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网站地图
  2. 设为首页
  3. 关于我们


传播政治经济学视域下我国网络作者的数字劳动研究

发布时间:2023-01-05 11:38
第一章前言
1.1研究背景
互联网与信息通讯技术的迅猛发展极大地改变了当今社会的生产与生活 方式,同时也使得现代文化产业及其传播形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这 一过程中,新型经济模式与劳动关系逐渐形成,依托互联网、物联网、大数 据等现代信息技术的平台经济飞速发展,并在集聚资源、简化交易、提升效 率等方面发挥了传统经济模式所无法比拟的作用L,时至今日,平台经济已经 在各行各业取得了极为广泛的应用。
在网络文学领域,平台经济同样拥有着极为广阔的发展空间。网络文学 的开端起源于20世纪90年代,1998年,作家蔡智恒(笔名痞子蔡)在网络 论坛上发表了文章《第一次的亲密接触》,自此,中国网络文学开始启航。在 长达二十余年的发展之后,截止2020年初,我国网络文学市场的营收规模达 到了 201.7亿元,网络文字作品数量累计达2590.1万部,数字阅读用户数达 到7.4亿人,其中网络文学用户的数量达到了 4.6亿人2。可以说,网文已经成 了很多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此外,网络文学还在整个文娱产业体系 中发挥着核心作用,以网文为源头,动漫、影视、漫画、广播剧等行业共同 发展,形成了当下全新的文化产业生态。
在网络文学的整个产业链中,发挥核心作用的环节是内容生产。内容生 产即网文写作,网络文学平台通过动员和组织网络作者,使其持续不断地进 行多元化的内容创作,提供给不同爱好的广大阅读用户们。可以说,没有网 络作者的生产创作,就没有今天网络文学产业的蓬勃发展。目前中国网络文 学创作者已经达到1936万人彳,网络作家的职业群体已然形成。
但与网络文学产业的高速发展相比,网络作者们这一群体自身所受到的 关注却并不充分。商业化发展为作者们带来效益的同时,也对其造成了无法 忽略的压力,网络作者面临着自身权益无法得到保障的风险。发展报告显示,
'关于上海加快推动平台经济发展的指导意见上海市商务委员会,(2014) 316号,2014.6.12.
冲国音像与数字出版协会.2019中国网络文学发展报告[R],2020.9.4.
冲国音像与数字出版协会.2019中国网络文学发展报告[R],2020.9.4. 网络文学作者的平均每曰创作时长为4.5小时,作品平均创作周期将近一年, 可以看出,网络作者们为作品创作投入了大量的时间与精力。但报告中的月 收入数据却显示,网络作者往往无法得到与投入相应的回报,事实上,平均 每月2000元以下及暂无收入的网络作者占比高达44.6%,而平均每月20000 元及以上的作者仅为4.1%4,网络作者的文学创作现状,鲜明地体现出了工作 时间长、收入不稳定、高收入者极其罕见等特点。
除了要面对以上网络文学创作的普遍问题之外,网络作者还随时面临着 各种各样的意外风险。2020年4月27日,国内规模最大的网络文学平台阅文 集团的管理层忽然进行了集体的变动调整,随后,该平台内有作者公开了其 与阅文集团最新签订的《版权授权协议》内容,由于协议内的部分条款涉及 版权争议,这一签约协议被网友称作“霸王合同”,由此引发了广泛讨论。5月 2日,阅文集团顶级签约作家我吃西红柿、天蚕土豆、梦入神机等人接连就此 发表言论,共青团中央、紫光阁等大v转发相关信息,舆论迅速发酵。次日, 湖南、贵州、四川、安徽等各省作家协会相继于微博、公众号等公众平台发 布言论,表达了对网络作者维护自身权益的支持,5月5日,阅文集团部分网 文作者自发组织了“5・5断更节”,即在5月5日当日停止其作品内容的更新, 用以抵制平台的争议合约,该活动除在阅文集团旗下平台开展之外,同时还 引发了其他网文平台下部分签约作者的支持与响应。5月6日,阅文集团表态, 启动“作家恳谈会”,与作者代表共同商议,解决纠纷问题。
在此期间,与“霸王合同”事件有关的动态频频登上各大网站的热搜榜 单,引发了大量的关注与讨论。该事件使得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网络作家 这一群体,同时也更深刻地暴露岀了网络作家所面临的危机与窘境。阅文集 团的合约事件并不是网文平台与网络作者的第一次矛盾冲突,也不会是最后 一次。长期以来,在网文平台上进行创作内容的网络作家们耗费大量时间和 心血,却无法得到稳定的劳动保障。平台在获取流量与利润的同时,并未向 网络作者提供相应的保障与福利,还随时能够通过修改合同等方式剥夺网络 作者的基本权益。种种问题的存在,对网络作家群体的未来发展和文化产业 的长远规划来说,都是无法忽视的隐患。
'中国音像与数字出版协会.2019中国网络文学发展报告[R],2020.9.4.
1.2研究对欽
1.2.1网络文学平台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中国的网络文学蓬勃 兴起。回望中国网络文学产业发展的这二十多年,文学网站作为承载网络文 学的平台,在整个行业的发展中始终发挥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文学网站是对文学内容进行收录、整理、发布及传播等一系列活动的网 络站点。文学网站通常由个人、社团、文学机构或商业公司所建立,承担着 征集原创作品、经营文学市场、发布文学资讯与评论、出版图书著作、运营 作品版权、引导互动交扮等多种功能5。文学网站既是文学艺术在网络虚拟空 间的承载体,也是连通作者与读者、文学与市场的枢纽站。文学网站通过其 独具互联网特色的管理方式,组织着网络文学作者的生产创作,培养了网络 读者的阅读习惯,推动并引导了网络文学产业的发展。时至今日,中国网络 文学已经在全球范围内成为了一片独特的文学风景,文学网站的作用功不可 没。
目前,国内拥有许多知名的文学网站,在本次研究中,因为笔者本人身 为某一知名网文平台的签约作者,并于该文学网站内进行了长达四年以上的 文学生产实践活动。因此,本文章将选取笔者所在的文学平台,即枝枝文学 城(化名)为研究对象,;对平台内部的数字劳动实践进行分析探索,在必要 时辅助以其他平台的信息资料,进行对比及补充。一隅之见虽不能推及整个 行业的全部状态,但本研究计划通过对具体案例进行深入透彻地分析,以笔 者多年的签约网络作家经历代入生产者视角,剖析网络文学生产劳动的完整 运作流程。这一探索,也能够对现有的研究进行一定的补充,为网络文学平 台的学术研究做出一些微小的贡献。
I
1.2.2网络文学作者
置于整体的背景下来看,网络作者是网络文学生产链的开端,也是整个 网络文学产业的源头。调查表明,截止2020年初,中国网络文学创作者已经
哆诗咏冲国文学网站二十年[耳网络文学评ife,2018(06):20-26. 达到1936万人,这一数据较前一年增加了 181万。在这些创作者之中,90后 网络作者所占的比例达到了 44.6%,笔龄不满3年的作者占比达到了 43.1%, 6这些数据充分体现了新人与年轻人的大量涌现。当下,越来越多的人愿意尝 试写作,网络作家这一职业群体正在不断地发展壮大,学术领域对这一群体 的关注研究也在日益增加。
在当下现实的生产劳动中,网络作者想要使用其创作内容获取利益,就 需要通过与文学网站签约这一流程来进入付费模式。此外,由于网文平台的 推荐位置基本只会提供给签约作者,其曝光机制也会更多地倾向于签约群体。 因此,为了寻求更多的收益获得与曝光推荐,许多网络作者会选择与平台方 签约。签约是指在非正式雇佣的劳动协议之下,网文平台和网络作者双方达 成的相互制约的劳动关系7,网络作者通过签约的方式加入到平台所组织的劳 动进程中来,进行生产劳动并获得劳动报酬。不同于在微博、公众号等非文 学网站发表独立作品的自由创作者,以及纯粹靠兴趣进行创作的文学爱好者, 网络签约作者的产量更加稳定,质量相较之下更高,他们通常以全职写作或 兼职写作的身份进行生产劳动,为网络文学产业提供了长期性、多元性的优 质内容供给,并且与平台保持着长期密切的劳资互动。
本论文所聚焦的研究对象正是这些网络签约作者,数量巨大的签约作者 被视为网络文学创作中无可争议的中流砥柱,不同于行业内极少数顶尖的成 名作家,网络签约作者根植于网络文学普通创作者之中,是具有代表性的多 数群体,更普遍地呈现了该群体的一般劳动生态,对这一群体进行研究,有 助于更客观地考察和审视网络文学创作者普遍所进行的数字劳动历程。
在数字劳动理论方面,福克斯率先对数字劳动者,即数字劳工进行了定 义,他的定义得到了广泛认可。福克斯认为,数字劳工是依赖数字媒介生存, 使用及应用这一产业的集体劳动力,在所服务的产业中,他们受到资本的剥 削8。在过往的数字劳动研究中,学者们将数字劳动者分为三个群体,即:制 造业和服务业中的数字劳工、媒介产业中的数字劳工、产消合一者和玩工驚
冲国音像与数字出版协会.2019中国网络文学发展报告[R],2020.9.4.
'张铮,昊福仲.数字文化生产者的劳动境遇考察——以网络文学签约写手为例[J].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 学版),2019,30(03):35-44.
sFuchs C. Digital Labour and Karl Marx[M]. New York: Routledge, 2014.
o姚建华,徐偲骤.全球数字劳工研究与中国语境:批判性的述评卩].湖南肺范大学社会科学学
报,2019,48(05):141-149.
网络签约作者正是“媒介产业中的数字劳工”这一群体中的代表性成员,呈现了 这一群体进行数字劳动时的典型特征。
因此,本研究以数字劳动理论为研究视角,将网络签约作者选作研究对 象,以期为数字劳动研究提供新的学术视野,对数字劳动者的数字劳动进行 更加客观全面地描述,对互联网背景下新型劳动模式的诠释有所助益。
1.3文献综述
1-3.1网络作者相关研究
自上个世纪末蔡智恒发表《第一次的亲密接触》至今,中国网络文学已 经发展了足有二十余年的时间,从最初边缘小众的同好者交流,演变成了当 下蓬勃发展的兴盛产业。与之相应的是,针对网络文学的研究也随之而逐渐 兴起。截止2021年2月,学术网站CNKI中以“网络文学”为关键词的文献篇 目达到一万零八百余篇,相关的研究成果极为丰硕,并已经形成了较为成熟 的系统体系。
由于网络文学是指发表在网络上,以互联网为主要传播媒介的文学作品, 因此实质上,有关网络文学的研究都不可避免地会涉及传播学问题,也因此 在传播领域,有关网络文学研究的论述相当丰富。但值得一提的是,在这些 文献之中,针对网络文学生产者的研究占比却明显偏少,且多见于研究内的 某些段落,或专著内的特定章节有所提及。截止2021年2月,学术文献网站 CNKI中与“网络写手”的文献仅有371篇,专为研究网络作者的著作寥寥无几。 目前来看,尽管网络文学产业发展蒸蒸日上,网络文学研究日渐成熟,但网 络作家这一职业群体并没有得到应有的关注,仍待研讨深究。
根据目前已有的文献及捜集到的相关资料来看,对网络文学作者的研究 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第一,文学角度。从语言文学类的理论出发,探析网络文学作者的创作 内容与写作特质,如曹繁亭在《网络写手论》这一专门研究网络作者的专著 中,就分别从“虚拟美学啲创作逻辑、“戏拟”的创作方法、“自拟”的创作身份 这三个层面,深入探讨了网络作者与之相对应的“自由写作”、“后现代写作” 及“民间写作”的文学属性叭陈芳则从叙事学的角度提出,区别于传统叙事文 本只涉及三重主体,即真实作者、隐含作者和叙述者,网络小说拥有网络空 间这个独特的叙述情景,从而形成了网络写手这个第四重主体11。
第二,群体形成与生存现状。这一方面涉及社会学、经济学及法学等多 种学科,对网络作者的生存境遇与权益保护进行描述性分析。如曾照智和欧 阳友权指出,网络写手虽然是网络文学作品的主要生产者,却是整个产业的 底层打工者12。这类研究对网络作者的生存现状进行了细致地描述分析,此外 还有研究从法学角度切入,对平台控制下的网络作者如何进行权益保护进行 了探讨门。
第三,传播学视角。从传播学的理论出发,探讨网络作者的生产创作及 传播效果。譬如韩学历指出,由于互联网的高速发展,传播方式便捷化,人 们可以从大众传媒资源中获得大量资源,对其进行解读并生产出自己的文化, 导致读者与写手的角色自由转换,起先作为阅读性受众的网文写手转化成了 生产性受众叫
从目前国内学者对网络作者群体的研究来看,大多数文献集中在文化属 性、生存现状等描述性层面,偶有文章提及网络作者“数字劳工”的身份本质, 以及网文平台的“技术霸权”控制,但并未深入探讨网络作者实践劳动背后实质 的政治经济学意义,鲜有系统地考察平台组织网络作者完成生产的结构力量, 较少详细研究网络作者的劳动进程及其劳动境遇。
胡慧和任焰以网络作家为例,对平台经济发展模式下劳动过程变迁开展 了探索性研究,揭示了平台资本通过众包生产体制,隐蔽地将网络作者转变 为文学产业的数字劳工15。该文章为网络作家群体的实践研究提供了一个全新 的视角,在此基础上,本研究希望根据笔者长期积累的生产实践经历,通过 置身其中的深入田野调查,结合对其他网络作者的深度访谈,运用传播政治 经济学的理论对网络作者的生产实践劳动进行分析。
"曾繁亭.网络写手论[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
"陈芳.试论网络小说的第四重主体"网络写手啲身份转换与交流行为一网络文学叙事研究之一 [J].昆 明学院学报,2010,32(01):105-108+112.
