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网站地图
  2. 设为首页
  3. 关于我们


中国电研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动因、路径 及绩效研究

发布时间:2022-09-04 14:45
目录
1 绪论 1
1.1研究背景 1
1.2研究目的及意义 2
1.2.1研究目的 2
1.2.2研究意义 2
1.3 文献综述 3
1.3.1混合所有制改革动因 3
1.3.2混合所有制改革模式 5
1.3.3混合所有制改革作用路径 6
1.3.4混合所有制改革绩效研究 7
1.3.5文献述评 9
1.4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0
1.4.1研究内容 10
1.4.2研究方法 10
1.5本文的创新点 11
2 基本概念与理论分析 12
2.1基本概念 12
2.1.1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基本概念 12
2.1.2企业绩效的基本概念 12
2.2理论基础 13
2.2.1现代产权理论 13
2.2.2委托代理理论 13
2.2.3创新理论 14
2.3混改路径理论分析 15
2.3.1改善股权结构,提升经营管理能力 15
2.3.2健全治理体系,降低企业代理成本 15
2.3.3引入资金人力,改善创新能力 16
3.1中国电研基本情况介绍 17
3.2中国电研混合所有制改革实施过程 17
3.2.1实施员工持股计划 18
3.2.2引入战略投资者 21
3.2.3公开上市 22
3.3中国电研混改动因 22
3.3.1响应政策号召 22
3.3.2股权结构单一,经营理念落后 23
3.3.3治理能力不足,激励机制老化 24
3.3.4创新水平下降,核心竞争力转弱 24
4中国电研混合所有制改革路径分析 26
4.1多元股权促经营能力提升 26
4.1.1扩大海内外市场辐射,拓展营销渠道 29
4.1.2积极探索新业态新发展模式 31
4.2治理能力助代理成本减少 32
4.2.1薪资水平市场化 33
4.2.2员工贡献增加 34
4.3资金人力赋予创新动能 35
5中国电研混改绩效分析 37
5.1财务指标分析 37
5.1.1盈利能力 37
5.1.2偿债能力 38
5.1.3营运能力 40
5.1.4成长能力 41
5.2财务综合绩效分析 42
5.2.1主成分分析过程 42
5.2.2分析结果与评价 48
5.3创新绩效评价 49
5.3.1创新效率提高 49
5.3.2创新投入占比增加 50
5.3.3专利数量增多 50
6结论及建议 52
6.1研究结论 52
6.1.1三条路径改善企业经营状况 52
6.1.2仍需巩固混改对企业绩效的改善作用 53
6.2研究建议 54
6.2.1中国电研继续深化混改 54
6.2.2后续混改国企做好筹划 55
6.3研究不足与展望 56
6.3.1研究不足 56
6.3.2研究展望 56
参考文献 57
作者简历 62
致谢 63
1绪论
1.1研究背景
国有企业作为经济建设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是主导我国经济前进的中坚力量。 1978 年后,国企改革作为改革关键一环所取得的良好成效,推动了市场经济体制改革 的步伐。为全面提高生产力,我国从 20世纪 90年代开始尝试国有企业引入民营资本, 经过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股份制改革的阶段后,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 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将混改明确为国企改革新方向。2015 年国家发 布《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分步推进国有企业混改,地方政 府随之出台配套意见,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顺利开展试点工作。2018-2020 年我国 进一步扩大混改范围,实施 “国企改革双百行动”,分类、升级推进混改进程。相关 政策要求国企在具体实施混改时,要因行业因战略地位而异,对成功经验的借鉴不可 按图索骥,应当从自身不足出发,制定详细化个性化的混改方案,从而建立并完善现 代化企业制度。
中国电研是国机集团下属企业,被列入首批实施员工持股计划的试点名单内, 2017 年决定用实施员工持股计划辅以引入战略投资者的模式进行混改,又在 2019 年进 行了整体上市,进一步深化混改。其中员工持股计划是方案亮点,中国电研采取了转 股灵活的双平台持股模式,持股对象集中在对企业贡献突出、作用显著的核心性岗位 人员之中,其中骨干员工持股人数的占全部持股人数之比高达 93.2%,体现出企业为 达到激励目的的决心。中国电研本着有弊当所革的态度先行做试点求探索,在混改之 后,建立起行之有效的治理模式,为企业长远发展打下坚实基础,能在维持国有性质 的前提下,为非国有资本发挥长处创造空间,不仅改善企业自身状况,也为我国市场 化体制改革做出贡献。既为其所属国机集团进行集团层面的混改奠定基础,也为其他 国企开展混改工作积累可复制推广的经验。因此,对中国电研混改动因、路径和绩效 进行研究,解读其改革推进情况,以及改革在企业经营管理、决策中的作用,总结并 梳理经验,为其他同类型国企提供借鉴,使混改更好发挥其积极作用,实现我国推行 混改的目的。
1.2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研究目的
本文以中国电研作为研究对象,在借鉴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企业混改的 背景与方案实施进程,研究其混改的动因与绩效作用路径,根据混改前后企业各方面 的变化做出绩效分析,判断混改对于中国电研的自身状况是否有改善作用,得出结论 并为企业自身发展与后续进行混改的企业提供建议。
1.2.2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
