持下的讲授新知,复习拓展和实践探究类英语课型进 行了教学设计和实践应用,总结出来不同的课型在资源的运用和教学环节上的侧 重点还是有很大的不同。
对于讲授新知课,更侧重的是在导入环节资源的呈现,利用微课视频等为学 生营造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等,课堂中从听力,口语等多种角度设置丰富多 彩的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对于复习拓展课,主要在 原有知识的基础上从大量习题的练习以及重要知识点的讲解来练习,课上也从各 个环节入手对学生进行了大量的复习训练。巩固了学生知识的掌握程度,也提高 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在实践探究课程中则是强化了师生之间的互动合作。将 学生分组,选取代表向大家进行动物介绍的汇报,能够将知识灵活运用,也加强 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虽然自己的教育实习的时间不长但是是也已经深切感受到了学生对待这种 iPad 教学产生的巨大兴趣和热情以及对学习效率提高的显著效果,另外我们的资 源也在不断的更新和完善,相信未来这种教学形式也会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5iPad 支持下的初中英语教学实践效果分析及改进策 略
5.1iPad 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实践效果分析
为了 iPad 支持下的初中英语课程教学实践效果进行分析,本研究在初中英 语课程实践结束之后实施了问卷调查和师生访谈,目的是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 学习的满意度,以及师生对iPad支持下英语教学实践的态度、看法和建议等。 依据调查目的,本研究设计了 “iPad支持下的初中英语教学实践效果调查问卷” (见附录二),问卷包括两个部分,即学习者学习情况调查和学习满意度调查。 另外,为了获取教师较为真实的教学体验,知晓学生对于课程学习的困惑和建议, 研究者还专门设计了针对任课教师和学生的访谈提纲(见附录三)。
5.1.1学习者学习情况调查与分析
(1) 调查问卷设计与发放 调查问卷的第一部分是关于学习者学习情况的调查,共设计了 12道选择题,
主要从学习者对iPad支持英语教学的接受和感兴趣程度,学生对课程内容的学 习和掌握情况,学生参与线上学习和互动情况,以及学生自身能力提升等方面进 行问卷题目设置。本次调查问卷发放依然将调查对象限定在渭南高新中学七年级 六班的 28名学生,采用现场发放和回收、匿名填写的形式,共计发放调查问卷 28份,实际收回28份,问卷回收率100% 。
(2) 调查问卷结果与分析
学习者学习情况调查问卷回收完成之后,笔者将回收到的问卷调查结果录入 Excel中进行数据统计和分析,计算得出了各题项样本数所占样本总数的百分比, 为了方便统计和分析,笔者将百分比的数值保留到了小数点后两位,调查问卷分 析结果如表 5.1 所示。
表 5. 1 学习者学习情况调查统计表
题号 问题 题目选项 样本数 百分比
1 您是否喜欢老师本学期教 学中采用的 iPad 进入课堂 的教学? 非常喜欢 8 28.57%
比较喜欢 13 46.43%
一般 6 21.43%
不喜欢 1 3.57%
2 您认为利用乐课网教学平 台和 iPad 教学激发了您对 该门课程的学习兴趣吗? 非常赞同 4 14.29%
比较赞同 20 71.43%
一般 3 10.71%
不赞同 1 3.57%
3 通过 iPad 教学,您对课程内 容的掌握程度如何? 非常好 4 14.29%
比较好 10 35.71%
一般 13 46.43%
不好 1 3.57%
4 您对学习任务完成的情况
如何? 非常好 9 32.14%
比较好 14 50%
一般 4 14.29%
不好 1 3.57%
5 您觉得iPad教学能帮助学
习和解决困惑么? 非常有帮助 7 25%
有一定帮助 10 35.71%
有帮助 11 39.29%
没帮助 0 0%
6 您最喜欢 “乐课网”的哪 些功能? 资源库 6 21.43%
激励体系 10 35.71%
作业系统 9 32.14%
学情监控 3 10.71%
7 您参与在线讨论的情况
是? 非常积极 7 25%
比较积极 18 64.29%
一般 2 7.14%
不积极 1 3.57%
8 您认为老师组织课堂教学
活动的情况怎么样? 非常好 17 60.71%
比较好 7 25%
一般 4 14.29%
不好 0 0%
9 您会认真阅读老师通过“乐 课网”推送的学习内容吗? 非常同意 7 25%
同意 13 46.43%
一般 5 17.86%
不同意 3 10.71%
10 和一般教学相比,您觉得利 用iPad教学在哪方面比较 吸引你? 移动教学模式 14 50%
丰富教学资源 6 21.43%
作业报告 3 10.71%
课堂互动 5 17.86%
11 使用 iPad 上课时你的精神 特别集中吗? 非常同意 5 17.86%
同意 14 50%
一般 5 17.86%
不同意 4 14.29%
12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您觉得 自己哪方面的能力得到了 自主学习能力 10 35.71%
合作探究能力 9 32.14%
提高? 问题解决能力 7 25%
其他能力 2 7.14%
图 5. 1 学生学习兴趣方面调查
①根据学生学习兴趣方面调查的问题统计结果图5.1可以看出:比较喜欢老 师本学期教学中采用的iPad进入课堂的教学的学生人数最多,占到了总人数的 46.43%,只有一名学生不太喜欢这样的教学模式,说明绝大部分的学生都能接受 并喜欢 iPad 支持下开展的这种教学。 71.43%的学生比较赞同利用乐课网教学平 台和iPad教学激发了学生对该课程的学习兴趣这种说法,14.29%的学生还是非 常赞同这种说法的,只有一名学生是不赞同这种说法的,由此得出大部分学生都 觉得利用乐课网平台和iPad教学激发了自己对该课程的学习兴趣。21.43%的学 生喜欢乐课网的资源库功能, 35.71%的学生喜欢奖励体系, 32.14%的学生喜欢 作业系统, 10.71%的学生喜欢学情监控,说明学生大都喜欢乐课网的作业系统和 奖励体系。 50%的学生被这种移动教学的模式所吸引,而丰富的教学资源,人性 化的作业报告和课堂互动也比较吸引学生,各占到了 21.43%、 10.71%和17.86%, 说明iPad教学组织的较好且达到了预期效果。
②从学生学习过程方面调查的问题统计结果图 5.2 可以看出:35.71%的学 生学生通过iPad教学对课程内容的掌握情况比较好,14.29%的学生掌握的是非 常好,但也有将近一半的学生对课程内容掌握的一般。所以今后还是要在兴趣的 基础上加强学习。32.14%的学生认为对学习任务完成的非常好, 50%的学生认为 完成的比较好, 14.29%的学生认为完成的一般,只有一名学生认为自己完成的不 好,总体来说,学生的学习任务完成的还是挺好的。25%的学生讨论非常积极, 64.29%的学生比较积极,所以大部分学生参与在线讨论都还是比较积极的。 60.71%的学生认为老师组织课堂教学活动非常好, 25%的学生认为比较好,没有 学生觉得不好,可见同学们都不同程度的认可老师组织的课堂教学活动。
