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网站地图
  2. 设为首页
  3. 关于我们


小学教育专业教育硕士教育实习评价体系研究

发布时间:2023-02-04 15:44
目录
一、绪论 1
(一) 选题缘由 1
1.教育实践能力是小学教育专业教育硕士的立身之本 1
2.教育实习活动是提高教育教学实践能力的必经之路 1
3.教育实习评价是提高教育实习效果的必要环节 2
(二) 研究意义 3
1.理论意义 3
2.实践意义 3
(三) 研究综述 4
1.国内研究综述 4
2.国外研究综述 7
3.文献述评 9
(四) 理论基础及概念界定 10
1.理论基础 10
2.概念界定 11
(五) 研究设计 13
1.研究目的 13
2.研究对象 13
3.研究方法 13
4.研究思路 14
5.研究创新点及难点 15
二、N师范大学小学教育专业教育硕士教育实习评价现状调査…… 16
(一) N师范大学小学教育专业教育硕士教育实习总况概述 16
1.教育实习前的准备活动 16
2.教育实习中的实施过程 17
3.教育实习后的评价反馈 17
4.教育实习相关规章制度 17
(二) N师范大学小学教育专业教育硕士的教育实习评价概述 18
1.教育实习评价的目标 18
2.教育实习评价的主体 18
3.教育实习评价的内容 18
4.教育实习评价的方法 19
5.教育实习评价的结果 19
(三)N师范大学小学教育专业教育硕士教育实习评价调查设计 19
1.调查设计 19
2.调查实施 20
3.调查结果的分析 20
三、N师范大学小学教育专业教育硕士教育实习评价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分析 25
(一) 存在问题 26
1 .教育实习评价目标具体性欠缺 26
2.教育实习评价主体多元化不足 27
3.教育实习评价内容多样性欠缺 28
4.教育实习评价方法创新性不足 28
5.教育实习评价结果参考性有限 29
(二) 存在问题的归因分析 30
1 教育实习活动目的定位不清 30
2.教育实习活动实践落实不深 30
3.实习评价结果反馈总结不够 31
4.实习评价监督管理机制不完善 32
四、N师范大学优化小学教育专业教育硕士教育实习评价的对策....33
(一) 完善实习评价体系 33
1.教育实习评价主体多元化 33
2.教育实习评价内容丰富化 34
3.教育实习评价方法现代化 35
4.教育实习评价结果客观化 36
(二) 规范实习评价实施 37
1.明确实习评价的目标 37
2.建立实习主体负责制 37
3.监督实习评价全过程 38
(三)高效利用评价结果 38
1.及时反馈实习结果 38
2.深刻反思实习活动 39
3.落实到未来教育活动 39
结语 40
参考文献 41
附录 47
致谢 53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科研项目 54
一、绪论
(一)选题缘由
1.教育实践能力是小学教育专业教育硕士的立身之本
国家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初等“为基”,初等教育在我国教育事业发 展上发挥着重要作用。1999年,基础教育领域启动新一轮课程改革,提出要从课程 改革具体目标出发,以更加科学性的新型评价理念贯穿于师生成长发展全过程,对 各地区进行初等教育改革具有重要指导意义。2001 年,国家教育部正式公布《基础 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针对教师改革方面,提出了教师教学理念、教师教 学过程、教师培养与培训、教师评价等方面的优化实施细则。当前,在大力推进新 课程改革的新形势下,社会大众对于“小学教师”有了更高的期盼,高学历、高水 平、高素养的小学教师成为炙手可热的“香饽饽”,潜移默化之中对小学教师提出 更高的要求。虽然小学教育专业教育硕士是学历层次上的更进一步,基本满足了社 会对小学教师的“高学历”基本要求,而教师“高水平”与“高素养”则更多体现 在实际教学环节中,贯穿教师职前教育发展及教师整个职业发展的始终。高校作为 教师职前教育的前端负责人,在师范生进入高校接受高学历教育的同时,即意味着 “高水平”和“高素养”培育任务的开始,高校承担着小学教育专业教育硕士教育 教学理论知识的传授任务,肩负着小学教育专业教育硕士的教育实践能力发展和教 师基本道德素养形成的培育任务,因此,将其理论性培育任务落实到实践层面尤为 重要,教育实习实践活动应运而生,成为了此项任务的载体,帮助实习生转变“学 生角色”,预先建立“教师角色”,帮助实习生将所学专业知识转化为教育教学实 践能力,为未来踏入教师行业奠定一定的能力基础,实现既要有知识、也要会教知 识、还要教会学生知识的既定目标,因而对其教育实习的评价进行全方位分析,以 此准确衡量小学教育专业教育硕士的教育教学知识和能力水平,为其未来发展成长 提供有效助力。
2.教育实习活动是提高教育教学实践能力的必经之路
基于本科培养层次之上,小学教育专业教育硕士的学历学位水平定位在硕士研 究生层次,但小学教育专业教育硕士这一群体间存在个体客观差异性,从本科学历
1
背景视角来看,本科专业属性具有师范和非师范之别,本科专业类别具有小学教育 专业和非小学教育专业之别;从个人从教意愿视角来看,有部分学生是出于对教师 行业的真心热爱,有部分学生趋于逃离当下就业形势,还有部分学生是基于某种考 虑下的非情愿选择;从教育实习经历视角来看,本科是否为师范生或是否为教育类 专业,均存在未参与教育实习的情况,或是已参与教育实习,但实习周期不足、体 会不深、成长不够等情况。综上所述,小学教育专业教育硕士的本科学历背景、未 来职业期望、从教动力等方面具有个体差异性,针对这一现象,对其开展教育实习 活动进行教育实践水平方面的塑造和重构尤为必要,帮助小学教育专业教育硕士加 深学科认识、体会教师职业,完成教育硕士层次的教育教学理论到教育教学实践的 具体应用,帮助其领悟实习真谛,提升个人教学实践能力。总之,教育实习活动是 其走向优秀教师队列必经之路,在此活动的开展过程中小学教育专业教育硕士需要 深刻理解小学教师职业的责任与使命,需要各实习活动参与主体及时客观地对小学 教育专业教育硕士做出可行性反馈,从而提高教育实习评价活动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有利于小学教育专业教育硕士及时准确把握个人教育实习进程,丰富其教育教学知 识,提高其教育教学实践能力,从而达到教育实习效果的最优化。
3.教育实习评价是提高教育实习效果的必要环节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 》是具有前瞻性的教 育改革方案,以培育“拔尖人才、一流人才、创新人才”为目标,提出了教育发展 总体战略,论述了素质教育、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等相关教育改革内容, 并阐释了“教育评价与激励机制”的重要性,强调了教育评价应当明确教育评价标 准,注重评价标准的科学性与普适性,运用采用多样化评价方式进行人才评价,评 价关注点覆盖学生的知识层次与学历水平,还要关注学生的实践能力、道德素养、 创新精神等,要及时总结评价结果,用评价结果反观评价目的,不断完善评价体系, 全方位多层次对学生进行科学评价。基于此,小学教育专业教育硕士教育实习评价 体系亟需与时俱进,明确各评价主体评价责任,运用科学化理性思维,从各教育实 习评价主体出发,进一步细化和完善教育实习评价目的、评价内容、评价方式等内 容,公平、客观地全面做好教育实习工作的评价工作,保证教育实习评价结果的真 实性和客观性,引导实习生在实践中实践教育实习的经验,不断提高实习生的教学 质量和教学技能,帮助实习生在这一实践中有所收获,充分发挥教育实践活动的实 践价值。
2
基于以上,本研究以N师范大学小学教育专业教育硕士的教育实习评价为研究 主题,力求找到教育实习评价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对教育实习评价环节出现 的理念误区进行完善修正,并提出可操作的教育实习评价体系改革方案,提高小学 教育专业教育硕士教育实习评价的全面性、准确性、科学性,为高校、小学教育专 业教育硕士、实习基地等相关教育工作者提供新思路,协力推动教育实习活动的改 革与发展。
(二)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
第一,完善小学教育专业教育硕士培养相关研究的理论体系。教学与实习的评 价系统研究是关于小学教育专业教育研究生的教学与实践评价环节研究的一个重要 的部分,分析研究目前国内已有的相关的文献,研究的主体领域多集中为小学高等 教育专业本科和硕士研究生阶段,关于本科硕士阶段学生的相关教学与实践的评价 环节系统进行的相关研究还不太多,其中对关于培养小学教育专业的教育硕士研究 生阶段的相关教学与实践的评价环节系统所进行相关的一些相关的研究还比较的薄 弱,所以,本部分的研究主要以小学教育专业教育研究生课程的以教学与实践的评 价研究为主体并进行了系统性的研究,希望能够丰富小学教育专业教育硕士教育实 习体系的相关研究,推动教育实习评价理论科学发展。
第二,促进教育实习评价理论和教师专业化发展理论发展。构建科学系统的教 育实习评价理论能为为小学教师专业化发展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对师范类人才培 养的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N师范大学的小学教育硕士教育实习评价现状进行基本 调查,对教育实习评价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究,完善小学教师职前教育培养体系, 对小学教育专业专科层次、本科层次开展教育实习评价时提供可借鉴思路,同时也 对教师专业化发展提供可参考性理论价值。
2.实践意义
第一,提高小学教育专业教育硕士教育教学实践能力与创新水平。针对小学教 育专业教育硕士教育实习评价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原因探析,高校可及时对小学教育 专业教育实习方案进行修正与补充,及时更新小学教育专业教育硕士培养方案,提 高小学教育专业教育硕士整体的培养质量,能够充分发挥高校育人性功能,力求将 小学教育专业教育硕士培养成高素质、高水平的优秀教师。
3
第二,为小学教育专业教育硕士教育实习评价体系提出改进建议。教育实习是 师范生从“学生”走向“教师”的桥梁,教育实习评价是对教育实习活动效果进行 的直接性反映,通过对实习生在教育实习中的表现进行科学性的评价,能够及时优 化调整教育实习方案,促进教育实习活动发挥真正效用,帮助实习生在实习过程中 端正态度、发掘潜力、认识教师职业,及时调整实习计划,完善教育教学实践能力, 体会教师职责,为其走上教师道路建立初步认知。此外,此项研究还有利于高校完 善小学教育专业教育硕士教育实习方案,为未来的小学教育专业教育硕士的培育工 作提供成果性借鉴。
(三)研究综述
1.国内研究综述
在中国知网(CNKI)以“教育实习”为主题词进行检索,总数达8243篇相关文 献,其中核心期刊384篇、硕博论文447篇。通过梳理“教育实习研究”的相关文 献,研究者总结出以下几类,包括对教育实习的理论研究、对教育实习现状及存在 问题的调查研究、对国内外教育实习的对比研究、对某高校某专业或某几所高校某 种专业对比研究等内容,可见关于“教育实习”的研究成果较为丰富。研究者又以 “教育硕士教育实习”或“小学教育专业教育硕士教育实习”为主题词进行检索, 共有相关文献72篇,其中核心期刊5篇、硕博论文57篇,研究内容多为教育硕士 或小学教育专业教育硕士教育实习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的研究等,可见多为教育 实习相关调查研究也较为多元。研究者再以“教育实习评价”为主题词进行检索, 相关文献总量共345篇,其中核心期刊11篇、硕博论文45篇,其中以“小学教育 专业教育硕士教育实习评价”为研究对象的文献成果鲜有,可见学术界对于“小学 教育专业教育硕士教育实习评价体系”等方面的研究较为薄弱,亟需对其进行深入 探讨,力求完善其理论研究,故本研究从以下几方面进行相关文献综述。
(1)对教育实习的研究
