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网站地图
  2. 设为首页
  3. 关于我们


S 大学省一流学科教育学硕士研究生学风 现状研究

发布时间:2022-12-04 10:54
目录
摘要......................................................................................................................................................I
Abstract...............................................................................................................................................II
第一章 绪论.......................................................................................................................................1
一、研究背景.............................................................................................................................1
(一)关注学风是响应国家政策的必然要求................................................................ 1
(二)优化学风是推进辽宁省一流学科建设的必要手段............................................ 1
(三)重视学风是提升 S 大学培育水平的必需支撑.................................................... 2
(四)聚焦学风是实现个人研究兴趣的必经方向........................................................ 2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3
(一)研究目的.................................................................................................................3
(二)研究意义.................................................................................................................3
三、文献综述.............................................................................................................................3
(一)总体描述.................................................................................................................3
(二)国外研究综述.........................................................................................................5
(三)国内研究综述.........................................................................................................6
(四)文献研究评述.........................................................................................................8
四、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9
(一)研究思路.................................................................................................................9
(二)研究方法...............................................................................................................10
第二章 相关理论分析.....................................................................................................................12
一、概念界定...........................................................................................................................12
(一)一流学科...............................................................................................................12
(二)省一流学科...........................................................................................................12
(三)硕士研究生...........................................................................................................12
(四)学风.......................................................................................................................13
二、研究的理论基础...............................................................................................................14
(一)勒温场论...............................................................................................................14
(二)学习动机理论.......................................................................................................15
三、理论在本研究中的适用性...............................................................................................15
四、本章小结...........................................................................................................................16
第三章 教育学硕士研究生学风现状调查.....................................................................................18
一、研究设计...........................................................................................................................18
(一)调查目的...............................................................................................................18
(二)研究问题及假设...................................................................................................18
(三)问卷设计及实施...................................................................................................18
(四) 访谈提纲与问题设计.........................................................................................21
二、基本信息情况分析...........................................................................................................22
(一)人口学维度总体统计...........................................................................................22
(二)学风现状调查结果...............................................................................................24
(三)学风影响因素调查结果.......................................................................................37
三、本章小结...........................................................................................................................41
第四章 教育学硕士研究生学风差异性分析................................................................................ 43
IV
一、各维度间的差异性分析...................................................................................................43
二、人口统计学变量下的差异性分析...................................................................................44
(一)年级间的差异性分析...........................................................................................44
(二)年龄间的差异性分析...........................................................................................46
(三)所学专业间的差异性分析...................................................................................49
三、本章小结...........................................................................................................................52
第五章 教育学硕士研究生学风相关性分析................................................................................ 54
一、人口统计学变量的相关性分析...............................................................................................54
(一)各维度间的相关性分析.......................................................................................54
(二)年级与学风各维度的相关性.............................................................................. 55
(三)年龄与学风各维度的相关性.............................................................................. 56
(四)所学专业与学风各维度的相关性...................................................................... 56
二、各影响因素的相关性分析...............................................................................................57
(一)学校方面...............................................................................................................57
(二)教师方面...............................................................................................................58
(三)家庭方面...............................................................................................................60
(四)社会方面...............................................................................................................61
三、本章小结...........................................................................................................................62
第六章 教育学硕士研究生学风存在问题及原因........................................................................ 63
一、存在问题...........................................................................................................................63
(一)学习目的不够清晰,学习目的自我中心化...................................................... 63
(二)学习态度不够端正,学习兴趣不够强烈.......................................................... 64
(三)缺乏创新思维,学习行为有待完善.................................................................. 64
(四)学习纪律不够严格,学术诚信有待提升.......................................................... 65
二、存在问题的原因...............................................................................................................65
(一)研究生自身层面...................................................................................................65
(二)学校层面...............................................................................................................66
(三)教师层面...............................................................................................................66
(四)家庭层面...............................................................................................................67
(五)社会层面...............................................................................................................68
三、本章小结...........................................................................................................................68
第七章 教育学硕士研究生学风改善措施.....................................................................................69
一、 研究生自身层面.............................................................................................................69
(一)树立道德自律意识,培养创新意识.................................................................. 69
(二)树立正确的学习价值观.......................................................................................69
二、学校层面...........................................................................................................................70
(一)健全学校设施,形成良好学风的设施保障...................................................... 70
(二)落实规章制度,发挥制度的长效育人功能...................................................... 70
三、教师层面...........................................................................................................................70
(一)丰富教师教学方法,发挥主导作用.................................................................. 71
(二)增进师生相互交流,发挥互促作用.................................................................. 71
四、家庭层面...........................................................................................................................71
(一)重视家庭教育方式...............................................................................................71
(二)营造良好的家庭风气...........................................................................................72
V
五、社会层面...........................................................................................................................72
(一)加强校企合作,推进资源共享.......................................................................... 72
(二)合力创设网络监管机制.......................................................................................72
结语...................................................................................................................................................74
参考文献...........................................................................................................................................75
附录一 S 大学教育学硕士研究生学风现状调查问卷................................................................. 78
附录二 S 大学教育学硕士研究生学风现状访谈提纲(教师版)............................................. 81
附录三 S 大学教育学硕士研究生学风现状访谈结果(教师版)............................................. 82
附录四 S 大学教育学硕士研究生学风现状访谈提纲(学生版)............................................. 92
附录五 S 大学教育学硕士研究生学风现状访谈结果(学生版)............................................. 93
附表一...............................................................................................................................................97
致谢.................................................................................................................................................102
VI
图表目录
图:
图 1-3-1 我国研究生学风研究文献的年份分布........................................................................... 4
图 1-3-2 我国研究生学风研究文献的主题分布........................................................................... 5
图 1-4-1 研究思路图......................................................................................................................10
图 2-1-1 研究生学习的动力场研究模型......................................................................................14
图 3-2-1 被调查者所在年级分布情况..........................................................................................22
图 3-2-2 被调查者年龄分布情况..................................................................................................23
图 3-2-3 被调查者所学专业分布情况..........................................................................................24
图 3-2-4 各维度均值图..................................................................................................................25
图 3-2-5 被调查者学习策略选项分布图......................................................................................29
图 3-2-6 考试纪律选项人数分布图..............................................................................................36
表:
表 3-1-1 调查维度划分..................................................................................................................19
表 3-1-2 问卷总体可靠性统计......................................................................................................21
表 3-1-3 KMO 和巴特利特检验.......................................................................................................21
表 3-2-1 被调查者所在年级分布情况..........................................................................................22
表 3-2-2 被调查者年龄分布情况..................................................................................................23
表 3-2-3 被调查者所学专业分布情况..........................................................................................23
表 3-2-4 学习目标维度总体情况..................................................................................................26
表 3-2-5 学习态度维度下各题均值汇总......................................................................................27
表 3-2-6 学习态度维度下学习投入得分情况............................................................................. 27
表 3-2-7 学习态度维度下学习兴趣得分情况............................................................................. 28
表 3-2-8 学习行为维度下各题均值汇总......................................................................................29
表 3-2-9 学习行为维度下学习途径得分情况............................................................................. 30
表 3-2-10 学习行为维度下学习习惯得分情况........................................................................... 32
表 3-2-11 学习行为维度下学习成果得分情况........................................................................... 33
表 3-2-12 学习行为维度下学习成绩得分情况........................................................................... 34
表 3-2-13 学习纪律维度下各题均值汇总....................................................................................34
表 3-2-14 学习纪律维度下课堂纪律得分情况........................................................................... 35
表 3-2-15 学习纪律维度下学术纪律得分情况........................................................................... 37
表 3-2-16 学校方面的影响因素得分均值情况........................................................................... 38
表 3-2-17 教师方面的影响因素得分均值情况........................................................................... 39
表 3-2-19 家庭方面的影响因素得分均值情况........................................................................... 40
表 3-2-20 社会方面的影响因素得分均值情况........................................................................... 41
表 4-1-1 各维度间差异性统计......................................................................................................43
表 4-1-2 单样本检验......................................................................................................................43
表 4-2-1 各维度间不同年级的学风差异情况............................................................................. 44
表 4-2-2 方差齐性检验..................................................................................................................45
表 4-2-3 ANOVA 方差分析...............................................................................................................45
表 4-3-1 各维度间不同年龄间学风差异情况............................................................................. 46
表 4-3-2 方差齐性检验..................................................................................................................47
表 4-3-3 ANOVA 方差分析...............................................................................................................47
VII
表 4-3-4 多重比较..........................................................................................................................48
表 4-4-1 各维度间不同所学专业间学风差异情况..................................................................... 49
表 4-4-2 方差齐性检验..................................................................................................................50
表 4-4-3 ANOVA 方差分析...............................................................................................................51
表 5-1-1 研究生学风各维度间的相关性......................................................................................54
表 5-1-2 年级和学风各维度相关性..............................................................................................55
表 5-1-3 年龄和学风各维度相关性..............................................................................................56
表 5-1-4 所学专业和学风各维度相关性......................................................................................57
表 5-2-1 学校方面的影响因素和学风各维度之间的相关性..................................................... 58
表 5-2-2 教师方面的影响因素和学风各维度之间的相关性..................................................... 59
表 5-2-3 家庭方面的影响因素和学风各维度之间的相关性..................................................... 60
表 5-2-4 社会方面的影响因素和学风各维度之间的相关性..................................................... 61
VIII
S 大学省一流学科教育学硕士研究生学风现状研究
第一章 绪论
一、研究背景
(一)关注学风是响应国家政策的必然要求
我国一直以来都非常关注学风问题,并且持续出台各项相关政策。2009 年 3
月 21 日,教育部发表《教育部关于严肃处理高等学校学术不端行为的通知》,
对高校中出现学术不端行为的情况详细介绍了具体处理办法和解决方案。如今高
校的学风总体看起来是好的,然而高校论文买卖、学术不端以及作弊等现象频频
发生。教育部 2011 年 12 月 2 日出台《关于切实加强和改进高校学风建设的实施
意见》(以下称“实施意见”),开展学风建设专项治理。实施意见指出“学风
是大学精神的集中体现,是高等学校的立校之本、发展之魂,优良学风是提高教
育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对于高校来说,学风是长期积淀形成的独有文化,是
一所高校办学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同时还提到“近一个时期来,在高校教师及
学生的教学与科研活动中,急功近利、浮躁浮夸、抄袭剽窃、伪造篡改、买卖论
文、考试舞弊等不良现象和不端行为时有发生,严重破坏了教书育人的学术风气,
也造成了极其负面的社会影响”。①2016 年 9 月 1 日,教育部宣布开始施行《高
等学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行为办法》,这是教育部首次以部门规章的形式出台,
对学术问题的预防、教育、认定和处理等都作出了详细的说明。2019 年 6 月,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弘扬科学家精神加强作风和
学风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
落实。意见提出要自觉践行、大力弘扬新时代科学家精神,加强作风和学风建设,
营造风清气正的科研环境,强化组织保障,把弘扬科学家精神、加强作风和学风
建设作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工作摆上议事日程。②这是近年来中央
首次专门针对高校学风问题提出的详细明确意见。
综上所述,作为高校培养的特殊群体---教育学硕士研究生,他们是未来从事
教学和科研的重要队伍和后备力量。教育学硕士研究生学风问题不仅直接关系自
身发展和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也关系到我国未来教育工作的各个方面。我国针
对高校学风问题一直在提出相关政策为高校学风管理加持,关注教育学硕士研究
生学风问题就是响应国家政策的必然要求。
(二)优化学风是推进辽宁省一流学科建设的必要手段
2017 年 1 月,国务院、国家教育部等部门相继推出了“世界一流大学和世
①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关于切实加强和改进高校学风建设的实施意见[EB/OL].(2011-12-02)[2019-12
-28] http://old.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6280/201001/80681.html. ②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弘扬科学家精神加强作风和学风建设的意见[EB/OL].(2019-
06-11)[2019-12-28]http://www.gov.cn/zhengce/2019-06/11/content_5399239.htm.
1
S 大学省一流学科教育学硕士研究生学风现状研究
界一流学科建设”方案(简称“双一流”),国家“双一流”建设正式进入了运
行阶段。①同年 1 月 3 日,辽宁省教育网发布《辽宁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辽宁省
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该通知详细报告了辽
宁省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名单。②2018 年 2 月,辽宁省教育网发布《辽宁省
教育厅关于公布辽宁省高等学校一流学科建设项目动态调整结果的通知》,通知
中提到根据第四轮全国一级学科评估结果和各学科在辽宁省一流学科建设工作
汇报会上的答辩审核结果,综合考虑近两年学科建设成效、突破辽西北战略和学
科群布局等因素,决定将原立项建设的 65 个学科动态调整为 110 个学科。其中
两所师范类高校的教育学学科均为一流学科。
北京理工大学副校长方岱宁院士指出,“双一流”建设离不开研究生教育。
从高等教育发展逻辑及世界一流大学来看,一流的研究生教育既是一流大学和一
流学科的重要表征,也对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建设起着重要支撑作用。④教育
学作为一流学科,培养优秀的教育学硕士研究生必然离不开学风问题,所以推进
一流学科建设,优化教育学硕士研究生的学风是必要手段之一。
(三)重视学风是提升S大学培育水平的必需支撑
S 大学学科门类齐全,涵盖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理学、工
学、管理学、艺术学 9 大学科。现有硕士一级学科学位授权点 25 个,专业硕士
学位授权点 11 个。2018 年辽宁省教育厅公布调整后的一流学科建设名单后,S
大学教育学学科入选辽宁省一流学科 A 类层次。该项调整一是认可了 S 大学教育
学学科水平,二是向 S 大学提出了要将该学科培育工作向更高水平迈进的要求,
同时如何让其他学科跻身一级学科也是摆在 S 大学面前的挑战。学风是一所高校
的整体体现,良好的学风象征着该所高校卓越的培育水平。因此,重视学风问题
是提升 S 大学培育水平的必需支撑。
(四)聚焦学风是实现个人研究兴趣的必经方向
本人在研究生入学期间开始就对学风问题有所关注,在后来的学习过程中参
与了导师的课题:辽宁省一流学科教育学建设项目【SNUJYX 2020030702】,便
开始对辽宁省一流学科衍生了浓厚的研究兴趣,萌发了辽宁省一流学科与学风之
间是否存在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关系的想法。因此,聚焦学风问题是我研究生期
间一直关注的研究方向,结合辽宁省一流学科去研究也为本研究提供了创新性。
① 安林静.“双一流”视域下一流学科建设研究[D].郑州大学.2018:1-3.
② 辽宁省教育网.辽宁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辽宁省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
[EB/OL].(2017-01-03)[2019-12-28]http://www.lnen.cn/zwgk/zwtz/287309.shtml.