图 5. 3 学生学习效果方面调查
③根据学生学习兴趣方面调查的问题统计结果图5.3显示:25%的学生认为 iPad教学对帮助学生学习和解决困惑非常有帮助,35.71%的学生认为有一点帮助, 39.29%的学生认为有帮助,由此看出全部学生都觉得iPad教学能帮助自己学习 和解决困惑。 25%的学生非常同意会认真阅读老师通过“乐课网”推送的学习内 容的说法, 46.43%的学生同意此说法,但还是有10.71%的一少部分人不同意会 认真阅读,所以学生在学习态度方面还要加强。大部分学生的注意力还是可以集 中在课堂上,但也有少部分学生占到14.29%的学生的注意力还是不集中。35.71% 的学生的自学能力得到了提高, 32.14%的学生的协作探究能力得到了提高, 25% 的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得到了提高, 7.14%的学生认为自己在其他方面的能力如 反思或者动手能力方面得到了提高。
5.1.2课程学习满意度调查与分析
调查问卷的第二部分是关于课程学习满意度的调查,这一部分主要是通过调 查问卷来了解学生对课程学习的满意程度。分别从对基于乐课网开展的移动学习 满意度、课堂学习满意度、学习效果满意度、和iPad支持英语教学模式整体满 意度四个方面实施调查,另外还设计了一道开放性问答题。笔者将回收到的28 份有效问卷结果导入Excel统计分析软件中进行统计,得到如下结果:
(1)基于乐课网开展的移动学习满意度情况调查
表5.2中基于乐课网开展的移动学习满意度的数据是来自EXCEL软件处理 统计分析出来的结果。从表中可看出:有9名学生非常喜欢本课程基于“乐课网” 平台开展的移动学习模式,大约占到总人数的32.1%,有14人比较满意本课程 基于“乐课网”平台开展的移动学习模式,占到了总人数的50%,只有一人不满 意这种学习形式,仅占了总人数的 3.6%,没有人非常不满意本课程基于“乐课 网”平台开展的移动学习模式,可见多数学生还是比较喜欢这种学习模式的;22 名学生认为开展此类基于学习APP的移动学习有必要,占到了总人数的78.6% 只有一人对此不满意和一人非常不满意,可见大部分学生还是认可这种教学方式, 只有很少数学生是反对意见;27名学生认为通过此类移动学习可以弥补传统课 堂教学中的一些不足,占到了总人数的96.5%,只有一人不满意这种说法,可以 看出大部分学生都觉得此类教学能够弥补传统课堂的不足,说明这种移动教学的 模式还是比较适合现代信息社会的学生;而且调查显示,所有的学生都喜欢通过 乐课网平台进行学习,可见此平台对学生的吸引力还是比较大的,能够激起学生 很大的学习兴趣;对于“乐课网”中师生的互动方式, 27人都是满意的,占到 总数的 95.8%,可见这种师生互动学生还是比较认可的,都表示很喜欢这种互动 形式。
表 5. 2 基于乐课网开展的移动学习满意度情况调查统计表
题项 非常满意 比较满意 一般 不满意 非常不满 意
人 数 占比 人 数 占比 人 数 占比 人 数 占比 人 数 占比
您喜欢本课程基于 “乐课网”开展的移 动学习模式 9 32.1% 14 50.0% 4 14.3% 1 3.6% 0 0%
您觉得开展此类基于 学习 APP 开展的移 动学习非常有必要 8 28.6% 14 50.0% 4 14.3% 1 3.6% 1 3.6%
您认为通过此类移动 学习可以弥补传统课 堂教学中的一些不足 4 14.3% 18 64.3% 5 17.9% 1 3.6% 0 0%
您喜欢通过“乐课网”
学习平台进行学习 10 35.7% 13 46.4% 5 17.9% 0 0% 0 0%
您喜欢“乐课网”中 师生之间的互动方式 5 17.9% 17 60.7 5 17.9% 1 3.6% 0 0%
(2)课堂学习满意度情况调查
表5.3中的课堂学习满意度调查数据也是使用Excel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的结 果。如下表所示:对老师组织和设计的课堂,有24人都觉得非常满意和比较满 意,占到总数的85%,只有3名学生持一般意见和1人学生认为不满意,占总数 的 14.3%,没有学生非常不满意老师的课堂设计与组织,说明大多数学生是认可 老师的这种课堂组织的;7人对小组的分工合作非常满意,占了总人数的35.7%, 14人是比较满意,占到总数的50%, 5人的满意度是一般,另外还有1人对此不 满意和 1 人认为非常不满意,说明多数学生对分工合作比较满意,还是需要注意 学生之间密切的合作交流;23 人对老师的能够进行及时有效的反馈,答疑解惑 是非常满意和比较满意的,各占了总数的25%和57.1%,只有5人持一般的态度, 占总数的17.9%,可见学生对老师的及时解决问题的满意度较高,这也是iPad教 学中特别关键的一部分;课堂汇报是学生作品展示的关键,帮助学生大胆展示自 己,锻炼自身能力,有23人对课堂汇报展示都是非常满意或者比较满意的占到 了总数的78.5%,持一般的态度的有5人,只有1人不满意,总体来说满意度比 较好;关于线上评价方式的满意度, 7人是非常满意, 15人比较满意,分别占了 总数的 25%和 53.6%, 5 人是一般态度,只有一人不满意,说明学生对这种线上 评价方式还是比较满意的。
表 5. 3 课堂学习满意度情况调查统计表
题项 非常满意 比较满意 一般 不满意 非常不满意
人 数 占比 人 数 占比 人 数 占比 人 数 占比 人 数 占比
您对老师组织设计课 堂的满意程度 10 35.7% 14 50.0% 3 10.7% 1 3.6% 0 0%
您对小组分工合作的
满意程度 7 25.0% 14 50.0% 5 17.9% 1 3.6% 1 3.6%
您对老师的能够进行 及时有效的反馈,答 疑解惑的满意程度 7 25.0% 16 57.1% 5 17.9% 0 0% 0 0%
您对课堂汇报演示的
满意程度 9 32.1% 13 46.4% 5 17.9% 1 3.6% 0 0%
您对线上评价方式的
满意程度 7 25.0% 15 53.6% 5 17.9% 1 3.6% 0 0%
3)学习效果满意度情况调查