目前,大多学者对“教育实习”的研究层次大多数定位在高等教育专、本科层 次,大致有以下几类,对教育实习追根溯源的历史性研究、关注教育实习当下情况 的现状研究、探索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的探索性研究、对教育实习未来发展情况的 展望性研究、对比国外教育实习的启示性研究等,均对本研究提供了重要参考。
对教育实习的发展阶段的研究,学者余小红按时间顺序进行了详细梳理,从古
4
代原始社会教育实习开始萌芽,之后教育实习进入了产生、发展、兴盛阶段。其对 每一阶段教育实习的基本特征进行了归纳整理,如在萌芽阶段,大批古代教育家笃 行的教育实习初步显现;在产生阶段,清末民初兴起教习与演习活动,教育实习以 制度形式确立,并得到了在师范学堂大规模推广;在发展阶段,解放时期推行参观、 见习与实习,并且由国民政府颁布了第一个关于教育实习的专门工作条例;在兴盛 阶段,教育实习实践活动被认可始于十一届三中全会,恰逢其时解决了十年动乱教 育事业的混乱状态。①
对于教育实习的现状研究,学者徐志伟提到教育实习已成普遍关注的问题,各 教育主管部门对教育实习活动提出新的要求,相关主体单位召开实习研讨会,教育 实习工作已形成群策群力态势。②学者陈全战等人认为:大多高师院校实习模式有待 变革,其中实习时间安排不合理、实习周期安排不科学、实习活动功能未充分发挥、 实习基地紧缺等现状应尤为关注;还提到了高等教育对于师范生的培养较为封闭, 未能及时跟上学前、初等、中等教育改革步伐,导致师范生进行教育实习活动时不 能完全理解学前、初等、中等教育层面的教育政策改革,未能科学开展教学活动与 班级管理活动,使得教育实习效果大打折扣。③
对于教育实习存在问题的研究,学者王文静总括概述为三个“一”,“一种功 能”指仅仅只认识到“发挥教育实习作用,提高师范生教学实践能力”的功能,未 能在教育实习中培养师范生的教育理论思维、教育科研与创新能力;“一个教学环 节”指仅仅把“教育实习当作高师院校师范生教学环节中的必经之一”,未能完整 地将教育实习活动与高师院校的教育活动、师范生在校期间的学习活动契合;“一 所师范院校”指仅仅将高师院校作为教育实习活动“唯一承办者”,未能充分调动 教育行政部门、实习基地以及社会力量的协同理念。④台湾政治大学教育学系叶连祺 博士对教育实习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总结概括,对教育实习理念的进行了补充和阐 释,并且提出教育实习所安排的时间不够合理,并且认为实习内容的范围较为狭窄, 学生在实习前已有的教学基本技能不够完善,整个的实习指导工作存在形式化单一 化趋向,导致教育实习成绩的评定有失偏颇,有待进一步完善。⑤
对于教育实习的对策研究,学者王永红认为构建合理科学课程体系是关键,要 尽快改变陈旧、不符合时代要求的课程设置体系,扩大师范生的知识视野,合理配
①余小红.我国教育实习的发展历程与研究现状[J].现代教育科学,2008(01):124-128.
②徐志伟.高师院校教育实习的回顾与愿望[J].课程.教材.教法,1999, (02):51-54.
③陈全战,赵本全.教育实习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J].教育探索,2009(04):71-73.
④王文静.关于我国高师教育实习的理性思考[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2001(05):65-69.
⑤高月春.高等师范院校教育实习研究综述[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S1):156-157.
5
比普通文化课程、专业课程、教育课程三者间的占比,增加普通文化课程及教育课 程,适当缩减专业课程,在教育课程中更注重内容的实用性,在教育实习开始前就 做好教学技能方面的准备,在课堂上给予师范生更多教育实习实践的机会。①学者高 洪源认为教育实习要建立“大实习观”,制定明确完整的目标体系,把校内实习与 校外实习相结合、必修实习与选修实习相结合、单科实习与综合实习相结合,改变 单一片面的实习内容,关注实习生的全面发展。②另外,还有学者们关注到了教育实 习主体问题,提出教育行政部门、高校、实习基地、实习生在各自发展的基础上, 要进行整体布局、协同共进、精诚合作,共同完善师范生培养体系与质量标准,培 养新时代优秀中小学教师,从而全面提高全国教育质量。
(2)对教育实习评价的研究
教育评价是按照一定评价标准对教育活动进行的全方位价值判断,以此衡量教 育活动效果价值。学者陈玉琨在其著作《教育评价学》中阐释了“教育评价”的内 涵,对教育活动现实或潜在的价值进行判断与选择的过程,追寻教育价值所在。③学 者张海舰认为教育实习评价是以个人教育实习活动为评判对象,对其做出的价值判 断活动,能够挖掘出教育实习活动潜在的问题,具有指导实习方向、监督实习过程、 激励实习效果等作用,从而提升教育实习活动的质量与水平。④
(3)对教育硕士教育实习评价的研究
教育硕士教育实习评价的研究,学者李奔对东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专业的教 育实习活动进行现状调查,发现其在教育实习评价的考核标准过于宽泛,最终实习 生教育实习成绩的考核结果仅是校内外实习指导教师较为随意性地给出分数,这个 分数缺乏客观的评价标准,极具主观色彩,无法真实衡量出实习生参与实习的真实 水平。⑤学者霍丽蓉基于云计算平台教育实习项目,对上海师范大学教育实习项目进 行了数字化分析,解释了云计算环境下的多元化学生评价的策略、原则、构建过程, 并给出了详细的评价指标体系。⑥学者冯霞依据教育评价的理论与方法,对体育教育 训练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的教育实习质量管理进行现状调查,探寻其教育实习质量管
①王永红,汪朝阳 . 高师教育实习改革思路探索 [J]. 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2000(03):49-54.
②高洪源,赵欣如 . 关于强化与创新高师教育实习的构想 [J]. 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2000(03):55-58.
③陈玉琨.教育评价学[M].人民教育岀版社.1999.
④张海舰.基于反思的发展性教育实习评价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05.
⑤李奔.高师院校教育技术学全日制教育硕士教育实习现状调查与分析[D].东北师范大学,2012.
⑥霍丽荣.云计算环境下的多元化学生评价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0.
6
理评价体系。①学者李雪婷以辽宁省某高等师范院校为例,利用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 对其教育实习评价进行了调查研究,分别对“实习生职业思想与态度”、“专业知 识”、“专业技能”进行了逐层细化和分解,确定了教育实习评价等级方法,最终 形成了较为完整教育实习评价体系。②
(4)对小学教育专业教育硕士教育实习评价的研究
目前,可搜索到的文献资料大多侧重研究教育硕士教育实习评价,以小学教育 专业教育硕士教育实习评价的研究较为欠缺,其研究体系仍需完善。学者王淑慧对 全日小学教育专业教育硕士的实习评价标准进行了探究,其研究对小学教育专业教 育硕士教育实习体系进行了完善,指出了教育实习的意义、影响教育实习评价的因 素、教育实习评价的指标的确定、教育实习评价表的制定及操作等内容,对小学教 育专业教育硕士教育实习具有重要意义。③学者常丽娟以z学院为例对应用型本科院 校小学教育专业教育实习评价现状及对策进行了研究,从教育实习评价的作用、应 遵循的原则、影响因素三方面出发,共同丰富了教育实习评价的基本理论,通过调 查问卷等形式,初步掌握Z学院小学教育专业教育实习基本概况,同时从教育实习 评价的主体、内容、方法、结果等方面对其教育实习评价进行了调查研究,总结了 Z学院教育实习评价中所出现的问题,并针对具体问题,提出了具体的对策建议。④
2.国外研究综述
(1)对教育实习的研究
研究者在阅读国外教育专业硕士进行教育实习活动的相关文献基础上,分别对 美国、英国、法国的教育专业硕士教育实习进行概述总结,以期为我国教育专业硕 士教育实习评价的改革与发展提供可借鉴性之处。
在德国,教育实习活动的实施与执行由不同主体负责,首先是由高校负责,其 教育实习时长共12周;其次是由教育行政部门负责,但教育实习周期不同,大致在 18-24 个月。其教育硕士教育实习亮点之一是在实习基地实习期间仍要回高校进行 理论知识的再修习,在高校在校学习期间仍要到实习基地进行教育实践活动,这种 “理论与实践”共通的培养形式联通了高校和实习基地,对我国教育实习改革极具
①冯霞.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实习质量管理评价体系构建[D].郑州大学,2010.
②李雪婷.高师院校教育实习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D].辽宁师范大学,2019.
③王淑慧.教育硕士(小学教育)实习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4.
④常丽娟.应用型本科院校小学教育专业教育实习评价现状及对策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9.
7
价值。
在英国,教育专业硕士的实习时间并非集中在某一时间段,而是分散在不同学 期,既保证实习生能够完成学校课业,也能使其不断提升教育教学实践能力;其实 习过程是按照观摩见习、模拟实习、短时间实习、集中实习的流程,实习流程设计 较为科学,符合实习生的知识学习与技能发展规律;①其教育实习的考核与评价采用 发展性评价方式,根据学生在不同实习阶段的成绩和表现进行评定,算入学生的总 成绩之中,并详细记录在册,这种形式更多注重了实习生在教育实习中的过程与结 果,其中其评价标准较为全面完备,主要包括实习生备课与教案的完整程度、教学 计划与教学目标的完成情况、自我评估与评价教学表现、自我教学反思、评定职业 品质、教师责任意识。②
在法国,“高等教师教育学院” (ESPE)具有招收已获得学士学位的学生的招 生资格,学生在录取入学后进行为期两年的培养活动,要求在两学年内完成相关理 论知识模块的课程,两年后进行观察实习、陪伴实习、责任实习的教育实践活动, 才能获得教育硕士文凭。其中观察实习是指实习时间一般定于第一学年第一学期且 不少于 2周,由实习基地指导教师初步引导其熟悉本班级学生基本情况、日常教学 活动等,在这阶段对具有对实习活动建立初步认识;陪伴实习是指实习时间一般定 于第二学年第二学期且不少于 2周,在这阶段实习生可以初步参与辅助性实习实践 活动,包括设置教学情境、对教学活动进行分析总结等;责任实习是指实习时间一 般定于二学年且每周不少于 5天半,实习生在完全没有实习地指导教师的引导下独 自进行教学活动、班级管理等,这个阶段实习生具有完全自主性,但仍要定期向指 导教师进行实习情况汇报。③
(2)对教育实习评价的研究
在美国,凯伦•沃尔兹•维兹通过分析实习生对档案袋的使用情况,运用反思 性写作方式考察学生的反思性思维,在一开始学生并不能完全理解档案袋的作用, 学生只是运用档案袋的形式对教育实习活动进行经历性描述,很少有学生能对实习 实践进行深入思考。④2002年美国颁布了《不让一个孩子掉队法》,各州纷纷改革 教师评价制度,即要求所有的实习生必须通过表现性评价,达标后才能取得资格证,
①周燕•英国“以学校为基地的”教育实习模式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1.
②王淑慧•教育硕士(小学教育)实习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4.
③王薇•法国教师职前培养中的教育实习研究[D]•西南大学,2016.
④Verkler K W.Let's Reflect: The Professional Portfolio as a Prerequisite for Internship[J]. Actional in Teacher Education,
2002, 22(2):116-121.