③ 大连理工大学官网.辽宁省教育厅关于公布辽宁省高等学校一流学科建设项目动态调整结果的通知
[EB/OL].(2018-03-05)[2019-12-30]http://xkb.dlut.edu.cn/info/1020/2122.htm.
④ 付鸿飞,李明磊.“双一流”建设背景下研究生教育发展新趋势——首届研究生教育学国际会议综述[J].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8(01):73-77.
2
S 大学省一流学科教育学硕士研究生学风现状研究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
(一)研究目的
本研究从当前 S 大学教育学硕士研究生的学风现状出发,以全日制学术型教
育学硕士研究生为研究对象,进行如下分析:
1.选取 S 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育学硕士研究生进行问卷调查及访谈,根据学
生调查问卷的调查结果以及访谈结果全方位的了解目前教育学硕士研究生当前
的学风状况;
2.通过对 S 大学的研究生导师、教师以及研究生辅导员的访谈,从而得出学
校教职工对当前教育学硕士研究生学风现状的评价和看法;
3.分析调查结果以及访谈结果,总结目前研究生学风现状,结合 S 大学的人
才培养目标和辽宁省一流学科建设目标,提出更符合实际的学风改善措施,从而
为辽宁省一流学科建设工作和提升 S 大学其他学科水平提供一定的支持。
(二)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
从数量上讲,有关教育学硕士研究生学风研究的文章非常少;从研究方法上
讲,目前对研究生学风进行研究时,大多以学生为问卷调查的研究对象,在此基
础上以研究生、研究生导师、教师以及辅导员为访谈对象的研究很少;从研究角
度上,本研究以一流学科角度出发去研究学风问题,在此之前,几乎没有相关研
究。本研究的意义除了引起人们在一流学科建设背景下对于研究生学风的重视之
外,可以通过客观且全面的调查数据结果真实反映有关研究生学风的相关问题。
所以研究相关问题及改善措施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2.实践意义
本研究通过对教育学硕士研究生学风状况的实证调查,分析目前 S 大学省一
流学科教育学硕士研究生学风是否存在问题,如存在问题该如何去改善目前的现
状,如不存在问题,如何将目前的学风进行优化。总之,本研究不光能了解到目
前 S 大学教育学硕士研究生目前的学风状况,提出参考性措施的同时能为辽宁省
一流学科建设添砖加瓦。
三、文献综述
(一)总体描述
通过对 CNKI 学术期刊网、万方学位论文数据库、ProQuest 数据库、Eric
数据库以及 Google 学术搜索等学术网站及数据库,以及对一些政府门户网站(例
3
S 大学省一流学科教育学硕士研究生学风现状研究
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国家教育统计中心)等的搜索与整理,从本研究需
要出发,对已有的国内外研究资料进行梳理。本研究基于“中国知网”的四个数
据库,以“研究生学风建设”为主题,以“研究生学术诚信”为关键词,以“精
确”为匹配类型,截止 2019 年 10 月 31 日,搜索到的相关文献共计 266 篇。其
中,期刊论文 228 篇,博硕士论文共有 33 篇文章,国内会议 2 篇,国际会议 1
篇。
1. 文献的年份分布
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研究生学风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重要话题,尤
其是学术诚信成为研究生学风研究的热点。通过对文献发表时间的统计分析可以
了解研究生学风相关研究的发展趋势,如图 1-3-1 所示。
从发文量来看,研究生学风论文最早出现在 1982 年,所研究内容为社会科
学领域;从阶段上看,1982-2000 年属于研究的萌芽阶段,1986 年,缪钺在《群
言》上发表了名为《培养研究生的良好学风》的文章,算得上是第一篇有关研究
生学风的论文;2000-2011 年是研究的探索阶段;2011-2014 年总体上是踊跃阶
段,2014 年至今研究热度逐渐下降,虽出现小幅度下降但总体趋势稳定。2011
年论文发表量为 1 篇,2012 年则迅速增长为 17 篇,开启了研究生学风的研究热
度。究其原因在 2011 年 12 月,教育部出台《关于切实加强和改进高校学风建设
的实施意见》,使得研究者开始注意研究生学风的问题,2014 年达到研究高潮,
以后虽然发文量出现波动并呈下降趋势,但在 2019 年习近平发表关于学风系列
讲话后,这一问题必定再次被推上重点研究的舞台。
图 1-3-1 我国研究生学风研究文献的年份分布
2. 文献的主题分布
从文献的研究主题分布来看,研究生、学风建设、研究生学术诚信等多方面
的问题是近年研究最为关注的领域。研究生学风文献的主题分布见图 1-3-2。
4
S 大学省一流学科教育学硕士研究生学风现状研究
图 1-3-2 我国研究生学风研究文献的主题分布
(二)国外研究综述
在对国外进行文献研究的时候发现,目前国外对于“学风”这个词汇还没有
形成一个专业学术词汇,导致现有的研究中对于学风没有统一的概念。谈到学风
问题,学术界众说纷纭,有学术道德、学术诚信、考试作弊、学术不端以及学术
失范等等。然而,这些概念并没有很大的不同,都在学风的相关领域之中。因此
在本研究中,对上述概念的文献归纳为与学风相关的研究。
1.关于学风现状的研究
学者 Gallant 认为学术不端行为是一个长期存在的问题,不幸的是,这个问
题并没有随着 21 世纪的到来而消失。关于高校学生的学术诚信问题,已经做了
很多相关研究,但几乎没有什么变化——高等教育仍然以制度化的方法去防止、
监测和惩罚学生作弊,学术不端行为仍然存在于高校。①加拿大学者休斯、茱莉
亚等人用了一年多的时间对加拿大 11 所高等教育机构进行学术诚信的调查研究,
研究群体包含了高中生、本科生以及研究生。研究结果发现很多研究生在进行学
术研究的过程中很多人都曾有过抄写没有脚注的材料、伪造实验室数据等学术不
端行为。
2.关于学风影响因素的研究
学者温迪·科普、史蒂文·法尔认为教师、家庭、学校等多因素均影响学风,
成功的教师具有优秀的计划能力和高效的执行力,而这些特性都会对学生产生影
① Gallant T B E.Academic Integrity in the Twenty-First Century: A Teaching and Learning Imp
erative[J].ASHE Higher Education Report, Volume 33, Number 5.2008,33:1-143.
② Hughes J M C,Mccabe D L .Academic Misconduct within Higher Education in Canada[J]. Canadi
an Journal of Higher Education,2006,36(2):1-21.
5
S 大学省一流学科教育学硕士研究生学风现状研究
响。同时他们还说明了学生家庭的经济条件、社会背景也会对学生造成一定的影
响。①学者斯特恩认为师生关系对学生的学术诚信有很大的影响,在他的研究中,
对 1369 名学生进行了调查,研究发现,有超过 20%的人承认自己有过学术不诚
实的经历,而这些人对教师行为的总体评价低于为承认自己有过学术不诚实行为
的学生们。由此看来,师生关系对学生的学术诚信是有一定的影响的。
除此之外,西方有学者从内因和外因两个方面对影响因素进行阐释:从内因
来看,首先是个人态度问题;其次,个人的道德情操和自律意识。从外因看,首先,
导师的作用。硕士研究生导师与学生的关系对研究生学术诚信会有重要的影响。
其次,高校的校园环境和管理方式对硕士研究生的学术诚信有很大的影响。
3.关于学风改善措施的研究
学者肯尼迪从学术道德的角度切入,认为教师首先要做到道德高尚,然后再
去影响学生,让学生拥有和自己同样良好的学术道德。④学者德古、科尔帕特认
为高校应该加强教师和科研人员的道德素质建设。⑤托马斯认为学风问题一直困
扰着高校,他利用结构方程模型建立了一个学习动机的模型,这个模型包括学生
的思维方式、学习环境、学生个人行为主义和学习动机。该研究得出所有变量都
与学风问题呈负相关,这表明改善学生的思维方式、学习环境,帮助他们建立良
好的学习动机,可以对高校学风建设起到积极作用。
综合上述可得,国外学者对于学风的研究,大多是从实证的角度出发,通过
建立模型,分析数据,从而得出结论。善于从新的角度、使用新的方法进行探究,
注重对学风影响因素的分析,根据影响因素的分析结果,归纳出学风产生问题的
原因后提出解决对策。
(三)国内研究综述
通过检索发现,当前我国研究大多集中在“学风建设”方面,因此,为了总
结研究生学风的研究状况和主要观点,并且为了笔者更好地进行此研究,笔者对
相关文献进行分析和综述研究,结果如下:
①Wendy Kopp,Steven Farr.A Chance to Make History:What Works and What Doesn’t in Providing
an Excellent for All[M].浙江人民出版社,2013.
② Stearns S A .The Student-Instructor Relationship's Effect on Academic Integrity[J]. Ethic
s & Behavior,2001,11(3):275-285.
③Grown,D.F.Spiller, MS.Learning from the Literature on Collegiate Cheating:A Review of Empi
rica Research[J].Bus.Ethics,No17,1998:683-700.
④ Kennedy D.Academic Duty[M].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97.
⑤ Decoo,Colpaert W,Jozef.Crisis on Campus: Confronting Academic Misconduct[J].Academe,2002,
88(4):69.
⑥Thomas D.Factors That Explain Academic Dishonesty Among University Students in Thailand[J].
Ethics & Behavior,2017,27(2):140-154.
6
S 大学省一流学科教育学硕士研究生学风现状研究
1.关于学风内涵的研究
学者吴小军认为学风内涵应从教师与学生两个主体出发,主要指教师在教书
育人等方面的作风,学生的学风指学生在学习目的、学习态度、学习纪律等方面
的学习作风。总体为教师和学生在教与学的实践中长期交互形成的行为风尚。①学
者李刚、樊颖认为对研究生学风进行界定时对研究生学风和研究生学术道德分别
进行了说明,对于研究生的学风的界定学习目标、学习纪律、学习态度的基础上
结合学术道德的概念。②学者武晓峰、王磊、张颖对研究生学风和研究生学术道
德也分别做出了概念界定,他们认为研究生学风和研究生学术道德是不同的概念,
但二者又有交集且相互制约。研究生学风是指研究生在学习和科研过程中表现出
来的行为特征和精神风貌,包括学习和科研的目的、态度、方法、纪律等方面;
而研究生学术道德则是指研究生在从事学术科学工作中必须遵守学术界所认可
的道德、规范、法律等要求,尊重他人的知识产权。③相对于学风的概念,学术
道德的概念比较抽象。
2.关于研究生学风现状的研究
学者刘国军、武欣楚认为当前我国研究生总体学风是好的,但仍存在部分学
生学习目标不明确,没有足够的学习动力,学习态度不端正并且学术道德规范意
识不强等问题。④学者王会霞,杨洒在进行调查后了解到目前研究生普遍存在以
下现象:学习态度不积极,学习目的带有功利化的色彩,对待自己的责任问题意
识比较模糊,学习兴趣不高并且没有科学的学习方法。存在一些研究生不能跟随
社会的发展趋势,学习纪律松懈,旷课、上课玩手机现象频现,学术道德失范。
⑤学者张宇新、李玮等人通过调查发现当前很多研究生学习目的基本都是为了找
到更好的工作,总体表现非常功利化;在上课出勤率等方面表现出来的学习态度
不积极;课余时间无法做到正确利用等问题。
3.关于研究生学风问题成因分析的研究
学者李涛、叶龙从客观环境角度出发,他们认为当前的社会环境、学校的建
设与管理以及校园文化和建设都影响着研究生的学风。⑦学者王福全认为研究生
学风问题影响成因要先从研究生自身角度出发,主要有研究生群体复杂、研究生
① 吴小军.新时代高校优良学风培育研究[J].中国高等教育,2019(07):41-43.
② 李刚,樊颖.学习型组织理论视域下研究生学风建设的理性思考[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4(12):92-93. ③ 武晓峰,王磊,张颖.我国研究生学风和学术道德现状的调查与分析[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2(03):18
-23.
④ 刘国军,武欣楚.完善培养环节 强化过程管理 培育研究生优良学风[J].思想教育研究,2014(09):87-9
1.
⑤ 王会霞,杨洒.研究生学风调查与建设研究[J].高等农业教育,2018(03):99-104.
⑥ 张宇新,李玮,侯国柱,费云瀚.新时代背景下研究生教育学风影响因素——研究生自身因素[J].河北联
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4(03):97-99.
⑦ 李涛,叶龙.高校研究生学风建设刍议[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2(02):112-116.
7
S 大学省一流学科教育学硕士研究生学风现状研究
价值观多元以及研究生压力多重化这三个因素。
可以看出,我国学者针对研究生学风问题原因分析分别从社会、高校、研究
生自身等不同角度出发,对研究生学风问题的成因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4.关于研究生学风改善措施的研究
针对研究生学风目前存在的问题,学者苗云飞、张立成认为应从学校、教师
以及研究生自身出发,形成一个联合机制。学校要在制度、机制方面进一步完善,
教师要提高自身素养、教学艺术感和责任感等,而对研究生要加强专业思想教育。
②这两位学者的看法更倾向于以学校、教师做出相关手段从而带动研究生学风的
以改善。学者金鑫认为师范院校研究生学风的转变主要应从软环境和硬制度两方
面入手,软环境就是指完善学校的学风,硬制度是指完善学校的制度。具体手段
为全面更新教育教学理念、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以及营造良好的学习、学术氛围。
③学者黄发友从德育的角度出发对研究生学风的改善措施提出“四加强,一净化”
的观点,分别是加强理想信念、加强学术规范、加强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
加强研究生自身修养以及净化当前社会风气。
通过上述对研究生学风改善措施的分析,我国学者针对解决对策各抒己见,
有很多个角度,基本都是以研究生自身、研究生导师、研究生所在学校以及社会
等为改善措施的主体,建立完善的学风规范制度。
(四)文献研究评述
通过综述发现,目前国内学者在研究生学风建设、研究生学风现状调查方面
的研究已初具规模和成果,国外目前关于研究生学风的问题没有具体文献,但是
关于学术诚信、学术道德等主题的相关文献很多,中心思想都反映了学风问题。
就目前已有资料来看,有以下几方面可为本研究在今后的研究中学习与借鉴:
(1)关于概念界定:目前对于“学风 ”还未形成一个官方权威统一的概念,
现在已有多位学者从不同的角度领域分别对学风有了明确概念说明,关于“研究
生学风”的定义基本都是根据研究生自身特点,由作为学风的延伸定义来说明其
具体内涵。
(2)关于学风调查维度:本研究将参考学者王会霞,杨洒的维度,两位学
者将学风调查划分为 4 个维度:一是学习目的、二是学习态度、三是学习方法、
四是学习纪律。该维度清晰明了,对各个维度都有明确具体的解释,值得本研究
① 王福全.新时期研究生学风建设机制的研究[J].锦州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16(04):89-91.