表 5.4 中的学习效果满意度调查的数据也是用 Excel 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出的 结果。从下表可以看出:对于通过使用iPad,学习态度更加积极了的满意度,有 9人认为非常满意, 16人认为比较满意,分别占到了总人数的32.1%和57.1%, 只有2人持一般态度和1人觉得不满意,可以看出,大多数学生认为通过使用iPad, 他们的学习态度更加积极;对于使用“乐课网”平台和老师的互动满意度有8人 非常满意,占到总数的 28.6%, 14人是比较满意度占到总人数的50%,有3人 持一般态度, 1 人不满意, 1 人非常不满意,看出来大部分人还是满意的,但也 有个别学生没有积极与老师互动,有作业不按时提交的情况;对于知识点的掌握 情况, 25%的学生是非常满意的,比较满意的也有15人,占到了 53.6%,另外6 人持一般态度,并没有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不满意,所以尽管不同程度的满意, 但是所有的学生对知识点的学习还是满意的;对于通过此类移动学习提高了学习 效率的满意度方面, 10人表示非常满意,占了 35.7%, 13人是比较满意的,占 到总人数的 46.4%, 4人持一般态度,只有一人不满意,可见大多数人对于通过 使用此类学习提高了学习效率是比较肯定的;对于使用iPad移动授课形式效果 更好的满意度调查中, 8人非常满意,占到总人数28.6%,有15人比较满意,占 了总数的53.6%, 4人持一般态度,只有1 人不满意,看出学生们对于这种授课 形式的满意度还是比较高的。通过调查问卷的结果可以看出,iPad支持下的初中 英语教学设计及实践应用对学习者的学习产生了良好的效果。
表 5. 4 学习效果满意度情况调查统计表
题项 非常满意 比较满意 一般 不满意 非常不满意
人 数 占比 人 数 占比 人 数 占比 人 数 占比 人 数 占比
您通过使用iPad,学
习态度更加积极了 9 32.1% 16 57.1% 2 7.1 1 3.6% 0 0%
您对使用“乐课网”, 和老师的互动的满 意程度 8 28.6% 14 50.0% 3 10.7% 2 7.1% 1 3.6%
您对知识点课前— —课上——课下一 系列的学习,掌握的 的满意程度 7 25.0% 15 53.6% 6 21.4% 0 0% 0 0%
您对通过此类移动 学习,提高了学习效 率的满意程度 10 35.7% 13 46.4% 4 14.3% 1 3.6% 0 0%
您对使用 iPad 的移 动授课形式效果更 好的满意程度 8 28.6% 15 53.6% 4 14.3% 1 3.6% 0 0%
(4)iPad 支持英语教学模式整体满意度情况调查
为了了解学生对iPad课堂教学形式的整体满意度以及学生希望在课堂上使 用iPad的情况,我们设计了问题:“您对iPad课堂教学形式的整体满意度情况 是?”和“您希望在课堂上使用ipad? ”问题的统计分析结果如图5.4所示:对 于iPad课堂教学形式的整体满意度有9人表示非常满意,占到总人数的32.1%, 14人表示比较满意,占了总数的50%, 4人认为一般,只有一人表示不满意。10 人是非常希望在课堂上使用iPad教学的,占到总人数的35.7%,一半的学生比较 希望在课堂上使用 iPad, 3 人持一般意见,只有一人是反对的。结果说明学生们 对于这种iPad教学是比较认可的,对于教学效果满意度较高。
图 5. 4 学生对 IPAD 课堂教学形式的整体满意度
在问卷的最后我们设计了一道开放性的问答题,目的在于了解学生对自己成 绩进步或退步的原因分析,以及对平台的建议。“对于使用“乐课网”教学平台 后考试成绩的进步或退步,你分析有哪些原因?你对以后“乐课网”教学平台有 没有好的建议?”。根据回收的问卷结果,学生普遍进步很大,对这种借助iPad 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有很大的兴趣,并且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不仅熟悉 iPad功能操作,还提高了自学能力,也获得了新的学习体验。对于教学中存在的 问题与不足,还有学生也给出了一些比较好的想法建议,笔者将结合后续对师生 开展的访谈调查结果做进一步的阐述和分析。
5.1.3教师访谈
通过采访该学校初中英语课程的全职教师,如图5.5所示:笔者了解到教师 对本学期开展的iPad支持下的初中英语移动教学效果也比较满意,认为iPad教 学不仅满足了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求,对自身教学能力的提升也是一种挑战。学 生通过学习该课程,在体验移动教学的乐趣中提升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度,提高 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探究能力;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依据学生 需求选择教学内容,开发教学资源,设计教学活动,搭建iPad教学环境,同时 还要组织课堂教学,对于教师网络教学和课堂教学能力的提升都有一定的帮助。 访谈结果与分析如下:
①您认为基于“乐课网”的移动学习和传统课堂有什么区别?
老师:“我认为移动的这种学习模式利用 iPad 这种技术设备在传统课堂中 的运用和过去传统的课堂的教学方法结合起来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最大的区 别是使教学高效,资源最大化。利用大数据分析和网络平台实现线上作业的及时 分析和生成报告,以及学生课上和课下的实时互动,这些都是传统课堂不能给予 的。 ”
老师认为这种基于“乐课网”的移动学习能够弥补很多传统课堂无法做到的 不足,能够提高资源的有效利用,形成既快乐又高效的课堂。
②您认为基于“乐课网”的移动学习的学习效果怎么样?是否比传统课堂教 学效果更好?
老师:“我认为与传统的教学相比,我认为本学期开展的这样一个线上线下 相结合的移动教学带来的效果还是令人满意的,首先,学生喜欢这种在线自学的 学习方法。学生的参与和热情也高于传统课堂,课堂合作完成任务也都能够按照 我的要求积极参与,最终形成的结果也会令人很满意。其次它的共享资源学习资 源数据库是海量数据库。第三,每一次数据分析包括考试所生成的报告单这个是 人工手动分析达不到的,能够将生成的报告单发送给家长的话实现一个更加高效 的家校互动,能够促进家长对学生学习的了解和下一步的督促,这些都是比传统 课堂要好的地方,但是,也有不好的地方,比如说,乐课网平台以及 iPad 运用 上的一些功能,比如说它要在课堂上做听力,做答,发起课堂上的一些互动和提 问,迅速提问以及举手,点名这些功能相比较传统课堂来说更加适用于远程教育, 假如在传统课堂上在同一个局限的空间内老师上课的声音足够让孩子听见,觉得 没有必要戴耳机,还有能在书本上进行作答和做笔记就不用非要在iPad上利用 它的黑板平台进行书写,这样反而没有传统课堂更好一些,因为在iPad上进行 书写的话字迹不能规范,所以这些功能还有点名功能举手回答的功能,小组讨论 功能没有必要在iPad上进行,课堂上就能够实现分组教学,所以这些功能相比 较传统课堂来说更适用于远程教育,它的效果会体现的更好一些。即使有它的弊 端但总体来说还是利大于弊的。所以我觉得该课程采用iPad进行教学确实能够 提升这门课程的教学效果。”
老师对 iPad 在初中英语课程教学的实践效果持肯定态度,认为学生学习热 情和参与积极性高,最终完成提交的作业也很满意。
③您觉得基于“乐课网”的移动学习对于学生有哪些影响?学生的参与和热 情是否有所改善?