"曾照智,欧阳友权.论网络写手的"文学打工仔”身份卩].东岳论丛,2014,35(09):141-144.
"苑言博平台垄断下的网络文学作家权益保护卩]冲州大学学报,2020,37(04):47-51.
“韩学历住产性受众的十年——对网络写手的研究[D]兰州大学,2012.
"胡慧,任焰.制造梦想:平台经济下众包生产体制与大众知识劳工的弹性化劳动实践——以网络作家为 例卩].开放时代,2018(06):178-195+10.
1.3.2平台经济相关研究
互联网通讯技术的高速发展促进了数字化平台的兴起,与之相伴的,进 入二十一世纪,围绕平台经济所进行的理论研究也初具规模。平台经济理论 的研究缘起于双边市场理论,海外学者率先对“双边市场”做了定义,并对其进 行了系统的研究与分析叫2004年,法国产业经济研究所(IDEI)和政策研究 中心(CEPR)共同主办的“双边市场经济学”会议在法国涂陆兹召开,标志着 平台经济理论正式形成。而在国内研究方面,徐晋和张祥建率先将“平台”与“市 场”的概念相结合,将平台定义为一种对双方或多方客户之间的交易有引导和 促成作用的空间,这种空间可以是现实亦可以虚拟。平台经济学重点关注平 台之间的竞争与垄断,分析其发展模式和竞争机制,关注市场结构所导致的 影响讥在传媒研究领域,最早由王斌对平台经济案例进行了分析,基于对新 媒体平台企业中的典型代表腾讯和谷歌的研究,从盈利模式角度对二者的平 台经济进行了深入探讨叫黄升民与谷虹则首次详尽地阐述了互联网平台的构 建“,将平台经济研究引入了传播领域。随后,谷虹提出了信息平台的概念, 结合三网融合的产业实践,系统地分析了各种信息平台的具体特征,构建出 了平台系统理论20。
在传播领域,平台经济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首先是平台经济理论 在传媒领域的引入与建构。黄升民和谷虹最先在整理了平台相关基本概念和 特性的基础上,详细阐述了平台的延展性、规模性和层级性,描绘了数字媒 体时代平台的基本框架",并在后续研究中对传媒领域的平台经济理论进行了 补充与完善。其次是平台经济在传媒领域内的延伸研究,许多学者结合自身 学术背景对平台经济的实际应用进行了不同的探索,这些研究更加广泛地拓 宽了传媒领域内的平台经济研究。
通过对所收集文献进行梳理可以发现,平台经济研究在媒介研究中的历 史较短,大多数研究主要集中在理论框架构建及对策分析等论述性层面,衍
"Rochet J.Tirole J. Defining two-sided markets[J], Mimeo. IDEI University de Toulouse, 2004.
"徐晋,张祥建.平台经济学初探[J].中国工业经济,2006(05):40-47.
"王斌.“平台经济”破解互联网企业利润丰厚之谜[川T时代周刊,2007(17):24.
"黄升民,谷虹.数字媒体时代的平台建构与竞争卩].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09(05):20-27. "谷虹.信息平台的概念、结构及三大基本要素卩]冲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2(03):72-77. "黄升民浴虹.数字媒体时代的平台建构与竞争卩].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09(05):20-27. 生研究多与研究者的自身学术背景相关,研究维度有待拓展。本研究将结合 网络文学平台的案例,将平台经济概念置于传播政治经济学视野下,对具体 劳动实践进行分析,
1.3.3传播政治经济学视域下的数字劳动研究
传播政治经济学根源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并受到法兰克福学派文 化工业理论思想的影响。传播政治经济学强调经济因素对政治和社会关系所 产生的作用,注重关注媒介乃至整个传播体系与社会结构的关系,即现有的 社会阶级和社会关系如何被媒介、传播体系和传播内容影响、强化以及挑战, 并着重分析所有权、运行机制和政府政策对媒介行为与传播内容的影响,以 及传播的生产、流通和消费因为结构性因素和劳动过程所产生的改变22。
西方学者率先将政治经济学延伸至传播领域,丹•席勒在著作中指出,传 播政治经济学注重两个彼此相关的重点问题,一是政治经济力量对传播文化 实践的限制,传播的内容与形式如何受到资本的影响,二是在全球信息化的 背景下,传播产业在资本积累过程中逐渐升高的地位23。加拿大研究者莫斯可 则从商品化、空间化和结构化的三重角度切入了传播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分析, 指出当前传播政治经济学的发展主要有全球化蔓延、历史研究扩散、新媒体 转向等五大趋势2化
国内学者同样在相关领域进行了探索,赵月枝率先将传播政治经济学派 的相关理论引入了国内传播领域,对传播政治经济学的概念、特征等进行了 系统的整理,结合国内传播的具体实践,对传播与社会权力关系进行分析解 构,提出了多方面的具体研究问题25。曹晋和赵月枝则理清了传播政治经济学 的发展脉络,结合出版行业的实践,论述了沿袭传播政治学路径进行分析的 过程,由此在人文关怀层面展开呼吁,对本土产业的发展进行反思26。
有别于侧重行政导向和市场导向的西方主流传播学研究路径,传播政治 经济学注重对传播体系进行更深层面地分析与理解,展示传播现象本身及其
22Mcchesney R W. The political economy of communication and the future of the field卩].Media Culture & Society, 2000, 22⑴:1O9-116.
23Dan S. Digital Capitalism卩].business & computing, 1999.
羽文森特漠斯可•传播政治经济学[M].胡正荣等译.华夏出版社,2000.
邯赵月枝.传播与社会政治经济与文化分析[M]冲国传媒出版社,20113
浹曹晋,赵月枝•传播政治经济学的学术脉络与人文关怀卩].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05):32-43. 背后所遮蔽的社会权力关系27。这样的学术视野,将传播研究与社会的现实情 境相结合,把传播实践放在具体的社会历史逬程背景之下,避免了孤立的媒 介中心观念与传播本质主义,有助于客观全面地研究资本、政府及其他势力 如何影响传播内容与形式,同时也将这些研究内容置于了更宽广的全球信息 化资本主义的背景下28,这种研究视野,体现了传播政治经济学除了商品化、 空间化、结构化三大特征之外的第四个特点,也就是传播政治经济学的人文 关怀与社会属性,这也正是本研究选择这一理论作为研究视角与方法论的原 因。
区别于以受众研究、媒介体系及传播效果研究为重点的行政主义取向的 传播研究,归属于批判研究的传播政治经济学重点关注传播的社会关系29,媒 介产业的劳动与劳工问题亦为众多社会关系中的重要一环。马克思认为,劳 动是人以自身的活动来调整和控制与自然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劳动是马克 思主义理论中的重要核心概念,作为政治经济学在传播领域的运用与延伸, 传播政治经济学强调关注劳动议题,坚持劳动是价值的源头这一马克思主义 基本原理,对传播领域的资本渗透持彻底的批判态度随着信息通讯技术的 发展,新的劳动形式出现,对于传统生产劳动的研究关注也逐渐扩展至知识 劳动及数字劳动领域。学界对劳动议题的关注重点发生变化,传统媒体时代, 劳动议题主要在商品经济的逻辑之下,关注劳动成果、媒体及商业资本之间 的商品交换关系,而发展到数字媒体时代,数字劳动议题强调科学技术融入 资本积累的过程,重点关注资本对劳动过程的控制以及对劳动力的剥削32。
2000年,意大利学者特莱诺瓦在研究“免费劳动”时,率先提出了"digital labour”这一概念,用数字劳动来概括网络用户的虚拟线上劳动。她认为数字 信息技术使网民可以在互联网上自由发布信息获得高科技礼品回馈,得到自 我需求的满足,但同时,网络用户为互联网产业所进行的这些劳动也被资本 占为己有33。随后,有关数字劳动的讨论不断持续,2009年,“数字劳动——
"曹晋,赵月枝.传播政治经济学的学术脉络与人文关怀卩].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05):32-43.
28文森特•莫斯可.传播政治经济学[M]胡正荣等译.华夏出版社,2000.
"姚建华.传播政治经济学视域下的媒介产业数字劳工研究卩].南京社会科学,2018(12):116-122.
30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M]冲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译.人民出版 社,200&207-208.
"曹晋.赵月枝.传播政治经济学的学术脉络与人文关怀卩].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05):32-43.
32姚建华.传播政治经济学视域下的媒介产业数字劳工研究卩].南京社会科学,2018(12):116-122.
33Tiziana Terranova. Free Labor: Producing Culture for the Digital Economy卩].Social Text, 2000, 工人,作者以及公民”,“作为游戏场与工厂的互联网”等学术会议召开,探讨 了数字媒体时代的劳动研究。2014年,英国学术期刊《传播、资本主义和批 判》组织刊发了题为《全世界哲学家团结起来,理论化数字劳动和虚拟工作》 的论文集,福克斯在其专著中结合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对数字劳动的概念 进行了定义及扩展,他认为数字劳动包含数字媒体技术和内容的生产中资本 积累所需要的所有劳动,涵盖整个产业链内的全部劳动,并指出,数字劳动 的剥削过程涉及互联网使用的胁迫和异化,以及产消者的双重商品化34。
以此为定义,数字劳动的涵盖范围颇为广泛,本论文以网文平台的签约 作者为研究对象,属于数字劳动范畴中典型的媒介产业内的生产劳动,在国 内研究方面,对媒介产业中数字劳动进行研究的文献普遍采用个案研究法, 对相关理论进行了中国语境下的本土化运用与思考。其研究主要集中在对签 约的网络主播、网络作者、电子竞技选手等数字劳动者的案例研究,通过对 其数字劳动进行传播政治经济学分析,揭示这些媒介劳动者艰难的生存境遇。
目前媒介产业中的数字劳动相关个案研究已经有所进展,但以切身参与 生产的角度来进行分析的研究仍然较为匮乏,本研究将运用网络民族志的方 法,亲身参与到数字劳动的生产进程中,以这一角度来剖析具体劳动实践中 所映射的传播社会关系。
1.4研究意义
互联网与信息技术的大规模应用,使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劳动理论 逐渐延伸到了新的领域,开始从传统劳动转向于侧重新兴劳动,发展出了数 字劳动的研究视角35。作为数字劳动的典型类别,传播劳动的相关研究日益丰 富。在网络文学的传播过程中,文学网站这一平台经济的发展与扩张,促使 新的职业群体与劳动关系逐渐形成。本研究将从传播内容的生产机制角度切 入,通过网络作家群体的传播劳动实践,分析作者群体与平台资本之间的合 作与抗争共存的劳动关系,探究传播内容生产的新趋势,剖析传播劳动产业 的内在运作机制,为传播劳动研究提供不同视角的理论补充。同时,本研究
18(2):33-58.
^Fuchs C. Digital Labour and Karl Marx[M], Taylor and Francis,2014.
3&Tiziana Terranova. Free Labor: PRODUCING CULTURE FOR THE DIGITAL ECONOMY]〕]. Social Text, 2000, 18⑵:33-58.