8
即要通过教学计划、教学实施与教学评价三个部分评价,之后美国教师教育学院协 会将表现性评价在全国教育实习活动中进行推广,得到了许多赞赏好评。①美国学者 帕森斯和史蒂芬森联合提出了实习评价主体应以实习生为主,原因在于实习生是最 懂自己的人,也最了解自己的教学进程和教学风格,通过个人自我反思评价更有利 于认识到个人教育实习的优缺点,更能做出针对个人发展的针对性改进策略,促进 实习专业性发展。②美国学者史密斯等人按照军事领导能力,对教育实习评价的标准 进行了细化,即为沟通能力、监管能力、教学与咨询能力、小组教学能力等,对于 当下教育实习评价具有重要借鉴作用。③美国巴特勒大学具有专门的教学实习手册, 提出进行教育实习评估时应考虑有效教学领域,分别是:教学内容与发展相适应的 教学、学习方法、教学策略、交流、创造积极的学习环境、规划、评估、专业发展 与反思、合议;并将评价结果分为四个等级:形成中的(Emerging)、基本的(basic), 胜任的(Competent)、精通的(Proficient)。④
3.文献述评
通过对已有文献进行梳理和分析发现,关于小学教育专业教育实习评价的研究, 学者们的研究对象通常为高师院校本科层次或专科层次,研究生层次教育实习评价 的研究则相对匮乏,亟需补充完善。
从研究体系看,学者们从政策视角、理论视角、国际化视角等方面进行了研究, 全面研究了教育硕士层面教育实习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弊端,并从不同主体出发提 出了解决的对策,这些研究成果为教育实习体系改革提供了新思路,部分参考资料 对本研究极具研究价值。
从研究对象看,研究对象的选择范围较为全面,学者选取某所院校某一专业作 为单一样本进行研究,也有学者选取多所院校某一专业或多个专业进行对比研究, 还有学者选择不同学历背景师范生进行个案研究。本研究选用N师范大学2020级小 学教育专业教育硕士进行教育实习评价体系方面的研究。
从研究方法看,文献法、问卷法、访谈法被学者广泛采用,采用定量与定性研 究方法进行分析,增加研究结果的可靠性。
①Merino N , Pecheone R . The Performance Assessment for California Teachers:An Introduction[J].The New Educator , 2013, 9(1):3-11.
②Parsons L.C , Stephenson D.C. Teach for America and Regularly Certified Teachers: Teacher Efficacy , Teaching Concerns, Career Aspirations, and Teaching Effectiveness [J] .Teaching and Teacher Education , 2005(5):123-141.
③Smith E R. Smith P K. Assessment of Student Teachers: An Alternate Model[J]. Teacher Education Quarterly, 1991 , 18(4):39-46.
④Butler University. Student Teaching Handbook [EB/OL]. https://www.butler.edu/file/16385
9
关于小学教育专业教育硕士教育实习评价的研究存在以下不足,一是研究成果 缺乏,教育硕士教育实习的研究成果较丰富,但针对小学教育专业教育硕士教育实 习的研究不多,其中针对小学教育专业教育硕士的教育实习评价体系的研究较少, 此项研究较为单薄,具有较大研究价值未充分挖掘;二是研究层次不够深入,即对 教育实习的评价目标、评价内容、评价实施过程、评价结果评定等研究突破性不够, 需要综合提高此项研究的科学性与创新性;三是对教育实习评价体系的综合性探讨 不足,未能形成完整配套的教育实习评价体系,或是已形成的教育实习评价体系对 教育实习活动的引领作用有限,未能充分满足小学教育专业教育硕士对教育实习活 动的期待和成就获得感。最后,应具体阐明针对已有研究的不足、本研究的切入点、 研究重点和研究内容等。
(四)理论基础及概念界定
1.理论基础
1)人本主义教学理论
人本主义教学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所提,他认为教学目标是要充分发 挥作用的人、自我发展的人、形成自我实现的人,即理智与情感共同发展的过程。 在高校师范生培养体系中,教育实习活动可定位为一堂“实践课程”,且具有特定 的教学目标,即实习生以小学生为目标对象进行教学及管理活动,在这一过程中实 习生既要“教”学生知识与技能,也要投入大量爱与责任心“育”学生情感态度与 价值观,达到“教书育人”理想状态,实现学生或实习生的自我成长与自我发展。 此外,罗杰斯提出用“五阶段论”来完成教学活动,即确定帮助的情景、探索问题、 形成见识、计划和抉择、整合。教育实习是特殊的教学实践活动,也是人本主义理 论的具体运用之一,首先选定某小学实习基地作为特定情境开展教育实习活动,实 习生能够通过真实参与教育教学活动,从发现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过程中不 断收获知识与技能,形成正确的教师观、教学观、学生观等,有意识地选用恰当教 学方式及管理形式,及时进行反思活动完善教学计划,有利于未来有效有序开展教 师教育工作。基于在实习生教育实习的特定情景中,教育实习评价体系是对于实习 评价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探索求知,总结出一套全面科学的评价体系,培养出具有教 学实践能力的优秀未来教师。
10
(2)目标评价模式
十九世纪四十年代,美国进步主义教育协会发起了“八年研究”活动,对课程 编制进行了系统阐述,包括如何制定目标、怎样安排课程计划、如何进行课程评价 等,同时创新性地提出“教育评价”的基本概念,结合“课程原理”和“评价原理” 生成了“目标评价模式”,有效发挥了教育评价对教育活动的鉴定、导向、激励、 诊断、调节、监督、管理、教育等作用。①本研究的研究主题为小学教育专业教育硕 士在教育实习活动中的实习评价环节,有必要对其进行逻辑阐述,即教育实习活动 是教育硕士培养体系中的一门“实践课程”,高校、实习生、实习基地首先要清晰 认识到教育实习的重要性,制定清晰的教育实习目标,实习生在实习基地得到丰富 的教育教学经验,通过不断地反思与总结,提高自身教育教学能力,真正在教育实 习活动中学有所成,最后三方共同努力,提高教师教育教学的水平,促进教育实习 系统的更新迭代。
2.概念界定
(1)小学教育专业教育硕士
小学教育专业教育硕士概念有两个层次,一是教育硕士。 2009年,我国设立教 育硕士,在《关于设置和试办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的报告》中对“教育硕士”进行了 界定,即“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是具有特定教育职业背景的专业性学位,培养目标是 向基础教育及管理工作提供优秀高层次人才”,其设置目标是为初、中等教育提供 大批量兼具“理论与实际”的优秀师资与管理人才;其培养体系要求教育硕士要具 有扎实掌握某学科基本理论及专业知识,要具有教育基本理论及教学能力,要求教 师具有精湛的学科知识和高超的教育教学技能,可以科学处理学科教学及实践管理 中的问题,既要“教好书”,又要“育好人”,对教师有关“理论与实践”进行了 细则性落实。②二是小学教育专业教育硕士。其专业定位是面向小学的师范型教育类 专业,以实际应用为导向,通过高等教育阶段中培养小学教育领域教学层面、管理 层面的综合类人才,让其能够顺利完成小学教学任务、小学管理及科研任务,拥有 高尚的职业道德、扎实的学科专业知识、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较强的科研创新素 养,激发小学教育专业教育硕士对小学教育工作的认同感和使命感,服务于小学教 育事业发展,成为一名优秀的小学教育工作者。
①王道俊•教育学原理[M].人民岀版社,2017.
②陈强•论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的专业性[D].南京师范大学,2012.
11
(2)教育实习
目前,教育实习并未有明确性定义,但大多数学者对于“教育实习的本质”阐 释趋于一致。学者顾明远在《教育大辞典》对“教育实习”进行了定义性描述,即 “教育实习是只限于师范院校高年级学生参加的教育教学实践活动,具体为参观、 见习、试教等,其是师范院校教学环节之一,也是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环节”。①学 者顾敦沂在其著作《教育实习指导书》中指出“教育实习是师范生的一门综合实践 课,是高校教学过程中的主要组成部分,目的是为了实习生更好地获取从教知识与 技能,在教学实践中巩固已有理论知识,培养实习生对于教师职业的深厚情感”。② 学者许高厚在《教育实习导论》中指出“教育实习是按照国家颁布的教学计划,在 教师指导下,师范生运用己获得的知识和技能,直接从事教学工作和思想品德教育 工作,初步掌握从事教育和教学工作的实际技能,增强其教育光荣感和事业心”。③ 东北师范大学车广吉教授认为广义的教育实习指的是师范生在校期间进行的全部教 育实践活动,包括微格教学、模拟课堂等;狭义的教育实习特指师范生在规定时间 实际到中小学进行教学活动、班主任工作、教育调研等一系列教育实践活动。④本研 究中教育实习特指实习生在完成大部分基础类课程、已具备一定的教育教学知识的 前提下,由实习指导教师的引领指导,到某一实习基地参与到真实的教育情境中, 进行一定周数的相关教育教学实践活动。
(3)教育实习评价
教育实习评价指的是以教育实习为目标对象,依据一定的客观评价标准,对教 育实习活动及结果进行测量、分析和评定的价值判断活动。教育实习评价主体包括 高校、实习生、实习基地等,其评价内容为实习目标、实习内容、实习方式、实习 结果等,其评价意义在于能够检验教育实习的效果,诊断教育实习中出现的问题, 提供真实可靠的反馈信息,调控教育实习活动方向,实现提高实习生教学实践能力 的既定目标,促进教师职前教育的良性发展。
①顾明远.教育大辞典(合订本)[M].上海教育岀版社,1998.
②顾敦沂.教育实习指导书[M].人民教育岀版社,2006.
③许高厚.教育实习导论[M].北京师范大学岀版社,1995.
④车广吉,林月周,窦焕坤.中学德育学科教学概论[M].吉林人民岀版社,2008.
12
(五)研究设计
1.研究目的
研究者在阅读大量国内外文献的基础上,了解到小学教育专业教育硕士的教育 实习评价中存在评价主体、评价内容、评价方式、评价结果不同程度偏离实际情况 的问题,使教育实习评价的导向、激励、监督等作用未能完全发挥体现,影响了实 习生对于实习状态的即时调整,使得实习效果打了折扣。在N师范大学小学教育专 业教育硕士教育实习活动中的评价环节,是否岀现同样或类似的问题、是否科学的 解决问题、是否有效提高教育实习效果、各培养单位何时该采取何种教育措施,缓 解或是彻底解决其存在的种种问题等,本研究对上述问题均进行了研究探讨。综上 所述,本研究的研究目的如下:一是了解N师范大学小学教育专业教育硕士教育实 习评价现状;二是从N师范大学、实习基地、小学教育专业教育硕士视角出发,分 析教育实习评价中岀现的问题及原因;三是提岀具有针对性且可操作的对策与建议, 有效提高教育实习效果,为相关培养单位提供参考意见。
2.研究对象
本研究的研究对象在选择上体现了多主体特性,主要选取N师范大学2020级小 学教育专业教育硕士学生、N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校内实习带队教师及教育管理人员、 实习基地校外实习指导教师及教育管理人员,使此次教育调查与研究更具可靠性。
3.研究方法
本研究为保证研究结果的客观性、真实性,在阅读大量国内外相关文献基础上, 采用量化研究与质性研究相结合的方式,选用以下三种方式:文献法、问卷调查法、 访谈法。
(1)文献法
研究者通过广泛利用线下图书馆、线上中国知网、万方、谷歌学术等网站,查 阅浏览“小学教育专业教育硕士教育实习评价”相关的书籍、期刊、报纸等,通过 对已有文献进行整理与分析,总结归纳岀了本研究可用信息,并作为本研究部分参 考内容。
13
 