改变企业经营方式,提升业绩水平是我国推行混改的重要原因之一,国家对混改 的实施作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力求通过新改革模式从体制层面破除障碍。以往关于 混合所有制改革的研究也集中于内部机制的改善,但更加注重达成目标的方式方法, 对于实际的流程以及作用路径有所忽略。本文从中国电研自身情况入手结合其方案制 定与混改进程,挖掘中国电研选取该方案的动因,丰富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方案的设计 理念,并从股权结构、治理能力以及创新水平三个角度出发,剖析混改对改善企业内 部机制的传导路径,并从混改绩效加以佐证。从而为公有制与市场经济融合相关理论 做补充。此外,现阶段对于混改绩效的论证方式多为实证分析,本文用实际案例进行 分析,从个例出发对混改绩效进行验证,为混合所有制的绩效研究做补充。
(2)实践意义
中国电研身为对创新性人才需求较大的科技型企业,在混改中以骨干员工作为持 股对象、引入战略投资者,改善了企业的经营状况并且成功上市,体现了混改的正面 效应。本文选取这一案例为研究对象,具有以下两方面的实践意义:
第一,总结以往的优秀经验,能够加速推进我国混改进程。面对极速变化的全球 经济形势,我国必须要加快转型来提高发展效率,从国企角度来看,首当其冲的就是 破除桎梏打造高效高质的创新型发展路线,因此国家层面出台了混改政策,企业层面 积极配合落实,为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有效实现做出贡献。但在具体混改实践中地方 国企的混改进展并不十分顺利,况且国有企业要对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混改对于国企 股权的分散使得国企进行改革面临一定风险,因此更需要积极探索成功模式。
第二,为同类型企业后续在混改中提供借鉴。2020 年国家开启了国有企业新一轮 三年改革行动,提出以上市为导向,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而不同行业不同特点的企 业对混改模式的选择、方案的设计存在很大差别,通过分析中国电研的混改方案,研 究其作用路径和绩效,希望能帮助注重创新能力的科技型国企避开弯路。
1.3 文献综述
1.3.1混合所有制改革动因
我国国企改革经历了从无到有由浅入深的过程,先后走过了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 股份制改革的阶段,到如今开启了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新方向。国企期望通过把所有制 形式由单一转为多元的方式,消除体制障碍引起的所有者缺位问题,使不同性质的股 东平等的履行义务享受权利,将国企的经济属性和社会属性做好融合和平衡。开启混 改主要是基于以下动因:
(1)国有企业治理能力欠佳
沈辰(2019)提出,市场经济在我国起步较晚,由于缺乏经验在国企设立之初存在 一系列治理方面的问题并沿袭至今,如:单一股权结构、制度欠缺落实、权责划分模 糊等。时至如今依旧有国企未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诸多隐患亟待消除[1]。陈英(2019) 就权责划分模糊这一问题做出分析,他认为这种现象的存在会使企业经营出现问题时 无人负责,对管理层来说犯错成本过低,企业的决策成本相应增大,也是治理制度不 够完善的表现 [2]。石宗辉等(2022)认为,国有企业处于不合理的双重治理之下,这 种治理结构会导致董事会作为核心机构面临不合理、不合法的危机[3]。周园等(2021) 认为,国有企业在决策时的单一性、不敏感性的原因之一就是高度集中的股权,而这 又进一步影响了企业内部治理中的平衡性,破坏了制衡机制[4]。
(2)单一股权加剧国企政企交叉状况
Peter Brown (2013)发现部分国企的主要收益来自于政府的财政补助,并且补助金 额远远高于民营企业,他认为这一现象所营造出的企业良好的经营状况会迷惑投资者 进行投资,而这主要是单一的国有资本所产生的政企交叉导致的[5]。高炜等(2018)认 为国企由于自身性质会不可避免的存在与政治产生关联,表现为:政府需要企业完成 一定的政治任务,而对于社会责任的承担力度国企也会大于民营企业。这些在一定程 度上都会使企业做出不符合市场规律的经营决策,阻碍国企的有序发展 [6]。代飞(2018) 则经过实证研究后得出,国企的晋升机制会让管理层利用管理制度的缺陷,无视企业 的长远利益而为自己谋求利益,这种短视行为不利于企业提升价值 [7]。张慧敏等 (2021)则提出,政府对于国企的控制链条是金字塔式的,控制链条越短政府对企业 的干预动机越强,因此要通过混合所有制改革延长链条,减轻干预欲望,保护企业产 权[8]。
(3)国有企业经营效率有待提高
国有企业通常因为依托政府能够获取更多资源,然而有些企业对于资源的转换效 率并不出色,经营效果并未因更多资源的注入有所好转。刘昱等(2021)指出,我国 国企改革的目的就是减少政府“一股独大”对企业经营管理效率降低的状况,政府让 渡部分剩余索取权给经营者,经营者能够获得更多的生产剩余,从而提升自身积极性[9]。 王斌(2021)发现国企经营效率低下的状况能够由混改改善,通过促成大股东协同管理 层治理企业,在运营管理过程中形成内部制衡,将价值创造放在核心地位[10]。万立全 等(2022)以2010-2020上市公司为样本对股权动态调整速度进行研究,研究发现国 有企业若想提高经营效率,就必须进行股权结构的调整,而政府的放权意愿决定了企 业股权动态调整速度,意愿越高调整速度越快[11]。Zheng(2014)认为国民经济的增长需 要依靠国有企业良好的经营水平,合理分配国有资本与非国有资本间的比重对实现增 长有促进作用[12]。Bing Han等(2017)通过研究发现,虽然普遍来看国企的效率都比较 低,私企的效率都比较高,但是混改企业效率却不一定比国企要低。进行私有化是一 个不错的提高企业效率的方法[13]。
1.3.2混合所有制改革模式
綦好东等(2017)在分析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动力和阻力后得出结论:应多种模式推 进混合所有制改革,加大国有资产经营机制改革的力度[14]。
