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网站地图
  2. 设为首页
  3. 关于我们


小学英语教学中文化意识培养现状及对策研 究

发布时间:2023-05-23 16:30
第一章 引言
一、研究背景
(一)课程标准对文化意识目标的要求
2011 年,中国教育部为促进英语学科的规范,加强学科的前沿性,修订了《义务教 育英语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标准”)。在第二部分“课程目标”中,涵盖总目标与分 级目标。具体来说,“义务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目标是:通过英语学习使学生形成初 步的综合运用能力,促进心智发展,提高综合人文素养。①如图1课程目标结构所示, 标准明确要求从语言知识、语言技能、文化意识等五个方面综合提升学生对英语语言的 积极运用。其中,文化意识又可以细分为三方面,分别是:文化知识方面、文化理解方 面、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方面。
 
图 1 课程目标结构
 
以上五大教学目标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中发挥着各自的作用,文化意识的重要作用 在于规范地使用语言和深入地理解语言。此外,在标准第三部分“分级标准”中,详细 列出了各年龄段的学生应该达到的文化意识水平,具体分为二级和五级,二级为小学学 段的基本标准,五级为初中学段的基本要求。标准描述的内容极其细致,其中,二级标 准对小学生的文化意识培养提出了以下要求:对英语学习过程中涉及到的最简单的称谓 语和问候语以及告别语有所了解,知道一些主要的文娱活动、体育活动名称等,同时能 够恰当回应简单的夸奖、道歉等,小学生还应积极主动地了解英语国家的重要节假日以 及重要的标志物,除此之外,还要求小学生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中能够适当认识到
①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岀版社,2012:7. 中外文化异同。
综上,标准明确提出在培养学生文化意识方面的有关要求,并对文化意识培养产生 的积极影响进行详细说明,着重强调文化意识在学生英语学习中的必要性与重要性。鲁 子问(2001)指出,“从教育内容看,英语教育是语言教育,也是文化教育。”①这句话 的提出无疑佐证了语言与文化之间不可分割的紧密联系。可见,小学英语的学习不可漠 视文化的学习,对小学生进行文化意识培养在小学英语学科体系中举足轻重。
(二)课堂教学现状亟待改进
实习期间通过调研发现在英语课堂中存在这样的现象,即小学英语教师仅仅在乎学 生英语知识和英语技能的提高,而轻视学生的文化意识培养。由于应试教育的弊端、教 学质量、家长的期望、社会需求等因素,使得英语教师将教学重点放在小学英语学科的 知识学习与技能提升上,关注学生的成绩,强调学生对单词、语法、课文的掌握以及能 否正确地做题等,忽视且不关心学生文化意识的培养。长此以往,英语的学习单纯成为 获取分数的一种工具,学生体会不到学习英语的真正意义,当下课堂教学现状亟待改进 和提升。
此外,在具体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在备课时不会设计相关的文化活动,仍旧采用 传统的“一言堂”、“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将语法知识、重点单词和句型等灌输给学生。 虽然会有部分教师意识到应在课堂教学中设计相关的教学环节以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 却因实际教学中存在的种种困难,心有余而力不足,无法实现预期教学效果。另有一部 分教师由于自身文化素养底蕴不足、文化意识匮乏等,所以很难实现最初预设的文化意 识培养目标。从而导致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产生例如对中外文化的粗浅认知,粗略了 解中外文化的异同,英语学习的兴趣过低等问题。显然,在这样的严峻形势下,英语教 师应合力改变现状,加强文化意识的培养,从思想上和行动中为提升学生的文化意识而 不断努力。
(三)语言和文化的关系密不可分
语言饱含丰厚的文化底蕴,语言与文化息息相关,二者不可分割,共同组成有机整 体。邢福义(1990)先生以“符号”和“管轨”为例,就语言和文化之间的关系曾说过,
“语言是文化的符号,文化是语言的管轨。”②王魁京(1993)重点强调,“语言要素中
①鲁子问.英语教育的动态原则与真实原则论[M].外语教学与研究岀版社,2001.
②邢福义.文化语言学[M].湖北:湖北教育岀版社,1990. 蕴含着文化因素,许多语言现象本身就是一种文化现象。”①纪雯荟(2012)在描述语言 与文化的关系时直截了当地提出,“语言与文化的关系非常密切②。”上述学者的观点表 明,语言与文化二者紧密结合。一方面,语言体现着文化;另一方面,文化制约着语言, 不同的文化下所说的语言不同。身处当下,各国之间联系越来越紧密,我们难免要与不 同国家的友人进行沟通、交流,然而却因文化的差异造成不少尴尬、误会的局面。例如: 某学生在做Presentation的时候提到“鸡头防抖”原理,将“鸡头”直接翻译为cock head, 引得外国学生一度笑僵;外国人初次见面打招呼会说,“What'sup?”或者“Sup?”,如 果不了解其文化习俗的话,必然会产生误解,造成词不达意。之所以会发生上述情况, 主要原因在于我们只关注语言的本身,而忽略了语言的深层涵义——文化,只有我们深 入理解了文化,运用语言才会得心应手。
简而言之,语言与文化之间密切结合在一起,学习英语这门语言相当于学习英语背 后所蕴含的文化,相反,教英语相当于教文化。如果只学语言,不学文化,这门语言就 毫无意义所言。朱雪艳(2017)在《文化意识与英语教学》中提出, “只有真正理解了 语言中所包含的文化涵义,才能够真正掌握这门语言③”。所以在英语学科中教师不应将 关注点只放在语言知识或语言技能上,还要帮助学生了解语言文化,培养学生积极正确 的文化意识对英语语言的学习同样重要。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
(一)研究目的 在此次研究中,以加强教师对文化意识培养的重视,采取积极措施改善文化意识培 养的不足为主旨,围绕这一主旨,特此通过设计英语教师问卷进行调查、深入访谈一线 教师、走入课堂实地观摩等,以此收集数据、整理资料,为分析当下小学英语教学中文 化意识培养现状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以现状为基点,从中概括问题,进而分析原因, 从而能够详细阐述教师可以采取哪些对策有效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具体该如何去做。
通过以上研究,深化学生对语言文化的理解,提高学生的文化认同感和文化学习的 自觉性、积极性,加深学生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领悟与体会,综合提升小学英语学科 教学的质量,优化英语学习体系。同时也为广大一线英语教师提供理论指导,增强教师 文化意识培养的技能。
①王魁京.语言和文化的关系与第二语言的教学[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93(6):43-47.
②纪雯荟.语言与文化的关系[J].科技英语,2017(3):26-29.
③朱雪艳.文化意识与英语教学[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岀版社,2017:9.
(二)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
弥补小学英语文化意识培养方面理论研究的不足。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发现关于小 学英语文化意识的博硕士论文研究相对较少。以我国CNKI数据库作为查找范围,以小 学英语文化意识培养为主题,通过检索文献得出如下结论:截至2021 年,共检索到52 篇有关“小学英语文化意识培养”的文献,其中包含16篇博硕士论文,占总数的30.8%; 期刊学术论文占比最高,为 48.1%,共有 25篇;另有 11 篇会议论文,占 21.2%。同时 在检索文献时,一并发现关于文化意识培养的博硕士论文研究大多集中于初、高中学段, 小学阶段的研究相对较少。因此,本研究为弥补小学阶段研究的不足,以小学阶段为研 究范围深入探索英语学科的文化意识培养,从而进一步补充与丰富小学英语文化意识培 养方面的理论研究,不仅提高小学英语文化意识培养研究的深度,使小学英语文化意识 培养方面的研究更为系统、仔细,而且为后来在此方面进行研究的学者提供借鉴和思路。
2.实践意义
本研究的实践意义主要包含以下两方面: 一方面,对学生来说,文化意识的培养无疑会帮助学生精确地领悟和应用语言。正 如标准中所强调的,“文化意识有利于正确地理解语言和得体地使用语言①”。中西方在 使用语言的过程中是存在很多差异的,如果学生对存在的文化差异缺乏正确的认知,那 必然会阻碍与外国友人的正常沟通,也会给自己带来很多困扰。例如:在与西方人交谈 时应避免谈到数字13;见面时中国人一般会说,“去哪儿啦?”、“吃饭了吗?”等等, 而西方人则习惯说 “Good morning/afternoon/evening! ”、"Hello!” 或 “Nice to meet you! ” 等。
另一方面,对教师来说,文化意识目标的落实依赖于教师,注重文化意识的培养会 给予教师更多提升自己的动力,同时也向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英语教师不仅需要具 有高深的语言知识,而且需要具备渊博的文化知识,只有共同拥有语言知识与文化知识 的教师才能进一步促进自身职业的专业发展。教师在文化意识培养教学中主要承担以下 四方面的重要教学任务,分别是:(1)挖掘文化资源;(2)提示“文化陷阱”;(3)指 导文化活动;( 4)补充文化知识。
①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岀版社,2012:7.
三、核心概念界定
(一)文化
“文化”一词追其根源,是由拉丁文“cultura”演变而来,最初的意思是耕作①。在 由克罗伯和克鲁克洪合著的《文化:概念和定义的批评考察》一书中,里面记载了 160 多种文化概念,分别是由世界各地的语言学家所界定。由此可知,文化是一个极其复杂、 抽象的概念。
国内学者从不同的角度界定文化这一概念。首先是从广义和狭义两个角度来定义文 化,广义上的文化包含人类所创造的一切物质成果和精神世界成果,而能否创造文化是 区别人类与动物的主要标准。梁漱溟学者(1949)是从广义的角度界定文化,他持有这 样的观点,“文化,就是吾人生活所依靠之一切,文化的本义,应在经济、政治,乃至 一切无所不包。”②狭义上的文化将物质成果排除在外,认为文化仅包括人类所创造的精 神成果。例如:林大津学者,他认为狭义的文化专门指涵盖艺术、文学、教育等方面的 社会意识形态③,将文化的范围缩小,其概念界定更具有针对性和集中性。其次是从文 化和交际的关系这一独特的角度定义文化。例如:张占一(1984)把文化一分为二,一 半是“交际文化”,一半是“知识文化”,他还就是否会对跨文化交际产生影响作详细阐 述。他认为前者既包含语言也包含非语言,在传递信息的过程中会存在一些不确定因素, 导致传递过去的信息不是十分确切,因此会有所影响;相反,后者“知识文化”并不包 含非语言文化因素,所以不会对跨文化交际产生影响。最后,还有一些学者是从物质层 面、制度层面及心理层面进行界定。
胡文仲(1994)在之前的理论研究基础上将文化界定为以下三个层面:第一个层面 站在人类角度探讨文化与人类发展的关系,强调二者之间密切联系;第二个层面基于社 会功能,认为文化对社会的进步与不断发展具有不可否认的重要作用,文化是人类社会 高质量发展的不竭动力;第三个层面则是从传播学的视角考虑文化,提出文化的本质是 传播的观点,文化可以传承优秀历史、承载优秀文明。国外学者对于文化的定义也有很 多研究。英国人类学家泰勒(Tylor)是第一位给文化下定义的学者,泰勒在他所著的《原 始文化》一书中明确界定了文化的概念,他认为,“文化是一个复合的整体,它是人作 为社会的一员时,所学习而得到的所有事物。”④由定义看出泰勒认为文化是一个极其广
①顾嘉祖,陆昇.语言与文化[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岀版社,2005:47-48.
②梁漱溟.中国文化要义[M].上海:上海人民岀版社,1949.01-02.
③林大津.跨文化交际研究:与英美人交往指南[M].福州:福建人民岀版社,1996:160-162.
④爱德华•泰勒.原始文化[M].上海:上海文艺岀版社,1992.
泛的概念,且他更强调精神层面的文化而忽略了物质文化。“现代文化学之父”克鲁克 洪(ClydeKluckhohn)则指出,文化是人类在特定的社会生活环境中通过不断摸索创造 岀来的,以人类独一无二的生存方式作为主要的表现形式,而这种表现形式有时是显而 易见的,有时是不为我们所熟知的,他同时也强调文化是社会遗产。
标准对文化的概念也进行了相关界定。标准指岀:“在外语教学中,文化是指所学 语言国家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行为规范、文学艺术、价值观 念等。①出于本文研究小学英语教学中文化意识的培养,所以本文中的文化主要是指学 生所学的英语教材中提及到的或涉及到的有关不同国家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 俗、生活方式、行为规范、文学艺术、价值观念等各个方面。
(二)文化意识
“意识”一词最早在哲学中出现,最初相对于“物质”而言。在哲学中,意识被定 义为人类大脑对客观物质世界的主观印象,是人类大脑所特有的机制与属性。而哲学家 们认为探讨意识与物质的关系是最基本的问题。“意识”一词的英文表示“Consciousness” 则是由拉丁文“consciencia”演变而来的。在心理学中,意识通常是指人的意识,是我 们人类对客观存在的事物做出的一种高级反应形式。本文从心理学的角度将意识定义为 小学生能够关注所学语言背后的文化,形成积极、正确的文化价值观,注意文化间的差 异,并能接受和包容这些差异。
辞典对文化意识的概念也有相关界定,例如:在《中华文化辞典》中,文化意识的 含义等同于“文化观念”。而《软科学大辞典》的解释是:文化意识是在人类的社会生 活中产生的,是人们不断认识世界并尝试改造世界的实践过程②。文化意识既反映人类 社会需要,同时也反映社会的文化价值观。
文化意识在课程标准中也有相应的解释。 2011 年版的标准明确表明,文化意识指 长期的社会生活中对国内外文化的不断理解和对国内外优秀文化所产生的认同,在经济 全球化大背景下学生逐渐表现出了跨文化意识,文化意识作为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一个 组成部分,包括文化知识、文化理解、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等方面。③
2017年版课程标准对文化意识的界定与2011年版相比差异不大,在此基础上对培 养学生文化意识的重要意义进行了详细说明。即文化意识的培育有助于增强学生的民族
①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岀版社,2012:7.
②李忠尚.软科学大辞典[M].沈阳:辽宁人民岀版社,1989:644.
③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岀版社,2012:7. 自豪感、国家认同感,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有利于学生树立对我国优秀文化的自信心, 激发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树立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绵延发展而不断奋斗的远大理想, 成为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①