的重点在于分析中国语境下网络作家群体与平台之间的劳动关系的具体呈现, 将具体理论与已有相关理论概念相对应,以期探讨现有理论的本土化进程, 完善当下的国内研究,为相关后续研究提供思路。
在实际意义方面,随着网络文学产业不断发展,与此相关的研究也不断 深入,但经济效益并非全部追求,对网络作家这一生产者群体的关注同样需 要持续增强。研究学者所拥有的理论视角可以跳出网络作者的个体局限性, 用更宏观的视野来分析探讨网文作者与平台之间的劳动关系实质,关注网文 作者这一数字劳动群体的境遇,有利于启发网络作家群体审视自我发展,唤 醒其主观意识,对于改善网络作家的生活与劳动环境、寻求更好的与平台沟 通交流的机会、保障产业的可续发展等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另一方面,对生产者和经营者之间劳动关系的深入探究,有助于揭开“爱 好”、“梦想”等美好幻象遮蔽之下,平台资本对于数字劳动者们进行隐蔽的劳 动剥削的实质。更加客观地展示并批判平台资本的缺陷与不足,为作者、读 者等网络传播行为参与者对网站资本的热衷与追逐予以理性降温。
1.5研究设计
1.5.1研究问题
平台经济不断扩张与发展,推动了新的生产机制与劳动关系逐渐成型。 有别于传统的生产组织方式,平台资本通过弹性雇佣制度等其富有互联网特 色的生产组织方式,对网络作者的创作劳动进行引导和管理。在此过程中, 获取效益的压力被无形地转移到了网络作家身上,文学网站的生产管理方式 使得网络作者更多地关注个人努力,反思自己的不足,而不是为自己争取保 障,作者对网文平台的要求被削减和降低。同时,网文平台的生产组织方式 模糊了工作与生活的界限,为了获取更多效益,网络作家群体自发地将自己 投入到劳动中去,忽视了平台资本隐蔽的剥削。
基于此种普遍现象,笔者将通过梳理文献后所得到的研究理论,探析网 文平台的生产组织方式,对网络作家群体创作生产的完整过程进行理性分析, 以期跳出生产者视角的局限性,立足传播学视角,探究以下的问题:基于互 联网信息技术所构建的网文平台如何动员和组织网络作者进行劳动,以完成 其资本逻辑,保障资本的发展与延续?网络作者群体如何进入劳动进程,开 始并持续进行生产劳动,其劳动过程呈现出什么显著特征?作为运营和组织 者的平台与作为内容生产者的网络作者群体双方如何相互影响?最终导致了 网络作者面临什么样的劳动境遇?此外,本研究亦期待以这一具体实践为例, 探究资本利用信息技术便捷地跨越时空对数字劳动者进行隐蔽的劳动力剥削, 对数字劳动过程中所存在的隐患进行反思。
1.5.2研究方法
网络民族志
在人文及社会学科的研究中,以实地调查为基础对特定文化现象进行记 录与撰写的民族志是一种成熟且被广泛使用的质性研究方法,常用于人类学、 社会学及新闻传播学等学科%。传统的民族志以现实社区作为考察空间,而在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信息与通讯技术的飞速发展,通过互联网所进行的 沟通越发普及,依托网络所建立的虚拟社区开始大量涌现。人们在虚拟社区 这个社会集合体中长期、公开地进行讨论,充分地共同彼此的情感,在网络 空间内形成了人际关系网络玖由于虚拟社区越来越成为人们互动与交流的常 用场所,传统民族志的研究方法被应用在虚拟社区,由此延伸出了“网络民族 志”这一种新形态。
网络民族志是一种使用参与观察的手段,基于一定的研究逻辑,从包括 移动终端在内的网络空间中搜集大量的能被公开分享的重要数据,并对数据 进行分析、呈现等关联性举动的研究活动現网络民族志沿用了传统民族志的 研究思路,研究者首先需要选定并亲自进入某一社区,其次通过参与式观察, 浸入式体验,深度访谈等方法获取第一手的真实资料,最后对所收集的信息 进行整理与分析。近年来,网络民族志这一研究方法已经被广泛运用于社会 学、新闻学等相关领域的质性研究之中,得到了普遍的认可。本课题以网文 平台为考察空间,运用数字劳动理论作为研究理论,关注平台内网文作者的
36詹姆斯•克利福德,乔治七•马库斯.写文化:民族志的诗学与政治学[M].高丙中等译.北京商务印书 馆,2006:34.
37Rheingold H. The Virtual Community: Homesteading on the Electronic Frontier[M]. HarperPerennial, 1993.
^Kozinets R V. Netnography: redefined[M]. Hoboken: John Wiley & Sons.lnc, 2015. 生产劳动实践及其劳动境遇,这与网络民族志的研究思路相当契合,因此, 本课题选用了网络民族志作为本篇的研究方法。
此外,笔者不仅具有理性旁观、置身事外的研究者身份,更重要的是, 笔者本人正是参与内容生产的网络作家群体中的一员,这一生产者身份使笔 者可以获取网文平台的签约条款、订阅分成等重要内部隐私资料,并有助于 研究更加真实深入地剖析生产者的主体意识,探究其自身意愿与实际感知, 这成为本课题得以完成研究的重要优势。
自2016年起,笔者与枝枝网文平台签约,截止2020年,笔者总计拥有 长达四年的内容生产体验,总计创作二百余万字。笔者本人亲自参与了长期 的生产实践,并亲身经历了网站制度修订、作者合同变更等平台重要变动, 拥有丰富详实的一手资料,是一个切切实实融入在网络作家群体中的生产者 个体,而不只是浅尝辄止的旁观人员。2020年5月,在确定了本研究的选题 及初步研究计划之后,笔者开始有意识地转换自身身份,以研究者,而不只 是普通生产者的身份来看待平台内的日常生产劳动,在这种主动意识的前提 下,笔者进行了网络民族志研究方法所需的参与式观察与浸入式体验,并最 终完成信息收集工作。
为了减少研究者的参与对被观察内容的影响,笔者尽量没有增加与生产 劳动无关的多余互动,直到后期进行深度访谈时,才将自己的研究者身份告 知其他被采访的网络作者,尽力保持田野资料的真实性。
深度访谈
为了探究网络文学作家的主体意识,本研究还使用了深度访谈这一种定 性研究方式,用以研究网络作者对自身劳动的认知,分析他们参与劳动的原 因及维系生产的动力。深度访谈共有三种类型,分别是结构化访谈、非结构 化访谈以及半结构化访谈。结合研究内容,本课题采用了半结构化访谈的方 式。笔者在根据研究内容设定好研究对象的范围之后,通过判断抽样、滚雪 球抽样等方式,选定了6位符合研究所需的受访对象。由于笔者所选取的考 察网站为女频网站,其签约作者也多为年轻女性。随后,笔者根据内容生产 的整个流程与研究目的设计了访谈大纲,定下大致方向,在线上与6位受访 者进行了半结构访谈,在访谈过程中以大纲为参照,根据受访者的实际回答 随时进行弹性调整。
案例
編码 ]性别| 年* |签约 1时长 ;[是否
[全阴 职业: 访谈时间
f»I青青 34 8年 / 2020.11.13
(02甜甜 [女 21 3年 大学生 2020.11.13
1X)3七七 I
「女 22 11年 大学生 2020.11.14
km齐若 I
:女 20 2年 大学生 2020.11.14
«»5冉冉 24 3年 / 2020.11.15
«)6红红 27 2年 / 2020.11.15
 
1.5.3研究框架
本研究将通过分析当下我国网文平台对网络文学作者创作劳动的动员和 组织方式,实际调研网络作者进行内容创作的生产劳动过程,根据具体的传 播劳动实践内容,立足传播学视角,在传播政治经济学理论的指导下,采用 网络民族志与深度访谈结合的研究方法,分析数字化时代背景下,平台资本 的生产组织方式对网络作者数字劳动的影响,并从生产者自我意识觉醒和监 管平台资本的角度,进行客观理性的批判与分析。具体来说,本研究将分为 以下五个方面。
第一章通过阐述现实存在的网文热潮以及网络作家群体被普遍忽视的这 一社会现象,交代研究背景,界定研究对象,梳理并总结与网文作者、平台 经济及数字劳动相关的文献与理论,进行文献综述,确定本课题在传播政治 经济学研究视阈下开展并完成整篇研究。从理论角度分析对平台模式下网络 文学作家生产劳动实践开展研究的价值与意义,确定研究问题及研究方法, 阐明本篇的整体研究框架与思路。
第二章和第三章运用网络民族志的研究方法,根据真实的田野资料,从 网文平台和网络作者两个角度,详细介绍平台招揽并管理网络作者的生产组 织方式,剖析网络作者进行内容创作的完整过程,并结合半结构化深度访谈 的内容,着重关注网络作者的主体意识,探析这一群体的创作动机及生产动
力。
第四章承接上述两章的内容,剖析网文平台控制下网络作者数字劳动的 异化趋势,讨论劳动实践中平台资本对生产者所进行的隐蔽剥削,研究信息 社会中数字生产劳动逻辑,并与文献综述中梳理的相关理论完成照应。
第五章为全篇结语,总结本课题的主要发现,并根据研究所得,从批判 角度岀发,对网络作者的主体意识不足和平台资本的管理缺陷这两方面进行 客观的现象分析。
 
 
1.5.4研究创新
本研究的主要创新之处在于选用了网络民族志的研究方法来探究网络文 学作者在网文平台这一虚拟社区内的具体劳动实践,选定虚拟社区作为考察 田野,详尽地记录发生在线上的劳动行为与交流互动,更加真实地反映数字 劳动的行为特征。在考察过程中,笔者本人身为网文平台签约作者,在文学 网站进行了长达四年之久的创作劳动。在现有的数字劳动相关研究中,尚未 有研究者根据长时间的亲身生产实践来对数字劳动关系与具体劳动境遇进行 分析,笔者本人的特殊身份使得本研究能够获得更真实、更深入的资料,同 时,还帮助本文章从研究者和被研究的生产者这两个不同的身份完成行为记 录与探究,以更深入的角度描绘研究现象并进行探析,使结论更加客观全面。
目前现有研究亦有关注数字劳动者的参与劳动的初始动机,而笔者本人 的实际经历则可以使研究更着重于探析数字劳动过程中,生产者长期进行创 作劳作的具体心态及波动变化,更加客观地呈现出平台资本的管理方式对网 络作者工作、生活等全方面的影响,对数字劳动中生产者的主体意识这一方 面的研究进行补全,为日后的相关研究提供一定的思路启发。
第二章网文平台的生产组织方式
2.1网络文学平台经济的发展历程
随着互联网产业的迅猛发展,平台经济规模不断扩大,逐渐成为了新的 生产力组织方式。政府发布的官方文件表示,平台经济是基于互联网、云计 算等现代信息技术,以多元化需求为核心,全面整合产业链、融合价值链、 提高市场配置资源效率的一种新型经济形态玖2019年7月17日,国务院召 开常务会议,强调支持平台经济健康发展,对其予以了国家层面的关注。随 着平台经济的发展,有关平台经济理论研究也在不断深入,其所涉及的领域 逐渐拓展,涵盖经济学、传播学、法学等多个学科。平台经济在传媒行业获 得了规模巨大的市场,许多研究文献都将传媒业视为最具平台经济特色的产 业之一。
文学网站作为承载文学作品的虚拟平台,发挥了作品征集、经营管理、 互动沟通、版权转让等多重中介效用,融通作者和读者的供需双边主体,成 为网络文学生产与传播的重要平台
我国文学网站的发展开始于20世纪90年代,以1997年12月25日上线 的个人主页“榕树下”及1998年5月成立的“黄金书屋”为例,最初的文学网站 多以个人主页和网络站点的形式呈现,承接了传统文学的部分传播功能,其 所具有的线上阅读及交流功能,为文学爱好者提供了便捷的沟通及分享的平 台,逐渐聚集起了最初的网络文学受众创。早期文学站点多以转载和扫描实体 书籍为主,随着网络阅读需求的变化,各个网络站点逐渐有意识地增加原创 作品,利用原创网络文学作品大赛等多种形式,开始培养网络原创队伍,引 发了网络写作的高潮,多次造星活动也使得优秀的网络作者大量涌现,网络 文学进入高速发展时期,“天涯论坛”、“西陆网”等新兴站点各领风骚。这一阶 段,文学网站多以同好沟通为主要目的,商业元素颇为淡薄,除少数广告收 益外,并不具备完整的盈利形式,数字资源无法得到有效转换,开支只能靠 创建者及投资商供给,难以维系长期发展42。
笑关于上海加快推动平台经济发展的指导意见.上海市商务委员会,(2014)316号,2014.6.12.
"罗诗咏.中国文学网站二十年[J].网络文学评论,2018(06):20-26.
"马季.互联网文学平台发展史略[J].网络文学评论,2018(04):21-28.
"罗诗咏.中国文学网站二十年卩].网络文学评论,2018(06):20-26.