(2)问卷调查法
依据本研究的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参考借鉴已有相关研究,自编以N师范大 学 2020 级小学教育专业教育硕士为调查对象的问卷,即《关于小学教育专业教育硕 士教育实习评价的调查问卷》,详见附录1。本调查问卷包括两部分内容,一是调 查对象的基本情况;二是教育实习评价的调查。初步完成数据收集后,利用相关分 析工具对所集数据分析处理,并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从而得岀教育实习评价现状 等相关结论。
3)访谈法
本研究将N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校内实习指导教师、N师范大学小学教育专业教 育硕士、实习基地校外实习指导教师作为访谈对象,参考借鉴相关研究,自编两版 访谈问卷,首先是对N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实习指导教师的访谈提纲,详见附录2; 其次是对N师范大学教育实习基地实习指导教师的访谈提纲,详见附录3。选用访 谈形式,结合问卷调查数据,了解N师范大学小学教育专业教育硕士教育实习现状 和教育实习评价相关内容,并对教育实习评价相关问题进行结果归因,提岀可行性 建议与对策。
4.研究思路
 
5.研究创新点及难点
(1)研究创新点
本研究创新之处是关注到了小学教育专业教育硕士的教育实习评价活动,结合 文献分析与调查研究的方式,以N师范大学2020级小学教育专业教育硕士为案例, 研究对象更具体更具针对性。此外,依据国家发布的教育硕士培养的相关政策,参 照N师范大学教育硕士教育实习方案,最大程度上降低主观性因素的影响,较为客 观分析了当前教育实习评价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别从高校、小学教育专业教育 硕士、小学实习基地等视角,提岀具有参考性的建议与意见。
(2)研究难点
本研究以N师范大学2020级小学教育专业教育硕士为研究对象,研究样本的选 取具有较强针对性但普遍性不足,未能全部覆盖我国小学教育专业教育硕士的教育 实习评价活动,因此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另外,教育实习评价活动虽有相应的评价 标准作为参照依据,但终归实习评价标准是人为制定,实习评价对象也是实习活动 的重要参与人,在教育实习评价中掺杂了部分主观色彩和个人情感,对客观影响因 素方面的分析与挖掘影响较大,因而本研究对其他院校小学教育专业教育硕士教育 实习的评价活动仅能提供部分参考意见。
15
二、N师范大学小学教育专业教育硕士教育实习评价现状调
(一)N师范大学小学教育专业教育硕士教育实习总况概述
N 师范大学是省级重点师范院校,师范专业类型多样且师资雄厚,其小学教育 专业是其特色专业,本科和研究生层次均开设此专业,其办学效果被社会广泛认可。 本研究主要研究对象为N师范大学小学教育专业研究生,其为两年学制,第一学年 完成大部分基础课程、专业课程、教育教学理论课程等,到第二学年第一学期则开 设教育教学实践课程,即教育实习活动。其教育实习时间为12周,教育实习的总参 与人数为38人,采用集中实习、分散实习两种形式,16人进行集中实习,N师范大 学按照“就近(实习基地距离师范大学较近),就好(学校各项办学情况良好), 就大(学校总体班级容量较大)”的原则,调配10人在X小学,6人在Y小学;其 余人选择分散实习,首先由个人提岀分散实习申请,经由审批后可进行个人自主实 习活动;其实习内容为进行学科教学活动、参与班级管理和学校管理、进行教育调 查等,按照学院公布的教育实习计划有组织、有纪律的到实习基地进行教育实践活 动,获得独立组织教学、开展班级管理、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基本能力,最后在实 习结束后填写实习报告手册,由学院相关负责人查阅审核并存于档案。
1.教育实习前的准备活动
在 N 师范大学教学实践指导中心的指导下,由教育学院牵头成立由学院领导、 学位点主任、研究生班主任、校内外指导教师及管理人员等人共同组成实习工作领 导小组,具体组织实施实习相关工作。在教育实习活动开始前,由教育学院为主办 单位,组织实习生参与实习动员大会和安全教育大会,详细向实习生讲解教育实习 目的、实习任务、实习内容及相关注意事项,帮助实习生在实习开始前做好心理准 备活动,传达教育实习背后的实践精神。实习基地发挥其优良教风、学风、作风, 预先做好实习生接收计划,开展校内实习指导教师岗前培训,合理安排实习指导教 师的教学任务和指导任务,提高实习指导教师对实习活动的重视程度,为实习生的 到来进行多方面准备。实习生做好教育实习的心理准备,提前了解实习时间地点、 实习目的、实习内容、实习考核方式等相关内容,积极参与学院举办的实习动员大 会和安全教育大会,树立安全意识和责任意识,遵守N师范大学和实习基地的相关
16
管理规章与制度,为个人教育实习活动做好铺垫。
2.教育实习中的实施过程
教育学院实习工作领导小组密切关注实习生的基本动态,组建高水平高素质实 习指导教师队伍,深入了解实习基地,包括实习基地基本办学情况、校内硬软件设 施、可接纳的实习生人数、实习指导教师的配备情况等,预先为教育实习活动做好 基础工作;了解实习生参与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表现,对所发现的问题进行及时记 录,并与实习指导教师进行深度沟通,找寻问题出现的根本原因,再由学院实习工 作领导小组进行集中商讨,提出切实有效的对策。实习生应胸怀教育热情,主动了 解实习基地及学生的基本情况,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开展学科教学、班级管理和学 校管理等工作,充分利用教育理论知识进行教育教学实践,认真听课备课,完成实 习指导教师安排的教育教学活动,做好听课记录及课后反思记录,科学运用教育智 慧积极参与班级管理,开展一系列服务于基础教育的教育活动,打造和谐互助的新 型师生关系。发挥实习基地指导教师的引领作用,架起实习生与学生之间的桥梁, 向实习生布置实习任务,指导实习生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关注实习生的心理变化状 态,及时对实习生进行指导与关怀,帮助实习生树立热爱学生的基本理念,激发实 习生的使命感与责任感。
3.教育实习后的评价反馈
教育实习活动结束后,以教育实习评价标准为指导,由校内外实习指导教师对 实习内容各项目进行分数评价和评语评价等,认真准确填写实习报告手册,最终由 N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实习领导小组给出等级考核成绩,最终交回实践教学中心计入 实习生档案。
4.教育实习相关规章制度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方案2020—2025)的通知》 (学位〔2020〕20号)为N师范大学小学教育专业教育硕士的教育实习活动提供了 政策性指导,按照《N师范大学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实践教学管理办法(修 订)》给出了教育实习活动的具体管理方案,由N师范教育学院教育实习指导总负 责人针对小学教育专业教育硕士这一实习群体,起草详细实习计划和实习管理规定, 由实习领导小组讨论、审核、通过,最终形成《N师范大学全日制教育硕士小学教
17
育专业学位研究生实习计划》和《N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全日制教育硕士小学教育专 业学位研究生实习管理规定及其细则》,指导教育实习活动的顺利开展和圆满结束。
(二) N师范大学小学教育专业教育硕士的教育实习评价概述
1.教育实习评价的目标
增进实习生对本专业知识的理解,提高实习生将所学理论知识运用于真实教学 情境的能力,培养实习生的专业教学技能与独立工作的能力,提高实习生的综合素 质与能力,为国家与社会培育高水平高素养的新时代优秀教师。
2.教育实习评价的主体
评价主体以实习基地校外实习指导教师和N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校内实习指导教 师为主导,对实习生的在校表现进行综合评定。
3.教育实习评价的内容
评价内容以《N师范大学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教学工作手册》为评 价标准,具体按照《N师范大学教育实习报告手册》对小学教育专业教育硕士在实 习期间的各项表现进行综合考核。该手册分为九部分,第一部分是《实习证明》, 由实习生所在学院实践教学部门填写。第二部分是《N师范大学教育实习成绩报 表》,由各相关教师填写,实习生本人不得填写;《技能训练成绩》由学院技能训 练指导教师按照实际得分的 40%对实习生进行职业技能训练给分; 《学科教学实习 成绩》由实习基地校外实习指导教师按照《N师范大学实习生学科教学评价标准》 对实习生的学科教学实习表现给分;《班级管理和学校管理成绩》由实习基地实习 班级班主任按照《实习生见习班级管理和学校管理工作评价标准》对实习生的班级 管理和学校管理表现给分;《教育调查成绩》和《实习总成绩》由校内实习指导教 师根据实习报告及相关材料对实习生的教育调查研究表现和实习总成绩给分,最终 形成教育实习成绩报表。第三部分是《学院指导教师评语》,评价主体即为高校校 内实习指导教师,其可依据《N师范大学实习生教育调查报告评价标准》,并且结 合具体的实践教学活动,对实习生进行总体评语评价。第四部分是《实习学校情 况》,实习生本人填写;《实习学校实习生的综合评价》由实习学校的负责人对实 习生实习期间行为表现进行综合评语评价。第五部分是《技能训练典型教案》,部 分除学院技能训练指导教师填写审阅意见外,实习生填写。第六部分是《实习生在
18
实习学校讲课典型教案》,部分除实习学校指导教师填写审阅意见外,其余由自己 填写。第七部分是《听课记录》,部分实习生本人填写。第八部分是《主题班会计 划》,部分实习生本人填写,班主任指导教师签署意见。第九部分是《教育调查报 告》和《教育实习自我总结》,由实习生本人填写。
4.教育实习评价的方法
最初由实习基地实习指导教师对实习内容各项目进行打分评价和评语评价,再 有实习生将实习手册带回学校,接着由高校指导教师参考实习手册相关内容,对实 习成绩进行考核评价。
5.教育实习评价的结果
实习评价结果分为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四个等级,并将考核成绩记入学 生个人档案。凡是未参加教育实习实践或教育实习实践成绩不合格者,不得申请毕 业和学位论文答辩。
(三)N师范大学小学教育专业教育硕士教育实习评价调查设计
1.调查设计
(1)问卷的编制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结合《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解读》,参考相关国内外已 有问卷的科学模式,吸纳论文指导教师的专业意见,设计了N师范大学小学教育专 业教育硕士实习生教育实习评价调查问卷,并对多次对问卷进行了完善与修改,最 终形成《关于小学教育专业教育硕士教育实习评价的问卷》。
(2)问卷的结构
实习生问卷设置如下: 第一部分:问卷说明,即对本问卷的研究目的、相关注意事项进行说明。
第一部分:基本信息(第1-9题),即了解被调查者性别、年龄、本科阶段及 研究生阶段的实习参与情况。
第二部分:选择题(选择题共有 11 道,其中单选6道,多选 3道)、排序题
(共1 道)、量表题(共1 道)。
19
第 10-12题为态度题,了解实习生在实习开始前的心理及技能准备状态。
第 13 题为量表题,了解实习生对于实习中各项指标重要性的认知程度。
第 14-15题为态度题,了解实习生对于个人实习效果的满意程度,以及对实习 评价重要程度。
第 16题为排序题,了解实习生对于教育实习成绩评定内容的排位顺序。
第 17题为多选题,了解实习评价主体。
第 18 题为单选题,了解实习评价方式。
第 19-20 题为多选题,了解实习评价体系所存在的问题和进行修改的内容。
(3)访谈提纲的设计
第一部分:基本信息,即了解校内外指导教师的信息(访谈者、访谈时间等)。 第二部分:访谈内容(共3题),详见附录。
2.调查实施
本人于2021 年11 月中旬对实习生进行了问卷发放,对实习生的实习基本情况 和实习评价情况进行大致了解,调查其对实习评价的基本观点和态度,共发放38份, 全部回收且为有效问卷;针对实习指导教师及学校教育管理者进行了访谈活动记录, 邀请其对实习生的实习表现进行回顾性概述,对教育实习评价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深 入探讨,提出了一些具体的解决策略等,共发放20 份,有效18份,回收率100%, 有效率达 90%。
3.调查结果的分析
(1)预调查结果
表 2-1 性别分布
性别 频数 百分比(%)
3 7.89%
35 92.11%
 
由表2-1 可知,在对小学教育专业教育硕士预调查上,共调查38人,男性有3
人,占比7.89%;女性35 人,占比92.11%,符合师范类专业男性数量较少的规律,
且大多数实习生年龄在20-25周岁占比达89.47%, 25周岁以上仅占比10.53%。基
20
 
于此,实习生的基本情况符合本次调研对实习生类型的要求。
表 2-2 本科小学教育专业背景分布
项目 频数 百分比(%)
本科专业是小学教育 17 44.74%
本科专业非小学教育 21 55.26%
 
由表 2-2 可知,在调查对象的本科专业背景分布上,本科为小学教育专业有 17
人,占比44.72%;本科专业非小学教育,占比为55.26%。
表 2-3 问卷整体信度
Cronbach's Alpha 项数
0.912 15
 
在本研究中,问卷调查的第二部分运用了李克特量表(Likert scale)来了解小 学教育专业教育硕士对教育实习过程进行评价重要性的认知态度,对此进行了检验。 由表2-3可知,这部分问卷整体信度a系数为0.912,大于标准0.7,即该部分问卷 是可信度较高。
表 2-4 各变量信度
变量名称 问题项目 删除项后的克隆巴赫
Alpha 各变量的克隆巴赫 Alpha
教学过程环节 A1 0.899 0.918
A2 0.899
A3 0.899
A4 0.907
A5 0.906
A6 0.916
A7 0.921
A8 0.912
非教学过程环 节 B9 0.788 0.847
B10 0.819
B11 0.813
B12 0.948
教学辅助环节 C13 0.816 0.874
C14 0.800
C15 0.843
 
21
由表2-4可知,各维度变量信度a系数均在0.84以上,即该问卷各变量维度可信。
表 2-5 KMO 和巴特利特检验
KMO取样 适切性量数 0.774
巴特利特球形度检验 近似卡方 446.290
自由度 105
显著度 0.000
 
效度是衡量问卷有效性的重要指标,通常可以由两种方式,若该问卷组成已有 维度,可利用直接用SPSS软件进行探索因子(EFA)分析;若该问卷组成无维度划分, 可先利用直接用SPSS软件进行探索因子(EFA)分析,再利用AMOS软件进行验证因子 分析(CFA)。其中,在进行探索因子分析时,若KMO数值〉0.7,即该问卷可进行因 子分析,即该问卷各项内容有效度较高。
表 2-6 总方差解释
初始特征值 提取载荷平方和 旋转载荷平方和
总计 方差百
分比 累积% 总计 方差百
分比 累积% 总计 方差百
分比 累积%
1 7.585 50.567 50.567 7.585 50.567 50.567 4.746 31.637 31.637
2 1.848 12.317 62.885 1.848 12.317 62.885 3.315 22.103 53.740
3 1.356 9.040 71.924 1.356 9.040 71.924 2.728 18.184 71.924
 
由表6可知,该问卷各变量的方差累积达到了71.924%,则该问卷效度良好。
(2)正式调查结果
为保证本研究的全面性与客观性,本研究对对实习过程中的三个维度和总维度 均值进行了人口学变量统计分析,如表2-8,四个变量在“莱文方差等同性检验”中
“显著性”变量均〉0.05,即以“假定等反差”为标准,“平均值等同性t检验”中 的“显著性”变量也均〉0.05,即在此环节性别对于教育实习过程中的影响并无差 异,无须考虑性别因素在其环节中的特殊性,即在制定相关政策时,无须考虑性别 影响,从整体出发制定即可。
22
 
表 2-7 人口学统计变量分析-性别组统计表
组统计
Q1 个案数 平均值 标准偏差 标准误差平均值
教学过程环节 3 2.8000 .52915 .30551
35 2.0800 .67423 .11397
非教学过程环节 3 1.5833 .28868 .16667
35 1.4429 .59435 .10046
教学辅助环节 3 1.7778 .38490 .22222
35 1.4952 .60159 .10169
各要素实习评价中重要程 度 3 2.0537 .39912 .23043
35 1.6727 .51195 .08653
 
