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网站地图
  2. 设为首页
  3. 关于我们


单中心肺癌患者中医体质的相关性分析

发布时间:2023-09-17 11:11
引言
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健康发展,国民经济收入水平的提高,医疗技术水平的进步, 体检中心的普及,自身疾患的检出率大幅度提高,确诊恶性肿瘤的群体不断壮大,肺癌 发生率和死亡比率均位居国内外恶性疾病首位[1]。
我国先贤很早以前便对肺癌有相当的了解,在中国传统医学当中,尽管并没有提到 过肺癌这一医学病名,但在文献中,对类似肺癌所表现临床证候的有关描述也并不少见, 如《素问》中所说的:“肺咳之状,咳而喘息,甚则唾血……而面浮气逆。”《济生方》 中论述道:“息贲之状,在右胁下,复大如怀,喘息奔溢,是为肺积……皮中时痛或如 虱缘,或如针刺。”尽管肺癌的中医病名在中医经典著作中并未明显反映,但基于如今 肺癌的表现特征:如干咳、咯血、胸闷、胸痛等与中医典籍中类似的证候很相似,可将 肺癌归属于中医学的“咳嗽”、“咯血”、“胸痛”、“肺痈”、“肺痿”、“虚劳”、 “痰饮”等。
中国传统医学的精髓是辨证论治,但中医中药在治疗疾病上不仅注重辨证论治,同 时在治疗上也要求“三因制宜”。三因指的是因时、因地、因人。人是自然界的产物, 自然界天地阴阳之气的运动变化与人体是息息相通的,所以人的生理学活动、疾病变化 规律也必将接受时令天气、地理气候等各种因素的影响。
此外,由于病人的性别、年龄、身体状况等个体差异,也与病情的出现、进展和转 归有着很大的联系。所以,在诊断疾病时不能孤立地对待疾病,而应该综合考察时、地、 人的特点与差异等多种因素及其对病情的影响。
体质是指在人类生活过程中,在先天禀赋和后天获得的物质基础上所形成的在形体 结构、生理机制和心理状态等几个方面所综合的相对平衡稳定性的内在特点。因此,人 类身体即是指人类中的个体,内禀受于先天条件,受后天环境影响,在其正常生长、发 育和衰老过程中所产生的,与大自然、人类社会环境等相适应的较为均衡的身体特点。
现代学者以中医体质展开研究,郭晨旭[2]、宋爱玲[3]等人的研究表明非小细胞肺癌 病人体质散布情况——女子以气郁质居多,男子以气虚质居多,气虚质多见于老年,气 郁质和血瘀质多见于中青年人。TNM分期上王芪[4]、黄国品[5]、杨琪[6]、董静波[7]等人 的研究表明气虚质在各期中的比例最多,阴虚质的比例随分期的迁延逐渐升高。
本课题意在研究肺癌病人中医体质与年龄、性别、BMI指数、TNM分期等因素的 相关研究。目前对肺癌病人从体质整体认识的研究还较少,大部分只是根据体质判定最 终结果进行分析,忽视了体质判定过程中数值的分析,通过深入研究肺癌病人中医体质 与年龄、性别、BMI指数、TNM分期等相关性研究,就可以使人们在肺癌患者共性中 找到不同的特征,对各个时期的癌症作出正确的辨证,认识其病理变化过程,从而更加 客观的认识疾病发生、发展,是进一步提升中医药临床效果的重要手段,给防治肺癌带 来更多思路。
 
 
研究方案
1研究目的
探究本中心肺癌患者中医体质的分布规律,探讨肺癌患者中医体质与年龄、性别、 BMI指数、吸烟史、家族史、病理分型、TNM分期等因素的相关性,以期能够为中医药 防治肺癌提供参考依据。
2病例选择标准
2.1 病例来源
选取我院2021年01月至2022年01月于我科住院期间,其病理诊断符合肺癌的患者, 通过纳入、排除标准筛选符合本研究的病例,共收集病例140例。
样本量估算:本研究采用横断面调查最大样本量定量资料公式,公式如下:
 
其中:x表示样本均数,CV表示变异系数P表示相对误差,n代表样本含量,U表示 置信水平下的U统计量,a值通常取0.05,贝0ui-n/2=1.96; S代表标准差,d表示置信区 间的1/2,即调查误差。相对误差取20%以内,样本量最低104例。
表 1-1 95%置信度下不同相对误差时的最高样本量(定量变量)
相对误差 1% 2% 3% 4% 5% 10% 20%
样本量 38416 9604 4268 2401 1537 385 104
 
2.2 肺癌诊断标准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医政司编写的《中国常见恶性肿瘤诊治规范》中肺癌的病理学 诊断,病理明确诊断原发性肺癌,病理学诊断标准见附录B。
2.3 TNM分期标准
采用2015年国际肺癌研究学会(IASLC)制定的第八版国际肺癌TNM分期标准,依 据患者在我院首诊的检查结果、手术记录等病历资料,确定所有患者的 TNM 分期(其 中对于晚期的判断,如果穿刺病理示锁骨上淋巴结有转移,且有远处转移,归类为IV 期),消除人为性差异以及因标准差异而产生的差别。为了方便统计,只分为TNMI期、 TNMII期、TNMIII期及TNM V期四组,TNM分期标准详见表1-2。[8]
表1-2肺癌TNM分期标准
M0 亚组 N0 N1 N2 N3
Tia(mis) Ia1
T1a<1cm Ia1 Ib Ia Ib
T1 1cm<T1b<2cm Ia2 Ib Ia Ib
2cm<T1c<3cm Ia3 Ib Ia Ib
3cm<T2a<4cm Ib Ib Ia Ib
T2 4cm<T2b<5cm Ia Ib Ia Ib
T3 5cm<T3<7cm Ib Ia Ib Ic
T4 7cm<T3 Ia Ia Ib Ic
M1a Va Va Va Va
M1 M1b Va Va Va Va
M1c Vb Vb Vb Vb
 
2.4 中医体质分类及判定标准
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 2009 年发布的《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将体质分为 9 种。 分别是:平和质、特禀质、阴虚质、阳虚质、气虚质、血瘀质、气郁质、湿热质、痰湿 质。
2.4.1判定方法
回答 《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表(ZYYXH/T1 57-2009)》中的全部问题(附表B), 每个问题均按五级评定标准,计转化评分,依标准评价体质类别。公式如下:
X — n Y = X100 (1-2)
4n
其中:X表示原始分,Y表示转化分数,"代表条目数。原始分数=各个条目得分相加。
2.4.2判定标准
平和质为正常体质 ,其他8种体质为偏颇体质,具体见表1-3 。
 
表 1-3 平和质与偏颇体质判定标准
体质类型 条件 判定结果
转化分>60 分 其他8种体质转化分均<3 0分
平和质 转化分>60 分
其他8种体质转化分均<40分 基本是
不满足上述条件者
转化分>40 分
偏颇体质 转化分 30-39 倾向是
转化分<30 分
注 a 本研究中所有研究对象的中医体质类型均由问卷调查收集后计算进行判定(详见附录 D)。
 
2.5资料信息定义
表1-4资料信息定义
名称 定义
吸烟史 治疗前10年内,曾有过有规律吸烟的经历,即每天吸卷烟1支以上,或每周吸卷烟
超过4次,连续3个月,且吸烟数量累计>100支[9]。
家族史 祖孙及兄弟姐妹等直系亲属中明确患有肺癌病史。
2.6年龄分组
参照 2015 年世界卫生组织年龄分段标准,将研究对象分为5组(见表1-5)。因本
研究数据缺少90岁以上病例,因此只分为4组。
表1-5 年龄分组情况
组别 范围
青年 45 岁以下
中年 45-59 岁
年轻的老人或老年前期 60-74 岁
老年 75-89 岁
长寿老年人 90 岁以上
平均年龄 58.79±12.18 岁
 
2.7 BMI分组
参照中国肥胖问题工作组制订中国成年人BMI判定标准分为4组(见表1-6)。
表1-6 BMI分组情况
组别 范围(kg/m2)
消瘦 <18.5
正常 18.5~23.9
超重 24.0~27.9
肥胖 >28.0
 
3病例筛选标准
3.1 纳入标准
( 1)所有患者均经病理学诊断确诊为原发性肺癌(包括原发性肺腺癌、鳞癌、小 细胞癌或大细胞癌);
(2)年龄在20〜90岁范围内(包括90岁);
(3)个人对本课题项目知情认同,或自觉参与,依从性较好,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者。
3.2 排除标准
( 1)孕妇、哺乳期女性;
(2)合并肝肾功能障碍或存在造血系统疾病的其他重大或原发性病变者;
(3)精神病及心血管疾病患者;
( 4)严重药物依赖者; (5)对问题并没有完全掌握,且解释指导后仍无法完全掌握者。
3.3 剔除及脱落标准
(1)合并有其他未治愈的原发性恶性肿瘤时,对临床资料有影响者;
(2)对临床资料数据采集不全,或所采集数据不符合规定及放弃与合作者。
4信息采集
患者资料的收集采用统一诊断标准、统一体质判定量表、统一问诊方法进行收集患 者的一般资料,病理结果由我院病理室医师分析后报告,确保严格遵循纳入标准及排除 标准。
信息收集整理并通过相关的检查标准,在病人初入院时即对病人做中医体质分型量 表评估,术后根据患者肺癌病理TNM分期情况。按照纳入排除准则筛选了本调查的所有 患者对象。并根据已收集到的每个病例的一般信息、主要症状、次要诊断、TNM分期结 果、中医体质类型皆录入 Excel 表格中,最后归纳分析,为后期的分析做基础。
5统计方法
收集全部研究数据后,由研究员负责录入Exce 1的原始信息数据库,记录完毕后,审 查有无差错,对有差错的数据予以确认。使用SPSS20.0的应用软件也对原始数据量进行 了统计研究,计数资料以频数(构成比)描述,定性资料采用卡方检验、Fisher精确 检验等,相关分析采用秩相关分析,相关资料纳入下一步分析,采用系统聚类分析 进行分析。
 
研究结果
1一般资料
表2-1 肺癌患者一般情况
影响因素 组别 构成比
性别 54(38.6%)
86(61.4%)
年龄段(岁) 青年(<45) 17(12.1%)
中年(45-59) 52(37.1%)
年轻的老人或老年前期(60-74) 60(42.9%)
老年(75-89) 11 ( 7.9%)
BMI 指数(kg/m2) 正常(18.5~23.9) 81 ( 57.9%)
超重(24.0~27.9) 41 (29.3%)
肥胖(>28.0) 12 ( 8.6% )
消瘦(<18.5) 6 ( 4.3% )
吸烟史 33(23.6%)
107 ( 76.4%)
家族史 8(61.4%)
132(61.4%)
病理分型 腺癌 123 ( 87.9%)
鳞癌 12 ( 8.6% )
小细胞癌 3(2.1%)
肉瘤样癌 2(1.4%)
TNM 分期 113 ( 80.7%)
II期 6(4.3%)
III期 13 ( 9.3% )
V期 8(5.7%)
 
