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网站地图
  2. 设为首页
  3. 关于我们


S 银行供应链金融业务风险管理优化研究

发布时间:2022-09-30 10:34
目录
摘要 I
Abstract III
一、绪论 1
(一)研究背景 1
(二)研究意义 2
1.理论意义 2
2.现实意义 2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2
1.国外研究现状 2
2.国内研究现状 4
3.文献述评 6
(四)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7
1.研究内容 7
2.研究方法 7
二、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8
(一) 供应链金融概述 8
1.供应链金融 8
2.供应链金融业务风险 11
3.供应链金融业务风险管理 12
(二) 理论基础 13
1.信息不对称理论 13
2.委托代理理论 13
3.全面风险管理理论 13
三、 S银行供应链金融业务情况及融资模式 15
(一) S银行基本情况 15
(二) S银行供应链金融业务概况 15
(三) S银行供应链金融业务的融资模式 17
1.存货类融资 17
VI
2.预付类融资 18
3.应收类融资 20
四、 S银行供应链金融业务风险情况及管理现状 23
(一) S银行供应链金融业务的风险情况 23
(二) S银行供应链金融业务风险的识别管理现状 24
(三) S银行供应链金融业务风险的评价管理现状 26
(四) S银行供应链金融业务风险的应对管理现状 28
五、 S银行供应链金融业务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 32
(一) S银行供应链金融业务风险识别方面的问题 32
1.局限于贷前审查,缺少信息搜集和分析渠道 32
2.与传统授信风险识别混同,忽视供应链金融的特殊性 33
(二) S银行供应链金融业务风险评价方面的问题 34
1.对供应链整体风险评价不足 34
2.风险评价指标设计不全面 36
(三) S银行供应链金融业务风险应对方面的问题 36
1.对质押物的动态监管不到位 18
2.供应链金融业务贷后管理系统不完善 38
六、 S银行供应链金融业务风险管理的优化对策 39
(一) 风险识别的优化:完善对供应链金融业务的风险识别内容 39
(二) 风险评价的优化:建立健全供应链金融业务风险评价体系 41
(三) 风险应对的优化:加强供应链金融业务贷后风险监控系统 51
(四) 供应链金融业务风险管理的保障措施 54
七、 研究结论与展望 55
(一) 研究结论 55
(二) 研究展望 55
参考文献 57
致谢
论文独创性声明
论文使用授权声明
VII
、绪论
(一)研究背景
中小企业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蓄水池”与“稳定器”,中小企业融资难 一直是备受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在我国不完全市场化竞争的经济体制下,中小 企业因自身抵押资产缺乏、财务能力不足及管理体系不完善等因素,银行等金融 机构更倾向于将资金投资于风险较小,或规模较大、资产实力较强的大中型企业, 导致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已制约其发展。近年来,为了解决中小企业融资窘 境,我国政府不断出台一系列诸如将税改费、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利好政策,一 定程度上有利于中小企业解决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但对于从根本上解决制约 中小企业发展的融资问题,依然杯水车薪。
中小企业资信能力、经营状况虽不及于大中型企业,但中小企业也具备真实 贸易背景,开展业务时依托其下游核心客户,回款相对稳定。但近年来,随着赊 销贸易在国内外盛行,处于供应链环节的中小企业,普遍面临资金短缺、垫付货 款压力。与此同时,随着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单个企业之间的竞争正逐渐转化 为供应链之间竞争,处于供应链中各企业相互依存度不断加深。在此背景下,为 增强中小企业生存能力,提高供应链整体产业运作效率,降低中小企业融资成本 的供应链金融业务获得快速发展。
自平安银行首次推出供应链金融业务后,各商业银行开始积极探索,将供应 链金融业务视为信贷业务新的发展方向,逐渐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供应链金融服务 产品。2020年 9月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了《关于规范发展供应链金融支持供应链 产业链稳定循环和优化升级的意见》,明确提出推动供应链金融业务的规范发展 与创新,逐步完善配套的政策支持体系,同时要防范相关风险,做好业务风险的 管理。上述意见肯定了供应链金融业务的价值,明确了供应链金融业务的发展方 向。截至 2020年末。我国供应链金融业务规模为 24.9万亿,预估 2021年为28.6 万亿,年均符合增长率在 10%以上,市场需求持续增长,但总体仍处在初步阶段。
S 银行于 2007年涉足供应链金融业务,为客户打造了全流程基于互联网的 网络供应链金融服务,该项业务投入到市场后,得到了企业的广泛关注。此后, S银行积极研发推出更多的供应链金融产品,以服务企业的融资需求。S银行供 应链金融业务快速发展的同时,相关业务风险逐渐暴露,风险管理难度加大,现 有的风险管理体系难以满足业务发展的需求,资产管理面临着较大的压力,需要 找到有效措施,控制供应链金融业务风险,促进该项业务的稳健发展,这也是本 文选择探究S银行供应链金融业务风险管理的重要原因。
1
二)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
供应链金融是近年来备受关注的业务,其缓解企业融资约束的作用,受到了 政府有关部门以及学界的高度认可。查阅国内外学者的相关文献,发现以“供应 链”为主题的研究十分丰富,但是研究视角多为供应链金融的发展模式、供应链 金融缓解企业融资难效果的实证检验,从商业银行角度探讨供应链金融业务风险 管理问题的研究有待丰富。因此,从商业银行角度探究供应链金融业务的风险管 理问题是非常必要的。因此,本文对S银行供应链金融业务风险管理问题的研究, 能够丰富供应链金融相关领域的研究视角,补充相关领域的研究成果。
2.现实意义
商业银行是供应链金融的重要参与主体,在不断优化供应链金融业务模式的 同时,需高度重视业务风险的管理,保障该项业务的稳健风险,避免该项业务风 险的暴露影响到商业银行的资产质量。本文针对S银行供应链金融风险管理问题 的研究,能够帮助S银行客观分析当前供应链金融业务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本文提出的优化对策,能够为S银行改进供应链金融业务风险管理的模式提供参 考,并为其他同类商业银行供应链金融业务的风险管理提供借鉴。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1.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学者对供应链金融的研究时间较早,研究成果较为丰富。依据本文研究 的核心问题,主要从供应链金融与商业银行供应链金融业务两个角度,对国外学 者近年来的研究成果进行梳理。
(1)关于供应链金融的研究
近年来供应链金融的研究重点集中在业务模式的创新与风险控制两个方面。
在供应链金融的创新方面,国外学者主要结合金融科技、物联网、区块链等 技术进行分析。如 Jiang R 与 Kang Y 等(2022)以区块链中的电子支付凭证为 基础,使用直觉模糊集理论构建信任传递模型,对直接信任与间接信任进行全面 考虑,探索构建了企业的信任传递模型,以为供应链金融模式下的企业信用评价 提供新思路,该模型的合理性得到了验证。Hua S与Xiaoye Y等(2022)基于 财务信息匹配平台,探讨了供应链金融的动态折扣方案。Rijanto A(2021)基 于技术接受模型,分析了区块链技术采用如何解决供应链金融问题的过程,结果 发现分布式分类帐交易数据,是驱动区块链技术采纳的主要因素。Hong Y(2021)
2
基于物联网技术设计了智能粮库集成系统,以支持食品供应链模式下的信息化数 据查询,提高食品供应链金融的审核效率。
也有学者从不同角度对供应链金融问题进行了分析,例如 Viktor Hugo Elliot 与 Christiaan De Goeij 等(2020)认为供应链实际上并不是面向所有 企业的,例如物流服务提供商自身虽然有着充足的增值供应链金融解决方案资 源,但实际上并没有实现相应的价值激励。Guida Michela与Moretto Antonella Maria (2021)从客户视角分析了应该如何选择供应链金融服务商的问题,认为 供应链金融业务是万能,需要企业管理者在科学决策的基础上,分析自身是否具 备实施供应链金融的条件,以及供应链金融能否解决企业发展中的问题-More tto Antonella与Caniato Federico (2021)结合当前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全球经济发 展的大背景,探讨了供应链金融能否缓解新冠肺炎带来的金融干扰问题,以权变 理论及资源梳理理论为基础,采用专家调查法搜集研究数据,基于调查结果提出 了供应链金融研究的新方向。Ronchini Alessio 与 Moretto Antonella (2021) 探讨了基于库存与设备的供应链金融解决方案基本决策框架,认为在大危机流行 期间,企业对供应链金融的需求度显著提高oKabir Mohammad Rokibu与Islam Md. Aminul 等(2021)以结构方程模型为基础模型,分析了区块链在供应链金融业 务中具体发挥的作用。
(2)关于商业银行供应链金融业务的研究
受到检索渠道的限制,搜集到的国外学者在该方面的研究成果较少。如Jun C与Keer Xue等(2020)分析了商业银行供应链金融业务中,货物所有权质押 融资模式的发展问题。Tian-ci Jiang与Ye-fan Lan (2018)探讨了供应链金融 下商业下商业银行的授信问题,认为合理授信的方式能够在控制商业银行信贷风 险的基础上,更好的为供应链中的企业提供资金支持。Berkowitzetal (2019) 的调查发现金融科技提供商正在利用自身的技术优势,扰乱商业银行主导的供应 链金融行业,商业银行在利用金融科技创新供应链金融服务的同时,要对金融科 技潜在的风险有清晰的认识。
(3)关于商业银行供应链金融业务风险管理的研究
国外学者对供应链金融业务风险的研究,可以分为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两 类。如Mohammad R (2020)基于数据驱动与网络感知,探索构建了供应链金融 信用风险预测方法,并验证该预测模型的有效性。AlidrisiH (2021)从大数据 的多准测视角,探讨了供应链金融环境成熟度的问题,利用模糊网络分析法对大 数据的5个Vs在SCF中的顺序进行排列,得出影响供应链金融环境成熟度的主 要因素;并提出只有当供应链金融环境的成熟度达到一定水平后,才能够保障供
3
应链金融业务的顺利开展,降低供应链金融业务风险。Belhadi A与Kamble S 等(2021)农业4.0投资供应链金融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最重要障碍是信用风险, 并基于混合集成机器学习法构建了预测农业供应链金融信用风险的模型,确定了 对农业供应链金融信用风险评价的关键变量,验证了该模型的准确性。Ma, Hoi Lam与Leung, Lawrence C(2022)提出信用证在金融链业务中具有重要作用, 提供了托运人委托金融公司向出口商提前付款的选项;金融公司为了控制风险, 会要求托运人为其货物投保,并通过实证研究的方式验证了保险激励措施在降低 供应链金融风险上的显著作用。
2.国内研究现状
我国学者对供应链金融的研究虽然起步晚,但是发展较为迅速,从不同角度 进行的分析,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1)关于供应链金融的研究
国内学者近年来对供应链金融的研究重点,集中在创新发展与信用风险评价 方面。
在供应链金融的创新发展方面,宋华与韩思齐等(2022)的研究探讨了基于 数字技术构建供应链金融网络信任关系的问题,丰富了数字技术在供应链金融网 络关系中的作用机理。李冰琨(2022)分析了“区块链+存货质押”模式的供应 链金融创新发展问题,认为该模式下可以从平台业务中抽取关键性经营数据,降 低融资操作成本,实现信任增肌,是缓解企业融资约束的有益尝试。董春雨与李 守伟(2022)探讨了基于知识图谱的区块链同供应链金融之间的融合发展问题, 提出利用区块链技术赋能传统供应链金融已经成为未来的发展趋势,总结了双链 金融的优势,展望了双链金融的发展路径。董兴林与聂乐杰(2021)分析了区块 链+B2B线上供应链金融的模式,认为该模式能够显著降低各业务阶段面临的风 险,促进各业务缓解参与成员的收益。
在供应链金融的信用风险评价方面,国内学者同样注重风险分析模型的应 用。如陈湘州与陶李红(2021)基于MLP神经网络模型,构建了针对企业的供应 链金融的信用风险评价体系。宋华与杨璇(2018)将供应链金融风险管理分为结 构、流程、要素共三个维度,柴正猛与黄轩(2020)认为应构建科学的供应链金 融识别和评价体系。部分学者分析了供应链金融的影响因素,如李光荣与赵斯昕 (2020)认为除融资企业信用风险外,核心企业信用风险与外部环境风险,均显 著影响供应链金融的信用风险。李娟与聂勇(2021)的研究发现环境因素、网络 因素及管理因素,是供应链风险的主要有道因素。李光荣与官银学(2020)总结 了供应链金融信任风险的特点,具体为系统性风险突出,具有较强的传导性,存
4
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问题等。在风险应对措施方面,冯珊珊与李永梅(2022)的 研究表明区块链技术的应用,具有缓解欸供应链金融业务风险的作用。王轶昕与 贠菲菲(2020)认为应建立区块链信息传递体系,更好的解决供应链金融业务中 的信用风险问题。贾汉星与郭文波(2021)基于双循环的经济发展格局分析了供 应链金融信用风险的传到机制,建议从顶层设计、平台上建设以及核心企业作用 发挥等角度,完善供应链金融信用风险的管控。
还有部分学者从其他方面分析了供应链金融的发展问题,如任博与邱国栋 (2022)的研究认为可以通过智能区块链和供应链金融的耦合,来构建新型供应 链金融运行机制,克服关联企业在供应链金融业务中的合谋掩饰行为。宋华 (2022)认为信任链是我国供应链金融发展的关键,包含可信交易连、可信资产 连以及可信行为链和可信制度链。于辉与王霜(2022)的研究发现核心企业参与 供应链金融的意愿呈现出先强后弱的特点,核心企业容供应链金融之间的资金周 转形态呈现出“倒U型”关系,并且核心企业更偏好存货融资模式。李娟与聂勇 (2022)基于扎根理论深入分析了供应链金融的价值创造协同机理,为供应链金 融网络协调同的理解提供了新视角。龙俊桃(2020)指出在供应链金融业务中, 核心企业信用渗透到了供应链的远端,帮助信贷长尾市场中的小微企业获得低成 本的信贷资源,缓解小微企业的融资困境。
(2)关于商业银行供应链金融业务的研究
国内学者重点探讨了供应链金融业务的创新发展路径,例如王晓(2022)认 为随着区块链技术的日趋成熟,能够帮助商业银行解决发展过程中的痛点,并对 区块链技术赋能商业银行供应链金融的实践进行了梳理,例如农业银行突出的e 链贷,平安银行搭建的 SAS 平台,江苏银行研发的苏银链等。蒋德与杨丁毅等 (2021)提出在双循环经济发展格局下,商业银行应大力发展数字化供应链金融 业务,创新供应链金融服务模式,加强对供应链金融的风险把控。张星(2021) 认为数字化时代商业银行要转变传统的信贷思维,以供应链为中心提供整体化的 金融解决方案,探索数字化的经营模式。杨明与杨鑫(2021)在互联网视角下分 析了供应链金融发展出现的新趋势,将线上供应链金融模式总结为三种类型,第 一种以银行为主体的供应链金融2.0,第二种是以电商为主体的自营线上供应链 金融,第三种是合作性线上供应链金融,提出商业银行要不断提高自身优势,更 好的提供供应链金融服务。景峻与冯林(2021)以案例分析的形式探讨了以产业 生态平台为基础的供应链金融模式,例如“车支付”生态圈的构建等,认为产业 生态平台基础与金融科技赋能显著降低了供应链金融业务的成本,具有零边际成 本与规模报酬递增的效果,为商业银行供应链金融业务的发展提供了思路。周家 珍(2021)分析了物联网技术在供应链金融业务中的价值,建议将其应用到商业
5
银行供应链金融业务中。胡尧与吴庆跃(2021)的研究认为商业银行的供应链金 融业务正面临着新的基于和挑战,应把握供给侧改革的机遇,实现供应链金融业 务的创新发展。薛小飞(2022)基于国外供应链金融业务的发展建议,提出我国 商业银行应加快绿色银行与数字银行的发展,以推动绿色供应链金融的稳步发 展。
(3)关于商业银行供应链金融业务风险管理的研究
在商业银行供应链金融业务风险管理方面,鞠彦辉与许燕等(2018)针对商 业银行的线上供应链金融信用风险构建了盲数评价模型,评价结果为“中线”等 级,并提出了管理建议。朱艳艳与雷岩(2018)分析了商业银行线上供应链金融 的主要融资模式,并探讨了可开展线上供应链金融业务的信用风险识别问题,提 出商业银行应从共性风险与不同融资模式下的个性化的信用分析,分别制定针对 性的风险防范措施。张宇(2018)基于博弈分析的角度研究了商业银行供应链金 融风险管理的问题,提出了提供高供应链系统授信准入标准,优化供应链金融业 务操作流程,加强供应链金融政策支持,制定供应链金融行业标准等建议。张倩 与汤鑫伟等(2021)利用主成分分析法与回归分析法,研究了中小企业守约率与 商业银行供应链金融信贷风险之间的作用机制。高志向(2021)提出商业银行应 加强供应链金融的内部管理机制与授信主体的准入管理机制,做好对抵押物的动 态管理,积极培养供应链金融专业人才,以做好供应链金融业务的风险管理。李 佳佳与王正位(2021)对比分析了多家商业银行区块链与供应链金融融合发展的 案例,针对性的提出了各案例的优化建议。
3.文献述评
国内外学者对供应链金融相关领域的研究成果较为丰富,关于供应链金融业 务风险的研究近年来不断增多,从理论与实证两个方面分析了供应链金融业务风 险的识别、预测以及管理问题。比较而言,国外学者从理论与实证角度探究了供 应链金融风险管理的预测、分析以及管控问题。例如应链金融信用风险预测方法、 影响因素以及风险评价的关键变量等。国内学者构建了盲数评价模型等供应链业 务风险分析模型,探讨析供应链金融业务风险水平的评价方法;通过主成分分析 法与回归分析法,探讨了企业守约率与商业银行供应链金融信贷风险之间的作用 机制。上述研究成果为本文的研究提供了宝贵的借鉴,有利于更深入的理解供应 链金融业务风险问题,了解供应链金融业务风险预测与管理的措施。但是,上述 研究也存在一定的不足,体现在现有研究在分析供应链金融业务风险管理问题 时,多从理论层面进行宏观分析,结合典型案例具体说明供应链业务风险以及融 入定量分析法的研究较少。因此,本文引入典型案例具体阐述供应链金融业务的
6
风险及成因,尝试用层次分析法构建S银行供应链金融业务风险评价体系,能够 为供应链金融业务风险管理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提供一定参考或借鉴。
(四)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研究内容
本文试图以 S 银行为典型案例,探究当前商业银行的供应链金融业务风险管 理优化问题,主要研究内容有七个部分。
第一部分为第一章绪论,简要阐述研究的背景和意义、相关领域的研究现状 以及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第二部分为概念界定与主要理论基础,明确本研究的所 有核心概念,阐述本研究所依据的全部主要研究理论。第三部分为S银行供应链 金融业务及风险,概述S银行的基本情况以及S银行供应链金融主要模式与客户 情况。第四部分为 S 银行供应链金融业务风险情况以及业务风险管理现状,分别 从风险的识别、风险的评价与风险的应对阐述。第五部分为S银行供应链金融业 务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同样从风险识别、风险评价、风险控制三个 方面进行相关研究。第六部分为 S 银行供应链金融业务风险管理的优化,针对前 文分析得出的S银行供应链金融业务风险问题及成因,提出S银行供应链金融业 务风险管理优化对策。第七部分是研究结论与展望。
2.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以“供应链金融”为关键词检索相关文献,梳理相关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 明确商业银行供应链金融风险管理研究的必要性,核心概念以及理论基础。
(2)案例分析法
以 S 银行案例为分析案例并展开专题具体分析,针对目前 S 银行供应链金融 业务风险管理工作存在突出的几个问题,提出具体对策建议,使研究结果具有一 定的实践意义,能够为S银行以及其他情况类似的商业银行提供参考。
(3)实地调研法
为搜集 S 银行供应链金融业务风险管理的有关情况,本文在研究过程中通过 与S银行总行领导、供应链金融业务分管领导、供应链金融业务客户经理以及S 银行供应链金融业务的部分客户进行了面谈或电话访谈,搜集研究资料。
二、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一)供应链金融概述
1.供应链金融
供应链的概念最早出现在物流领域,指由供应商、制造商以及销售方和消费 者串联组成的网络。供应链金融一般指依靠商业银行金融机构等主要资金供给 方,以其供应链业务中涉及的各核心企业网点为运营中心,依据对供应链中核心 企业资信的评价结果,向供应链上下游的小微企业提供信贷资金支持的新型信贷 服务模式。供应链金融活动属于在商业银行客户与上下游供应链企业主体间提供 的一个双向综合金融信息服务中介活动,一方面大大拓展延伸了当地商业银行自 身的核心客户群,另一方面充分满足了各供应链企业之间的贸易经营资金需求。 实际上供应链金融集合了不同的金融服务理念,例如市场营销、产品服务以及风 险管理等,通过集成化的金融产品与金融服务,解决供应链企业的融资问题。同 时,供应链金融属于一种新型营销理念,将供应链整体作为授信独享,不再采用 传统业务中的单一授信模式,能够更好的为整条供应链的稳健运转提供综合金融 服务,推进各项业务的开展。
供应链金融的内涵较为丰富,从各类型业务的基本特点进行分析,可以分为 三类,每一类供应链金融业务模式均是结合供应链企业间的关系以及经营特点, 设计的具有针对性的业务模式,帮助供应链企业将特定资产转换为现金资产,提 高整条供应链的资产利用效率。
(1)预付账款融资模式
该模式适用于供应链下游企业向核心企业进行产品或服务采购的情况,核心 企业在供应链中具有强势地位,在经营过程中常采用下游企业预付款的销售模 式,影响供应链下游企业的资金流情况。预付账款融资模式能够改善上述情况下 供应链下游企业的资金流紧张问题。在核心企业承诺回收商品的情况下,商业银 行以供应链下游企业在商业银行制定仓储地储存的货物所有权为质押物,向供应 链下游企业提供发放一定的信贷额度,并通过控制供应来链下游企业的提货权来 控制业务风险。供应链中下游物流企业则通过采用预付账款模式,可以通过实现 资金分批集中支付或者分批集中提货支付的交易方式,缓解用户全款提货购物造 成的供应链资金压力。
 