 
表 2-8 人口学统计变量分析-性别组统计表独立样本检验统计表
独立样本检验
莱文方差等 同性检验 平均值等同性 t 检验
F 显著 性 t 自由 度 Sig.
(双 尾) 平均值
差值 标准误 差差值 差值 95% 置信区 间
下限 上限
教学过 程环节 假定 等方 差 0.196 0.660 1.794 36 0.081 0.72000 0.40126 -.09379 1.53379
不假 定等 方差 2.208 2.592 0.128 0.72000 0.32607 -.41639 1.85639
非教学 过程环 节 假定 等方 差 1.819 0.186 0.401 36 0.690 0.14048 0.34988 -.56912 0.85007
不假 定等 方差 0.722 3.689 0.513 0.14048 0.19460 0.41829 0.69924
教学辅 助环节 假定 等方 差 2.039 0.162 0.794 36 0.432 0.28254 0.35592 -.43929 1.00437
不假 定等 方差 1.156 2.918 0.333 0.28254 0.24438 -.50775 1.07283
各要素 实习评 价中重 要程度 假定 等方 差 0.719 0.402 1.251 36 0.219 0.38101 0.30461 -.23676 0.99877
不假 定等 方差 1.548 2.601 0.233 0.38101 0.24615 -.47496 1.23697
23
 
在对研究对象的年龄进行人口学变量统计,其ANOVA “显著性”均〉0.05,年龄 并未对教育实习过程中的具有较大影响,可忽略年龄因素在其环节中的特殊性,即 在制定相关政策时,无须考虑年龄影响,从整体出发制定即可。
表 2-9 人口学统计变量分析-年龄组单因素 ANOVA 统计表
AN OVA
平方和 自由度 均方 F 显著性
教学过程环节 组间 .096 1 .096 .194 .662
组内 17.236 35 .492
总计 17.332 36
非教学过程环节 组间 .317 1 .317 .959 .334
组内 11.915 36 .331
总计 12.232 37
教学辅助环节 组间 .320 1 .320 .921 .343
组内 12.502 36 .347
总计 12.822 37
各要素实习评价中重要 程度 组间 .224 1 .224 .855 .361
组内 9.407 36 .261
总计 9.631 37
 
24
三、N师范大学小学教育专业教育硕士教育实习评价存在的
问题及原因分析
教育实习活动为实习生提供了真情实景式的实践平台,是师范实习生走向教师 岗位的必经之路,同时也是是高校发挥育人职能、开展教师职前教育的重要途径, 教育实习评价贯穿于整个教育实习活动之中,成为高校、实习生、实习基地衡量教 育实习效果的主要参照依据,同时也是实习生衡量自身教育教学能力、班级管理能 力、教育调查研究能力的重要衡量标尺,有利于高校、实习生、实习基地掌握教育 实习的进行情况,为下一步的教育实习工作任务提供经验性借鉴。如图3-1所示, 实习生均认为教育实习评价很重要。
 
 
研究者在查阅大量相关纸质版及电子版文献基础上,对当下教育实习评价所遇 到的困境有了初步认识。本研究通过综合分析N师范大学实习生所填写的问卷和校 内外实习指导教师的访谈提纲,有针对性地梳理 N 师范大学教育实习评价体系所存 在的问题。
25
(一)存在问题
1.教育实习评价目标具体性欠缺
厘清教育实习评价目的是决定教育实习评价工作的关键点之一,反推之厘清教 育实习评价目的关键在于具有切实可行的教育实习评价标准作为参考标尺,但在当 下,评价标准各有特色各有不同,缺少具有整体观念、能够指导教育实习活动的评 价标准。
N 师范大学小学教育专业教育硕士的教育实习评价分为教师职业技能训练评价、 学科教学实习评价、班级管理和学校管理工作评价、教育实习调查报告评价四个维 度构成教育实习总成绩,具体分数占比分别为 40%、40%、10%、10%。但以上四个维 度评价标准虽均对评价内容、评估标准进行了详细描述,但其标准内容过于宏观宽 泛,缺乏具体性与明确性,这就使得评价主体无法难以对实习生教育实习行为进行 科学具体的评判,增加了实习评价结果的主观性与随意性,因而使实习结果无法全 面阐释实习目的,造成实习目的与实习结果的脱节。另外,由于实习单位不同、实 习基地指导教师不同,因而教育实习结果评价存在差异性。如图3-2, N师范大学小 学教育专业教育硕士大多选择公办小学进行实习,其中在省市区公办小学进行实习 的占比 50%,在旗县乡镇公办小学进行实习的占比 42.11%,选择在省市区民办小学 的占比不高,仅7.89%,可见N师范大学实习学校行政级别和实习单位办学性质均 存在差异,最终实习评价主体不一导致实习结果评价的不同。
 
26
2.教育实习评价主体多元化不足
当下,教育实习评价主体较为单一,往往局限于实习指导教师,大体评价内容 也均由高校校内实习指导教师、实习基地校外实习指导教师联合决定,无法全面客 观的检验出实习教育实习结果。整个教育实习评价由实习指导教师为主导,实习指 导教师的个人知识水平、教育教学能力水平、个人工作时间分配、个人工作精力投 入比例、个性化偏好等因素,均会对实习评价结果掺杂较多个人主观观点,从而架 空了教育实习的根本目的,打击了实习生的信心,无法真实掌握实习生的教育实习 效果,对实习生自我反思与自我提升造成阻碍。
N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对小学教育专业教育硕士的教育实习是比较重视的,根据
《N师范大学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教学工作手册》《N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教育实习报告手册》制定了完备的实习计划,成立了实习领导小组等保障教育实习 活动的顺利进行。从对实习指导教师访谈可知,N师范大学小学教育专业教育硕士 教育实习成绩是由高校校内实习指导教师和实习基地校外实习指导教师联合评分, 但与实习生接触较多的则是实习基地校外实习指导教师,高校校内实习指导教师对 于实习生的实习活动参与时间较少,大多采用微信、电话等方式了解实习生的实习 基本情况,导致高校校内实习指导教师所掌握的有效信息较少,对实习生的真实实 习表现把握不足,很难全面对实习生的实习成绩做出客观评价。结合问卷调查和访 谈可知,如图3-3 实习生对教育实习评价主体进行期望选择时,选择最多的是“实 习基地指导教师” ,占到了总的选择次数94.74%,其次是“高校带队教师/高校实 习指导教师”和“所带班级学生”,占到了总的选择次数71.05%和68.42%。
 
27
3.教育实习评价内容多样性欠缺
教育实习活动各环节内容是实习效果检验的具体化参照,但实习内容不够全面, 不利于实习生教育实习活动中查缺补漏、取长补短,不能够及时帮助实习生总结反 思实习经验,造成不利于实习生个人学科知识、教学实践能力、综合素养等方面的 综合性提升,使教育实习评价有效性降低,不利于师范生长远发展。
《N 师范大学小学教育实习手册》对实习生的实习成绩进行汇总,其中教师职 业技能训练占比40%,学科教学实习占比40%,班级管理和学校管理实习占比10%, 教育调查活动占比10%。在访谈中得知,实习基地指导教师对于实习生进行实习评 价时多集中于学科教学方面和班级管理方面,对于实习生师德修养、创新能力、人 际交往能力、实习调查教育调查活动等方面的关注与指导较少,降低了实习生对于 此项活动的积极性与自信心,未能全面对实习生的教育实习项目进行综合评价。此 外,实习生对评价内容中的教学方面认可度较高,但同事关系、创新能力、调查研 究能力的认可度不高,但实际上以上内容对教育实习活动的全面评价至关重要,因 此,高校应重视实习生完善实习内容,重视实习生对实习内容的认知态度,提高实 习生对实习内容各项目的重视程度。
10
8.66
 
图 3-4 实习生对实习评价应参考内容的平均得分
 
4.教育实习评价方法创新性不足
选用科学评价方法关乎教育实习评价的有效性,即是否能够针对不同实习项目
28
做出具体性评价,是否真实衡量教育实习效果等,但现有评价方法多采用分数式、 评语式,未能根据具体评价内容选用评价方式。N师范大学教育实习评价主要以《N 师范大学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教学工作手册》为参照依据,对实习生在 实习期间的各项表现进行综合考核。教育实习评价方法仅评语式和分数式,形式较 为单一,在完成一系列考核评定后最终在对实习成绩评定采用四等级评定法。据实 习生问卷调查可知,如图3-5实习生认可“评语式”占比总数超50%,选用“等级 式”占比接近 40%,对于分数式的评价方式认可度较低。
 
图 3-5 教育实习评价方式选用意愿图
 
5.教育实习评价结果参考性有限
教育实习评价的目的是为了增进实习生对本专业知识的理解,提高实习生将所 学理论知识运用于真实教学情境的能力,培养实习生的专业技能与独立工作的能力, 提高实习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为国家与社会培育高水平高素养的新时代优秀教师。 教育实习结果的高低优劣是对教育实习评价目的直接性反映,若评价结果无法与评 价目的相匹配,教育实习评价体系可能与教育实习活动存在脱节,亟需及时调整优 化整个评价体系,达成评价目的与评价结果双向促进、双向发展的目的。
N师范大学在实习结束后对实习生的实习基本情况进行考核,即完成实习指导 手册,其中包括指导教师评分、个人自我鉴定、听课记录、优秀教学案例记录等, 其评价结果多侧重于结果性评价,未能完整性地对实习生实习前、中、后进行整体 评价,忽视了实习前的准备性评价与实习中的形成性评价,从而使实习生在实习过 程中难以准确衡量自身实习效果,不利于实习生查缺补漏,及时进行教学反思,不 利于实习生的教师职业发展道路。此外,据访谈所知,校内、外实习指导教师出于 个人原因,对实习生的评语大多为正面积极词汇,好评较为一致,但对于实习生所
29
存在的问题及如何从哪些方面改进等这类型的评价较为缺乏,未能有效发挥教育评 价的指导性作用。
(二)存在问题的归因分析
1.教育实习活动目的定位不清
N 师范大学教育学院作为教育实习的执行主体,执行落实教育实习相关规章制 度,下发了教育实习手册,开展了动员大会和安全大会等,但未能组织实习生对实 习目的、具体实习内容、实习注意事项等进行具体化学习,因而实习生对于教育实 习的认知不全面。对开展教育实习活动的领会不够深刻。当前,部分实习生对本专 业内涵认知不够清晰,“师范意识”不够深刻,将实习活动当成在校期间必须完成 的学业之一,对专业要求、专业标准、专业定位把握不够全面深刻,因而难以准确 定位个人发展方向,未全面把握提高自身教育理论与实践能力的良好机会,使得部 分实习生轻视教育实习活动或是简单盲目无目的进行教育实习。
表 3-1 实习生心理准备状态、教学技能准备状态一览表
非常充分 基本充分 不太充分 不充分
心理准备状态 18.42% 57.89% 26.68% 0%
教学技能准备状态 10.53% 71.05% 18.43% 0%
 
2.教育实习活动实践落实不深
对N师范大学小学教育专业硕士群体的本科专业类型进行了调查,如图3-6师 范大学小学教育专业教育硕士中跨专业学生占比达到了 55.26%,这部分实习生在本 科期间未曾系统学习过教育理论与教学实践等,在研究生期间高校对该类跨专业实 习生的教育教学知识开设了相关通识课程进行了知识性补足,但对于教育教学实践 补足不够深入,使得该类实习生对教育实习活动领悟不足,实际实习效果与个人期 望实习效果差距较大,降低了其对教育实习活动的满意度。
30
 
图 3-6 本科小学教育专业背景调查图
 
此外,针对实习生在校期间所进行的教学技能培训不到位,虽安排了教育实践 课程必修课,但由于该课程课时较短,再加上学生较多等因素,每位学生上台次数 和课堂模拟教学训练机会均较少,导致实习生自身教学技能水平得不到充分锻炼和 提高,因而在真实教育实习活动中,因个人实践经验少、教育教学能力不足、心理 状态欠佳等,影响了实际授课效果,降低个人实习效能感。结合问卷和访谈可知, 大多数实习生在实习周期内仅是一个年级或一个班级开展实习活动,如表3-2超 70%的实习生进行学科教学次数仅为 1-8 节,学科教学活动未能覆盖小学全部年级, 也未能充分参与学科教学活动。另外,实习基地教师由于自身认识水平有限,未能 根据实习生的个人实际水平进行针对性地指导,使得实习指导工作不落实或落实效 果差。
表 3-2 听课、授课节数调查表
1-8节 9-16 节 17-20 节 21 节及以上
听课节数 10.53% 36.84% 36.84% 15.79%
授课节数 71.05% 13.16% 10.53% 5.26%
 