我国教育专家、学者对文化意识也做岀了相关解释。杭州外国语学校副校长、特级 教师夏谷鸣对文化意识的界定持有与众不同的观点,他认为文化意识是对文化认识的认 识,是人脑对精神世界和自然世界的反应,文化意识是在文化认同、文化理解、文化感 知等一系列学习中逐步形成的,主要表现为人文修养、行为取向等方面。②胡文仲先生 在《英语教育自选集》一书中指岀:所谓文化意识,指的是头脑中的文化多元性意识, 以宽容态度对待文化差异,同时反省自身文化价值观念及行为方式。③高一虹教授对文 化意识的解释则是:对文化多元性的意识和对差异的宽容态度,对持有异文化的成员的 共情能力,以及对母语文化价值观念及行为方式的察觉和反省。④
本文基于标准中对文化意识的解释,并结合其他学者对文化意识要素的解读,将文 化意识界定为文化理解、文化认同、文化反思和文化传承四个方面。文化理解是指学生 对于中国和外国文化的了解和对比;文化认同是学生对学习、掌握文化知识的认同感, 自身重视文化意识的培养;文化反思是学生能正确认识中外文化的异同,接受文化差异, 形成自我正确的文化价值观;文化传承是学生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递和行为表现。
(三)文化意识培养
通过查阅历年文献中有关文化意识培养维度的界定,并结合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 从中概括归纳共同之处,抽取关键要素,将本文中的核心概念“文化意识培养”界定为: 教师基于对文化意识培养的正确认识,养成对文化意识培养的积极态度,在教学过程中 积极主动地挖掘教材中的文化因素,通过在课堂中运用恰当的培养方式、方法,能够广 泛地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使学生在理解和使用语言的过程中,能够对中外文化异同有 一定的了解,主动接受文化差异,加深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运用,促进学生对 我国文化的传播与行为表现,并在文化传承中增强文化自信和文化认同感。
本文基于“文化意识培养”的概念确定了研究的四个维度,即教师对文化意识培养 的认识、教师对文化意识培养的态度、教师对教材中文化因素的挖掘及课堂中文化意识
①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M].北京:人民教育岀版社,2017.
②夏谷鸣.作为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文化意识内涵分析[J].兴义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8(2):94-95.
③胡文仲.英语教育自选集[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岀版社,2006.
④高一虹•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跨越”与“超越” [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2(10):52-56.
培养的方式。围绕以上四个维度,特此进行现状分析、问卷设计、访谈提纲设计等。
四、文献综述
(一)国外关于文化意识培养的研究
1.关于文化意识培养现状的研究
在西方国家,文化意识刚开始并没有被明确提出来。Fries作为一名美国语言学家, 他最早论述了系统进行文化教学的必要性。此外,他还着重研究“文化”与“语言教学” 之间存在的紧密联系①。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国际间的文化交流越来越普遍,随之而来 的一些文化问题慢慢涌现出来。正如Fries所提出的要重视文化教学的观点,人们逐渐意 识到学习一门语言不能只单纯学习语言,也要学习文化,注重文化差异,进行文化对比。 21世纪后,文化意识的培养被越来越多的语言学家、学者所重视。Andisheh Sanici曾在 文章中指出外语教学中文化意识的培养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o Pulvemcss A曾在论文中提 出针对文化意识的培养需要什么素材的观点②。Graves、Tomlinson等学者就培养学生文 化意识的必要性进行深入探讨,他们提出了能够促进学生文化意识发展的方法和原则。 除此之外,国外的课程标准也纷纷将“文化意识”列入其中,例如:美国ESL课程标准 明确表明语言的发展绝不是独立的,语言学习要与文化学习紧密联系在一起。同时,《外 语内容标准》也将“文化”列入其中③。由此可见,文化意识在国外的外语教学中逐渐 受到重视,语言和文化不再仅仅作为独立因素而存在。
2.关于文化意识培养策略的研究
20 世纪七十年代以前,在那时的语言学效应下,使得当时的外语教学只注重语言技 能训练。 21 世纪以后,伴随全球经济进步和社会文明多元化进展,尤其是信息技术的飞 速发展,使得人们逐步改变传统认知,开始多元考虑文化意识培养的策略。理查兹 (Richards)认为,系统有效的语言教学涵盖多个方面,例如语言理论、教材编写、课 程设计等,且是教师、学生、标准等综合作用的过程。西利(Seeley)学者则从目标、 方法、问题等方面为文化教学指明发展方向,具体来说,他制定了文化学习的总目标与 子目标;详细解释文化教学的方法,例如文化包、文化链等;深入研究文化学习的评价 路径。在具体的文化意识培养方法上,许多学者也纷纷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例如:帕特 里克在所著的《教学文化:实践的视角》(Teaching Culture:Perspective in Practice) 一书
①Francois Gorin.The Art of Teaching and Studying Language[M].White fish: Kessinger Publishing, 2007:35.
②Charles Fries.Teaching and Learning English as a Foreign Language[M] .Michigan:University of Michigan Press,1947:78.
③R.Lado.LinguisticsAcross Culture [M] .Ann Arbor: University Michigan Press,1957. 中具体描述了如何有效进行文化教学,他大力支持体验性文化学习模式①。外国学者范 特尼(Fantini)在《文化教学新方法》中陈列了语言一文化探索活动、跨文化探索活动 等五十位教师的文化教学方法。综上,国外的研究者从不同角度总结岀了针对文化意识 培养的相关方法、策略,运用范围较广,具有一定的启发性。
3.关于文化意识培养评价的研究
对于文化意识培养的评价,学者们给出了自己的见解。英国学者拉都(Lado)认为, 评价文化意识最重要的部分是跨领域文化理解的评价,跨领域的文化理解即对民族文化 的行为及含义的理解,文化意识评价主要侧重于两方面的不同:一方面是学习本国的语 言,另一方面是学习语言文化之前②。他还强调比较本土语言和需要学习语言的异同很 有必要,通过比较来发现二者的不同之处,以此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文化意识。对于如 何评价文化意识这个问题,语言学家克劳斯顿认为,可以从文化意识、文化知识、文化 技能三个方面着手,选择这三个方面的原因在于通过考察一个人的文化意识、文化知识 和文化技能,由此可以确定对于文化的掌握程度。但缺点在于克劳斯顿过于注重文化内 容的掌握,进而忽略了语言知识在文化意识培养评价中的作用。然而瓦利特从另一角度 对这个问题进行了阐述,他表示:文化意识评价应该包括与文化相关的社交、价值、分 析以及文化意识③四个方面。
(二)国内关于文化意识培养的研究
1.关于文化意识培养现状的研究
我国学者对于文化意识培养现状的研究在小学、初中、高中等学段均有涉及。关静 (2014)以发放小学生问卷的形式调查小学英语教学中文化意识渗透情况,通过数据的 收集与分析,她总结得出极少英语教师会在课堂教学中渗透文化意识的结论④。崔睿敏 在成都市某小学开展了为期三个月的调研,调查发现,教师虽能主动认识到文化意识培 养的重要作用以及具体实施的困难,但教师容易将文化与文化意识的含义混为一谈,同 时教师自我成长缓慢,学生在文化认同方面依旧存有劣势⑤。高雪莹(2016)深入了解 了初中学段英语学科教学的文化导入现状,通过详细分析,发现实际落实情况并不乐观, 虽然教师十分赞同文化知识学习的重要性、必要性,但他们却没有体现在具体行动中。
①Patrick R. Moran.Teaching Culture:Perspective in Practice[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岀版社,2004:102.
②Lado R.Language Testing[M].London: Longman,l961:275-289.
③ValetteM.The CultureTest [A].InValdes,M.(eds.),CultureBound[C].Cambridge:CambridgeUniversityPress, 1986:179-197.
④关静.新课标背景下小学英语教学中文化意识渗透情况调查研究[D].沈阳:沈阳师范大学,2014.
⑤崔睿敏.小学英语教学中文化意识培养的现状及策略研究一以CSFX为例[D].四川:四川师范大学,2020.
①刘滢(2014)深入研究了高中学段的文化意识培养现状,在研究过程中她发现教师不 太重视培养高中生的文化意识,这主要缘于一些外在因素以及教师自身的固有观念。通 过以上研究我们发现,虽然文化意识培养逐渐受到关注,但现实情况是培养力度不强, 落实不到位等问题依旧存在。因此,通过实践探索文化意识培养的具体措施将是亟待解 决的难题。
2.关于文化意识培养策略的研究
钱伊林(2013)结合具体课例探究文化意识培养策略,她主要从教材的利用、学生 情感的培育以及课程资源的开发等方面说明学生文化意识培养的实施路径②。邹艳强 (2016)认为要在教材中将相关文化因素提炼出来,以此达到加强学生文化意识培养的 目的。刘晓婷(2018)提出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应借助背景、词汇教学环节、创设情境环 节等渗透文化意识。洪银春(2019)主要是从拓展英语学科教学的内容、促进学生语言 的流畅表达、主动参与角色扮演与体验、构建系统的文化意识体系等方面阐述小学英语 文化意识培养的有效策略。王一惠(2019)则主要从文化对比、文化体验、文化活动、 文化认识等角度探究文化意识培养策略,具有一定的参考性、可行性,有利于系统培养 学生的文化意识。③从以上学者的研究可以看出,进行文化意识培养的策略已经慢慢转 向挖掘教材、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和教师引导作用等,培养的效果和实际操作性不断增强。
3.关于文化意识培养评价的研究
国内关于文化意识培养评价的研究具体体现在标准中,标准强调“建立能激励学生 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发展的评价体” ®o常用的评价方式包括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 评价,形成性评价主要应用于教学过程中,以调节学生学习情绪和坚定学习信念为主; 终结性评价则应用于一段学习时间后,以考察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在实际英语教学中, 二者发挥不同的作用,它们之间相互配合、相互作用,不断优化评价方式。当下主要存 在两类评价方式用于文化意识培养评价,包括单纯的文化评价与融合性综合评价。前者 就文化知识本身进行评价,以具体的文化内容为主;后者主张文化因素的融入,即把文 化知识与语言文化结合在一起,而这种评价方式可操作性高,受到广泛应用。评价的中 心目的在于促进学生的良好发展,在于提升教师的教育技能,在于改善英语课程评价体 系。总之,其自身产生的影响促使专家、学者重视对文化意识培养评价的研究。
①高雪莹.初中英语教学中文化导入的现状调查[D].西安:西安外国语大学,2016.
②钱伊林.如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进行文化意识的渗透教育J]现代教育,2013(2):265.
③王一惠.从文本到文化一一小学生英语学习中的文化意识培养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9.
④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岀版社,2012:7.
(三)研究述评
综上所述,通过论述国内外文化意识培养的现状、策略、评价等方面,从中可以折 射岀文化意识培养机制的成熟,理论发展与实践发展齐头并进。但正如胡文仲、贾玉新 学者指岀,国内关于跨文化交际的研究层面比较受限,单纯对比语言能力和交际能力, 并没有对相关理论做岀系统性的解释,同时在理论层面并没有形成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特 色的理论体系,仅仅研究静态文化对比,动态文化对比少有涉及,同时也需要进一步探 索理论研究内容与研究方式①。并且关于文化意识培养的评价及模式上还存在缺失,尚 不完善,需要我们更加深入地探索。通过检索相关文献资料,“中国知网CNKI”的搜索 结果表明:目前国内关于文化意识培养的研究大多集中在大学、高中及初中的学生身上。 然而在基础教育阶段,特别是小学阶段中关于英语教学中文化意识培养的研究比较单 薄。不可否认,小学学段的英语教学是培养学生文化意识的启蒙期和关键期,所以在此 阶段,我们决不能放手文化意识的培育,相反,运用有效的措施紧抓小学生的文化意识 培养应是我们重点关注的问题。
五、研究设计
(一)研究问题
本研究通过论述研究目的与意义,并在前文文献综述以及核心概念界定的基础上, 依托问卷调查、教师访谈及课堂观察,主要研究以下三个问题:
第一,小学英语教学中文化意识培养的现状; 第二,小学英语教学中文化意识培养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第三,小学英语教学中有效进行文化意识培养的对策。
(二)研究对象
1.所选学校
本研究选取了省会城市S市的四所小学,分别是Z小学、S小学、H小学和Q小学,这 四所小学各有特色,均对本研究具有研究性、实践性价值。Z小学注重学生身心的全面 发展,积极响应教育部的号召,开展各项特色活动;S小学作为一所实验性、示范性“窗 口”学校,占地面积广阔,分别设有小学部、初中部和国际部,容纳师生数千人;H小 学被教育部列为特色学校之一,建有航模基地,硬件设施完备;Q小学作为一所省属重 点小学,以党的教育方针为指向,培养优秀教师、建设完备设施、学习先进理念,办校
①赵芳.“渗透式”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模式研究[D].上海:上海外国语大学,2013. 以来取得骄人的成绩。
2.所选教师
本研究的重点在于研究小学英语教师在教学中进行文化意识培养的现状,关注点主 要放在英语教师身上,所以英语教师将是本文的研究主体。本研究分别选取Z小学5名 英语教师,S小学8名英语教师,H小学10名英语教师及Q小学8名英语教师,总计31 名英语教师,对其进行问卷调查。此外,以Z小学的5名英语教师分别作为访谈对象和 课堂观察对象。所选教师的基本信息如下表:
表 1 小学英语教师的基本信息
类别 人数 比例 总人数
5 年以下 19 61.29%
教龄 5—15 年 5 16.13%
15 年及以上 7 22.58% 31
硕士(含在读) 17 54.84%
学历 本科 14 45.16%
专科 0 0%
 