② 苗云飞,张立成.高校研究生学风建设的思考与建议[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33(03):
100-101.
③ 金鑫.师范高校研究生学风建设:问题与对策[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11(01):1
24-125+131.
④ 黄发友.加强研究生学风建设和学术道德修养的路径研究——基于福州某高校研究生的调查与分析[J].
 思想教育研究,2012(03):80-84.
8
S 大学省一流学科教育学硕士研究生学风现状研究
借鉴。
(3)关于现状研究:大部分学者都根据自己的实证调查得出的结论,对于
现状调查维度都有自己的观点,并且都高度概括了当前研究生学风的现状。
(4)关于成因分析:国外学者的研究,大多是从实证的角度出发,通过构
架模型,分析数据,从而得出结论。善于从新的角度、使用新的方法进行探究,
注重对影响学风的因素进行分析。
(5)关于改善措施:每位学者所持观点的角度不一样,总体看来可分为四
个角度,分别是研究生自身做出改进、研究生导师加强管理、学校推行相关制度、
社会政府加大支持,为本研究的后续改进措施研究提供了思考方向。
此外,通过梳理文献发现,现有文献仍存在如下不足,在今后的研究中,争
取避免并完善。
(1)现有的文献中,关于调查维度里的问题有一些学者划分的比较混淆。
(2)目前有关学风的文章,大部分是针对高校学生进行研究的,以研究生
学风进行实证研究的非常少,目前还未有以教育学硕士研究生为研究对象的学风
调查研究。
(3)现有的文献中个案研究偏少,很多研究的结果缺乏高度针对性。
综上,本研究在进行调查维度划分将借鉴学者学者王会霞、杨洒的观点。
并且本研究的研究对象为教育学硕士研究生,弥补当前关于教育学硕士研究生学
风相关研究的空缺。在现有文献中,很多学者描述的是当前整体研究生学风,本
研究以 S 大学教育学硕士研究生为研究对象进行实证调查研究,结合访谈法,具
有高度针对性和概括性。
四、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一)研究思路
国内有关研究生学风的研究,相关的文章很少,没有对一流学科硕士研究生
的研究,在已有的研究中多数都是关于加强研究生学风建设的对策分析,而对研
究生学风现状的分析不足。因此,本研究决定以《S 大学教育学硕士研究生学风
调查问卷》为工具,结合数据分析和访谈结果,了解当前作为省一流学科的教育
学硕士研究生学风是否存在问题,存在哪些问题。本研究总体思路可以概括为提
出问题,阐述研究背景,提出研究目的。接下来根据收集的资料对 S 大学省一流
学科教育学硕士研究生学风相关概念进行界定并进行相应的文献综述。根据文献
综述确定调查方法,发放调查问卷并进行访谈。根据问卷和访谈的结果,借助数
据分析软件对收集上来的数据进行分析,总结出当前研究生学风存在的问题。然
9
S 大学省一流学科教育学硕士研究生学风现状研究
后总结出现问题的原因,最后根据分析结果和出现问题的原因提出对应改进措施。
具体研究思路见下图 1-4-1。
图 1-4-1 研究思路图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主要采用文献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和数据统计分析法。
1.文献法
本研究运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沈阳师范大学图书馆馆藏图书、CNKI 中
国知网、万方等中文学术文献数据库,以及 Proquest 外文文献数据库、维基百
科以及 Google 搜索引擎查阅国内外关于硕士研究生学风相关的资料和文献,在
此基础上更好的开展调查研究,分析并提出改进措施。
2.问卷调查法
本研究采用自编问卷以 S 大学的全日制教育学硕士研究生研一、研二、研三
同学为研究对象进行实证调查,并向其发放问卷,回收问卷共 145 份,其中有效
问卷 141 份。
3.访谈法
本研究的访谈主要以 S 大学省一流学科教育学硕士研究生为访谈对象为主,
以对教职工的访谈为辅进行。分别对 6 位教师和 5 名研究生进行访谈,6 位教师
10
S 大学省一流学科教育学硕士研究生学风现状研究
的身份包括研究生导师、教师以及辅导员,旨在弥补对学生问卷调查中关于学风
状况认知的不足,从而找出问题并提出更有针对性的改进措施。
4.统计分析法
本研究综合运用 Excel 及 SPSS23.0 统计软件对调查数据进行统计,进而分
析当前教育学硕士研究生学风状况及存在的问题,从而为 S 大学省一流学科教育
学硕士研究生学风提出合理化改进措施。
11
S 大学省一流学科教育学硕士研究生学风现状研究
第二章 相关理论分析
一、概念界定
(一)一流学科
“一流”,顾名思义,有着最好、最佳、高水平的概念。我国学者周光礼、
武建鑫认为所谓“学科”就是指人们在认识客体的过程中形成的一套系统有序的
知识体系。当这套知识体系被完整地继承、传授并创新发展以后,学科就表现为
一种学术制度、学术组织教学科目,或表现为一种活动形态。①一流学科是近年
来高等教育研究领域的一个热点高频词,是高水平学科发展至今的代名词。高水
平学科起源于上世纪 90 年代左右,经历了重点学科、“985”、“211”等一系
列学科建设工程,到今天发展成为一流学科。一流学科既是一个学术概念,同时
也是一个政策性概念。②在政策语境中,一流学科立足于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面向科学前沿、国家急需和经济发展重点;肩负着创新学术组织制度的使命与责
任,并成为建设一流大学提供汇聚资源的操作平台。在学术语境中,一流学科具
有组织和制度层面的核心特质,主要包括求真创新的学术品格、和谐共生的学科
生态、灵活多样的制度结构,以及立足区域、 制胜全球的战略方向。
(二)省一流学科
根据学科影响力覆盖的区域范围不同,一流学科划分为世界一流学科、国内
一流学科、区域一流学科。本研究以辽宁省一流学科为研究对象,因此本研究将
省一流学科具体定义为以辽宁省双一流建设政策为支撑,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为目
的,拥有一流科研、一流教学、一流师资的高水平学科。在本研究中,S 大学教
育学为辽宁省一流学科。
(三)硕士研究生
研究生,按照《汉语大词典》的解释为:经考试录取在高等学校或科学研究
机关里通过研究工作进修的人,有规定的修业年限。有学者把研究生定义为高等
学校本科毕业和获得学士学位,或具有同等学力,经考核获准进入高等学校或科
学研究机构接受本科后教育,并从事科学研究,攻读更高级别学位或证书的学生。
④按层次分为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按类型可分为学术型研究生和专业型研
究生;按是否脱产可分为非全日制研究生和全日制研究生。本研究以 S 大学教育
① 周光礼,武建鑫.什么是世界一流学科[J].中国高教研究,2016(01):65-73.
② 刘茜.辽宁省一流学科绩效评价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9:1-3.
③ 武建鑫.世界一流学科的政策指向、核心特质与建设方式[J].中国高教研究,2019(02):28-30.
④ 李丹.硕士研究生对导师学位论文指导的期望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9:3.
12
S 大学省一流学科教育学硕士研究生学风现状研究
学学科为例,按照学科一级目录,教育学可划分为教育学原理、课程与教学论、
教育史、比较教育学、学前教育学、高等教育学、成人教育学、职业技术教育学、
特殊教育学、教育技术学等专业。①本研究研究对象是 S 大学全日制学术型教育
学硕士研究生。
(四)学风
关于学风是什么的问题,目前还未有一个统一的概念。“学风”的渊源可追
溯至中国古代。《礼记·中庸》中的“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
之”,被认为是我国学风研究的起源。②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学风的概念可
定义为:“人们从事学习、研究所持的立场、观念和方法。它涉及三个方面:一
个是理论,一个是实际,还有一个是二者之间的关联”。
“学风”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是:“学风是学校的、学术界的或一
般学习方面的风气”。④顾明远主编的《教育大词典》里对于学风界定为:“治学
的态度和方法,特指学校师生在教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精神状态和工作方法。优
良的学风包括:正确的学习目的和巨大的学习动力;正确的学习态度,如勤奋、
严谨、好思、创新等。学生优良学风的养成主要靠教师学风的影响”。⑤1998 年
教育部颁布的《高等学校教学管理要点》中指出:“学风是包括老师的治学作风
和学生的学习目的、学习态度、学习纪律等方面的学习作风”。⑥教育部副部长
赵沁平在全国高校学风建设研讨会上明确指出,学风有广义的学风和狭义的学风
之分,“从狭义上讲,学风特指学生的学习风气;从广义上讲,学风包括学习风
气、治学风气和学术风气等”。
本研究立足于学校教育领域,以上述学者的相关研究成果为基础,将学风分
为广义的学风和狭义的学风。从广义上说,学风包括一切社会上的群体在任何一
方面的学习活动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氛围和作风。从狭义上说,参考 1998 年教
育部在《高等学校教学管理要点》对学风的界定,本研究认为学风是指学生在学
习目的、学习态度、学习行为、学习纪律等方面的综合作风,是衡量学生总体学
习质量的显性标志。在本研究中主要研究的是狭义上的学风。
① 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信息网.学科、专业目录[EB/OL].(2008-06-08)[2020-01-02]http://www.cdgdc.
edu.cn/xwyyjsjyxx/sy/glmd/264462.shtml.
② 王永会.地方高校本科生学风调查与学风建设研究[D].河北科技大学,2019:2-3.
③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人民出版社,1997(5):658-659.
④ 韩长尚.高校研究生学风建设研究[D].长沙:湖南大学,2010:7. ⑤ 顾明远.教育大词典(第 3 卷)[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0:74.
⑥ 屈晓婷.学风场域的力量---北京交通大学研究生学风建设的创新与发展[M].北京:北京交通大学出版
社,2016:4.
⑦ 赵沁平.要把学风建设作为高校的基础建设来抓[J].中国高等教育,2002(02).19-21.
13
S 大学省一流学科教育学硕士研究生学风现状研究
二、研究的理论基础
(一)勒温场论
德裔美国心理学家库尔特·勒温利用物理学“场”的理论提出心理学的“场”
理论,他把影响人的各种因素---人、环境以及两者共同产生的心理环境看作一
个整体,人发生的行为就是由这个“心理生活空间”所决定的。勒温场理论函数
基本公式:B=f(P.E)。B 代表行为,P 代表个体,E 代表人们生活的环境和空
间。显然,在这个公式里,代表个体的 P,就是人的心理空间或心理紧张系统。
在具体的行为过程中,主要是指个体需求和动机的强度,这是场动力学理论最基
本的动机思想。因为,“从概念的水平上,对人的行为根源所进行的动力分析,
其中紧张和需求是最基本的术语。”①个体发生行为时只要有心理需求,就会变
的紧张。而这里的 E 也就是相当于个体所处的环境和空间,众所周知,人在发生
行为时必然在一个空间或者环境里,所以个体所处的环境和空间会直接干涉到个
体发生的行为。然而环境空间不能够单独起作用,它必须结合人的个体心理紧张
系统一起实现。因此,人的各种形态、各种层次的多样化行为的发生最终取决于
个体的生存空间,其中个体的需求和环境共同作用于人的行为的发生过程。
根据勒温场论,可以将研究生学习作为一个“场”进行研究。影响研究生学
习的因素不只是有研究生自身因素,同时还有学校、教师等外部因素,也就是研
究生所处的环境,这些因素相互关联和影响,决定着研究生的的学习行为,从而
决定整个群体表现出来的学风。本研究认为研究生的学习动力主要受到 2 个方面
的影响,如图 2-1-1 所示,左半圆表示与研究生学习相关的自我因素,看作公式
中的 P,而右半圆代表研究生所处的外部环境,看作公式中的 E,由此可以得出
结论:研究生学习行为 B=f(研究生自我因素 P,研究生所处环境 E)。
P E
研究生 研究生
自我因素 所处环境
图 2-1-1 研究生学习的动力场研究模型
① 申荷永.充满张力的生活空间[M].湖北:湖北教育出版社,1999:32.