3.实习评价结果反馈总结不够
高校对于教育实习评价的主体、评价的内容与方法、评价的标准的规定性文件 过于粗略、宽泛,导致实习成绩考核与评价结果较为主观,掺杂较多人情分,导致 教育实习评价未能真实反映实习生的教育实习情况,可见不完善的教育实习评价制 度阻碍高校、实习生、实习基地对教育实习活动实际情况的反馈,导致教育实习活 动存在的问题无法完全展现,实习生无法根据评价标准对照比较个人实习活动,不 利于实习生自我成长与发展。另外,高校、实习生、实习基地未能将实习情况及时
31
互相反馈,造成信息不全、信息脱节等问题,对实习活动的未能准确把握,并影响 了对相应问题的解决效率。
4.实习评价监督管理机制不完善
教育实习监督管理理应贯穿整个实习活动,保障N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实习生、 实习基地教育实习活动的顺利开展。N师范大学小学教育专业教育硕士在开始实习 前,成立了由学院领导、学位点主任、研究生班主任、校内外指导教师和管理人员 组成的实习工作领导小组,组织及实施相关教育实习活动,但实习活动的监管工作 未能全面落实到个人,与实习基地联系紧密性不足,“上通下达”工作开展难度较 大,无法及时了解实习进展情况,导致实习生教育实习活动随意化倾向严重。另外, 通过“双导师制”将应用与学术相结合,组成“专家型”实习指导教师队伍,大多 数实习基地实习指导教师具有较高的教学与管理能力,但其理论水平仍需提高补足, 无法完全适应“双导师”的现实需求。高校实习指导教师大多具有较高的教学水平, 理论知识丰富但实践经验不足。
N师范大学小学教育专业教育硕士的实习指导教师未能建立起良好的沟通机制, 缺乏深度的合作与探究,导致实习指导教师各自的优势之处未能充分发挥,对于实 习生的理论水平与实践能力也未能进行融合与提高,因此,高校和实习基地应在指 导教师库中遴选出高水平高素质的指导教师,并对优秀实习指导教师进行奖励和表 彰活动,提高其指导的积极性和有效性。两者并非是独立与割裂的关系,而是需加 强校内外实习指导教师的沟通交流,针对实习生所出现的具体问题,双方应真诚合 作携手共进,提出有针对性的指导策略。因此,高校要将教育实习动员大会充分利 用起来,帮助小学教育专业教育硕士理清本专业的专业要求、专业标准、专业未来 发展等,引导其将“学术性”与“应用性”高度融合,把握教育实习的现实意义, 进一步明确未来教师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素养,充分调动实习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32
四、N师范大学优化小学教育专业教育硕士教育实习评价的
对策
高校作为小学教育专业教育硕士教育实习评价活动的“掌舵人”,其一要发挥 大局意识,在整体上统筹完善实习评价体系。既要吸纳更多主体参与到实习评价中, 推动高校和实习基地建立密切合作,共同充分发挥培育“实习生”功能;其二要规 范实习评价过程,既要科学设置实习评价目的,为实习评价活动的开展提供基本方 向,又需完善实习评价内容,利用科学化的评价方式,促进实习评价结果的客观性, 还需对教育实习评价主体进行权责划分,完善现有教育实习监督与管理制度,建立 以学院为主导、以实习生为主体、以实习基地为依托的“三方负责制”,在各个环 节做好教育实习的监管工作,保证教育实习的有效开展,从根本上提高教育实习效 果;其三要高效利用实习评价结果,各评价主体既要及时反馈实习结果,让实习生 对个人的实习情况做到心中有数;又要尊重各评价主体的评价意见,实习生和实习 指导教师均要深刻反思实习活动,还要对内化教育实习的经验与教训,指导未来教 育教学实践活动,对高校、实习指导教师、实习生等均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一)完善实习评价体系
小学教育专业教育硕士的培养目标是培育具有扎实的小学教育理论知识、具有 熟练的教学和管理技能、具有全方面综合素质的小学骨干教师和管理人员,教育实 习活动是向此目标迈进的关键一步,高校要想有效落实其培养目标,需建立科学的 小学教育专业教育硕士实习培养方案,完善其教育实习评价体系,对实习的全过程 进行跟踪式监督,及时对实习评价结果进行反馈总结,提高教育实习活动开展的有 效性。
1.教育实习评价主体多元化
当下,教育实习评价主体一般为高校校内实习指导教师、实习基地校外实习指 导教师、实习生这四类,但仅由上述主体来主导评价的全过程具有一定片面性,难 以全面评价教育实习活动。从实习生问卷调查数据和实习指导教师访谈中可知,两 者均认可实习基地指导教师和高校实习指导教师对教育实习活动进行实习评价,但 若能对实习评价的主体进行丰富,加入其他参与主体进行评价,则更能体现出教育
33
实习评价的真实性与客观性。可见,教育实习评价结果评定亟需改变单一主体评价 模式,建立多元主体评价体系,探索以实习基地实习指导教师为主体,综合高校实 习指导教师的评价,号召所带班级学生、实习小组、他人、个人等多主体参与实习 评价。每个评价主体有其不同的学历背景、理论水平、技能水平、认知态度等,多 元评价主体有利于从不同视角进行评价活动,使得实习结果评价更加多样全面,保 证实习评价的合理性,帮助实习生从不同视角反思个人实习活动,提高实习生个人 教育教学实践能力。
2.教育实习评价内容丰富化
教育实习评价应注重评价内容的丰富性,本人参考相关文献、N师范大学实习 评价手册等相关实习指导文件,对实习评价内容进行梳理总结为以下四方面:实习 生的职业理念和师德素养、实习生专业知识、实习生专业能力方面均要进行综合性 评定,监测出实习生在实习活动中的效果,从而得出较为全面的实习评价结果。
在职业理念与师德素养方面,首先考察实习生对教师职业的理解和认识,是否 热爱小学教育事业,是否认同小学教师的专业性,是否具有团队合作精神,是否能 与其他同事开展良好合作与交流,是否具较高的教师职业道德等;其次考察实习生 对小学生的态度,能否主动关爱小学生,是否尊重小学生独立人格,是否维护小学 生合法权益,能否积极创造良好教育条件,让小学生拥有快乐的学校生活。再次考 察实习生对教育教学工作的态度,能否在教学中虚心听取意见,能否严于律己宽以 待人,是否努力钻研教材、认真备课、认真试讲,是否做到认真及时批改作业,是 否具有先进教育理念,能否耐心辅导学生,能否尊重学生身心发展差异做到因材施 教。
在专业知识方面,首先考察实习生是否了解不同年龄阶段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规 律及特点,是否了解小学生学习发展特点,是否掌握不同年龄阶段小学生行为习惯 的培养方式,是否具备小学生安全防护知识。其次是考察实习生的学科专业知识, 是否具备精深的学科专业知识,是否了解多学科知识,是否掌握所教学科的课程标 准和教学知识,是否能将个人已有知识传递给小学生。再次考察实习生的教育教学 知识,是否掌握教育教学基本理论,是否具有教师教学品行。另外,还要考察实习 生是否具备通识知识,具有相应的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知识;是否具有相应的 艺术素养。
在专业能力方面,首先考察教育教学能力,是否能够系统完整讲述教学内容,
34
达到课程标准要求,是否能够把握教学重难点教材是否处理得当,是否能够在教学 中贯彻教学原则,是否选用恰当的教学方法,授课思路是否清晰,是否注重启发学 生思考,能否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语言是否表达准确、 生动流畅、富有逻辑性,三笔字是否规范美观,教姿和教态是否自然并能恰当辅之 以体势语言;其次是班主任工作能力,是否热爱班主任与班级管理工作,是否认真 履行班主任职责并能积极主动开展工作,是否具有教育热情和责任感,是否能够有 效组织学生开展活动,是否关注学生综合素质,是否实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思 想状况;再次是沟通和交流的能力,与孩子小学生老师的有效沟通和交往、与孩子 父母之间的有效沟通和交往、与孩子同事之间的有效沟通和交流等是否都顺畅而有 效;需要学生综合地考虑其教育科学的研究实践能力,是否完全可以独立参与到校 内组织的各种教育科学研究实践活动,顺利地完成毕业实习准备阶段中的相关课题 的研究;最后才是要考察学生反思能力和自我发展的能力,是否真的能够主动积极 的获取和分析各种相关的信息,是否真的能及时进行自我总结和反思改进并进一步 完善自身教育和教学工作,是否能够针对现实问题提出解决对策。
综上所述,若停留在实习生行为层面,仅对学科教学、班级管理和学校管理、 教育调查研究等进行宏观评价,无法完全满足教育实习评价内容全方面的要求,因 此,要丰富实习评价的具体内容,关注实习生具体实习行为和实习思维、理念、态 度等,实习评价内容覆盖到教育教学思维、创新思维、教师职业道德、教师职业理 想、教师情感态度、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等方面,多角度多方面衡量实习生的 教育实习活动,帮助实习生更好参与教育实习,加深其对教师职业的深度理解,理 解小学教育工作的重要意义,提高其职业道德水平和敬业精神,为未来的教师职业 做好经验积累。
3.教育实习评价方法现代化
实习评价方法要与时俱进,若仅采用书面文字材料、实习生口头述职、实习生 日常表现很难对实习效果进行公正客观的评价,因此评价方式应与时俱进,充分利 用现代化、智能化、信息化工具开展评价活动,如实习生可利用现代多媒体辅助教 学设备,对课堂教学工作、班级管理工作等实习成长环节进行直播或录播,并按照 一定要求整理打包成留存可视化材料,实习完成后提供给相关实习评价主体,以此 做到评价过程有据可依。此外,应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依托网络平台,建立 教育实习信息化网络平台,专门开设教育实习专栏,推广利用线上评价方式,实时
35
监测实习生的实习进程,发挥教育实习监督作用,利用此平台实习生可上传实习生 个人实习计划、实习活动相关图片和视频等,还可随时向实习指导教师提出实习问 题,进行“一键式”线上求助,有利于建立有效的沟通交流机制;实习指导教师在 此平台上传实习指导方案、实习指导工作计划等,还可根据实习评价标准,对实习 生个人实习情况进行线上评分和评语评价,也可对实习生进行实习工作线上指导, 能够及时反馈给实习生指导意见,最后对实习生进行实习结果最终评价时,实习生 在系统中完成相关资料的提交,实习指导教师可根据已有数据信息,通过平台可视 化材料和线上文字材料,完成对实习生评价工作;实习生可进行自我实习评价,此 外其他实习活动参与者都可在网络系统中找到实习活动相关实时记录,快捷高效完 成评价工作,保证实习结果评价的客观性,保障实习工作的顺利开展和有效结束, 让实习生在实习活动中有所收获,有所提升。
4.教育实习评价结果客观化
要保证实习评价结果的客观性,其一是对实习评价主体进行严格把关,在选择 校内、校外实习指导教师时要具有明确的遴选要求,并能按照遴选要求严格开展遴 选工作,遵循“自己会教书,也会教学生教书”的理念进行遴选,具体落实到高校 和实习基地时,把握好“知识+技能+素养”全具备的落实遴选理念,既要选择学术 理论扎实、教学理念先进、教学技能熟练、教学经验丰富、教学成绩出色的老师们, 能够及时解答实习生在学科教学、班级管理、教育研究等方面的困惑,也要挑选思 想道德水平高、教师职业素养高、具有教育理想的老师们,能够激发实习生的教育 热情、端正实习生的实习态度、关心和理解实习生等,给予行动上和心理上的指导 和关怀。其二是对实习标准过程进行严格落实,尽量避免评价主体主观意识和个人 情感加入,高校实习指导教师和实习基地实习指导教师双方应多进行沟通交流,关 注实习生思想心理变化,鼓励实习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和班级管理工作,及时疏解 实习生不良情绪,从而了解实习生真实实习表现,使各评价主体端正评价态度,以 公正、公平、公开为评价原则,严格按照实习评价标准展开评价活动,针对实习生 具体情况进行差异化评价,避免实习评价主观意识的参与。另外,各评价主体均为 实习活动的参与者,均与实习生具有较紧密联系,在评价过程中中极容易加入个人 情感色彩,应引导各评价主体认识客观性评价的意义及重要性,尽量避免个人情感 的加入,以保证实习结果的客观性。
36
(二)规范实习评价实施
实习评价实施过程是以实习评价目的为指导的多主体参与过程,要建立实习评 价主体负责制,树立评价客观性意识,规范实习评价实施过程,还要对实习评价的 全过程进行监督管理,确保实习生能够高标准完成教育实习的预定目标,使其在教 育实习活动中学有所获学有所得,为未来职业生涯奠定良好的基础。
1.明确实习评价的目标
实习评价目标是小学教育专业教育硕士教育实习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衡 量实习生实习效果最直接的评价标准,是检验高校教育实习培养目标完成情况的具 体参照,对教育实习活动起到了导向作用。高校作为教育实习活动主要组织者之一, 高校必须制定科学合理的实习目标和实习评价目标,对实习生的实习目标和实习过 程进行明确具体的规定,覆盖全部的实习内容,评价内容除现有学科教学、班级管 理和学校管理、教育调查研究等方面,还应纳入对实习生的教师职业理想、教师沟 通协作能力、教师反馈反思等内容,积极关注实习生的教育创新能力和教师思想道 德水平,对实习生进行多角度多层次的综合评价。高校应积极组织实习生积极参与 实习动员大会,充分了解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身心发展规律,对实习评价目标进行 详细解读,帮助实习生和实习指导教师理解其内容,端正实习生的实习态度,激发 实习生的提升个人实践能力的内在驱动力;对实习指导教师进行岗前培训活动,可 邀请校内外专家开展实习指导讲座活动,帮助实习指导教师了解实习评价的意义, 端正实习指导的态度,激发实习指导教师的实习指导热情,合理分配个人教学工作 和实习指导工作,提高实习指导教师个人的教育教学指导能力。
2.建立实习主体负责制
教育实习是一项多主体参与的教育活动,建立主体负责制首先要明确主体,明 确规定各主体的组成、各主体的职责和权限、各主体的奖惩措施等内容,厘清高校、 实习基地、实习生的工作内容和职责范围,将实习活动内容逐项落实到人,高校实 习指导教师和实习基地实习指导教师作为实习活动必要参与者,高校在遴选指导教 师时要把握好“学术性”,选择理论知识水平较高、基础教育研究较深、实际教学 经验丰富的校内导师和高校校内实习指导教师,其职责在于指导实习生开展理论学 习,开展教育调查研究并完成学位论文的撰写,帮助实习生适应实习节奏,察觉到 实习生消极的心理活动要及时沟通疏导;实习基地遴选指导教师时要把握好“应用
37
性”,选择教学经验丰富、理论知识水平较高的优秀教师和教育管理者,主要负责 指导实习生进行实习实践活动,对实习生实习实践具有重要影响,对教育实习效果 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落实好“多导师制”,作为实习指导教师要完成好所承担的 双重任务,既要保质保量完成本职工作相关内容,也要了解实习生的基本情况,鼓 励实习生积极探究敢于提问,并且能及时为实习生答疑解惑,深入思考并吸取其他 指导教师指导经验,提升自身指导能力履行自身对实习生的指导职责,帮助实习生 树立“师范性”,促使实习生内心深处转变观念,真正达到“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的精神境界。
3.监督实习评价全过程
高校是师范生走上教师岗位的必经之路,是教育实习活动的主要组织者,应承 担起评价活动的管理与监督职责,联合实习基地、实习生等评价主体,共同组建实 习监督小组,引导实习指导教师在实习评价过程行使公正评价权。在实习生实习过 程中定期到实习基地,通过访谈或实地调查等形式,如实记录高校校内实习指导教 师和实习基地校外实习指导教师的指导情况,根据实习指导教师指导工作相关标准 对实习指导教师指导职责的落实程度进行评估,综合实习指导教师在实习生实习前、 实习中、实习后的指导和评价行为进行评估记录,并将评估考核结果纳入个人档案, 作为其未来职称评定、项目申请、工资薪酬等方面的考察指标之一,提高实习指导 教师对于实习生实习活动的重视程度,促使实习指导教师积极参与实习评价,使其 实习评价行为有据可依,保障教育实习评价结果的公正性与客观性。此外,评价过 程要应摒弃只关注实习结果的思维定式,要对实习生在实习过程中的实习行为进行 详细观察记录,随时随地关注有关实习生教学活动、能力变化、思维变化等,做到 贯穿实习生的实习活动全过程。