3.小学英语教科书
本研究以S市所使用的沪教版小学英语教科书为文本内容,每一年级包含2册,总 共8册。在这8册教科书中,共有32个模块、 96个单元。依据标准中对文化划分的历 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行为规范、文学艺术、价值观念七个维度进 行统计分析。(详见附录四)
(三)研究方法
1.文献法
为详细深入地阐述本文的研究背景、研究目的与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核心概念 界定等,特此搜集大量文献资料。通过查阅中文文献、外文文献、期刊、学术论文等资 料,并仔细阅读学科课程标准中的相关要求,从中定位研究的问题、获得感知与领悟、 明确探究的思路,从而为下一步论文的写作奠定理论基础。
2.问卷调查法
为深入了解小学英语教学中文化意识培养的现状,参考课程标准中对学生提岀的文 化意识培养要求、文化意识培养理念和培养目标,沪教版小学英语教科书中包含的文化 内容以及在借鉴部分论文中有关小学英语教学中文化意识培养的教师调查问卷的基础 上,特此设计小学英语教师文化意识培养调查问卷(详见附录一)。此问卷包含三部分 内容,即答题指导语、教师基本情况以及调查题目。调查题目又分为四个维度,总计 18 道题目。其中, 3—5题是调查教师对文化意识培养的认识; 6—9题是调查教师对文化 意识培养的态度; 10—12题是调查教师对教材中文化因素的挖掘; 13—20题是调查课 堂中文化意识培养的方式。问卷的设计本着灵活适用的原则,将部分题目设为多选题(如 14、 16、 17、 19 题),其余题目均为单选题。
基于当下实际情况,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发放英语教师调查问卷,线上以问 卷星的形式回收,线下发放到每一位英语教师的手里,问卷的发放、回收、统计均由本 人亲自完成。
3.访谈法
为弥补调查问卷的局限性,个别问题仅通过问卷无法全面了解,研究者与Z小学的 5名英语教师进行面对面谈话,采用多种形式灵活记载访谈内容并及时进行整理归纳, 以便更能精确地概括小学英语教学中文化意识培养的现状,从而利于发现问题。首先, 依据调查问卷的四个维度设计访谈提纲,共包含5道题目;其次,与接受访谈的教师确 定访谈的时间和地点,为打造针对性访谈创造适宜的条件;最后在访谈中,注意营造轻 松愉悦的谈话氛围,引导被访者放松身心、释放访谈压力,从而更有利于访谈的顺利进 行。还可就被访者感兴趣的话题给予鼓励式倾听,边听边记录,并辅以录音,以防遗漏 重要信息。
4.课堂观察法
根据研究需要,在与Z小学的英语教师沟通后,选取小学英语教科书中包含文化内 容的单元进行课堂观察,共计听课5节,并在小学生英语文化意识培养课堂观察量表中 进行详细记录。本研究的课堂观察量表共包含表头、具体观察内容、填写说明三部分内 容,其中在具体观察内容这一部分,主要包括课前教学设计、课中教学实施和课后教学 反馈。其中,教学设计包含教学目标的设计和课前教学准备;教学实施细分为教学手段、 教学活动、学生活动、师生互动及教学模式;教学效果就是教学反馈,是指教学后的效 果及综合评价。
第二章 小学英语教学中文化意识培养现状
通过编制教师问卷调查小学英语教学中文化意识培养的现状,就问卷数据进行统计 分析,并以图和表的方式呈现,为探究总结小学英语教学中文化意识培养的问题奠定基 础。本次共发放31 份调查问卷,有效回收31 份,无效0份,即全部有效回收。同时在 教师问卷的基础上,总共设计5道题目分别对Z小学的5名英语教师进行访谈,以便深 入了解小学英语教学中文化意识培养的现状。此外,课堂观察环节共计听课5节,并及 时将听课内容整理在课堂观察量表中。
如研究设计所述,将调查结果分为四个维度,并按维度进行汇报分析。各维度下的 具体分析如下:
一、教师对文化意识培养的认识
教师对文化意识培养的认识影响教师对文化意识培养的态度,继而影响教师进行文 化意识培养的方式、方法、途径、模式等各个方面。为全面、深入了解小学英语教师对 文化意识培养的认识情况,分别从教师对标准中文化意识培养要求、培养理念和培养目 标的理解程度以及教师如何界定文化意识培养三个层面进行深入调查。
8056 70.97% 7419%
 
■文化意识培粽要求■文化意识培养理念和培养目标
图2教师对标准中文化意识培养要求、理念和目标的理解程度
图2数据显示:教师对标准中有关文化意识培养要求、理念和目标“略有了解”的 占比最高,其次是“非常了解”,“根本不了解”的比例最低,且“略有了解”的比例与 “非常了解”的比例相差悬殊。其中,小学英语教师对文化意识培养要求略有了解为 70.97%,对培养理念和培养目标略有了解为74.19%;教师非常了解文化意识培养要求 的人数占总人数的29.03%,而教师非常了解文化意识的培养理念和培养目标的比例占 19.35%;教师对文化意识培养理念和培养目标以及培养要求根本不了解的人数分别占总 人数的 6.45%、0%。可见,大部分教师对文化意识培养的要求、培养理念和培养目标略 有了解,仅有一小部分教师是处于非常了解的程度。
在教师对文化意识培养的界定这一题目中,A选项“帮助学生了解和感知中外文化” 是从“文化理解”的角度进行界定;B选项“培养学生对学习、掌握文化知识的认同感, 使学生自身重视文化意识的培养”是从“文化认同”的角度进行界定;C选项“使学生 正确认识中外文化异同,接受文化差异,形成自我正确的文化价值观”是从“文化反思” 的角度进行界定;D选项“培养学生在行为表现中传递中国文化,加深中国文化的理解, 建立文化自信”则是从“文化传承”的角度界定文化意识培养;而E选项则覆盖以上四 个方面,相对A、B、C、D四个选项而言较为全面。
 
图 3 教师对文化意识培养的界定
 
如图3 所示,调查得出:27位教师选择“以上全是”,所占比例高达 87.1%;另有 1位教师认为文化意识培养是帮助学生了解和感知中外文化,仅占总人数的3.23%; 3 位教师将文化意识培养界定为“使学生正确认识中外文化异同,接受文化差异,形成自 我正确的文化价值观”,占 9.68%。通过数据对比可以得出,多数英语教师对文化意识 培养概念的界定比较全面。
根据访谈结果, 5 位教师对“您设计文化意识这一目标的依据是什么?如何设计? 请举例说明。”这一问题的回答各不相同,各有所见。S教师是依据英语课程标准,她在 访谈时表示,“英语课程标准中有一部分是专门讲文化意识的,我记得里面着重强调了, 语言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学习中接触和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有利于对英语的理解和
使用,有益于加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热爱。” C教师和T教师认为设计文化意识目 标的依据是Culture Corner,X教师认为要依据教材设计文化意识目标,L教师则主张依 据本课的教学目标,同时进行适当拓展。
教师在举例说明自己的设计过程时,均能就地取材,结合具体课例阐述自己的设计 过程,但教师采用的教学手段一般依托于图片、视频、PPT等。C教师就讲授4A教材41 页的中西方餐具的使用为例进行详细解释,“通过出示图片的方式对比亚洲和西方的餐 具使用。让同学们回忆自己使用餐具的经验,在不同餐厅就餐时都使用哪些餐具,再通 过图片和视频的方式对比不同国家的使用餐具情况,例如印度的手抓饭。”S教师强调“在 设计过程中,我会搜集资料、视频、图片等,让学生多了解英美文化,多了解中西方文 化差异,学习英语要与学习文化同步进行。” X教师则提到了PPT的展示、导入,“例如 在6A教材第19页"Healthy or Unhealthy”这一课中,通过PPT展示,导入,引导学生 了解不同国家的人喜欢的食物,从而引出不同国家的饮食文化,帮助学生学习,拓展和 提升。” L教师以节日为例,“例如讲授中国传统节日时,可以对照相应的西方节日进行 讲解。” T教师则重点强调图片对比,具体示例没有进行详细阐述。
二、教师对文化意识培养的态度
教师对文化意识培养的态度影响教师在实际教学中的行为表现,如果教师对文化意 识培养持有积极的态度与文化价值观,教学效果则会有质的提升;相反,如果教师消极 地看待教学中的文化意识培养,在文化意识培养教学活动中不作为,那么学生在英语学 习中必定缺乏文化意识。在教师对文化意识培养的态度维度下涵盖四道题目,每道题目 的调查结果分析如下:
图5 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是否有必要
如图4、图5 所示,“教师认为文化意识培养对学好英语是否有作用”与“教师认为 在小学英语学习阶段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是否有必要”这两道题目的调查结果符合预期 结果。在调查的 31 位教师中, 27位教师均认为文化意识培养对学好英语起很大作用, 高达87.1%,有3位教师则认为文化意识培养对学好英语有一点作用,占总人数的9.68%, 仅有 1 位教师认为文化意识培养对学好英语完全没作用,仅占 3.23%。此外,被调查的 所有教师全部认为在小学英语学习阶段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是有必要的,所占比例为 100%。由此可见,教师认为文化意识培养对学好英语起很大作用以及在小学英语学习 阶段有必要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的占比均为最高。这一结果表明,大多数英语教师对文 化意识培养持有正确、积极的态度。
 