14
S 大学省一流学科教育学硕士研究生学风现状研究
研究生学风是一种氛围,形成稳定的氛围需要研究生自身和其外部环境的因
素相互作用、相互渗透,最终形成一种相对稳定的状态。在本研究中,研究生所
处的环境即为“场”,决定研究生学风状况好坏的因素不只是研究生自我的因素,
同时还有研究生所处的环境。在本研究中参照这一理论,结合对 S 大学省一流学
科教育学硕士研究生的导师、教师以及辅导员的访谈结果,将 S 大学教育学硕士
研究生所处的环境中可能对该群体产生影响的因素进行总结和分析,同时该理论
也为 S 大学教育学硕士研究生的学风改善措施提供了方向。
(二)学习动机理论
美国心理学家沃尔福克(Woolfolk A.E.)指出:“学习动机包含的内容十分广
泛,不仅包含着学生想学某类知识,而且还包含着在学习过程中制定的计划、目
标,以及对学习过程的反思,主动接收全新的信息,接收反馈信息等等。”从认
识的视角来看,学习动机理论包括期望和价值理论、自我效能理论等。
期望和价值理论是指学习者在经过努力完成某项任务之后,希望能获得相应
的回报和奖励。该理论认为学习者在进行学习或者工作的过程中,首先会有一个
清晰的目标,从而为了实现目标而不断努力奋斗,最后达到自己预期的的效果。
比如在本研究中,研究生为了更好的找到工作或者是为了更好地实现其他的目标
而好好学习,如果这个目标带来的收益越高,那么他们的学习动机就会越强。同
时可以看出,期望和价值理论与学习目的是相互作用的,先确立了学习目的,因
为对实现目的后获得的价值与收益抱有期望,会选择努力学习。
自我效能理论是指学习者对于自己的目标能够成功的一种信念,而这种信念
深深的影响着学习者的学习行为。自我效能高的人倾向于难度系数高的学习目标,
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能够将自己全部的注意力集中于此,并认为自己可以顺利的
实现这个目标,而这种强大的信念促使他们不会轻易放弃,因为他们认为自己一
定可以完成任务,事先预定的目标。而自我效能低的人在面对事情时倾向于悲观,
在学习的过程中只要遇到一点困难就会把自身的缺点和目标的难度无限放大。因
此,自我效能理论与学习态度、学习行为相互作用。比如在本研究中,研究生在
进行科研任务时,自我效能高的人会因为自身强大的信心而克服困难,努力完成
任务,自我效能低的人可能会随时放弃。
三、理论在本研究中的适用性
本研究的研究内容关于研究生学风方面,勒温提出的“勒温场论”概念描述
的是对个体心理产生作用的主观环境。在本研究中将场论和研究生学风相结合目
15
S 大学省一流学科教育学硕士研究生学风现状研究
的是为了探讨研究生学风的影响因素。研究生在进行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影响他
们的不只是研究生自我因素,同时还有外部环境的调节,例如学校环境、教师水
平等等。通过有效利用研究生心理与外部场域的相互作用,激发其主观能动性,
从而带动研究生学习,良好的学风自然而然就会生成。然而在现实中,当代研究
生心理状态十分消极,从让整体学风卡住在瓶颈之中。勒温的场理论,是一种典
型的心理场动力模型,它把心理空间与生活空间作为影响人行为的两大重要因素,
与研究生学风的改善具有内部的契合性。因此,本研究试图从勒温的场理论视角,
分析当代研究生学风现状及其成因,并探讨其相应的改善策略。
关于学习动机理论,学习动机是研究生进行一切学习行为的前提,拥有一个
好的学习动机必定会带来良好的学习行为,而学习动机被多种因素影响着,例如
学习兴趣、学习环境等等。学习动机在学习者的学习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学习者的学习动机越强,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就越高。而积极性高就意味
着在学习过程中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会努力解决,从而实现自己的学习目标。学
习动机理论阐述了学生学习的先决条件必然就是学习动机,对于如何调动学生的
学习动机通过期望与价值理论、自我效能理论来进行说明。其理论思想对本研究
的意义在于,不仅从概念上,也从方法上说明如何调动研究生的学习动机,从而
形成良好的学风。使得本研究能够以研究生的视角出发,选取 S 大学进行个案研
究,通过分析教育学硕士研究生的学习动机,其次是学习目的、学习兴趣等等。
这为本研究的研究生学风维度以及改善措施提供了理论依据。
本研究中所采用的教育学研究生学风调查研究依据勒温场论与学习动机理
论,即研究生在进行学习行为时外部环境对其产生的作用以及在进行学习行为前
的学习动机都决定了研究生学风好坏的走向。本研究在调查教育学硕士研究生学
风现状后进行分析研究,并借助理论基础,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来进一步改善研
究生的学风。
四、本章小结
综上所述,本研究认为学风是指学生的学习目的、学习态度、学习行为和学
习纪律等方面的学习作风,是衡量学生总体学习质量的显性标志。学风构成要素
包括学习目的、学习态度、学习行为及学习纪律四个方面。
本研究的理论基础有勒温场论以及学习动机理论。研究生在学校进行学习行
为时,所处的外部环境就可以认为是一个场域,研究生的学习风气就会被这个外
界的场域所影响,而本研究中的场域也就是教育学硕士研究生学风调查问卷里的
学风影响因素。研究生发生学习行为源于研究生自己本身内部的学习动机,基于
学习动机理论的研究生学风研究对于研究生的学习过程、学习方式、学习兴趣、
16
S 大学省一流学科教育学硕士研究生学风现状研究
学习能力的培养等方面有重要影响,通过培养和激发研究生的学习动机,打造一
个研究生能主动参与,积极探索的学习氛围,让研究生在学习过程中保持强烈的
求知和探索新知识的欲望,使研究生的学习兴趣具有长效性和持久性,从而形成
良好的研究生学风状况。
17
S 大学省一流学科教育学硕士研究生学风现状研究
第三章 教育学硕士研究生学风现状调查
一、研究设计
(一)调查目的
本研究主要对全日制学术型教育学硕士研究生学风现状以及影响因素进行
调查。通过对学习目的、学习态度、学习行为以及学习纪律四个研究生学风维度
和学风影响因素进行具体的差异性以及相关性分析,得出目前 S 大学生省一流学
科教育学硕士研究生学风现状,各项学风影响因素对研究生学风影响程度,根据
分析结果总结现有问题,针对现有问题分析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建议及对策以
改善教育学硕士研究生学风现在的状况,使每一位学生能够在更完备的学风管理
环境下能够让自身达到一个拥有清晰的学习目的、积极的学习态度、优秀的学习
行为以及严谨的学习纪律的状态。
(二)研究问题及假设
1.研究问题
本研究主要对教育学硕士研究生学风现状进行现状调查,得出各项学风影响
因素的影响程度,进而提出合理化的建议来改善研究生学风现状。研究的主要问
题包括:
(1)教育学硕士研究生学风现状如何?
(2)不同人口统计变量下,教育学硕士研究生的学风状况是否存在差异?
(3)不同人口统计变量下,教育学硕士研究生学风状况是否具有相关性?
(4)各项影响因素与教育学硕士研究生的学风状况是否具有相关性?
2.研究假设
(1)教育学硕士研究生学风现状良好,但需要进一步优化。
(2)不同人口统计变量下,教育学硕士研究生的学风状况存在差异。
(3)不同人口统计变量下,教育学硕士研究生学风状况具有相关性。
(4)各项影响因素与教育学硕士研究生的学风状况具有相关性。
(三)问卷设计及实施
为了对教育学硕士研究生学风现状以及影响因素进行调查了解,本研究结合
现有学者的调查维度、问卷形式及内容,对问卷进行编写以及修改,形成最终版
问卷,向调查对象进行问卷发放并回收,运用 SPSS 23.0 统计软件对问卷的数据
进行分析。
18
S 大学省一流学科教育学硕士研究生学风现状研究
1.问卷设计
问卷的设计主要是基于教育学硕士研究生的内涵以及调查对象范围群体来
考虑。因此设计了教育学硕士研究生学风调查问卷。调查问卷的特点如下:
(1)问卷结构
调查问卷由引语、基本信息以及题项三个部分所组成。其中选择题为 3 道,
量表题为 32 道,简答题 1 道。
(2)问卷计分原则
本问卷采用李克特 Likert 5 级量表记分原则,以正向积分 1-5 分的方式录
入。问卷中符合程度中:“完全不符合”记为 1 分;“不太符合”记为 2 分;“基
本符合”记为 3 分;“比较符合”记为 4 分;“完全符合”记为 5 分。
(3)问卷维度划分
调查问卷中的李克特量表问题中各题项共所划分为学风总体现状和学风影
响因素两个维度。学风总体现状维度分别为学习目的、学习态度、学习行为、学
习纪律,通过对其他学者对于学风影响因素的总结,结合对各位老师的访谈结果,
将学风影响因素分为学校方面、教师方面、家庭方面、社会方面。其中:
学习态度分为学习投入和学习兴趣两个三级指标;
学习行为分为学习策略、学习途径、学习习惯、学习成果以及学习成绩五个
三级指标;
学习纪律分为课堂纪律、考试诚信和论文信度三个三级指标;
具体情况以及指标对应题项如下表 3-1-1 所示:
表 3-1-1 调查维度划分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三级指标 对应题目
学习目的 1、2、3
学习态度 学习投入 6、11、15、28
学风总体现状 学习兴趣 8、9、10
学习行为 学习策略 17
学习途径 16、18
学习习惯 12、13、14、19、20
学习成果 25、26
学习成绩 4、5
学习纪律 课堂纪律 21、22、23
19
S 大学省一流学科教育学硕士研究生学风现状研究
考试纪律 24
学术纪律 7、27
学风影响因素 学校方面 29
教师方面 30
家庭方面 31
社会方面 32
2.样本选取及筛查
本研究在样本上选择 S 大学全日制教育学硕士研究生的原因在于:S 大学的
教育学是辽宁省高等学校一流特色学科,2018 年 S 大学的教育学学科入选辽宁
省一流学科 A 类层次,是普通高等学校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学
位研究生单位。①并且该校对于教育学硕士研究生专业的重视程度相对较高,发
展前景较好,具有相应的代表性。
3.问卷回收情况
本次问卷调查利用网络的便捷,将问卷在“问卷星”网站上进行整理,转化
成一个链接对各个年级各个专业的 QQ 群和微信群进行发放,回收问卷时,通过后
台监控数据,将填写时间少于 60 秒的视为无效问卷。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 145
份,剔除无效问卷后,有效问卷为 141 份。问卷有效率为 97.2%。
(1)信度分析
信度能够反应监测工具所的到的结果的一值性或稳定性,是被测特征真实程
度的指标。克隆巴赫系数(Cronbach Alpha)是我们经常用到的一个信度指标,
用来评价量表各题得分的一致性,属于内部一致性系数。一般来说,系数越高,
其信度也越高。在调查问卷中,信度超过 0.6 即视为可以进行问卷分析。
本研究中量表问卷中共有 32 道问题,其中问卷表中的第 2 题、第 3 题是以
反向提问的方式呈现,因此在录入数据时将数据反向编码再进行下一步分析。
29~32 题为学风影响因素维度,为了调查效率和问卷回收率以及更好的分析,将
学风影响因素与学风状况并为一个问卷里进行发放,该维度下每个题分别包含了
数个小题,分析时每个小题都按照独立项做出分析。因此得出如下表问卷的总体
可靠性分析,如表 3-1-2 所示:
① S 大学.学校概况[EB/OL].[2020-06-08] http://www.synu.edu.cn/786/list.htm.
20
S 大学省一流学科教育学硕士研究生学风现状研究
表 3-1-2 问卷总体可靠性统计
克隆巴赫系数 基于标准化项的克隆巴赫 Alpha 项数
.955 .958 47
(2)效度分析
效度指的是所测量到的结果反应考查内容的程度,测量的结果要与考察的内
容越契合,则效度越高;反之,则效度越低。效度有三种类型,分别为:内容效
度、准则效度与结构效度。本研究采用的结构效度指的是测量结果体现出来的某
种结构与测量值之间的对应程度。检测结构效度采用的方法为因子分析。如表
3-1-3 所示:
表 3-1-3 KMO 和巴特利特检验
KMO 取样适切性量数 .895
近似卡方 4938.977
巴特利特的球形度检验
自由度 1081
显著性 .000
根据因子分析方法,得出 KMO=0.895>0.5,样本量足够球形度检验,并且 Sig
值为 0.000<0.05,显著性较好,符合球形度检验。结合两项指标,本问卷数据
适合进行因子分析。因此证明本问卷的效度极好。
因此综上结果可知,本研究问卷具有良好的信度以及效度。
(四)访谈提纲与问题设计
为了保证本研究结论的全面性和研究结论的有效性,本研究的访谈对象面向
教师和学生两个群体。针对教师的访谈,本研究访谈了三种身份的老师,分别研
究生导师、教师和辅导员,样本数共 6 位。针对学生的访谈在研究生各个年级各
个专业随机找了 5 名进行。
1.对教师的访谈提纲里除了基本信息之外主要设计了以下四个问题:
(1)对当前研究生学风进行评价;
(2)认为当前研究生学风存在哪些问题;
(3)影响学风的因素是什么;
(4)怎么去改善当前的学风。
2.对学生的访谈提纲里除了基本信息之外主要设计了以下几个问题:
(1)研究生期间的学习感受是什么? 通过研究生学习有哪些收获和问题?