1.1性别与一般资料构成比的比较
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法进行计算,统计结果提示:性别与年龄段、BMI指数、家族 史构成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性别与吸烟史构成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说明吸烟与性别相关,且吸烟的主要人群为男性(见表2-2)。
 
表2-2 性别与一般资料构成比的比较
因素 组别 频数 性别
X2 P
青年 17 5(3.6%) 12 ( 8.6% )
年龄段 中年 52 19(13.5%) 33(23.6%) 2.192 0.550
老年前期 60 27(19.3%) 33(23.6%)
老年 11 3(2.1%) 8(5.7%)
消瘦 6 4(2.9%) 2(1.4%)
BMI 指数 正常 81 31(22.1%) 50(35.7%) 2.390 0.515
超重 41 14(10.0%) 27(19.3%)
肥胖 12 5(3.6%) 7(5.0%)
吸烟史 33 33(23.6%) 0(0.0%) 68.764 0.001
107 21(15.0%) 86(61.4%)
家族史 8 1(0.7%) 7(5.0%) 2.434 0.119
132 53(37.8%) 79(56.4%)
注:经X检验,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1.2年龄段与其他一般资料构成比的比较
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法进行计算,根据统计结果提示:各年龄段与BMI指数、吸烟
史、家族史构成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3)。
表2-3 年龄段与其他一般资料构成比的比较
因素 组别 年龄段
青年 中年 老年前期 老年 X2 P
消瘦 6 2( 1.4% ) 2( 1.4% ) 1 (0.7%) 1( 0.7%)
正常 81 8( 5.7%) 31( 22.1%) 35 (25.0%) 7( 5.0%)
BMI
指数 超重 41 7(5.0%) 14( 10.0% ) 18 ( 12.85%) 2( 1.4% ) 7.453 0.525
肥胖 12 0( 0.0%) 5( 3.6%) 6 (4.2%) 1( 0.7%)
吸烟 33 1( 0.7%) 12 (8.6%) 17 (12.1%) 3( 2.1%)
107 16 (11.4%) 40( 28.6%) 43 (30.7%) 8( 5.7%) 3.963 0.259
家族 8 1( 0.7%) 3( 2.1%) 4 (2.9%) 0( 0.0%)
132 16 (11.4%) 49( 35.0%) 56 (40.0%) 1( 0.7%) 0.769 0.857
注:经X2检验,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病理分型分布情况
140例肺癌患者中腺癌123例,鳞癌12例,小细胞癌3例,肉瘤样癌2例,具体见 图 2-1。
 
 
2.1病理分型与一般资料构成比的比较
因T<1,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法进行计算,根据统计结果提示:病理分型与年龄段、 BMI指数、家族史构成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理分型与性别相关(P<0.05), 且从表2-4可看出,最常见为腺癌,以女性为主;次常见为鳞癌,以男性为主。病理分 型与吸烟史相关(P<0.05),且从表2-4可看出,最常见为腺癌,以无吸烟史为主;次常 见为鳞癌,以有吸烟史为主。
 
表2-4 病理分型与其他一般资料构成比的比较
病理分型
注:经X检验,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TNM 分期分布情况
140例肺癌患者中,按照TNM分期等级,分为四组(见表2-5)。统计结果提示:本 研究可见本中心肺癌观察对象TNM分期以TNMI期多见。TNMI期患者的占比80.7%, 认为本中心肺癌患者的早诊早治已经实现。
表2-5肺癌观察对象病理TNM分期分布情况
病理分期 频数 构成比(%)
TNMI 期 113 80.7
TNM II期 6 4.3
TNM III期 13 9.3
TNM IV期 8 5.7
合计 140 100
 
3.1病理TNM分期与一般资料构成比的比较
 
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法进行计算,根据统计结果提示:病理TNM分期与性别、BMI 指数、家族史构成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理TNM分期与年龄、吸烟史构成 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6)。
表2-6病理TNM分期与一般资料构成比的比较
因素 组别
病理TNM分期 X2 P
TNMI 期 TNM I 期 TNM I 期 TNM V 期
性别 54 39(27.9%) 5(3.6%) 6(4.3%) 4(2.9%)
86 74(52.9%) 1(0.7%) 7(5.0%) 4(2.9%) 6.420 0.085
年龄 青年 17 16(11.4%) 0(0.0%) 1(0.7%) 0(0.0%)
中年 52 47(33.6%) 0(0.0%) 4(2.9%) 1(0.7%)
15.946 0.027
老年 60 44(31.4%) 5(3.6%) 7(5.0%) 4(2.9%)
前期
老年 11 6(4.3%) 3(2.1%) 1(0.7%) 3(2.1%)
消瘦 6 5(3.6%) 0(0.0%) 0(0.0%) 1(0.7%)
BMI 正常 81 67(47.6%) 4(2.9%) 4(2.9%) 6(4.3%)
指数 10.797 0.290
超重 41 32(22.9%) 2(1.4%) 6(4.3%) 1(0.7%)
肥胖 12 9(6.4%) 0(0.0%) 3(2.1%) 0(0.0%)
吸烟 33 19(13.6%) 4(2.9%) 6(4.3%) 4(2.9%)
107 94(67.1%) 2(1.4%) 7(5.0%) 4(2.9%) 15.831 0.001
家族 8 8(5.7%) 0(0.0%) 0(0.0%) 0(0.0%)
132 105(75.0%) 6(4.9%) 13(9.3%) 8(5.7%) 2.027 0.567
注:经才检验,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II期、III期、V期病例过少,合并为进展期,经聚类分析可知TNMI期多以中年、 老年前期为主,进展期多以老年前期为主(见图2-2、图2-3、表2-7)。吸烟史为二分类, 以频数分析吸烟史与进展期密切相关。
 
表2-7 病理分期与年龄段聚类分析表
病理分期
TNMI 期 进展期
第一类 中年、老年前期 老年前期
特征 n>44 n>16
第二类 青年、老年 青年、中年、老年
特征 n<17 n<8
 
 
3.2病理分型与TNM分期构成比的比较
因T<1,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法进行计算,根据统计结果提示:病理分型TNM分期
构成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病理分型TNM分期构成差异明显(见表2-7)。
表2-8肺癌观察对象各病理分型TNM分期构成比的比较
组别 频数 病理分型
腺癌 鳞癌 小细胞癌 肉瘤样癌
TNM I期 113 109 ( 77.9% ) 2(1.4%) 2(1.4%) 0(0.0%)
TNM I 期 6 2(1.4%) 4(2.9%) 0(0.0%) 0(0.0%)
TNM I 期 13 8(5.7%) 4(2.9%) 0(0.0%) 1(0.7%)
TNM V期 8 4(2.9%) 2(1.4%) 1 ( 0.7% ) 1(0.7%)
注:经X2检验,得出才=46.513, P<0.001,病理分型TNM分期构成具有统计学意义。
 
II期、III期、IV期病例过少,合并为进展期,经卡方检验分析可知,腺癌多以早期 为主,鳞癌以进展期多见,小细胞癌、肉瘤样癌病例过少,不能全面反映病理分型与TNM 分期情况,暂不作分析。
表2-9 肺癌观察对象病理分型病理分期构成比的比较
组别 频数 病理分型
腺癌 鳞癌 小细胞癌 肉瘤样癌
TNMI 期 113 109(77.9%) 2(1.4%) 2(1.4%) 0(0.0%)
进展期 27 14(10%) 10 ( 7.1% ) 1(0.7%) 2(1.4%)
注:经x2检验,得出x2=34.890, P<0.001,病理分型TNM分期构成具有统计学意义。
 
4肺癌患者中医体质的分布情况
绝大多数患者的中医体质为偏颇体质,为方便统计学分析,这里收集的数据中体偏 颇质类型为分数值最大单一体质,其他兼见情况暂不做分, 140 例肺癌患者,通过相关 量表的分类与判定,体质的分布情况见表2-10。
表2-10 肺癌患者中医体质的分布情况
组别 频数 构成比(%)
平和质 5 3.8
气虚质 56 40.0
气郁质 45 32.1
阳虚质 12 8.6
阴虚质 3 2.1
血瘀质 5 3.6
特禀质 2 1.4
痰湿质 6 4.3
湿热质 6 4.3
合计 140 100
 
4.1 年龄
因T<1,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法进行计算,根据统计结果提示:各中医体质年龄段构
成有统计意义(P<0.05),说明各中医体质年龄段的差异明显(见表2-11)。
 
表2-11 肺癌观察对象各中医体质分型年龄构成比的比较
组别 ~ 年龄
频数
频数 青年 中年 老年前期 老年
平和质 5 4(2.9%) 1(0.7%) 0(0.0%) 0( 0.0%)
气虚质 56 2(1.4%) 13(0.0%) 33(23.6%) 8( 5.7%)
气郁质 45 4(2.9%) 16(11.4%) 23(16.4%) 2( 1.4% )
阳虚质 12 2(1.4%) 8(5.7%) 1(0.7%) 1( 0.7%)
阴虚质 3 0(0.0%) 1(0.7%) 2(1.4%) 0( 0.0%)
血瘀质 5 3(2.1%) 2(1.4%) 0(0.0%) 0( 0.0%)
特禀质 2 1(0.7%) 1(0.7%) 0(0.0%) 0( 0.0%)
痰湿质 6 1(0.7%) 5(3.6%) 0(0.0%) 0( 0.0%)
湿热质 6 0(0.0%) 5(3.6%) 1(0.7%) 0( 0.0%)
注:经X2检验, 得出x2=12.294, P<0.001, 中医体质年龄段构成有统计学意义。
 
经聚类分析可知青年组体质以平和质、气郁质、血瘀质为主:中年组以气虚 质、气郁质为主;老年前期以气虚质、气郁质为主:老年组以气虚质为主(见图2-4、 图2-5、图2-6、图2-7、表2-12)。
 
 
 
图 2-4 青年组中医体质聚类分析树状图 图2-5 中年组中医体质聚类分析树状图
表2-12 不同年龄段与中医体质聚类分析表
青年组 中年组 老年前期组 老年组
气虚质、阳虚质、 平和质、阳虚质、阴 平和质、阳虚质、阴 平和质、气郁质、阳虚质、
阴虚质、特禀质、 虚质、血瘀质、特禀 虚质、血瘀质、特禀 阴虚质、血瘀质、特禀质、
痰湿质、湿热质 质、痰湿质、湿热质 质、痰湿质、湿热质 痰湿质、湿热质
n<3 n<9 n<3 n<3
平和质、气郁质、 气虚质、气郁质 气虚质、气郁质 气虚质
血瘀质
n>3 n>13 n>23 n>8
 
 
对偏颇体质数值进行探索,年龄与气虚质、阴虚质存在线性趋势(见图2-8、图2-9), 经秩相关检验,年龄与气虚质的关联性具有统计学差异&=0.906, P<0.001),年龄与 阴虚质的关联性具有统计学差异(尸0.566, P<0.001),随着年龄的增长,气虚质、阴 虚质数值逐渐升高。
 
4.2性别
 
 
因T<1,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法进行计算,
根据统计结果提示:各中医体质性别构成
 