 
图 6 教师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是否有意识
在对教师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是否有意识的调查中(见图6), 20位教师认为自己 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并进行系统设计,占总人数的64.52%;其他 教师则认为进行的文化意识培养缺乏系统性,想到了就进行渗透,占总人数的35.48%。 总体来看,文化意识的培养缺乏系统性的比例偏高,这反映出英语教师在文化意识培养 系统性方面上依旧存在缺陷,教师进行文化意识培养的系统性有待提高。
 
 
图 7 通过对比中外文化能否加深中国文化的了解
对于教师认为通过对比中外文化能否加深中国文化的了解(如图7所示), 31 位英 语教师各有所见,就统计结果来看,赞同有一些作用的人数比赞同有很大作用的人数稍 多一些,所占比例最高。其中,赞同“有一些作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文化观”的教师 有 18 人,占 58.06%;赞同“有很大作用”的教师为 13 人,占总人数的 41.94%;而认 为“二者互不相干,没作用”的为0人。可见,大部分英语教师已认识到文化意识培养 在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
通过分析访谈内容,针对 5 位教师对问题 2(在英语教学中,您培养小学生文化意 识的具体过程是什么?请举例说明。)的回答得出:他们均能结合课文的具体内容阐述 如何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且每位教师具有自己的培养特色。例如:S教师将培养学生 文化意识的具体过程主要分为三步,包括课前准备、文化观念的探究与理解以及文化的 对比、实践;C教师、X教师和T教师均认为通过单词的讲解和课文中提到的语言点向学 生渗透文化意识;L教师则提到具体的情境。
但通过英语教师的举例说明,发现多数教师所阐述的培养过程不够系统、全面,有 的教师只注重理论,缺乏联系实际。例如:S教师培养学生文化意识的“三步曲”如下 ——"首先是做课前准备,搜集相关视频、图片等,同时布置学生相关资料的课前搜集; 其次是文化观念的探究与理解,学生看视频,看图片、资料等进行小组讨论,师生共同 总结,列出要点,使所学内容更加清晰。最后对比、实践,理解文化差异,创设情境, 实践感悟,体验文化差异,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S教师回答的内容较为充实,但这 期间却从未提到教材里的内容。X教师虽结合教材6A的52页“Visiting museums”,提 出"我们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博物馆文化以及不同国家的知名博物馆”,但就如何让学生 了解没有作过多叙述。L教师和T教师也只是泛泛展开,L教师说:“比如讲解感情的 形容 I'm sad。运用I'm sorry或者It's too bad来应答。” T教师提到在6A教材Unit9
Great cities of the world这一单元中,“向学生介绍Beijing、Shanghai等城市文化和历史 遗迹,与London相对比。”而C教师不仅密切结合教材内容,并就知识作深入剖析和对 比,她就4A教材中第21页举例,“在英语中cousin不分性别、年龄,只能通过叫名字 区分,还比如英语中you既指你,又指你们,这是英语中含糊的地方,但汉语就区分的 十分明显,对辈分有明确的性别、年龄之分,如二表弟、四堂姐,英语中又有细致严谨 的地方,比如不同人称的搭配等。”
三、教师对教材中文化因素的挖掘
该维度主要考查教师对教材中文化因素挖掘的深浅。S市小学英语教材中适合文化 意识培养的内容比较丰富(详见附录四),而通过调查教师自身认为所使用的教材适合 文化意识培养的内容多少,结果显示:高达 67.74%的教师认为所使用的教材中适合文 化意识培养的内容一般;仅有 9位教师认为教材中适合文化意识培养的内容较多,占 29.03%; 1位教师认为教材中适合文化意识培养的内容是不多的,只占 3.23%。在调查 教师如何介绍文化背景知识时发现:大部分教师会优先选择在对有些课文的讲解中进行 介绍,所占比例为 77.42%;选择在对大部分课文的讲解中都有介绍的教师偏少,仅占 22.58%;没有教师会较少介绍,调查结果如表 2 所示。
表 2 第 10 、12 道题目的调查结果
题目 选项 小计 比例
10.您认为您所使用的教材 9 29.03%
适合文化意识培养的内容 一般 21 67.74%
多吗? 不多 1 3.23%
较少介绍 0 0%
12.在给学生介绍与课文有 关的文化背景知识时,您的 对有些课文的讲解中进行介绍 24 77.42%
做法是 对大部分课文的讲解中都有介绍 7 22.58%
 
针对教材中涉及的文化内容分类,同时依据对教材中文化内容的统计将其设定为多 选题,就统计结果来看,除风土人情和行为规范涉及的较少外,历史地理、传统习俗、 生活方式、文学艺术、价值观念这五方面的内容均有所涉及,而实际调查结果却显示教 师对教材中涉及的文化内容缺乏准确的认知。从收集的数据来看,传统习俗占比最高, 高达93.55%;其次是风土人情、生活方式,均占比 87.1%;历史地理、行为规范、价值 观念、文学艺术各占70.97%、 67.74%、 64.52%、 45.16%;除此之外,有4位教师认为 教材中还涉及了其他文化内容,占12.9% 。 (如图8所示)
 
 
 
四、课堂中文化意识培养方式 问卷的第四个维度是考查课堂中教师进行文化意识培养的方式,共包含8 个题目, 分别是从课前、课中和课后三个角度进行全面调查。
表 3 第 13 、14 题的调查结果
题目 选项 总计 比例
14 45.16%
13.备课时您会设计文
化意识这一目标吗? 不会 0 0%
有时会,有时不会 17 54.84%
上网搜集与文化背景知识相关 的资料,如图片、视频、录音等 29 93.55%
14.您在教学实施前, 制作相关的PPT课件,穿插动画 21 67.74%
针对文化意识的培养 会做哪些准备? 准备相关的文化游戏,如角色扮 演,明确游戏规则 21 67.74%
不会做准备 0 0%
想要做准备,但由于精力有限省 3 9.68%
略了
 
如表3 所示,从课前的角度主要考查教师在备课时是否会设计文化意识这一目标以
及所做的教学准备,调查结果显示:54.84%的教师有时会,有时不会;45.16%的教师会; 0%的教师不会。而在做课前准备时,大部分教师都会上网搜集与文化背景知识相关的 资料,如图片、视频、录音等,占比高达 93.55%; 67.74%的教师会在课前制作相关的 PPT课件,穿插动画以及准备相关的文化游戏;同时9.68%的教师存在想要做准备,但 由于精力有限忽略了的情况。
通过课堂观察发现,在设计文化意识这一目标时,教师能够将文化内容与文化意识 目标密切联系在一起,但教学准备不是很充分,在每节课的讲授中,教师所做的教学准 备较为单一。例如教师在讲授^ A thirsty bird”这一课时,教师做出如下指令:Now everyone, I have some reading reports for you. Please open your book and we have a short story. Let's read it by yourself and try to finish your reading report. 教师以“阅读单”为桥梁讲授《乌 鸦喝水》的小故事,而阅读应以有趣、欢快的方式进行,单一地借助“阅读单”,未免 会使课堂缺乏趣味性。在教师发出指令要求学生完成阅读单之前,教师可以通过展示乌 鸦、石子和尖嘴瓶的图片让学生预测文章大意,生动有趣地导入寓言故事,教学效果会 更好。例如:
T: Boys and girls,please pay attention here.I have some pictures.Can you speak the name ofthem?From the first one,what's this?
Ss: Bird.
T: Yes! It's a bird. But can you speak its name correctly?
S1: Crow.
T: Wow! You are so clever! The second one?
Ss: Some small stones.
T: That's right! So...what about the last one?
Ss:Abottle.
T: Great! And the bottle is tall and thin,right? So can you predict the main idea of the story according to these pictures?
S2: 《乌鸦喝水》.
T: Wow! You find the answer so fast! And we can say “Athirstybird” toexpress 《乌 鸦喝水》in English.
而在讲授“Foodand drinks”这一节课中,教师针对文化意识培养没有做任何课前 准备,只是依据课件授课。(详见表4)
 
表 4 有关目标设计、教学准备的课堂观察记录
文化内容 目标设计 教学准备
乌鸦喝水 理解遇到困难不放弃的寓意 阅读单
中西方使用餐具的不同 了解中外文化的差异 图片
母亲节 了解母亲节的由来、习俗等 视频
食物、饮料 了解不同国家的饮食文化
称谓语 掌握不同角色下的称谓语 音频
 
从课中的角度主要调查了教师在课堂中进行文化意识培养的途径、方式和教学方 法。就主要途径来看,在调查的所有教师中,利用多媒体如电影、录像、图片、VCD、 互联网等课堂以外的文化内容成为教师的首要选择,占所有人数的 35.48%,而至于其 他途径,部分教师也会考虑采用,给学生推荐文化相关的材料,学生参与讨论、角色扮 演等仅占 12.9%,比例最低。
1290% 25.8!%
 
-介绍相关的西方文化背專知谀,重点学习与文化相关的诲汇
•对比英美文化租申国文化之间的差异
-利用多媒体如电影、录像、图片、VCD、互联网等课堂以外的文化内咨
■■给学生推荐文化扌联的材料,学生蓼与讨论、角色扮演等
 
图 9 文化意识培养的主要途径
就选用的方式来看(如图 10),观看视频是最受欢迎的方式,占 87.1%;其他方式 如角色扮演,情境对话,观察、描述图片的占比差异不大,均在50%—70%之间;而作 报告、读书会或其他较为新颖的方式运用得较少,都在20%以下。就教学方法来看(如 图 11),教师运用比较法和体验法较多,各占 70.97%、 74.19%;而注解法、融合法、实 践法相对来说占比偏低一些,在 40%—50%之间;其他教学方法仅占 9.68%。
 
 
 
 
 
 
在所听的 5 节课中,就教学实施环节,大部分教师的教学手段、教学活动比较符合 教学常态,但有失新颖。教师在讲授“Food and drinks^这一课的教学片段如下:
T: First of all. Let's see some new words. Please look at the PPT. You can work in pairs and look them up in the dictionary. I will give you five minutes. Here we go!
T: Have you finished? OK.! Pay attention here. Let's see these pictures. What's this?
Ss: Bread, bananas and apples.
T: Well done. They are some food, right? How about this?
Ss: Orange juice, milk and water.
T: You are so clever! They are some drinks, right? Well, guys. Now please think about a question, what are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and Western food? You can work with your groups. I will give you three minutes to prepare.
S1: Chinese like eating rice, noodles, eggs and so on. However western people like eating hamburger, bread and drinking coke.
T: Good! You are a clever boy! Look at these two pictures. What do they have for breakfast? And which one is Chinese food? Another one?
S2: The first one is Western food. They have some bread and milk.
S3: The second one is Chinese food. They have some noodles and eggs.
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通过课件、图片帮助学生认识本课核心词汇,其次通过 提出中西饮食差异的问题并结合图片引导学生进行饮食对比。然而,教师在讲授食物、 饮料时不应局限于课本知识,可以密切联系生活,饮食文化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教 师可以将不同国家的食物、饮料广告剪辑在一起,通过播放食物、饮料的广告,引导学 生学习饮食文化,既增加了教学的趣味性,又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另外在教授称 谓语这一文化内容时,教师应把教学重难点放在实际运用上,可以结合我们的现实生活, 使学生学会在不同的生活情境中运用,分辨不同的称谓语,而如果仅仅通过听音频,学 生不会切身体会到称谓语背后所蕴含的礼仪文化,而只是将其看作一个个生硬的英语称 呼而已。此外,教学模式较为单一,缺乏系统性与连贯性。纵观这 5 节课的课堂观察记 录,在教学模式上,教师都是在文化呈现的基础上进行文化体验或文化对比或文化讲解, 类似于文化实践、文化探究等均没有涉及。(如表5所示)
表 5 教学实施环节的课堂观察记录
文化内容 教学手段 教学活动 学生活动 师生互动 教学模式
开放性的 完成读书 文化呈现-
乌鸦喝水 角色扮演 T— Ss
读图 笔记 文化体验
中西方使
田怒目餡 场景 图片 同伴之间 Q 文化呈现-
用餐具的
不同 演示 对比 表述差异 S— S 文化对比
播放 提取关键 观看视频 Co 文化呈现-
母亲节 视频 信息 并记录 T— Ss 文化讲解
讲解 饮食 小组合作 Qc 文化呈现-
食物、饮料 课件 对比 总结 Ss— Ss 文化对比
盼:田[五 播放 听音频、记 C c 文化呈现-
称谓语 音频 笔记 T— Ss 文化讲解
最后的 18、 19、 20 题是从课后的角度对文化意识培养进行评价、反馈。由教师如 何对学生的文化意识进行评价的调查结果我们可以看出,教师对学生的文化意识进行评 价主要是通过学生参与讨论、角色扮演等活动来观察学生的文化意识与跨文化敏感度, 采用学生自评与互评的方式,这一评价方式的占比达 70.97%,其次是采用笔试与口试 相结合的方式,占 16.13%,而针对文化知识的掌握情况进行阶段式诊断的评价方式只 有 2 位教师选择采用,同样也有 2 位教师认为目前没有有效的评价制度能否测出学生的 文化意识培养情况,占比均为6.45%。(如图 12 所示)
 