2003年,龙的天空、幻剑书盟等文学网站开始摸索盈利模式,其中,起 点中文网于2003年10月份正式运行VIP付费阅读模式,由此,网络文学平 台开始商业化转型,进入了付费时代。几家知名网络文学平台不断进行资源 整合、合作兼并,逐步扩大资源占有量,开始走上产业化的道路。经过不断 的融资与整合,文学网站建立并完善了涵盖创作、培养、销售等这一完整流 程的电子出版机制,网站管理逐渐呈现出垂直细分化的特点,盈利方式转变 为带有鲜明网络化特征的线上付费模式,网络文学产业的商业运营越发规范 化、高效化,形成了线上阅读、线下出版、多行业跨界改编的完整产业链43。 网络文学网站融通作者和读者的供需双边主体,发挥中介作用,由此完整地 具备了各项要素,逐步形成了网络文学平台经济。
随着资本的不断介入,文学平台从论坛式、垂直式经营逐渐转向发展为 集团式,盛大集团、阅文集团等大型网络文学集团接连出现,它们管理并整 合了大量文学网站,占据了网络文学市场的最大份额“,并开发出“网络文学 IP”的概念,以网络文学为源头,形成了影视、动漫、游戏、周边等各种行业 全方位发展的商业生态链条,充分发挥平台经济的优势,延展产业链,打造 了成熟的网络文学商业模式,并逐步深入完善了更加系统立体的平台建构。
与传统实体文学出版社的多点开花不同,通过长期的产业化发展,网络 文学产业已经形成巨头垄断的发展格局。网络文学产业的三大上市公司,即 阅文集团、掌阅科技、中文在线集团,在行业内占据了绝对优势。截止2020 年上半年,三大网络平台的数字阅读储备量排名前三,阅文集团以1300万余 部的内容储量位居第一,中文在线则为460万部,三家大型网站输出的作品 在作品总量中所占据的比例高达90%45。在众多文学网站中,大型文学网站在 原创作品总数、签约写手数量、网站点击量、触达用户数量、资本运营数额 等方面,均显现出了引领性的绝对优势,实际上形成了集团化的垄断之势。
2.2网文平台的商业化逻辑与运行机制
文学平台的商业运营模式促进了网文集团的垄断化,垄断发展又使得网
"马季.互联网文学平台发展史略卩].网络文学评论,2018(04):21-28.
"罗诗咏冲国文学网站二十年卩].网络文学评论,2018(06):20-26.
"iMedia Research.2020中国数字阅读行业创新趋势专题研究报告[R],2020(12). 
文平台的运营模式更加成熟,两者相辅相成,相互影响。早在上个世纪,尼 格罗庞迪便在其著作中指出,互联网改变了社会结构,并在创造一个新的全 球化社会格局46。平台资本通过运用数字科技,获得了对整个产业链中劳动力 及劳动成果的控制权力,实际上对全球政治经济文化力量进行了重构,促成 了以平台形式进行的垄断化趋势。网文平台正是其中的典型,纵观整个网络 文学产业,几大网文集团拥有着绝对性的垄断优势,以传播政治经济学的视 角对其进行审视,网文平台实际上形成了高度依赖作者参与的数字产业增值 模式47,这种模式以平台媒介为重要技术工具和手段,通过对网络空间和生产 者的双重商品化实现其商业化逻辑,平台资本使用众包生产模式作为其运行 机制,获取了巨大的数字劳动剩余价值,基于此,网络文学平台实现了对数 字劳动过程的控制和对网络作者这群生产者的剥削。
2.2.1网文平台的商业化逻辑
马克思主义的劳动价值理论对资本增值的过程进行了详细地分析,资本M 购买生产资料MP和劳动力L,即总计花费生产成本C,生产出产品P,在将产 品P进行售卖时,出售成功的产品P实现惊险飞跃,价值为C,,价值C'与 生产成本C之间的差价△(:即为资本所获得的剩余价值。资本家通过将产品成 功投入市场交换,复制了原本付出的生产成本,并获取了剩余价值,被复制 的生产成本C与剩余价值△(:共同转化为资本M重新进入生产笃
M - G {mP "P"'C,= C +△ C t M'
针对互联网时代数字劳动的商品化逻辑,福克斯对马克思的上述公式进 行了新的阐述描。根据福克斯的表述,网络文学平台资本M所花费的生产成本 C实际上包括技术设备、办公场地等生产资料T,以及技术人员、网站编辑等 雇佣劳动力L1,而其所生产的产品P1实际上是虚拟形态的文学网站,免费提 供给作者L2使用,单纯使用文学网站并不需要付费,因此P1实际上并未进 "尼格罗庞迪•尼古拉.数字化生存[M].海南出版社,1997.
"吴鼎铭.网络"受众”的劳工化:传播政治经济学视角下网络"受众”的产业地位研究卩].国际新闻 界,2017,39(06):124-137.
館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M].人民出版社,1975.
钾Christian Fuchs. Digital prosumption labour on social media in the context of the capitalist regime of time[J]. Time & Society, 2014, 23⑴:97-123.
入市场发生交换,而是在作者L2使用P1进行内容创作,通过这一数字劳动 生产出最终产品P2时,P2被平台资本投入市场,才发生了交换行为,实现了 资本的增值。
(T(技术、场地等)
Mt纬P1(社交媒体平台)…仏(无雇佣报酬劳动力厂血…C'-M (L1(编辑等雇佣劳动力)
根据福克斯所解读的公式可以看出,虽然身为产品P1的文学网站并未进 入市场,却成为了驱动数字劳工L2进行生产劳动的载体,转变成了生产资料 的一部分,平台资本借此实现了网络空间的商品化。而在这一劳动过程中, 平台资本只需要对文学网站进行运营和维护,就可以促使作者进行生产劳动, 并不需要像传统劳动那样一直提供和劳动力相匹配的生产资料。产品是我生 产和流通仅需平台付出宽带流量和技术资源,这也就大大压缩了成本中生产 资料的损耗,从而将差值变得更大,平台资本可以获得更多的剩余价值。
互联网时代的数字劳动除了产品P1这一新的产物,其最终用来交换的产 品P2也具有新的特性。与传统劳动的产品不同,网文平台投资生产的产品P2 为非物质性的数字内容,即文学作品。福克斯认为数字内容具有可复制性, 也就是繁衍性",这些文学作品和数据在生产完毕后,便可以被无限制地复制, 被资本以近乎于零的损耗进行反复传播。网文平台得以节省大量的生产成本, 完成无限次的资本积累。
而在对劳动力的商品化方面,根据福克斯的公式,在这一数字劳动过程 中,劳动力L实际上包括了获得工资薪酬的雇佣劳工L1和无报酬底薪的作者 群体L2,资本同时对两类劳动力进行了无差别的剥削。
马克思主义理论对剩余价值的利润率进行了定义,剩余价值的利润率P 等于剩余价值S和资本M的比值,资本M包括不变资本C和可变资本V",即: P=S/ (C+V)
应用在互联网平台的数字劳动中,福克斯对马克思的利润率公式进行了 新的解读,将可变资本细分为支付给固定劳工的工资VI和支付给媒介数字劳
^Christian Fuchs. New Media, Web 2.0 and Surveillance[JJ. Sociotogy Compass, 2011, 5(2): 134-147. 马克思.剰余价值理论[M].人民出版社,1975.
工的工资V2",即
P=S/ (C+V1+V2)
将网文平台的数字劳动代入福克斯的公式,由于支付给作者群体的工资 V2与剩余价值利润率P成反比,当V2降低时,平台资本所获得的利润率相应 得到提升,以业内知名的起点中文网以及笔者本人所在的枝枝文学城为例, 网文平台并不需要为作者单独支付工资,所以公式内的V2实际上相当低廉甚 至趋近于零,平台资本由此实现了利润的最大化,隐秘地完成了对作者这一 劳动力群体的剥削。
对于网文平台来说,它们通过为网文作者提供免费使用的文学平台,从 而将被吸引来的作者所生产的内容转化为商品销售给读者,完成资本积累。 平台资本只需要提供媒介和服务,并不直接生产产品,真正具有交换价值的 内容,实际上是平台运用众包模式分配给大量网络作者而生产的。
2.2.2网文平台的运行机制
随着数字通讯技术的进步,新的经济秩序逐渐形成,传统的用工制度发 生转变,劳务市场中原本强调长期、稳定的雇佣关系逐渐被新型的灵活用工 制度所取代,平台经济不断发展,促使原有的外包实践发展出了一种新的形 式——众包53。众包是指任务发起者借助信息网络技术的功能,将原本由组织 内员工所负责的任务,以自由自愿的方式交付给分散、闲置的弹性劳动力来 完成的生产运行机制"。
与传统的生产机制相比,众包生产模式具有其鲜明的特征,一是任务发 起者以灵活用工的方式,对任务公开进行招募,二是劳动力自由而分散,借 助互联网通讯技术完成相应的任务。三是组织者提供给任务完成者的报酬十 分微薄或直接为零%网络文学平台召集作者进行生产劳动的模式符合以上特 征,正是借助众包生产模式的使用,网文平台压缩了劳动力成本,实现了自 身利益的最大化。
S2Christian Fuchs. Digital prosumption labour on social media in the context of the capitalist regime of time[J]. Time & Society, 2014, 23(1) : 97-123.
5%匕建华.在线众包平台的运作机制和劳动控制研究一以亚马逊土耳其机器人为例[J].新闻大 学,2020(07):17-32+121-122.
“Howe Jeff. The Rise of Crowdsourcing[J].Wired, 2006.
^Brabham Daren C. Crowdsourcing[MJ. Cambridge : The MIT Press, 2001:23.
网文平台使用众包生产模式的运行机制,其适配地具备了众包所需的三 个主体,即开放式的网络平台、任务发起者和任务完成者。第一,由网络文 学的发展历史可见,文学产业己经完成了平台的建构,网文平台能够成熟且 完善地架接起作者与读者,成为他们沟通交流的中介载体,并从最初简单的 交流场所逐渐向社会化、集约化的趋势发展,成为作者与读者充分进行情感 交流的场域。第二,网文平台釆取阅读收费的方式获得利润,为追求盈利, 文学网站会尽力为读者提供多元化的内容供给,满足不同读者的需求,遵从 读者的喜好,通过标签推荐、榜单竞争等方式向作者发布任务,引导作者进 行生产。第三,网文平台为相同喜好的人提供沟通的机会,使得同好者在互 动中不断聚集,同时,准入门槛的降低为生产者群体的扩大提供便利,实际 上引导了纯粹的兴趣爱好者成为作者,进入生产劳动。
众包生产体制的三个要素在网文平台的运作过程中得到了充分地应用, 在平台化发展的过程中,网络文学产业改变了传统的生产模式,充分发挥了 众包生产机制的优势56,最大程度地对社会群体中潜在的作者进行了动员,使 其以高兴趣度进行开放式的生产劳动,完成读者的多元化需求,实现网文平 台的期待目标。最终,网文平台获得了低成本消耗和高创造性获得的成果。
2.3网文平台隐蔽的劳动控制
网文平台具有众多采用众包生产模式的平台所拥有的吸引力特性,即工 作灵活、弹性、自由,吸引了众多作者参与其中。但这些美好词汇的背后所 掩盖的却是网文平台对作者整个数字劳动过程的隐蔽控制。以笔者所在的枝 枝文学城为例,这种普遍的控制具体反映在网文平台运用众包生产模式所制 定的三类措施之中,即签约付费模式、竞争激励机制与去技能化。基于此, 网文平台实际上对网络作者的劳动过程实施了近似于工厂式生产中的控制与 管理,达成了对网络作者的弹性化雇佣,激发网络作者自发自愿进入到文学 生产劳动中来,并将原本可能的风险潜移默化地转嫁给了网络作者群体。
^Brabham Daren C. Crowdsourcing[MJ. Cambridge : The MIT Press, 2001:66.
2.3.1签约付费模式
经过多年的平台化发展,文学网站已经拥有了成熟的作者管理制度,形 成了一套标准化的流程,为作者提供了工厂式的流水操作方式,使得作者必 须严格遵循已有的规则加入网络文学生产实践。
以枝枝文学城为例,大众想要加入生产者群体,成为平台作者中的一员, 就必须从公共作者做起,公共作者指的是未签约作者,未签约作者所创作的 内容为公共章节卩面向公众免费开放,在这一阶段,未签约作者的创作成果 不会对读者收取任何费用,虽然除订阅付费外,读者还可以通过赠送礼物等 方式为作者支付费用,但自2020年下半年开始,枝枝文学城的新条例规定读 者无法为未签约作者的作品投雷(赠送付费礼物),即未签约作者无法从读者 那里获得任何费用。此外,平台所制定的榜单推荐、全勤奖励等作者福利也 不会对未签约作者开放,因此,网文平台实际上不会为未签约作者提供任何 报酬。
根据网文平台的管理规定,网络作者想要用其创作内容获取利益,就必 须通过与文学网站签约这一流程来进入付费模式。并且,网文平台的推荐位 置基本只会提供给签约作者,其曝光机制也会更多地倾向于签约群体。这些 规定引导作者主动签约,加入到平台所组织的劳动进程中来,区别于正式的 劳动协议,网文平台并不需要为签约作者提供固定的工资保障与福利待遇, 是否能获得收益、所获收益高低的风险均由作者本人承担。通过签约收费模 式,网文平台实现了对网络作者数字劳动的商品化。
网文平台的签约过程同样拥有工厂式的标准化特征。在枝枝文学城,网 站拥有自己的编辑系统和后台管理系统,签约审核均由编辑进行,收到作者 发起的签约申请后,编辑会在一周之内进行回复,从设定、剧情、文笔三个 方面进行评分,评分范围为1-5星,只有三项数值均达到4星及以上,签约申 请才能通过。
"王敏网络作家的生存环境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4.