 
图 2.1 预付账款融资模式图
由图 2.1可知,预付账款融资的基本业务流程有八个步骤:第一步是下游企 业与核心企业签订相关产品的购物合同,第二步由核心企业将下游企业订购的商 品发送到制定的仓储地,第三步下游企业需要向商业银行缴纳一定比例的保证 金,第四步核心企业要承诺在销售不利的情况回收商品,第五步为商业银行向下 游企业发放贷款并定向支付给核心企业,第六步为下游企业将商品销售给最终用 户并汇款,第七步为按照销售情况归还商业银行的贷款,第八步为下游企业将货 物的所有权转移给最终用户。
(2)存货类融资模式
该模式也被称作融通仓模式,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依据对企业抵押物价值的 评价结果,提供一定比例的信贷资金支持。该经营模式主要的技术风险点主要在 于存货抵押物价格信息的稳定性问题以及未来变现风险能力,实施的关键在于第 三方物流企业能否发挥出尽职验收与监管的作用,并出具存货真实性证明文件, 与提供融资的银行保持实时的信息沟通。商业银行在开展此类业务时要结合物流 企业提供的信息,精准掌握资金需求企业的资金存货的实际周转情况。
6.申请提货
 
 
由上图 2.2 中可知,存货供应链融资新业务模式下的具体操作流程主要大致 有这六步:第一步即是和商业银行、资金链需求方企业、物流企业共同签订银行 三方融资合作授信协议。第二步是资金需求企业将货物转交给物流企业保管并向 商业银行质押,第三步是商业银行向资金需求企业发放贷款,第四步是商品的最 终用户将货款支付到商业银行制定的账户,第五步是商业银行向报关货物的物流 公司发出放货指令,第六步是资金需求企业偿还贷款后,商业银行将剩余部分划 给资金需求企业。
(3)应收账款融资模式 该模式主要用于缓解供应链上游企业的资金紧张问题,例如供应链上游的原 材料供应商或服务供应商,经营规模较小,不具备谈判优势,被迫接受核心企业 提出的先发货后付款的交易方式。该模式下商业银行基于对供应链核心企业的信 任,接受供应链上游企业将对核心企业因交易产生的应付账款作为质押物,向其 提供期限不超过应收账款账龄的信贷资金。核心企业在采用该担保模式企业中还 具有提供反向信用担保贷款的功能作用,若上游企业因经营不善未能偿付信贷资 金,商业银行有权向核心企业追求应收账款,弥补自身的信贷损失。由于应收账 款融资涉及到的货物属性不同,形成了不同的应收账款融资模式,例如保理模式、 融资租赁保理模式等。
10
3.通知应收账款转让
 
 
图 2.3 应收账款融资模式结构图
由图 2.3可知应收账款模式的基本流程主要有六步:第一步是供应链上游企 业与核心企业之间签订销售合同,形成应收账款;第二步是上游企业向核心企业 发出货物,落实应收账款;第三步是商业银行确认货物销售款的回笼方式,要求 而核心企业进行反向担保;第四步是商业银行基于上游企业对核心企业的应收账 款情况,提供一定比例的信贷资金;第五步是核心企业在应付账款到期后,直接 将相关款项汇至商业银行制定账户;第六步是商业银行自动从指定账户扣划资金 偿还贷款,并将剩余款项划给上游企业。
2.供应链金融业务风险
供应链金融业务就是通过全面搜集物流供应链企业中供应链整体之间的业 务贸易活动情况、资金流情况以及仓储货物及周转资金情况,以服务供应链体系 中所有的关键核心企业客户为主要中心,对企业供应链整体资信质量进行客观评 价,并进而提供一个综合性整体的物流金融支持服务整体方案。供应链金融业务 风险可以简单理解为供应链金融业务发展在其开展运行过程中会存在一系列的 特定风险因素或各种风险隐患,主要有下列四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是信用风险。该风险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分析,首先是是供应链金融业 务中核心企业、上下游配套企业以及第三方机构共同构成了 “1+N”结构的产业 链生态群,核心企业的信用对供应链上下游企业具有一定的传导和担保作用,能 够帮助供应链上下游的配套企业获得捆绑授信。在上述两种业务机制配合下,一 旦整个供应链核心企业发生违约风险,也就是必然就会下传到到上下游整条金融 供应链,影响整体信贷资金资金流向的流动性安全,甚至是爆发整体供应链行业 整体性违约信用风险。其次是供应链贸易背景的真实性风险。供应链金融业务将
11
供应链中上下游企业与核心企业的交易情况作为重要考虑因素,一旦出现供应链 中资金需求企业提供虚假贸易信息的情况下,会导致商业银行提供的供应链金融 业务面临巨大风险。
第二是业务操作风险。该系统风险也是目前商业银行要开展现代供应链金融 业务中需要引起重点防范的重要风险,商业银行需要在对供应链情况进行专业识 别、评价及控制的情况下,才能够保障信贷资金的安全。上述过程中的任何一个 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影响信贷资金的安全。
第三是法律风险。商业银行供应链金融业务涉及到《质权法》、《物权法》 等内容,需要遵守相关法律规定的基础上,使用有关法律保障双方的合法权益。
第四类是市场风险,指由于产品价格上涨与贷款利率异常波动可能产生损失 的市场风险。供应链金融业务带来的市场风险主要来源是由授信客户商品行情波 动变化、抵押物价值大幅波动影响和汇兑损益影响等风险因素,导致被授信期间 客户的长期偿债风险能力等出现短期不确定性因素带来相应的波动风险。
3.供应链金融业务风险管理
风险管理指针对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识别、度量和分析,依据分析结果选取 有效的风险应变策略,并有计划、有目的的处理相关风险,用最小的成本达到最 大安全保证的一种管理办法。
供应链金融业务风险管理指商业银行通过风险识别、评价以及控制等程序, 使供应链金融业务的风险发生概率及影响处在可控范围内,以保障该项业务的安 全性,提高信贷资产的收益。供应链金融业务风险管理是一项综合性和系统性的 工作,体现在供应链金融业务的整个流程,例如贷前进行的信用调查,贷时进行 的各项资料的审查控制,贷后对资金需求企业经营情况与抵押物的监控管理,以 及按时收回信贷资金。具体的风险管理流程分为三个环节:
首先是风险识别环节,通过科学的方法找出供应链金融业务潜在的风险,分 析潜在风险可能导致的损失。风险识别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凭借个人的主观意 识和工作经验及进行预测,另一种是咨询专业人事的意见。风险特征识别分析方 法的另两个很重要的分析发展阶段一是首先要会对市场各个特定风险要素进行 市场风险的识别与分类研究和影响原因分析寻找,并应能完全依据可识别市场风 险特征的发生及改变过程的风险相对变化概率范围大小和风险相对变动影响市 场风险程度等而能对其中每个市场风险要素进行风险分类。检查表法、头脑风暴 法以及德尔菲法目前均已经是目前最成熟常用的有效的风险识别评价的方法。
其次是风险评价环节,该环节要使用科学的评价工具与评价体系,使用合理 的评价方法,判断供应链金融业务的风险水平、重点风险领域,为风险管理提供 客观、科学、有效的决策依据。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的方法,是目前进行
12
风险评价的常用方法,能够更好的保障评价结果的全面性与准确性。
最后是风险控制的环节,依据前期风险分析识别预测和综合评价风险的监测 结果,对各类风险因素分别进行适度规避、分散、转移控制或者合理补偿,降低 相关风险的发生和的触发概率系数和受影响风险程度。风险控制可分为事前控制 和时候控制,前者指在业务开始前采取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将风险损失控制在 自身能够承受的范围内;后者指在业务开展的过程中关注风险进程,及时采取风 险缓释或转移工作,降低风险概率和影响程度。
(二)理论基础
1.信息不对称理论
信息不对称的理论一般认为是在某种非信息完全对称有效交易的特殊市场 环境情况下,交易当事人双方之间掌握着的各种信息资源并没有不对称等,掌握 了更多有效信息资源的某一方很可能会选择通过对蒙蔽等信息的掌握选择程度 相对较低的交易一方,来获取自身利益,导致对方利益受到损失。例如商业银行 考察供应链交易情况以及资金需求企业经营情况时,供应链中的企业常因财务管 理不规范,难以提供商业银行征信评价需要的全部信息。同时,供应链中的企业 常存在着缺少有效抵押渠,发展前景不明确,风险抵御能力低等问题,容易出逆 向选择风险有道德风险。
2.委托代理理论
该理论认为在委托代理管理中委托人与代理人之间利益并不完全一致,例如 委托人希望自身的资产收益能够实现最大化,代理人则追求自身的劳动报酬最大 化。同时,委托人和代理人之间存在着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受到该问题的影响委 托人并不能实时监控代理人的行为,导致委托代理关系出现不确定性,使委托人 面临一定的风险。供应链金融业务的参与主体主要有资金需求方、商业银行、核 心企业以及第三方物流等,商业银行出于专业化分工的考虑,将部分业务环节外 包,例如将抵押物的保管与监督委托给第三方物流公司。但是,各企业追求的利 益不同,风险偏好也不同,接受商业银行委托的第三方物流公司能否真正发挥出 对抵押物的监督作用,直接关系着商业银行在供应链金融业务中面临的风险水 平。
3.全面风险管理理论
该理论指将风险管理的基本流,融入到企业管理的各个环节,包括清晰的风 险管理策略、明确的风险管理措施以及健全的风险管理信息系统等内容,从而保 障风险管理目标的实现。全面风险管理的实施需要对企业面临的风险因素进行集
13
中、统一的识别与管理,建立科学的风险管理流程,确保各项风险管理工作的有 序性与有效性。收集风险管理的初始信息是实施全面风险管理的起始环节,以及 时发现潜在风险为目的,为后续的风险评价提供依据。风险评价是企业进行风险 管理的关键环节,包括风险识别、分析以及评价三个主要步骤,目的是找出企业 面临的风险因素,分析各风险因素的影响程度,得出风险控制的优先次序,据以 明确风险管理策略。
14
三、S银行供应链金融业务情况及融资模式
(一) S银行基本情况
S银行是国内发展水平领先的大型商业银行,成立于1996年,总行位于上 海,是上海证券交易所主板上市公司。2021年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的汹涌袭来,S 银行主动作为,通过新金融行动统筹支持疫情防控与社会经济发展,取得了靓丽 的成绩。截至2021年末,S银行总资产26531.99亿元,较上年末增长7.76%; 实现营业收入562. 3亿元,同比增长10. 81%;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20. 42 亿元,同比增长5.54%。客户贷款和垫款总额12237.48亿元,较上年末增长 11.44%,占资产总额比重46.12%。不良贷款率为1.56%,资产质量稳定。
在制定国家关于新一轮三年发展布局规划引领及带动引导下,构建跨区域互 联网一体化经营体系,聚焦传统向数字化转型,创新线上化技术产品,围绕国家 和上海“十四五”三年战略规划,着力推进以上海为主的长三角、粤港澳、京津 冀区域等重点区域, 升级整合普惠金融、供应链金融、民生金融、科创金融、 绿色金融、跨境金融“六大金融”服务体系,建设商投行联动创新特色,提升对 全国重点区域与重点业务领域专业化经营能力,优化业务结构,深化金融服务及 客户经营,持续有效的提升市场竞争力。以持续解决客户需求为中心,加强内外 部协同,完善跨板块、跨前中后台、线上线下融合的一体化服务协同机制。“赋 能、开放、移动优先”,完善线上化产品,优化内部系统业务流程,持续高效地 推动数字化转型。
(二) S银行供应链金融业务概况
S 银行主动对接国家战略布局和“三大任务、一大平台”要求,发挥协同作 用,提升区域服务能级水平;深化金融机构服务实体经济,加大信贷投放力度, 搭建了普惠金融线上模式,形成了以“S行e链”为核心模式的供应链金融体系。 全部的业务流程都可以通过线上来完成,受到业内的广泛关注,并受到了客户的 好评。S银行推出的网络供应链贷款业务的价格定价方式与目前传统信贷业务不 同,不再重点评价供应链中单个企业的资信情况,而是以供应链核心企业的贷款 价格为依据进行定价,显著降低了整体融资成本。
S 银行供应链金融业务经营范围以开发建筑或者是建筑工业、批发与零售业 以及食品生产和加工业等和生活服务业投资为主。2017年S银行利用线互联网 上的供应链金融管理平台对传统供应链金融业务领域数据进行做了全面优化,生 物医药、生产加工等行业的供应链金融业务规模快速增加,见表3.1所示。
15
表 3.1 S 银行供应链金融业务的主要行业分布
2016 年 2017 年 2018 年 2019 年 2020 年
生产加工 26.83% 20.37% 22.66% 20.83% 27.91%
生物医药 23.17% 16.67% 31.25% 31.94% 36.05%
建筑施工 20.73% 25.93% 16.41% 16.67% 12.21%
批发零售 13.42% 15.82% 14.84% 14.58% 15.12%
其他 15.85% 21.31% 14.84% 15.98% 8.62%
数据来源:S银行供应链金融业务分析报告
 