老师:“我觉得基于“乐课网”的移动学习对于学生的影响有好的也有不好 的,好的地方是他们对于资源的利用和筛选比较熟练了,熟悉iPad的功能,养 成自主学习的习惯。但是不好的一点是孩子一直以来接受的是传统的教学模式和 作业形式,突然之间教学模式和作业的改变让他们有一点对待作业的态度不能够 非常的认真,有时候会出现一种应付差事的现象。而且有时候注意力会被平板吸 引而不能够集中精力听老师讲,不和老师进行口头上的回答或互动,但学生的参 与度和积极性肯定是提高的。”
老师觉得基于“乐课网”的移动学习对于学生有好的和不好的影响都有,但 是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是很高的。
④您认为“乐课网”软件还有什么需要改进的地方,或者哪些功能可以改善? 老师:“我认为平台上的黑板功能,举手功能等有点多余和累赘,而且题库
里面的题自动阅卷功能比较死板和固定,灵活性不够好,有错题和答案选项重复 的现象,需要老师人为手动进行纠正后再反馈到题库里面去。还特别受到网速的 快慢和后台的支持影响。”
老师老师建议教学资源的设计应当更多地关注其合理性和实用性,另外也希 望能够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平台的功能进行合理使用。
⑤您觉得现在基于“乐课网”的移动学习模式(课前一一课中一一课后)有 哪些不足?有什么建议?再次进行此类移动教学时打算如何改进?
老师:“我觉得课中的话,要把课前预习的那些题拿来讲,它是分为两种方 式,第一种方式是按学生的正确比率,第二种是按各题项的正确比率,这些数据 都有显示,老师针对正确率进行讲解,这个时候老师就要在课中花费很长的时间 去做这个事情,那么这一节课要求是结构完善的一节课,因为老师在备课的时候 包括课前,课中和课后的三合一作业,包括课件,还有别的上课的听力,写作的 内容还有练习题,那么在课中讲三合一作业,就是课前预习的这个作业,中间大 概就需要 15-20 分钟来讲,那么剩下的 20分钟就不能把一节课完整的步骤进行 完,所以时间还是不够,建议需要改进的地方是假如既要讲三合一作业还要上课, 那么就要改进课程设置,排两节课需要两节课连着上,才能把这些评讲习题和上 课环节全部完整的流程都能够做到,否则在一节课 40 分钟是做不完这些事情的。 再有就是对平台题库正确率的改进,以及对手动和自动评价系统的改进,两者结 合,将部分习题化为人工评价,比如填空题,自动评价也要降低错误率。” 老师建议教学资源的设计应当更多地关注其合理性和实用性,另外也希望能 够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课程时间的设置做出合理安排以及评价阅题的的准确 率的改进。
图 5. 5 教师访谈
5.1.4学生访谈
对学生的访谈采用在轻松的环境下面对面这样的方式进行,作者随机选择了 本学期参加iPad教学实践的5名学生(学生A、学生B、学生C、学生D、学生 E),通过和他们接洽之后,以话题形式展开访谈,如图5.6所示:通过访谈得 知学生对于这种新型的教学模式还是相当满意的,认为通过课程学习获得了体验, 增长了知识,提升了能力,更重要的是在小组协作交流中学会了如何分析和解决 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也培养了克服困难的自信心。部分访谈结果与分析如 下:
①你认为“乐课网”支持下的移动学习和传统课堂有什么区别?
学生A: “让我对上课有了兴趣,会为了获得老师的红花奖励,提高排名而 不断在iPad上刷题,做题,使我积极学习。”
学生B: “乐课网平台上的资源老师讲课很有意思,通俗易懂,推送了很多 习题,有助于提高成绩。”
学生C: “提交的作业有大数据分析,及时了解自己的学习状况,发现问题, 根据老师的反馈进行多次订正,直到掌握知识。”
学生D: “我真的很喜欢这种学习方式,增加了我的学习热情和参与度”
学生绝大部分表示“乐课网”支持下的这种移动教学增加了他们的积极性, 学习资源丰富多样,而且拥有很多传统课堂无法达到的优势。
②你认为“乐课网”支持下的的移动学习的学习效果怎么样?是否比传统课 堂学习效果更好?
学生A: “我非常喜欢这种教学方法,学习效果也很好,这样我就养成了自 主学习的习惯。”
学生C: “传统的课堂教学老师讲的很多,但是总觉得内容信息量大,自己 理解起来比较吃力,iPad教学给了我更多思考的时间,并且丰富的教学资源也能 够满足我对教学内容的需求。”
学生普遍都认为基于“乐课网”平台的iPad教学具有比传统教学更多的优 势,完成任务效果好,教学资源丰富等。
③你觉得基于“乐课网”的移动学习对你的帮助有哪些?
学生B: “它的拍照笔记和图片笔记功能很详细,有助于我的对知识的复习 和巩固。”
学生C: “我提高了学习英语的兴趣,让我享受学习的乐趣。扩大了学习范 围。”
学生D:“通过这种教学工具的学习,提高了我的英语发音。”
学生E: “上面有好多有专门老师讲的微课视频,多种习题,还可以查看课 堂资料,复习所学的知识。”
学生都不同程度地认为iPad教学对自己学习该课程有帮助,能够帮助自己 提升对课程学习的兴趣,提高自身各方面的学习能力。
④您认为“乐课网”软件还有什么需要改进的地方,或者哪些功能可以改善? 学生A:“我希望反复推送错题集来巩固知识。”
学生B: “我希望增加一些关于学习的趣味游戏模块,例如成语接龙,单词 对对碰等,扩大知识面。”
学生C: “我希望打开浏览器,能够更快的查阅搜索不会的问题,再添加预 习达人等。”
学生D:“我自动批阅的习题答案不能设置太死。”
学生E:“我希望段位升级能够快一点。”
学生建议错题集能反复推送,增加练习的趣味性,打开浏览器禁用设置,自 动批阅答案的设置不要太死板,要灵活一些。
⑤你觉得现在基于“乐课网”的移动学习模式(课前一一课中一一课后)有 哪些不足?有什么建议?