 
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13)。
表2-13 肺癌观察对象各中医体质分型性别构成比的比较
组别 频数 性别
平和质 5 4(2.9%) 1(0.7%)
气虚质 56 26(18.6%) 30(21.4%)
气郁质 45 10(7.1%) 35(25.0%)
阳虚质 12 5(3.6%) 7(5.0%)
阴虚质 3 3(2.1%) 0(0.0%)
血瘀质 5 1(0.7%) 4(2.9%)
特禀质 2 0(0.0%) 2(1.4%)
痰湿质 6 2(1.4%) 4(2.9%)
湿热质 6 3(2.1%) 3(2.1%)
注:经X检验,得出X2=16.379, P=0.018<0.05,中医体质性别构成具有统计学意义。
 
经聚类分析可知男性体质以气虚质为主,而女性体质以气虚质、气郁质为主(见图
表2-10、图 2-11 、表2-14)。
 
图2-11 女性中医体质聚类分析树状图
表2-14 不同性别与中医体质聚类分析表
第一类 平和质、气郁质、阳虚质、阴虚质、 平和质、阳虚质、阴虚质、血瘀质、
特征 血瘀质、特禀质、痰湿质、湿热质 特禀质、痰湿质、湿热质
n<11 n<8
第二类 气虚质 气虚质、气郁质
特征 n>26 n>30
 
4.3 BMI 指数
因T<1,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法进行计算,根据统计结果提示:各中医体质BMI指数
组构成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各中医体质BMI指数组差异不明显(见表
2-15)。
表2-15肺癌观察对象各中医体质BMI指数构成比的比较
组别 频数 BMI指数
消瘦 正常 超重 肥胖
平和质 5 0(0.0%) 4(2.9%) 1(0.7%) 0(0.0%)
气虚质 56 2(1.4%) 36(25.7%) 15(10.7%) 3(2.1%)
气郁质 45 1(0.7%) 28(20.0%) 23(16.4%) 2(1.4%)
阳虚质 12 2(1.4%) 8(5.7%) 1(0.7%) 1(0.7%)
阴虚质 3 0(0.0%) 1(0.7%) 2(1.4%) 0(0.0%)
血瘀质 5 3(2.1%) 2(1.4%) 0(0.0%) 0(0.0%)
特禀质 2 1(0.7%) 1(0.7%) 0(0.0%) 0(0.0%)
痰湿质 6 1(0.7%) 5(3.6%) 0(0.0%) 0(0.0%)
湿热质 6 0(0.0%) 5(3.6%) 1(0.7%) 0(0.0%)
注:经X检验,得出X2=28.004, P=0.129>0.05,中医体质BMI指数构成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对偏颇体质数值进行探索,BMI指数与阳虚质、痰湿质、湿热质存在线性趋势(见 图2-12、图2-13、图2-14),经秩相关检验,BMI指数与阳虚质的关联性具有统计学差 异&=0.673, P<0.001), BMI指数与痰湿质的关联性具有统计学差异(r=0.739, P<0.001), BMI指数与湿热质的关联性具有统计学差异(r=0.870, P<0.001),随着BMI指数的增 长,阳虚质、痰湿质、湿热质数值逐渐升高。
 
 
 
47gggQOC3O-*-x-*-i-i2223333444555667C0gQ
bo^;-l<xicokjcft<icorjcrid)<ito+-cri«^*.:~icoo:~jco:-1+■co:-lci>:-k;-la>+-
48」32920990735389843262254699739i
BMI
图2-14阳虚质与BMI组的散点图
对偏颇体质数值进行探索,阳虚质、痰湿质、湿热质存在线性趋势(见图2-15、图
2-16、图2-17),经秩相关检验,阳虚质与湿热质的关联性具有统计学差异(r=0.792, p<0.001),阳虚质与痰湿质的关联性具有统计学差异(r=0.742, P<0.001),痰湿质与 湿热质的关联性具有统计学差异(r=0.811, P<0.001),阳虚质、痰湿质、湿热质三者 间呈正相关。
 
 
 
 
 
 
 
.00 3.13 6.25 9.33 12.50 18.75 25.00 31.25 34.39 43.75 46.88 50.00 53.13
痰湿
图2-17湿热质与痰湿质的箱线图
4.4 吸烟史
因T<1,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法进行计算,根据统计结果提示:各中医体质吸烟史构
成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16)。
表2-16 肺癌观察对象各中医体质分型吸烟史构成比的比较
组别 例数 吸烟史
有吸烟史 无吸烟史
平和质 5 2(1.4%) 3(2.1%)
气虚质 56 20(14.3%) 36(25.7%)
气郁质 45 6(4.3%) 39(27.9%)
阳虚质 12 1(0.7%) 11(7.9%)
阴虚质 3 3(2.1%) 0(0.0%)
血瘀质 5 0(0.0%) 5(3.6%)
特禀质 2 0(0.0%) 2(1.4%)
痰湿质 6 1(0.7%) 5(3.6%)
湿热质 6 0(0.0%) 6(4.3%)
注:经X2检验,得出72=12.294, P=0.004<0.05,中医体质吸烟史构成具有统计学意义。
 
经聚类分析可知有吸烟史组体质以气虚质为主;无吸烟史组体质以气虚质、气郁质
为主(见图2-18、图2-19、表2-17)。
 
 
图 2-18 有吸烟史中医体质聚类分析树状图 图 2-19 无吸烟史中医体质聚类分析树状图
 
 
表2-17 吸烟史与中医体质聚类分析表
吸烟史
平和质、气郁质、阳虚质、阴虚质、 平和质、阳虚质、阴虚质、血瘀质、
第一类 血瘀质、特禀质、痰湿质、湿热质 特禀质、痰湿质、湿热质
特征 n<7 n<12
第二类 气虚质 气虚质、气郁质
特征 n>20 n>36
 
对气虚质数值进行探索,总体上,有吸烟史组气虚质数值高于无吸烟史组(见图
2-20)。
 
图 2-20 吸烟史组的气虚质数值箱线图
 
4.5 家族史
因T<1,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法进行计算,根据统计结果提示:各中医体质分型家族
史构成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18)。
表2-18 肺癌观察对象各中医体质家族史构成比的比较
组别
频数
家族史
有家族史 无家族史
注:经检验,得出X2=8.309, P=0316>0.05,中医体质家族史构成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4.6 病理分型
因T<1,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法进行计算,根据统计结果提示:中医体质分型病理分 型构成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18)。
表2-19 肺癌观察对象各中医体质病理分型构成比的比较
组别 病理分型
频数 腺癌 鳞癌 小细胞癌 肉瘤样癌
平和质 5 5( 3.6%) 0( 0.0%) 0( 0.0%) 0( 0.0%)
气虚质 56 43( 31.4%) 8( 5.7%) 3( 2.1%) 2( 1.4% )
气郁质 45 42( 30.0%) 3( 2.1%) 0( 0.0%) 0( 0.0%)
阳虚质 12 12 (8.6%) 0( 0.0%) 0( 0.0%) 0( 0.0%)
阴虚质 3 2( 1.4% ) 1( 0.7%) 0( 0.0%) 0( 0.0%)
血瘀质 5 5( 5.0%) 0( 0.0%) 0( 0.0%) 0( 0.0%)
特禀质 2 2( 1.4% ) 0( 0.0%) 0( 0.0%) 0( 0.0%)
痰湿质 6 6( 4.3%) 0( 0.0%) 0( 0.0%) 0( 0.0%)
湿热质 6 6( 4.3%) 0( 0.0%) 0( 0.0%) 0( 0.0%)
注:经检验,得出X2=23.674, P=0.731>0.05,中医体质病理分型构成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经聚类分析可知腺癌中医体质以气虚质、气郁质为主,鳞癌以气虚质为主,小细胞
癌、肉瘤样癌病例偏少,暂不做分析(见图2-21、图2-22、表2-20)。
 
图 2-21 腺癌中医体质聚类分析树状图 图 2-22 鳞癌中医体质聚类分析树状图
表2-20 不同病理分型与中医体质聚类分析表
腺癌
平和质、阳虚质、阴虚质、 鳞癌
平和质、阳虚质、阴虚质、血瘀质、
第一类 血瘀质、特禀质、痰湿质、湿热质 特禀质、痰湿质、湿热质
特征 n<13 n<4
气虚质、气郁质 气虚质
第二类
特征 n>42 n>8
 
4.7 TNM 分期
因T<1,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法进行计算,根据统计结果提示:各中医体质分型病 理分期构成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21)。
 
表2-21肺癌观察对象各中医体质病理TNM分期组构成比的比较
组别 病理分期
频数 TNM I期 TNM II期 TNM III期 TNM V期
 
平和质 5 5(3.6%) 0(0.0%) 0(0.0%) 0(0.0%)
气虚质 56 38(27.1%) 5(3.6%) 7(5.0%) 6(4.3%)
气郁质 45 40(28.6%) 1(0.7%) 4(2.9%) 0(0.0%)
阳虚质 12 11(7.9%) 0(0.0%) 1(0.7%) 0(0.0%)
阴虚质 3 0(0.0%) 0(0.0%) 1(0.7%) 2(1.4%)
血瘀质 5 5(3.6%) 0(0.0%) 0(0.0%) 0(0.0%)
特禀质 2 2(0.7%) 0(0.0%) 0(0.0%) 0(0.0%)
痰湿质 6 6(4.3%) 0(0.0%) 0(0.0%) 0(0.0%)
湿热质 6 6(4.3%) 0(0.0%) 0(0.0%) 0(0.0%)
注:经X2检验,得出X2=27.416, P=0.141>0.05,中医体质病理分期构成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经聚类分析可知TNMI期以气虚质、气郁质为主;TNMII期以气虚质为主;TNMIII
期以气虚质、气郁质为主;TNMIV期以气虚质为主。气虚质贯穿了病理分期的始终(见
图 2-23、图 2-24、图 2-25、图 2-26、表 2-22)。
 
 
 
图2-25 TNM III期中医体质聚类分析树状图图2-26 TNM IV期中医体质聚类分析树状图
表2-22不同TNM分期与中医体质聚类分析表
TNM I期 TNM II 期 TNM III期 TNMIV 期
平和质、阳虚质、 平和质、气郁质、 平和质、阳虚质、 平和质、气郁质、
阴虚质、血瘀质、 阳虚质、阴虚质、 阴虚质、血瘀质、 阳虚质、阴虚质、
第一类 特禀质、痰湿质、 血瘀质、特禀质、 特禀质、痰湿质、 血瘀质、特禀质、
特征 湿热质 痰湿质、湿热质 湿热质 痰湿质、湿热质
n<12 n<2 n<2 n<3
第二类 气虚质、气郁质 气虚质 气虚质、气郁质 气虚质
特征 n>38 n>5 n>4 n>6
 
对偏颇体质数值进行探索,TNM分期与气虚质、阴虚质存在线性趋势(见图2-27、 图2-28),经秩相关检验,TNM分期与气虚质的关联性具有统计学差异(r=0.684, p<0.001) , TNM分期与阴虚质的关联性具有统计学差异(r=0.495, P<0.001),随着 TNM分期的进展,气虚质、阴虚质数值逐渐升高。
 