(1)引入公众股东上市募股 田倍诚(2019)认为,企业将能够通过首发股票上市、收购上市公司并利用资产充 足的手段完成整体上市[15]。郭奕阳 (2018)将沪深两市 A 股上市国企为作实证研究样本, 发现不同时期国企上市对企业绩效和公司治理结构均有显著优化影响。利用证券的上 市形式进行国有资产证券化,将能够迅速完成国企股份价值的增加。同时,利用证券 发行的混改模式也将对民营企业的产权作出明确界定,以缓解产权不明问题,进而降 低企业改制阻力[16]。王丽南等(2021)通过对长钢燃气和深圳燃气的对比分析,认为 混改所追求的长效激励机制可以借助资本市场搭建,帮助企业实现跨越式发展,依托 资本市场的方式之一就是国企整体上市[17]。
(2)引入战略投资者
汪蕾(2022)认为,选择正确的战略投资者进入企业能够产生良好的协同作用, 通过融合双方企业文化、发展战略,整合生产流程达到优化资产结构、提高市场竞争 力的目的[18]。Chong等(2003)对战略投资者进行了定义,他们认为一个具有良好经 营状况、净资产占比高于 30%且投资行为正规和合法的金融机构才能称得上是合格的 战略投资者[19]。Hideaki Sakawa(2020)指出战略投资者参与被投资方企业的经营管 理,可以起到良好的监督作用,弥补国企自身在治理能力方面的缺陷,实现长远的发 展战略[20]。Sun等(2013)通过对不同地区企业引入战略投资者的绩效研究,发现战 略投资者能有效改善被投资方的经营状况,而且地区不同所呈现的强弱作用不同,经 济越封闭的地区越呈现强效[21]。林艳等(2021)通过研究2014-2019年A股市场具有 混合所有制特征的企业,发现异质战略投资者与普通战略投资者,均能产生协同作用, 并且异质战略投资者方的董事更容易产生制衡作用[22]。
( 3)实行员工持股计划
贾可卿(2020)指出,员工持股计划作为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创新形式,以不同的方 式进行激励,有利于企业相关者和企业成为利益共同体,从而改善国企原本政企交叉、 经营僵化、管理落后的问题[23]。同样的,Martin(2012)也认为员工持股计划实现混改的 有效形式,具体表现在:员工持股实现企业利益与个人利益挂钩,使员工具有“主人 翁”心态,激发他们的工作积极性,有助于国企经营效率的提升 [24]。郭东阳(2020)指 出,国家在推行员工持股计划时应当看到这一混改模式对于提升国企业绩的显著作用, 可以在适当增加实施的企业数量[25]。靳璐畅等(2021)通过对海康威视的研究,得出员 工持股计划实施周期较短,但能很好的提升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优化企业的治理结构 [26]。不过胡爱平等(2020)指出,许多国企出于自身性质的特殊性,即使在国家政策支持、 自身意愿强烈的情况下,对于员工持股这一混改路径的选择依旧非常谨慎[27]。
1.3.3混合所有制改革作用路径
就当前国有企业改制的具体实施情况分析,混合所有制改革对于企业绩效的传导 路径主要从改善股权结构、提高治理能力、推动创新发展三方面完成。
(1)对股权结构的改善
杨兴全(2018)指出,混改将非国有资本引入国企,是打破单一股权结构,形成多 元制衡的重要途径[28]。 JohnBeirne 等(2015)认为混合所有制改革作为激发国有企业活 力的有效形式,能够加快国有资本和民营资本之间的交融速度,形成合理的股权结构 [29]。程凤朝等(2018)提出企业通过混改引进战略投资者可以形成多元股权结构,并 指导其形成市场导向的运营模式[30]。Yu (2019)还认为多元化的股权所达到的制衡局面 可以减少关联交易行为的发生,保护国有资产[31]。此外,Chien Mu Yeh(2020)通过 实证分析得出企业的托宾 Q 值会受到外部投资者和独立董事的影响,当外部投资者所 占国企股份处在一个固定的范围内,托宾Q值就会趋于合理[32]。沈红波等(2019) 通过研究得出战略投资者的出现能够打破企业管理权被单一把控的局面,实现双方共 同寻求更高效管理方式的积极状态,从而达到混改目的[33]。
(2)对治理能力的提高
蔡贵龙(2018)认为混改能够改善公司的治理情况,通过引入外部资本完善自身监 督制度和激励机制,健全内部管理制度,促使管理层更好的履行职责,降低代理成本 [34]。同时,祁怀锦(2018)对A股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提出国有企业在与不同性质的 公司资产实现融合后,显著提高了企业管理水平,融合程度与管理水平的相关性呈倒 U型[35]。黎文飞等(2020)对我国上市国企进行了实证研究,发现混合所有制改革能够 加强对大股东行为的监督,防止掏空行为,保护国有资产的同时也维护了中小股东的 权益[36]。Gan(2015)则认为,国企内部不健全的中小股东保护机制容易造成企业上市后, 大股东侵占其权益来保证自己的收益最大化I37】。Alex等(2019)以上市的混合所有制企 业与民营企业的经营业绩为样本进行实证研究,发现由于大部分国企在进行混改时只 是让渡部分股权给非国有资本,实际控制权仍属于国有资本,股权占比较小的非国资 无法起到决定性作用,企业的混改绩效也并不显著 [38]。汤泰劼等(2020)认为出于利益 最大化的目的,非国有资本股东会对解决国企内部的管理问题更加积极,提高国企的 治理水平[39]。Barroso(2016)同样基于利益视角提出,混改能够在企业内部形成权力制 衡的局面,股东只能通过制定更加完善的经营理念和决策机制来保证利益不受损失 [40]。
(3)对创新能力的影响 创新能力的改变受内外部多方面的影响,由于本文的研究方向为混合所有制改革, 因此此部分只从混改显著影响的资金和人力角度进行论述。陆玉梅等(2022)运用了 博弈模型研究员工积极性对创新能力的影响。他们认为高级知识人才受激励机制的影 响会进行主动性创新,得到更好的创新绩效[41]。由雷(2021)认为,对于科技型企业 来说资金和人才投入都是提高创新能力的核心因素,属于对创新有影响的各类因素中 影响系数系数最高的两项[42]。陈奡楠等(2021)对部分2005-2018年A股上市企业进 行了研究,发现、企业能够通过加大研发投入提升研发生产率,特别是对于大规模的 研发企业来说尤为明显[43]。王羲等(2021)对692家上市的制造型企业进行了实证研 究,发现研发资金投入越多创新能力越强,企业的创新绩效越好[44]。何菊莲等(2021) 认为资金与人力存在耦合关系,并将两方变量构建为体系,形成人力资本科技水平单 一变量,检验出这一变量与创新能力呈正相关作用[45]。