S 银行围绕高端智能制造、医疗医药、大基建工程等行业,深耕服务实体经 济产业链场景。致力于创新供应链金融产品,持续丰富“S行e链” “S行资产 池”等拳头产品功能,供应链金融产品可深度嵌入企业交易链条,打造开放式金 融供应链服务生态,扩大产业链服务目标客群。2021 年上半年,累计服务企业 7260 户,较上年末增长 44.94%,其中,线上供应链实现累计服务客户 5914 户, 较上年末增长 43.75%;服务战略合作核心企业 162 家,较上年末增长 107.69%。
以"数字化"互联网思维全面提升自身产品的服务价值和客户风控服务能级, 创新金融产品,丰富合作模式,有效地延展融资服务新渠道。将供应链金融的功 能全面嵌入银行财资管一体化管理平台,为各大中型金融核心企业直接提供一站 式线上银行供应链交易管理、账户交易管理、资产计划管理、支付及结算交易和 客户融资咨询受理的服务,打通金融企业供应链内部关键财务流程管理与供应链 银行金融的服务双核心,提升整个产业链客户的融资交易便利度效率和精准度。 2021 年上半年,供应链金融投放金额 311.70 亿元,同口径同比增长 39.28%, 其中线上供应链金融投放金额 199.55 亿元,同比增长 171.73%。2021 年 6 月 末,围绕产业链核心、对上下游企业供应链金融信贷支持余额 513.70 亿元,较 上年末增长 10.95%,其中线上供应链信贷支持余额 211.34 亿元,较上年末增 长 49.86%。通过供应链金融带动的普惠金融贷款余额 62.49 亿元,较上年末增 长 44.93%;惠及的普惠金融贷款客户数 3067 户,较上年末增长 39.03%,见表 3.2 所示。
表 3.2 S 银行供应链融资业务情况
2019年6月 2019 年 12 月 2020 年 6 月 2020 年12 月 2021 年 6 月
供应链金融投
放金额(亿元) 297.56 834.15 328.31 560.87 311.7
16
 
线上供应链金 融投放金额 (亿元) 132.89 435.76 117.15 235.75 199.55
服务企业(户) 4115 9708 2604 5009 7260
数据来源:S银行2019-2021年年报和半年报
 
(三)S银行供应链金融业务的融资模式
依据S银行中的各类供应链金融产品特点结构与主要应用领域范围,将上述 S 银行系列供应链金融产品可划分归纳为三类。
1.存货类融资
存货类业务模式下的银行业务开展需要金融机构借助现有第三方供应链物 流企业的对物流供应链资金流获取上的有效控制和能力,商业银行将凭借其第三 方物流企业提供的上述融资能力,委托管理其对银行监管的存货类质押物,免去 资金需求企业的其他抵押担保条件,为其提供信贷资金。S银行主要开展了动产 质押与仓单质押两类存货类供应链金融业务模式。
动产质押融资就是以由资金需求方拥有相应产权的动产作为担保抵押物,经 向S银行提出书面审核授信申请,通过贷款审核合格后申请办理抵质押担保手 续,再贷款将把其抵押物交给经S银行准入合格的第三方仓储与监管担保公司来 进行经营管理,并以此获得对S银行客户提供的高信用的优质信贷资金支持,见
 
17
动产质押类金融链融资业务的优势在于下列三点:第一是使用范围广泛,供 应链中的上下游企业只要满足需求,都可以提出申请。第二是可以确保抵押动产 的产权不发生改变,仍归属与企业,只是办理抵押手续,不会影响企业经营。第 三是有利于风险控制,借助仓储公司对质押动产的监管功能,及时、全面了解质 押动产的情况,预判业务风险。
仓单质押这类股权融资类业务通常要求资金需求方必须将公司自身手中所 有现金的电子仓单,提请公司S银行予以审核,审核合格通过审核后即可办理股 票质押手续,获得s银行提供的信贷资金。该模式的优势体现在下列四点:第一 是不会改变仓单对应的动产产权,仅针对仓单办理质押手续,不影响企业的日常 经营。第二优势是质押操作手续方便、快捷,无需再次经过其他动产质押环节的 任何繁琐法律手续,以背书的方式便可完成仓单质押。第三部分是融资服务产品 范围与投资期限的选择上较为宽松灵活,可以任意选择银行办理流动资金贷款、 各类资产保证、信用证贴现和买卖银行承兑汇票结算等;融资期限可以为超短期, 也可以选择中长期。第四是货物提取方式边界,资金需求企业可以根据实际需求 提取部分货物出售,也可以全部提取,合理安排融资规模,见图 3.2所示。
 
 
2.预付类融资
预付类供应链融资业务依据供应链中上下游企业与核心企业之间,因交易活
动产生的融资需求,为其提供融资服务。该模式下供应链中下游企业可以将正在
18
配送的商品或仓储中的商品为抵押物,向银行提出授信业务申请;将上述货物的 出清资金作为偿还资金,具有一定的自偿性,能够显著改善供应链下游企业的资 金压力。S银行开展的预付类供应链金融产品主要有保兑仓业务和金银仓业务。
保兑仓业务一般指应 S 银行客户要求直接委托下游供应链核心企业,管理以 下游有资金需求企业做抵押发放的货物,依据客户S银行发出来的指令来控制其 货物质押发放的情况,主要用来为其下游客户的下游产品经销商等提供短期融资 贷款服务。核心企业在上述过程中,需承担贷款回购责任。保兑仓业务的优势主 要有两点,第一是帮助核心企业解决产品产品销售问题,减少应收账款的占用, 提高盈利能力。第二方面是能够直接帮助下游的经销商尽快解决其缺少直接购货 和资金需求的资金问题,提高了供应商们的日常销售与周转资金速度。对于市场 销售中季节性差异太大了的新产品,供应商们可以适当选择淡季再加上淡季提前 订货、旺季集中销售产品的供应策略,见图3.3 所示。
9.经销商逾期还款,
核心企业回购
 
 
图3.3 S 银行保兑仓融资流程图
金银仓供应链融资业务旨解决下游经销商的融资需求,经销商需要同核心企 业签订业务合同,并向S银行提交合同材料,提出融资请求。S银行审核通过后, 为其提供信贷服务支持,同时严格控制其提货权。核心企业在该业务中需承担无 条件退款、回购、连带责任保证等义务。S银行的金银仓类融资业务产品有金银 仓和汽贸融两种,汽贸融专门针对汽车行业核心企业提供服务,两种产品的业务
19
模式一致。金银仓的业务优势主要有下列两点:第一是核心企业在接到下游企业 的货物订单后,能够提前回笼销售资金,及时组织生产与发货服务,节约资金占 用成本,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第二是对下游经销商来讲,凭借经核心企业确认且 S 银行认可的商品购销合同,便能够获得信贷资金支持,解决资金短缺问题,并 能够根据销售进度灵活掌握还款实践。
3.应收类融资
应收类供应链金融产品中供应链下游企业将以银行认可的应收账款为质押 物,获取银行信贷资金支持的产品,适用于交易双方以赊销方式进行销售且资信 良好的情况。S银行的应收类供应链金融业务主要有国内保理与应收账款质押两 类。
国内保理主要业务指由下游银行供应商企业直接代理将该银行客户应收账 款票据的转款及合同背书转让等支付安排给相关下游合作商业银行,对应已经发 生承兑的银行票据业务在到期付款收回到期后,下游的供应商客户则可以及时将 票据到期预付账款资金转汇入给该下游商业银行指定或指定第三方收款资金账 户,偿还应收逾期票据贷款资金。商业银行在上述过程中,实际上买断了资金需 求方抵押的应收账款。应收账款质押业务中资金需求方仅将应收账款抵押给商业 银行,不改变应收账款的所有权归属;业务到期后,资金需求方用自身销售收入 偿还贷款。
国内保理业务的本质是应收账款买断式业务,买卖双方及商业银行均能够在 该项业务中获益。针对产品的卖方而言,该业务能够为优质客户提供具有吸引力 的付款条款,助力市场拓展。对该产品交易的最终买方消费者而言,能够直接以 一种更加自由宽松便利的交易付款为条件去获得该产品,相当于商业银行已经为 其消费提供到了一笔无偿的信用担保支持。对一些商业银行高层而言,通过投资 该信托业务还可以迅速巩固商业银行与银行客户群体之间保持良好的良好合作 关系,提高潜在客户忠诚度,替换银行风险级别水平相对普遍较高的商业银行传 统类信贷产品,获取较可观规模的金融中间性业务收入,见图 3.4所示。
20
 
5.审核发放保理项
 
图 3.4 S 银行保理业务流程图
 
应收账款质押业务需要资金需求方以真实交易背景且无争议的、S银行认可 的应收账款为质押担保物,向s银行申请授信业务,可以分为票据融资、前置商 业发票、各类贷款以及小微企业“供应贷”等。业务优势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 是资金需求企业可以依据自身需求,提早将应收账款变现,提高资金周转效率。 第二则是其还款期限方式会比较宽松灵活,资金需求企业即可以暂时用银行自有 账户资金暂时偿还客户贷款,也可以选择等到资金买方客户在借款业务办理到期 兑付后一次性支付剩余货款之后再来偿还这笔贷款,见图 3.5所示。
2.提出融资申请
 
图 3.5 S 银行应收账款业务流程图
 
21
S 银行上述三类供应链金融业务模式的共性之处有三点:
第一是控制权,S银行对融资向下的资产以及该资产产生的收入有相当的控 制权;第二是还款来源,资金需求方可以没有其他性质的资产,融资项下的资产 为第一还款来源,之后是资金需求方的综合偿付能力;第三是客户选择标准,S 银行均会评价资金需求方的资信水平,重点评价每笔信贷业务的自偿性与借款人 的履约能力,通过评审后才会授信。
S 银行上述三类供应链金融业务模式的差异之处有四点:
第一是抵质押物来源不同,存货类业务模式通常以现有存货物为主要质押 物,预付存款类业务模式一般以预购买到的库存货物做为质押物,应收类业务模 式以债券为质押物。第二是第三方参与情况不同,存货类业务模式与预付类业务 模式都需要仓储监管方参与,应收类业务模式不需要第三方参与。第三是风险控 制不同,存货类业务模式与预付类业务模式需要跟踪监视存货的价值,应收类业 务模式需要监视债务企业。第四是资金需求方在供应链中的位置不同,存货类业 务模式适用于供应链上任何企业,预付类业务模式适用于下游企业、制造商以及 分销商;应收类业务模式适用于供应链上游企业、供应商以及债权企业。上述供 应链融资模式均能满足各供应链企业多样化的融资需求,达到快速平衡企业供应 链资金流压力的效果。
22
四、S银行供应链金融业务风险情况及管理现状
(一)s银行供应链金融业务的风险情况
本文基于对 S 银行供应链金融业务整体进行研究,从现存的风险这一角度结 合 S 银行实际情况展开分析,针对 S 银行特色供应链金融业务,识别其现阶段出 现的四种风险类别,分别是银行信用风险、操作风险、法律风险以及市场风险, 并分别从风险识别、风险评价和风险应对这三方面的管理现状进行研究分析。
根据S银行供应链金融业务分析报告显示,不良贷款率在2013年以前处在 较低水平,2013 年后快速增长。针对于该特殊情况 S 银行公司对部分供应链金 融业务结构已进行相应了战略调整,暂停开展了银行预付贷款类—信用证跟单信 用证融资服务和银行存货类—库存商品抵押贷款相关业务板块的继续开展,加强 规范了其应收类供应链金融业务模块的管理,对部分信誉不佳的客户进行了清 退,以改善供应链金融业务资产,降低该项业务的不良率。2015年后S银行的
供应链金融业务不良率稳步下降,见图3.6所示。
 