图 2-27 气虚质与病理分期的箱线图
 
图 2-28 阴虚质与病理分期的箱线图
 
分析与讨论
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健康发展,国民经济收入水平的提高,医疗技术水平的进步, 体检中心的普及,自身疾患的检出率大幅度提高,确诊恶性肿瘤的群体不断壮大,治疗 后肺癌发生率和死亡比率均位居国内外恶性疾病首位[1]。据中国2015年癌症统计数据分 析,男性肺癌高发年龄段为75岁及以上人群,女性肺癌高发年龄段为60岁以上;城市肺 癌发病率高于农村,南方高于北方,中国居民肺癌负担严重。现代研究表明家族史和基 因易感性[10-11]、吸烟和二手烟[12-14]、电子烟和大麻[15-16]、空气污染[17-18]、职业暴露[19-23]、 既往肺部疾病[24-25]、营养饮食[26-28]、精神心理[29-31]与肺癌密切相关。
1肺癌的中医病名
我国先贤很早以前便对肺癌有一定的认识,在中国传统医学当中,虽尽管并没有提 到肺癌这一临床病名,但在医学文献中,对此类肺癌症状及证候的有关描述却并不少见, 《素问》中提及的:“肺咳之状,咳而喘息,甚则唾血……而面浮气逆。”《济生方》 论述:“息贲之状,在右胁下,复大如怀,喘息奔溢,是为肺积……皮中时痛或如虱缘, 或如针刺。”尽管肺癌的中医病名在中医经典著作中并未明显反映,但基于如今肺癌的 表现特征:如干咳、咯血、胸闷、胸痛等与中医典籍中类似的证候很相似,可将肺癌归 属于中医学的“咳嗽”、“咯血”、“胸痛”、“肺痈”、“肺痿”、“虚劳”、“痰 饮”等。
2肺癌的病因病机
对于肺癌的产生的原因,目前尚不明确,但是根据患者的生活习惯及症状表现,可 认为本病病因与虚、痰、瘀、毒有关[32]。人体正气不足,是肺癌发生的基础,体现在《医 宗必读•积聚》所说:“积之成者,正气不足,而后邪气踞之”,以及《内经》曰:“两 虚相得,乃客其形”。以及肺为娇脏,不耐寒热,为清虚之体,故易受邪毒攻击,《杂 病源流犀烛》中所述: “邪积胸中,阻塞气道,气不宣通,为痰为食为血,皆得与正 相搏,邪即胜,正不得而制之,随结成型而有块”。肺气升降失司,原本气机运行通道 紊乱,引起功能失常,津液输布出现障碍,津停不前,化而为痰,驻于肺中,日久化瘀, 痰瘀毒结聚而形成积块。
3肺癌的中医体质分布
人是自然界的产物,自然界天地阴阳之气的运动变化与人体是息息相通的,所以人 的生理学活动、疾病变化规律也必将接受时令天气、地理气候等各种因素的影响。
现代学者以中医体质展开研究,郭晨旭[2]宋爱玲[3]等人的研究表明非小细胞肺癌病 人体质散布情况——女子以气郁质居多,男子以气虚质居多,气虚质多见于老年,气郁 质和血瘀质多见于中青年人。郭晨旭[2]发现广州地区癌症病人体质以气虚质、气郁质、 血瘀质散布最广;林静缨[33]对福建地区入组170例非小细胞癌患者分析发现中医体质以 气虚质、痰湿质最为多见,其次是阳虚质、湿热质;徐佳仪[34]从浙江地区250例肺部结 节病人中医体质分析中发现恶性结节患者在体质分布上气郁质比例较高;王芪[4]发现北 京地区 300 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中医体质分布以气虚质、阴虚质、阳虚质最多。黄国 品[5]研究台湾地区 113 例原发性支气管肺癌患者发现其体质类型以气虚质、阴虚质、阳 虚质、气郁质最多,约占3/4。TNM分期上,王芪[4]、黄国品[5]、杨琪I6】、董静波[7]等人 的研究表明气虚质在各期中的比例最多,阴虚质的比例随分期的迁延逐渐升高。
4中医治疗
4.1中药方剂
常佳婧[35]、陈婷婷[36]等人研究名中医治疗肺癌规律,发现用药共同点是扶正,年龄 大者重在补气,中青年者在补气养阴的同时兼顾祛邪,黄芪、白术、人参、党参等补益 药物用量最多,临床多用百合固金汤、参苓白术散、败毒散等方剂。
对肺癌术后患者施加中药干预,可提高自身免疫力,明显改善肺癌术后出现的咳嗽 症状,并促进术后肺功能的恢复[37-38]。
中医辨证治疗联合化疗辅助治疗肺癌的近期疗效显著,增加化疗的敏感性[39],进而 提高了非小细胞肺癌的控制,减轻化疗后骨髓抑制的影响[40-41],化疗观察期胃肠道反应 明显减少[42-43]。增强机体自身的免疫[44-47],生命品质才得以提高[38,48-49]。能有效延长患 者中位存活期,并明显提高三年内生存率。 [50-52]
4.2针灸治疗
针灸辅助治疗肺癌的效果主要体现在,刺激与肺脏有关的部位能能增加或控制恶性 肿瘤药物在肺脏中和瘤体的浓度[53],增强其特异性杀瘤作用,降低肺癌放化疗病人的骨 髓控制程度,减少了病人的不良反应及发作几率,有效调整了病人免疫系统[54-55],解除 疲乏感,解决恶心腹泻等胃消化道异常表现[54],同时针刺穴位可以有效刺激人体内疼痛 感觉调制系统,从而提高人体对内源性阿片类化合物的形成和排出从而达到止痛疗效, 有有效缓解了治疗肺癌转移后的骨性疼痛和胸廓切开术后的剧痛,也有效减少了晚期肺 癌患者病人因为疼痛而出现呼吸困难的症状。
4.3 中药提取物
雷公藤、骨碎补、人参皂苷等中药提取物能够抑制肿瘤的发生和肿瘤细胞的存活, 诱导肺癌细胞凋亡。同时人参皂苷还可以恢复 T 细胞对癌细胞产生的细胞毒性。蟾毒 灵控制EGFR—PI3K/Akt的信息通路,从而改善肺腺癌H1975对吉非替尼的耐药性。 同时,大黄还能够有效控制人肺腺癌细胞A549中MMP—2的酶活力,进而控制恶性肿 瘤细胞转移与蔓延速度。 [56]
5研究结果分析
5.1 一般资料
此项调查一共采集了140例肺癌患者,年龄段集中分布在中年(45-59岁)、老年前 期(60-74岁)。旧中国时期,人均寿命普遍偏短,新中国成立后,卫生系统的健全, 新生活运动的开展,使得人均寿命逐渐提高,因此本次调查老年(75-89岁)及以上人 群偏少。
本病例140例肺癌观察对象中,肺癌患者在性别上的分布不同,肺癌患者群体中女 多男少,结论与其他研究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不同。本调查的资料女性比重显著超 过男性,离不开实际临床因素的影响。随着国民经济的高速健康发展,人民收入水平的 增加,也带来了丰富的食品种类供应,社会饮食结构也随着发生变化;新兴产业的发展, 女性适用岗位的增加,社会工作分配的改变;重工业的快速发展,空气质量的显著改变; 生活节奏加快,女性寿命较男性更长等原因使得女性发病率显著升高。肺癌病人中男性 死亡率远大于女性,在病理上女性多以腺癌为主,而男性则多以鳞癌为主,鳞癌发生时 间多属晚期,而本中心疾病则多以早期腺癌为主,所以女性多于男性。
140例肺癌患者的BMI指数以正常为主,但超重及以上指数的占37.9%。说明由于改 革开放以来人均收入的增加,丰富的饮食种类供应导致人群食物摄入普遍过多,但一部 分人群由于工作压力、工作强度、疾病限制等原因,导致运动时间过短,自身新陈代谢 功能的减弱,碳水化合物堆积在体内既无以转化成人体所需物质,又无法通过水液代谢 排出,摄入一一消耗转化不成比,导致BMI指数的升高。
有吸烟史人数33人,吸烟与性别相关,且吸烟的主要人群为男性,其中男性33人, 占男性比61.11%,说明男性仍是吸烟的主要人群,吸烟是男性患肺癌的高风险因素,不 是女性患肺癌的高风险因素[57]。
有家族史人数8人,结合患者年龄分布及我国卫生医疗事业的发展史,由于历史原 因,医疗体系的不健全,肺癌患者年龄偏大,对父辈的死亡原因不明,导致家族史资料 收集不够完善。
5.2病理分型
140例肺癌患者中腺癌123例,鳞癌12例,小细胞癌3例,肉瘤样癌2例,病理分型与 一般资料构成比的比较,根据统计结果提示:病理分型与性别相关(P<0.05),最常见 为腺癌,以女性为主;次常见为鳞癌,以男性为主。病理分型与吸烟史相关(P<0.05), 且从表2-4可看出,最常见为腺癌,以无吸烟史为主;次常见为鳞癌,以有吸烟史为主, 与性别相符合。
5.3TNM分期
140例肺癌患者中,病理TNM分期分布情况为:TNMI期113例(占80.7%) >TNM III期13例(占9.3%) >TNMIV期8例(5.7%) >TNMII期6例(4.3%)。本研究可见肺 癌观察对象TNM分期以TNMI期多见。TNMI期患者的占比80.7%,随着时代的发展, 国民经济收入水平的提高,体检中心的逐渐普及,胸部CT已成为医疗检验的主要组成部 分,更多的肺部小结节被检测出,使早期肺癌的检测率大大提高,为肺癌早发现、早治 疗提供了物质基础,TNMI期占本研究患者病例主体,认为本中心肺癌的早诊早治已经 实现,大量研究资料表明肺癌的病变过程漫长迁延,告知我们应当注重治未病体系中的 已病防传,加强术后病人随诊治疗,及时干预,控制癌病的进一步发展。
年龄分布上:早期(TNMI期)以中年、老年前期为主,进展期多以老年前期为主。 老年前期(60-74岁)是肺癌的高危人群,年龄大者多有忍痛意识,不愿多麻烦他人, 当肺癌不适症状出现,疼痛不可忍受,才愿就医求助,此刻肺癌多以进展。生理上,随 着年龄的增长,脏腑之气走上极值后进入下行通道,正虚不足以抵御病邪,正虚邪恋, 致使病情进一步发展。
吸烟史分布上:吸烟史人群病理期分布进展期比例明显多于未吸烟人群,提示吸烟 是肺癌的高危险因素。
病理分型分布上:腺癌多以早期为主,鳞癌以进展期多见,小细胞癌、肉瘤样癌病
例过少,不能全面反映病理分型与TNM分期情况,暂不作分析。
5.4 中医体质
肺癌患者的中医体质以气虚质、气郁质为主。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生活作息的改 变,熬夜、失眠等原因使得人体之气加快耗散而得不到补充,使之气虚症状不断出现; 现代研究表明,气虚质、气郁质与抑郁症密切相关[58-60],中国精神疾病发病人数日益增 长[斶,抑郁发作(MDE) 1年患病率提高[62],快生活的节奏,使得工作、家庭、社会压力 加大,导致情绪成为致病的主要因素之一。
以各个年龄段为主要研究对象开展了统计分析。统计结果显示:各中医体质年龄段 差异明显。经聚类分析可知青年组体质以平和质、气郁质、血瘀质为主:中年组以气虚 质、气郁质为主;老年前期以气虚质、气郁质为主:老年组以气虚质为主。青年人,肾 气盛,筋骨壮,正实邪虚,由于现代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工作、家庭、社会等带来的 压力加大,导致情绪成为致病的主要因素之一。随着身体顶峰过去,进入下降通道,脏 腑衰,不足成为身体的特征,因此气虚质成为体质主流。
对偏颇体质数值进行探索,年龄与气虚质、阴虚质存在线性趋势,经秩相关检验, 年龄与气虚质、阴虚质的关联性具有统计学差异,随着年龄的增长,气虚质、阴虚质数 值逐渐升高。符合人体脏腑生理,提示我们应注意养生,及时增加干预,延缓脏腑之气 衰败过程,提高自身免疫力,减少疾病的发生与发展。
以不同性别为主要研究对象开展了统计分析。统计结果显示:各中医体质分型性别 组差异明显。经聚类分析可知男性体质以气虚质为主,而女性体质以气虚质、气郁质为 主。现代研究表明,女性比男性更容易抑郁[62],气虚质、气郁质与抑郁症密切相关[58-60], 提示我们平时养生应注意行气与补气相结合,并关注疏肝解郁。
以不同BMI指数为主要研究对象开展了统计分析。统计结果显示:各中医体质BMI 指数差异不明显。对偏颇体质数值进行探索,BMI指数与阳虚质、痰湿质、湿热质存在 线性趋势,经秩相关检验,BMI指数与阳虚质的关联性具有统计学差异,随BMI指数升 高,阳虚质、痰湿质、湿热质数值也逐渐升高。阳虚质、痰湿质、湿热质存在线性趋势, 经秩相关检验,阳虚质、痰湿质、湿热质三者间呈正相关。体现了“肥人多湿”这一中 医理论[63],由于过食肥甘厚腻之平,自身消化能力不足以进行物质转化,使之堆积在体 内,阻遏气机造成全身脏腑之气失调,自身体重的增加,从而限制了活动,不能“动则 升阳”,使阳气进一步衰微,进入恶性循环。
以吸烟史为主要研究对象开展了统计分析。统计结果显示:各中医体质分型吸烟史 差异明显。吸烟史体质以气虚质为主,无吸烟史者以气虚质、气郁质为主。与性别体质 特征相符合,因有吸烟史人群大多为男性,存在一定数据偏移,无吸烟史人群亦以气虚 质为主,考虑女性群体与厨房油烟接触过多或接触二手烟。对偏颇体质数值进行探索, 总体上,有吸烟史组气虚质数值高于无吸烟史组。“壮火之气衰,少火之气壮;壮火散 气,少火生气。”吸烟可能会导致壮火之气散气,耗散人体气机,加剧了人体气虚的状 态,
以家族史为主要研究对象开展了统计分析。统计结果显示:各中医体质分型家族史 差异不明显,由于历史原因,医疗体系的不健全,肺癌患者年龄偏大,对父辈的死亡原 因不明,导致家族史资料收集不够完善,使得本研究收集病例数较少,不能反映肺癌家 族史与中医体质的联系。
以病理分型为主要研究对象开展了统计分析。统计结果显示:各中医体质病理分型 差异不明显。经聚类分析可知腺癌中医体质以气虚质、气郁质为主,鳞癌以气虚质为主, 小细胞癌、肉瘤样癌病例偏少,暂不做分析。
以病理分期为主要研究对象开展了统计分析。统计结果显示:各中医体质病理分期 差异不明显。由于本研究例数较少,TNM II期、TNM III期及TNM IV期病例数据均不 足,故无法表达中医体质和病理分期之间的直接关系。经聚类分析可知TNMI期以气虚 质、气郁质为主;TNMII期以气虚质为主;TNMIII期以气虚质、气郁质为主;TNM V 期以气虚质为主。气虚质贯穿了病理分期的始终,说明肺癌病情的发生发展与气虚质关 联密切。对偏颇体质数值进行探索,TNM分期与气虚质、阴虚质存在线性趋势,经秩相 关检验,TNM分期与气虚质、阴虚质的关联性具有统计学差异,随着病理分期的进展, 气虚质、阴虚质数值逐渐升高。表明肺癌的发生发展易耗气伤阴。正气内虚是肺癌的主 要病理基础,由于邪愈盛而正愈虚,随着病情的发展,气虚、阴虚的程度不断加深。
6不足与展望
6.1 不足
(1)研究设计:研究设计不够全面,未加入吸烟指数、抑郁评分等多方面客观指 标。
(2)样本量:本研究患者例数较少,TNM II期、TNM III期及TNM IV期病例数 不足,覆盖面不够广,不能全面反映影响体质变化的相关性因素,未设置常人对照组, 未能系统评估本地区中医体质规律,病理体质的变化规律难以排除生理因素影响。
(3)随访时间:本研究对病人跟踪观察时间短,难以精确研究病情进一步发展导 致体质变化的规律,五年生存率等客观指标难以纳入。
6.2 展望
本中心研究病例以TNMI期为主,认为本中心肺癌的早诊早治已经实现,为进一 步中药干预肺癌,预防癌病复发、发展提供了临床基础。
(1)中医体质代表了个体在一个长期阶段的身体生理及心理的总特征,中医证型 代表了这一时刻病理变化,手术前后、化疗前后证型必会发生改变,依据中医体质,适 时随证用药或许能提高治疗癌病效果。
(2)不同中医体质预后效果或许不一,五年生存率或许不同,随着疾病进一步发 展,中医体质或许未改变,判定中医体质的数值变化或许更明显,需经一步长期随访, 定期测评体质问卷。
随着疾病的发展,气虚质、阴虚质数值不断提高,告诉我们癌病发展易耗气伤阴, 中医体质与病情发生进展的相关联,中药干预癌病应从益气养阴入手,正气存内,邪不 可刚,希望未来同道们能在中药干预癌病方面进一步研究,提供新的见解,为中医进一 步发展贡献力量。
结论
通过对肺癌患者基本资料、临床病理分期的收集及中医体质类型的调查,探讨本中 心肺癌患者中医体质的相关性分析,得出以下几点主要结论:
1.年龄与体质具有相关性:青年组体质以平和质、气郁质、血瘀质为主:中年组以 气虚质、气郁质为主;老年前期组以气虚质、气郁质为主:老年组以气虚质为主。随着 年龄的增长,气虚质、阴虚质数值逐渐升高。
2.性别与体质具有相关性:男性体质以气虚质为主,而女性体质以气虚质、气郁质 为主。
3.吸烟史与体质具有相关性:有吸烟史组体质以气虚质为主;无吸烟史组体质以气 虚质、气郁质为主。
参考文献
[1]Siegelrl Miller-KD-Jemal-A.Cancer Statistics,2020[J].CA Cancer JClin,2020,70(1):7-30.
[2]郭晨旭.180例肿瘤患者中医体质调查及其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分析[D].广州中医药大 学,2011,17-30.