学生A: “虽然教学实践中设计了多元化的教学评价,但是评价效果却不尽 如人意,互批作业有人乱批,希望能够设计出一个适合而又高效的评价体系。”
学生C: “课后作业量布置的有些多,希望能少一点,尽量不要布置很多重 复的作业。”
学生D: “课前作业分析讲解和新授课的内容很多,有时候在有限的时间内 不能完成,建议将课程时间连在一起。”
学生学生建议作业布置能够少而精,同时也建议合理安排课堂活动时间,完
善 iPad 教学评价体系。
图 5.6 学生访谈
5.1.5英语成绩结果分析
为了探究iPad支持下的初中英语教学设计与实践应用对学生英语成绩的影 响,在研究结束时,分析了七年级六班的初始成绩和最终英语分数和分布阶段。 得出结果如表 5.5 所示:
表 5. 5 七年级六班期初和期末成绩统计情况
100 分以上 91-100 分 81-90 分 71-80 分 61-70 分 60 分以下
期初成绩 1 7 7 2 6 5
期末成绩 2 7 9 7 2 1
如表5.5中的数据所示,iPad支持的初中英语教学设计和实践应用对于低分 数段和中分数段学生更有效,对高分数段的学生成绩提高并不是特别明显。
5.1.6实践效果总结
通过对以上问卷调查和师生访谈的数据分析,以及iPad支持下的初中英语 教学实践效果分析结果表明该教学方式明显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解决 了学生学习困惑,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升了教学效果。可以看出师生比较 认可利用iPad进行的快乐又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大部分学生还是比较喜欢这 种线上自主学习和课堂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式,能够接受使用iPad进行教学的 方式并且特别感兴趣。通过开展基于乐课网教学平台支持下的初中英语课程教学 案例的设计和实践,使学生能够较好的掌握课程教学内容,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并 及时答疑解惑。学生对乐课网平台资源、老师推送的学习任务和在线答疑交流情 况持肯定态度,学生自主学习情况很好,对课堂上教师的指导和小组的合作交流, 作品汇报也比较满意,学生参与课堂讨论的热情比较高。另外,iPad支持下的初 中英语教学实践具有比传统教学更多的优势,利用这种技术设备能够使教学高效 化,资源最大化,利用乐课网的平台数据分析功能来实现线上作业的及时分析和 生成作业成绩报告,学生与班级之间的实时互动可以帮助教师反思和改善教学不 足,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学习英语课程的兴趣。
5.1.7iPad支持下的初中英语教学实践中的问题分析
通过移动学习的相关理论和利用iPad进行英语教学的实践应用,发现了虽 然iPad支持下的初中英语教学设计及实践应用具有良好的效果和优势,也为后 续的英语教学提供了新的思路,但是这种新型的教学工具也无法避免地存在一些 硬件及功能方面的问题需要不断改进。本研究通过观察学生用iPad学习的情况 和课堂行为表现,以及对问卷调查结果和师生访谈数据的分析,概括出了 iPad 支持下的初中英语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第一,技术设备与软件服务需不断完善。利用iPad进行的教学,无论在学 生获取信息和搜集资料,还是上传作业,以及教师在iPad上给学生发布学习任 务,知识点的视频讲解,学生作业报告的分析等都离不开高速的网络保障和支持。 在iPad支持教学的实践运用中,最大的问题就是有时学生的iPad会突然出现掉 线或闪退。或者进入课堂速度较慢。导致教师对学生的监控信息不能够及时准确, 同时也影响了正常的课堂衔接性和教学进度。所以教师要根据授课对象的身心特 点精心挑选和设计开发贴合授课对象的教学资源以便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还要 对共享的教学资源不断完善,使之更加符合课程要求和学生特点。此外在使用教 学平台的过程中,有的服务配置没有做到位,在操作上出现了一些短板。虽然学 校在这方面也配备了专业的技术人员对网络进行维护和修复,但是从长远发展的 角度看,整个学校的网络设施还需要继续建设和完善。
第二,平台功能设计上的一些缺陷导致学生懈怠学习。对大多数刚刚开始接 受iPad教学的同学来说,这样的教学方式新颖有趣,在接触之初,iPad对学生 来说太有吸引力了,自我控制能力差的学生也不能不专注于iPad。无法集中注意 力听老师讲课,也不与老师进行口头上的回答或互动。还有平台一些功能成为累 赘,例如乐课网教学平台上的黑板功能,学生长时间在iPad黑板平台上面进行 书写并不利于学生书写字迹规范的形成,还有学生对待作业的态度不够认真,为 了完成任务而完成任务。平台乐桃群讨论的功能也没能得到充分发挥,很多学生 把其当成聊天工具,而不能与老师和同学讨论关于学习等话题。对于讨论的话题 也无法持续太久,就被聊天内容覆盖下去了。而且线上讨论时间异步,时长间隔 大,导致讨论的话题得不到其他人及时回复,影响到学生学习探究的好奇心和积 极性。而且对于某些题目,例如填空题,机器阅卷过于死板,不够灵活。
第三,英语教师的信息素养还需要不断加强。要将iPad技术设备较好的应 用于教学,教师除了具备一定的教学能力外,还要有合理选择或开发制作优秀教 学资源能力,同时线上还要对学生答疑解惑,批阅学生提交的作业,线下还要组 织正常课堂教学活动等,这与传统的教学相比无疑增加了很多教师的工作量,从 而使教师无法在有限的时间内将这些工作全部都能很好地完成。这就需要教师在 进行教学设计时,注意避免课堂中出现的一些意外情况。对每一个不同类型的授 课效果进行反思和分析,争取在下一次的备课中有效避免这些问题。新课标理念 下的教学相应地对教师提出一些新要求。因此教师需要不断熟练这些设备的基本 操作和功能,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形成教师良好的信息素养,更好地整合技术 和教学,以支持教学,更好的提高教学效果。
第四,学生课后利用iPad学习缺乏家长监管。前期通过学校的家长开放日 以及对家长开展iPad课堂的观摩活动,还有后期在了解了实验班和非实验班的 成绩对比后,这种教学模式也得到了大多数家长的认可。但是因为有些家长对教 师在学生学习中的干预作用过分信赖,也有一些家长因为缺乏正确的家庭教育观 念和引导方法,导致学生在课后自学缺乏有效的监督。部分学生虽然能够自学学 习资源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但是缺乏自己的思考和探索。只是为了应对作业, 有些家长缺乏监督,导致学生无法正确使用网络,使课堂自学效率过低,对学生 的学习产生不利影响。
5.2应用 iPad 优化初中英语教学的策略
初中英语课程标准对教师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例如要求英语教师要紧跟时代 步伐,学习现代信息网络教育支持下的新的教学方式,尽可能利用互联网的共享 优质资源和较好的交互功能。培养教师与学生的综合素质,推进新课程改革的实 施。研究者针对前面对iPad支持下的初中英语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分析,通 过调查研究及与师生交流之后,具体提出了以下几点优化的策略:
( 1)加强软硬件支持,技术设备更好地为教学服务