数据来源:S银行供应链金融业务分析报告
 
图3.6 S 银行供应链金融业务不良率
S 银行的供应链金融业务风险主要有信用风险、操作风险、法律风险及市场 风险四类,其中信用风险是该行供应链金融业务的主要风险类型,2020年因信 用风险导致的违约事件数量占该行供应链金融业务违约综述的 60%以上,操作风 险导致的违约事件占比为30%,其余风险导致的违约事件数量占比均为 5%,见图 3.7 所示。
23
 
 
图 3.7 S 银行供应链金融业务风险占比
供应链金融风险防范管理业务已经开始成为现代商业银行供应链金融业务 快速发展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供应链金融业务的风险点主要来自于信用、操作、 市场三个方面。因供应链金融业务面临着广泛的企业客户,该客户群体自身抵御 风险的能力较弱,需要采用适当的管控措施,来保障各项业务的顺利运行。
从目前 S 银行供应链金融业务开展过程中可以发现,信用风险最大,操作风 险次之,市场风险与法律风险较小。从风险等级来看,供应链金融中的信用风险、 操作风险处于较高风险和中等风险,市场风险和法律风险处于较低风险。信用风 险最高,同时它的风险等级也比较高,这说明了在供应链金融业务开展过程中供 应链条上的核心企业、融资企业和第三方物流企业信任程度的重要性。
(二)S银行供应链金融业务风险的识别管理现状
1.信用风险的识别
按照《巴塞尔协议》的规定,商业银行应制定并实施符合自身管理需要的信 用风险评级方法,但应囊括内部评级数据体系、风险参数以及评级维度、评级等 级和压力测试等方面的内容。s银行针对信用风险的识别主要有三个步骤:首先 通过对授信企业的调查,分析供应链的完整性与稳定性,梳理供应链的流程以及 供应链企业间的贸易关系,追踪供应链中的资金流、信息流、物流情况,考察并 评价上下有企业的经营情况、资金实力、生产实力以及偿债能力与周转能力,在 供应链中的作用,以及对上下游企业的依赖度等,最终得出整条供应链的完整性 和稳定性情况。随后要通过行业调研与分析,评价授信客户的履约能力。依托 S 银行丰富的人力资源,组 S 银行业研究团队,系统分析授信客户所在行业的发展
24
现状与发展趋势;深入了解授信客户的经营情况、产品情况、市场份额等,客观 预测授信企业所在行业的发展前景与持续盈利能力,规避因行业经营环境变化与 客户自身原因导致违约的风险。最后要关注贸易信息的真实性,通过调阅过往贸 易合作记录,查阅贸易合同,实地走访与电联上下游客户等方式,摸清贸易的真 实性、结算方式的合理性以及履约的可靠性,规避欺诈风险。
2.操作风险的识别
S 银行供应链金融业务操作风险主要源自于客户经理的操作以及信息系统, 操作风险的识别主要是对供应链金融各业务环节具体的工作要求与规定动作进 行检查,查找其中存在的风险。供应链金融业务涉及的主体较多,每个业务环节 的业务评审文件与资本货物监控内容都不同,增加了信息传递的系统性。如果信 息系统传递的信息不及时或不完整,相关人员便无法及时掌握具体信息,导致工 作决策的事物。客户经理操作风险主要发生在信用调查阶段,受到专业知识和专 业能力的限制,对信用调查对象进行调查的过程中存在疏漏或者出现误判。
3.法律风险的识别
S 银行供应链金融业务的法律风险的识别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第一是导 致法律风险出现的直接原因,例如违反了法律条款产生的风险;第二是导致法律 风险出现的间接原因,是由其他方面产生的风险,例如在业务操作过程中因判断 错误导致的法律风险。法律风险的类型可以分为三种,第一种是对法律约束考虑 不充分的风险或者决策过程中涉及的法律制度不规范的风险;第二种是因业务运 作方式转变,相关人员操作或决策事物导致的风险;第三种是因操作风险或市场 风险转变而来的法律风险,例如信贷管理、信贷系统设计出现漏洞导致的系统风 险。
4.市场风险的识别
S 银行供应链金融业务的市场风险主要是因汇率或利率波动产生的风险,可 以根据实际情况将市场风险进一步分为利率风险与汇率风险。经营主体拥有的以 外币计量的资产或负债,会因汇率的波动而出现价值变化,当汇率出现不利波动 时,会导致汇率风险。利率风险主要指银行利率发生调整时,融资企业偿债能力 发生变化导致的风险。除此之外,经济周期、国家经济政策、通货膨胀以及货币 政策等经济因素,以及政权变更、战争和制度变迁等政治因素,也会影响市场风 险,上述方面因素带来的市场风险是难以通过有效措施进行规避的,属于系统风 险。因此,S银行在识别市场风险时,在客观分析并尽量回避系统性市场风险的 基础上,重点防控非系统性风险。
25
 
(三)S银行供应链金融业务风险的评价管理现状
1.信用风险的评价
S 银行基于现有的信贷业务风险指标评价体系,对供应链金融业务的信用风
险进行评价,未设计针对性的风险评价体系,评价指标与评价内容见表4.1所示。
表 4.1 S 银行供应链金融信用风险评价的主要内容
指标
维度 指标名称 评价内容 标准 满分
(分) 计分标准说明
偿债
能力
(30
分) 资产负债率 总负债 /总资本 50% 8 <50%为满分,每
提高 5%,扣一分
现金比率 (货币资金+短期投资资金)
/期末流动负债) 20 6 三20%为满分,每
下降 3%扣一分
注册资本 5000
4 三5000万为满
分,每下降 1000
万,口 1 分
注册资金到位率 实际到位注册资金 / 注册资金总额 100% 2 2100%为满分,每
下降5%扣 1 分
资金自给率 (期末净资产+股东借款)/
期末已完成项目投资额 60% 6 260%为满分,每
下降 5% 扣 1 分
现金流量预测 经营性净现金流量 2 正值以上为满分,
负值或无数据为
0分
偿还借款预期 科学的还款计划 - 2 合理为满分,否则
为0分
管理
水平
(26
分) 公司治理机制 1.股权结构
2.组织架构、规章制度
3.内控机制 - 6
团队管理能力 1.专业知识
2.管理经验
3.过往业绩
4.战略管理能力 8
 
26
 
财务能力 1.财务部门与岗位设置合 理性
2.财务人员任用与管理情 况
3.财务制度与监督机制
4.概算、预算及决算情况
5.应收账款管理情况
6.对外担保情况与代偿风 险 12 分为优、良、一般、 差四个等级,优为 2 分,每下降一个 等级减 0.5分
竞争
实力
(22
分) 融资能力 1.融资渠道情况
2.可获得资金规模情况
3.融资成本 - 6
技术先进性 1.技术与装备先进性
2.专利申请情况
3.员工职业技能水平
4.研发投入及成果情况 8
营销竞争力 1.所在行业集中度与自身 地位
2.销售收入增长率、变化趋 势及稳定性
3.行业竞争程度
4.企业销售收入排名 8
环境
(22
分) 市场环境 1.行业周期情况
2.行业竞争力情况
3.上下游企业议价能力
4.替代品发展情况 10
竞争秩序与信用
环境 1.不正当竞争行为的约束 情况
2.区域金融生态环境 - 4
政策法规环境 1.产业政策情况
2.环保政策青年概况
3.财税政策情况
4.产业其他相关政策情况 8
注:所有项目对应的分数扣完为止,不存在负分情况
 
2.操作风险的评价
操作风险评价与信用风险相比难度较大,量化评价的实施较为困难,所以 S 银行使用定性方面来评价供应链金融业务的操作风险,具体实施过程如下:首先 要搜集历史供应链金融业务发生操作风险的数据,对操作风险导致的损失进行评 价,形成对不同操作风险损害程度的基础评价结果。其次,根据拟开展的供应来 链金融业务实际情况,与历史业务数据进行匹配,预判该笔业务可能出现的操作 风险,依据预判结果判断其风险程度是否在S银行可以接受的范围内,为下一步
27
的投资决策作参考。
3.法律风险的评价
供应链金融业务的快速发展,凸显出了相关立法的滞后性。供应链核心企业 与配套企业签订的合同或者协议中常常存在漏洞或缺陷,以达到通过合谋获取利 益的目的。我国目前尚未出台相关文件,对核心企业与配套企业之间的上述行为 进行规范,导致金融监管落后于金融创新的速度。S银行在对供应链金融业务的 法律风险进行评价时,主要利用自身的专业素养与专业经验,通过审查合同文本 来进行对比分析,得出风险判断结果。
4.市场风险的评价
S 银行针对供应链金融业务市场风险的评价,主要关注了融资企业的质押物 价格波动情况,重点衡量质押率初始保证金对因跌价产生的风险敞口进行覆盖的 能力,明确价格跌幅比率,依据抵押物的实时市场价格计算质押比率,当接近规 定的最低质押比率时,认为该笔供应链金融业务的市场风险较高,需给予关注并 采取必要措施。
(四)s银行供应链金融业务风险的应对管理现状
1.信用风险的应对
S 银行针对供应链金融业务信用风险评价的结果,控制相关主体的业务准入 资格,信用风险评价结果较高主体的供应链金融业务会被s银行拒绝。同时,S 银行依据融资主体的信用风险评价结果确定合理的信用额度,对供应链信贷总 量、融资主体信贷额度进行全面控制,降低信用风险水平。此外,s银行注重贷 后的信用风险管理,对于供应链金融业务资金的发放与使用有着严格的规定,通 过互联网信息平台搜集融资企业、核心企业以及供应链金融整体运行情况的信 息,定期分析供应链金融业务的风险水平,以便及时采取风险管控对策。
2.操作风险的应对
S银行建立了 “双线管控,全面布局”的操作风险管理模式。S银行首先在 总行层面对操作风险管理模式进行了优化,专门成立了内控合规部负责管理全行 的操作风险,并将该管理方式延伸到省、地级市等分行机构,每个经营网点均配 备内控管理员。S银行的供应链金融业务操作风险涉及到多个业务环节,可以分 为贷前审查风险、授信审批风险、贷款发放风险、贷后管理风险。贷前审查环节, S 银行实施了客户经理与风险经理双人上门调查的方式,通过客户经理和风险经 理的平行作业,辅以各类风险管理系统,落实贷前调查环节的风险管控职责。
28
 
授信审批环节:目前,供应链金融业务授信审批体系源自于S银行授信业务 原有的审批体系与系统,以客户规模、授信金额、集团关系和业务发展需求为考 虑因素,可以将s银行供应链金融业务授信环节的风险审批方式分为三种:第一 种分行审批权限内的事项,由其自行审批;第二种是分行不具备审批权限,需上 报总行审批;第三种针对特殊客户可以通过绿色通道进行审批,例如合作关系良 好的大企业信贷资金申请需求。具体流程见图 4.1所示。
 