[3]宋爱玲.68例肺癌中医体质调查及其相关分析[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4,18-32.
[4]王芪.非小细胞肺癌中医体质调研及与吸烟相关因素探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6,18-35.
[5]黄国品.台湾地区肺癌中医体质类型和证候证型分布规律及与临床分期相关性研究[D].南京中医药 大学,2013,20-36.
[6]杨琪,陈文宇,徐玉芬,等.肺癌患者中医体质及中医辨证分型与临床TNM分期及病理类型之间的关 系分析[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7,35(11):2927-2929.
[7]董静波,卢晓峰,翁国爱,等.肺癌患者中医体质及辨证分型与临床TNM分期及病理类型的相关性研 究[Z]:中国中医药科技,2016,23(5):506-509.
[8]王鑫,支修益.国际肺癌研究协会(IASLC)第八版肺癌TNM分期解读[J].中华胸部外科电子杂 志,2016,3(2):70-76.
[9]Ai1 P,Q S,Pa N, et al. Associations Between Cigarette Smoking Status and Colon Cancer Prognosis Among Participants in North Central Cancer Treatment Group Phase Iii Trial N0147[J]. 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2014,6(3):175.
[10]Mckay JD,Hung RJ,Han Y, et al. Large-scale Association Analysis Identifies New Lung Cancer Susceptibility Loci and Heterogeneity in Genetic Susceptibility Across Histological Subtypes[J]. Nature Genetics, 2017, 49(7): 1126-1132.
[11]Zanetti KA,Wang Z,Aldrich M,et al. 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y Confirms Lung Cancer Susceptibility Loci on Chromosomes 5p15 and15q25 in an African-american Population[J]. Lung Cancer, 2016,98:33-42.
[12]李钊,许斌斌,刘思达,等.尼古丁在肺癌研究中的新进展[J].中国医刊,2015,50(10):38-42.
[13]Kim CH,Lee YA,Hung RJ, et al. Exposure to Secondhand Tobacco Smoke and Lung Cancer By Histological Type: a Pooled Analysis of the International Lung Cancer Consortium (ilcco)[J]. International JournalofCancer,2014,135(8):1918-1930.
[14]王再红,高兆芳,李海刚,等.长期吸烟对肺癌组织B7-H4、P53表达的影响及临床意义[J].河北医科 大学学报,2016,37(5):582-584.
[15]Cai H,Wang C. Graphical Review: the Redox Dark Side of E-cigarettes; Exposure to Oxidants and Public Health Concerns[J]. Redox Biology, 2017, 13: 402-406.
[16]Xu X,Wang X,Zhang X, et al. The Debate on Regulation of E-cigarettes in China[J]. The Lancet Respiratory Medicine, 2016, 4(11): 856-858.
[17]Mark G. Air Pollution and Cancer, Iarc Publication No. 161 [book Review][J]. Air Quality and Climate Change, 2013, 47(4): 11.
[18]Guo Y,Zeng H,Zheng R, et al. The Burden of Lung Cancer Mortality Attributable to Fine Particles in China[J]. 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 2017, 579: 1460-1466.
[19]Kachuri L,Villeneuve PJ,Parent M, et al. Occupational Exposure to Crystalline Silica and the Risk of Lung Cancer in Canadian Men[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ancer, 2014, 135(1): 138-148.
[20]冼海兵,邓燕明,郑艳芳,等.佛山地区血浆重金属水平与肺癌的相关性分析[J].中华肿瘤防治杂 志,2016,23(S2):1-2,4.
[21]G HD,E LM,Leung CK, et al. Wood Dust Exposure and Lung Cancer Risk: a Meta-analysis.[J].
Occupational and Environmental Medicine, 2015, 72(12): 889-898.
[22]刘晓美,范亚光,姜勇,等.云锡矿工肺癌危险因素的队列研究J].中国肺癌杂志,2013,16(4):184-190.
[23]Phd EALG,Msc CM,Msc MC, et al. Long-term Effect of Arsenic Exposure: Results From an Occupational Cohort Study[J]. American Journal of Industrial Medicine, 2019, 62(2): 145-155.
[24]Akhtar N,BansalJG. Risk Factors of Lung Cancer in Nonsmoker[J]. Current Problems in Cancer, 2017: 328-339.
[25]B SM,L CM. Cancer Progress and Priorities: Lung Cancer.[J]. Cancer Epidemiology, Biomarkers & Prevention : a Publication of the American Association for Cancer Research, Cosponsored By the American Society of Preventive Oncology, 2019, 28(10): 1563-1579.
[26]Sun Y,Li Z,LiJ, et al. A Healthy Dietary Pattern Reduces Lung Cancer Risk: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J]. Nutrients, 2016, 8(3): 134.
[27]詹超英,周盛荣,庄坤东,等.饮食与肺癌关系的Meta分析[J].中国肿瘤,2016,25(9):734-741.
[28]Li W,Tse LA,S.k.au J, et al. Prognostic Value ofAlcohol Consumption and Some Other Dietary Habits for Survival in a Cohort of Chinese Men with Lung Cancer[J]. Chinese Journal of Cancer, 2017, 36(7): 298-305.
[29]马寒芳,杨艳,陈如燕.健康体检人群肺癌危险因素的调查与分析[J].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 文),2017,3(4):9-11.
[30]宋欢,蒋婷婷,严丽波,等.精神心理因素对肺癌发病影响的研究[J].现代预防医 学,2011,38(2):294-297.
[31]施南峰,邵建华,虞建锋.慈溪市肺癌危险因素病例对照研究[J].中国预防医学杂志,2007(4):406-410. [32 ]冯枫,冯淬灵,张力.原发性支气管肺癌中医证候与支气管镜下表现关系的初步探究J].北京中医药 大学学报,2016,39(5):417-423.
[33]林静璎.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医体质与临床证型的调查研究[D].福建中医药大学,2010,20-35.
[34 ]徐佳仪.肺部小结节患者中医体质分布规律探析[D].浙江中医药大学,2019,19-33.
[35]常佳婧,何院生,孙建萍.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研究名中医治疗老年肺癌与中青年肺癌用药规律 异同J].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20,第22卷(第4期):1011-1019.
[36 ]陈婷婷,王应天,田甜.数据挖掘法浅析中医治疗肺癌用药规律及相关机制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 志,2018,24(11):206-210.
[37]霍健,刘焕,苏兴利,赵妍,等.参苓白术散加减对肺癌术后慢性咳嗽的疗效及相关机制研究[J].世界 中医药,2019,14(9):2300-2304.
[38 ]张宝云,许玲.中医药联合康复训练对肺癌术后患者生活质量改善的研究进展[J].中国肿瘤临床与 康复,2019,26(5):639-640.
[39]胡振明,石君,刘敏娟,等.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非小细胞肺癌60例临床研究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 程教育,2016,14(5):90-91.
[40]孙守坤,丛立新,郭环宇.中西医结合疗法对老年非小细胞肺癌化疗所致骨髓抑制的影响研究J].大 家健康(学术版),2015,9(18):3.
[41]罗悦琼,李琦.参苓白术散加减治疗肺癌骨转移的疗效及作用机制探讨[J].世界中医 药,2016,11(7):1261-1264.
[42]蒋鹏飞.参苓白术散煎剂治疗小细胞肺癌患者行EP方案+化疗后引起的胃肠道反应J].医学信 息,2017,30(5):180-181.
[43]张苗苗.参苓白术散煎剂治疗小细胞肺癌患者行EP方案化疗后引起的胃肠道反应[J].临床医药文 献电子杂志,2020,7(44):150,152.
[44]江美林,彭文颖,李佳,等.非小细胞肺癌免疫治疗生物标志物研究进展[J].肿瘤防治研 究,2018,45(10):805-810.
[45]Koichi Sato, Hiroaki Akamatsu, Eriko Murakami, et al. Correlation between immune-related adverse
福建中医药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events and efficacy in non-small cell[J]. Lung Cancer, 2018, 115(9): 71-74.
[46]吴姗姗,严峰,邓玉玲,等.小细胞和非小细胞肺癌晚期患者CD3+CD4+及CD3+CD8+T淋巴细胞亚 群的差异[J].中国免疫学杂志,2015,31(01):114-116+121.
[47]刘夏,钟殿胜.晚期非小细胞肺癌BRAF突变靶向治疗进展[J].中国肺癌杂志,2018,21(08):635-640.
[48]何崇保,杨小东,张文学,等.24例肺癌中西医结合化疗后生活质量QOL评分与MSCT疗效观察J]. 现代医用影像学,2017,26(6):1603-1606.
[49]于珊珊.百合固金汤联合化疗对中晚期肺癌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观察[J].辽宁中医杂 志,2015,42(10):1920-1922.
[50]崔伟堂.活血消岩方干预IV期肺癌患者D-二聚体及生存时间的成本及效果分析J].中国医学创 新,2016,13(13):93-96.
[51]韩甜甜,周京旭,欧阳明子,等.中医辨证联合化疗辅助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及对生存期的影响 [J].辽宁中医杂志,2019,46(4):729-732.
[52]许文学.单用中药治疗肺癌术后1例“带瘤生存”9年+中医思考[C]//2010中国医师协会中西医结合 医师大会摘要集,2010:234.
[53]张志星,成泽东,李春日,等.针刺对肺癌小鼠体内紫杉醇分布趋向性的影响[J].中国针 灸,2014,34(12):1208-1213.
[54]张露.温针灸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化疗后IL-2、Nk细胞、T细胞亚群的影响分析[J].中华肿瘤防治 杂志,2020,27(S1):70,72.
[55]陈良良,解光尧,江克文,等.针灸对肺癌患者的免疫调节作用[J].中国针灸,1997(4):197-199.
[56]马超,许玲.中医药治疗肺癌的研究进展[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7,35(5):1100-1103.
[57]吕章艳,李霓,陈朔华,等.非吸烟女性肺癌风险预测模型的构建研究[J].中华预防医学杂 志,2020,54(11):1261-1267.
[58]陈琳琳,朱燕波,王琦,等.大学生人格特征及中医体质与抑郁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全科医 学,2016,19(33):4124-4129.
[59]蔡东滨,宁玉萍,郑伟,等.综合医院门诊抑郁状态患者的中医体质类型分布特点J].时珍国医国 药,2018,29(5):1111-1113.
[60]杨焕新,于艳红,乔明琦.抑郁症与中医九种体质的关系探讨_杨焕新[J].中华中医药杂 志,2016,31(6):2048-2050.
[61]史晨辉,马宁,王立英,等.中国精神卫生资源状况分析1J].中国卫生政策研究,2019,12(2):51-57.
[62]余灿清,吕筠,陈怡平,等.中国慢性病前瞻性研究:中国30〜79岁成年人抑郁发作的地区及人群分 布特征[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15(1):52-56.
[63]朱燕波,王琦,吴承玉,等.18805例中国成年人中医体质类型与超重和肥胖关系的Logistic回归分析 [J].中西医结合学报,2010,8(11):1023-1028.
 