1.3.4混合所有制改革绩效研究
( 1 )财务绩效
李向荣等(2021)提出当股权混合度处在合理范围内且股权深入性达到一定程度时, 混合所有制能够发挥其积极作用,改善国有企业的绩效[46]。同样的,姚锺凯等(2020) 通过分析 2012-2016年上市公司的数据,对国企与民营投资的优势互补作用做出了实 证检验。调查结果表明:当国有资本与民营企业投资比例达到了合适的配比区间时,将 有助于公司业绩的整体提升,这也表明在混合所有制下两种投资之间的确具有优势互 补作用[47]。GuyS等(2015)通过实证研究的方法分析了实施混改的国企绩效的变化,得 出非国有资本的进入确实能够为国企提升经营水平和企业业绩的结论 [48]。同样,陈佳 怡等(2020)也从绩效角度入手,对2013年之后混改的国企进行了研究,发现混改后国 企的绩效与股权集中度呈倒“U”型相关,股权越集中绩效越差,而当其分散到一定程 度时,企业绩效在此时最好[49]。Feng等(2019)通过调研表明,集合了国家和民营资本 核心力量的生产要素资源能够推动国有企业长期价值的实现[50]。朱和平等(2021)选 取2010-2019年沪深A股上市国企作为研究对象,发现市场化不足的缺陷能够通过混 改能够进行弥补,帮助国企实现资产的保值增值[51]。
( 2)创新绩效
禹心郭等(2018)采用负二项面板回归的方式对企业创新能力展开了数据分析,研 究结果表明:企业非国有股比重和创新绩效之间存在着倒U型关联关系,随着企业非 国有股比重增加,创新绩效也相应提高;当国有股的比重超过了某一特定区域后,便 与创新绩效成负相关关系[52]。朱磊(2019)指出了混合所有制改革对企业的技术创新绩 效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受政企交叉的影响,在树立创新意识方面,国有企业显然与 民营企业存在差距。混改后民营资本进入国企内部,更新企业理念、重塑创新意识的 同时也使决策更加灵活,减轻了政企不分给企业带来的负担 [53]。周冬华等(2019)从创 新产出视角,发现员工持股计划对于企业创新能力的增强不但反应在企业、管理层、 雇员之间代理成本的减少上,还体现在风险承担能力提高上,并且持股员工的比例越 高、人数越多,创新能力给公司带来的增益越明显[54]。李韵等(2020)发现员工持股计 划的合理性和实施时长都对企业的创新能力具有影响。一般来说,更贴合企业实际、 实施时间更长的员工持股计划对企业的创新能力积极影响越显著[55]。
1.3.5文献述评
我国混合所有制改革的主要目的为改善国企的产权制度,综合对混合所有制改革 的研究发现,建立健全良好的产权制度需要通过多元模式去实现。经过国内外学者研 究发现,企业公开上市募股、引入战略投资者和推行员工持股对于实现股权多元化、 健全产权制度有着积极作用,混改企业应当根据自身情况和所在行业特点选取单一模 式或多重模式混改,选取在集团层面开展还是在子公司先行开展。
国内外学者就国企混改动因的研究,主要可以概括为股权结构单一、治理能力较 差、创新水平不足。这三者之间又联系紧密,通常国有资本对企业单一的控制会导致 所有者缺位,缺乏对管理层监督,引发管理层的短视行为,对创新重视程度降低,创 新水平下降。关于混合所有制改革的作用路径,大多数学者认为混改对企业的股权结 构、治理水平、创新能力都有着积极作用。非国有资本进入国企能够改善国企“一股 独大”的现象,在经营决策时有更好的表现;同样由于外部资本的引入,投资者为保 护自身利益,会加强对于管理人员的监督和激励,完善内部治理机制,自发的监督也 能降低企业的代理成本;员工持股计划的实施能激发创新人才的积极性,提高创新效 率。企业可以依托战略投资者的创新能力达到资源共享的协同目的,并且混改也能为 企业研发提供资金支持,有效提高创新水平。最终,在这三条路径的作用下,企业混 改收到良好反馈,反映在数据上就是财务绩效和创新绩效得到有效改善。
前人的研究较为关注混改的模式,且多通过实证研究方式对混合所有制改革的绩 效进行检验,对国企决策与执行混改方案的具体流程缺乏研究深度。而国企混合所有 制改革从2013年起开始大规模进行,大部分案例性研究文献中的国企均是初次尝试混 合所有制改革,因此国企的混改范围较窄,影响程度比较浅,混改模式的选择也相对 简单。我国混合所有制改革政策性文件中要求,混改要以现实情况为基准,分类分地 区实施,并逐步向公司层面和内部管理深化。所以研究一个国企进行混合所有制改革 的过程可以探讨不同混合所有制改革管理模式对公司产生的深远影响。所以本文选择 了中国电研为主要研究对象,期望对今后进行混改的国有企业提供参考与帮助。
1.4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4.1研究内容
本文在充分阅读国内外有关文献后,以现代产权理论、委托代理理论、创新理论 为基础,研究中国电研混合所有制改革,介绍混改动因、方案设定、改革过程,分析 多元股权促经营能力提升、治理能力助代理成本减少、资金人力赋予创新动能三条作 用路径,评估企业混改绩效。最后得出结论,并分别给中国电研和后续混改企业提出 对策和启示。
第一章,绪论。介绍本文研究背景,在此基础上指明研究目的以及意义;归纳混 合所有制改革的文献,进行述评;说明研究内容、方法和本文创新点。
第二章,相关概念与理论分析。介绍混合所有制改革以及企业绩效的概念和理论 基础,包括:现代产权理论、委托代理理论及创新理论。再从理论角度分析混改的三 条作用路径。
第三章,中国电研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基本情况。对中国电研进行简单介绍,阐明 选取其作为研究案例的原因,并对混改过程进行阐述,再分析中国电研混改的动因。
第四章,中国电研混合所有制改革路径分析。本章从多元股权促经营能力提升、 治理能力助代理成本减少、资金人力赋予创新动能三条路径论证混合所有制改革对企 业的影响,为下一章对于分析财务绩效以及创新绩效的改善进行铺垫。
第五章,中国电研混合所有制改革绩效分析。本章分为两部分,先分析中国电研 2016-2020 年财务指标,并结合主成分分析法对财务绩效进行综合的分析。再对创新绩 效进行评价。
第六章,结论与建议。根据以上研究得出本文的结论,提出对中国电研及后续混 改的国有企业的建议,指出本文的局限性并进行展望。