 
 
您的作品 申签未通过,详
情为:设定2星、剧情2星、文笔3星(打分范围1-5 星),继续努力哦
图1•作者签约申请被拒信
文学网站为作者提供签约付费模式,这也并不意味着作者签约成功之后 就可以直接获得收入。多数文学平台对作品是否能进入VIP收费模式拥有自 己的要求,以枝枝文学城为例,一部文学作品想要进入收费,作品的收藏数 需要达到一定标准,具体来说,言情作品的收藏数需高于300个,纯爱作品 的收藏数需高于500个,百合作品和无cp作品的收藏需高于400个%这种 规定实际上是文学平台对作品质量的一轮初次筛选。
通过签约进入付费模式之后,文学网站为增加吸引力,提高读者兴趣, 大多采用低廉的收费标准,读者在网文平台购买正版章节,一般只需花费千 字2——6分。
千字6分
千字5分I
千字4分
千字3分:
千字盼I
千字1分
起点中文网纵模申文网 響阅 飞卢中文网17k小说网晋江文学城云廻书院涤湘书院长银文学城
图2.各网文平台收费数额
除了低廉的价格,网文平台还会对作品的免费比例进行规定,在枝枝文
58数据来自枝枝文学城网站论坛签约作者板块"绝对领域”,《签约作者必读——vip相关》(非签约作者 登陆账号无法查看)。
学城,言情作品的免费字数需大于五万字,纯爱作品的免费字数需大于七万 字,这种免费试读字数属于网站的强制性规定,用以展示作品,吸引读者兴 趣,而作者本身将无法获得免费字数的报酬。
同时,网文平台也通过签约达成了对作者的限制。文学平台的签约分为 签作品、签笔名和签作者三种方式,枝枝文学城采用签作者的合约,这也是 越来越多的文学网站正在或即将采用的方式。作者签约规定了作者本人所有 笔名创作的全部作品,其版权均由枝枝文学城进行代理。借此,平台资本实 现了对作者所有文学创作劳动产品的控制。
2.3.2竞争激励机制
文学平台通过榜单推荐等方式为签约作者提供曝光渠道,根据网站规定, 榜单的排选规则与作品的字数、收益息息相关,这些曝光推荐方式直接或隐 形地推动作者增加更新量,使得平台资本获得了更多数量的数字产品和利润 收益。
除了榜单推荐,文学网站还会通过全勤奖励等福利制度59,激励作者创作 更多字数。以枝枝文学城为例,网站对全勤奖励有非常直接的规定。
已加入Vip的文章在一个自然月内每一天都有更新,更新字数分为三个标 准档次:3000、6000、9000,如果每天的更新都达到或超过该标准,则相应 奖励该文当月vip收入的5%、10%、15%。
以上所指更新字数仅指vip章节的字数,免费章节的更新字数不计入其内, 以系统统计为准,如果有用无关文章内容的文字、空格、标点、其它资料等 冒充字数的,会视情节严重程度扣发甚至倒扣奖金。
可以看出,网站直接将全勤奖励与字数挂钩,以薪酬奖励的方式鼓励作 者增加更新量,此外,除全勤奖励外的其余榜单规则也会向鼓励字数的方向 倾斜,例如枝枝文学城的每周更换的不同榜单对作者一周内完成的字数要求 不同,越是网站首页曝光量大的榜单,其所要求的一周更新字数越多,而子 频道内部的榜单所要求的更新字数则较少,如未能完成榜单要求的字数,还 会对作品进行1至3周内无法上榜等惩罚。
"数据来自枝枝文学城网站论坛签约作者板块'绝对领域”,《签约作者必读——全勤奖励/榜单字数相关》 (非签约作者登陆账号无法查看)O
(部分)榜单文章上榜后七天内需更新字数要求
各大首页——
APP书城首页强力推荐:2.5万
APP书城首页封面推荐:2万
APP书城首页红图:2万
作品库图片推荐:2.5万
搜索栏推荐:2万
WAP首页强力推荐:2.5万
各频道内——
频道内热点图推:1.5万
频道内频道馆藏:1.5万
频道内重磅字推:1.5万
频道内编辑推荐:1万
频道内红图:1.5万
频道内潜力作品库图推:1.5万
文学平台通过一系列将更新量与曝光机制挂钩的相关措施,实际上构建 了文学创作的更新竞赛模式,激励网文作者不断进行勤奋创作。文学网站按 字数向读者收费,通过阅读收费的分成方式为作者提供酬劳,这种模式的本 质是计件工资制度,让网络作者形成了多写才能获得更多收益的劳动意识, 正如布诺威所说60,资本精心设计“计件工资”制度,让劳动者积极参与到赶工 竞赛游戏中来,在乏味的工作过程中获得比拼的乐趣、偷懒带来的虚假快感、 与资本的虚假对抗感,从而潜移默化地消除了劳动者和资本的矛盾与冲突, 极大地激励了劳动者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网文平台借此实现了对作者群体竞 相勤奋创作的要求。
在访谈的过程中,访谈对象的发言很好地印证了这一点。
我觉得多更新是正常的,金榜上那些收益那么高的作者都在日更六千、 日更一万,我有什么理由不更新呢?有的时候文章订阅多少、受不受读者欢 迎是我自己没办法控制的,谁都不能保证自己每一本书都有很多人喜欢,我
60迈克尔•布诺威,制造同意——垄断资本主义劳动过程的变迁[M].商务印书馆,2008:34. 唯一能控制的变量就是我的勤奋,勤奋能让我多挣点钱。(访谈案例fm,青 青)
除了访谈案例,在笔者本身的生产实践中,所接触到的拥有这种“必须要 勤奋”的想法的作者并不在少数,可以看出,在网站的排榜规则之下,作者们 更多关注的是同榜、同期的其他作者的状况,并未对网站的规则产生过多想 法,文学平台运用榜单等竞争激励机制,不仅激励作者们不断创作,还巧妙 地降低了平台本身的存在感和控制感。
2.3.3去技能化
资本天然带有逐利性,文学网站的平台化发展同样是在追逐更高的利润 所得。在将利润进行最大化的过程中,网文平台形成了商业化的衡量标准, 引导文学内容生产向娱乐化和市场化的趋势发展,完成自身的资本增值。互 联网通讯技术作为传播工具,其跨越时间、空间的便捷特性让网络文学平台 在加速文学创作劳动的商品化进程的同时,还加深了文学创作劳动的商品化 程度叭
网站通过制定商业化的衡量标准,促使网文作者的数字劳动过程更加向 工业化的生产模式靠拢,创作劳动的艺术价值和文学价值逐渐被剥离,取而 代之的是娱乐化和市场化的趋势。随着这种逐利性的发展,网络作者的“文学 创作”逐渐演变成工厂式的流水线劳作。网文平台借此剥离了网络作者独家掌 握的核心劳动技能,这正印证了布诺威所指出的,资本在控制劳动进程中的 去技能化62,网络作者这一劳动力群体的独特性、不可取代性被削弱,沦为更 多是在进行标准化机械劳动的数字劳工。
说实话,文笔的重要性真的很有限,真的,我不止一次地在销售金榜上 看到排名很高的文,里面的描写夸张又幼稚,有的甚至连语句都不通顺,更 别提连篇的错别字了,可是那些作品就是能上金榜,这说明什么?说明读者 爱看啊,只要有读者花钱去看就会有人写。也别说评价不好了,说不定骂的 人越多看的人就越多。对这种作品其实我的看法也很复杂,但我会去看,会 从作者的角度看,去研究它为什么受欢迎,为什么能让人花钱。(访谈案例fO6,
"胡慧住存之道:网络文学作者的劳动分化与主体实践卩]冲国青年研究,2020(12):14-22.
"迈克尔•布诺威,制造同意一一垄断资本主义劳动过程的变迁[M].商务印书馆,2008:35. 红红)
红红的话指出了网站编辑的审查倾向,即文学平台并不会对作品进行文 笔审查,编辑们排榜单时也只依照收益、字数等市场性的数据进行,并不会 以作品的文学性为依据。
我开文前会做准备,检查自己的新文题材是不是热门标签,我肯定是要 写热题材的,得赚钱啊。不过我不会盲目的跟风,会选择自己更感兴趣的热 题材,现在跟风的也很多,你看新文榜上,一旦有哪篇文写红写爆了,就会 忽然冒出来好多同类型的新文,有的甚至连文名都很像,这其实就是跟风模 仿,蹭热度吧。(访谈案例f03,七七)
在各大文学网站里,这种形式的跟风模仿都不是个例。网文平台也会对 热门题材、热门标签进行梳理总结。在枝枝文学城,越热门的标签位置越靠 前,在同一页面内的曝光量也就越大,不乏有作者为了追求更多的曝光而去 写热题材,甚至会有故意蹭热标签的行为存在。网站还会不定期地依据流量 数据对标签位置进行调整,这事实上也是对网文作者生产创作的一种引导。
[2020年] I 【20旌年) I * 1 I 【20如】 T 2015卑】
11 2 金生 12 劳超时空 T1 蚩生 •】
狭文 11 绥文 12文 1 1 券垃时空 11
第书 f new 1 i 2 JC交 23 cw
7 芽越对空 il 1 算越呵空 23 11
1 ii f3 5 11 11
12 協莎滞 :4 赣生 i5 題志人生 天之募子 3 '6 w.v
3 汕z ! 29 z 巔币
43 12 16 x . 1 1
21 *咖 11 炭臭碎偿 I 1 i1 參门垃彖 ! 1 '15
;3 聚门盘家 ii i 5 11
 
图3.枝枝文学城历年热门标签
资本通过对网文作者生产过程的去技能化,降低了文学创作劳动者的技 能培养所需要的投入成本,更广泛地召集大众加入数字劳动中来,成功地为 平台吸纳了大量的后备劳动力,在有效压低成本的同时,还实现了大量数字 内容产品的扩充与多元化生产。
第三章网络作者的数字劳动參与
截止2020年初,中国网络文学作者创作的文字作品数量总计2590万部, 与其吸引来的庞大读者群体一同创造出了网络文学产业高达200亿元的市场 规模,且自2012年以来,网络文学产业始终保持着20%左右的平均年增长率。 庞大的市场空间与利益吸引了众多新人的加入,报告显示,在网络作者群体 中,90后年轻作者占比达44.6%,笔龄不满3年的作者占比达43.1%,新人大 量涌现,已成为创作主力军。同时,作家群体的平均学历水平上升,主要集 中在大学本专科,居住地主要为二三级城市63,鲜明地呈现出一副带有年轻化、 城市化、高学历化特色的职业群体画像。
这些标签呈现出了极具吸引力的积极色彩,但网络作者这一群体却并不 像外界看起来的那样光鲜亮丽。报告同时指出,网络文学作者平均每日创作 时长达4.5小时,创造了平均每日网络平台1042.1万字的更新总字数。但在 收入方面,却有44.6%的作者月均收入2000元以下或无法获得任何收入,月 均收入20000元的作者比例以上仅为4.1%,网络作者平均月收入为5133.7元 ",与大众设想中的轻轻松松月入百万相差甚远。
本章将从网络作者的主体性实践入手,结合网络民族志的考察内容和深 度访谈所获得的信息,着重关注这一群体的主体意愿,对网络作者参与数字 劳动的整个流程,即加入劳动、权力度让、维系动力及未来愿景进行具体的 分析与探究。在平台资本的劳动控制之下,网络作者的主体性实践充分展示 了其群体对平台经济下新的生产关系与劳动关系的体验与应对,也是数字劳 动研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3.1生产意与加入:显著降低的准入门槛
数字通讯技术的发展实现了互联网的普及,全民写作的时代就此开启, 网络作者这一群体应运而生,无数年轻的网络用户开始实践自己的文学梦想。 借助跨越时空限制的互联网平台,任何人都可以在网络上阅读他人的作品, "中国音像与数字出版协会.2019中国网络文学发展报告[R],2020.9.4.