 
附录
附录A:知情同意书
尊敬的受试者: 我们邀请您参加福建省人民医院批准开展的“单中心肺癌患者中医体质的相关性 分析”课题研究。本研究将在福建省人民医院开展,预计将有104名受试者 自愿参加 。本研究已经得到福建省人民医院伦理委员会的审查和批准。
如果您决定参加本项研究,医生将检查您是否符合参加本研究的条件,如果您符 合本研究的入选条件,我们会在治疗前对您实行体质评价,希望得到您的配合。
您参加本研究完全是自愿的。我们希望您能够坚持完成本研究,如果您在任何时 候因为任何原因退出本研究,请您与医生联系。如果您决定退出本研究,将不会影响 您与医生的关系,医生将根据您的病情和患者至上的原则对您进行合理的治疗。
有关您身份的记录时保密的,只有您的医生清楚,您的临床研究资料将记录在病 例观察表上,您的姓名不会出现在任何研究报告和公开的版物中。
受试者声明:我已经阅读了上述有关本研究的介绍,对参加本研究可能产生的风 险 和受益充分了解。我自愿参加本研究。
我同意□或拒绝□除本研究以外的其他研究利用我的医疗记录和病理检查标本。
受试者签名:
法定代理人签名: 关系:
联系电话: 日期: 年 月 日
研究者声明:我确认已向受试者解释了本研究的详细情况,特别是参加本研究可 能产生的风险和受益。
研究者签名: 研究者的工作电话:
 
附录 B 肺癌病理学诊断标准
诊断手段 I级推荐 II级推荐 III级推
形态学(常 组织形态学明确小细胞肺癌和非小细胞肺癌; 细胞学检查制作细胞蜡
规 HE 染 非小细胞肺癌需进一步明确鳞癌和腺癌 块;依据 2015 版 WHO
色) 肺癌组织学分类
形态学不明确的NSCLC,手术标本使用一组抗 小细胞癌标记物:
体鉴别腺癌、鳞癌,手术标本应给出明确亚型, CD56, Syno , CgA,
其中AIS, MIA,附壁型为主的腺癌、肉瘤样 TTF-1, CK, Ki-67; 腺
免疫组化 癌、腺鳞癌、大细胞癌,以及神经内分泌癌中 癌、鳞癌鉴别标记:
(染 色) 的类癌、不典型类癌等类型,因需要充分观察 TTF-1, NaPsinA, P40,
标本病理改变或评估肿瘤类型所占比例,手术 CK5/6(P63)
标本可明确诊断;
晚期活检病例,尽可能使用 TTF-1、P40 两个
 
免疫组化指标鉴别腺癌或鳞癌
附录 C 一般资料收集表
姓名 性别 年龄
身高 体重 BMI
常住地址
既往史
吸烟史
家族史
中医体质判定
病理结果
TNM 分期
 
 
附录D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自测表
1阳虚质
请根据近一年的体验和感觉,回答以|<问题 没有 很少 有时 经常 总是
(1)您手脚发凉吗? 1 a 3 4 5
(2)您胃胶部、背部或腰膝部怕冷吗? 1 a 3 4 5
(3)您感到怕冷、衣服比别人穿得多吗? 1 a 3 4 5
(4)您比一般人耐受不了寒冷(冬天的寒冷,夏天的冷空
调、电扇等)吗? 1 2 3 4 5
(5)您比别人容易患感冒吗? 1 n 3 4 5
(6)您吃(喝)凉的东西会感到不舒服或者怕吃(喝)凉
东西吗? 1 n 3 4 5
(7)您受凉或吃(喝)凉的东西后,容易腹泻(拉肚子)
1 3 4 5
吗?
判断结果:口是口倾向是 □否
阴虚质
请根据近一年的体验和感觉,回答以下问题 没有 很少 有时 经常 总是
(1)您感到手脚心发热吗? 1 3 4 5
(2)您感觉身体、脸上发热吗? 1 3 4 5
(3)您皮肤或口唇干吗? 1 3 4 5
(4)您1 1唇的颜色比一般人红吗? 1 3 4 5
(5)您容易便秘或大便干燥吗? 1 3 4 5
(6)您面部两额潮红或偏红吗? 1 3 4 5
(7)您感到眼睛干涩吗? 1 3 4 5
(8)您感到【1干咽燥、总想喝水吗? 1 9 3 4 5
判断结果:□是口倾向是 □否
3气虚质
请根据近一年的体验和感觉,回答以下问题 没有 很少 有时 经常 总是
(1)您容易疲乏吗? 1 n 3 4 5
(2)您容易气短(呼吸短促,接不上气)吗? 1 n 3 4 5
(3)您容易心慌吗? 1 n 3 4 5
(4)您容易头晕或站起时晕眩吗? 1 n 3 4 5
(5)您比别人容易患感冒吗? 1 n 3 4 5
(6)您喜欢安静、懒得说话吗? 1 n 3 4 5
(7)您说话声音无力吗? 1 n 3 4 5
(8)您活动量就容易出虚汗吗? 1 n 3 4 5
判断结果:□是口倾向是 □否
 