 
通过调查教师在英语教学中进行文化意识培养遇到的最大困难,从而得到有效的反 馈。如图 13所示,对于列出的各个困难,被调查的教师均有选择。其中占比最高的是 英语教学时间不足,高达 77.42%;其次是培养目标与各类升学考试脱节,文化意识尺 度难以掌握,占总人数的 58.06%;其他因素均在 20%—50%之间,均不低于 10%。
 
图 13 文化意识培养的最大困难
 
最后一题是调查学生在文化意识培养教学活动中的参与度,就调查结果来看,英语 教师认为学生在文化意识培养活动中较少参与所占比重最高,为 45.16%;38.71%的教 师认为学生在文化意识培养活动中较多参与;而只有 16.13%的教师认为学生积极参与; 0位教师认为学生在文化意识培养活动中消极参与。具体调查结果见表 6。
表 6 学生在文化意识培养活动中的参与度
选项 小计 比例
积极参与 5 16.13%
较多参与 12 38.71%
较少参与 14 45.16%
消极参与 0 0%
 
通过整理分析课堂观察记录,发现存在课后教学反馈尚未达到预期效果的情况(见 表 7),例如:在学习不同国家的食物、饮料等饮食文化时,学生只是对课上教师所讲国 家的饮食文化有所了解,对于其他感兴趣的国家教师并没有涉及,当教师最后进行总结 时, 学 生 提出 想要 了解 意 大利 的 饮 食文 化 。 T: Class is almost over. Do you have any questions? S1: What about Italian food? What do they have for breakfast, lunch or dinner? 此 外,学生在学习英语称谓语后,仅仅掌握了称谓语的书写、发音等,却无法在实际场景 中有效运用。
表 7 有关教学反馈的课堂观察记录
教学反馈
学生能复述故事,感受情绪变化
认识到中西生活方式的不同
学生对母亲节的认识更深入
其他国家的饮食文化没有了解到
 