 
图 4.1 S 银行供应链金融业务审批流程
29
由图4.1可知,S银行通过标准化的审批流程,能够有效降低供应链金融业 务的授信风险。
S 银行供应链金融业务的开展过程中,贷款发放和贷后管理是涉及到契约订 立、条件落实、管控资金流与物流的重要环节,操作流程繁杂且操作频率稿,存 在较大的操作风险。S银行设计了专业化的产品合作合同(协议)、担保合同、 第三方监管协议,规范了上述文件的填写要求。S银行在放款过程中成立了省级 和地市级的分行放款中心,实施集中审核、多层复合与集中放款的一体化操作流 程,避免契约订立与条件落实中的漏洞。S银行通过优选资信良好的第三方合作 单位,定期走访、监控并核查有关动作,降低外部欺诈风险。
为加强对信息技术风险的管理,S银行在总行设立了信息中心、信息技术部, 并在上海、广州和成都等地设立了开发中心与数据分析中心,优化自身的信息系 统设计情况,建立业务风险预警机制,更好的实现对操作风险的管理。
3.法律风险的应对
S 银行供应链金融业务的法律风险管理主要由法律合规部门负责,加强对相 关业务合同与协议的审查,形成统一的合同或协议模板,降低业务部门各自签订 不同版本合同或协议的风险。针对情况较为复杂的供应链金融业务,通过补充协 议的形式完善相关约定和信息,并将补充协议上报法律合规部门审查,确保补充 协议的有效性。同时,S银行明确规定被依法查封、扣押以及强制执行等权力受 到限制的标的物不可作为抵押物。为了确保在发生违约风险的情况下,S银行能 够依法主张自己的权力,采取了下列措施来规避法律风险。
首先是依据最新的法律规范,完善合同条款,例如在借款合同中约定质押物 跌价补偿机制,明确规定质押物价值损失达到一定幅度时,借款企业应及时补充 质押物或存入保证金。在质押合同方面,及时更新质押物清单,在合同中明确质 押物的名称、规格、数量、存放坤为,确保货单对应,杜绝质押权落空的风险。
同时在仓管监管协议中明确企业提货需要以S银行出具的书面通知为凭证, 未经S银行许可仓储方不可为借款企业办理仓单挂失补办等手续。仓储公司向S 银行出具权力凭证或者入口凭证,完成对质押物的实际占有。
其次是核查借款企业对质物的所有权,通过查验购货合同、购货发票以及付 款凭证、会计报表等方式,核查借款企业是否拥有对质物的所有权。在正式设定 质押前,到借款企业质物存放地的工商管理部门法定登记部门,核查拟进行质押 的物资是否进行进行了抵押登记。
4.市场风险的应对
为管理供应链金融业务中的市场风险,s银行在总行设立了风控委员会,负
30
责统一管理全行的市场风险战略和政策;组建了市场风险管理部,负责牵头全行 的市场风险管理方案与管理活动,各一级分行均明确了市场风险管理的部门职责 与管理团队,深入研究市场风险,降低市场风险暴露产生的损失。在具体实施过 程中主要采用了下列三个方面的管理措施:
第一是选择价格较为稳定的抵押物。S银行供应链金融业务的开展过程中, 需要以足额的抵押物来保障信贷资金的安全,抵押物价格的稳定性与变现能力, 对安全保障的作用效果具有直接影响。因此,s银行会对借贷企业抵押物的市场 行情与流动性进行分析,选择近三个月市场价格波动幅度不高于 20%,变现周期 不超过 3 个月的资产作为抵押物,并利用信息系统监测抵押物价值的变动情况, 一旦抵押比例低于合约约定的价格,提前通知借贷企业追加抵押物。
第二是建立市场价格预警机制,依据宏观经济环境分析报告、行业调研报告 以及企业经营报告,分析抵押物价格的变化趋势,并做好抵押物价格后续走势的 监控,制定应预案,规避市场风险。
第三是采取市场风险转移策略。S银行针对部分抵押物价格波动略高或者流 动性欠佳但是与核心企业业务关联度较高的供应链金融业务,会与供应链中的核 心企业进行协商,若发生抵押物价格下降,导致担保失效,借款企业又不能及时 补充抵押物或对抵押物变现的情况下,由核心企业回购借款企业的抵押物。
31
五、S银行供应链金融业务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
S 银行供应链金融业务经过近年来持续快速稳定发展,针对现有供应链金融 业务风险进行的有效管控与措施已不断的改进,将原有供应链金融业务整体的业 务不良率风险控制锁定在目前了风险较偏低可控的可控范围内。但是,梳理 S 银行近年来发生的风险案件可知,在供应链金融业务的风险管理方面仍需优化改 进。
(一)S银行供应链金融业务风险识别方面的问题
1.局限于贷前审查,缺少信息搜集和分析渠道
S 银行供应链金融业务的风险识别存在着局限于贷前审查环节,且存在着信 息不对称且缺少资料真实性识别手段的问题。原因是S银行对借款企业提供的经 营数据与交易数据缺少信息搜集和真实性分析渠道,难以满足供应链金融业务对 交易背景真实性的审查要求。
例如以复合肥为主营业务的X企业,自2008年以来与S银行保持着良好的 授信关系,2017年S企业为其核定了 6000万元的供应链贸易融资额度,用于开 展商业发票贴现业务。X企业与其下游经销商签订了复合肥采购合同,约定以电 汇的形式进行付款。2017年8月S银行应X企业的申请为其办理6000万元的票 据贴现业务,并与其下游经销商签订了应收账款转让通知与确认手续,下游经销 商向S行出局《应收账款转让确认书》,双方约定将X企业的应收账款汇至S 银行制定账户。但是受到环保坚持等因素的影响,X企业开工率不足,经营受到 影响,资金流紧张,且X企业同与其签订购销合同的下游供应商之间为隐性关联 企业,提供的贸易背景资料并不真实,导致S银行未能按期收回信贷资金,形成 不良资产。
上文案例中X企业受到化肥行业税收政策调整与环保检查等因素的影响,处 在半停产状态,资金链紧张,出现了重大经营风险。S银行在为该企业办理发票 贴现业务时,未对外界因素对该企业经营的不利影响进行有效识别,未对交易背 景的真实性进行审查,导致了最后的信用风险。
上文案例中S银行在贷前审查环节对X企业未进行全面审查,经后期查询可 知X企业除生产复合肥业务外,开展了多项对外投资活动,甚至成立了小额贷款 公司,发展轨迹偏离了主业。X企业生产的复合肥市场竞争力不强,应收账款的 账期较长,利用流动资金对外投资后影响了自身的资金流。S银行在审查X企业 的授信准入资格时,忽视了 X企业行业地弱、对外投资金额大、资金流不充分以 及短贷长用等问题。
32
供应链金融业务的目标客户、还款来源及信贷支撑与传统信贷不同,因此在 信贷资料调取与贷前审查方面也应与传统信贷业务有所区别。前文的分析表明 S 银行的供应链金融业务贷前审查分为定性审查和定量审查两个方面,在考察信贷 企业的采取情况、经营情况及抵押物情况的同时,对贸易信息的真实性、物流、 资金流以及信息流情况以及供应链核心企业的情况进行调查。但是,目前供应链 真实交易情况以及信息流、物流和资金流情况缺少有效的获取手段,导致最后的 分析依然侧重于借款企业的经营情况和财务信息。
后续经查上述案例中的 X 企业与签订购销合同的供应商有着共同的李姓股 东,持股比例均为 8.24%,两家企业属于关联企业,为骗取信贷资金,伪造了交 易背景材料。虽然案例中两家企业的股权关系没有达到会计准则中关于关联持股 的规定,但是按照“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两家企业间具有隐形关联业务,其 贸易背景真实性存疑,应审慎办理相关业务,避免出现经销商不按照规定路径汇 款的情况。S银行的供应链业务部门在对X企业进行贷前审查时,没有发现两家 企业间的关联因素,故而降低了对交易背景真实性的警惕性,埋下了风险隐患。
虽然S银行规定了在审查供应链金融业务交易背景真实性时,需采用历史交 易记录、走访上下游企业等多种方式进行,但是电联或走访上下游企业需要相关 方的配合,实施便利性差且存在着相关企业之间打招呼的情况,影响调查的真实 性。所以 S 银行对供应链金融业务交易背景的审查,不得不将报表数据、发票复 印件以及交易流水作为判断依据,此来数据造假难度不高,为借款企业的骗取信 贷资金提供了便利。S银行供应链金融业务交易背景真实性审查要点见表5. 1。
表5.1 S银行供应链金融业务交易背景真实性审查要点
顺序 审查要点
1 签订购销合同的双方信息是否准确、合同内容是否准确
2 购销合同内容与发票内容是否与商业条款的管理相符合
3 购销合同中是否设计了有关应收账款的限制性条款,以及发票要素与购销合同是 否相符
4 规定的应收账款期限是否合理
5 是否将未来的应收账款汇款账户指定在s银行
 
2.与传统授信风险识别混同,忽视供应链金融的特殊性
S 银行供应链金融业务在风险识别环节存在着与传统授信风险识别混同的 问题,忽视了供应链金融业务的特殊性。原因是没有对供应链运营的情况进行了 解,供应链金融业务风险既受到借款企业影响,也受到供应链核心企业和供应链
33
运转情况的影响,忽视对供应链核心企业与供应链运转信息的搜集和分析,难以 在贷前对供应链风险进行充分分析。
S 银行虽然从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两个角度,采用了多种方法对供应链金融 业务的风险进行识别,但是在实际开展过程中缺少有效的信息搜集与真实性分析 渠道。根据信息不对称理论,银行要综合考虑供应链上中上下游企业由于存在对 应供需关系而使得信息交互汇聚,银行可以从各节点企业信息交织形成的逻辑链 条中取得更为真实的信息。供应链中各节点企业有良好的运营环境,其相互间的 贸易关系相对稳定且发展趋势较为清晰,便于银行评价其信贷风险。
(二)S银行供应链金融业务风险评价方面的问题
1. 对供应链整体风险评价不足
S 银行供应链金融业务风险评价方面存在着对供应链整体风险衡量与评价 不足的问题。原因是供应链金融业务具有产业性的特点,该业务的风险管理对内 外信息的全面性和真实性依赖度较高,单一的风险评价方法难以对业务风险进行 全面、准确的评价。
例如省内知名房地产企业 W 企业的经营规模不断扩大,业务领域也日趋多元 化,在2015年成立了以棉布为主营业务的D公司,D公司主要将国内采购的棉 布销往国外,下游经销商的销售货款是支付上游购货款的主要来源。S银行于 2015年同D公司建立了授信合作关系,对D公司的信用评级为良好。因A企业 整体实力较强且D公司的信用评级符合S银行的信用贷款条件,S银行于2015 年为D公司赫定了 2亿元的授信总量,其中1亿元为信用贷款,用于开展供应链 贸易金融业务。D公司使用远期国内信用证支付国内企业的货款,贸易背景真实, 交易方之间不存在关联交易,信用证的付款资金源于非洲R公司结算的货款,前 期的履约情况均较好。自2016年下半年开始,D公司的经营开始出现风险,一 方面非洲尼日利亚的货币出现了超过30%的贬值,导致非洲进口商的成本增加, 出现延缓付汇的情况,D公司出现收汇不及时的情况。同时,W企业的关联公司 因债务成本增加资金链紧张,采取了集团资金统一调度的管理策略,并将D公司 作为集团融资的主要平台,致使D公司债务压力沉重,难以偿还贷款。2017末D 公司累计贷款余额高达5亿元,其中S银行授信余额1.88亿元,随着国内信用 证业务陆续发生垫款,形成了不良资产。
在上述案例中S银行因W企业的整体实力较强并且D公司的信用评级良好, 在D公司成立仅1年的情况下为其核定1亿元的授信额度,反映出S银行风险评 价方法单一且粗暴。S银行在上述案例中虽然考量了交易背景的真实性,关注了
34
借款企业的第一还款来源,但是忽视了借款企业第二还款来源的重要性。S银行 在评价供应链金融业务的整体信用风险时,重点关注了核心企业与配套的企业, 忽略了集团企业、关联企业和股东等主体的风险评价。S银行过于依赖内部指标 评价体系对借款企业的风险水平进行评价,内部评价指标又常常将关注的重点放 到采取报表上,难以对供应链的行业政策、运作模式、履约记录等外部信息进行 细致的评价。一旦供应链中的某个环节出现风险,会快速通过供应链的物流和资 金流扩散到整条供应链。
供应链金融业务具有产业性的特点,该业务的风险管理对内外信息的全面性 和真实性依赖度较高,单一的风险评价方法难以对业务风险进行全面、准确的评 价。因此S银行应借鉴同行的优化做法,优化供应链金融业务的评价方法。国内 外主流商业银行的供应链风险评价方法见表5.2。
表5.2 国内外主流商业银行的供应链风险评价方法
银行名称 评价方法
汇丰银行 财务报表法、评级认定法、风险树分析法等
民生银行 财务报表发、模型分析法以及情景分析法和专家意见法等
农业银行 财务报表法、情景分析法以及评级认定法和专家意见法等
工商银行 财务报表法、风险树法、筛选检测诊断法以及评级认定法等
上述案例中D公司所属的W集团以房地产为主营业务,之前并未从事过外贸 业务。D公司在对国外市场并不十分了解的情况下,为了追求利益盲目接单。S 银行在对D公司进行风险评价时,忽视了W集团的经营风险与市场风险,对D 公司履约能力的考量不到位。
与其他商业银行供应链金融风险评价的指标相比,S银行的供应链金融业务 风险评价指标未与供应链金融业务的特点有效结合,指标数量也较少,指标权重 设计不够合理,需引入新的评价指标后,各指标所占的权重重新计算分配。国内 外主流商业银行的供应链风险评价指标见表5.3。
表5.3 国内外主流商业银行的供应链风险评价指标
银行名称 评价方法
汇丰银行 行业与市场环境指标、授信企业与核心企业信用指标、供应 链关系指标、银行自身状况指标及集团关系指标
民生银行 行业与市场环境指标、授信企业与核心企业信用指标、供应 链关系指标及集团关系指标
农业银行 行业与市场环境指标、授信企业与核心企业信用指标、供应
35
链关系指标
工商银行 行业与市场环境指标、授信企业与核心企业信用指标、银行
自身内部情况指标
在供应链金融业务的风险评价方面,s银行依托原有的信用风险评价主体指 标体系,从偿债能力、管理水平、竞争实力、环境四个维度进行评价,每个维度 下面设计了具体的评价指标、分值以及评分标准,以及评价等级的确认依据。依 据上述评价体系将授信对象的信用风险等级进行划分,进而得出授信对象的信用 风险水平和违约概率。但是上述风险评价体系没有与供应链金融业务的特点充分 融合,对供应链整体风险的衡量与评价不足。
2.风险评价指标设计不全面
S 银行供应链金融业务风险评价方面还存在着风险评价指标的设计不全面 的问题。原因是S银行在风险评价指标的设计上,设计了环境指标,从市场环境、 区域金融生态环境、政策法规环境方面对借款企业的风险水平进行考虑,但是并 未考虑借款企业所在供应链的整体行业环境、供求关系以及产业政策和周期波动 情况,欠缺了对供应链外部金融因素的评价,难以全面揭示业务风险,也难以形 成有效的贷后风险管理措施。
S 银行的供应链金融业务风险评价,不仅要关注授信企业与核心企业的信用 风险,还应回归供应链金融业务的本源,重点评价整体供应链风险,将供应链整 体风险评价放到首位。但是,s银行尚未针对供应链整体信用风险形成完整且系 统的评价体系。
(三)s银行供应链金融业务风险应对方面的问题
1.对质押物的动态监管不到位
S 银行供应链金融业务风险应对方面的存在着对质押物的动态监管不到位 的问题。原因是S银行的供应链风险控制技术和系统建设具有滞后性,未能根据 内外部环境的变化做到实时的动态调整。
例如B公司成立于1998年,以钢材贸易为主营业务,2017年的营业收入超 过了 20亿元。2018年S银行联合N监管公司共同为B公司提供金融服务,采取 保证金与存货质押相结合的模式,为B公司核定3亿元的融货达专项额度,质押 率不高于70%,由第三方N公司负责抵押物的监管。随后国内钢材价格出现了短 期的快速下跌,但是S银行未调整质押基准价。2018年底B公司的法定代表人 因涉及民建借贷出逃,质押物遭追债人疯抢。虽然S银行后期收回了一定比例的 赔付款,但是剩余的钢材存货价值并不能覆盖授信余额,导致S银行的信贷资金
36
损失高达 5000 万元。
结合上述案例可知,S银行的贷后风险控制存在缺陷,对质押物的动态监管 不到位。在上述案例中S银行在评价借款企业的存货价值时,采用了认为定价策 略,总行依年初发布的存货评价寄存价格,对存货价格进行评价。在钢材市场出 现短期内快速下跌的情况下,S银行的线上金控系统未通过逐日盯市制度,及时 察觉风险,采取补救措施,导致了最后的风险敞口。S银行各风险控制环节相对 独立,未实现有效的系统整合,难以对突发风险事件做出快速反映。
2.供应链金融业务贷后管理系统不完善
S银行供应链金融业务风险应对方面的存在着未针对S银行建立专门的供应 链金融业务贷后管理系统,供应链金融业务贷后管理系统不完善的问题。与外界 数据的联通比较被动,难以充分识别信息不对称风险。
原因是S银行对供应链金融业务的提取与使用比较单一,侧重于该与业务数 据背后隐藏的企业行为与非正常变化,多靠人工搜集有关数据,在操作上容易受 到工作人员主观意识的影响。尽管S银行积极研发线上供应链系统进行对供应链 业务审核放款的系统化管理,但是未能显著提高S银行对供应链金融风险的控制 能力。S银行供应链金融业务拓展、授信调查、合约签订以及放款审查和贷后管 理等流程需要实现线上化与智能化。
上述案例中的N公司时S银行在上述业务中指定的合作机构,但是该公司没 有设立质押物统一等级部门,将质押物放在了 B公司自己的仓管库中,由于B 公司的仓库分布在多个地区,无法进行统一管理。S银行缺少存货质押方面的信 息系统支持,无法与第三方监管公司的线上监控系统实现有效对接,依靠人口统 计和发放邮件的形式对质押物的信息进行核对,导致了质押物入库信息与实际交 易资金流不匹配的情况,待风险爆发后才发现借款企业存在重复质押存货的情 况。
S 银行在开展供应链金融的动产质押业务时,多采取委托第三方进行监管的 模式,要求第三方公司全天24 小时做好相关质押物的监管工作。但是,通过上 述案例中质押物被哄抢的情况,反映出第三方公司对质押物的监管不到位,存在 着监管人员脫岗的情况;同时,也反映出S银行对第三方公司缺乏有效的日常监 督。
S 银行建立了“双线管控,全面布局”的业务审核管理模式,按照各项业务 发生的先后顺序,可以分为贷前审查风险、授信审批风险、贷款发放风险、贷后 管理风险,每个环节设计了针对性的审查工作,并优化自身的信息系统设计情况, 建立业务风险预警机制,更好的实现对操作风险的管理。S银行的供应链金融业 务有着自身的特点,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对信用风险的隔离。但是,供应链金融
37
业务的整个操作流程较为复杂,保障还款来源对S银行贷后管理的时效性要求较 高。S银行的供应链金融业务贷后风险管理主要在线下进行,贷款监控流程在各 分行进行集中操作,以形成标准化的操作流程,减轻基层业务机构的压力。
S 银行在开展质押品贷后管理方面引入了第三方物流企业参与监督和管理, 但是这些机构在各地区的管理水平并不一致,加大了 S银行贷后预警监控系统的 压力。一旦第三方物流公司对质押品的监管出现缺陷或者滞后的情况,S银行的 信贷资金安全将受到威胁。根据委托代理理论,关键是委托人如何在利益冲突和 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保证代理人和自身都能获取最大的效用。银行和物流企业应 当共担风险、共享利益,通过签订监管协议分清责任、明确利益,以此来应对上 述情况的发生;银行也应加强对物流企业的监督,有效管控代理过程中的风险。
38
六、S银行供应链金融业务风险管理的优化对策
基于前文分析的s银行供应链金融业务风险管理的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 成因,结合对国内其他商业银行供应链金融业务风险管理的调研情况;并按照供 应链金融风险管理步骤,提出s银行供应链金融业务风险管理的优化对策。改善 S 银行供应链金融业务风险管理在风险识别、风险评价、风险管理各环节存在的 问题,丰富s银行进行真实性识别的手段与方法,提高s银行掌控供应链整体风 险的能力,提高对S银行对质押物的动态监管水平,更好的管理供应链金融业务 的风险,以实现供应链金融业务的稳健发展。
首先,优化信息系统支持,提高风险识别水平。S银行现有的风险识别体系 提取的信息维度单一,仅关注本笔业务的还款资金流情况与交易对手的信息,信 息提取不全面,也不支持对数据的深入综合分析,难以充分掌握借款企业的非正 常变化。针对上述情况,S银行应依托金融科技,打造多维度的大数据风险测控 平台,充分与线上融资系统相关联,实现多方信息的抓取,形成标准化数据包, 对借款企业的贸易行为、产业生态进行自动化风险控制,构建全产业链的风控预 警模型。
其次,建立针对性的供应链金融业务风险评价模型。S银行应充分利用金融 科技,实现对供应链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闭环监控,将从供应链中获取的数 据转换为金融语言,提高供应链金融业务风险的可见性与可控性。S银行可以利 用大数据分析技术,构建针对供应链金融业务的专业风险分析模型,对供应链各 节点的数据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提高对供应链金融业务风险的评价效率。
然后,在供应链金融业务风险管理方面,借助供应链金融业务风险贷后风险 监控系统,实现对业务风险的实时监控、预警及处理。最后,基于以上的优化对 策,提出保障措施。
(一)风险识别的优化:完善对供应链金融业务的风险识别内容
供应链金融业务的风险来源可以归纳为“人”、“物”、“操作”及“制度” 四个主要方面,“人”的风险来源较为广泛,既涵盖了业务参与主体,也涵盖业 务关系人,见表 6.1 所示。
表6.1 “人”的风险识别内容
风险主体 风险识别内容 防范措施
出质人 出质人信用情况,例如出质人的信用意
愿、信用能力 ,重点分析资金流情况、 选择信用情况较好的客
户,严格做好准入与审批
39
 