目前在移动互联网技术飞速发展的这个网络时代,iPad这种技术设备的普及 发展也为其应用到移动学习中创造了极大可能的便利条件。而且我们所选用的乐 课网这个教学平台也为学习者们提供了大量丰富的学习资源和它的强大的交互 功能更是为学习者带来了高效别样的学习体验。作为当今社会中的我们也要全面 看待iPad设备在教学中所起的作用。虽然我们不应该过度依赖于这些先进的技 术设备,但是也不应该对于这些先进的技术带来的教学方式所产生的变化出现过 度恐慌,甚至将其拒之门外,不敢让我们的学生去接近这些前沿的教学工具。另 一方面,在这样一个网络社会中,不能过分强调设备工具的重要性,也不能改变 一些传统原始教育理念和评价体系。这样即使是新型的教学工具也会受到束缚, 无法将其最大效益在教学实践中发挥出来。只有关注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树立 适应当下社会的先进教育理念和体系,恰当的使用iPad等新的平台工具进行教 学,为了真正发挥这些现代教学工具的重要作用,英语教学可以顺利有效地进行。
因此,在如今互联网教育发展的大形式下,学校应该与网络运营公司密切合 作,共建高速流畅的网络环境,以确保iPad课堂教学能够顺利进行开展。学校 还可以邀请专业的课程开发团队系统的培养和加强教师的课程资源开发能力。促 进教师积极开发探究,设计出适合各自学科和授课学生身心发展的iPad支持下 的教学课程。目前我校正在使用的“乐课网”教学平台是便是一个长期并且要不 断进行改进和完善的过程,需要教师、学生、网络公司甚至学生家长共同参与, 积极配合,在根据实践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不断反思优化,为了最大化教学平台的 功能。
网络和后台的服务支持对本课程将iPad引入课堂教学的研究确实至关重要。 在访谈过程中,任课教师也表示虽然本门课程在各方协调与帮助下顺利完成了教 学实践,但是从课程的设计到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再到实践应用过程中确实耗费了 大量的时间精力和耐力,教师的工作量也明显比以前增加了,教学负担更加沉重。 针对出现的这一系列的问题,除了需要提高教师本身的综合素养以外,研究者也 决定在 iPad 在初中英语教学实践中加强各方面包括企业和家长等的指导和帮助 作用。加强学校网络的覆盖面积和网速的提升速度,协助教师完成在线课程的教 学设计与平台内课程资源的开发,包括部分教学资源的制作和上传,以及在海量 资源库中筛选出适合授课对象的较好的可利用的资源,另一方面要帮助教师管理 乐课网教学平台的运行和使用,为师生的线上教学活动能够顺利的开展提供及时 且高效的引导与助力。
(2) 注重学生的学习动态,注重过程评价
在使用iPad支持课程教学的过程中,对学生可以通过教学平台上强大的评 价功能进行一些过程性的评价。此外,由于学生对iPad设备的好奇心加上它的 一些娱乐功能,使学生可能不止用它来进行学习,这就要求学校及授课教师要在 用iPad进行教学期间给学生设定相应的管理细则和制度,防止iPad的娱乐功能 对学生产生过分吸引。此外创设全适合这种教学模式的新课堂环境,让这种在课 堂上过度沉迷于玩手机的这种现象能够避免出现。而且在我们传统的初中英语的 教学中,教师往往更加注重对学生最终成绩的总结性评价,而忽略了对其平时的 课堂表现参与度情况和学习任务的完成情况等这些过程性的评价,但是iPad这 种技术设备具有强大的存储记忆功能和数据报告反馈功能可以将学生的这些过 程性的学习做一个记录并且作为学生总体评价的一部分展示出来,激发学生学习 的热情和积极性。
在英语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通过正确使用iPad数据反馈功能记录学生在 课堂上的积极性。例如举手几次,回答问题几次,参与问题讨论的次数等,完成 作业,表现排名,这些评价功能巧妙地将过程性评价和最终评价结合在一起进行 英语教学。能更加客观,准确和全面的对每一个学生做出合理公正的评价,也有 利于后期教师有针对性地对学生开展教学。还有iPad强大的数据反馈和师生交 互功能让教师和家长随时了解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对其进行过程性评价和针对 性地指导和监督。同时,学生可以在平台向老师进行提问,由老师对其进行答疑 解惑。学生也可以对教师的教学态度,教学方式等做出相应的评价。教师可以根 据学生的表现对学生进行相应的奖励和惩罚。
(3) 培养师生信息技术能力,提升教学效率
做为如今信息时代的一名英语教师,也已经不再是单一的知识传授者,而应 该是要以学习者为主体的英语课程学习的建构者,为学生组织适当的学习活动和 精心挑选和大量开发适合自己授课对象的身心特点的各种英语学习的资源及时 提供给学习者。随着知识的快速更新和不断发展,在当今这个大数据时代下的发 展更需要当代的教师必须具有相应的信息素养,能够跟上当今时代的步伐。作为 教师,每所学校还应要求专业人员提供有关学校教师和学生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 培训和指导,提高师生的信息素养,提升对材料资源的搜索整合能力与提高利用 这些技术所带来的资源加强实践探究能力,从而提高师生的自学能力,为教学效 果的提高做好准备。此外,学校等教育机构也应制定健全有效的管理制度,以加 强青年教师的示范带领的作用,由青年教师牵头,组织学校其他老师对技术的不 断学习,从而提高自身的现代教育技术能力,更好地为教学来服务。此外,还可 以通过一些其他的方式,例如可以通过学位进修、组织教师参加短期校本培训的 方式,有针对性地解决自身所面临的这些困扰问题去突破,想加强师生信息素养, 首先要转变传统的教与学理念,让他们先从意识上认可和接受将技术设备能够运 用到现代教学中去的理念,从而在自己的课堂中才能够积极借助这种技术手段去 帮助今天网络社会的学生,找到更加适合他们的新的教学方式。只有当教师的信 息素养不断得到提升,才能保证英语课堂教学的流畅度与完整性,继而通过改变 教学方式来促进新课程改革。
处在当今这个快节奏的变化迅速的社会的,信息技术更是飞速的发展更要求 师生都要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教师要及时对自己在教学中出现的效果做出反思 和总结,找出自身不足方面来对症加强,而且要利用好教育技术能力并与其他的 教师同行甚至是学生的家长进行交流沟通,加强平台的协调和协助,更好地促进 学生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4)引导学生使用iPad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教师营造适合学生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加强学习能力,引导 每个学习环节,帮助学生发展自己的独立知识。它还可以帮助教师及时发现问题 并解决问题。教师不仅要能够在设计问题时吸引学生的注意和好奇心,还要鼓励 学生敢于提出问题和批评,更要及时为学生的提问进行答疑解惑,要尽量的关注 到每个学生的每一次提问。同时还要根据学生的问答情况对一些问题进行恰当的 引导,将话题引导的更有深度,提高学生在线自主学习能力。对学生要交流的话 题和提交作业要限制提交截止时间,防止学生提交作业的时间跨度太大,以任务 驱动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能力。还有学生要是能在书本上进行做答的题目, 需要做笔记方便进行书写的就没有必要在iPad上的黑板功能进行书写,这样能 够更加规范学生的书写。将传统教学形式与iPad教学相结合,以优势补劣势, 相互进行优势互补,才能在教学中达到完美协调。