(2)评价学校的学习风气,说明一下学校的学风造成的影响;
21
S 大学省一流学科教育学硕士研究生学风现状研究
(3)评价读研期间的老师;
(4)对读研期间导师带来的学习影响进行说明;
(5)对周围同学带来的影响进行说明。
(6)对家庭和社会带来的影响进行说明。
二、基本信息情况分析
(一)人口学维度总体统计
1.年级分布情况
在此次问卷调查中,从年级分布来看,研一学生 43 名,占比 30.5%,研二
学生 56 名,占比 39.7%,研三学生 42 名,占比 29.8%。根据调查结果可知,研
究生三年级的学生数量要比研究生一、二年级的数量少。年级分布情况详情如表
3-2-1 和图 3-2-1 所示:
表 3-2-1 被调查者所在年级分布情况
频数 百分比 有效百分比 累积百分比
研究生一年级 43 30.5 30.5 30.5
研究生二年级 56 39.7 39.7 70.2
研究生三年级 42 29.8 29.8 100.0
总计 141 100.0 100.0
图 3-2-1 被调查者所在年级分布情况
2.年龄分布情况
在此次问卷调查中,从年龄层面来看,20~25 岁的人最多,人数为 117 人,
占总调查人数的 82.9%;26 岁到 30 岁学生为 19 人,占比为 13.5%,31 岁以上的
有 5 人,占比为 3.6%。学生总体年龄在 20 岁到 30 岁之间,31 岁以上的年龄段
22
S 大学省一流学科教育学硕士研究生学风现状研究
人数较少。由此可见,教育学硕士研究生大多以应届的本科毕业生为主,其中也
有一小部分人是有工作经验的学生。年龄层次分布情况详情如表 3-2-2 和图
3-2-2 所示:
表 3-2-2 被调查者年龄分布情况
频数 百分比 有效百分比 累积百分比
20~25 岁 117 82.9 82.9 82.9
26~30 岁 19 13.5 13.5 96.4
31 岁以上 5 3.6 3.6 100.0
总计 141 100.0 100.0
图 3-2-2 被调查者年龄分布情况
3.专业分布情况
在问卷调查中,关于所学专业这一调查信息,其中教育学原理学生 18 名,
占比 12.8%,课程与教学论的学生为 31 名,占比 22.0%,教育史专业的学生 21
名,占比为 14.9%,比较教育学的学生 12 名,占比为 8.5%,高等教育学的学生
37 名,所占比例为 26.2%,职业技术教育学的学生的学生为 13 名,特殊教育学
的学生为 9 名,分别占比 9.2%和 6.4%。可以看出高等教育学的学生最多,特殊
教育学的学生最少。具体分布情况如下表 3-2-3 和图 3-2-3 所示:
表 3-2-3 被调查者所学专业分布情况
频数 百分比 有效百分比 累积百分比
教育学原理 18 12.8 12.8 12.8
23
S 大学省一流学科教育学硕士研究生学风现状研究
课程与教学论 31 22.0 22.0 34.8
教育史 21 14.9 14.9 49.7
比较教育学 12 8.5 8.5 58.2
高等教育学 37 26.2 26.2 84.4
职业技术教育学 13 9.2 9.2 93.6
特殊教育学 9 6.4 6.4 100.0
总计 141 100.0 100.0
图 3-2-3 被调查者所学专业分布情况
(二)学风现状调查结果
1.总体情况
学生对于当前学风的总体评价反应着当前学风总体状况。本研究在进行问卷
调查时,采用简答题的形式对所有被调查者进行调查,根据调查得知,对于“您
认为当下研究生学风是否需要改善?请针对当下研究生学风提出您的建议。”这
一问题上,收集到 141 份有效答卷的答案文本,进行整理。以“需要”为关键词,
对所有答案文本进行检索,得到含“需要”的答案的问卷为 90 份。因“需要”
词条与“不需要”有两个字重合,以“不需要”为检索词在已经检索一次得到的
90 份的问卷里进行检索,得到含有“不需要”的答案共有 4 条。综上所述,根
据调查结果可知,认为当前研究生学风需要改善的人占比为 61.0%,认为不需要
24
S 大学省一流学科教育学硕士研究生学风现状研究
改善的人所占比例为 2.8%,剩余占比 36.2%的人在他们的答案里没有针对学风是
否需要改善这个问题提出正面回答,但是基本都对研究生学风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从这一数据中可以看出,有超过一半的学生认为当前研究生学风需要进一步改善,
同时进一步说明本研究存在一定的意义。
本研究通过对学风总体现状即学习目的、学习态度、学习行为、学习纪律以
及学风影响因素对被调查者进行系统调查、统计分析后,学生对于各维度的学风
现状中学习目的维度下各题均值在 2.67~3.72 之间;学习态度维度下各题均值在
3.23~3.54 之间;学习行为维度下各题均值在 2.31~3.89 之间;学习纪律维度下
各题均值在 2.82~3.99 之间;学风影响因素维度下的各题均值在 3.14~3.71 之间。
从数据中可以看出,各个维度的均值都在 3 左右,学风总体现状处于中上等水平。
具体情况详见图 3-2-4 所示:
图 3-2-4 各维度均值图
(注:图中的每个数据表示被调查者在各维度中相关题目中所选答案的均值)
2.学习目的维度总体情况
学习目的是指学习者通过学习想要达到或者实现的目标和抱负,即通过学习
后想取得什么样的成绩或成为什么样的人。当代研究生的学习目的大致可以分为
三个层次:一是指向自我的学习目的,即为满足自我发展的需要而学习。二是指
向他人的学习目的,是指把其他个体与自己的作用关系作为驱动力的学习目的,
例如为了不辜负教师的期望或为了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而学习。三是指向社会的
学习目的,是指结合了社会需要的学习目的。因此,学习目的也体现了学习者的
价值观和人生观。本研究认为,一个优秀的学习目的应当把自己的个人理想、他
人的期望和社会需要这三个层次结合起来,而不单单只为了自己而学习。
本研究对学习目的这一维度进行调查分析共有 3 道题被采纳,在“我学习只
25
S 大学省一流学科教育学硕士研究生学风现状研究
为了我自己”和“我认为研究生能毕业就行,不追求优秀”这两个问题上,都采
用的是反向询问。因此,在问卷分析时将问题和答案进行反向录入。被调查者在
各问题的平均值在 2.67—3.72 之间,最小值为 1,最大值为 5,只有“有清晰的
学习目标”一题均值超过了及格值,剩余两题均未达到平均值及格值。总体来说,
整体学习目的较为清晰明确,但是对于学习目的是为自己、为他人还是为社会,
调查结果显示更多偏向为自己。对于成为一名优秀的研究生也没有严格的要求,
更多的人只追求顺利毕业,拿到学位就好。具体情况如表 3-2-4 所示:
表 3-2-4 学习目标维度总体情况
个案数 最小值(M) 最大值(X) 平均值(E) 标准偏差
有清晰的学习目标 141 1 5 3.72 1.023
学习不只为了我自己 141 1 5 2.67 0.960
成为一名优秀的研究生 141 1 5 2.67 1.066
有效 N(成列) 141
综上所述,学习目的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不断努力学习所要达到的一
个结果。学习目的伴随着学习的动力,学习目的确定之后,学习动力也会随着学
习目的实现的难易度而变化,从而导致学习行为也会被带动。通过上述调查结果
发现,研究生学习目的的现状主要有以下两方面:
一方面,学习目的不清晰。根据上面数据统计,严格来说,只有 28.4%的学
生有着十分清晰的学习目的,并且只有 19.2%的同学要求自己一定要以优秀研究
生的身份毕业。由此可见还是有大部分人学习目的不够清晰,不知道自己通过学
习想去得到什么,是为了自己的前程或者为了他人的期待,都没有一个明确的认
知,并且对自己的要求也没有达到高度严格,这就导致了部分研究生在学习期间
表现懒散、不积极、拖延等行为。
另一方面,学习目的自我中心化。学习具有一定的目的性,学习是为了获得
心中所要得到的结果才去学习的,人们学习的目的一般分为三个方面,一是为了
提升自己的核心价值方便自己就业去学习,二是为了报答老师和父母的恩情去学
习,三是为了社会做贡献、报效国家而去学习。但是进行调查才发现,目前研究
生学习目的自我中心化。据调查,只有 17.6%的学生的学习目的是为了回报社会、
报答父母。其余人的学习目的是实现自身的理想,并且大部分研究生的学习目的
是为了获得更好的就业机会,自从我国迈向高等教育大众化后,社会上接受过高
等教育的人才数量急剧增加,不只是本科生,研究生也开始面临就业的压力。因
此部分研究生把学习目的定位在更好的就业也是情理之中的,但是个人的学习目
的不应该自我中心化,不可只注重自身的利益。
26
S 大学省一流学科教育学硕士研究生学风现状研究
3.学习态度维度总体状况
学习态度就是学生对学习以及与学习有关的情境所表现出来相对稳定的心
理倾向。本研究将这种心理倾向划分为学习投入和学习兴趣两个维度。在学习维
度下共有 7 道题被采纳。被调查者在各题中所得的平均值均在 3.23—3.54 之间。
数据的平均值大多超过 3,因此被调查者在学习态度方面得分相对较高,学生在
学习专业的过程中对于专业投入的情感较多,前苏联教育家斯卡特金曾指出:
“教学效果基本上取决于学习态度”。①一个学生的学习态度积极了,必然会随
着积极的学习态度发生积极的学习行为。学生是否拥有好的学习态度是能否形成
良好学风的先决条件。学习态度维度各题得分均值如表 3-2-5 所示:
表 3-2-5 学习态度维度下各题均值汇总
个案数 最小值(M) 最大值(X) 平均值(E)
独立完成作业 141 2 5 3.54
学习遇到困难仍然坚持 141 2 5 3.32
经常与导师交流学习 141 1 5 3.39
经常参加学术活动 141 1 5 3.40
非常喜欢所学专业 141 2 5 3.46
有强烈的学习动力 141 1 5 3.32
有极佳的学习体验 141 2 5 3.23
在学习态度维度中,本研究通过对学习投入以及对学习兴趣两个指标进行调
查。下面进行分类分析:
(1)学习投入
学习投入也称学生学习投入,是指人们在学习时具备充足的精神和较好的
心理韧性,专注于自己的学习状态之中。②该指标共有四道题被采纳,在“学习
投入”指标中可以看出,被调查者这一指标下的调查结果最小值为 1,最大值为
5,平均值均在 3 以上,说明被调查者基本可以独立完成作业,在学习过程中遇
到困难能够克服从而坚持完成学习,能做到经常与导师进行学习交流,在课余时
间积极参加学术活动。同时也有部分被调查者的结果显示几乎不与导师交流学习,
课余时间不参加学术活动。具体结果如表 3-2-6 所示:
表 3-2-6 学习态度维度下学习投入得分情况
个案数 最小值(M) 最大值(X) 平均值(E) 标准偏差
独立完成作业 141 2 5 3.54 .967
① 胡子祥,胡月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教学态度对学生学习态度之影响研究[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
科学版),2019,20(06):1-8.
② 林琳,杨丽,杨学博.研究生学术激情与学习投入的关系研究[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9(02):30-34.
27
S 大学省一流学科教育学硕士研究生学风现状研究
学习遇到困难仍然坚持 141 2 5 3.32 .913
经常与导师交流学习 141 1 5 3.39 1.107
经常参加学术活动 141 1 5 3.40 1.021
有效 N(成列) 141
(2)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是求知者对于能在学习里获得自己想要取得的知识的一种兴致或
好奇心,是学习动机中最积极、最活跃的因素。学习兴趣能显著提高学习的效率,
激发起学生求知欲,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保持高度的热情,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
提供持续的动力。被调查者在这一指标下的调查结果最小值为 1,最大值为 5,
平均值均在 3 以上,说明被调查者普遍对于自己在研究生期间的学习持有较高的
兴趣。但在“有强烈学习动力”这一题中,存在分值为 1 的情况,说明有部分同
学严重缺少学习动力。学习态度维度下的学习兴趣得分情况如表 3-2-7 所示。
表 3-2-7 学习态度维度下学习兴趣得分情况
个案数 最小值(M) 最大值(X) 平均值(E) 标准偏差
非常喜欢所学专业 141 2 5 3.46 .930
有强烈的学习动力 141 1 5 3.32 .889
有极佳的学习体验 141 2 5 3.23 .907
有效 N(成列) 141
综上所述,学习态度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对学习相关知识以及学
习行为的重视程度。学习态度决定着学生为了达到学习目的所付出的程度和努力
的程度。一个良好的学习态度能够帮助学生在进行学习时收获更多的知识,提升
学习效率等。通过调查结果发现目前部分研究生学习态度不够端正,集中表现为
两个方面。一方面,学习投入量低,不肯花时间和精力在学习上,身为研究生,
应该把学习和科研放在自己的时间重心上。另一方面,学习兴趣不够强烈。
4.学习行为维度总体状况
学习行为是指个体为达到一定学习目标,在学习过程中采用的形式与可观测
的表现,包括课内学习行为和课外学习行为。
在学习行为维度下共有 13 道题被采纳,被调查者在各题中所得的平均值在
2.31~3.89 之间。数据的平均值存在未超过及格分值 3 的情况,因此被调查者在
学习行为方面得分相对较低。学习态度维度各题得分均值如表 3-2-8 所示:
① 王丹,刘畅.大学生学习动机与学习行为的关系——基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实证研究[J].西南大
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43(03):88-94.
28
S 大学省一流学科教育学硕士研究生学风现状研究
表 3-2-8 学习行为维度下各题均值汇总
个案数 最小值(M) 最大值(X) 平均值(E)
我熟练掌握多种学习策略 141 1 5 3.06
我有多种学习途径 141 1 5 3.29
我能通过学习途径获取知识 141 1 5 3.30
我经常制定学习计划并执行 141 1 5 3.13
我经常反思自己在学习中的表现 141 1 5 3.16
我经常有创新的想法 141 1 5 2.94
我经常预习即将要学的内容 141 1 5 2.77
我经常复习新学的知识 141 1 5 2.81
我已经发表多篇论文 141 1 5 2.31
研究生期间多次获得奖学金 141 1 5 2.43
研究生期间成绩优秀 141 1 5 3.09
已经通过四级或六级以上的考试 141 1 5 3.88
下面针对学习行为各个指标分别进行详细分析:
(1)学习策略
学习策略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为提高学习效率和效果而采用的一系列学
习方法和技术的综合方案,以及在具体的学习环境和学习过程中选择使用的不同
策略。①被调查者对于“我熟练掌握多种学习策略”这一题的调查结果主要集中
于不太符合、基本符合以及比较符合:选择“不太符合”的人数为 36 人,占 25.5%;
选择“基本符合“的人数为 69 人 ,占 48.9%:选择“比较符合”的人数为 24 人,
占 17.02%。学习策略是影响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学生准确掌握学习策略
使用水平和相关影响因素,是增强学习效果的基础,被调查者熟练多种学习策略
有助于其在接受大量新知识时可以迅速将其转化为自己能掌握的知识。具体情况
详见图 3-2-5 所示:
图 3-2-5 被调查者学习策略选项分布图
① 周海涛,景安磊,李子建.大学生学习策略使用水平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高教研究,2014(04):25-3
0.