实际控制人行为、投资行为与经营情况 把关,完善贷后风险预警 系统。
物流企业 对出质人的异常是否敏感,例如工人欠
薪、尝试强行提货等;监管员工是否存 在道德风险,例如与出质人串通违规操 作等;是否具备专业的监管能力。 完善相关制度并明确重
点事项,加强对员工的培 训、检查及监督,约定违 约赔偿条件,提高道德风 险成本。
银行 业务人员是否能够对物流企业反馈的出
质人异常情况保持敏感和责任心,是否 存在不作为或者不当作为的情况,是否 存在道德风险 建立风险预警机制后,明 确对预警信号的相应时 间与相应方式;允许监管 企业在发现银行业务人 员为及时处理预警信息 的情况下及逆行越级反 馈。
来源于“制度”的风险主要体现在浮动抵押方面,浮动抵押与质押究竟孰优 孰劣仍有争议,虽然固定抵押优于质押,但是浮动抵押的抵押物只有在实现抵押 权的时候才能够确定,即此时才能够成为固定抵押,在此之前是否由于质押并不 确定;银行对质押的质权证明更为充分,在业务开展过程中需认真分析不同方式 的风险,选择适当的方式。具体“制度”的风险识别内容见表6.2所示。
表6.2 “制度”的风险识别内容
风险主体 风险识别内容 防范措施
出质方式 浮动抵押与质押谁的保障效力更有 可尝试“浮动抵押+监管”的方式
来源于“操作”的风险主要产生于员工的违规操作,可以通过信息化操作平
 
台来加以控制,具体识别内容见表 6.3 所示。
表6.3 “操作”的风险识别内容
风险主体 风险识别内容 防范措施
操作过程 未按规定设置质押铭牌或者相关信息有误 建立供应链金融业
务信息化操作平台
未接到银行指令私自发货,或者发货的情况与指令不符
在质押物价值低于控制价值时,允许出质人提货
未能按照规定进行抵押物盘点
40
上报的抵押物盘点信息不准确、不真实
不能及时出局《质物清单》
合同签订与印章使用混乱
单据的签发缺少复合机制
供应链金融业务风险控制的难点与痛点是如何核查贸易背景的真实性以及 评价上下游企业的整体信用。区块链技术的快速发展,因其去中心化、加密安全 性和无法篡改等特点,为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了思路。区块链技术可以理解为一项 分布式账本技术,其具体的表现形式是以加密算法为基础,由多个节点共同参与 维护,在统一的协议机制作用下,保证数据库不会被篡改。区块链技术的核心价 值是促进了参与多中心的有效统一,提高了信任转移效率,显著降低了交易成本。 在供应链金融业务领域,区块链技术可以依托区块网络将供应链中全部交易信息 在供应链的公共区块中进行记录,既便利了交易真实性的确认,也可以避免信息 障碍的问题。S银行可以借助多中心集体维护数据,改善供应链金融业务中的信 息不对称问题。S银行可以利用区块链技术与核心企业和上下游企业共同搭建供 应链体系内部的“共享账本”,按照预先设定的权限和规则,对业务信息进行共 享,实现“三流”的同一协调流转,有效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例如华夏银行在 2018年与腾讯公司合作开发的“星贝云链”区块链供应链金融产品。同时, s 银行应加强与第三方的合作,例如第三方征信公司、数据风控平台、外部信用评 级机构、中国人民银行征信系统以及第三方担保机构、保险机构、相关行业网站 等,整合上述外部信息获取渠道,改善S银行缺少供应链金融业务信息搜集和真 实性分析渠道的问题。
(二)风险评价的优化:建立健全供应链金融业务风险评价体系
供应链金融以整个产业为评价对象,对整条产业链进行授信和监管,涉及到 四大参与主体、四大信息流和一个外部监管者,颠覆了传统单一授信的模式,传 统的风险评价方法难以适应供应链金融业务的发展需求。需要结合供应链金融业 务的风险特点,设计针对性的风险评价体系。借鉴戴昕琦(2018)、Martin(2017)、 李健与张金林(2019)的研究成果,结合国内商业银行的供应链风险指标评价体 系构建情况以及对供应链金融业务风险的识别情况。将S银行供应链金融业务风 险评价的指标分为四类:第一类是企业信用风险,第二类是核心企业风险,第三 类是宏观环境与政策风险,第四类是供应链整体风险,共计 4 个一级指标, 15 个二级指标、 39 个三级指标,详见表 6.4 所示。
41
 
表 6.4 S 银行供应链金融业务风险评价指标体系(拟定)
一级指 标 二级指标 三级指标 指标说明
企业信 用风险 管理情况 近三年高管变动情况,是否受 到行政处罚 是否因管理原因受到监管部门处罚, 高级管理人员行为是否给公司带来重 大损失
企业高管文化水平、技术职 称等情况 企业高管人员文化素养及管理经验直 接影响企业的理念以及管理战略
制度建设、制度实施、合同 履约率等情况 企业制度及实施情况关系到企业生产 要素的积极性以及发展效率
财务报表 质量 财务报表的及时性和真实性 -
是否为审计报告 是否对企业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合法 性进行审计,是否审查企业内部经营 管理情况及存在的问题
内部控制 情况 内部控制的稳定性和严谨性 -
信息传递及时性及准确性 -
工作流程透明化管理程度 对财务、服务等一切与企业经营管理 相关的内容是否实行公开化
核心企 业风险 盈利能力 净资产收益率 净利润/净资产总额
总资产报酬率 净利润/平均资产
销售净利率 净利润/营业收入
偿债能力 资产负债率 总负债/总资产
速度比率 流动资产/流动负债
速动比率 速动资产/流动负债
利息保障倍数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 /应付利息
现金比率 现金/流动负债
营运能力 存货周转天数 360/(销售成本/平军存货)
应收账款周转天数 应收账款/销售收入*360
存货周转率 营业收入/存货余额
应收账款周转率 营业收入/应收账款平均余额
流动资产周转率 营业收入/流动资产总额
固定资产周转率 营业收入/固定资产净值
总资产周转率 营业收入/资产总额
成长能力 收入增长率 本年营业收入增加额/上年营业收入
新产品开发能力 研发费用/营业收入
信用历史 对外担保情况 对外担保额/净资产
违约情况 违约情况
宏观环 境及政 策风险 行业环境 供应链总利润率 供应链利润/供应链销售额
行业前景 行业增长率
宏观政策 宏观经济政策、政策支持政策 -
供应链关 系 供应链的强度与久度 融资企业同核心企业的供应链关系
上游下游的依赖程度 核心企业对上下游企业的依赖度
42
 
供应链 整体风 险 核心企业 情况 信用等级 银行信用评级
资产负债率 总负债/总资产
销售利润率 净利润/营业收入
速动比率 速动资产/流动负债
违约情况 -
经营稳定性 是否存在管理问题或因财务报表被处
行业地位 市场占有率
资产特质 质押模式 质押模式分类
质押物的变现能力 -
供应链运 营情况 信息化水平 供应链信息获取能力
协同处理能力 供应链业务协同处理能力与水平
监管企业 情况 监管服务专业技能况 股东背景、资信情况、管理制度,管 理队伍稳定性,信息化管理 情况,监 督机制
违约情况 是否出现过违约行为
由于表 6.4 中涵盖的指标较多,个别指标之间具有较强的相关性,因此本文 运用特尔斐法对表 6.4中的指标进行精简。特尔斐法的实施过程中本文邀请了 12 位相关领域的专家,其中3位为S银行高管、2位为业内其他商业银行高管、4 位为 s 银行供应链金融业务负责人、 3 位为供应链金融的融资企业负责人;共开 展了三轮意见征集活动,将表6.5中的指标发给专家小组后进行第一轮意见征集, 根据意见征集结果对表 6.5中的指标进行调整,将整理后的指标体系下发给专家 组成员进行第二轮成员,重复上述过程;指导三轮意见征集结束后,多数专家达 成了一致结果,剔除了融资企业财务状况中的总资产报酬率、流动比率、速冻比 率以及存货周转率和、应收账款周转天数、总资产周转率指标,见表 6.5所示。
表 6.5 S 银行供应链金融业务风险评价指标体系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三级指标
企业信用 风险 管理情况 近三年高管变动情况,是否受到行政处罚
企业高管文化水平、技术职称等情况
制度建设、制度实施、合同履约率等情况
财务报表质量 财务报表的及时性和真实性
是否为审计报告
内部控制情况 内部控制的稳定性和严谨性
信息传递及时性及准确性
工作流程透明化管理程度
核心企业 风险 盈利能力 净资产收益率
销售净利率
偿债能力 资产负债率
43
 
利息保障倍数
现金比率
营运能力 存货周转天数
应收账款周转率
流动资产周转率
固定资产周转率
成长能力 收入增长率
新产品开发能力
信用历史 对外担保情况
违约情况
宏观环境 及政策风 险 行业环境 供应链总利润率
行业前景
宏观政策 宏观经济政策
供应链整 体风险 供应链关系 供应链的强度与久度
上游下游的依赖程度
核心企业情况 信用等级
资产负债率
销售利润率
速动比率
违约情况
经营稳定性
行业地位
资产特质 质押模式
质押物的变现能力
供应链运营情 况 信息化水平
协同处理能力
监管企业情况 经营情况
违约情况
之后,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上述指标的权重分配情况,邀请S银行高管、供 应来金融业务负责人、客户经理以及供应链金融业务客户共计 20 人,按照 1-9 标度法逐一对上述指标的重要性进行打分,得出权重分配情况。一级指标的权重 分配结果见表 6.6 所示。
表 6.6 一级指标的层次分析结果
特征向量 权重值 最大特征值 CI值 一致性检验
企业信用风险 1.200 30.000%
核心企业风险 1.200 30.000%
宏观环境及政策风险 0.400 10.000% 4.000 0.000 通过
供应链整体风险况 1.200 30.000%
融资企业基本情况下的二级指标的层次分析结果,见表 6.7 所示。
 
表 6.7 融资企业基本情况二级指标的层次分析结果
44
 
特征向量 权重值 最大特征值 CI值 一致性检验
融资管理情况 1.000 33.333%
财务报表质量 1.000 33.333% 3.000 0.000 通过
内部控制情况 1.000 33.333%
融资企业财务情况下的二级指标层次分析结果,见表6.8所示。
 
表 6.8 融资企业财务状况二级指标的层次分析结果
特征向量 权重值 最大特征值 CI值 一致性检验
盈利能力 1.017 20.338%
偿债能力 1.017 20.338%
营运能力 0.588 11.761% 5.358 0.089 通过
成长能力 2.008 40.170%
信用历史 0.370 7.394%
宏观环境及政策情况下二级指标层次分析结果,见表 6.9 所示。
 
表 6.9 宏观环境及政策二级指标层次分析结果
特征向量 权重值 最大特征值 CI值 一致性检验
行业环境
宏观政策 1.000 50.000% ,
2.000 0.000 通过
1.000 50.000%
 
融资企业外部情况下二级指标的层次分析结果,见表6.10所示。
表 6.10 融资企业外部情况二级指标层次分析结果
特征向量 权重值 最大特征值 CI值 一致性检验
供应链关系 1.590 31.794%
核心企业情况 1.590 31.794%
资产特质 0.723 14.469% 5.431 0.108 通过
供应运营情况 0.632 12.634%
监管企业情况 0.465 9.308%
根据二级指标,三级指标的层次分析法采用同样的步骤和过程,不再赘述, 结果见表 6.11 所属。
表 6.11 三级指标的权重分析结果
二级指标 三级指标 权重分配
管理情况 近三年高管变动情况,是否受 到行政处罚 33.33%
企业高管文化水平、技术职 称等情况 33.33%
制度建设、制度实施、合同 履约率等情况 33.33%
财务报表质量 财务报表的及时性和真实性 33.333%
是否为审计报告 66.667%
内部控制情况 内部控制的稳定性和严谨性 33.33%
信息传递及时性及准确性 33.33%
45
 