使用 iPad 进行教学时,课程教学时间得到改善。而这样一节结构完善的课 程包括课前预习作业,课件,听力,写作以及练习题等诸多内容,而在一节课的 时间内却很难将这样一节课完整的步骤全部完成,为了将评讲习题和上课环节这 些所有完整的流程全部做到,建议给学生上大课,将两节课排在一起上。这样可 以避免学生丧失探究问题的兴趣和热情。另外,利用iPad进行教学过程中,特 别是需要学生在家进行自学之前,学校要集中对家长进行针对性的培训,强调儿 童在家学习的任务要求和使用iPad的时间,以确保学生在家中的自学能力在父 母的监督下有效进行。达到自学的最佳效果。为了应对学生学习态度敷衍这一问 题,教师和家长要控制孩子使用iPad来学习的时间,还应该对学生的学习进行 必要的督促和引导。时刻提醒孩子不能下载和浏览与学习无关的游戏和网页等。
6结语
6.1 研究结论
本研究通过将iPad技术引入课堂教学中,利用网络教学平台“乐课网”开 展了三个不同课型的教学案例的实践研究。最后通过问卷和访谈的形式对iPad 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实践效果进行了分析,不仅发现通过iPad教学优化了英语 教学,提高了教学效率还分析了该教学在实践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并且提出了优化 策略,为今后的教师和研究者再进行类似的移动教学实践提供一定的参考经验。 经过以上的研究,本研究得出了以下四点结论:
(1) iPad支持下的初中英语教学具有可行性和有效性
通过回顾和梳理国内外移动学习研究和iPad在教学中的研究和应用,并界 定了移动学习、乐课网等、初中英语课程教学等相关核心概念,整理了建构主义 学习理论,现代教育技术理论,以人文本的教育发展观为本研究奠定了充分的理 论基础。结合对国内外移动学习相关研究理论和利用iPad教学的典型教学案例 的分析与总结,提出了适合于本文研究的具体方法和研究的思路。笔者将iPad 用于初中英语课程教学实践的过程中,通过对课程前端的分析,利用乐课网教学 平台强大的功能和丰富多样的资源,还自行设计和开发了大量贴近授课对象的信 息化教学资源。将这些资源运用到笔者在教育实习中进行的三个不同类型课例的 教学和实践中,得出iPad支持下初中英语课程教学实践是可行并且高效的。
(2) iPad支持下的初中英语教学实践应用效果凸显
本文分别设计了讲授新知类《Healthy food》,复习拓展类《My school day》 和实践探究类《Atrip to the zoo》的教学案例。为学生设计和开发了大量有用的 学习资源,包括文本资源,视频资源,音频资源,课件类资源和拓展类等多种类 型的课程资源。在英语课程实施过程中,因为iPad教学不同于传统的教学方式 和教学评价结果,这些强大的资源支持,数据报告以及多样的活动不仅丰富活跃 了课堂七气氛,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兴趣,还让老师得以因材施教,有效开展 教学活动,家长及时了解学生情况。因此,笔者发现该模型可以指导学生在乐课 网平台的基础上成功开展在线自学和线下学习活动,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学习任 务,教学效果凸显。
(3) 构建了 iPad 应用于初中英语教学的快乐又高效的课堂新模式
本文通过分析大量的文献进行研究,以此为理论依据构建了 iPad应用于初 中英语教学的快乐又高效的课堂新模式。该教学方式包括几个核心过程:根据教 学目标和内容,以学生为学习主体,借助iPad学习工具,以任务为导向,不断 刷新新鲜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逐渐熟悉iPad和平台 的功能操作,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大胆展示汇报的能力,课前把相关 的预习资料推送给学生,并让学生在网络平台里完成预习作业,教师进行批改。 课中,结合课前自学的数据分析报告生成本课问题,学生通过小组探究、师生合 作解决问题进行交流展示,轻松地完成学习任务。利用平台对学生进行随堂检测, 通过数据快速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同步展示点评,及时奖励,激发学生的学习 兴趣,活跃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效率。课后教师根据授课对象实际情况布置个性 化作业以加强和巩固课堂知识的重难点。对课前、课中、课后全方位覆盖教学进 行了自然的连贯。最终形成了 iPad应用于初中英语教学的快乐又高效的课堂新 模式。
(4)分析实践效果,提出优化策略
通过问卷调查和师生访谈的形式,笔者对iPad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实践效 果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该教学方式对教学效果具有很大的促进的作用,能 够及时帮助教师调整教学计划,反思教学设计经过设计和开发大量的优质教学资 源也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水平和初中英语课程的教学质量,这种借助信息化技 术教学的课堂更加能够激发学生对于课程的学习兴趣和热情,集中了学生的注意 力。形成了良好的课堂秩序,平台各种强大的功能模块也让教师的讲授更加轻松, 学生学习起来也更加方便和自由。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助于 现代学生综合学习能力的培养。针对教学实践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了分析, 并提出优化策略,为后续研究iPad支持下的教学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与实践 经验。
6.2研究不足与展望
尽管本研究设计了 iPad应用于教学的快乐又高效的iPad课堂,并且通过初 中英语课程实践也取得了比较理想的应用效果,但研究尚且存在不足之处。例如, 本研究参与实践的大部分学生学习基础各不相同,教学活动的设计可能忽略了实 践对象的个体差异性。另外,由于受到客观条件的限制,研究者只选择了初中一 门课程作为样本进行教学实践,不同的课程可能也存在着很大不同,并且受到 iPad班级人数的制约,问卷样本容量也有待提高,这些可能会导致研究结论的某 些局限性。虽然笔者教育实习的时间只有这短短几个月,但是在此过程中也深刻 感受到了老师和学生们对于这种学习方式的热情和兴趣,对待学习的积极性,相 信在不久的将来,能够在教与学中用好这一新的技术设备,并且普及延展开到更 多地科目,让更多人受益,让技术更好地为教学服务。
针对本研究存在的一些不足,以及iPad应用到未来教学中发展的方向,在 接下来的研究中将主要从以下两方面做好工作:
(1) 继续加强对本研究设计的快乐又高效的iPad课堂的研究,尝试设计和 开发将其他更多科目的 iPad 教学并尝试实践来验证,将本研究取得的研究成果 推广到更多的课程教学中去,优化和提升这些课程教学的效果。
(2) iPad应用到教学中可以设计出多种不同的课堂方式,本研究设计的乐 课网支持下的初中英语移动学习的教学实践只是万千教学模式中的一种。在后续 的研究中继续创新iPad应用到教学中新模式的发展,尝试设计一种方法,将iPad 及应用程序应用于各种类型的课程和教学实践中。为研究者和教师开展iPad教 学提供更多切实可用的高效课堂的借鉴。
参考文献
1.连续出版物
[1]李克东.数字化学习(上)一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核心J].电化教育研究,2001(8):46-49.