(三)高效利用评价结果
1.及时反馈实习结果
教育实习评价体系中应将实习反馈和监督机制考虑在内,原因有二,其一是实 习成绩并非实习评价活动的终结,其二是实习评价并非教育实习活动的终结。检验 评价结果是否公正客观,而应是贯穿于实习各环节的全部内容,各评价主体应及时 公布出各项实习内容评价结果,随后进入实习评价反馈阶段,若实习生或实习指导 教师对于评价过程存在困惑,鼓励其要随时随地进行及时反馈,相关单位对实习生
38
或实习指导教师所反馈问题和反馈意见应备案成册,在规定时限内向实习生或实习 指导教师答疑解惑,反馈真实评价结果,帮助实习生及时改进实习行为,指导实习 生取得更大的实习收获。
2.深刻反思实习活动
教育实习活动是一个积攒经验值的大舞台,高校和实习基地应建立常态化沟通 机制,及时与对方进行深度交流,对实习生的实习活动全过程有基本的认识。实习 指导教师积攒丰富的指导经验,了解实习生具体情况,敏锐发现问题,提出相应的 解决策略。据访谈可知,大多数实习生进行学科教学和班级管理活动会遇到些许困 惑,鼓励实习生向实习指导教师及时求教提问,借此机会实习指导教师导师可以增 加对实习生实习情况的了解,锻炼实习指导教师个人对实习生的指导能力。另外, 实习生作为教育实习活动的主体,要明确知悉教育实习的目标,深刻理解实习活动 的本质内涵,对于实习评价结果要理性正确看待,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及时向有经 验的实习指导教师请教,与实习表现较好的同学沟通交流,在端正对实习活动的态 度的基础上进一步做好学生身份转变,始终承担好个人实习活动的主要责任,认真 履行教育实习中的义务,承担起教师的责任与使命。
3.落实到未来教育活动
教育实习评价是推进实习活动顺利开展和圆满结束的重要环节,各实习评价主 体的积极参与均具有重要意义,实习生、高校和实习基地主体单位应端正教育实习 态度,认清教育实习目的,将教育实习评价贯穿于整个教育实习活动中,努力完成 教育实习相关任务,实习生应充分理解实习评价目的,充分利用评价结果,改进完 善个人教育实习行为,不断提升个人教育教学技能和师德素养,为未来教师职业奠 定基础;高校应做好驾驭实习评价监督工作,规范实习评价行为,引导校内实习指 导教师进行公正、客观、合理评价,将评价结果及时反馈给相关主体,发挥实习评 价结果余热,帮助各主体深入思考与努力提升,促进高校自身完善小学教育专业教 育硕士的培养方案、课程计划、教学安排等内容,形成一套完整科学的教育实习评 价体系;实习基地应发挥实习基地优势,做好实习生接收和培养方案,校外实习指 导教师及时关注实习生在教育实习过程中思维上和行为上的变化,按照实习评价标 准严格开展评价行为。总之,高校、实习生、实习基地三方亟需用心沟通、携手并 进,在教育实习实践中不断探索改进,共同推进教师教育的发展。
39
结语
教师专业发展是备受关注、值得探究的话题,教育实习活动是教师职前教育的 重要环节,并架起师范实习生走向教师的桥梁,对师范生的未来教师职业发展具有 重要意义,但由于实习生、实习基地或实习班级、小学生均具有不可预估性,因而 实习活动需要适时而动,实习工作也需要根据不同情况进行调整和改进。实习评价 虽是教育实习中的组成环节之一,但其贯穿于教育实习的全过程,充分利用形成性 评价功能和终结性评价功能,对实习生个人、高校、实习基地等均具有不可替代的 作用,完整科学的实习评价体系有助于小学教育专业教育硕士实习活动的高效展开。 本研究中对 N 师范大学的教育实习进行了现状调查,也对其教育实习评价开展了探 索研究,总结其在教育实习评价中所出现的问题,并对问题进行了原因探析,提出 了相应的改进对策。但对国外相关研究仍不够深入,对所提对策建议仍不够全面, 还需进行下一步的探究和完善。
最后,我衷心希望此项研究能够增加研究者们某些灵感和启发,提升研究者们 对教育实习评价活动的关注度,为相关教育主体单位提供一些参考!
40
参考文献
著作类:
[1]陈玉琨.教育评价学[M].人民教育岀版社,1999.
[2]王道俊.教育学原理[M].人民岀版社,2017.
[3]顾明远.教育大辞典(合订本)[M].上海教育岀版社,1998.
[4]顾敦沂.教育实习指导书[M].人民教育岀版社,2006.
[5]许高厚.教育实习导论[M].北京师范大学岀版社,1995.
[6]车广吉,林月周,窦焕坤.中学德育学科教学概论[M].吉林人民岀版社,2008.
[7]杨泉良,许占权.教师从业要求与继续教育[M].武汉大学岀版社:,201703.291.
[8]李利.职前教师实践性知识发展研究[M].苏州大学岀版社,201501.178.
硕博论文类:
[1]张海舰.基于反思的发展性教育实习评价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05.
[2]李奔.高师院校教育技术学全日制教育硕士教育实习现状调查与分析[D].东北师范大学,2012.
[3]霍丽荣.云计算环境下的多元化学生评价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0.
[4]冯霞.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实习质量管理评价体系构建[D].郑州大学,2010.
[5]李雪婷.高师院校教育实习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D].辽宁师范大学,2019.
[6]王淑慧.教育硕士(小学教育)实习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4.
[7]常丽娟.应用型本科院校小学教育专业教育实习评价现状及对策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9.
[8]周燕.英国“以学校为基地的”教育实习模式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1.
[9]王薇.法国教师职前培养中的教育实习研究[D].西南大学,2016.
[10]陈强.论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的专业性[D].南京师范大学,2012.
[11]田莉.高等师范院校师范生教育实习评价的问题与策略[J].上海教育评估研究,2014, 3(02):11-15+23.
[12]王淑慧.全日制教育硕士(小学教育)实习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4.
[13]彭婷.美国职前教师教育实习评价的经验与启示[J].课程教学研究,2014,(03):18-22.
[14]陈威.“实践取向”小学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3.
[15]周宁之.近代中国师范教育课程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3.
[16]杨宁.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发展:目标层次、影响因素与培养策略[D].东北师范大学,2013.
[17]徐蒙蒙.基于INTASC标准的教育实习评价设计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3.
[18]王雁,李欢,莫春梅,张瑶.当前我国高等院校特殊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现状分析及其启示[J].教师教育研究,
41
2013,25(01):28-34.
[19]王萍.美国中小学教师教育发展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2.
[20]闫俊斌.教育实习前后师范生教学效能感的调查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2.
[21 ]汪珍.本科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专业能力培养的现状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2.
[22]张文军,钟启泉.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的国际趋势[J].教育发展研究,2012,32(10):1-6.
[23]杨爱君.高师教育实践课程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2.
[24]邓杰.教育实习对免费师范生职业认同感的影响[D].西南大学,2012.
[25]曹华清.专业发展视阈下的历史教育实习评价改革思考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 38(02):35-40.
[26]云莉.当前高等师范院校教育实习评价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2, 25(03):41-43.
[27]徐哲.高等师范院校教育实习研究:现状、问题及对策[D].上海师范大学,2012.
[28]姚云,李福华,张继华.我国师范生教育实习改革的路径思考[J].教育研究,2012,33(02):103-108.
[29]杨跃.师范生教育实习反思[J].高等教育研究,2011,32(07):63-67.
[30]唐恒钧.顶岗实习中师范生专业素质发展研究[D].西南大学,2011.
[31]李白桦.教师专业化进程中师范生教育实习评价改革的策略J].教育与职业,2011,(05):181-182.
[32]林晖.高校师范专业教育实习评价改革初探[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 9(08):65-68.
[33]陈昌奇.动态评价理论视角下的教育实习评价模式探索J].职业教育研究,2010, (08):54-55.
[34]王芳.课程改革背景下师范生教育实习状况及影响因素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
[35]杨秀玉.教育实习:理论研究与对英国实践的反思[D].东北师范大学,2010.
[36]陈亚君.师范院校生物学专业教育实习评价体系的构建[D].华东师范大学,2010.
[37]唐荷意.对当前我国高师教育实习评价的思考J].宁夏师范学院学报,2010, 31(01):128-130.
[38]赵彦俊.“实习支教生”实践性知识生成研究[D].西南大学,2009.
[39]骆琤.中美教师教育实践课程比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
[40]朱长明,皮飞鹏.适应新课程的教育实习评价改革J].新课程研究(下旬刊),2009, (03):62-64.
[41]徐敏,崔鸿,李娟.中外教育实习模式的比较研究[J].外国中小学教育,2008, (12):25-30.
[42]林浩亮,王革,黄景忠,曲中林.高等师范院校教育实习评价指标体系的改革和设计[J].韩山师范学院学报, 2008, 29(05):84-88.
[43]俞华.教师专业发展背景下的教育实习个案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
[44]高月春.高等师范院校教育实习改革理论与实践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8.
[45]张洪丹.高师院校教育实习的现状、问题与对策[D].东北师范大学,2008.
[46]秦立霞.美国教师资格认证制度及其效应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8.
42
[47]杨玉梅.我国高师师范专业顶岗实习实施效果现状调查研究[D].西南大学,2008.
[48]余小红.我国教育实习的发展历程与研究现状J].现代教育科学,2008, (01):124-128.
[49]韩立福,于兴国,秦文孝,刘玲,李民,胡秋莉,李桂清.高等师范学校教育实习现状调查报告[J].大学(研究 与评价), 2007, (11):32-38.
[50]王叔新.教育实习评价考核功能的探索[J].台州学院学报,2007, (05):82-86.
[51]王立国.基于教师专业发展的教师素质标准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7.
[52]张琚.教育实习对于教师职前培养的实效性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7.
期刊类:
[1]余小红.我国教育实习的发展历程与研究现状J].现代教育科学,2008(01):124-128.
[2]徐志伟.高师院校教育实习的回顾与愿望[J].课程.教材.教法,1999, (02):51-54.
[3]陈全战,赵本全.教育实习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J].教育探索,2009(04):71-73.
[4]王文静.关于我国高师教育实习的理性思考[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2001(05):65-69.
[5]高月春.高等师范院校教育实习研究综述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S1):156-157.
[6]王永红,汪朝阳.高师教育实习改革思路探索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2000(03):49-54.
[7]高洪源,赵欣如.关于强化与创新高师教育实习构想[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2000(03):55-58.
[8]于开莲,宋鹏雁,张慧,曹磊.循证师范专业认证视域下学前教育专业本科教育实习评价标准构建研究[J].教 师教育研究, 2022, 34(01):40-48+56.
[9]吴超,刘讯,钱长江. 高校师范专业学生教育实习评价模式构建与实践——以贵州师范学院生物科学专业为例 [J].高教学刊,2021, 7(34):53-57.
[10]吴迪,张燕倪.专业认证视角下师范生教育实习评价现状的调查研究J].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21, 23(06):26- 30.
[11]周建松,胡展育,陈静,胡国贤.教育实习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一一基于文山学院教育实习现状J].文山学 院学报, 2020, 33(06):94-98.
[12]董金茂.教育实习评价方法改革的探索与体会[J].教育现代化,2020, 7(54):36-38.
[13]杨美玲,郑立.高职院校小学教育专业教育实习评价体系研究——以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小学教育专业为 例[J].开封文化艺术职业学院学报,2020, 40(04):137-138.
[14]杨继美.多元评价法在高校英语教育实习评价中的运用[J].产业与科技论坛,2020, 19(08):254-256.
[15]赵艳芳.职前教师教育实习评价的困境及改进策略[J].教育教学论坛,2020, (05):345-346.