第三章 小学英语教学中文化意识培养的问题
根据第二章对小学英语教学中文化意识培养现状的探讨,并结合英语教师问卷结果 分析、课堂观察记录以及英语教师访谈内容的整理,全面探讨、总结小学英语教学中文 化意识培养的问题,以便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对策。
一、教师对文化意识培养的认识不够全面
认识来源于实践,而正确的认识可以指导实践,教师进行文化意识培养的首要前提 和基础是对文化意识培养拥有全面的了解和认识。教师只有在充分认识的基础上,才能 把握培养方向、引领培养目标、指导培养过程。实际调查结果显示,小学英语文化意识 培养中存在教师对文化意识培养的认识不够全面的问题,具体体现在以下两方面。
一方面,教师对文化意识培养要求、理念和目标略有了解。通过分析教师问卷的调 查结果,教师对标准中有关文化意识的培养要求、培养理念和培养目标的理解程度得出, 70%以上的英语教师对文化意识培养要求、培养理念和培养目标都是处于略有了解的程 度,而非常了解的比例仅在 20%—30%之间,占总人数的比重偏低。教师进行文化意识 培养过程中对文化意识培养要求、理念和目标等一知半解,犹如大海中航行的船只失去 舵手、漆黑道路下少几盏明灯,纵使教师努力摸索、奋勇向前,但在实际教学中会多走 弯路,最终导致因缺乏正确的指导产生事半功倍的结果。
另一方面,教师设计文化意识目标的依据比较单一。访谈过程中,教师在谈及设计 文化意识这一目标的依据是什么的时候,教师的回答不尽相同,她们分别提到教材、本 课的教学目标、Culture Corner等等,仅有S教师提到了课程标准,其他教师均未提到。 这一现象表明大多教师在设计文化意识目标时均不会考虑课程标准,这也正与教师问卷 的调查结果相呼应。由此可见,教师对课程标准的了解不够深入、全面,在设计文化意 识目标时忽视标准中提出的有关培养要求,同时缺乏对标准中提出的文化意识培养理念 及培养目标的学习,尚未形成对文化意识目标的全方位认识。同时,教师的回答较为偏 颇,设计文化意识这一目标的依据不应局限于某一方面,而要综合考虑,教师、学生、 教材、课程标准等都应在设计教学目标前有所考量。
傅小平在期刊中着重强调了英语课程标准的重要性,他指出,“英语课程标准作为 学校英语教育和教学工作的指导性文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我国现在或未来一段时期 内的英语教育发展水平和面貌”①。但教师在教学中缺乏先进教学理念的指引,忽视课
①傅小平.英语课程标准与小学英语教学改革[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7(9):181-183.
程标准的指导,实际教学效果与预期教学效果背离,从而导致学生的文化意识无法进行 系统培养和提高。
二、小学生文化意识培养过程欠缺系统性
小学生文化意识培养成败关键在于培养过程是否系统深入,系统完善的文化意识培 养过程势必有利于提升学生文化意识培养的效果。然而,实际调查结果并不理想,小学 生文化意识培养过程欠缺系统性的问题显著,严重影响了文化意识培养成果。主要体现 在以下两个层面:
一方面,教师进行文化意识的渗透“可有可无”。通过调查教师在教学中培养学生 的文化意识是否有意识,调查结果显示:在31名被调查的英语教师中, 11名教师缺乏 系统性,想到了就进行渗透,所占比重偏高,超出预期的调查结果。准确来说,文化意 识的培养在英语教学中应无时无刻渗透其中,应是一个持续熏陶、不断涵养的过程,从 而达到“春风化雨”、“水滴石穿”的效果。如果一直存在“可有可无”的状态,则会发 生“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类似的结果。可想而知,在文化意识目标“可有可无”的情 况下,文化意识的培养又怎么会系统呢?
另一方面,教学准备不足,具体培养过程不深入。根据课堂观察结果,可以看出部 分教师在课前缺乏充分的教学准备,且教学准备较为单一,主要集中于相关图片、视频、 录音等资料的搜集。在征得教师同意翻阅教师的教案后发现,教师在设计教学目标时较 少涉及文化意识目标,更多的是强调基础知识、基础技能、情感目标的实现。针对这一 现象,大多英语教师反映时间不足,课业负担又重,这样的情况下只能将大部分精力放 在单词、句子、课文等知识的学习上,当想到了文化意识这一教学目标,且时间充裕、 精力剩余的情况下,会设计一些教学活动进行渗透。此外,结合访谈的第2 个题目—— 由教师举例说明培养学生文化意识的具体过程,X教师提出通过课文内容进行分析讲解, L教师认为应在具体的情境中感知、应用,T教师认为通过课文主题。而如何具体、系统、 深入地进行,教师们均没有提及,仅是从宏观层面泛泛描述自己的教学过程。
教师进行文化意识的培养应着重在文化意识培养过程中下足功夫,严格以系统性、 深入性、具体性作为培养过程的标准。培养过程的各个环节不应是零散的,培养过程的 各个阶段不应是断节的。连贯、系统且深入的培养过程有利于教师培养工作的顺利进行, 同时也利于加强学生的文化意识培养,不断更新学生的文化意识,从而使文化意识培养 的系统性、全面性得到进一步提升。
三、教师对其教材中文化因素的挖掘较浅
教材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占据极其重要的地位,是教师有效教学的主要依据,而教师 对教材中文化因素的挖掘是教师进行文化意识培养的主要依据。教师对其教材中文化因 素的挖掘比较深入,则教师也会以较全面的视角,细致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反之,教 师对其教材中文化因素的挖掘较浅,那么教师的文化意识培养视角也会变得狭隘,且培 养内容缺乏广度和深度。依据教师问卷和访谈的实际结果,综合分析得出,小学英语教 学中文化意识培养存在教师对其教材中文化因素的挖掘较浅的问题。
由教师问卷中教师认为教材适合文化意识培养内容的多少、教材中所涉及的文化内 容分类以及教师在给学生介绍与课文有关的文化背景知识的做法三道题目的统计结果 来看,教师认为所使用的教材中适合文化意识培养的内容为一般的所占比例最高,并且 访谈时也有教师提到教材专门针对文化意识培养的内容有限。而从实际统计结果来看 (详见附录四),教科书中的文化内容比较丰富,且在教师对文化类别认知的调查中(问 卷第11题),各比重也与实际差别很大。可见,教师对教材中所涉及的文化内容较为模 糊,理解存在偏差,缺乏深入剖析。通过教师问卷的第12 题——教师在给学生介绍与 课文有关的文化背景知识的做法,我们可以看出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在给学生介绍 与课文有关的文化背景知识时,会对有些课文的讲解中进行介绍的占绝大多数,少数教 师会对大部分课文的讲解中都有介绍,由此可知教师较少关注到教材中所隐含的文化因 素,挖掘程度较浅。
总地来说,文化因素在小学英语教科书中既有较为明显的部分,例如Culture Corner 这一部分,也有较为隐蔽的、不易发觉的部分。在实际教学中,如果教师仅仅依赖于显 而易见的文化因素进行文化意识培养,未免缩小了文化意识培养的范围。因此,教师应 主动培养自身挖掘潜在文化因素的觉悟和意识,善于发觉语言隐含的文化内涵,激发自 身挖掘教材中文化因素的潜力,提升自身进行文化意识培养的能力。
四、课堂中文化意识培养方式缺乏创新性
事物的发展离不开创新。就教育教学中的培养方式来看,传统的培养方式固有优势, 但如果一成不变,则会导致固步自封,只有不断创新,注入“新鲜血液”,丰富文化意 识培养方式,使其多元化,文化意识培养的质量才能得到保障。在调查课堂中教师所运 用的文化意识培养方式时主要从培养途径、方式、方法等入手,从而得出课堂中文化意 识培养方式缺乏创新性的结论,主要涵盖以下两点。
第一,培养手段以视频、图片为主。从教师问卷的 15、 16 题的调查结果分析来看, 英语教师进行文化意识培养的途径和方式主要集中于视频、图片等多媒体资料,其中, 利用多媒体和观看视频作为教师进行文化意识培养的首选广受欢迎,而教师对于其他推 荐与文化相关的材料、学生参与讨论、作报告、读书会等少有选择。以上现象可以看出, 大多教师偏向于容易获得、所耗精力小、快捷方便的培养手段,虽然这可以帮助教师将 精力集中于课堂教学中,但教师没有意识到好的一堂课也要依赖于高质量的教学手段, 因此导致实际教学效果适得其反。
第二,教学方法惯用比较法和体验法。针对教师进行文化意识培养所运用的教学方 法,统计分析得出:在陈列的六类教学方法中,教师选用“比较法”与“体验法”的比 重远高于其他教学方法,且“其他”所占比重最低。可以看出,教师在文化意识培养过 程中惯用比较法和体验法,且极少会去尝试新颖、富有创造性的教学方法。在访谈过程 中,当教师回答第2个问题一一培养小学生文化意识的具体过程是什么时,S教师提出 “让学生看视频、看图片”以及“课前搜集相关视频、图片”等。课堂观察结果也显示 英语教师在教学实施环节中,其教学手段、教学活动与教学模式也较为常规,一般采用 图片、视频、课件、音频等传统教学方式。
总的来看,英语教师在课堂中运用的文化意识培养方式较为单一、传统,一般集中 于图片、视频、多媒体课件、音频等,这类辅助性材料虽然具有一定优势,例如直观感 受性强,且通过上网搜集容易获得、方便快捷、易为学生接收等,但长此以往,其劣势 也会显露无疑,诸如产生培养方式缺乏创新性、创造性,学生产生“审美疲劳”、失去 学习兴趣等问题。因此,教师应对文化意识培养的方式、方法、手段、途径等不断更新、 持续探索、勇于优化,突破传统培养模式的局限性,以达到质变与蜕变的目的。
五、教师开展的相关培养活动参与度较低
教师开展的文化意识培养教学活动是教师进行文化意识培养的有效途径,学生通过 参与此类相关的文化意识培养活动,体会文化内涵,感受文化氛围,包容文化差异。然 而,经过调查发现,小学英语文化意识培养存在学生在文化意识培养教学活动中参与度 较低的现象,大多教师认为学生在课堂中开展的文化意识培养活动中处于较少参与的水 平,这一问题引人深思。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在文化意识培养的教学活动中保持较高的积极性有利 于文化意识的培养。通过教师问卷第20题的调查结果,分析学生在文化意识培养教学 活动中的参与度得知:教师普遍认为学生较少参与由教师组织的文化意识培养教学活 动,其与积极参与的比例相差较大,这一现象说明学生对教师所进行的文化意识培养教 学活动缺乏兴趣,教师所开展的与文化意识培养相关的教学活动缺乏吸引力。在进行课 堂观察时,同样发现课堂中存在后排学生忙于自己的事情,对教师发出的指令、要求不 予理睬的现象,尤其是英语基础薄弱的学生更是游离于课堂之外,而仅有前排学生或是 喜欢学英语,对教师开展的文化意识培养教学活动充满兴趣的学生积极参与。
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当班级的大部分学生没有被调动起来,与教师的步调不一致, 与当前授课相脱轨,这就意味着这堂课的教学目标不可能实现,教学质量不可能高效。 无论教师自身作出多大的努力与付出,教学效果终归事与愿违。这主要在于教学活动是 由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组成的,二者缺一不可,如果实际教学中仅有教师的教,缺乏学 生的学,那么该教学活动是不完整的。只有教与学相辅相成、协同配合,才能实现教学 效果最大化。
第四章 小学英语教学中文化意识培养问题的原因分析
本章依据第三章小学英语教学中文化意识培养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原因分析,从 不同视角综合审视,力求探寻导致小学英语教学中文化意识培养问题的深层原因,从而 更好地“对症下药”,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
一、重教材轻课标,相关培训不够到位
在调查教师对课程标准中有关文化意识的了解时,调查发现大多教师都是略有了 解,在访谈过程中当谈及第1个问题设计文化意识这一目标的依据是什么的时候,极少 教师提到课程标准,通过观摩一线教师授课,得出教师将教材作为主要授课依据的结论。 由此表明,教师在教学中“重教材轻课标”。换言之,教师对文化意识的认识不够全面 在于脫离课程标准,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教师紧密联系教材,依托于教材,例如:C 教师说:“我们备课、上课主要依据教材来的,有什么不懂得问题就上网搜集相关资料, 课程标准的学习相对少一些,不是因为觉得不重要,有时候事情太多,精力有限,我们 只能把重点放在教材上了。”然而,课程标准能够为教师的文化意识培养工作提供理论 指导,指导教师的实际操作,如果教师不了解课程标准对文化意识培养的相关规定,那 么教师难以得到文化意识培养的正确理论指导,必然会在提升学生的文化意识水平方面 受到阻碍。因此,教师应改“重教材轻课标”为“教材、课标并重”,主动研读小学英 语新课标,以提高教师对文化意识培养的认识。
当谈及第3个问题“您所在的学校会开展就培养学生文化意识的方式、方法、途径 等方面的培训、经验交流会或教研活动吗?”接受访谈的 5位教师的回答大体一致,他 们均表示学校会有培训、经验交流会或教研活动,但可能是其他相关的主题,不一定与 文化意识培养十分切合。例如:C教师和X教师提到六年一班班主任在全校大会上分享 的《汉字的演变》并且S教师和L教师均提出区里也会组织相关的培训、交流活动等。 然而,学校所举办的就培养学生文化意识的方式、方法、途径等方面的培训、经验交流 会或教研活动对提升教师文化意识培养能力、培养方式的创新性等至关重要。如今学校 的培训往往是形式大于实质,开会只是为了拍张照片,发布公众号,但培训对于新手教 师,尤其是在某一方面上存有困惑的教师来说是提升自身技能、成长的时机。学校进行 的培训应该主题明确,目的性强,在开展提升教师培养学生文化意识的方式、方法、途 径等方面的培训时应十分贴切培训的主题,如果仅仅依赖于有关文化方面的培训,英语 教师不会成长得很快,文化体验不深,且实质性方面的技能也不会得到很大提升。
二、文化素养浅薄,语言文化学习不足
文化意识培养能力的提高离不开广博的文化意识培养知识的支撑,文化意识培养的 系统性离不开教师自身深厚的文化素养。针对小学生文化意识培养过程欠缺系统性这一 问题,究其原因,缘于教师自身文化素养浅薄,且语言文化学习不足。
具体来说,在文化意识培养过程中,文化素养较高、语言文化学习充分的教师能够 针对教材中的文化因素产生更深刻的领悟,实际培养过程也会更为丰富、饱满,从而更 好传递给学生。相反,如果教师自身的文化素养偏低,在日常学习中较少涉猎语言文化 的学习,则教师自身对文化因素的理解会产生偏差,难以挖掘深层意义,其进行的文化 意识培养过程干瘪化、模式化,从而导致教师对学生进行的文化意识培养难以收到成效。 通过整理访谈记录可以看出,C教师、S教师的回答是最为贴切和饱满的,可以推断出 与其他教师相比这两位教师的文化素养偏高。且通过私下深入交谈与旁听授课过程了解 到,这两位教师平时注重加强文化学习,努力提升自身的文化素养,因此,她们的实际 文化意识培养过程较为系统,培养前、培养中和培养后都具有完善的培养计划,并且培 养目标明确,能够对突发状况及时进行调整。
总而言之,教师进行文化意识培养的系统性有赖于较强的文化素养、丰富的文化知 识和灵活的文化思维,为此教师应着重加强自身的文化素养。而在实际教育教学过程中, 存在大部分一线英语教师文化素养浅薄、在语言文化方面学习不足等现象,从而导致教 师自身对文化的理解较浅,在向学生渗透文化意识时不能举一反三、迁移应用。通常来 说,英语教师进行文化意识培养的做法一般是向学生讲述课本中涉及到的中外文化,而 不做过多叙述,或者播放一个相关视频,或者当作课后作业由学生自主完成等。在具体 访谈过程中,当问到“在英语教学中,您培养小学生文化意识的具体过程是什么”时, 大多教师对于举例说明如何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都难以详细展开。在这样的情况下,学 生感悟不到文化意识培养活动的深刻涵义,从而导致实际文化意识培养效果远不能实现 预期目标。
三、对文化意识培养的重视仅流于形式
由教师问卷第 6、 7 题的调查结果显示,绝大多数教师认为文化意识培养对学好英 语起很大作用,文化意识的培养是有必要的。这一结论表明教师自身认识到小学英语教 学中文化意识培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而这正与教师的实际操作过程相矛盾。对文化意 识培养给予高度重视的教师势必在具体培养过程中细致周到,制定严密的培养计划,确 定明确的培养目标,深入挖掘教材中的文化因素等等。然而,在调查教师对教材中文化 因素的挖掘程度时发现,教师对教材中文化因素的挖掘是较浅的,这也反映出教师的 “想”与“做”是不一致的,也就是没有做到“知行合一”。因此,本文将教师对其教 材中文化因素的挖掘较浅这一问题的原因总结归纳为教师对文化意识培养的重视仅流 于形式,具体表现为以下方面。
其一,教师对文化意识培养的重视程度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没有运用于实际当中。 教师虽然在思想上给予较高的重视,但却没有落实在实际英语教学过程中,重视文化意 识培养仅仅成为“口号”。例如,听课过程中发现存在这样的问题,某位教师在讲授文 化内容时,如果班上有学生进行追问,教师不会进行详细深入地解答,往往会一带而过, 或者忽视该学生的追问。可想而知,如果教师继续以这样的姿态对待学生的提问,长此 以往,学生在学习文化内容与文化知识方面的积极性会逐渐消失,且在其他方面的学习 也会慢慢失去兴趣。其二,教师虽主张重视文化意识的培养,但在教学过程中依旧将更 多精力放在课文、单词、语法等基本知识的学习和听、说、读、写等基本技能的掌握上, 教师意识到要挖掘课文中隐含的语法知识、重点单词、长难句等,却忽略了对教材中文 化因素的挖掘,文化意识培养可有可无,教师对文化意识培养的重视仅仅流于形式。
综上,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将其概括为:由于教师对文化意识培养的重视没有 运用于实际教学过程中,将更多的精力集中于基础知识的学习和基本技能的掌握,因此, 教师教学的重心放在对课文中的语法知识、重点单词、句型等知识的拓展和学习上,自 然忽略了教材中文化因素的挖掘,导致小学英语教学中文化意识培养出现教师对其教材 中文化因素的挖掘较浅的问题。
四、教师课时压力较重,文化体验较少
充分的文化体验有利于给予教师文化启迪,激活教师的文化思维,启发教师从不同 角度创新文化意识培养方式,以改善实际文化意识培养效果。而通过调查发现,实际教 学中教师自身由于较重的课时压力,文化体验机会较少,导致课堂中教师运用的文化意 识培养方式缺乏创新性、创造性,且较为传统、单一,往往局限于某个方面。
在访谈过程中,当谈及第4 个问题“请您对自己在上课过程中培养学生文化意识运 用的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所做的教学准备等做一个评价,您认为是否达成了文化意识 培养目标?如果没有,哪些因素影响目标达成?”,大部分教师认为自己不能完全达成 文化意识培养目标,只是完成了某一方面,像C教师认为自己刚到及格的程度,“达成了 一部分的文化意识培养目标”,T教师则直接回答“没有”。当问到是什么因素阻碍了目 标的达成,教师们多次提到“课程时间” C教师提出影响因素是课程的时间;X教师则 认为是由于教材专门针对文化意识培养的内容有限,且课程时间有限;T教师则直接指 明,“由于课时压力不能达成文化意识培养目标”。就在校实习的这段时间,的确发现英 语教学确实存在这样的现象。学校开展的英语课不算很多,再加上每节课的课时在30 分钟左右,基本的学习单词、句子就已经占用了大部分课时,所以教师感觉课时压力很 大。
为此,教师在感觉课时压力较重的情况下,容易产生疲惫感,进入职业倦怠期,并 逐渐消磨教师探索新知、提升自我、加强文化体验的激情。尽管教师依旧持有参与文化 体验的渴望,但教师自身并没有太多精力去参与更多的文化体验和探索多元化的文化意 识培养方式,教师难以在文化意识培养方式中注入创造性思维,从而导致课堂中进行文 化意识培养的方式、方法、手段、教学模式等墨守成规、落于俗套。
五、活动缺乏吸引力,忽视学生自主性
富有较强吸引力的文化意识培养活动有利于教师推进文化意识培养,保证文化意识 培养的顺利实施,同时引发学生参与文化意识培养教学活动的兴趣,极大调动学生参与 的积极性。针对教师开展的文化意识培养活动参与度较低这一现实问题,剖析原因可以 得出,在小学英语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开展的文化意识培养活动与理想目标还存在一 定差距,活动缺乏吸引力,趣味性不足,难以吸引大部分学生的参与。
正如前文通过课堂观察得出的结论,一般情况下,在英语课上前排的学生对教师展 开的文化活动充满兴趣,中间及后面的学生较为消极,有的甚至排斥教师进行的文化活 动。我们应认识到小学生正处在比较好奇的阶段,很容易被新生事物所吸引,而如果教 师在课堂中通过运用传统、老式的教学手段,重复播放视频,进行图片对比等方式开展 文化意识活动,前期虽然可以起到一定效果,大多学生对其也感兴趣,并积极配合教师, 但长此以往,不断重复之后势必会引发学生注意力转移,产生审美疲劳,慢慢失去兴趣, 而新颖有趣、生动形象的教学手段、教学方式会吸引学生主动参与,使其对教师开展的 文化活动保持长久的兴趣和参与度。因此,教师应转变教学理念,突破传统的教学方式, 勇于创新,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吸引学生对文化意识培养教学活动的兴趣, 调动学生参与文化活动的积极性。
此外,学生较少参与文化意识培养教学活动的原因还在于教师忽视了学生的自主 性,学生参与文化意识培养活动的主观能动性没有在课堂中得到充分体现。建构主义学 习观认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具有主观能动性,如果一味灌输学生知识,学生缺乏内化、 吸收,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只会感觉味同嚼蜡。教师应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参与, 在课堂文化活动中勇于放手,以充分体现学生在文化意识培养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 积极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帮助学生积极参与到文化学习中来,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相 互配合,以保证文化意识培养活动的顺利开展。
第五章 小学英语教学中文化意识培养的策略
依据前文对小学英语教学中存在的文化意识培养问题的总结,并结合具体原因分 析,本章主要从教师教学与学生参与的角度针对性地提出以下五方面的解决策略。其中, 前四条策略主要针对教师的教学层面,第五条策略则主要强调学生层面。文化意识培养 策略的制定对问题的解决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切实可行的解决策略能够改善问题,形 成良好态势,实现稳定发展。
一、以培训转变教学理念,深入学习新课标
树立教师对文化意识培养的正确认识关键在于转变教师的教学理念,努力帮助一线 教师养成对文化意识培养的严谨态度,使教师认真谨慎地对待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意识培 养,将思想上的重视体现在实际行动中。教师还应注意在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上敢于突 破、大胆创新,克服对英语文化意识培养的刻板印象,探索自己的教学特色。教师既要 将学生看作独立的个体,也要清楚教师也是独立的个体,教师对教育教学的探索不应被 规范化、制度化所束缚。
一方面,学校应加强学习最新教学理念、研读新课标、交流教学经验等方面的培训, 大力鼓励经验丰富、教学理念先进的英语教师主动分享、乐于合作,给予青年教师启迪, 教师之间共同探讨、学习,帮助新手教师更好地向专业教师进行转化。此外,学校还可 以邀请精通文化意识培养的专家、学者来校举办专题报告、讲座、研究会等,教师向专 家、学者提出自己在进行文化意识培养活动中遇到的难题,通过专家、学者的点拨,使 教师的成长得到突破性的进步。
另一方面,学校应尽力为教师创造出国深造的机遇,鼓励教师学习国外先进的教学 理念,参加文化交流活动,回国后,将在国外的学习成果与在校教师进行分享、研究, 可能的话还可与国外进修学校建立长期合作机制,邀请对方来校开展文化意识培养主题 讲座,交流心得。同时,学校要鼓励教师定期开展教研活动,围绕所学所想、新课标的 要求等探索适合本校的教学方式和教学理念,汇集全校师生的力量,努力促进教师自身 的专业化成长和学生身心和谐发展。
二、拓宽文化学习渠道,提升教师文化素养
俗话说,“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要有一桶水”,系统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要求教
师具有精深的文化知识和专业的文化素养,不断学习以充实自我。只有这样,教师才
能在文化意识培养工作中完全胜任,达到理想效果。如今我们每一个人身处于终身学 习的社会,对于教师这一行业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这既意味着学习的渠道会越 来越多,同时也鞭策着教师时刻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
首先,教师应注意培养自身对文化意识培养的兴趣和热情,利用工作之余,通过 互联网搜集文化意识培养方面的信息,拓宽自己的知识面。还可通过观看文化节目、 影视作品、名人座谈或者手机里的AAP,轻松、愉快地进行文化知识的学习。其次, 书籍作为精神的补给,能够陶冶我们的情操、净化心灵。英语教师可以多阅读一些英 语报、杂志、期刊等,研究相关的英语文献,另外,线下的沙龙、展览等活动对于文 化意识的熏陶也是不错的选择。最后,教师要高度重视学校的培训,对于学校开展的 培训要保持“心灵”和“身体”的同时在线,充分利用学校给予的平台,深刻感知和 领悟语言隐含的文化内涵,不但要知其然也要知其所以然。同时,教师应积极响应学 校的号召,踊跃争取学校提供的进修机会,加强合作学习,扩充教师的“文化圈”。 总之,教师要逐渐探索适合自己的文化学习渠道,但应注意不可局限于某一方面,应 该合理开发身边的一切资源,打造浓厚的文化学习氛围,以全面提升学校教师的整体 文化素养。
三、文化意识培养落地,补充文化背景知识
教材作为教师教学的主要依据和学生学习的主要载体,在教育教学中起着至关重要 的作用。英语教科书中所包含的文化内容种类较多,涉及面较广,这对英语教师结合教 材进行文化意识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就小学英语教科书文化内容统计来看,教材中 设有"Culture Corner”(文化角)这一板块(详见图14)。
 