1.4.2研究方法
本文主要选取案例研究法,辅以比较分析法和文献分析法。
案例研究法:选取中国电研为研究对象,首先对其基本情况、混改的过程、混改 的动因进行介绍,随后研究其作用机制,然后对混改后中国电研的财务绩效和创新绩 效进行评价,最后得出结论,提出相关建议。
比较分析法:包括纵向与横向对比分析。纵向对比分析混改前后中国电研的各项 指标,并且与行业平均水平进行横向对比分析,得出相关结论。
文献分析法:通过中国知网、校内数字资源等途径,查阅整理相关文献,了解相 关理论并对文献述评,为后续案例分析奠定基础。
1.5本文的创新点
研究内容上,本文以中国电研为研究对象。中国电研选取引入战略投资者、双平 台的员工持股模式以及整体上市多种模式进行混改,并且属于首批被列入员工持股计 划试点企业,更加具有代表性,研究内容也更加全面。
研究方法上,国内外学者们关于混合所有制的研究较为丰富,但是多将混改模式 纳入路径,对于混改改善企业绩效的传导路径研究较少,本文将从混改效果的传导路 径入手,为评价混改作用增加说理性。并且多数案例研究在分析企业财务绩效时只简 单比较四大财务指标的变化,无法综合体现财务方面变化。本文在此基础之上引入了 主成分分析法,评价中国电研混改前后财务绩效在行业内的排名,在一定程度上减少 了宏观环境因素带来的影响,使研究更有说服力。
2基本概念与理论分析
2.1基本概念
2.1.1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基本概念
混合所有制不同于普通的单一性质的资本参股,而是企业由多种所有制成分共同 组成。混合所有制改革,就是将所有制形式“去单一化” ,由单一转向多种的过程。 这是一种双向改革,国有资本和非国有资本可以实现交叉持股,本文所介绍的混改属 于非国有资本进入国有企业。地区不同对这一概念的理解也不同。欧美地区认为混改 要创造自由的市场经济环境,用提升非国有资本占比的方式达到不同性质资本之间的 互补,降低政府的对企业的干预程度。亚洲地区则更多的强调混改是以市场配置为主 政策指引为辅的一种产权制度改革方式。我国在十八届三中全会前,政府层面对混改 的论述大都从宏观角度强调,认为是一种简单的形式上的混合。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 了混改是我国实现市场经济制度改革的重要方式,并且将混改内容进一步细化。具体 来讲,混合所有制的改革不只局限于混合股权,而是一种全面的混合。
2.1.2企业绩效的基本概念
绩效既能够衡量个人的工作能力与贡献程度,也能够反馈企业在某一时段经营理 念、方式以及实践情况。企业绩效就是企业的经营业绩和成效。本文选择了财务绩效 和创新绩效作为评价企业绩效的方法。财务绩效能够直观反映出企业的以往表现和未 来前景,通过分析财务绩效能够发现企业过往管理的优缺点,及时弥补漏洞、保留优 势,是实现管理水平提高的关键环节。创新绩效则是当今时代企业竞争力的重要体现, 对于科技型企业更是如此,通过评估创新绩效能够展现企业的竞争力强弱,并针对现 状提出改进方式,为企业长久发展提供动能。
2.2理论基础
2.2.1现代产权理论
现代产权理论起源于 20 世纪 30 年代,科斯认为产权的本质作用是判断不同群体 的利亏,并对相关方进行补偿从而达到两方平衡,这是人与人在利益争夺后的一种修 正行为。越合理的产权配置就会带来越好的经营能力。
作为其中的代表人物,哈特从合同的不完全性角度入手,他认为投资者出于利益 最大化的考虑,会因此减少投资意向,而将把目光放在那些能够在合同规定范围外行 使剩余索取权和控制权的资产上。其中剩余索取权方面,由于投资者所承担的责任量 与其出资额密切相关,而在获取收益时投资者的顺位又低于其他利益相关者,在此情 况下,投资者为实现收益,将会充分监督作用,最大效率的参与企业的经营过程,从 源头上降低自身所承担的风险。而从剩余控制权来说,投资者可以凭参股份额以所有 者身份对重大经营决策做出评判,行使决策权,对自己的投资行为负责。
长期以来,我国部分国企受其特殊性质的影响存在“一股独大”的状况,而在国 企初期改革时并未涉及到打破这一局面的相关举措,不合理的产权制度使得企业效率 低下、生产经营状况不良,发展战略布局不得当。因此设置合理的产权制度,将产权 明确化从而提升资源的配置效率,是新一轮国企混改的重要内容。现代产权理论为混 改提供了理论支撑,以解决所有者缺位这一难点问题。
2.2.2委托代理理论
委托代理理论提出于 20 世纪 30 年代,它将企业的所有者与经营者职能进行了区 分,是现代企业关系的关键组成部分。出于更加高效稳定的提升企业价值的考虑,企 业的所有者通常会聘用职业经理人对相关事务进行打理,而后者更注重于在位期间所 享有的薪资水平,这种目的的不一致性可能带来的就是信息不对称的结果,外加经理 人一般具有较高的专业性,所做出的决策可能会背离所有者的预想,最终委托双方难 以避免的产生一定摩擦与矛盾。
从实际来看,企业所有者虽然信任经理人的能力,不会对企业的具体事项加以干 预,但也必定会为了预防管理者的短视化行为采取一定的监督措施,从而产生相应的 代理成本。此外,对于上市企业而言,外部的中小股东通常因为持股比例低、话语权 少、信息不对称等原因,自身利益受到大股东侵占,大股东还可以凭借自身的经营决 策权牺牲企业,获取自身利益。这就要求企业建立现代治理体系,做好激励与监督的 双重制度保障,对经理人做好约束,降低风险水平。
2.2.3创新理论
我国的经济发展日新月异,市场环境不断变换,个性化需求逐渐增多,在这样的 宏观背景下,先进强大的技术力量成为了一个企业立身固本的重要条件。激烈的行业 竞争使得企业必须要不断推陈出新、保持产出效率,开源同时也要依靠成熟的技术水 平和管理模式达到节流,从而满足用户需求,站稳脚跟。由此可见,良好的创新能力 能够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有着长远的促进作用。