29
S 大学省一流学科教育学硕士研究生学风现状研究
(2)学习途径
学习途径即学生通过什么样的方式学习,学生可以自学,可以通过课堂学习,
可以使用网络进行线上学习等等,总之,现在已经实现了学习途径多样化。在多
样化的前提下,通过学习途径,能否从庞大的知识体系中把自己需要的那部分知
识加工出来,也是衡量学生学习途径的一个重要指标。在学习途径方面,本研究
从“我有多种学习途径”和“我能通过学习途径获取需要的知识”这两个问题进
行调查和分析。
在“我有多种学习途径”这一题中,被调查者选择“基本符合”的人数最多,
占比为 49.6%;选择“比较符合”的人数占到 17.0%,居第二位;而选择“不太
符合”的人数却达到了 23 人,占到 16.3%,居第三位。虽然选择基本符合和比
较符合的人数居多,但是学习途径匮乏的人数仍然不占少数。可以看出研究生群
体在进行学习的时候,基本上只有课堂学习和自学,对于其他学习途径尚待开发
和推广。
在 “我能通过学习途径获取需要的知识”这一问题上,选择“完全符合”
的人数为 18 人,选择“比较符合”的人数为 33 人,选择“基本符合”的人数为
65 人,选择“不太符合”的人数为 24 人,选择“完全不符合”的人数为 1 人。
在研究生进行学习的过程中,接受知识和加工知识的途径基本上只有教师教授,
自学或者线上学习等需要靠自己的能力去进行转化,在庞大的知识体系找出为自
己需要的那部分,而现在部分学生对于接受知识的途径存在依赖性和单一性,学
习途径有很多种,但是没有达到所有学习途径的利用最大化。对于研究生学习生
涯来说,学生不光要学习,同时要进行科研,而如何使得学习途径多样化和使用
最大化是一个非常值得重视的问题。具体情况详见表 3-2-9 所示:
表 3-2-9 学习行为维度下学习途径得分情况
个案数 最小值(M) 最大值(X) 平均值(E) 标准偏差
我有多种学习途径 141 1 5 3.29 .968
我能通过学习途径获取知识 141 1 5 3.30 .925
有效 N(成列) 141
(3)学习习惯
学习习惯是指学生在学习时逐渐形成的一套固定的行为模式。这就说明学习
习惯具有生成性,也就是说学习习惯不是学习者与生俱来的,而是在后天的学习
过程中逐渐培养出来的。例如在上课之前预习、课后对学习的知识复习、对自己
的作业进行检查等习惯,逐渐就会形成一套在学习时固定的行为模式。对于研究
生来说,拥有优秀的学习习惯是非常重要的,也是在研究生学习过程中不可缺少
30
S 大学省一流学科教育学硕士研究生学风现状研究
的。研究生学习过程中相对于其他学习阶段的学习来说是非常需要自律的阶段,
而一个研究生的学习习惯好坏也是他的自律性的基本体现。本研究在研究学习习
惯这个子维度分成五个问题来对被调查者进行调查。
本研究在关于“我经常制定学习计划”这一问题中,调查结果显示其平均值
为 3.13,选择“完全不符合”的人数为 3 人,占比为 2.1%;选择”不太符合“的
人数为 32 人,占比为 22.7%;选择“基本符合”的人数有 62 人,占比为 44.0%;
选择“比较符合”的人数和选择”不太符合“的人数相等,有 32 人,占比为 22.7%;
选择“完全符合”的人数有 12 人,占比为 8.5%。该题中最小值为 1,最大值为
5。对于研究生阶段的学生来说,需要考试的课程较少,对一门课更多的考核方
式以论文答辩来决定课程学习成绩,这就决定了研究生在学习之前,需要自己制
定好学习计划,合理安排各科课程的学习以及论文写作、答辩。因此,再进行学
习之前制定好学习计划对于研究生有规划的学习非常重要。通过调查结果我们可
以看出,对于学习计划的制定,有很多人持有不重视的态度。
在关于“我能经常反思自己的学习表现”一题中,其平均值为 3.16,选择“完
全不符合”的人数为 1 人,占比为 0.7%;选择”不太符合“的人数为 37 人,占
比为 26.2%;选择“基本符合”的人数有 58 人,占比为 41.1%;选择“比较符合”
的人数为 29 人,占比为 20.6%;选择“完全符合”的人数有 16 人,占比为 11.4%。
该题中最小值为 1,最大值为 5。通过这个调查结果可以发现,选择”不太符合
“的人数超过了选择“比较符合”的人数。学习反思是对过去学习经历的思考,
并从中吸取经验教训。对于研究生阶段的学生来说,边学习边反思才能持续进步,
尤其是研究生阶段中科研占据了很大一部分,有良好的学习反思习惯,有则改之,
无则加勉,保证自己的学习能力得以提升,从而收获优秀的学习成果。在调查结
果中可以看出,选择“不太符合”的人数超过了选择“比较符合”的人数,有相
当一部分人是没有学习反思习惯的。
在“我在学习中经常出现创新的想法”一题中,其平均值为 2.94,没有达到
及格值,凸显了当前研究生创新能力的短板。其中选择“完全不符合”的人有 1
人,占比为 0.7%;选择”不太符合“的人数为 48 人,占比为 34.0%;选择“基
本符合”的人数有 62 人,占比为 44.0%;选择“比较符合”的人和选择“完全
符合”的人数加起来只有 30 人,占比为 21.3%。该题中最小值为 1,最大值为 5。
随着科技迅速发展并广泛应用于社会生活之中,创新人才的作用日益受到社会各
界的普遍关注,研究型大学研究生教育的培养目标也逐渐转向创新型人才培养,
把培养研究生创新人才作为大学的重要目标和任务。但是调查结果显示,很多学
生没有创新意识与创新想法,知识的更新需要人才的创新,学生是否拥有创新的
能力是衡量一所学校学风的新的重要标准。
31
S 大学省一流学科教育学硕士研究生学风现状研究
本研究在“我经常主动预习即将学习的内容”一题中调查结果显示其平均值
只有 2.77,严重低于平均值及格值。选择“完全不符合”的人数为 7 人,占比
为 5.0%;选择”不太符合“的人数高达 51 人,占比为 36.1%;选择“基本符合”
的人数有 54 人,占比为 38.3.%;选择“比较符合”的人数为 19 人,占比为 13.5%;
选择“完全符合”的人数仅有 10 人,占比为 7.1%。该题中最小值为 1,最大值
为 5。通过这个调查结果可以发现,选择“不太符合”的人数接近于选择“基本
符合”的人数,反映出很多人在接受新知识之前并没有进行预习等准备,在相当
一部分人的认知中,认为预习是一个没有必要的行为。但是,预习学习内容可以
使得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更顺利,从而提高学习效率,达到接受更多知识的效果,
目前就研究调查结果而言,新知识预习并没有引起学生们的重视。
在“我经常复习老师传授的知识”一题中,调查结果显示该题均值为 2.81,
同样没有达到平均值及格值。选择“完全不符合”的人数为 4 人,占比为 2.8%;
选择”不太符合“的人数高达 50 人,占比为 35.5%;选择“基本符合”的人数
有 62 人,占比为 44.0%;选择“比较符合”的人数为 16 人,占比为 11.4%;选
择“完全符合”的人数仅有 9 人,占比为 6.4%。该题中最小值为 1,最大值为 5。
通过调查结果可以知道,选择“不太符合”的人数占据了所有调查人数三分之一
左右,反映出在被调查群体里,有很多人没有复习回顾的习惯,忽略了复习的重
要性。具体情况详见表 3-2-10 所示:
表 3-2-10 学习行为维度下学习习惯得分情况
个案数 最小值(M) 最大值(X) 平均值(E) 标准偏差
经常制定学习计划并执行 141 1 5 3.13 .932
经常反思学习时自我表现 141 1 5 3.16 .966
经常有创新的想法 141 1 5 2.94 .927
经常预习即将学习的内容 141 1 5 2.77 .944
经常复习老师传授的新知识 141 1 5 2.81 .886
有效 N(成列) 141 1 5
(4)学习成果
学习成果在本研究中主要是指学生通过学习后取得的成就,是一个可以衡量
的结果。学习成果如何是一所高校研究生群体学风好坏的关键的显性的可衡量的
指标,在本研究里通过“发表论文的篇数”和“获得奖学金的次数”两个指标进
行学习成果的分析。
在“我已经发表过多篇论文”一题中,最小值为 1,最大值为 5,均值为 2.31,
远低于及格值。选择“完全不符合”的人数为 38 人,占比为 27.0%;选择“不
32
S 大学省一流学科教育学硕士研究生学风现状研究
太符合”的人数为 49 人,占比为 34.8%;选择“基本符合”的人数为 35 人,占
比为 24.8%;选择“比较符合”和“完全符合”的人一共有 19 人,占比共 13.5%。
由调查结果可以知道,被调查群体里的大部分人没有发表过论文或者是发表过很
少,只有一小部分人发表过多篇论文。
在“我得过多次奖学金”一题中,最小值为 1,最大值为 5,均值为 2.43,
同样没有达到及格值。选择“完全不符合”的人数为 34 人,占比为 24.1%;选
择“不太符合”的人数为 50 人,占比为 35.5%;选择“基本符合”的人数为 30
人,占比为 21.3%;选择“比较符合”和“完全符合”的人一共有 27 人,占比
共 19.2%。由调查结果可以知道,被调查群体里的大部分人在就读研究生期间没
有得过奖学金或者是得过的次数很少,只有一小部分人拥有多次获得奖学金的经
历。具体情况见表 3-2-11 所示:
表 3-2-11 学习行为维度下学习成果得分情况
个案数 最小值(M) 最大值(X) 平均值(E) 标准偏差
已经发表多篇论文 141 1 5 2.31 1.135
多次获得奖学金 141 1 5 2.43 1.125
有效 N(成列) 141
(5)学习成绩
和学习成果一样,学习成绩同样是用来评判一所高校研究生群体学风好坏的
关键的显性的可衡量的指标。在本研究中,对于学习成绩分为“我在研究生期间
的学习成绩非常优秀”以及“我已经通过了四级或四级以上的英语考试”两个问
题来进行调查分析。
在“我在研究生期间的学习成绩非常优秀”一题中,选择基本符合的人数最
多,为 76 人,占比 53.9%;人数排名第二的选项为“比较符合”,人数为 29,
占比为 20.57%;人数排名第三的选项为“比较不符合”,选择人数为 27 人,占
据总人数 19.2%。本题最小值为 1,最大值为 5,均值为 3.1。根据调查结果可以
得出,被调查群体里大部分人都认为自己在研究生期间的学习成绩比较好。
在“我已经通过了英语四级或四级以上的考试”一题中,选择完全按符合的
人数最多,人数为 59 人,占比为 41.8%;选择“完全不符合”的人最少,人数
为 2,占比为 1.4%。由此可见,大部分同学基本上都通过了英语四级考试,有的
同学也通过了六级考试,只有个别同学没有通过四级考试。
针对学习成绩的调查结果,总的来说,最大值为 5,最小值为 1,均值都在
及格值 3 以上,表明了被调查群体的学习成绩比较优秀,但仍然有很大的进步空
间。学习行为维度下学习成绩得分情况表见表 3-2-12 所示:
33
S 大学省一流学科教育学硕士研究生学风现状研究
表 3-2-12 学习行为维度下学习成绩得分情况
个案数 最小值(M) 最大值(X) 平均值(E) 标准偏差
学习成绩优秀 141 1 5 3.09 .792
通过英语四六级考试 141 1 5 3.88 1.092
有效 N(成列) 141
学习行为是学习者基于某种学习需要和学习目的,借用各种学习工具与学习
环境相互作用的所有活动的统称,是指在学习过程中发生的各种和学习相关的行
为,例如各种学习活动等。在关于学习行为方面本研究通过学习策略、学习途径、
学习习惯、学习成果和学习成绩来进行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在有关于学习习惯
的五道题中有三道题的均值没能达到平均值及格值,这三道题说明了大部分研究
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很少有创新的想法,没有形成在学习中提出质疑、提出自己的
想法的习惯,更多的是老师进行填鸭式教学,学生只负责接受知识。在进行新知
识学习之前,很少有学生有课前预习的习惯,并且在进行学习之后,也很少有学
生再去复习之前所学的知识。
在关于学习成果的两道题中,得分同样都未能达到平均值及格值。调查结果
显示只有少部分同学已经发表了多篇论文,有的同学发表了很多篇,有的同学一
篇论文也没有发表。同样的问题在研究生期间获得奖学金的次数,也是只有部分
同学表示自己多次获得奖学金,部分同学表示自己一次也没有得到过。
5.学习纪律维度的调查结果
本研究认为学习纪律是学校对于学生的学习规范以及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
集中体现。严谨的学习纪律有利于提高学生诚信的意识,提高学生学术道德准绳
从而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研究生对学习纪律的遵守情况是研究生学风优劣的最
直接表现,上课不迟到、上课过程中注意力集中、课程结束时不早退、无旷课缺
勤、考试不作弊和论文不抄袭等现象是良好学风的体现,反之,则为不良学风的
体现。本研究在学习纪律维度下共有 6 道题被采纳。被调查者在各题中所得的平
均值均在 2.82—3.99 之间,大多数题项的平均值超过 3,但存在部分题项得分
低于平均值 3 的情况。因此被调查者在学习纪律这一维度中得分相对较高,研究
生的学习体系相对于其他阶段来说较为复杂且需要高度自律性,在进行学习的过
程中在学习专业的过程中严格遵守学习纪律,有利于学风状况的直接改善。学习
纪律维度下各题项的得分均值结果如表 3-2-13 所示:
表 3-2-13 学习纪律维度下各题均值汇总
个案数 最小值(M) 最大值(X) 平均值(E)
无迟到、早退或旷课经历 141 1 5 3.24
上课注意力完全集中 141 1 5 3.01
34
S 大学省一流学科教育学硕士研究生学风现状研究
上课不玩手机 141 1 5 2.82
非常鄙视考试行为 141 2 5 3.99
不抄袭他人的论文 141 1 5 3.38
保证论文的原创性 141 1 5 3.70
本研究中对学习纪律的分析将从课堂纪律、考试纪律以及学术纪律三个方面
进行。
(1)课堂纪律方面
对于课堂纪律方面,本研究从课堂考勤和课堂表现两个角度出发,课堂考勤
对应的问题是“我没有过迟到、早退和旷课的经历”,课堂表现对应了两个问题,
分别是“我上课能做到注意力完全集中”和“我上课时候不会玩手机”。被调查
群体课堂纪律方面的得分均值在 2.82~3.24 之间。在对于“我没有过迟到、早退
和旷课的经历”这一问题上,学生认为其符合程度的平均值为 3.24,标准差为
1.298,可以看出学生对于课堂考勤方面表现较好。但在严格的课堂纪律下,调
查结果的平均值是相对较低的。
学生对于“我上课能做到注意力完全集中”这一问题上,其最小值为 1,最
大值为 5,平均值为 3.01,标准差为 0.971。可以看出,多数学生都能够做到在
课堂上注意力完全集中。在课堂上学生能否做到注意力完全集中,不光靠教师当
时的互动,同时还需要学生遵守纪律的自觉性。研究生的课程是复杂多样的,在
课堂上接受的知识也要比其他阶段复杂得多,如果不能做到严格遵守课堂纪律,
没有做到集中注意力听讲,会错过很多重要的知识片段,导致知识体系无法衔接
连贯,从而影响自己对课堂上老师讲授的内容的吸收。
对于“我上课时候不会玩手机”这一问题上,问卷回收结果的平均值为 2.82,
标准差为 1.009。智能手机进化到今天已经可以将手机视为小电脑,几乎每个人
都离不开手机的使用,但是在课堂上使用手机的现象越来越频发,导致学生花费
了大量时间和精力在使用手机上面。而调查结果显示该题平均值未达到及格值,
说明当下研究生群体在课堂上不合理使用手机现象非常严重,显然这不是优良学
风的体现。具体情况如下表 3-2-14 所示:
表 3-2-14 学习纪律维度下课堂纪律得分情况
个案数 最小值(M) 最大值(X) 平均值(E) 标准偏差
无迟到、早退或旷课经历 141 1 5 3.24 1.298
上课注意力完全集中 141 1 5 3.01 .971
上课不玩手机 141 1 5 2.82 1.009
有效 N(成列) 141
35
S 大学省一流学科教育学硕士研究生学风现状研究
(2)考试纪律方面
随着电子设备和信息技术的进步,考试作弊手段也进化的形态多样。除偷看
他人试卷、传递纸条、通过约定的暗号或者肢体动作传递考试信息等等传统作弊
手段之外,新的考试作弊手段也是层出不穷,严重影响了高校学风。在调查中为
了保证回答问卷的真实性,以侧面的角度来询问学生是否会有考试作弊行为,所
以在关于“我非常鄙视考试作弊行为”这一问题上,其最小值为2,平均值为3.99,