[2]CY.Chang,J.P.Sheuristic,T.W,Chan.Concept and design of Ad Hoc and Mobile classroom[J] Journal of Computer Assisted Learning,2003(3):24-58.
⑶杨维东,贾楠.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述评[J].理论导刊,2011,(05):77-80.
[4]杜晓利.富有生命力的文献研究法[J].上海教育科研,2013,(10):1.
[5]蔚蓝.美国将iPad应用于教学[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1(2).
[6]马志强,孔丽丽,曾宁.国内外移动学习研究热点及趋势分析一基于2005~2015年SSCI和C SSCI期刊论文比较[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6(4).
[7]白文倩,李文昊,陈蓓蕾.基于资源的移动学习的教学设计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1(4).
[8]Graham R.Commentary:The Khan academy and the day—night flipped classroom[J].Bioc hemistry and Molecuar Biology Vol.40,Issue5,2012.
[9]Harvey Singh.Building Effective Blended Learning Programs[J].Educational Technology,2 003(6).
[10]郑燕林.美国K-12在线学习发展现状与趋势探究及其启示J].现代远距离教育,2015(1):74 -80.
[11]余胜泉.推进技术与教育的双向融合——《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 年)》解 读[J].中国电化教育,2012-05-10.
[12]黄寅.基于移动教学模式下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设计[J].江苏南京:南京广播电视大 学学报,2011(3).
[13]张成龙,李丽娇.论基于MOOC的移动教学中的学习支持服务[J].中国远程教育,2017(2):
66-71.
[14]李宝,张文兰,张思琦等.移动学习中学习满意度影响因素的模型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201 6,(1):69-75.
[15]李婧.浅析教学目标分析[J].现代教育技术,2010,(10):32-35.
[16 ]党建宁,杨晓宏.互联网思维下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价值观瞻与设计创新J].电化教育研 究,2017,(11):1-6.
[17]赵国栋,原帅.移动学习的学生满意度及影响因素研究一一以北京大学教学网为例J].中国 远程教育,2010(6):32-38.
[18 ]邹景平.美国大学混合学习的成功应用模式与实例J].中国远程教育,2008(11).
[19]王莹.Blending Learning理念指导下的英语教学J].中国电化教育,2006,(7):67-69.
[20]李克东.数字化学习(上)一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核心J].电化教育研究,2001(8):46-49.
[21]李青,蔺方舟.国内电子书包应用现状述评———基于 2011-2013 年新闻报道中的案例分 析J].中国电化教育,2013(12).
[22]柯清超,陈蕾.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的新发展——首届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应用 展演述评J].中国电化教育,2013(8).
[23]丁兴富,Keegan .从远程学习到电子学习再到移动学习J].开放教育研究,2000(5).
[24]周小清.国外iPad教育应用项目的案例探究[J].教育信息技术,2014,(10):49-51.
[25]郁晓华.美国iPad项目及其对中国电子书包的启示[J].开放教育研究,2014,(2):46-55.
[26]罗媛媛.iPad课堂教学改革实践与思考[J].基础教育论坛,2015(19):32.
2.专著
[27]黄荣怀,周跃良,王迎.移动学习的教学与实践[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8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九年义务教育初中英语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3.
[29]谢幼如,李克东.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基础[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1).
[30]李克东.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31]张屹,周平红.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171-173.
[32]D.Randy Garrison,Norman D.Vaughan.Blended Learning in Higher Education:Framework, Principles and Guidelines[M].San Francisco:John Wiley and Sons,2007:71-83.
[33]柯蒂斯.邦克著,焦建利等译.世界是开放的:网络技术如何变革教育[M].上海:华东师范大 学出版社,2011.
[34]黄荣怀,Salomaa.移动学习 理论•现状•趋势[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
[35]乌美娜.教学设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108.
[36]何克抗.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15-18.
3.学位论文
[37]贾志宇.基于移动学习的信息化教学设计与应用研究[D].陕西西安:陕西师范大学硕士学 位论文,2015
[38]倪晓蕾.iPad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安徽:安徽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5.
[39]于晓丽.平板电脑在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5.
[40]罗云玲.iPad辅助中学地理教学的初步研究[D].北京:首都师范大学,2013.
[41]黄丽莉.移动学习在信息技术课程中的应用研究与实践[D].江苏扬州:扬州大学,2008.
[42]宋城杰.移动学习在信息技术与地理课程整合中的应用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
4.电子文献
[43]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EB/ OL].http://www.gov.cn/jrzg/2010-07/29/content_1667143.htm,2010-07-29.
[4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2017年教育信息化工作要点》的通知[E B/OL].http://www.moe.edu.cn/srcsite/A16/s3342/201702/t20170221_296857.html,2017-02-03.
[45]Enhancing Teaching and Learning through Educational Data Mining and Learning Anal ytics[DB/OL],2012-10-12.
[46]黎加厚.关于 “Blending-Learning” 的定义和翻译.http://www.jeast.net/old/cat_ieinee.htmL
[47]Josh B,Associates.Blend Learning:What Works?[EB/OL].http://www.e-learningguru.com/w papers/blended_bersin.doc,2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