创新理论最初由熊彼特在20世纪 20年代提出。这一理论认为创新活动不是简单 的个体行为,而是一种多环节、长周期、将已存资源转化成为不同于原有事物的群体 行为。这种内部行为之所以被人重视,其原因之一就是所产成果具有实际应用性,凸 显了应用性在创新行为中的重要地位。科技型企业之所以依赖创新能力,就是因为应 用性代表着能将理论研究转化成为实际产出,为企业谋取利润,创新速度越快、转化 能力越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就越快,因此创新能力通常被放在科技型企业的核心战略布 局当中。而提高创新能力,需要企业强大的资金投入、人才支撑、相关产业的战略协 同。好的混改方案,能够对三方面做到兼顾,在引进资金的同时,战略投资者能够为 混改企业提供先进的科学技术,员工持股也能将员工收益与企业效益挂钩,促使科研 人员提高效率,同时混改带来的治理结构也能够为企业“节流”,减少非必要成本, 从而投入更多的科研资金促进企业发展,保障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不断增强。
2.3混改路径理论分析
2.3.1改善股权结构,提升经营管理能力
从现代产权理论出发,投资者进入新的企业,其目的是通过行使权力从而获得自 身收益,其主要表现为:参与企业的经营管理、对管理层进行日常监督等。长久以来, 国有企业受政府管理控制,多将业务板块局限在传统范围内,对新兴产业、风口行业 则会先行观望、伺机而动,如此虽然稳妥,但在一定程度上也会错失许多发展良机。 同时,出于国企的特殊性质,政企不分的现象也普遍存在,管理者引起固有思维,习 惯性的按照机关单位的组织管理形式对企业进行管理,但体制内的优秀理念在这一情 景中就会显得僵化落后,影响企业的长远发展。
国企选取任何模式进行混改,都会因资本的流入而改变企业的股权结构,使股权 结构由过去国机集团“一股独大”变为多元化股权结构,新的投资者进入内部,带来 的是全新的经营理念以及更加贴合企业自身的管理经验。在进行相关决策时,可以借 鉴这些优秀内容,推动企业在产业布局、业务结构调整以及经营管理方面做到良好改 善,形成完善的现代产权体系。
2.3.2健全治理体系,降低企业代理成本
从委托代理理论出发,不同的利益出发点和不对称的信息获取都会使企业所有者 和管理者之间产生矛盾,也决定了所有者不会对经理人的作为放任不管,而是必须对 其进行监督,由此产生相应的监督成本。当达到一定量级时,所有者会对这一代理成 本进行平衡。其中通过建立激励制度激发经理人的自主性和自觉性,从而减少对于监 督手段的依赖,是不可忽略的重要手段,
国有资本属于国家,而非具体的个人,这就造成国企长期“所有者缺位”的现象, 在一定程度上对于经理人的内部监管监督难以到位。混合所有制改革将企业的部分国 有股权进行让渡,引入民间资本,虽然企业仍属于国有控股,其根本性质没有改变, 但其余非国资身份的所有者,会出于对自身长远利益的考虑,对企业的未来发展做出 更公正合理的判断,由此加强对于经理人监督的同时通过制定合理的激励机制,改善 企业内部治理水平,从而引起的代理成本的降低也能为经营效率提高做出贡献。
2.3.3引入资金人力,改善创新能力
创新理论提出创新是将资源、劳动力、技术的要素整合,形成一种新的生产手段。 而随着技术的飞速发展,创新越来越依赖知识的拥有量和先进性,人才能够将理论知 识转化为实际应用,这就决定了人才在社会中的重要地位。社会进步呼唤市场需求, 市场需求决定创新发展方向,创新能够打破固有的产品和服务模式,提供更高级、更 先进的技术内容和服务体验。依托于企业的资金投入、战略导向和员工能力,能够充 分提高创新能力并将其转化为生产力,提供满足市场需求的新兴产品和服务,从而实 现业绩提升,这一传导路径很好地解释了创新能力如何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在经 济、科技飞速发展变化的现代社会,创造力早已成为个人、企业乃至国家争先的核心 要素,对于科技型企业来说更是如此。通过混改,一来为创新能力的发展提供了强大 的资金支持,二来对于核心技术人员持股的激励方式能够促使员工提高工作效率,在 人力和财力的双重保障下缩短技术研发周期,减少研发成本,形成长效的研发创新机 制。
3中国电研混合所有制改革案例介绍
3.1中国电研基本情况介绍
中国电研全称为中国电器科学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始建于1958 年,由科研院所 转制为企业,现为中国机械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下属子公司。中国电研于 2019 年11 月 在上交所科创版上市,股票代码为 688128。
中国电研深耕家用电器及相关电器产业,多年来形成了一套从生产到装备再到检 测的完整体系,始终坚持科技兴企的发展战略,不断开发电器行业的检测标准,为提 供电器行业进步提供动能。经过半个世纪的发展,企业已拥有研发总部、认证检测基 地和国际合作基地三大产业部门,围绕智能装备、质量技术服务、环保涂料及树脂三 大业务板块,建立了12 个国家级的科研平台,其中国家日用电器质量检验检测中心为 企业的核心平台,拥有 20 项核心技术。中国电研积极与国际接轨,建立了 15 个 IEC 平台与国际标准进行对接,科技成果多达 4100余项,属于国家级创新型企业。
国机集团在 2016 年 7 月之前持有中国电研 100%的股份,之后将其持有的全部股 权均无偿划转给国机研究院,直至中国电研混改之前。由此可以看出,中国电研在混 改前处于国机一股独大的状况,这虽然会让企业在经营决策时效率更高、速度更快、 时间成本更低,但同时也容易产生一言堂、增加决策失误率等现象,对企业后续经营 发展存在不利的可能。
自 2013 年起,中国电研由于内部体制僵化、经营思维脱离市场、激励机制老化等 原因出现了核心人才大量流失、创新力度减弱等问题,经营水平明显下降,企业亟待 改善自身状况。恰逢国家启动了国企混改方案,中国电研被列为第一批实施员工持股 计划的试点央企,自此中国电研开启了混改之路。
3.2中国电研混合所有制改革实施过程
2015年 9月国家提出《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意见表明:将混合 所有制改革作为国企改善内部机制的新方式,支持国企引入非国有资本,帮助国企落
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升创新效率,增强内生动力,充分加强国有资本配置功能。
达成不同所有制形式之间的优势互补,帮助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齐驱并进。向非国有 资本开放电力、天然气、通信等关系国计民生的行业进入限制,并且支持集团企业先 从子公司层面入手改革,稳中有进的推动国有企业发展混合所有制。