工作流程透明化管理程度 33.33%
盈利能力 净资产收益率 66.667%
销售净利率 33.333%
偿债能力 资产负债率 33.33%
利息保障倍数 33.33%
现金比率 33.33%
营运能力 存货周转天数 25%
应收账款周转率 25%
流动资产周转率 25%
固定资产周转率 25%
成长能力 收入增长率 50%
新产品开发能力 50%
信用历史 对外担保情况 50%
违约情况 50%
行业环境 供应链总利润率 50%
行业前景 50%
宏观政策 宏观经济政策、政策支持政策 100%
供应链关系 供应链的强度与久度 75%
上游下游的依赖程度 25%
核心企业情况 信用等级 19.645%
资产负债率 19.645%
销售利润率 19.645%
速动比率 11.482%
违约情况 17.196%
经营稳定性 7.236%
行业地位 5.149%
资产特质 质押模式 50%
质押物的变现能力 50%
供应链运营情况 信息化水平 50%
协同处理能力 50%
监管企业情况 监管服务专业技能 50%
违约情况 50%
综合S银行供应链金融业务风险评价指标体系中,一级指标、二级指标、三 级指标的权重分配结果,得出S银行供应链金融业务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的最终权 重分配情况,见表 6.12 所示。
表 6.12 S 银行供应链金融业务风险评价体系的权重分配结果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三级指标 权重
企业信用风
险(30%) 管理情况
(9.99%) 近三年高管变动情况,是否受 到行政处罚 3.33%
企业高管文化水平、技术职称 等情况 3.33%
制度建设、制度实施、合同履 3.33%
46
 
约率等情况
财务报表质量
(10.00%) 财务报表的及时性和真实性 3.33%
是否为审计报告 6.67%
内部控制情况
(9.99%) 内部控制的稳定性和严谨性 3.33%
信息传递及时性及准确性 3.33%
工作流程透明化管理程度 3.33%
核心企业风
险(30%) 盈利能力
(7.00%) 净资产收益率 4.67%
销售净利率 2.33%
偿债能力
(7.00%) 资产负债率 2.33%
利息保障倍数 2.33%
现金比率 2.33%
营运能力
(3.53%) 存货周转天数 0.88%
应收账款周转率 0.88%
流动资产周转率 0.88%
固定资产周转率 0.88%
成长能力
(10.25%) 收入增长率 5.13%
新产品开发能力 5.13%
信用历史
(2.22%) 对外担保情况 1.11%
违约情况 1.11%
宏观环境及 政策风险 (10%) 行业环境(5%) 供应链总利润率 2.50%
行业前景 2.50%
宏观政策(5%) 宏观经济政策 5%
供应链整体
风险(30%) 供应链关系
(9.54%) 供应链的强度与久度 7.16%
上游下游的依赖程度 2.39%
核心企业情况
(9.54%) 信用等级 1.87%
资产负债率 1.87%
销售利润率 1.87%
速动比率 1.10%
违约情况 1.64%
经营稳定性 0.69%
行业地位 0.49%
资产特质
(4.34%) 质押模式 2.17%
质押物的变现能力 2.17%
供应链运营情
况(3.79%) 信息化水平 1.90%
协同处理能力 1.90%
监管企业情况
(2.79%) 监管服务专业技能 1.40%
违约情况 1.40%
以百分值对供应链金融业务融资企业的风险进行评价,便于得出确定的风险 评价结果,因此依照表6.12中的权重分配结果,按照四舍五入原则,将权重占 比转化为分值,部分四舍五入后存在分值误差的评价指标,结合专家意见对具体 分值进行调整,并明确评价标准,结果见表6.13所示。
47
 
表 6.13 S 银行供应链金融业务风险评价体系的分值分配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三级指标 评价标准
企业信用 风险(30
分) 管理情况
(10 分) 近三年高管变动情况,是否受
到行政处罚(3 分) 无高管变动且未受到行政处罚 得3分,有高管变动但未收到 行政处罚得2分,没有高管变 动但受到了行政处罚得1分, 有高管变动且受到了行政处罚 得0分。
根据企业高管文化水平、技 术职称等情况综合评定 (3 分) 企业高管文化水平、技术职称 等高得3 分,高管文化水平、 技术职称等水平一般得 2分, 高管文化水平较高但无技术职 称得1 分。
根据制度建设、制度实施、 合同履约率等情况综合评 定(4 分) 公司制度建设、制度实施、合
同履约率等情况实施到位得4 分,制度建设、制度实施、合 同履约率等情况未完全实施 到位得2 分,不实施得0分。
财务报表质量
(10 分) 财务报表的及时性和真实性
(4 分) 财务报表及时且真实得4分, 财务报表真实但不及时得2分, 财务报表不及时且真实性存疑 得0分。
是否为审计报告 (6 分) 财务报表为每年每季度审计报 告得 6 分,财务报表仅年度审 计报表得3分,未审计得0分。
内部控制情况
(10 分) 内部控制的稳定性和严谨性
(3 分) 内部控制稳定且严谨得3分, 内部控制不稳定但较为严谨得 1 .5分,内部控制有漏洞得0分。
信息传递及时性和准确性
(3 分) 企业内部信息传递及时且准确 得3分,内部信息传递准确但 不及时得2分,内部信息传递 及时得1分,不准确得0分。
工作流程透明化管理程度
(4 分) 企业内部工作流程透明化管理 程度高得4分,工作流程透明 化管理程度一般得2分,透明 化管理程度低等1分,工作流 程不透明化管理得0分。
核心企业
风险(30
分) 盈利能力
(7 分) 净资产收益率(5 分) 以国务院国资委考核分配局每 年公布得《企业绩效评价标准 值》为评价标准,处在优秀等 级得相应指标 100%的分值,处 在良好等级得 80%的分值,处 在平均值等级得 60%的分值,
销售净利率(2 分)
偿债能力
(7 分) 资产负债率(3 分)
利息保障倍数(2 分)
现金比率(2 分)
营运能力 存货周转天数(1 分)
48
 
(4分) 应收账款周转率(1 分) 处在较低等级得 40%分值,处 在较差等级得 20%分值,低于 较差等级不得分。
流动资产周转率(1 分)
固定资产周转率(1分)
成长能力
(10 分) 收入增长率(5 分)
新产品开发能力(5 分) 用研发之处与营业收入的比值 衡量,与行业平均值比较,高 于行业平均值10%以上得5分, 高于行业平均值但未达到高出 10%得幅度得 3 分,低于行业平
均值每1%减0.5分
信用历史
(2 分) 对外担保情况(1 分) 用对外担保总额与净资产总额 得的比值衡量,低于10%得1 分,高于 10%不得分。
违约情况(1 分) 未发生过违约情况得1分,发 生过违约情况不得分。
宏观环境 及政策风 险(10 分) 行业环境
(5 分) 供应链总利润率(2.5 分) 依据各供应链实际情况进行分 析,近三年供应链总利润率增 长趋势稳定得2.5分,波动较为 频繁但总体趋势增长得1.5分, 趋势不明朗得1分,呈下降趋 势不得分。
行业前景(2.5 分) 行业前景可观且明确得 2.5,行 业前景存在一定变数得1.5分,
行业前景不佳得0分。
宏观政策
(5 分) 宏观经济政策(5 分) 宏观经济政策稳定且积极的5
分,宏观经济政策稳定得3分,
宏观经济政策预期有变动得1 分,宏观经济政策消极不得分。
供应链整
体风险 (30 分) 供应链关系
(10 分) 供应链的强度与久度(7 分) 合作年限越久且合作金额越高 表示等级越高,通常认为合作 年限在10年以上或金额在1亿 元以上,得7分;合作年限在 5-10年,合作金额在5000万-1 亿元得5分;合作年限在3-5 年,合作金额在 2000-5000 万元 得3分;合作年限在1-3年,合 作金额在 1000-2000 万元得 1 分;合作年限在1年以下或合 作金额低于 1000 万元不得分。
上游下游的依赖程度(3 分) 核心企业得供应商或经销商数 量少于 5 家得 3 分,在 3-5 家之 间得2分,大于5家得1分。
核心企业情况
(10 分) 信用等级(2分) 信用评级优秀得2分,良好得1 分,良好以下不得分。
49
 
资产负债率(2 分) 国务院国资委考核分配局每年 公布得《企业绩效评价标准值》 为评价标准,处在优秀等级得 相应指标 100%的分值,处在良 好等级得 80%的分值,处在平 均值等级得 60%的分值,处在 较低等级得 40%分值,处在较 差等级得 20%分值,低于较差 等级不得分。
销售利润率(2 分)
速动比率(1 分)
违约情况(1 分) 未发生违约情况得 1分,发生 违约情况不得分。
经营稳定性(1 分) 未发生重大经营决策变化得1 分,反之不得分。
行业地位(1 分) 结合具体行业分析,通常认为 企业拥有 30%以上的市场份额 时,具有一定的行业地位,得1 分,反之不得分。
资产特质
(4 分) 质押模式(2 分) 根据风险性和变现难易程度, 分为优、良、一般、差四个等 级,每下降一个等级减0.5 分。
质押物的变现能力(2 分)
供应链运营情
况(4 分) 信息化水平(2 分) 依据《信息化基本指标构成方 案(试行)》,以核心企业与 融资企业存货占用资金与流动 资金的比值均值为衡量标准, 处在行业前30%的水平得 2分, 30%-50%的水平得1 分,排名在 行业 50%以后不得分。
协同处理能力(2 分) 借鉴戴昕琦(2018)的研究成 果,以融资企业与核心企业的 存货周转率平均值进行衡量, 处在行业前30%的水平得 2分, 30%-50%的水平得1 分,排名在 行业 50%以后不得分。
监管企业情况
(2 分) 监管服务技能(1 分) 股东背景清晰、资信情况较好、 管理制度完善,管理队伍稳定, 采用信息化管理制度,监督机 制完善得 1分,反之不得分。
赔偿情况(1 分) 近五年未发生过违约情况得1 分,反之不得分。
 
注:部分衡量指标或衡量标准来自于 S 银行供应链金融业务历史信息或数据计算得出
得结果
依据表6. 13构建S银行供应链金融业务风险评价体系,可以将供应链金融
50
业务风险分为优秀、良好、及格、不及格三个等级,其中优秀等级的综合得分在 90 分以上,良好等级的综合得分在80 分-90分之间,及格等级的综合得分在60 分-80 分之间,不及格等级的综合得分在60 分以下。
对于综合等级在优秀及以上的供应链金融业务,风险发生概率较低且程度较 小,如采取风险规避措施可能会导致风险管控成本高于风险溢价的情况,进而使 得风险溢价无法得到补偿。针对此类业务,S银行可采取风险接受策略,做好常 规风险管理工作。
对于综合等级在良好的供应链金融业务,发生风险的概率和影响程度略好于 优秀等级,可以采取风险降低策略。即通过成本投入较低并且效果可观的方式, 来缓解业务风险,把握好关键流程与关键节点的风险,来达到缓释业务风险的目 的。例如要求提高抵押比例,指派专人对质押物价格波动情况实时盯市,一旦抵 押担保率低于合约约定的比率,及时要求融资企业补充担保物或存入担保金;并 认真分析每一个缓解可能发生的风险,制定风险应对预案。
对于综合等级在及格的供应链金融业务,风险发生的概率和影响程度高于良 好等级,S银行可以采取风险转移错略,具体措施由业务外包和保险两种。业务 外部可用于监管环节和物流运输环节,通过与专业监管公司以及与核心企业保持 外包服务关系的核心公司合作,发挥第三方监管的优势,实现对担保物权的有效 管理。保险指为了预防质押物受损或者被盗等风险,引入商业担保公司对质押物 进行保险管理,以 S 银行为受益人。同时,要对融资企业以及核心企业的资信情 况进行细致调研,业务申请报告与调研报告提交合规审查部门、风险管理部门进 行多方会审,分析业务分线的主要环节和关键点,形成控制方案,经主观领导审 批统一后开展业务,并组好后续的风险跟踪与管理空座。
对于综合等级在不及格的供应链金融业务,应采取风险规避策略,将信贷资 源投入到综合等级评价结果较好的供应链金融业务。若供应链金融业务已经开展 并投放相关信贷资金,可以通过主动退出、协议结束等方式规避风险。例如若融 资企业情况或核心企业情况以及供应链情况存在风险且超出S银行可接受的范 围,应拒绝业务申请。S银行在已经开展相关业务后,发现业务风向评价等级下 降时,可以通过与核心企业、外部监管公司修订并完善相关协议的方式,来进一 步明确各方的权力和义务,达到规避风险的目的。
1.对企业信用风险的评价
基于上文中列出的层次分析法,得出一级指标权重比的计算结果,企业信用 风险的权重较高,达到了 30%,是影响供应链金融业务风险评价的重要因素之一。 因此,S银行应严格把控企业的信用风险。
银行在进行供应链业务时,企业需提供相关的信用评级,借助客户的风险信
51
用状况,对其信用评级进行评估,并以此为根据构建更全面规范的风险评价体系。 在构建风险评价体系时,应当准确把握不同业务之间的差异,制定与之相匹配的 风险评价体系标准,从而进一步增强银行的风险管理能力。
2.对核心企业风险的评价
根据层次分析法,对S银行供应链金融业务相关数据进行处理,可以看出, 核心企业风险所占份额达 30%,成为供应链金融业务风险评价的第二个重要影响 因素。根据此数据所反映出来的信息,S银行在把握供应金融业务特点的基础上, 充分把控与核心企业的相关信息。
在供应链金融业务风险评价体系中,把控核心企业的风险尤为关键。在整个 供应链中,核心企业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掌握着大量优质经销商,以及物流 货运等。如果核心企业拒绝提供保证或担保,那么银行便无法及时、准确的掌握 中小企业的各项信息。这种情况一旦发生,业务风险就会大大增加。所以在选择 核心企业时一定要通过多方调查,掌握核心企业的全面信息,防止出现因信息不 全而导致业务风险发生。如果部分核心企业不愿意公开自己的基本信息,商业银 行应当借助公开市场,从尽可能多的方面了解该核心企业。
3.对供应链整体风险的评价
借助层次分析法的相关数据,其中供应链整体风险所占份额为 30%,是影响 供应链金融业务风险评价的第三重要因素。因此,S银行在制定风险评价体系的 过程中要对供应链整体风险进行更为深入全面的分析。通过对我国商业银行现阶 段发展的分析,可以看出,在供应链业务风险系统开发上还存在较大的不足,对 应机制较难维持的工作的日常运作,由此建议S银行相应增强相应的供应链业务 风险管理体系研发,通过互联网等线上手段,针对供应链金融整体风险现况施以 掌握以及控制。
以上三类风险均属于信用风险,是影响供应链金融业务风险评价优化的重要 因素,说明在供应链金融业务开展过程中对供应链条上的核心企业、融资企业和 整个供应链企业风险评价的重要性。
(三)风险应对的优化:加强供应链金融业务贷后风险监控系统 贷后风险监控指对供应链金融业中已经识别出的风险、残余风险以及新发现 的风险进行跟踪,同时评价风险应对效果的过程,包括风险监测与风险控制两部 分主要内容。
由前文的风险可知,S银行供应链金融业务的风险主要来源于信用风险、操 作风险以及市场风险,法律风险因多采用制式合同或合约等形式,发生的概率较 小。依据上述分析结果,构建S银行供应链金融业务风险监控框架,如图6.2
52
 
