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网站地图
  2. 设为首页
  3. 关于我们


两朵奇葩,各放异彩

发布时间:2018-05-20 12:02
崔莺莺和杜丽娘是我国古代戏曲文苑里的两朵奇葩。她们生于官宦人家,年轻貌美,才华横溢;她们又是为爱同封建礼教相抗争的叛逆女性形象。然而,由于所处的时代不同,生活环境的差异,她们追求爱情幸福的方式各异,对封建礼教的抗争表现也各不相同,但这两个有相似命运却各不相同的女人却在追求爱情的道路上各放异彩。
 
一、贵族之门不挡叛逆之心——生活环境下的性格比较
 
    崔莺莺与杜丽娘都出身于名门宦族,崔莺莺是相国的千金,杜丽娘是南安太守的独生女儿。正是基于这种高贵的出身,她们从小就不可避免地受到与之相适应的严格的、正统的封建教育,礼法、女德等等的说教束缚着她们的身心,却也加深了她们对自由的迫切企盼,叛逆个性便由此而来。
    在《西厢记 》中,崔相国生前出于“家世利益”把女儿许配给了郑尚书之子郑恒。崔相国死后,老夫人为了维护家世利益,处处用封建礼教那一套对女儿严加管束,平日莺莺“潜出闺房 ”,老夫人就要立即召来训斥。崔莺莺生活在这种“门掩重关”的礼教禁锢之中,更加渴望自由的爱情并最终大胆走上了叛逆之路。
杜丽娘与莺莺一样 ,也受着封建礼教的严重束缚 ,完全被家长主宰着自己的命运 ,可以说她们所处的家庭环境是基本相同的。但杜丽娘的生活环境更冷漠、更严酷、更加令人窒息。她生于名门、长于深闺,四堵高墙把她与现实生活完全隔离;她接受的是最传统的所谓“妇道”教育,她的出身遭遇较莺莺而言是有过之而无不及的。她居住官衙中三年,却连家里后花园都未曾听说过;她在自己的衣裙上绣上成双成对的花鸟或偶尔的瞌睡都被认为是有伤风化之事。与外界的长期隔绝使得她丧失了作为一个独立个体的自由,她个人成长的脚印是由父母强制性地“按”上去的。所谓物极必反,也许正是因为这窒息的束缚,才助长了杜丽娘的叛逆。
然而,即便崔杜在相似的生活环境下有了同样的叛逆之心,但两个人的个性却存在很大的差异。崔莺莺温顺、稳重、驯良、矜持,而杜丽娘在这基础上还多了个性的独立,这恰恰是崔莺莺所缺乏的。崔莺莺的一举一动都离不开红娘的帮助,而杜丽娘却完全靠自己的勇气、自主的意识和智慧的探索通向自由解放的人生道路。在杜丽娘的父亲和陈最良眼里的“后妃之德”的最适合的教本,在丽娘眼里却是一首热烈的恋歌。她大胆的离开绣房,感受春天,感受和春天同样美丽的自己。
 
二、秀媛之名不抵情爱之真——追求爱情态度、方式的比较
 
崔杜都有叛逆之心,而且,相同的是都是为爱情而叛逆,她们所反抗的也许是贵族之门的压迫、是秀媛之名的束缚,但更是封建思想的压制。然而,最终,她们都选择了为爱情,而不同的是她们追求爱情的态度、方式。如果说崔莺莺对待爱情是犹疑不定的、扭捏的,那么杜丽娘则是为了爱情不顾一切。
 
(一)崔莺莺:由情生欲,因欲反抗
在 《西厢记 》中,崔莺莺与张生初次见面,写到莺莺对张生时,只用了一个“觑”字。但这个“觑”大有文章。像莺莺这样家庭出身的女子,这一觑是何等大胆的一眼。自那一见钟情以后,莺莺似乎有了万般心事,花园烧香,倚栏长叹,颇有动情之意,而之后的隔墙联诗更让莺莺为张生的才华所打动。这样他们开始了他们的爱情之旅,也是莺莺的反抗之路。普救寺———这个“六根清净、修心养性”的佛家净地,成了崔、张二人偷期密约的场所,供奉菩萨的“庄严妙境”成了培育爱情之花的园圃。按照封建礼教规定:“父丧未满,未得成合。”偏偏在父亲棺材还在这儿搁着的时候,莺莺却生出了一段风流韵事,她的行为是出格的,是惊世骇俗的,却也是她叛逆性格的巧妙印证。然而,细考崔莺莺的行为,便不难发现,她虽为爱叛逆,但这种反抗却是被动的。
 崔莺莺并不是一个主动走出围困自己的幽闺境、接触外在世界的人,只是因为做宰相的父亲去世“京师禄名终”才造成了“子母孤孀途路穷”的状况。家庭开始遭到衰败,生活发生动荡,客观上逼迫她走出深闺,接触社会,接触男性,终使她遇到了心仪的张生。遇到张生以后,她虽思念张生,却主动追求自己的爱情。这时,普救寺被围反则成为一个契机。如果没有普寺之围,如果解围的不是张生,崔莺莺也许不会反抗,也许她会像封建社会的一个普通女性一样,患过相思病后,最终还是由母亲做主,找一个门当户对的男子,当一个贤妻良母而已。再者在崔莺莺与张生的爱情过程中,如果没有活泼、大胆的“月老”红娘的穿针引线,也许就没有这样一个传千古的爱情故事了。当老夫人因“三代不取白女婿”的家规,逼迫张生赶考应试时,崔莺莺并没反对,默许了母亲的安排,这便是莺莺的反抗中的妥协。等到张生衣锦还乡时,莺莺还说:“你总算没辱没了相府门第。”这恰好反映了莺莺的叛逆中仍然残余着封建门第的思想,是她反抗的不彻底性,而这恰恰是符合她的身份和性格特征的。有了对张生的情,莺莺才有了想和张生成眷属的欲,也正是这个欲客观地促使她反抗。事实上,莺莺的目的只是为了和张生在一起而已,她的反抗至始至终都是被动的,是不彻底的。
 