2016 年11 月,国务院国资委批复同意国机集团所属中国电研进行混改。自此,中 国电研开启混改,过程如下表所示:
表 3-1 中国电研混合所有制改革进程
主要事件
 
 
 
 
 
盾安控股将其所持中国电研股份转让至员工持股平台凯天投资
于科创版上市进一步深化混改,股票名为中国电研,代码 688128
内容来源:中国电研招股说明书
3.2.1实施员工持股计划
中国电研自 2013年起经历企业成长的瓶颈期,其中人才流失严重桎梏了它的发展。 由于企业地处珠三角,当地市场高度发展,所经营内容竞争激烈。加之在国家鼓励创 新创业的社会背景下,中国电研内部机制在民营企业的对比下显得更为僵硬,导致企 业核心人才流失严重、创新能力大幅下降。作为科技类创新企业,人才是发展的关键 力量,为解决这一问题,2016 年中国电研被批准实施员工持股计划,并成为首批试点 央企进行改革实验。
(1)方案设计
2017 年1 月,中国电研发布《中国电器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员工持股管理办法》, 并在同年 5月实施完成。详细情况如表 3-2所示:
 
表 3-2 中国电研员工持股计划设计方案
项目 主要内容
参与对象 核心管理层、业务主要负责人、核心技术人员及骨干员工
授予数量 9,571.50 万股
标的股票价格 13.84 元/股
股票来源 非公开发行
认购资金来源 合法收入及其他合法筹集资金
持股年限 36 个月锁定期
资产管理机构 凯天投资
内容来源:中国电研招股说明书
 
(2)参与人员
中国电研选取了 596名在职人员参与本次员工持股计划,具体为:7 名核心管理层 人员,持股总占比为 2.93%。23 名业务单位主要负责人,持股总占比为 4.27%,10 名 核心技术人员,持股总占比为 1.82%。556 名骨干员工,持股总占比为 17.98%,共计 持有中国电研 27%的股份。持股对象主要为对企业过往发展和经营业绩做出直接或较 大贡献的员工,其中骨干员工占总持股人数 93.2%,出资额也是持股计划中最多的。 选取的骨干员工主要集中在科研、市场及管理部门,体现出中国电研在本次激励对象 更偏向于核心部门组成人员,展现了差异化的选择标准,一定程度上摆脱了持股人员 集中于高层导致的局限性,也避免出现全员持股造成的“搭便车”现象,而是做到以 公平促效率,激发员工的主动性,凸显员工持股计划的积极作用,展现企业改善不良 状况的决心。
表 3-3 中国电研员工持股方案持有人具体情况
人员类别 出资额(万元) 出资额所占比重(%) 持有股份数量(万股)
董事、高管等核心管理层 3791.1 10.87 1,040.00
业务单位主要负责人 5512 15.80 1,512.10
核心技术人员 2351.12 6.74 645.00
骨干员工 23235.62 66.59 6,374.40
内容来源:中国电研招股说明书
(3)持股方式
中国电研根据《中国电器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员工持股管理办法》,设立了广州 凯天投资管理中心(下称凯天投资)和广州立伟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下称立伟资产) 等共 15 家企业完成间接持股的双平台持股模式。凯天投资为一级持股平台,立伟资产 负责执行合伙企业事务,其他 13 家公司作为其有限合伙人接收员工注资,控股凯天投 资,以此搭建双层平台。
这一模式赋税轻、手续简便且灵活度高,不仅使企业减轻税负,还可以提高员工 内部股权的流动性,避免股权僵化,同时能够将分散在员工手中的股权有效集中,提 高行权的便捷度,减少行政成本。双平台管理模式的创新,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规避 员工难以享有公司经营治理权的现象发生。
(4)方案优势 中国电研秉持“以岗定股,动态调整“的理念设计员工持股计划的方案。
“以岗定股”中不同岗位按重要程度区分,相同岗位以具体贡献细分,灵活调整持股 人员和数量,有利于股权的流动。“动态调整”在不影响企业整体股权架构的基础上, 充分支持股权的内部转移,满足了全局视角的同时还充分照顾到了实施的细节问题。 中国电研从人才驱动发展角度出发,先行去顶科研人才、业务骨干入围,再根据各业 务板块的业绩占比、战略地位以及发展趋势,确定各自股份和持股人员数量;将选择 具体人员权力下放给各业务板块,在遵从规章制度的基础上,甄选分配持股人员及具 体数量;最终方案由公司进行确定。
企业吸取了以往员工持股计划中股权僵化的经验教训,考虑到激励机制对股权流 动的需要,设计建立了股权内部流转机制:个人股权份额会根据业绩考核标准进行灵 活增减,双平台模式为这一内部调整的实现提供了基础。除此之外,36 个月的法定股 份锁定期以及离职收益锁定的退出机制也避免了员工的短视行为,加强企业与员工的 联系,深化双方作为利益共同体的的一致目标。
3.2.2引入战略投资者
(1)方案进程
2017 年 1 月,国机集团批复同意中国电研引入战略投资者的方案,随后中国电研 发布招募公告。同年5 月,经调查筛选后引入了正泰电器、盾安控股、建信投资三方 资本。2018 年8 月,盾安控股将其所持有的全部股份转让给凯天投资,此次变动后, 正泰电器以 9571 万元出资额控股中国电研 11%的股份,建信投资以 709 万元持有 2% 的股份,至此二者成为中国电研最终的战略投资者。
 
图 3-1 引入战略投资者后中国电研股权结构
(2) 战略投资者概况
正泰电器成立于 1997年,总部位于浙江乐清,是一家下属于正泰集团的电器企业, 主要经营业务为各类电器的研发、制造和销售,后又投资于新能源、光伏发电等关联 行业,先后创建了正泰新能源开发有限公司和正泰电气有限公司等,具有敏锐的前瞻 能力。正泰电器在经营中不断发展壮大,产品和服务遍布全球,于 2010 年成功在上交 所上市。企业总规模庞大,拥有先进的管理经验和良好的经营能力。
建信投资是隶属于中国建设银行的金融公司,此次同作为战略投资者引入中国电 研。值得指出的是,建信投资还持有国机集团下属企业国机资本 12.66%的股权。并且 早在 2015年,建信投资就同国机资本共同设立了国机建信投资基金管理有限责任公司, 建信投资与国机集团此前就存在密切合作,可见中国电研选择该企业进行资本运作体 现出双方的高熟悉与信任度,也反映出国有企业在进行混改时的谨慎。
3.2.3公开上市