所示。
 
 
图 6.2 S 银行供应链金融业务风险监控框架
首先,是风险监控系统的模块设计,S银行供应链金融业务的风控系统应包 含 7 个基本模块。具体为风险信息的收集系统与储存系统,基于上述两个系统的 风险信息处理系统和风险跟踪监控系统,之后是风险专家评价系统,最后是风险 预警判别系统与风险隐患排除系统,如图 6.3所示。
 
图 6.3 供应链金融业务风险跟踪监控系统
S 银行供应链金融业务风险监控系统的子系统功能如下:
业务风险信息的收集与储存系统,负责搜集S银行供应链金融业务的内外部 风险信息,内部信息的搜集重点是从业人员专业能力与综合素质、业务操作流程、 风控机制以及核心企业与融资企业的信用度、自身业务状况、质押物情况与风险 监管业务外包情况等。外部信息的搜集重点是宏观经济政策、行业政策以及金融 政策、相关领域突发事件、商品价格与股票价格、利率与汇率波动幅度等。
业务风险处理系统的主要功能是对搜集到的风险信息进行整理和分类,分别 对应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以及法律风险,得出前文构建的S银行供应
53 链金融业务风险评价指标,为风险评价作准备。 业务风险专家评价系统的主要功能是风险评价专家组成员利用专业知识与 相关工作经验,结合风险评价指标的状态,依据前文构建的风险评价模型得出业 务风险的评价结果。
业务风险预警判别系统的主要功能是确定警报级别,按照提前设定的阈值, 对比风险评价结果,找出相对应的报警级别。采用四个级别的风险等级设置,表 6.14 是风险评价结果和预警信号之间的对应关系。
表6. 14 S银行供应链金融业务风险预警 区间
风险等级 无警 轻警 中警 重警 极警
评价得分区间(分) (80-100] (60-80] (40-60] (20-40] (0-20]
预警信号 蓝色灯 绿色灯 黄色灯 橙色灯 红色灯
业务风险措施存储系统的主要功能是在数据库中对专家预先设置的各类风 险不同状态的应对措施进行存储,以便及时调用。业务风险隐患排除系统的功能 在于根据业务风险预警信号,从业务风险措施数据库存储的风险应对措施中,选 取恰当措施来消除隐患或降低业务风险。业务风险跟踪监控系统的主要功能是对 业务全过程进行跟踪和监控,及时处理子系统中出现的变化,排除风险隐患,保 障供应链金融业务的稳定运行。
(四)供应链金融业务风险管理的保障措施
法律是保障经济发展的基础,同时也是保障企业运营最重要的工具。供应链 金融的发展自然也离不开法律的支持与保障。商业银行可聘请专业法律人士,对 于公司日常运营、合同的签订等工作给予专业性的指导意见;作为商业银行供应 链金融业务人员应保持学习,保持职业敏锐度,与时俱进学习最新的政策法规。 自2021年1月1日施行的民法典对供应链金融的影响:把保理合同列为有名合 同,在合同篇里单独列为一章讲述,最近还岀台了担保制度的解释,为供应链金 融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法律基础,为供应链金融业务风险的管理提供了良好的法 律支撑。
认真学习法律知识的同时,借鉴其他商业银行或者财务公司制度,根据S 银行自身供应链业务发展现状,制定相应的制度以及相应的管理办法、操作规程, 在业务流程流程办理中要合规操作,平衡好业务创新与风险防控的关系。
54
七、研究结论与展望
(一)研究结论
供应链金融业务因能够有效缓解企业的融资约束,近年来备受关注。商业银 行作为供应链金融业务的重要提供主体,自身供应链业务的发展水平如何,直接 影响对企业融资需求的满足程度。因此,本文以S银行为例,探讨了商业银行供 应链金融业务风险管理优化研究。
S 银行是国内发展水平领先的大型商业银行,于2007年推出了网络供应链 业务,受到业内的广泛关注,并受到了客户的好评。2008年以来S银行基于互 联网信息技术,积极创新网络供应链融资模式,推出了 “S行e链”移动平台等 具有特色的网络供应链金融业务模式。S银行开展的供应链金融业务模式有四 类,分别是存货类业务模式、预付类业务模式、应收类业务模式、其他特色供应 链产品,每一种业务模型下可以细分出多个子类别。S银行的供应链金融业务客 户主要还是特大型与大型企业,近年来加大了供应链金融业务企业客户的开发力 度,国际客户开发情况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本文在商业银行业供应链金融业务发展背景下,结合自身在S银行工作实 践,分析S银行供应链金融业务中存在的风险管理问题,主要体现在风险识别、 风险评价、风险对应三个方面。在供应链金融风险识别方面存在着贷前调查不充 分和借贷双方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原因是未全面掌握供应链整体的信用风险,忽 视了对贸易背景真实性的核实。在风险评价方面存在着对供应链整体风险的衡量 与评价不足的问题,原因在于评价方法单一,供应链风险评价指标不全面。在风 险方面存在着对质押物的动态监管不到位的问题,原因在于信息化控制手段滞 后,第三方监管监督不到位。
针对上述问题,本文认为S银行在供应链金融业务风险识别方面,加强对供 应链金融业务的风险识别,丰富S银行进行真实性识别的手段与方法,优化信息 系统,更好的为S银行风险识别提供信息化支持;在供应链金融业务风险评价方 面,建立健全S银行供应链金融业务风险评价体系,提高评价结果的全面性与辨 别交易信息真假的能力,打造多维度的大数据风险测控平台;在供应链金融业务 风险应对方面,完善供应链金融业务风险贷后风险监控系统,实现对业务风险的 实时监控、预警及处理,并阐述了具体的优化对策,为S银行供应链金融业务的 风险管理提供参考。
(二)研究展望
S 银行供应链金融业务风险管理仍需要在实践中不断修正,总结经验,优化
55
供应链金融业务的风险管理模式。由于s银行部分业务资料的保密要求,本文无 法对 S 银行供应链金融业务的部分内容进行详细阐述;其他商业银行供应链金融 业务的风险管理情况获取难度较大,无法进行横向比较分析。研究结论还需在供 应链金融业务开展实践中进一步验证。由于本研究样本只选取了s银行,不针对 其它银行,也不涉及其它商业银行,因而缺少与其它商业银行和S银行的对比分 析,研究结果普适性还有待于在实践中进一步验证。
后续研究可以在实践中检验供应链金融业务风险管理优化对策的效果,提出 更优方案;或在资料充分的情况下,对比分析不同商业银行的供应链金融业务风 险管理机制与管理对策,拓宽研究思路。
56
参考文献
[1]腾讯网.2021 年中国供应链金融市场规模及行业发展前景分析(图) [EB/OL].https://new.qq.com/omn/20210517/20210517A020SD00.html, 2021-05-17.
[2]Jiang Rong,Kang Yuanjie,Liu Yongsong,Liang Zhihong,Duan Yunlong,Sun Yani,Liu Jialan. A trust transitivity model of small and medium-sized manufacturing enterprises under blockchain-based supply chain finance[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duction Economics,2022(34):75-82.
[3]Hua, Song,Xiaoye, Yang,Yuanfang, Song. Dynamic discounting program of supply chain finance based on a financial information matching platform[J]. Annals of Operations Research,2022(62):134-142.
[4]Rijanto Arief. Blockchain Technology Adoption in Supply Chain Finance[J]. Journal of Theoretical and Applied Electronic Commerce Research,2021,16(7):132-138.
[5]Hong Yan. New Model of Food Supply Chain Finance Based on the Internet of Things and Blockchain[J]. MOBILE INFORMATION SYSTEMS,2021(36):102-107.
[6]Viktor Hugo Elliot,Christiaan De Goeij,Luca Mattia Gelsomino,Johan Woxenius. Supply chain finance is not for everyone[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hysical Distribution & Logistics Management,2020,50(9):102-106.
[7]Guida Michela,Moretto Antonella Maria,Angelo Caniato Federico Francesco. How to select a Supply Chain Finance solution[J]. Journal of Purchasing and Supply Management,2021,27(4):48-52.
[8]Moretto Antonella,Caniato Federico. Can Supply Chain Finance help mitigate the financial disruption brought by Covid-19[J]. Journal of Purchasing and Supply Management,2021,27(4):116-124.
[9]Ronchini Alessio,Moretto Antonella,Caniato Federico. A decision framework for inventory- and equipment-based supply chain finance solutions[J]. Journal of Purchasing and Supply Management,2021,27(4):72-78.
[10]Kabir Mohammad Rokibul,Islam Md. Aminul,Marniati ,Herawati. Application of Blockchain for Supply Chain Financing: Explaining the Drivers Using SEM[J]. Journal of Open Innovation: Technology, Market, and Complexity,2021,7(3):103-106.
[11]Jun Chen,Keer Xue,Kefan Zhang,Xinyi Wang. Research on the Innovative Development of Financing Model of Pledge of Title to Goods under Commercial Banks' Supply Chain Finance[J]. Journal of Economics and Public
57
Finance,2020,6(2):78-84.
[12]Tian-ci Jiang,Ye-fan Lan. Discussion on Credit Granting Business of Commercial Banks under Supply Chain Finance[J]. The Frontiers of Society,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19,1(2):78-83.
[13]Berkowitzetal.Strategic Treasurer; Fintech Providers are Disrupting the Bank-Led Supply Chain Finance Industry, New Survey Shows[J]. Journal of Engineering,2019(34):98-104.
[14]Mohammad Rishehchi Fayyaz,Mohammad R. Rasouli,Babak Amiri. A data-driven and network-aware approach for credit risk prediction in supply chain finance[J]. Industrial Management &amp; Data Systems,2020,37(29):78-84.
[15]Alidrisi Hisham. Measuring the Environmental Maturity of the Supply Chain Finance: A Big Data-Based Multi-Criteria Perspective[J]. Logistics,2021,5(2):87-93.
[16]Belhadi Amine,Kamble Sachin S,Mani Venkatesh,Benkhati Imane,Touriki Fatima Ezahra. An ensemble machine learning approach for forecasting credit risk of agricultural SMEs' investments in agriculture 4.0 through supply chain finance.[J]. Annals of operations research,2021(64):96-102.
[17]Ma, Hoi Lam,Leung, Lawrence C.,Chung, Sai Ho,Wong, Collin Wai Hung. Insurance incentive to shippers by a container port: Issues of risk management in supply chain finance[J]. Annals of Operations Research,2022(93):116-124.
[18]宋华,韩思齐,刘文诣•数字技术如何构建供应链金融网络信任关系? [J]. 管理世界,2022,38(03):182-200.
[19]李冰琨•“区块链+存货质押”的供应链金融创新发展研究[J].会计之友, 2022(05):155-160.
[20]董春雨,李守伟,张瑞彬.基于知识图谱的区块链与供应链金融融合研究[J]. 财会月刊,2022(04):149-154.
[21]董兴林,聂乐杰.区块链+B2B线上供应链金融的运作模式及收益分配[J].财 会月刊,2021(07):44-51.
[22]陈湘州,陶李红.基于MLP神经网络的中小企业供应链金融信用风险评价[J].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1,36(04):91-99.
[23]徐宏峰,朱玥.供应链金融信用风险灰色层次法评价研究[J].会计之友, 2018(07):31-34.
[24]宋华,杨璇.供应链金融风险来源与系统化管理:一个整合性框架[J].中国人 民大学学报,2018,32(04):119-128.
[25]柴正猛,黄轩•供应链金融风险管理研究综述[J].管理现代化,2020,
58
40(02):109-115.
[26]李光荣,赵斯昕.复工复产背景下供应链金融信用风险演进机理与管理研究 ——基于 SEM-SD 模型[J].商业研究,2020(05):112-122.
[27]李娟,聂勇.供应链金融风险诱导因素及其作用机理剖析——基于扎根理论 [J].财会月刊,2021(16): 146-151.
[28]李光荣,官银学,黄颖.供应链金融信用风险特征、分析框架与管理对策[J]. 商业经济研究,2020(13):167-169.
[29]冯珊珊,李永梅.区块链技术在供应链金融信用风险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 征信,2022,40(02):59-65.
[30]王轶昕,贠菲菲,程索奥•供应链金融发展趋势及其风险防控研究[J].价格 理论与实践,2020(11):107-110.
[31]贾汉星,郭文波.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供应链金融信用传导机制分析与对策 ——基于核心企业结构洞视角[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05):160-168.
[32]任博,邱国栋.克服合谋掩饰行为:智能区块链与供应链金融运行机制耦合 [J].中国流通经济,2022,36(03):35-47.
[33]宋华.信任链:中国供应链金融发展的关键[J].中国流通经济,2022, 36(03):14-21.
[34]于辉,王霜.核心企业参与供应链金融意愿及融资模式取向[J].中国流通经 济,2022,36(03):22-34.
[35]李娟,聂勇.供应链金融价值创造协同机理研究一一基于扎根理论[J].财会 月刊,2022(02):123-129.
[36]中国人民银行成都分行营业管理部课题组,龙俊桃.供应链金融与小微企业 融资:从信用孤立到信用穿透的嬗变[J].西南金融,2020(07) :65-75.
[37]王晓.区块链赋能银行供应链金融[J].中国金融,2020 (04) : 32-34.
[38]蒋德杨,丁毅,李頔睿•新格局下商业银行供应链金融发展路径[J].中国外 资,2021(20):56-57.
[39]张星.银行供应链金融发展新路径[J].中国金融,2021 (24) : 53-54.
[40]杨明,杨鑫,马明勇•互联网视角下供应链金融的新发展[J].金融发展研究, 2021(02):73-79.
[41]景峻,冯林,宋晓丽.基于产业生态平台的供应链金融模式研究:理论分析 与案例实证[J].金融发展研究,2021 (02) : 80-87.
[42]周家珍.基于物联网技术的供应链金融业务创新探索[J].西南金融, 2021(06):50-60.
59
[43]胡尧,吴庆跃•供应链金融数字化发展趋势[J].中国金融,2021 (24):55-56.
[44]薛小飞•商业银行绿色供应链金融的实践思考:模式、问题及对策[J].新金 融,2022(03):41-47.
[45]鞠彦辉,许燕,何毅.信息混沌下银行线上供应链金融信用风险盲数评价模 型构建[J].企业经济,2018,37(06):102-106.
[46]朱艳艳,雷岩.商业银行线上供应链金融的融资模式及信用风险识别研究[J]. 西南金融,2018(09):39-44.
[47]张宇.我国银行供应链金融风险管理与探究一一基于博弈分析角度[J].技术 经济与管理研究,2018(01):72-76.
[48]张倩,汤鑫伟,付小倩•基于供应链金融视角下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研究[J]. 海南金融,2021(12):8-16.
[49]高志向.商业银行供应链金融风险管理研究[J].财经界,2021 (32):5-6.
[50]李佳佳,王正位.基于区块链技术的供应链金融应用模式、风险挑战与政策 建议[J].新金融,2021(01) :48-55.
【本文地址:https://www.xueshulunwenwang.com//jingjilei/jingjiguanli/4222.html

上一篇:YN 城投集团内部控制研究

下一篇:G公司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 环境风险管理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