相对于其他题项得分较高,可以看出被调查学生对待考试作弊的态度大多都持反
对态度,这同时也说明了大部分人在进行考试的过程中不会选择作弊。具体的信
息如下图3-2-6所示:
图 3-2-6 考试纪律选项人数分布图
(3)学术纪律方面
研究生阶段是以学术研究为主要板块的阶段,学术纪律不规范也就是学术不
端行为主要集中在论文撰写过程中, 而论文撰写又是培养研究生学术道德的重
要手段以及研究生学风的重要体现。本研究从“我反对抄袭他人的论文”和“我
编写的论文能保证绝对原创”两个问题来调查当前研究生群体的学术纪律情况。
本研究在“我反对抄袭他人的论文”一题中调查结果显示其平均值为 3.38,
高于平均值及格值。选择“完全不符合”的人数为 1 人,占比为 0.7%;选择”
不太符合“的人数 9 人,占比为 6.4%;选择“基本符合”的人数有 59 人,占比
为 41.8%;选择“比较符合”的人数为 25 人,占比为 17.7%;选择“完全符合”
的人数有 47 人,占比为 33.3%。该题中最小值为 1,最大值为 5。通过这个调查
结果可以发现,选择“基本符合”的人数最多,其次是选择“完全符合”的人数,
说明很多人在论文撰写的过程中是拒绝抄袭的。
在“我能保证撰写论文的原创性”一题中,调查结果显示该题均值为 3.70,
超过了平均值及格值,相对于其他题项的均值来说是比较高的。选择“完全不符
合”的人数为 3 人,占比为 2.1%;选择”不太符合“的人数有 26 人,占比为 18.4%;
36
S 大学省一流学科教育学硕士研究生学风现状研究
选择“基本符合”的人数有 53 人,占比为 37.6%;选择“比较符合”的人数为
33 人,占比为 23.4%;选择“完全符合”的人数有 26 人,占比为 18.4%。该题
中最小值为 1,最大值为 5。通过调查结果可以知道,选择“完全不符合”和“不
太符合”的人数占据了所有调查人数五分之一左右,反映出在被调查群体里,有
很多人无法保证自己论文的原创性,忽略了合理借鉴的重要性。具体得分情况见
表 3-2-15:
表 3-2-15 学习纪律维度下学术纪律得分情况
个案数 最小值(M) 最大值(X) 平均值(E) 标准偏差
不抄袭他人的论文 141 1 5 3.38 1.052
保证论文的原创性 141 1 5 3.70 1.012
有效 N(成列) 141
综上所述,学习纪律是学校对于学生的学习规范以及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集
中体现。严谨的学习纪律有利于提高学生把握时间的意识,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
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相对于研究生学习纪律而言,研究生除了要遵守课
堂纪律、考试纪律,还有最重要的学术纪律。
在上述关于课堂纪律的调查中了解到,很多学生上课都会玩手机,并且有迟
到、早退或者旷课的经历。在对于考试纪律方面,仍然有一小部分人对于考试纪
律持有无所谓态度。在关于学术纪律方面,虽然大部分人鄙视论文抄袭行为,但
在自己的学术作品里,仍然有一部分人表示自己会借鉴他人的成果。总的来说,
当前研究生学习纪律不够严格,无法做到自觉遵守,并且关于学术诚信还有待提
升。
(三)学风影响因素调查结果
1.学校方面
学校是学生学风直接体现的场所,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与学校息息相关。学生
对学校的满意度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风气。本研究在学校方面的影响因素维度
下共有 7 道题被采纳,被调查者在各题中所得的平均值均在 3.15—3.66 之间,
最小值为 1,最大值为 5,数据的平均值都超过了及格值 3。
本研究中对学校方面的影响因素的分析将从专业设置、课程设置、寝室环境、
考试纪律、上课所需仪器以及图书馆配备等七个方面进行。
对于专业设置方面满意度调查结果显示其平均值为 3.57,标准差为 0.813。
可以看出,多数学生都对学校的专业设置很满意,学校的专业设置是否合理是决
定学生学习的一大要素,合理的专业设置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致,从而达
到实现良好学风的目的。对于所在专业的课程设置满意度调查显示其平均值为
37
S 大学省一流学科教育学硕士研究生学风现状研究
3.5,标准差为 0.883。可以看出,被调查群体大多对自己目前所学专业的课程
设置满意度较高。对于自习室设施和学习氛围,大多数学生也表示很满意。对于
所住寝室的环境以及寝室学习氛围的评价相对于其他题目得到的分值较低,为
3.15,是学校方面影响因素里评分最低的一个因素,说明相对于学校方面的影响
因素来说,学生们对于在寝室的学习环境评价不是很高。对于学校考试纪律的满
意度平均值为 3.65,相对于其他因素评分较高,说明大部分学生对于学校的考
试纪律满意度较高。对于上课所需要的仪器的满意度得分均值为 3.49,说明大
部分学生对于当前上课所需要的设备比较满意。对于图书馆的满意度得分均值为
3.66,可以看出大部分同学对于图书馆的资源比较满意,能充分满足学习的需要。
具体情况见下表 3-2-16 所示:
表 3-2-16 学校方面的影响因素得分均值情况
个案数 最小值(M) 最大值(X) 平均值(E) 标准偏差
专业设置很合理 141 1 5 3.57 .813
课程设置很合理 141 1 5 3.50 .883
自习室设施完善 141 1 5 3.23 .961
寝室环境良好 141 1 5 3.15 .978
考试纪律严明 141 1 5 3.65 .838
上课所需仪器完备 141 1 5 3.49 .850
图书馆资源丰富 141 1 5 3.66 .860
有效 N(成列) 141
在对教师的访谈结果中也表明了学校方面的影响因素,访谈样本编号为 F2
的教师(研究生导师)表示:学习环境对于当前研究生的学习非常重要,在学习
氛围浓厚的环境里学习会有更好的效果。访谈样本编号为 F6 的教师(辅导员)
表示:很多同学反映在寝室无法专心学习,图书馆的学生太多,所以对研究室和
自习室有很大的需求,但是现在研究室和自习室的分配不是很合理,导致很多学
生没有一个可以专心学习和搞科研的地方。
学校方面的影响因素综合来说,学生对于学校方面的影响因素的满意度较高,
其中对图书馆环境是最满意的,说明被调查者认为当前图书馆的资源非常丰富,
可以做到满足学习和科研的需要;其次是考试纪律这方面,被调查者认为学校考
试纪律严格,营造了严谨的学习风气;第三名是专业设置,学生基本都认为学校
专业设置比较合理;对寝室环境最不满意,很多同学认为寝室环境不适合学习,
需要改善。
2.教师方面
教师作为学生学风的直接引导者,其教学活动过程中的教学水平、教学素养、
38
S 大学省一流学科教育学硕士研究生学风现状研究
精神风貌等对学生的学风有重要影响。本研究在教师方面的影响的维度下共有 6
道题被采纳,被调查者在各题中所得的平均值均在 3.58—3.79 之间,最小值为
2,最大值为 5,数据的平均值都超过了及格值 3,因此相对于其他维度被调查者
对教师方面的影响因素的满意度很高。
本研究中对教师方面的影响因素的分析将从教师专业水平、教师教学能力、
教师教学素养、教师教学方法等六个方面进行调查分析。对于教师专业水平方面
满意度调查结果显示其平均值为 3.79,为教师方面影响因素下的最高分值,标
准差为 0.858。可以看出,学生都对教师的专业水平很满意。对于教师教学能力
的满意度调查显示其平均值为 3.74,标准差为 0.834。可以看出,被调查群体大
多对自己教师的教学能力满意度较高。对于教师教学素养,大多数学生也表示很
满意,教师在面对学生提出来的问题能做到耐心讲解。对于教师教学方法,调查
结果显示其平均值为 3.77,是教师方面的影响因素里得分仅次于教师专业水平。
关于教师的教学方法,平均值为 3.58,是教师方面影响因素里评分最低的一个
因素,说明相对于教师方面的影响因素来说,学生们对于教师的教学方法评价不
是很高。对于教师的教学态度的满意度平均值为 3.72,说明大部分学生对于教
师的教学态度满意度较高。对于教师的个人魅力得分均值为 3.65,说明大部分
学生对于教师的个人魅力比较满意。具体情况见下表 3-2-17 所示:
表 3-2-17 教师方面的影响因素得分均值情况
个案数 最小值(M) 最大值(X) 平均值(E) 标准偏差
教师专业水平高 141 2 5 3.79 .858
教师教学能力强 141 2 5 3.74 .834
教师教学素养高 141 2 5 3.77 .805
教师教学方法灵活 141 2 5 3.58 .812
教师教学态度亲切 141 2 5 3.72 .785
教师个人魅力大 141 2 5 3.65 .819
有效 N(成列) 141
在对教师的访谈结果中也表明了教师方面的影响因素,访谈样本编号为F5
的教师(任课教师)表示:教师的权威性也决定了学生的自律性,教师在很大程
度上影响着学生的学习。访谈样本编号为F4的教师(党总支副书记)表示:导师
的权威性是很重要的,应该说他们对研究生的培养要求一直是比较严格的,强调
培养研究生的学术性。总之,在教师方面的影响因素里,学生对教师各项都很满
意,其中最满意教师的专业水平,其次是教学素养、教学能力等,而教学方法相
对于其他题目得分较低,说明教师针对教学方法有待提升。
39
S 大学省一流学科教育学硕士研究生学风现状研究
3.家庭方面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
子的第一任老师,要给孩子讲好“人生第一课”,帮助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习
近平总书记这一论述,深刻阐明了家长在引导教育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研究生是一个特殊的学习阶段,在大学生活结束后,选择继续读书的研究生和选
择工作的学生不同,研究生在上学期间如果没有父母的经济支持必然要面临一定
的经济压力,父母受教育的程度以及是否关心研究生的学习也同样影响着研究生
的学风。在家庭方面的影响因素中,最小值为 1,最大值为 5。在“父母受教育
的程度都很高”一题中,平均值为 2.84,没有达到平均值及格值,由此可见大
多数研究生的父母受教育的程度不是很高。在“家庭经济条件优越,生活费充足”
一题中,回收结果平均值为 3.22,有这个数据可知,大部分同学就读研究生期
间是不需要担心生活费和学费的。在“父母关心引导学习”一题中,回收结果平
均值为 3.38,说明在被调查群体中,父母大多都比较关心研究生的学习并且能
做到积极引导。具体情况见下表 3-2-19 所示:
表 3-2-19 家庭方面的影响因素得分均值情况
个案数 最小值(M) 最大值(X) 平均值(E) 标准偏差
父母受教育的程度高 141 1 5 2.84 .938
家庭经济条件优越 141 1 5 3.22 .887
父母关心并引导学习 141 1 5 3.38 .960
有效 N(成列) 141
在对教师的访谈结果中也表明了家庭方面对学风的影响,访谈样本编号为
F5 的教师(任课教师)表示:现在的研究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家庭,优越的家庭
条件和家庭教育让很多学生不肯吃苦,学习上出现一点困难就轻易放弃。倘若父
母对学生的教育方式能换一种方式,可能学习风气会比现在好很多。访谈样本编
号 F2 的教师(研究生导师)表示:由于家庭教育的匮乏,很多学生特别没有礼
貌,这种情况很影响学生和导师之间的关系。总的来说,虽然来自家庭方面的影
响是间接的,但也是不能忽略的。
4.社会方面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民的生活日益多元化,对研究生的学风也产生了潜移默
化的影响。很多研究生为了追求更优质的工作或者更高的薪水才选择就读研究生,
读书目的严重功利化。本研究从“就业形势”、“互联网影响”和“政策环境”
三个来自社会方面的影响进行分析。在“就业形势严峻”一题中,分值最大值为
5,最小值为 2,平均值为 3.82,这个数据表明,很多同学读研的原因是因为当
40
S 大学省一流学科教育学硕士研究生学风现状研究
下就业形势非常严峻,在就读研究生期间的压力很大一部分也来自于社会层面的
就业形势严峻。在“互联网都是积极的影响”一题中,最小值为 1,最大值为 5,
均值为 2.99,未达及格值,这个数据表明学生认为互联网并没有给他们的学习
带来很积极正面的影响,甚至带来了一定程度的负面的影响。在“完善的学习政
策环境”一题中,最小值为 2,最大值为 5,均值为 3.35。数据表明被调查群体
对于目前的学习政策持比较满意态度,可见学习政策还有待进一步优化。具体情
况面下表 3-2-20 所示。
表 3-2-20 社会方面的影响因素得分均值情况
个案数 最小值(M) 最大值(X) 平均值(E) 标准偏差
就业形势严峻 141 2 5 3.82 .891
互联网的积极影响 141 1 5 2.99 .858
完善的学习政策环境 141 2 5 3.35 .727
有效 N(成列) 141
在对教师的访谈结果中也提到了社会方面的影响因素,访谈样本编号为 F5
的教师(任课教师)表示:现在的社会风气流行一种快餐文化,导致很多学生攀
比之心严重。除此之外,找工作太难了,很多学生找到工作后甚至放弃了学业。
综上所述,社会方面的影响因素也深深制约着研究生的学习风气。
三、本章小结
鉴于本研究为了了解 S 大学省一流学科教育学硕士研究生学风现状,因此本
章对此目的提出研究问题及假设,并对其进行研究设计对自编问卷《S 大学教育
学研究生学风调查问卷》进行编写以及发放回收并整理。本次共发放问卷 145
份,有效问卷为 141 份。将此调查结果利用 SPSS 23.0 统计工具进行信效度分析。
其中,问卷的总体信度为 0.955。在对效度的调查中,本问卷的效度为 0.895。
因此,此问卷具有较强的信效度。
本章采用 SPSS 23.0 描述性统计分析对调查问卷的基本信息进行数据的整理,
得出如下的结论:从年级分布来看,研一学生 43 名,占比 30.5%,研二学生 56
名,占比 39.7%,研三学生 42 名,占比 29.8%。从年龄层面来看,20~25 岁的
人最多,人数为 117 人,占总调查人数的 82.9%;26 岁到 30 岁学生为 19 人,占
比为 13.5%,31 岁以上的有 5 人,占比为 3.6%。关于所学专业这一调查信息,
其中教育学原理学生 18 名,占比 12.8%,课程与教学论的学生为 31 名,占比 22.0%,
教育史专业的学生 21 名,占比为 14.9%,比较教育学的学生 12 名,占比为 8.5%,
高等教育学的学生 37 名,所占比例为 26.2%,职业技术教育学的学生的学生为
41
S 大学省一流学科教育学硕士研究生学风现状研究
13 名,特殊教育学的学生为 9 名,分别占比 9.2%和 6.4%。
本研究中教育学硕士研究生的学风现状处于中上等水平(M=3.31),学风各
维度的有效得分均高于中等临界值(M=3)。因此,S 大学省一流学科教育学硕
士研究生学风现状整体较好。
在学风各维度中,学习目的维度与学习行为维度得分相等,相比其他维度得
分最低;学习纪律维度下的得分中等;学习态度维度下的得分最高。
针对学风影响因素,本研究结合以前学者的研究成果和对教师的访谈结果,
将学风影响因素概括为学校、教师、家庭、社会四个主要因素,分别进行调查,
调查结果显示调查对象对大部分影响因素都呈比较满意的结果。但是对学校方面
的寝室环境、自习室环境等不是很满意,教师的教学方法的分值相对于其他因素
的分值较低。在家庭方面的影响因素中,父母受教育的程度一题评分较低,在社
会方面的影响因素中,绝大部分人表示就业环境过于严峻,也是这个原因让自己
选择读研。
42
S 大学省一流学科教育学硕士研究生学风现状研究
第四章 教育学硕士研究生学风差异性分析
本研究采用自编问卷《S 大学教育学硕士研究生学风调查问卷》作为调查研
究工具,选取 S 大学全日制教育学硕士研究生作为被试,对其专业认同度进行测
试。按照李克特五级量表对各维度下的题项答案进行编码(从 1-5),进而求得
各维度下的得分均值,进行差异性分析,得出不同人口统计学变量下的研究生学