64中国音像与数字出版协会.2019中国网络文学发展报告[R],2020.9.4. 也可以写作品供他人阅读,这种便捷的传播方式和人人可为的参与方式,事 实上直接降低了网络文学创作的准入门槛。门槛的降低使得原本的读者,即 阅读性受众不再只是简单意义上的接受者,他们能够在大众媒体上接受大量 的文学信息,并根据自己的喜好与实践对文本内容进行重新解构,创作出属 于自己的文字作品,这种显著降低的准入条件促使阅读性受众转化成了生产 性受众65,为大众进行文学创作提供了充分的自由,从而让越来越多的作者得 以顺利地进入到网络文学产业的生产劳动中来。
当下,在各大文学网站加入成为作者的方式都非常简单便捷,以本次研 究中设定为考察田野的枝枝文学城为例,申请成为作者只需要三个步骤。
第一,在枝枝文学城注册账号,阅读网站规定,使用账号申请成为网站 作者。第二,在网站的写作栏目中点击“发表新文”,根据文字指引填写作品的 文名、文案、创作类别、背景时代、风格、标签等详细内容,创建自己的作 品。第三,在后台进入已创建好的作品,添加章节,开始更新。
成为作者的操作很简单啊,简单到我都不记得了,其实你知道吗?我那 时候才小学,我这个账号都是快十年的古董账号了,连十年前的小学生都会 操作,你就能想象出它有多简单了。现在当然就更方便了,手机app的用户 界面那里直接就有特别明显的“注册成为作者”,可能做完整个流程都不用三分 钟吧,就能申请好了。(访谈案例fO3,七七)
作者七七的话印证了申请成为作者的简单程度。在枝枝文学城,网站对 平台用户注册成为作者的过程拥有明确的规定,制定出了多达三千余字的《枝 枝文学城权力声明及注册作者协议》,平台用户必须同意这一声明规定,才可 以继续进行注册。不过这一协议的主要内容是对用户发布内容的审核要求, 即用户不得发布违反法律规定、渉及淫秽色情等不良内容的文字,并对作品 授权和作者责任进行了详尽的解释。网站的规定并未涉及操作层面的不便, 可以看出,在枝枝文学城,平台用户想要注册成为作者,需要更多留意的是 对发布内容的审核要求,而不是流程上的操作难度。
数字技术的发展使得网文平台拥有了便捷性、开放性和跨越时空限制的 特质,大众因此被网文平台所吸引,成为了资本潜在的后备劳动力。同时, 网文平台积极的兴趣匹配使得相同爱好的用户得以聚集,用户的兴趣在与同
"韩学历住产性受众的十年一对网络写手的研究[D].兰州大学,2012. 好的交流过程中不断上涨,其加入创作的意愿也自然被激发。
我开始写的时间很早了,那时候就是喜欢一部动漫,去网上搜那部动漫 相关的消息,结果搜到了同人文。看同人文的时候,我认识了一起看动漫的 朋友,大家互相交流,我发现不止一个人在写,于是我也动了心思,想着自 己也行,就开始写了。(访谈案例fl)5,冉冉)
刚上大学的时候,就大一,大家都是第一次离家生活,用起生活费来就 有点没计划,每次月初我们都忙着还花呗,但我有个舍友就从来不着急,不 愁钱。后来我和她熟了,知道她在写小说,挣的钱虽然不算多吧,但当生活 费绰绰有余,我就觉得好心动啊,就学着她一起了,我也想不用家里掏钱, 自己赚。(访谈案例fl)2,甜甜)
平台的分类聚集效应吸引了大量的同好者,这些被吸引来的读者随时能 够通过被极致简化过的流程要求加入作者,被吸纳成为平台资本的劳动力。 他们在网站上进行文学创作和传播,又吸引了更多的消费者,实现了对资本 积累的助力。另一方面,通过签约加入生产劳动的作者能够靠作品从平台获 得收入,原本单纯的兴趣写作变成了能获取报酬的工作,酬劳的吸引力又开 始动员更多大众加入作者群体,使得越来越多的劳动力主动进入到平台资本 所控制的数字劳动进程中来。
3.2考量与签约:权益度让与交换
时至今日,国内网络文学产业已经发展出成熟的盈利模式,构建出了完 善的平台系统。文学网站成为文学作品生产与传播的中介,聚集了大量的作 者与读者,逐渐对文学产业的消费与交易产生了垄断性。在这种背景之下, 作者想要从事文学内容创作,将自己生产的数字内容投入到市场之中并获得 更高的收益,对他们而言,文学网站在收费方式、收入稳定及声誉获得等方 面拥有其无可替代的优势性。
我之前也在微博上写过小说,当然是免费的,微博也有自己的推荐机制, 也有推文号什么的,所以我其实在微博上攒了蛮多粉的,每次更新时的留言 也很多。但是微博不能收费啊,我得不到收益。虽然说有了粉丝,我可以接 推广,打广告之类的,但那些都不是长久之计,我想靠我写的东西换钱,所 以我还是去枝枝文学城了,在枝枝,只要你入v 了就能收费,而且你三年前 十年前写的文,只要有人看,你直到现在也能获得收益,这是微博之类的平 台比不了的。我认识的在微博写文的人里,大家最后基本还是会去找一个文 学网站签约。(访谈案例fl)5,冉冉)
为了能够用创作的文字内容直接换取收入,为了能获得长期性、持续性 的报酬,作者会选择文学网站进行创作生产,事实上除了文学网站,作者并 没有太多其他的选择余地。此外,由于文学网站在文学产业的社会关系网络 中位于结构洞的位置,它是作者与读者进行互动沟通的场域,也在事实上控 制了作者和读者之间信息的传递,因此,在文学产业上下游的整个关系网络 之中,网络作者想要获得更多与读者联系的机会,就需要在更多用户数量的 平台上进行创作劳动,这也就导致了作者需要依托文学网站来获得并积累网 络声誉66。
网络作者被文学网站在多方面拥有的优越性所吸引,在选择文学网站进 行创作以后,作者又会通过签约的方式加入到平台资本所控制的劳动进程中, 一方面,因为想要获得报酬,增加曝光,作者成为希望达成签约的一方,会 主动同意网站所提出的协议合约。另一方面,平台资本为了巩固劳动力群体, 增强自身竞争力,发展出更加广阔的市场,也会通过签约协议对作者进行限 制。最终作者所获得的选择空间相当有限,不得不同意平台的合约,将自身 权益度让给网站。
我签约好久了,那时候才初中吧,至于合同什么的,其实根本不懂,直 接就签了,直到现在我也没觉得签约限制了我什么。能写能赚钱就行吧,就 算是今年拿合同给我签,我也会签的。(访谈案例fO3,七七)
签约合同我看过了啊,我没什么意见,合同是正常的呀,毕竟首先存在 平台,才有现在的成绩。如果实在不满意,实话实说,换成其他平台曝光度 一下来,也未必有现在收入高。就又想赚平台曝光福利,又想管理层按照其 他弱势平台的合同让利,哪有这么好的事? 一般平台越弱势才越会让利,枝 枝能靠这样的合同有现在规模,就说明还是有底气的。(访谈案例fOl,青青)
不只是作者七七,从各大网站相继曝光出的问题合同事件来看,许多作 者存在忽视合同内容的现象。在商业方面,作者个体在平台资本面前拥有天 然的弱势性。而青青则代表了网络作者群体的另一面,随着声誉的积累,作
66范玉.社会资本视角下的网络声誉机制形成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17. 者知名度提升,其面对平台时的谈判能力增强,但这并不代表着他们会对合 同内容进行不满或反对,部分作者对资本接触越多,反而会通过平台间的比 较,越发降低对网站的要求。在签约成为作者度让权利这件事上,无论是新 人作者还是知名作者,作者群体都罕有非常迫切的斗争意愿。
3.3创作的维系与驱动:兴趣自由邃藏下的自我程控
网络作者在文学平台上进行作品的创作与传播,实践了自己的文学梦想, 获得了自我表达的渠道和空间,对于网络作者而言,兴趣是他们最初开始文 学创作的重要动机67,也是他们持续性地进行生产劳动的长期驱动力。通过自 由、开放的网文平台,网络作者顺利地将自己的兴趣和理想化作行动,参与 到网络文学产业的数字劳动中来,并持续被兴趣爱好所驱动着。
作者若若表示,写作最让她开心的就是能满足自己的喜好。
我从小学一二年级就开始看小说,高中有自己动笔想要写作的念头,因 为看得多了,自己清楚一些东西了,就开始有更多自己的想法。有些剧情我 特别喜欢,但总找不到有谁写,或者写了却戳不到我,所以我才自己开始写 的,到现在写了这么久,最能让我兴奋的还是写出了一个自己满意的剧情, 那种酣畅淋漓的感觉,从写的过程到写完之后都一直会让我回味激动,就这 种感觉,甚至会让我觉得上瘾。(访谈案例f04,若若)
和若若相似,许多网络作者将兴趣和理想作为数字劳动价值的衡量准则, 以此为支撑进行长期的创作劳动,即使无法获得稳定的收益和与时间精力付 出相匹配的回报,他们依旧在持续进行着生产创作。
我刚签约的时候才初中,那时候根本没想过挣钱,也挣不到多少钱,网 站的规模和现在比可差远了。到现在这么多年了我一直在写,就是因为喜欢。 我有几篇文收益特别差,写的时候也是单机,但我还是坚持写完了,因为我 感觉那些人和那些故事就住在我脑子里,他们自己想要出来,不是我能控制 住的,我没办法把他们强压回去,我不能停下来。(访谈案例fD2,七七)
网络作者加入网文平台所组织的数字劳动,将兴趣变成了工作。同时, 这份工作还具有着“自由”的诱人色彩。在劳动空间上,网络作者的工作场所可
67Hammon L.Hajo Hippner. Crowdsourcing[M].Business & Information Systems
Engineering,2012:163-166.
以自行选择,无需去指定地点进行,作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和安排在家里 等私人场合和图书馆等公开场合进行创作劳动。在劳动过程中,作者也可以 选择不同的时间段进行写作,自行安排创作内容与工作量。这种形式上的自 由度具有很强的吸引力,作者青青坦言,她就是因为觉得“自由"才选择做全职 作者。
我之前有工作,初中老师,待遇也挺好的,但是和写作比起来,我肯定 会选写作,因为自由啊。我生完孩子之后就辞职了,当老师虽然也有不忙的 时候,但你必须要每天去,写东西就不一样了,我在家就能写,还能去带娃, 还轻松,当然有的时候写不完也得半夜写,但我觉得这总比累死累活打卡上 班好多了。(访谈案例fO3,青青)
网络作者们没有共同的指定的工作地点,他们大多在自我选择的空间内 进行劳动,工作过程没有受到平台资本的直接监控。同时,网络作者的酬劳 不稳定,缺乏固定提供的福利保障,因此积极参与到资本所控制的劳动竞争 中来,以降低劳动报酬期待、延长劳动时间等方式维持自己的生产劳动。网 络作者的这些劳动特征,正符合卡斯特所提出的“自我程控呎,在兴趣和自由 的驱动下,网络作者对自己的生产劳动进行调整,参与并持续进行着平台资 本所组织的数字劳动。
3.4未来发展动力:名利想象与成就景
时代发展迅速,社会竞争压力偏大,对个人成功的渴望成为重要的职业 诉求。在网络作者长期持续性的生产劳动之中,对职业成就的追求成为重要 的发展动力,功利主义动机在劳动价值和职业满足感中发挥了关键性的作用6養 而在组织网络作者进行内容生产的过程中,平台资本对获得名誉和高额报酬 的个体案例进行大力宣传,迎合了数字劳动者们的想象,向作者们展示了成 功的发展可能,许多网络作者对未来的期待就是想要成为知名大神,获取丰 厚报酬。
期待肯定是有期待的,我就希望自己能写一本爆红出圈的文,然后迅速
68曼纽尔.卡斯特.网络社会的崛起[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64.
g张铮,吴福仲.数字文化生产者的劳动境遇考察——以网络文学签约写手为例卩].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 学版),2019,30(03):35-44.