[16]张军芳,杜鹏,程风林,杨君子,崔红芳,张利民.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师范生教育实习评价研究——以衡水 学院为例[J].高师理科学刊,2019, 39(05):5-9.
[17]邱艳萍,何斯琪.高师院校教育实习评价问题研究[J].教育观察,2019, 8(13):105-107.
43
[18]谢淑珍.高职小学教育专业教育实习评价模式的改革与探索J].九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 (01):36-38.
[19]李政云,王攀.美国实习教师表现性评价及其对我国教育实习评价的启示[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2018, 17(01):94-98.
[20]于宁宁.高师院校教育实习评价问题的思考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7, (04):261-262.
[21]吴骏.实习学校指导教师对师范生教育实习评价的调查研究J].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2017, 17(01):53-56.
[22]黄玉新.基于师范生教师专业发展的教育实习评价体系探索一一以宁夏师范学院为例[J].才智,2016, (31):162+164.
[23]朱长明,饶永生.借网络技术促教育实习评价[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6, (04):21-24.
[24]王强.地方院校师范生教育实习评价体系改革探究一一基于发展性评价视角的思考[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 学报, 2015, 31(12):10-12.
[25]王金香,张丽娟.“G-U-S”模式下的教师教育实习评价的实践反思一一以汉语言文学专业为例J].语文教学 通讯・D刊(学术刊),2015, (09):13-15.
[26]杨登伟,段俊霞.高师院校教育实习评价的困境与岀路[J].当代教育论坛,2015, (01):62-69.
[27]马丽平,张丽娟.基于培养卓越教师的教育实习评价探讨一一以语文学科为例[J].语文教学通讯• D刊(学术刊), 2014, (12):12-14.
[28]王国辉,王莹.美国中小学教师职前教育实习评价:历程、体系及特点[J].世界教育信息,2014, 27(22):46-50.
[29]田莉.高等师范院校师范生教育实习评价的问题与策略[J].上海教育评估研究,2014, 3(02):11-15+23.
[30]付友华.发展性教育实习评价探讨J].湖北理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 31(01):84-86.
[31]牟善武,宗有智,牟善文.创新与构建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教育实习评价指标体系一一以延安大学为例[J].运 动, 2014, (01):57-58.
[32]曹华清.专业发展视阈下的历史教育实习评价改革思考[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 38(02):35-40.
[33]云莉.当前高等师范院校教育实习评价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2,
25(03):41-43.
[34]李白桦.教师专业化进程中师范生教育实习评价改革的策略[J].教育与职业,2011, (05):181-182.
[35]林晖.高校师范专业教育实习评价改革初探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 9(08):65-68.
[36]陈昌奇.动态评价理论视角下的教育实习评价模式探索J].职业教育研究,2010, (08):54-55.
[37]唐荷意.对当前我国高师教育实习评价的思考[J].宁夏师范学院学报,2010, 31(01):128-130.
[38]林浩亮,王革,黄景忠,曲中林.高等师范院校教育实习评价指标体系的改革和设计[J].韩山师范学院学报,
2008, 29(05):84-88.
[39]王叔新.教育实习评价考核功能的探索[J].台州学院学报,2007, (05):82-86.
[40]熊成群,罗兴文.高师教育实习评价方案设计[J].常德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 (01):92-94.
44
[41 ]赵传江.我国师范院校教育实习评价的指标体系研究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 (05):101-104.
[42]李华.师范教育实习评价指标模型及反馈控制的研究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1995, (03):36-41.
[43]王林全.英国师范教育实习评价[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1993, (03):71-73+70.
外文文献:
[1]VerklerK W .Let's Reflect: The Professional Portfolio as a Prerequisite for Internship[J]. Actional in Teacher Education,2002,22(2):116-121.
[2]Merino N,Puncheon R .The Performance Assessment for California Teachers:An Introduction[J].The New Educator,2013,9(1):3-11.
[3]Smith E R. Smith P K. Assessment of Student Teachers: An Alternate Model[J]. Teacher Education Quarterly, 1991,18(4):39-46.
[4]Butler University. Student Teaching Handbook [EB/OL]. https://www.butler.edu/file/16385
[5]Mette Bak Andersen. Reintroducing Materials to Design for Sustainability:Design Process and Educational Practice[M].Taylor andFrancis:2021-01-12.
[6]Lambert Craig,Oliver Rhonda. Using Tasks in Second Language Teaching:Practice in Diverse
Contexts[M].Multilingual Matters:2020-10-08.
[7]Marianne E. Krasny. Advancing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Practice[M].Cornell University Press:2020-01-01.
[8]Cris Mayo,Mollie V. Blackburn. Queer, Trans, and Intersectional Theory in Educational Practice[M].Taylor and Francis:2019-12-06.
[9]Jennifer Leigh. Conversations on Embodiment Across Higher Education[M].Taylor and Francis:2018-09-14.
[10]Biesta Gert,Wainwright Emma,Aldridge David. Editorial: Acase for diversity in educational research and educational practice[J]. British Educational Research Journal,2022,48(1):
[11]S. Alcaraz-Dominguez , M. Barajas. Conceptualization of Socioscientific Issues in Educational Practice from a Review of Research in Science Education[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formation and EducationTechnology,2021,11(6):
[12]Kubik Veit,Gaschler Robert,Hausman Hannah. PLAT 20(1) 2021: Enhancing Student Learning in Research and Educational Practice: The Power of Retrieval Practice and Feedback[J]. Psychology Learning & Teaching,2021,20(1):
[13]Urhahne Detlef. Empirical Educational Research. Current topics in educational practice and educational research[J].
ZEITSCHRIFT FUR PADAGOGISCHE PSYCHOLOGIE,2014,28(3):
[14]Daniel H. Jarvis. Perspectives on educational practice around the world[J]. International Review of Education: Journal of Lifelong Learning,2020,66(2-3):
[15]Agnieszka Bates. Readiness for School, Time and Ethics in Educational Practice[J]. Studies in Philosophy and Education,2019,38(4):
45
[16]Mark Priestley,Stavroula Philippou. Curriculum is — or should be — at the heart of educational practice[J]. The Curriculum Journal,2019,30(1):
[17]Prestridge,Tondeur,Ottenbreit-Leftwich. Insights from ICT-expert teachers about the design of educational practice: the learning opportunities of social media[J]. Technology, Pedagogy and Education,2019,28(2):
[18]Herner Saeverot,Vegard Kvam. An alternative model of researching educational practice: A pedagogic — stereoscopic pointofview[J]. British Educational Research Journal,2019,45(1):
[19]Mizrap Bulunuz,Deniz Ece Ovali,Ay§egul iri Qikrikgi,Elfide Mutlu. An Evaluation of Educational Practices
Concerning Noise Level and Noise Control in Nursery School: AnAction Research[J]. Egitim ve Bilim,2017,:
[20]Hadfield Mark Connolly Mark Barnes Yvonne Snook James. Developing the Capacity to Support Beginning Teachers in Wales: Lessons Learnt from the Masters in Educational Practice[J]. Cylchgrawn Addysg Cymru / Wales Journal of Education,2017,19(1):
[21]JacksonEmma. Personal Reflections on the Masters in Educational Practice[J]. Cylchgrawn Addysg Cymru / Wales Journal of Education,2017,19(1):
[22]Participant evaluation of educational practices in health services[J]. Cadernos CEDES,2009,29(79):
[23]Dave Trotman. Interpreting imaginative lifeworlds: phenomenological approaches inimagination and the evaluation of educational practice[J]. Qualitative Research,2006,6(2):
[24]Evaluation of educational practices a gifted and talented program[J]. Psicologia Escolar e Educacional,2004,8(1): 论文集:
[1]王晓青.德国教师教育实习阶段的特色[A].山东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扬州大学基础教育研究所.当代教育评 论2016 (第3辑)[C].:教育部山东师范大学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2016:239-241.
[2]史俊,衣新发,赵竹青,薛荣,韩蒙.教育实习对师范生教师胜任力的影响[A]中国心理学会.第十八届全国心 理学学术会议摘要集——心理学与社会发展[C].中国心理学会:中国心理学会,2015:37-38.
[3]秦德生.全日制教育硕士教育实习对教师实践性知识与能力影响研究[A].吉林省科学技术协会.发挥科技支撑作 用深入推进创新发展一一吉林省第八届科学技术学术年会论文集[C].吉林省科学技术协会:吉林省科学技术协会 学会学术部, 2014:468-470.
[4]张守波,史宁中.教师专业化进程中的高师院校实践性教学[A].全国高等师范院校数学教育研究会.全国高等师 范院校数学教育研究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全国高等师范院校数学教育研究会:中国高教学会高等师范教 育研究会数学教育会, 2008:427-435.
[5]岳斌.如何做一名好的实习老师[A].甘肃省化学会.甘肃省化学会第二十五届年会、第七届甘肃省中学化学教学 经验交流会论文集[C].甘肃省化学会:甘肃省化学会,2007:304-306.
【本文地址:https://www.xueshulunwenwang.com//jiaoyulei/shuxue/6598.html

上一篇:山西省农村小学教育信息化发展研究。

下一篇:小学教育惩戒问题的现状调查及策略研究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