 
4.痰湿质
请根据近一年的体验和感觉,回答以下问题 没有 很少 有时 经常 总是
(1)您感到胸闷或腹部胀满吗? 1 3 4 5
(2)您感到身体沉重不轻松或不爽快吗? 1 T 3 4 5
(3)您腹部肥满松软吗? 1 T 3 4 5
(4)您有额部油脂分泌多的现象吗? 1 3 4 5
(5)您上眼睑比别人肿(仍轻微隆起的现象)吗? 1 n 3 4 5
(6)您嘴里有黏黏的感觉吗? 1 3 5
(7)您平时痰多,特别是咽喉部总感到有痰堵着吗? 1 T 3 5
(8)您舌苔厚膩或有舌苔厚厚的感觉吗? 1 3 5
判断结呆:口是口倾向是 □否
 
5湿热质
请根据近一年的体验和感觉,回答以下问题 没有 很少 有时 经常 总是
(1)您面部或鼻部有油腻感或者油亮发光吗? 1 4 5
(2)您容易生痊疮或疮凉吗? 1 T 4 5
(3)您感到11苦或嘴里有异味吗? 1 T 4 5
(4)您人便黏滞不爽、冇解不尽的感觉吗? 1 T 4 5
(5)您小便时尿道有发热感、尿色浓(深)吗? 1 T 4 5
(6)您带卜•色黄(白带颜色发黄)吗?(限女性回答) 1 T 4 5
(7)您的阴囊部位潮湿吗? 1 4 5
判断结果:口是口倾向是 □否
 
6.血瘀质
请根据近一年的体验和感觉,回答以卜问题 没有 很少 有时 经常 总是
(1)您的皮肤在不知不觉中会出现青紫瘀斑(皮下出血) 吗? 1 3 4 5
(2)您两藏部有细微红丝吗? 1 n 3 4 5
(3)您身体上有哪里疼痛吗? 1 n 3 4 5
(4)您面色晦黯或容易出现褐斑吗? 1 n 3 4 5
(5)您容易有黑眼圈吗? 1 n 3 4 5
(6)您容易忘事(健忘)吗 1 n 3 4 5
(7)您1 1唇颜色偏黯吗? 1 n 3 4 5
判断结果:□是口倾向是口否
 
7特禀质
请根据近一年的体验和感觉,回答以F问题 没有 很少 何时 经常 总是
(1)您没令感冒时也会打喷嚏吗? 1 n 3 4 5
(2)您没令感冒时也会鼻塞、流鼻涕吗? 1 n 3 4 5
(3)您有因季节变化、温度变化或异味等原因而咳喘的现 象吗? 1 T 3 4 5
(4)您容易过敏(对药物、食物、气味、花粉或在季节交 替、气候变化时)吗? 1 3 4 5
(5)您的皮肤容易起尊麻疹(风团、风疹块、风疙瘩) 吗? 1 q m 4 5
(6)您的因过敏出现过紫瘢(紫红色瘀点、瘀斑)吗? 1 3 4 5
(7)您的皮肤一抓就红,并出现抓痕吗? 1 3 4 5
判断结果:口是口倾向是 □否
 
8.气郁质
请根据近一年的体验和感觉,回答以下问题 没有 很少 有时 经常 总是
(1)您感到闷闷不乐吗? 1 n 4 5
(2)您容易精神紧张、焦虑不安吗? 1 n 4 5
(3)您多愁善感、感情脆弱吗? 1 n 4 5
(4)您容易感到書怕或受到惊吓吗? 1 n 4 5
(5)您胁肋部或乳房腹痛吗? 1 n 4 5
(6)您无缘无故叹气吗? 1 n 4 5
(7)您咽喉部有异物感,且吐之不出、咽之不下吗? 1 n 4 5
判断结果:口是□倾向是口否
 