地买房买车,真的,我之前天天做梦就梦自己一夜暴富,就一本爆了,然后 就成天卖版权数钱数到手软,躺着也能赚钱,然后去上海买房,买了之后呢, 就自己住一个,别的都租出去,我就做一个快乐的包租婆,快乐地写自己想 写的东西。(访谈案例fD5,冉冉)
网文平台运用互联网通讯技术,跨越时空限制地连接了作者与读者,构 建出文学产品生产和交易的便利空间,这种在技术和商业上的拓展不只扩大 了平台的发展规模,还拓展了网络作者的职业发展上限。顶层作者们的酬劳 不断上升,为文学平台的众多数字劳动者构建了一种虚拟的名利想象,促成 了网络作者长期的生产劳动。根据所获酬劳的不同,网络作者内部产生了层 级分化,对更高层级的渴望催生了作者们强烈的生产动力,并为之进行辛苦 劳作。
公开媒体上的大神作家为网络作者提供了名利想象的范本,而在圈层内 部,网络作者们相互之间同样有类似的话题交流。作者红红表示,比起遥不 可及的大神们,自己身边的例子更加具有鲜活的说服力。
我之前其实没什么切实的感觉,比如唐家三少赚多少钱啊,今年的作者 富豪排行榜上版税多高之类的,就觉得那都是好遥远的东西。但我去年认识 了一个朋友,她也是枝枝的作者,才大四,她就是火了一本,然后大四一年 忙毕业没有写东西,但这一年里,她之前那一本基本每个月最低都有六万的 收入,真的很让人羡慕,而且她才二十一啊,比我还小,我希望我也可以像 她一样。(访谈案例fl)6,红红)
数字劳动者具有主观能动性和主体意识,在资本的劳动控制下,他们并 不只是被动地承受,往往会对劳动控制做出自己的回应70。网络交流论坛是劳 动者对劳动控制进行积极回应的方式之一 71,在枝枝文学城,有专门提供给作 者互相交流的论坛,而在论坛内部,用户虽然可以匿名发言,但必须使用自 己经过实名认证的账号。根据论坛规定72,当作者使用自己的用户发言时,所 发言楼层的账号后会显示作者本人的单本最高收益。
2020年6月1日起,“作者星级展示”功能已上线。签约作者发帖时,将 70Edwards R C .Contested Terrain: The Tensformation of the Workplace in the Twentieth Century[J], Basic Books, 1982, 33⑶
7"姚建华•在线众包平台的运作机制和劳动控制研究——以亚马逊土耳其机器人为例[〕]•新闻大
学,2020(07):17-32+121-122.
72数据来自枝枝文学城作者内部论坛,《关于作者星级展示的功能》。
会在识别码后展示其星级,星级根据其单本收益最高的文进行展览,为去除 霸王票收益后其他收益(包括衍生版权收益)的总和,数据每月3〜6日更新 一次,无论发贴时间如何,展示的星级均为每月数据更新后的最新星级。具 体如下:
100万及以上:五星
50万及以上:四星
10万及以上:三星
5万及以上:二星
1万及以上:一星
1万以下:空星
如:
作者星级展示
20 ☆☆☆作者星级展示 |bf5e735d*★★于 2020-04-16 14:12:34 留言 ☆☆☆
在推出星级展示功能之后,作者论坛内掀起了一阵“蹭星”活动,即当有用 户发言的账号后面显示五星时,便会有其他用户跟帖,表示“蹭蹭五星大佬”“星 星的好运分我一点”,时至今日,这种活动在论坛内部依然很流行。
此外,由于星级会根据作者的最高收益而更新,论坛内部还有非常多与 “祈愿升星”相关的帖子,当升星成功时,这些帖子也会被其他用户收藏并“蹭 运气”。星级展示实际上是对作者酬劳进行直观呈现的一种方式,并且这些收 益数十万、上百万的大神用户不再高高在上,而是和众多网络作者一起在同 一个论坛中发帖,这种身边用户的现身说法,一定程度上对数字劳动者们起 到了非常生动的激励作用。在成功案例和名利期待的激励之下,网络作者们 呈现出了高度的职业成就动机,并心甘情愿地持续进行着长期的文学创作和 生产劳动。
第四章平台经济模式下网络作者的劳动异化
作为信息传播的工具,数字媒介在当今社会发挥了极为重要的积极作用, 与之相伴的,不断发展的互联网通讯技术也为技术使用者们带来了自由、解 放、跨越限制的想象。借由这种美好想象,资本充分利用持续发展的信息媒 介对大众进行生产劳动的动员与控制。正如威伯斯所言,资本的组织演变实 际上是通过不断发展的信息科学技术,寻求新的模式,用以完成商业活动, 实现自身的资本积累73。基于此,在网络文学产业中,平台利用数字化、智能 化的信息技术发展,打破了原有的文学作品生产模式,建立了新的生产秩序。 平台构建了成熟的商业模式,动员了越来越多的网络作者,网络作者被吸纳 进入文学产业的生产劳动中,其劳动进程发生了转变,并与平台资本形成了 新的生产关系。
传播政治经济学继承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视野,对平台资本所 组织的数字劳动进行整体审视,网络作者的劳动进程受到平台资本的控制, 网络作者所生产的剩余价值被平台资本所占有,他们的文学创作不再是一种 自由自觉进行的劳动,而是变成了一种被掌控、被强制的行为,这实际上导 致了网络作者数字劳动的异化7食结合研究实践具体分析,就是其劳动过程、 劳动主体和生产关系都呈现出了异化的趋势。
4.1劳动过程的异化:“垄斷资本主义下无休闲”
随着信息通信技术的发展与全面普及,文学产业的生产秩序发生了变化, 弹性雇佣制度成为了当下普遍使用的全新生产模式。网文平台通过短期的临 时协议,而非正式的劳动合同,与网络作者完成签约协议。在这一语境下, 网络作者和平台资本形成了不同以往的松散绑定,网络文学产业内的雇佣关 系和劳动过程都呈现出了弹性化的显著特征。
网络作者劳动过程的弹性化包括时间与空间两个部分,与需要打卡坐班 的工厂式生产模式不同,网络作者的生产劳动在依托互联网所建立的数字平 台之上进行,这也就意味着作者可以自由选择自己的工作时间与工作地点。
73弗兰克•威伯斯.信息社会理论[M].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128.
"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人民出版社,1979:11. 从这种“自由”上来谈,网络作者看似实现了时间和空间的自我选择,但事 实上,这种在网络平台上所进行的数字劳动依然受到网站、读者等多方面的 限制与影响,作者们实际上是主动或无意识地加入到了文学网站所组织的具 有鲜明工厂式特征的赶工劳动中来,在这一过程中,网络作者的身体和精神 都收到了平台资本的控制与压榨。
尽管网络作者在虚拟平台上的文学创作,突破了空间和时间的限制,但 与此同时,网络作者工作和生活的界限也因此被模糊了。作者们虽然不需要 在特定时间段被强制进行生产劳动,但在工作时间之外,他们的休息、娱乐 等自由时间也被工作所挤占,不得不花费更多的时间,将自由时间也投入到 生产创作中来。除了时间,作者的劳动场所和生活空间也被混淆,由此,网 络作者的生活不断被工作所侵占,他们在表面上所获得的“自由选择”,反而 让作者被占用了更多的个人空间,被网文平台剥夺和占用了更多的剩余劳动 价值。这正印证了凯里所言,即,资本表面上为劳动力创造和提供自由支配 的时间,在另一方面却把这些可供劳动力自由支配的时间转变为更多的剩余 劳动75。为了在网站内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网络作者们需要花费越来越 多的时间来完成工作,并且这种竞争会随着大部队平均值的上升而不断上升。 正如作者冉冉在访谈中提到的内容。
就是要多更新才行啊,每天更新的字数很关键的,不更新就被超过去了 嘛,我专门列了个表,关注了同班同学的数据,同班同学就是同期作者的意 思,我们的作品同一时间开文,后续也在竞争同样的榜单位置,要知道,榜 单是按照一周内总收益排的,比如我们的作品同样都有一千人订阅,那我更 新六千字,就会比更新三千字的时候总收益多,对吧,那同榜的同学都在日 更六千、日更一万,我只更新三千当然会吃亏啊。(访谈案例fO5,冉冉)
信息时代,文学网站成为了网络作者进行生产劳作的数字工厂,通过签 约、竞争激励等机制进行隐蔽的劳动控制,表面上来看,文学网站不具备传 统工厂刚性的强制手段,但实质上,平台资本却通过灵活的、数字化的智能 控制手段,借助作品收益、读者评价、名誉所得、自我实现等多种指标,操 纵网络作者进行自觉自愿的生产创作。此外,借助数字通讯技术,网文平台
7SKELLEY B.Chocolate frogs for my betas!: Practicing literacy at one online fanfiction website[J]. Computers and Composition,2016(40):48-59.
实际上实现了对网络作者时时刻刻、无孔不入的控制与监视,从而也真正意 义上地印证了斯迈兹所提出的“垄断资本主义之下无休闲”76的论点,即,劳 动者的个人时间几乎全部成为工作时间,任何的休息、娱乐行为都不是为个 人放松,而是为工作补充能量,为了更好地进行下一次的劳动生产。
4.2劳动主体的异化:动因和产品的双賣商品化
随着网络文学产业的不断发展,平台模式日趋成熟,网络作者也由最初 的文学创作者转变为数字劳工,体现出了与工厂模式下雇佣工人类似的特征。 在网文平台这一虚拟工厂中,网络作者仍然面临着被剥削的异化本质。以国 内网络文学的产业模式来看,文学网站普遍釆用付费阅读的盈利模式,且付 费以字数为计量标准,阅读人次越多,作者所获得的收益越高。基于这种盈 利规则,网络作者的文学创作转变为了一种可供衡量、标准清晰的计件劳动, 而作者们的劳动动因也从原本对文学的喜爱转变为对商业化的追逐77,为了获 得更多的收益,作者往往会主动对读者的喜好进行迎合。
最早一开始的时候,我就是自己想写什么,才会开什么书,现在不一样 了,现在我会考虑读者喜欢看什么,考虑我怎么写才能受到读者欢迎,能让 更多读者订阅我的作品,因为要赚钱,我是全职,而且要靠工作挣钱养家养 孩子,我肯定要从市场角度考虑的。实话说,赚钱是我最大的动力。(访谈案 例fOl,青青)
正如作者青青在访谈中所说,作者的创作动力来自于利益所得,因此他 们会有意对读者的喜好进行关注。依据访谈和笔者自身考察所得,在枝枝文 学城,如果一本作品的收益不如预期,还有许多作者会选择提前完结,出现 “砍大纲”,或草草收尾的“烂尾”结果,这些行为显然是追逐收益的结果, 背离了网络作者为兴趣进行文学创作的初衷。
收益好就多写点,收益不好就早点完结开下一本呗,我收益最好的那本 写了八十多万字,最近两本不如预期的就是十四五万字就完结了。一篇文的 势头怎么样,看数据就能看出来了,我写作是为赚钱,当然没办法把收益差
兀Smythe W.Communications:Blindspot of Western Marxism卩[.Westview Press,1974.
77蒋淑媛,黄彬•当"文艺青年”成为澈字劳工”:对网络作家异化劳动的反思卩].中国青年研 究,2020(12):23-29+37.