(二)杜丽娘:由欲生情,生死相抗
相较于崔莺莺的由情到欲,杜丽娘的爱情是浪漫离奇的,是一个由欲到情的过程。杜丽娘并不是先爱上柳梦梅,才有冲破男女之大防的选择,而首先是因为难耐青春寂寞而滋生的自然的生命冲动,引至与柳梦梅梦中幽会,从而蕴育了生死不渝之情,有了抗争到底的决心和行动。
杜丽娘整日待在家中,却在游园伤春之时梦见了有形有声的柳梦梅。这梦,
这梦里的欲,正是杜丽娘发自内心的对那种令人窒息的社会生活环境的叛逆心态。她的梦绝非现实世界所能有,梦中爱人柳梦梅就是她后来真正的爱人。她的画像被柳梦梅拾到,她的鬼魂和他成就了好事。然而,丽娘毕竟是宗法礼教上流社会的闺秀小姐,在她身上也明显地存在着被束缚的痕迹。她的梦也笼罩在封建礼教的阴影之下,她不能自如地和一个不相识的青年说话。在热烈的梦中幽欢之后,紧接着的是母亲的责备,老妇人知道的不过是瞌睡而已,如果她知道这是怎样一个梦,那还得了吗?杜丽娘在现实中既无法找到出路,梦幻就成为她最可信赖的现实了。于是,简简单单的第二次游园,在杜丽娘看来不啻是追求幸福的实际行动。趁春香去传递茶汤时,她独自来到花园,后来又狡黠地两次差开了春香,才得安心寻梦。[豆叶黄]和[玉交枝]两支曲调,由回忆中的狂喜突然转到可悲的现实,一腔无所发泄的热情在压制中积聚了更大的力量,它在对一棵梅树的倾诉中全部表现出来了。极度亢奋之后,又是一阵悲伤,如果活着不能和爱人相聚,她愿意死后埋葬在梅树下面。她无法抑制对爱情的渴望,她甚至丝毫不觉羞耻的,骄傲的告诉春香:她已经有了一个心上人。
与自己钟情的青年书生相会,是她的孤寂和无奈,而这促使她在梦醒后更加向往美妙的爱情。她再次到花园中寻找梦中人的痕迹,大胆倾诉自己对真情的强烈追求,“这般花花草草由人恋,生生死死随人愿,便酸酸楚楚无人怨”。由此,杜丽娘开始了她个性解放的憧憬和追求,并不顾一切的以死殉情。但杜丽娘的死不是结束,恰是她彻底反抗的开始。死,是她追求梦境中的爱情,实现个性解放的理想的转机。死后的丽娘,在地狱里,得到了她想要的自由。在阴曹判官的帮助下,她的游魂终于找到了梦中的所爱。以复生后,她的性格又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在最高统治者面前,她直言不讳地承认自己“真乃是无媒而嫁”。当父亲杜宝以“离异了柳梦梅”相要挟,拒不认她做女儿时,她断然回答:“叫俺回杜家,越了柳衙。便作你杜鹃花,也叫不转子规红泪洒。”在父女关系与珍贵爱情之间,她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后者。一个生死不渝地追求自由生活、理想爱情,坚决挣脱封建传统束缚的叛逆女性形象便由此闪耀出炫目的光辉。
在整个追求爱情的过程中,丽娘不像崔莺莺有红娘的指引帮助,她靠的是自己的判断,是凭着自身发自内心的追求才坚持反抗。她的反抗之路没有所谓的契机,而完全是由本身的欲而引发这一系列的抗争。面对封建势力,她没有像莺莺一样妥协,却是主动的,是大胆的,是积极的,是彻底的抗争到底。从更深刻的层面而言,杜丽娘的反抗并不单纯的为了爱情,而更是对封建束缚的抗争,对人性解放的呼唤。

【本文地址:https://www.xueshulunwenwang.com//boshilunwenzhuanti/wenxueboshiluwnen/228.html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宋代私家园林记研究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