9.平和质
请根据近一年的体验和感觉,回答以下问题 没有 很少 有时 经常 总是
(1)您精力充沛吗? 1 3 5
(2)您容易疲乏吗? * 1 Q 3 5
(3)您说话声音无力吗? * 1 Q 3 5
(4)您感到闷闷不乐吗? * 1 Q 3 5
(5)您比-•般人耐受不了寒冷(冬天的寒冷,夏天的冷空 调、电扇)吗? * 1 0 3 4 5
(6)您能适应外界自然利社会坏境的变化吗? 1 n 3 4 5
(7)您容易失眠吗? * 1 3 4 5
(8)您容易忘事(健忘)吗? * 1 3 4 5
判断结杲:口是□倾向是口否
(注:标有*的条目需先逆向计分,即:1-»5, 2 —>4, 3—3, 4->2, 5->1,再用公式。)
文献综述
中医药治疗肺癌的研究进展
由于中国经济社会的高速度健康发展,国民经济收入的增加,医学技术的提高,以 及体检中心的广泛应用,自身疾病的检出率大幅提高,诊断恶性肿瘤的人群也日益扩大, 治疗后肺癌发生率和死亡比率均位居国内外恶性疾病首位[1]。根据中国二零一五年肿瘤 统计数据分析,中国男子肺癌高发年龄为七十五岁及以上的人群,女子肺癌高发年龄则 为六十岁以上;肺癌发生率城市大于乡村,南部大于北部,中国城市居民肺癌负担严重。 现代研究表明家族史和基因易感性[2-3]、吸烟和二手烟[4-6]、电子烟和大麻[7-8]、空气污染 [9-10]、职业暴露[11-15]、既往肺部疾病[16-17]、营养饮食[18-20]、精神心理[21-23]与肺癌密切相 关。
1.肺癌的中医病名
我国先贤很早以前便对肺癌有一定的认识,在中国传统医学当中,虽尽管并没有提 到肺癌这一临床病名,但在医学文献中,对此类肺癌症状及证候的有关描述却并不少见, 正如《素问》中提及的:“肺咳之状,咳而喘息,甚则唾血……而面浮气逆。”《济生 方》论述:“息贲之状,在右胁下,复大如怀,喘息奔溢,是为肺积……皮中时痛或如虱 缘,或如针刺。”尽管肺癌的中医病名在中医学经典著作中并未明显反映,但基于如今 肺癌的表现特征:如干咳、咯血、胸闷、胸痛等与中医典籍中类似的证候很相似,可将 肺癌归属于中医学的“咳嗽”、“咯血”、“胸痛”、“肺痈”、“肺痿”、“虚劳” “痰饮”等。
2.肺癌的病因病机
对于肺癌的产生的原因,目前尚不明确,但是根据患者的生活习惯及症状表现,可 认为本病病因与虚、痰、瘀、毒有关[24]。人体正气不够,是肺癌产生的根源,反映在《医 宗必读•积聚》所说:“积之成者,正气不足,而后邪气踞之”,以及《内经》曰:“两 虚相得,乃客其形”。由于肺为娇脏,不耐寒热,为清虚之体,故易受邪毒攻击,《杂 病源流犀烛》中所述: “邪积胸中,阻塞气道,气不宣通,为痰为食为血,皆得与正 相搏,邪即胜,正不得而制之,随结成型而有块”。肺气的升降失司,原本气机运行通 道紊乱,引起功能失常,津液输布出现障碍,津停不前,化而为痰,驻于肺中,日久化 瘀,痰瘀毒结聚而形成积块。
3肺癌的中医体质分布
人是自然界的产物,自然界天地阴阳之气的运动变化与人体是息息相通的,所以人 的生理学活动、疾病变化规律也必将接受时令天气、地理气候等各种因素的影响。
现代学者以中医体质展开研究,郭晨旭[25]、宋爱玲[26]等人的研究表明非小细胞肺癌 病人体质散布情况——女子以气郁质居多,男子以气虚质居多,气虚质多见于老年,气 郁质和血瘀质多见于中青年人。郭晨旭[25]发现广州地区癌症病人体质以气虚质、气郁质、 血瘀质散布最广;林静缨[27]对福建地区入组170 例非小细胞癌患者分析发现中医体质以 气虚质、痰湿质最为多见,其次是阳虚质、湿热质;徐佳仪[28]从浙江地区250 例肺部结 节病人中医体质分析中发现恶性结节患者在体质分布上气郁质比例较高;王芪[29]发现北 京地区 300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中医体质分布以气虚质、阴虚质、阳虚质最多。黄国 品[30]研究台湾地区 113 例原发性支气管肺癌患者发现其体质类型以气虚质、阴虚质、阳 虚质、气郁质最多,约占 3/4。 TNM 分期上,王芪[29]、黄国品[30]、杨琪[31]、董静波[32] 等人的研究表明气虚质在各期中的比例最多,阴虚质的比例随分期的迁延逐渐升高。
4中医药治疗
4.1中药方剂
常佳婧[33-34]、陈婷婷[34]等人研究名中医治疗肺癌规律,发现用药共同点是扶正,年 龄大者重在补气,中青年者在补气养阴的同时兼顾祛邪,黄芪、白术、人参、党参等补 益药物用量最多,临床多用百合固金汤、参苓白术散、败毒散等方剂。
对肺癌术后患者施加中药干预,可提高自身免疫力,明显改善肺癌术后出现的咳嗽 症状,并促进术后肺功能的恢复[35-36]。
中医辨证治疗联合化疗辅助治疗肺癌的近期疗效显著,增加化疗的敏感性[37],进而 提高了非小细胞肺癌的控制,减轻化疗后骨髓抑制的影响[38-39],化疗观察期胃肠道反应 明显减少[40-41]。增强机体自身的免疫[42-45],生命品质才得以提高[36,46-47]。能有效延长患 者中位存活期,并明显提高三年内生存率。 [48-50]
4.2针灸治疗
针灸辅助治疗肺癌的效果主要体现在,刺激与肺脏有关的部位能能增加或控制恶性 肿瘤药物在肺脏中和瘤体的浓度[51],增强其特异性杀瘤作用,降低肺癌放化疗病人的骨 髓控制程度,减少了病人的不良反应及发作几率,有效调整了病人免疫系统[52-53],解除 疲乏感,解决恶心腹泻等胃消化道异常表现[52],同时针刺穴位可以有效刺激人体内疼痛 感觉调制系统,从而提高人体对内源性阿片类化合物的形成和排出从而达到止痛疗效, 有有效缓解了治疗肺癌转移后的骨性疼痛和胸廓切开术后的剧痛,也有效减少了晚期肺 癌患者病人因为疼痛而出现呼吸困难的症状。
4.3中药提取物
雷公藤、骨碎补、人参皂苷等中药提取物能够抑制肿瘤的发生和肿瘤细胞的存活, 诱导肺癌细胞凋亡。同时人参皂苷还可以恢复 T 细胞对癌细胞产生的细胞毒性。蟾毒 灵控制 EGFR-PI3K/Akt 的信息通路,从而改善肺腺癌 H1975 对吉非替尼的耐药性。 同时,大黄还能够有效控制人肺腺癌细胞A549中MMP—2的酶活力,进而控制恶性肿 瘤细胞转移与蔓延速度。 [54]
5展望
中医体质代表了个体在一个长期阶段的身体生理及心理的总特征,中医证型代表了 这一时刻病理变化,依据中医体质,适时随证用药或许能提高治疗癌病效果。不同中医 体质预后效果或许不一,五年生存率或许不同,随着疾病进一步发展,中医体质或许未 改变,判定中医体质的数值变化或许更明显,需进一步长期随访,定期测评体质。中医 体质因素是影响着病情发生进展的关键因素,随着疾病的发展,气虚质、阴虚质数值不 断提高,告诉我们癌病发展易耗气伤阴,中药干预癌病应从益气养阴入手,正气存内, 邪不可刚,希望未来同道们能在中药干预癌病方面进一步研究,提供新的见解,为中医 进一步发展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Siegel rl Miller-KD-Jemal-A. Cancer Statistics, 2020[J]. CA Cancer J Clin, 2020, 70(1): 7-30.
[2]Mckay JD,Hung RJ,Han Y, et al. Large-scale Association Analysis Identifies New Lung Cancer Susceptibility Loci and Heterogeneity in Genetic Susceptibility Across Histological Subtypes[J]. Nature Genetics, 2017, 49(7): 1126-1132.
[3]Zanetti KA,Wang Z,Aldrich M,et al. 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y Confirms Lung Cancer Susceptibility Loci on Chromosomes 5p15 and 15q25 in an African-american Population[J]. Lung Cancer, 2016, 98: 33-42.
[4]李钊,许斌斌,刘思达,等.尼古丁在肺癌研究中的新进展[J].中国医刊,2015,50(10):38-42.
[5]Kim CH,Lee YA,Hung RJ, et al. Exposure to Secondhand Tobacco Smoke and Lung Cancer By Histological Type: a Pooled Analysis of the International Lung Cancer Consortium (ilcco)[J]. International JournalofCancer,2014,135(8):1918-1930.
[6]王再红,高兆芳,李海刚,等.长期吸烟对肺癌组织B7-H4、P53表达的影响及临床意义J].河北医科大 学学报,2016,37(5):582-584.
[7]Cai H,Wang C. Graphical Review: the Redox Dark Side of E-cigarettes; Exposure to Oxidants and Public Health Concerns[J]. Redox Biology, 2017, 13: 402-406.
[8]Xu X,Wang X,Zhang X, et al. The Debate on Regulation of E-cigarettes in China[J]. The Lancet Respiratory Medicine, 2016, 4(11): 856-858.
[9]Mark G. Air Pollution and Cancer, Iarc Publication No. 161 [book Review][J]. Air Quality and Climate Change, 2013, 47(4): 11.
[10]Guo Y,Zeng H,Zheng R, et al. The Burden of Lung Cancer Mortality Attributable to Fine Particles in China[J]. 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 2017, 579: 1460-1466.
[11]Kachuri L,Villeneuve PJ,Parent M, et al. Occupational Exposure to Crystalline Silica and the Risk of Lung Cancer in Canadian Men[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ancer, 2014, 135(1): 138-148.
[12]冼海兵,邓燕明,郑艳芳,等.佛山地区血浆重金属水平与肺癌的相关性分析[J].中华肿瘤防治杂 志,2016,23(S2):1-2,4.
[13]G HD,E LM,Leung CK, et al. Wood Dust Exposure and Lung Cancer Risk: a Meta-analysis.[J]. Occupational and Environmental Medicine, 2015, 72(12): 889-898.
[14]刘晓美,范亚光,姜勇,等.云锡矿工肺癌危险因素的队列研究[J].中国肺癌杂志,2013,16(4):184-190.
[15]Phd EALG,Msc CM,Msc MC, et al. Long-term Effect ofArsenic Exposure: Results From an Occupational Cohort Study[J]. American Journal of Industrial Medicine, 2019, 62(2): 145-155.
[16]Akhtar N,Bansal JG. Risk Factors of Lung Cancer in Nonsmoker[J]. Current Problems in Cancer, 2017: 328-339.
[17]B SM,L CM. Cancer Progress and Priorities: Lung Cancer.[J]. Cancer Epidemiology, Biomarkers & Prevention : a Publication of the American Association for Cancer Research, Cosponsored By the American Society of Preventive Oncology, 2019, 28(10): 1563-1579.
[18]Sun Y,Li Z,Li J, et al. A Healthy Dietary Pattern Reduces Lung Cancer Risk: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J]. Nutrients, 2016, 8(3): 134.
[19]詹超英,周盛荣,庄坤东,等.饮食与肺癌关系的Meta分析[J].中国肿瘤,2016,25(9):734-741.
[20]Li W,Tse LA,S.k.au J, et al. Prognostic Value of Alcohol Consumption and Some Other Dietary Habits for Survival in a Cohort of Chinese Men with Lung Cancer[J]. Chinese Journal of Cancer, 2017, 36(7): 298-305.
[21]马寒芳,杨艳,陈如燕.健康体检人群肺癌危险因素的调查与分析[J].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 文),2017,3(4):9-11.
[22]宋欢,蒋婷婷,严丽波,等.精神心理因素对肺癌发病影响的研究[J].现代预防医 学,2011,38(2):294-297.
[23]施南峰,邵建华,虞建锋.慈溪市肺癌危险因素病例对照研究[J].中国预防医学杂志,2007(4):406-410. [24 ]冯枫,冯淬灵,张力.原发性支气管肺癌中医证候与支气管镜下表现关系的初步探究[J].北京中医药 大学学报,2016,39(5):417-423.
[25]郭晨旭.180例肿瘤患者中医体质调查及其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分析[D].广州中医药大 学,2011,17-30.
[26]宋爱玲.68例肺癌中医体质调查及其相关分析[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4,18-32.
[27]林静璎.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医体质与临床证型的调查研究[D].福建中医药大学,2010,20-35.
[28 ]徐佳仪.肺部小结节患者中医体质分布规律探析[D].浙江中医药大学,2019,19-33.
[29]王芪.非小细胞肺癌中医体质调研及与吸烟相关因素探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6,18-35.
[30]黄国品.台湾地区肺癌中医体质类型和证候证型分布规律及与临床分期相关性研究[D].南京中医 药大学,2013,20-36.
[31]杨琪,陈文宇,徐玉芬,等.肺癌患者中医体质及中医辨证分型与临床TNM分期及病理类型之间的关
单中心肺癌患者中医体质的相关性分析 系分析[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7,35(11):2927-2929.
[32 ]董静波,卢晓峰,翁国爱,等.肺癌患者中医体质及辨证分型与临床TNM分期及病理类型的相关性研 究[Z]:中国中医药科技,2016,23(5):506-509.
[33]常佳婧,何院生,孙建萍.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研究名中医治疗老年肺癌与中青年肺癌用药规律 异同J].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20,22(4):1011-1019.
[34 ]陈婷婷,王应天,田甜.数据挖掘法浅析中医治疗肺癌用药规律及相关机制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 志,2018,24(11):206-210.
[35]霍健,刘焕,苏兴利,等.参苓白术散加减对肺癌术后慢性咳嗽的疗效及相关机制研究[J].世界中医 药,2019,14(9):2300-2304.
[36 ]张宝云,许玲.中医药联合康复训练对肺癌术后患者生活质量改善的研究进展[J].中国肿瘤临床与 康复,2019,26(5):639-640.
[37]胡振明,石君,刘敏娟,等.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非小细胞肺癌60例临床研究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 程教育,2016,14(5):90-91.
[38]孙守坤,丛立新,郭环宇.中西医结合疗法对老年非小细胞肺癌化疗所致骨髓抑制的影响研究J].大 家健康(学术版),2015,9(18):3.
[39]罗悦琼,李琦.参苓白术散加减治疗肺癌骨转移的疗效及作用机制探讨[J].世界中医 药,2016,11(7):1261-1264.
[40]蒋鹏飞.参苓白术散煎剂治疗小细胞肺癌患者行EP方案+化疗后引起的胃肠道反应J].医学信 息,2017,30(5):180-181.
[41]张苗苗.参苓白术散煎剂治疗小细胞肺癌患者行EP方案化疗后引起的胃肠道反应[J].临床医药文 献电子杂志,2020,7(44):150,152.
[42]江美林,彭文颖,李佳,等.非小细胞肺癌免疫治疗生物标志物研究进展[J].肿瘤防治研 究,2018,45(10):805-810.
[43]Koichi Sato, Hiroaki Akamatsu, Eriko Murakami, et al. Correlation between immune-related adverse events and efficacy in non-small cell[J]. Lung Cancer, 2018, 115(9): 71-74.
[44]吴姗姗,严峰,邓玉玲,等.小细胞和非小细胞肺癌晚期患者CD3+CD4+及CD3+CD8+T淋巴细胞亚 群的差异[J].中国免疫学杂志,2015,31(01):114-116+121.
[45]刘夏,钟殿胜.晚期非小细胞肺癌BRAF突变靶向治疗进展[J].中国肺癌杂志,2018,21(08):635-640.
[46]何崇保,杨小东,张文学,等.24例肺癌中西医结合化疗后生活质量QOL评分与MSCT疗效观察J]. 现代医用影像学,2017,26(6):1603-1606.
[47]于珊珊.百合固金汤联合化疗对中晚期肺癌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观察[J].辽宁中医杂 志,2015,42(10):1920-1922.
[48]崔伟堂.活血消岩方干预IV期肺癌患者D-二聚体及生存时间的成本及效果分析J].中国医学创 新,2016,13(13):93-96.
[49]韩甜甜,周京旭,欧阳明子,等.中医辨证联合化疗辅助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及对生存期的影响 [J].辽宁中医杂志,2019,46(4):729-732.
[50]许文学.单用中药治疗肺癌术后1例“带瘤生存”9年+中医思考[C]//2010中国医师协会中西医结合 医师大会摘要集,2010:234.
[51]张志星,成泽东,李春日,等.针刺对肺癌小鼠体内紫杉醇分布趋向性的影响[J].中国针 灸,2014,34(12):1208-1213.
[52]张露.温针灸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化疗后IL-2、Nk细胞、T细胞亚群的影响分析[J].中华肿瘤防治 杂志,2020,27(S1):70,72.
[53]陈良良,解光尧,江克文,等.针灸对肺癌患者的免疫调节作用[J].中国针灸,1997(4):197-199.
[54]马超,许玲.中医药治疗肺癌的研究进展[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7,35(5):1100-1103.
【本文地址:https://www.xueshulunwenwang.com//yixuelei/zhongyixue/9172.html

上一篇:慢性乙型肝炎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中医证素分布特点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