 
除此之外,其他的文化内容大多隐含在课文中抑或练习中,容易被教师所忽视。所 以,在具体的调查、访谈中,出现个别教师将“文化角”等同于文化意识培养的所有内 容的现象,这样一来,教师的思维受限,所授内容的范围大大缩小,学生的学习面相对 来说变得狭窄。
首先,教师不仅要在思想上高度重视文化意识培养,而且也要在行动上落实文化意 识培养,这就需要教师在进行文化意识培养过程中将课前、课下的功夫做足。在备课环 节中,不仅要关注课文中的语法、单词、习作等知识,还要深入思考语言背后的文化, 仔细研究如何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渗透文化意识,努力做到既不忽视英语的知识结构,也 要关注语言承载的文化意义以及语言的综合运用。以小学英语沪教版四年级上册Unit8 At the shop 为例,教师在讲授新课前准备了餐厅的图片、实物模型,展示不同国家特色 食物的视频,搜集相关资料,例如:不同国家餐具使用不同的原因等。在课堂中讲授中 西餐具不同的教学片段如下:
T: Please pay attention here. Today I will show you a picture. Do you know where this is?
S: Restaurant.
T: Excellent! Do you know what food in this restaurant? (take out the prepared physical model)
S: Yes!
T: Now let me be your waiter. Welcome to the restaurant.
这一部分是课堂的导入环节,教师利用提前准备好的餐厅图片和实物模型为同学们 创设在餐厅就餐的情境,与我们的实际生活紧密贴合。这样做不仅可以烘托课堂氛围、 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对美食的向往,而且也为接下来的文化意识渗透奠定良好的基础。 T: Our restaurant has Chinese food and Western food respectively. Please tell me which one do you like before ordering.
S1: I'd like to order.
T: OK! What would you like to eat?
S1: I want Chinese food, rice.
T: Oh, rice Read follow me. rice f rice J I'd like some rice, please.
Ss: Rice f rice J I'd like some rice, please.
T: Here are your chopsticks.
T: How about you?
S2: I'll have western food ——steak.
T: OK! Beef. BeeffBeefJ I'd like some Beef, please.
Ss: Beeff beefJ I'd like some beef, please
T: Here are your knife and fork.
S3: I want Chinese food, noodles.
T: OK! Noodles. Noodlesf NoodlesJI'd like some Noodles, please.
Ss: Noodlesf NoodlesJI'd like some Noodles, please.
T: Here are your chopsticks.
S4: I want to have western food, chicken chops.
T: OK Chicken. Chickenf ChickenJ I'd like some Chicken, please.
Ss: Chicken f chicken J I'd like some chicken, please.
T: Here are your knife and fork.
T: Students, have you found any difference in the tableware I gave you?
Ss: Chopsticks for Chinese food and knives and forks for Western food.
这一部分通过角色扮演的形式,教师是服务生,学生是顾客,让学生切身体验中西 餐具的差异,感受中西饮食文化的不同,加深学生的文化体验。
T: Why use chopsticks for Chinese food and knives and forks for Western food?
S: Because their food is different.
T: You are so smart. Our country mainly focuses on rice and wheat, while Westerners tend to focus on meat. In order not to destroy the natural nutrition offood, their cooking methods are also relatively simple, therefore they need to use knives and forks to assist meals. Chopsticks are our unique tableware in China. They are not only tableware, but also a symbol ofour excellent Chinese culture.
最后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文化的提升,挖掘语言背后深层的文化涵义。通过向学生提 问:“为什么中餐用筷子,西餐用刀叉呢?”学生认识到是因为食物的不同,为了保留 食物的天然营养,所以中西方的餐具存在差异。同时学生对我国的“筷子文化”有了更 进一步的认识,增强学生的文化自豪感。
其次,教师应基于自身实际文化知识储备和教学能力适度扩充文化背景知识,做到 举一反三,同时可以培养学生的迁移运用能力,提升文化意识培养质量和教学效果。例 如,教科书中呈现的一些中西重要节日。在五年级下册第十一单元“Western festivals”
这一课中,以圣诞节(Christmas)为例,教师一般会依据教材里所出示的习俗、由来、 庆祝方式等进行详细讲解,但圣诞节是西方的"年”,我国的"年”是春节,同样是"年”, 我国过年和西方过年却大有不同。所以,如果教师将西方的圣诞节与中国的春节进行对 比式讲解(如表 8 所示),学生将会学到更多,课程内容也会变得更加丰富有趣。这就 需要教师擅于捕捉到不一样的"风采”,及时补充,不断更新,以提升自己的教学技能。
表 8 对比春节与圣诞节
Festivals
Differences Spring Festival Christmas
Meaning The beginning of the new year. A religious festival. It is the day we celebrate as the birthday of Jesus.
Decoration Paper-cuts, Spring Festival couplets, New Year paintings and firecrackers. Santa Claus, Christmas tree, Christmas hats, Christmas Stocking, Christmas cards and Christmas carols.
Foods Family reunion dinner, dumpling, rice cake, spring rolls, glutinous rice cake and sweet dumpling Turkey, gingerbread, yule log cake, almond pudding and wine.
Something special for kids The red envelopes. Presents in their stockings.
Family activities On the Eve, people reunion with a square feast and stay all night. Stay with their families only.
 