的也写八九十万,是吧,要及时止损。(访谈案例fOl,青青)
在付费阅读机制下,网络作者为了符合读者喜好,获得更多的点击与收 益,其文学创作不再是自由的、纯粹的文学化自我表达,而是转变为主动开 始迎合市场口味。网络作者进行创作时的关注重点也变为力求更好地激发读 者的阅读快感,引起更强烈的阅读欲望。在这一劳动动因的转变过程之中, 网络作者逐渐从追求文学梦想的创作者身份异化为了无固定底薪、按照工作 量获得报酬的计件工人。
除了劳动动因的异化,在作者的创作劳动中,其所生产的劳动产品也呈 现出了异化的趋势。网络作者的劳动产品,即文学作品在题材、情节走向等 方面均呈现出趋同化、模版化的特征,随着网络文学产业的日趋成熟,文学 作品的商业化色彩也变得越发浓厚,一旦某一类型题材获得成功,就会引来 大量的跟风模仿,将原本新颖的题材批量复制成套路化的作品,这种商业化 驱使的跟风行为直接导致的结果是读者面对同类题材产生厌倦心理,小众新 颖的作品在市场中被埋没,从而形成恶性循坏,严重损害了网络作者独立的 创作个性,本质上将劳动者的主体地位进行了极大的削弱,最终导致了网络 作者这一劳动主体的异化。
4.3生产关系的异化:控制感消弭与福利保障缺失
数字通讯技术为人们创造了跨越时间和空间的可能,在网络文学产业中, 文学网站为作者和读者提供了便利的互动机会,不同于传统文学中作者独自 撰稿出版、读者阅读的模式,在网络文学平台上,作者和读者的关系愈发紧 密,读者对作者的影响也越来越即时迅速。另一方面,文学平台的建构日益 成熟,平台不仅吸引和动员了大量的作者加入劳动进程,同时还使用作者的 劳动产品吸纳了越来越多的读者。随着读者群体的规模扩大,其消费能力越 来越强,他们对文学产业内作品的生产和传播的影响也显著增加。
利用读者的消费与互动反馈,网文平台隐去了自身的管理身份,而是引 导读者成为作者的监督员。不同于工厂中的传统劳作,如果工人没能完成规 定的工作量或产品质量不合格,他们会受到工厂的监督和惩罚,但在文学网 站这一数字工厂中,起着监督作用的却不是网站,而是读者。如果作者没能 按时更新或更新质量不尽如人意,就会被读者进行负分或负面评价,在接收 这些反馈的时候,作者往往更在意读者的留言,从而忽略了平台的管理和控 制。
我会看留言啊,连载期间每天都看,留言就是个重要的指标,让我知道 今天更新的内容,效果怎么样。读者会给反馈,正面负面都有。我不仅要消 化因为留言产生的情绪,还要对读者的留言做岀反应,这个反应还必须是平 和的,你知道吧,我们还要照顾读者的情绪,读者可以骂你,但你一定不能 骂读者。有的时候还会有读者故意打负分,挑毛病,这会很影响我的情绪, 那也没办法,我就希望平台能多给作者一点管理负分留言的权限吧。(访谈案 例fD5,冉冉)
正如作者冉冉所言,网络作者在创作劳动的过程中,作者更多在意的是 读者的反馈,对平台则是只提出了一些管理上的要求。即使碰到读者对作品 的无理由抨击,会让作者很难受,可仍需要像作者冉冉所说那样照顾读者情 绪,与读者进行互动,进行创作以外的情感劳动。网络文学平台组织增加了 读者这一监督角色,不仅让作者将自己的创作劳动实时朝着市场化的方向调 整,也隐秘地遮蔽了平台与作者之间的劳动关系本质。和冉冉的观点一样, 许多作者认为平台与他们之间并没有太多日常关联,平台就是提供一个交易 场所而已,因此,作者们也就忽视了他们与平台事实存在的劳动关系。
除了监督工作和负面的督促反应以外,读者同样会给作者带来正面的反 应及情感满足。基于对作品的兴趣,一些读者还会对作者本人产生喜爱心理, 从而从普通读者转化为特定作者的粉丝,这种正面的情绪反馈为文学网站内 简单的消费行为增加了温情色彩,让作者获得自我实现的价值感和满足感, 进一步模糊了平台资本和网络作者的生产关系。借由阅读付费模式以及读者 与作者的互动,网文平台抽离了资本在劳动过程中的监督身份,消弭了高强 度的控制感,模糊了自身和作者之间的本质关系,实质上却完成了对网络作 者数字劳动的隐蔽控制。
网文平台所采用的付费阅读模式,不仅消弭了控制感,还让作者的收益 所得呈现弹性化。目前国内文学网站多采用订阅分成的付费模式,即作品每 千字所获的酬劳为:销售分成比例X千字定价价格X用户订阅数78。由此,读者 的订阅数量成为了作者所获稿酬的关键,也成了最大的不确定因素。这种无 法被作者个人控制的不稳定因素,使作者面临着不可预知的劳动风险,时刻 承受着危机与紧张感。平台利用非固定的雇佣协议,无需支付固定工资,建 立了弹性化的薪酬支付模式,不提供劳动保障义务,从而将平台资本自身所 应承受的风险部分转嫁给了网络作者,完成了对市场风险的管控,实现了资 本积累。而身为劳动者的网络作者,在这段与平台资本的劳动关系之中,却 需要承担被转嫁的不确定风险和无法预知的成果所得,无法得到应有的福利 保障。
"信息源自枝枝文学城作者保密签约协议。
第五章结语
在传播政治经济学的视角下,网文平台的签约作者是数字劳动者的职业 群体之一,进行着创造性的生产劳动。由于平台资本的动员和组织,网络作 者主动参与到网络文化产业的劳动进程中来,并切实受到了网文平台的控制 与剥削,在劳动过程、劳动主体和生产关系等方面呈现出了数字劳动的异化 趋势。
本研究发现,网文平台通过众包生产模式、弹性雇佣机制、风险转移等 资本逻辑,控制了网络作者的数字劳动过程,进行了对网络作者的压迫与剥 削,最终实现了资本的积累与增值。依赖于信息通讯技术的发展与普及,网 文平台实现了对时间和空间双重限制的跨越,改变了旧有的传统劳动体制, 将大量的潜在劳动者纳入到自身的生产体系之中,并通过日益完善的商业机 制,隐蔽地完成了对网络作者进行了劳动控制。而平台所获得的资本增值, 正是以网络作者的劳动异化为代价。由此,网文平台和网络作者的生产关系 矛盾日趋激化,类似于阅文“霸王合同”的事件屡见不鲜,这实际上导致了产业 整体劳动风险的增加,不利于网络文学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同时,从现实看来,网络作者在数字劳动所面临的问题并未引起社会大 范围的长期关注与探讨,即使是闹得沸沸扬扬的“5・5断更节”,最后也是不了 了之,而在2021年2月,类似的事件再度出现,飞卢小说网暗改签约作者合 同,将作品签约改为人身签约,作者却很难对自身的正当权益进行维护。种 种现象,一方面体现出了平台资本对网络作者进行劳动控制与剥削时的隐蔽 性,另一方面也表明,网络作者并未清楚地意识到自身的处境,未能看清网 文平台的剥削本质。数字通讯技术的高速发展,为人们带来了自由、解放、 便利的美好想象,在这些美妙幻象的遮蔽之下,资本的实质依旧是掠夺与剥 削。研究过程中发现,网络作者在日常劳动中多会将问题归咎于自己,少有 意识到平台的剥削问题,只有在矛盾激烈爆发时,才会察觉自身群体和弱势 和平台资本的强硬态度。因此,在对平台资本的监督与反思过程中,网络作 者群体的主体意识唤醒具有关键性意义,本研究致力于为网络作者群体提供 一分警醒,尽管真正的自由、平等、反抗剥削的道路依旧路途漫漫,但一切 反抗的开端都是意识觉醒,只有网路作者不再对平台资本抱有美好幻想、拥 有客观警觉的认知,才是自由反压迫之路的真正开始。
此外,本研究仍有一些缺陷不足,如在网络作者的数字劳动异化趋势这 一内容的分析过程之中,未能对作者如何应对异化趋势等方面进行更加深入 的剖析,希望在日后的研究中可以进行完善补足。
与传统工厂式的严格规训模式不同,借助智能通讯技术发展构建的数字 资本运用自由、民主等幻象来对自身进行装饰,示于公众面前的不再是直接 的剥削身份,但拨开美好幻象的迷雾,其本质上仍然是一种压迫、侵占的机 制。数字化时代,商业资本对人们的工作与生活进行了潜移默化的改变与异 化,数字劳动者们在获得便利的同时,也应以客观理性的目光审视信息网络 世界,对比上个世纪末尼格罗庞迪对信息智能生活所提出的美好愿景79,现代 智能技术所带来的现实与理想仍然有不容忽视的差距。只有以理性批判的视 角去客观看待,才能让人类最终实现自由美好的未来。
"尼格罗庞迪•尼古拉.数字化生存[M].海南出版社,1997:102.
參考文献
中文专著及译著
[1] 弗兰克•韦伯斯.信息社会理论[M].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
[2] 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M].人民出版社,1975.
⑶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人民出版社,1979.
[4] 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M].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 译.人民出版社,2008.
[5] 迈克尔•布诺威,制造同意——垄断资本主义劳动过程的变迁[M].商务印书 馆,2008.
[6] 曼纽尔卡斯特.网络社会的崛起[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
⑺文森特•莫斯可•传播政治经济学[M].胡正荣等译.华夏出版社,2000.
[8] 尼格罗庞迪•尼古拉.数字化生存[M].海南出版社,1997.
[9] 曾繁亭.网络写手论[M]冲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
[10] 詹姆斯•克利福德,乔治・E•马库斯.写文化泯族志的诗学与政治学[M].北京 商务印书馆,2006.
[11] 赵月枝•传播与社会政治经济与文化分析[M]冲国传媒出版社,2011.
中文期刊文献
[1] 曹晋,赵月枝•传播政治经济学的学术脉络与入文关怀[J].南开学报(哲学社会 科学版),2008(05):32-43.
[2] 陈芳.试论网络小说的第四重主体“网络写手”的身份转换与交流行为——网 络文学叙事研究之一 [J].昆明学院学报,2010,32(01):105-108+112.
[3] 谷虹.信息平台的概念、结构及三大基本要素卩]冲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 学版),2012,12(03):72-77.
[4] 胡慧.生存之道:网络文学作者的劳动分化与主体实践[J].中国青年研
究,2020(12):14-22.
[5] 胡慧,任焰.制造梦想:平台经济下众包生产体制与大众知识劳工的弹性化劳 动实践——以网络作家为例[J].开放时代,2018(06):178-195+10.
[6] 黄升民,谷虹.数字媒体时代的平台建构与竞争[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 报,2009(05):20-27.
[7] 蒋淑媛,黄彬.当“文艺青年”成为“数字劳工”:对网络作家异化劳动的反思[J]. 中国青年研究,2020(12):23-29+37.
[8] 李闺•社会化媒体商业模式的构建——基于平台经济理论的视角[J].今传 媒,2017,25(03):86-87.
[9] 罗诗咏冲国文学网站二十年[J].网络文学评论,2018(06):20-26.
[10] 马季.互联网文学平台发展史略[J].网络文学评论,2018(04):21-2&
[11] 王斌•“平台经济”破解互联网企业利润丰厚之谜[J].IT时代周
刊,2007(17):24.
[12] 吴鼎铭.网络“受众啲劳工化:传播政治经济学视角下网络“受众”的产业地 位研究[J].国际新闻界,2017,39(06):124-137.
[13] 徐晋,张祥建.平台经济学初探[J]冲国工业经济,2006(05):40-47.
[14] 姚建华.传播政治经济学视域下的媒介产业数字劳工研究[J].南京社会科 学,2018(12):116-122.
[15] 姚建华,徐偲骗.全球数字劳工研究与中国语境:批判性的述评卩].湖南师范 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9,48(05):141-149.
[16] 姚建华.在线众包平台的运作机制和劳动控制研究——以亚马逊土耳其机 器人为例[J].新闻大学,2020(07):17-32+121-122.
[17] 苑言博.平台垄断下的网络文学作家权益保护[J]冲州大学学
报,2020,37(04):47-51.
[18] 曾繁亭•网络文学之商业机制辨识卩].学习与探索,2013(02):126-129.
[19] 曾照智,欧阳友权.论网络写手的“文学打工仔”身份[J]冻岳论
丛,2014,35(09):141-144.
[20] 张铮,吴福仲.数字文化生产者的劳动境遇考察——以网络文学签约写手为 例[几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30(03):3544.
学位论文及报告
[1]范玉社会资本视角下的网络声誉机制形成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17.
[2]韩学历.生产性受众的十年——对网络写手的研究[叨.兰州大学,2012.
[3]王敏.网络作家的生存环境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4.
[4]iMedia Research.2020中国数字阅读行业创新趋势专题研究报告 [R],2020( 12).
[5]中国音像与数字出版协会.2019中国网络文学发展报告[R],2020.9.4.
外文专著及期刊文献
[1]Dan S.Digital Capitalism[J].business & computing, 1999.
[2]Edwards R C.Contested Terrain: The Transformation of the Workplace in the Twentieth Century [J].Basic Books, 1982,33(3): 1-8.
[3]Fuchs C.Digital prosumption labour on social media in the context of the capitalist regime of time[J].Time & Society, 2014, 23(1):97-123.
[4]Fuchs C.New Media,Web 2.0 and Surveillance[J].Sociology
Compass,2011,5(2):134-147.
[5]Fuchs C.What is Digital Labour,what is Digital Work,whafs their
Difference,and why do these questions[J] .Matter for
Understanding Social Media,2013( 11):237-293.
[6]Howe J.The Rise of Crowdsourcing[J]. Wired,2006.
[7]KELLEY B.Chocolate frogs for my betas!: Practicing literacy at one online fanfiction website[J].Computers and Composition,2016(40):48-59.
[8]Mcchesney R W.The political economy of communication and the future of the field[J].Media Culture & Society,2000,22(1):10916.
[9]Rochet J?Tirole J.Defining two-sided markets[J].Mimeo.IDEI University de Toulouse,2004.
[10]Smythe W.CommunicationsrBlindspot of Western Marxism[J] .Westview Press, 1974.
[11]Tiziana T.Free Labor:Producing Culture for the Digital Economy [J] .Social Text,2000,18(2):33-58.
[12]Brabham Da C.Crowdsourcing[M].Cambridge:The MIT Press,2001.
[13]Friedman A.Industry and Labourxlass struggle at work and monopoly capitalismfM].MacmiIlan Education, 1977:21.
[14]Fuchs C.Digital Laboxir and Karl Marx[M].New York: Routledge,2014.
[15]Hammon L,Hajo Hippner.Crowdsourcing[M].Business&Infbnnatioii Systems Engineering,2012 ・
[16] Kozinets R V.Netnography: redefined[M] .Hoboken: John Wiley & Sons,Inc,2015.
[17]Rheingold H.The Virtual Community: Homesteading on the Electronic Frontier[M] .HarperPerennial, 1993 ・
[18]STEIN L E.Tumblr fan aesthetics[M].Routledge,2017.
【本文地址:https://www.xueshulunwenwang.com//shuoshilunwenzhuanti/lilunjingjixie/6001.html

上一篇:产业集聚与城市经济结构变迁:演化机 制与实证研究

下一篇:我国宫颈癌预防策略的经济学评价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