中国电研在 2017 年通过引入战略投资者和实施员工持股计划的模式进行了混改, 企业在多方面都有明显提升,尤其是经济效益上的显著改变,为上市做好了充分准备。 为了取得更好的发展,同时加深股权混合度,进一步深化混改,中国电研选择了整体 上市融资。2019年11月,中国电研在上交所科创板上市,此次IPO共发行5000万股, 融资达到了93960万元,占企业总股份的12.36%。自此中国电研的混改进程告一段落。
3.3中国电研混改动因
3.3.1响应政策号召
我国国有企业长期存在“一股独大”、“所有者缺位”、“体制僵化”等弊端, 国家一直试图通过改革的方式解决这些问题。我国在 20 世纪 90 年代开始尝试国有企 业引入民资,经过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股份制改革的阶段后,现已进入第三个阶段, 国家明确提出要依靠混合所有制改革推进国企改革进程,要求国企完善现代公司治理 结构,并将允许非国有资本参股、引入员工持股计划作为混改的重要模式。试图将民 营经济的活力引入国有企业,优化国企的经营管理模式;同时激发员工的积极性,打 破部分国企运行效率低下的现状。通过系统的改革,使资源重新配置,构建合理的股 权结构,对管理层起到约束和监督作用,国有企业最终得到长足发展。
2016 年11 月,国家在深入研究申报混改企业的现实状况后,对实行员工持股计划 的试点央企进行了选择,最终选取了包括中国电研在内的十家央企进行试点工作。作 为国企员工持股的先行代表和试验点,中国电研选择了“增资扩股+员工持股”的改革 方案,与引入战略投资者并行开展,积极响应国家的号召,力求为后期混改的国企提 供参考经验。
3.3.2股权结构单一,经营理念落后
中国电研自科研所转制以来,全部股份均由国机集团控制,虽然经过几次股权的 更迭,但总体而言还是属于国机全资控股的子公司。虽然能够保证其控制权属于国家, 但也伴随着出现了垄断现象。此类单一的股权结构难以适应我国多元化市场经济的发 展要求,市场难以参与企业经营事务的决策,政府成为唯一控制企业的存在。这会减 弱企业对市场反应的灵敏度,丧失机遇。中国电研选择混合所有制改革的目的之一就 是打破这种“一言堂”现象。
外部的环境变化也给企业提出了新的要求,新一轮科技革命的浪潮袭来,我国产 业结构在保证合理化的基础上开始追求高级化,政府部门也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而中国电研现有的产业已进入成熟阶段,也应该适时开辟新兴业务,扩大产业范围。 在这一背景下,中国电研亟待调整自身的业务结构,发掘新的业务模块,从而能在竞 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立稳脚跟。由此看来单一股权导致的落后经营理念以及不只使得 企业短期内营收降低,若不及时解决问题,则会对企业的长远发展也产生阻碍。通过 混改可以优化企业股权结构,新进入管理层的民营资本方能够转变以往老旧的经营思 想,提升决策正确率,及时抓住市场机遇。并且混改还能够缓解产业转型所需资金带 来的压力,吸引优质人才,提高科研水平,同时可以依托战略投资者的优势,延长产 业链,产生协同效应。
3.3.3治理能力不足,激励机制老化
股权结构的单一性会影响公司的治理水平。由于中国电研长期处于所有者缺位的 情况,企业对于管理层监督不到位,缺乏股东大会等机构,无法做到有效制衡,从而 引发代理成本的上升,治理结构亟待完善。
建立长期有效的激励机制是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目标之一。人才对于企业 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未能建立起完备的员工激励机制的企业却比比皆是, 中国电研也不例外。中国电研属于科技型企业,对科技研发能力的有着高依赖度,而 科研水平又与创新型人才密不可分。但受到体制约束,员工的科研能力无法通过薪资 量化,僵化的制度同外部高度发展的市场经济产生了巨大落差,企业大量的技术人才 流向了更为灵活的民营企业,甚至选择了自主创业,中国电研的人才储备遭受巨大挑 战,在 2013 年前后进入了发展瓶颈期。即使企业多次调整员工薪资,也难以摆脱人才 培养、流失、再培养的恶性循环。中国电研这一员工薪酬机制僵化,员工的薪资水平 难以与其实际贡献挂钩的问题使得员工对企业缺乏归属感,无法调动员工开拓创新的 积极性,企业创新力下降。充分调动在职员工的工作和创新积极性,利用良性的工资 薪酬机制减少企业的人才流失,刺激市场人才的引进和流入,正是中国电研实施员工 持股计划的重要目的之一。员工持股将“劳动者”转化为“所有者”,员工所得与企 业利益息息相关,形成利益链接,从而建立起长效的激励机制,达到吸引、留住、储 备人才的目的。
3.3.4创新水平下降,核心竞争力转弱
对于身处一个充分竞争行业的企业来说,激烈的竞争格局需要企业不断进行转型 升级,以期跟上时代的步伐,争取更大的市场份额和更高的行业地位,创新能力可谓 是企业重要的发展因素之一。而中国电研转制前为科研院所,主要业务板块都依托于 科学技术的支撑,失去创新力对于科技型企业无疑是无源之水。
中国电研混改前面临着创新水平下降的境况。一方面,由于体制僵化、激励机制 以及外部环境吸引等原因,成熟的科研团队大量离职,在职人员研发效率日益低下, 导致研发周期不断拉长,投入转化成为经营收益的时间越来越多,另一方面,由于企 业经营效益逐年下降,创新投入相应减少,失去了强有力的资金支持,更难及时推出 满足用户需求的产品,市场竞争力大大减弱。这些内部矛盾是创新能力下降的重要原 因,创新能力的降低直接引发了公司的经营危机。
混改一方面可以使员工持股计划作为缓和员工与企业矛盾的主要措施,辅以改革 薪资制度,建立完善的用人制度和激励手段,从而达到稳定核心人才,提高研发效率 的目的,另一方面可以筹措大量资金,加大对研发方面的投入,并且可以与战略投资 者共享先进的科学技术,达到协同发展,企业自身的核心竞争力由此提高,实现高效 发展。
【本文地址:https://www.xueshulunwenwang.com//guanlilei/qiyezhanlueguanli/3704.html

上一篇:万科轻资产运营模式下财务战略研究

下一篇:国企混改引入战略投资者的动因及经济 后果研究一基于中国黄金案例分析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