最后,校本课程的重要作用不容忽视。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起校本课程,以校本课程 作为辅助形式,共同致力于培养小学生的文化意识。校本课程的建设要充分发挥学校英 语教师的智慧,通过举办一些富有创意的文化活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文化价值观。 比如,可以组织一场文化辩论赛,就中西文化的差异对比展开辩论,使学生通过辩论了 解更多关于中西文化差异的知识,形成自我正确的文化价值观,从而使文化意识培养工 作顺利进行。
四、创新文化意识培养方式,增强文化体验
文化意识培养方式的创新应坚持以生为本的原则,改变过去“我讲——你听”的教 师主导的“灌输式”教学方法,运用“你讲——我听”的学生中心的“探究式”教学方 法,努力打造富有生机的课堂氛围,增强学生的文化体验。
首先,学校应简化教师教学之外的工作,将教师的工作重点放在教学上,为教师创 新文化意识培养方式提供支持,鼓励教师在教学中主动尝试新的文化教学模式,比如: 文化探究、文化实践、文化提升等,避免“一言堂”的传统模式。教师应意识到可以多 向学生提出开放性、创造性问题,以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批判性思维。如在讲授中西文 化差异时,应避免一味灌输,引导学生自己总结、发现,可以提示学生从饮食、礼仪、 习俗、生活习惯等方面总结,总结的方式也可以多种多样,可以运用图表、思维导图、 报告等,这都由学生自主采用。
其次,文化意识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长期的积累与运用。考虑到课上时间 有限,教师在课堂中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因此,教师应注重课下的引导。教师可以为 学生推荐相关的文化读物、文化知识学习网站或者国外经典影片等,学生利用课余时间 进行学习。学习中产生的困惑可以在课上与老师、同学们分享,互相交流,共同成长、 进步。
最后,教师应注重创设真实且多样化的情境,帮助学生及时将所学到的知识得以运 用。克鲁姆曾说:“成功的外语课堂教学应在课内创造更多的情境,让学员有机会运用 自己所学到的语言材料。”这种“随学随用”的方式让语言的学习由知识的吸收变成技 能的运用。提到创设情境,大部分教师的头脑中会闪现“角色扮演”,角色扮演固然是 一种创设情境的有效方式,但也不能将其作为“万能公式”来使用。诚然,从单一的角 度来感受、认知、学习,必会导致思想的狭隘、局限,因此我们应从多个角度,使创设 情境的方式变得丰富多彩、充满乐趣。比如,教师可以组织开展班级话剧表演、演讲比 赛、读书会等,或者在教室的一角设置“英语角”,供学生阅读、展览。也可以组织学 生打造班级英语文化,张贴“No Pains, No gains.—分耕耘,一分收获"等警示语。尤其 是在传统节日之际,这时候学生对传统习俗的感受最深,通过制作节日海报营造文化氛 围,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
五、提高学生参与感,增强文化学习自主性
学生参与文化意识培养活动的前提是学生对教师进行的文化意识培养活动产生主 动学习的欲望,具有正确的学习动机。正如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所提出的学生是学习的主 体,理想的教育需要学生主动参与。这就需要教师、家长、学校、社会发挥教育合力, 共同增强学生文化学习的自主性。
首先,教师要树立学生对文化意识培养的正确价值观,使学生注意自身文化意识培 养,提升学生的文化理解、文化认同、文化反思和文化传承,使学生树立正确的文化价 值观。教师应着重向学生强调文化意识培养并不是一味学习外来文化、“崇媚洋外”,文 化意识培养是对中外文化的了解和感知,培养对学习、掌握文化知识的认同感,正确认 识中外文化异同,接受文化差异,培养正确的文化价值观,积极传承优秀文化并体现在 行为表现中。
其次,“兴趣”这一情感因素下产生的学习动机最为持久,通过丰富多样的文化活 动,激发学生文化学习的兴趣。我们应认识到,文化活动不应局限于课堂或者校内,我 们应跳出“学校的围墙”,发现不一样的世界。一方面,正如访谈时一位教师所提出的 “有能力的前提下,鼓励出国修学”。现如今国与国之间联系密切,出国修学成为大多 数家长的选择,通过参观当地的文化馆、进入大学校园、观摩展览等亲身感受,切身体 会文化意蕴。另一方面,家长应引导孩子勇于参加学校组织的以促进文化交流为目的的 夏令营、冬令营等活动,以此加强我国学生与外国学生的交流,培养文化学习的兴趣。
最后,应充分借助网络资源,构建自主学习渠道。网络作为一个方便获取的平台为 我们所利用。学校可以利用公众号构建学习平台,共享资源,例如:在实习的Z小学, 学校的公众号出台了 “The Voice of English"《英语之声》这一栏目,定期向广大师生分 享“小英语的大世界"。比如:在第二期节目中介绍了中国的礼仪文化,“ Nihao is the most commonly used greeting.Kong Qiu, or Confucius, told people 2,500 years ago that everyone must follow etiquette. So, China is called the home of etiquette. Ni hao is the most typical greeting in China...wishing you well. A greeting that wishes you good health, a good job and a happy family."并为读者详细介绍为什么孔子的英文译为“Confucius”而不是“Kong Zi”。 第三期节目继续对孔子本人做深入介绍,如下文所示:
Born in 551 BC, Confucius,Kong Zi, has made the greatest contribution to Chinese culture of anyone in history.
Although he was raised in a poor family, he visited famous scholars and learned a lot.
He developed his thoughts into a system ofphilosophy known as Confucianism.
Confucianism emphasized self-cultivation, harmonious relationships with each other and respect for the elderly.
Friends should be honest to each other.
Rulers should make an effort to provide a happy life for people.
He was a great teacher as well and promoted education for ordinary people.
He traveled around to promote his political thinking, but failed.
But he never gave up.
Kong Zi is a great Chinese spiritual leader.
Over the last 2,000 years, his philosophy has continued to influence China and the rest of the world.
It is also regarded as the symbol of oriental culture.” 通过详细介绍,引领读者了解孔子,熟知更多的中国文化,拓宽视野,增强民族自 豪感。同时,也可以与国外小学合作,通过线上的形式开展学生的对口文化交流活动。 这些特别的文化体验,将会更新学生对文化的认识,扩宽文化视野。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一、研究结论
本研究旨在调查小学英语实际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文化意识培养的现状,通过现状发 现问题,剖析原因,提出解决对策。本研究的特色在于:一方面,研究视角的创新。通 过翻阅大量文献,浏览相关资料,以期刊的形式研究小学英语文化意识培养居多,博硕 士论文相对较少。期刊与博硕士论文相比,研究的深度较浅,广度较窄,因此,本研究 将以硕士论文的形式进行全面系统地研究。另一方面,研究方法多样。本文将采用文献 研究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以及课堂观察法四种研究方法,既站在教师的视角,又深 入课堂观察实际情况,以获取相关的研究数据、资料,为论文的撰写提供依据。
对数据进行分析整理后发现文化意识培养在小学英语教学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英 语教师作为文化意识培养的主要实践者,应树立对文化意识培养的正确认识,紧密联系 课程标准,端正对文化意识培养的态度,努力提升自身的文化素养,全面加强学生文化 意识培养的系统性。同时,教师要充分开发教材中的文化因素,补充自身文化背景知识, 丰富课堂中的文化意识培养方式。
小学生作为关键性角色,在文化意识培养活动中占据重要的地位。应注重培养其参 与文化活动的兴趣,提升参与度,激发求知欲。学生自己要认识到学习不应局限于课上, 也要充分利用课外时间,通过大众传媒等多种渠道,结合教师的指导,在文化交流活动 中加深自身的文化体验,逐渐增强自己的文化意识和文化学习的自主性。
总而言之,小学英语教学中文化意识培养的任务十分艰巨。而在此过程中,教师、 学生、学校、家长等主体需要协同配合,形成教育合力,共同促进学生的文化意识培养, 从而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语言和文化的关系,提高语言运用能力,正确对待文化差异,帮 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文化观。
二、研究不足和展望
本文力求客观、真实且全面地阐述文化意识培养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现状、问题 等各个方面,但是由于自身的研究素养、研究深度有限,在编制的教师问卷、教师访 谈提纲和课堂观察量表中还存有一定的欠缺,从而导致对小学英语教学中文化意识培 养存在问题的探讨不够全面,原因分析不够深入。在小学英语文化意识培养中除文中 所提到的问题及原因外还会存在其他方面的因素,这些都需要在以后的研究中作深入 的剖析,以完善文化意识培养的现状及对策分析等方面的研究,以帮助学生学会运用。 参考文献:
(一)专著类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7.
[2]鲁子问.英语教育的动态原则与真实原则论[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1.
⑶邢福义.文化语言学[M].湖北:湖北教育出版社,1990.
[4]朱雪艳.文化意识与英语教学[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7:9.
[5]顾嘉祖,陆昇.语言与文化[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5:47-48.
[6]梁漱溟.中国文化要义[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49:01-02.
[7]林大津.跨文化交际研究:与英美人交往指南[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96:160-162.
[8]胡文仲.文化与交际[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4:5.
[9]爱德华•泰勒.原始文化[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2.
[10]冯天瑜.中华文化辞典[M].武昌:武汉大学出版社,2001:6.
[11]李忠尚.软科学大辞典[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89:644.
[1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
[13]胡文仲.英语教育自选集[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6.
[14]左焕琪.外语教育展望[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15]陈申.外语教育中的文化教学[M].北京: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1999:1.
(二)期刊论文类
[1]王魁京.语言和文化的关系与第二语言的教学[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93(6):43-47.
[2]纪雯荟.语言与文化的关系[J].科技英语,2017(3):26-29.
[3]张占一.汉语个别教学及其教材[J].语言教学与研究,1984(3):57-67.
[4]夏谷鸣.作为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文化意识内涵分析J].兴义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8(2):94-95.
[5]高一虹.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跨越”与“超越” [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2(10):52-56.
[6]钱伊林.如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进行文化意识的渗透教育[J].现代教育,2013(2):265.
[7]傅小平.英语课程标准与小学英语教学改革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7(9):181-183.
[8]马凯.小学英语文化意识培养的现状与对策[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3(29):52-54.
[9]任丽燕.浅谈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下的文化意识素养J].海外英语,2017.5(9).
[10]王蕾.我国小学英语文化意识研究述评[J].江苏教育研究2020(4A):49-53.
[11]谢大滔,李晴原.实现小学英语“文化意识”教学的方式与途径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 版),2009(22):90-92.
[12]吕京,吕丁.英语教学中文化导入:教师角色[J].中国教育学刊,2012.09:30.
[13]程晓堂,赵音奇.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实质内涵[J].课程•教材•教法,2016(5):84.
[14]韩晓玲.寓语言教学于文化教学一一外语教学改革之我见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2(12):29-30.
[15]束定芳.语言与文化关系以及外语基础阶段教学中的文化导入问题[J].外语界,1996(01):11-17.
[16]杜道明.语言与文化关系新论[J].中国文化研究,2008(04):133-140.
[17]文秋芳.在英语通用语背景下重新认识语言与文化的关系J].外语教学理论与实 践,2016(02):1-7+13.
[18]裴荣荣,姚宝梁.基于“文化五要素”的小学英语文化教学设计J].现象透视,2015,12 (1):52-55.
(三)硕博论文类
[1]关静.新课标背景下小学英语教学中文化意识渗透情况调查研究[D].沈阳:沈阳师范大学,2014
[2]崔睿敏.小学英语教学中文化意识培养的现状及策略研究一以CSFX为例[D].四川:四川师范大 学,2020.
[3]高雪莹.初中英语教学中文化导入的现状调查[D].西安:西安外国语大学,2016.
[4]刘滢.高中生英语文化意识培养现状调查研究[D].新乡:河南师范大学,2014.
[5]王一惠.从文本到文化——小学生英语学习中的文化意识培养研究[D].湖北:华中师范大学,2019.
[6]赵芳.“渗透式”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模式研究[D].上海:上海外国语大学,2013.
[7]韩笑高中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文化意识的研究[D].湖北:华中师范大学,2017.
[8]武敬.小学英语教学中跨文化意识培养的问题研究一以L市两所小学为例[D].聊城:聊城大 学,2019.
[9]王欣欣.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生英语文化意识培养课例研究[D].聊城:聊城大学,2018.
[10]周艳.我国小学英语教学跨文化意识培养模式探究[D].武汉:中南财经政法大学.2019.
(四)外文文献类
[1]A.L.Kroeber,ClydeKluckhohn.Culture:ACriticalReview of Concepts and Definitions [M]. Meyer,Wayne Untereiner,1952.
[2]Charles Fries.Teaching and Learning English as a Foreign Language[M].Michigan:Universityof Michigan Press,1947:78.
[3]Patrick R. Moran.Teaching Culture:Perspective in Practice[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4:102.
[4]Fantini, A.E.(Ed.).New Ways in Teaching Culture[M].NewYork:Teachers ofEnglish to Speakers of Other language,Inc,1997:52.
[5]R.Lado.Linguistics Across Culture[M].AnnArbor: University MichiganPress,1957.
[6]Valette M.The Culture Test [A].In Valdes, M.(eds.),Culture Bound[C].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6:179-197.
[7]Francois Gorin.TheArt of Teaching and Studying Language[M].White fish: Kessinger Publishing, 2007:35.
[8]Lado R.Language Testing[M].London: Longman,l961:275-289.
[9]Barry Tomalin,Susan Stempleski.Cutural Awareness[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52.
[10]Kelly,L.G.Centuries of Language Teaching[M].Rowly,MA:Newbury House Publishers,1976:25.
[11]Byram.Cultural Studies in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M].Clevedon,UK:Multi-lingual Press, 1945:162.
【本文地址:https://www.xueshulunwenwang.com//jiaoyulei/yingyujiaoxue/8592.html

上一篇:现代教育技术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调查研究

下一篇:成就测试对高中英语教学的反拨效应研究 ——以同心县豫海中学为例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