风是否存在差异性。
一、各维度间的差异性分析
在问卷的设计与分析过程中,本研究需要对研究生学风状况进行维度上的划
分,设计各个题项,并需要针对不同维度进行具体的分析,因此本研究首先对所
划分维度中的各题项结果进行分析。具体差异性结果如下表 4-1-1 所示:
表 4-1-1 各维度间差异性统计
数字 平均值(E) 标准偏差 标准误差平均值
学习目的 141 3.4563 .71759 .06043
学习态度 141 3.3810 .71422 .06015
学习行为 141 3.0095 .66017 .05560
学习纪律 141 3.3641 .77833 .06555
从均值角度来看,学习目的维度的均值为 3.46,学习态度维度的均值为 3.38,
学习行为维度的均值为 3.01,学习纪律维度的均值为 3.36。由此可见,学习行
为 < 学习纪律< 学习态度 <学习目的。但是仅仅通过平均值无法判断这四个维
度在统计学中是否存在差异性。因此需要借助单样本检验,具体情况如下表
4-1-2 所示:
表 4-1-2 单样本检验
检验值 = 0
 差值的 95% 置信区间
显著性
t 自由度 平均差
 (双尾)
下限 上限
学习目的 57.192 140 .000 3.45626 3.3368 3.5757
学习态度 56.211 140 .000 3.38095 3.2620 3.4999
学习行为 54.131 140 .000 3.00946 2.8995 3.1194
学习纪律 51.323 140 .000 3.36407 3.2345 3.4937
43
S 大学省一流学科教育学硕士研究生学风现状研究
由表 5-1-2 单样本检验表可以看出,研究生学风状况四个维度下的显著性 P
值均为 0,小于 0.05,由此表明,教育学硕士研究生学风的四个维度间互相皆有
差异。因此,在本研究中,研究生学风状况的四个维度间皆有差异性,学习行为
< 学习纪律< 学习态度 <学习目的。
二、人口统计学变量下的差异性分析
(一)年级间的差异性分析
在调查各维度在不同年级的差异性分析上,本研究采用单因素设计方差分析,
对教育学硕士研究生学风状况各维度在不同年级间的差异分析。
其中学习目的维度中,研究生一年级的学生均值为 3.36,研究生二年级的学生
均值为 3.45,研究生三年级的学生均值为 3.56;学习态度维度中,研究生一年
级的学生均值为 3.43,研究生二年级的学生均值为 3.44,研究生三年级的学生
均值为 3.25;;学习行为维度中,研究生一年级的学生均值为 2.93,研究生二
年级的学生均值为 3.00,研究生三年级的学生均值为 3.10;学习纪律维度中,
研究生一年级的学生均值为 3.37,研究生二年级的学生均值为 3.43,研究生三
年级的学生均值为 3.27。
由此可以看出,学习目的维度中,研究生三年级的学生均值最高,研究生一
年级的学生均值最低;学习态度维度中,研究生二年级的学生均值最高,研究生
三年级的学生均值最低;学习行为维度中,研究生三年级的学生均值最高,研究
生一年级的学生均值最低;学习纪律维度中,研究生二年级的学生均值最高,研
究生一年级的学生均值最低。具体情况详见表 4-2-1 所示:
表 4-2-1 各维度间不同年级的学风差异情况
平均值 标准差 标准误
平均值的 95%
置信区间 最小值 最大值
下限 上限
研究生一年级 43 3.3643 .66593 .10155 3.1594 3.5693 2.00 5.00
学习 研究生二年级 56 3.4524 .78478 .10487 3.2422 3.6625 2.00 5.00
目的 研究生三年级 42 3.5556 .67742 .10453 3.3445 3.7667 2.33 5.00
总计 141 3.4563 .71759 .06043 3.3368 3.5757 2.00 5.00
研究生一年级 43 3.4319 .74784 .11405 3.2017 3.6620 2.00 5.00
学习 研究生二年级 56 3.4413 .73718 .09851 3.2439 3.6387 2.14 5.00
态度 研究生三年级 42 3.2483 .64358 .09931 3.0477 3.4489 2.14 4.43
总计 141 3.3810 .71422 .06015 3.2620 3.4999 2.00 5.00
学习 研究生一年级 43 2.9302 .70686 .10779 2.7127 3.1478 1.83 5.00
行为 研究生二年级 56 3.0030 .63563 .08494 2.8328 3.1732 2.00 5.00
44
S 大学省一流学科教育学硕士研究生学风现状研究
研究生三年级 42 3.0992 .64766 .09994 2.8974 3.3010 2.08 4.58
总计 141 3.0095 .66017 .05560 2.8995 3.1194 1.83 5.00
研究生一年级 43 3.3682 .77285 .11786 3.1304 3.6061 1.67 5.00
学习 研究生二年级 56 3.4315 .72806 .09729 3.2366 3.6265 2.00 5.00
纪律 研究生三年级 42 3.2698 .85457 .13186 3.0035 3.5361 1.17 5.00
总计 141 3.3641 .77833 .06555 3.2345 3.4937 1.17 5.00
通过上述各维度间不同年级的差异分析可以看出虽然各个年级间的学风状
况看似有一定的差异,但是可能会由误差所导致,不能说明其存在统计学意义上
的差异性。因此需要进一步检验,详情如下表 4-2-2 所示:
表 4-2-2 方差齐性检验
莱文统计 自由度 1 自由度 2 显著性
学习目的 1.628 2 138 .200
学习态度 .265 2 138 .768
学习行为 .385 2 138 .681
学习纪律 .679 2 138 .509
由方差齐性检验表看出,学习目的维度中,Sig 值为 0.200,学习态度维度
中,Sig 值为 0.768,学习行为维度中,Sig 值为 0.681,学习纪律维度中,Sig
值为 0.509。根据“大同小异”原则,四组方差相同,可以进行后续的方差分析,
详情如表 4-2-3 所示:
表 4-2-3 ANOVA 方差分析
平方和 自由度 均方 F 显著性
组间 .778 2 .389 .753 .473
学习目的 组内 71.313 138 .517
总计 72.091 140
组间 1.055 2 .527 1.034 .358
学习态度 组内 70.360 138 .510
总计 71.415 140
组间 .611 2 .305 .697 .500
学习行为 组内 60.405 138 .438
总计 61.015 140
组间 .629 2 .314 .515 .598
学习纪律 组内 84.183 138 .610
总计 84.811 140
45
S 大学省一流学科教育学硕士研究生学风现状研究
根据上述的方差分析表可以看出,学习目的维度中的 Sig 值为 0.473,大于
0.05;学习态度维度中的 Sig 值为 0.358,大于 0.05;学习行为维度度中的 Sig
值为 0.500,大于 0.05;学习纪律维度中的 Sig 值为 0.598,大于 0.05。因此,
在研究生学风各个维度下各个年级的学生学风不存在差异。
(二)年龄间的差异性分析
在调查各维度下不同年龄间的差异分析上,本研究采用单因素设计方差分析,
对 S 大学省一流教育学硕士研究生学风状况的各维度在不同专业间的差异分析。
其中,学习目的维度中,年龄在 20~25 岁的学生均值为 3.41,年龄在 26~30 岁
的学生均值为 3.46,年龄在 31 岁及以上的学生均值为 4.53;学习态度维度中,
年龄在 20~25 岁的学生均值为 3.37,年龄在 26~30 岁的学生均值为 3.28,年龄
在 31 岁及以上的学生均值为 4.11;学习行为维度中,年龄在 20~25 岁的学生均
值为 2.99,年龄在 26~30 岁的学生均值为 3.03,年龄在 31 岁及以上的学生均值
为 3.48;学习纪律维度中,年龄在 20~25 岁的学生均值为 3.34,年龄在 26~30
岁的学生均值为 3.32,年龄在 31 岁及以上的学生均值为 4.13。
由此可以看出,学习目的维度中,年龄在 31 岁及以上的学生均值最高,年
龄在 20~25 岁的学生均值最低;学习态度维度中,年龄在 31 岁及以上的学生均
值最高,年龄在 26~30 岁的学生均值最低;在学习行为维度中,年龄在 31 岁及
以上的学生均值最高,年龄在 20~25 岁的学生均值最低;在学习纪律维度中年龄
在 31 岁及以上的学生均值最高,年龄在 20~25 岁的学生均值最低。具体情况详
见表 4-3-1 所示:
表 4-3-1 各维度间不同年龄间学风差异情况
个案
平均值 标准差 标准误
平均值的 95%
置信区间 最小值 最大值
下限 上限
20~25 岁 117 3.4103 .67151 .06208 3.2873 3.5332 2.00 5.00
学习 26~30 岁 19 3.4561 .85498 .19615 3.0441 3.8682 2.33 5.00
目的 31 岁及以上 5 4.5333 .38006 .16997 4.0614 5.0052 4.00 5.00
总计 141 3.4563 .71759 .06043 3.3368 3.5757 2.00 5.00
20~25 岁 117 3.3663 .71167 .06579 3.2360 3.4966 2.00 5.00
学习 26~30 岁 19 3.2782 .71186 .16331 2.9351 3.6213 2.14 4.57
态度 31 岁及以上 5 4.1143 .39641 .17728 3.6221 4.6065 3.57 4.57
总计 141 3.3810 .71422 .06015 3.2620 3.4999 2.00 5.00
学习
行为 20~25 岁 117 2.9858 .66300 .06129 2.8644 3.1072 1.83 5.00
26~30 岁 19 3.0307 .68618 .15742 2.7000 3.3614 2.08 4.58
31 岁及以上 5 3.4833 .29698 .13281 3.1146 3.8521 3.17 3.83
46
S 大学省一流学科教育学硕士研究生学风现状研究
总计 141 3.0095 .66017 .05560 2.8995 3.1194 1.83 5.00
20~25 岁 117 3.3376 .75824 .07010 3.1988 3.4764 1.17 5.00
学习 26~30 岁 19 3.3246 .89490 .20530 2.8932 3.7559 2.33 5.00
纪律 31 岁及以上 5 4.1333 .39791 .17795 3.6393 4.6274 3.67 4.67
总计 141 3.3641 .77833 .06555 3.2345 3.4937 1.17 5.00
通过上述各维度间不同年龄段的差异分析可以看出虽然各个年龄段间的学
风状况看似有一定的差异,但是可能会由误差所导致,不能说明其存在统计学意
义上的差异性。因此需要进一步检验,详情如下表 4-3-2 所示:
表 4-3-2 方差齐性检验
莱文统计 自由度 1 自由度 2 显著性
学习目的 1.895 2 138 .154
学习态度 .785 2 138 .458
学习行为 1.155 2 138 .318
学习纪律 2.904 2 138 .058
由方差齐性检验表看出,学习目的维度中,Sig 值为 0.154,学习态度维度
中,Sig 值为 0.458,学习行为维度中,Sig 值为 0.318,学习纪律维度中,Sig
值为 0.058。根据“大同小异”原则,四组方差相同,可以进行后续的方差分析,
详情如表 4-3-3 所示:
表 4-3-3 ANOVA 方差分析
平方和 自由度 均方 F 显著性
组间 6.048 2 3.024 6.319 .002
学习目的
组内 66.043 138 .479
总计 72.091 140
组间 2.915 2 1.457 2.936 .056
学习态度
组内 68.500 138 .496
总计 71.415 140
组间 1.197 2 .599 1.381 .255
学习行为
组内 59.818 138 .433
总计 61.015 140
组间 3.070 2 1.535 2.592 .079 学习纪律
组内 81.741 138 .592
47
S 大学省一流学科教育学硕士研究生学风现状研究
总计 84.811 140
根据上述的方差分析表可以看出,学习目的维度中的 Sig 值为 0.002,小于
0.05;学习态度维度中的 Sig 值为 0.056,大于 0.05;学习行为维度度中的 Sig
值为 0.255,大于 0.05;学习纪律维度中的 Sig 值为 0.079,大于 0.05。因此,
因此,在学习目的维度下各年龄阶段的研究生学风存在差异,需要进行进一步比
较分析,详见表 4-3-4 所示:
表 4-3-4 多重比较
LSD
因变量 (I) 年龄: (J) 年龄: 平均值差值
(I-J) 标准误
显著性 95% 置信区间
下限 上限
20~25 岁 26~30 岁 -.04588 .17111 .789 -.3842 .2925
31 岁及以上 -1.12308* .31592 .001 -1.7477 -.4984
学习
目的 26~30 岁 20~25 岁 .04588 .17111 .789 -.2925 .3842
31 岁及以上 -1.07719* .34771 .002 -1.7647 -.3897
31 岁及以上 20~25 岁 1.12308* .31592 .001 .4984 1.7477
26~30 岁 1.07719* .34771 .002 .3897 1.7647
20~25 岁 26~30 岁 .08810 .17426 .614 -.2565 .4327
31 岁及以上 -.74799* .32174 .022 -1.3842 -.1118
学习
态度 26~30 岁 20~25 岁 -.08810 .17426 .614 -.4327 .2565
31 岁及以上 -.83609* .35412 .020 -1.5363 -.1359
31 岁及以上 20~25 岁 .74799* .32174 .022 .1118 1.3842
26~30 岁 .83609* .35412 .020 .1359 1.5363
20~25 岁 26~30 岁 -.04495 .16285 .783 -.3669 .2770
31 岁及以上 -.49758 .30066 .100 -1.0921 .0969
学习
行为 26~30 岁 20~25 岁 .04495 .16285 .783 -.2770 .3669
31 岁及以上 -.45263 .33092 .174 -1.1070 .2017
31 岁及以上 20~25 岁 .49758 .30066 .100 -.0969 1.0921
26~30 岁 .45263 .33092 .174 -.2017 1.1070
20~25 岁 26~30 岁 .01305 .19036 .945 -.3634 .3894
31 岁及以上 -.79573* .35146 .025 -1.4907 -.1008
学习
纪律 26~30 岁 20~25 岁 -.01305 .19036 .945 -.3894 .3634
31 岁及以上 -.80877* .38683 .038 -1.5737 -.0439
31 岁及以上 20~25 岁 .79573* .35146 .025 .1008 1.4907
26~30 岁 .80877* .38683 .038 .0439 1.5737
*. 平均值差值的显著性水平为 0.05。
48
S 大学省一流学科教育学硕士研究生学风现状研究
根据上述表格内容,在学习目的维度中,20~25 岁与 31 岁及以上的显著性 P
值(Sig)=0.01<0.05,26~30 岁与 31 岁及以上的显著性 P 值(Sig)=0.02<0.05。
因此,可以看出在学习目的维度下,20~25 岁与 31 岁及以上的年龄段的研究生
学风存在显著性的差异、26~30 岁与 31 岁及以上的两个年龄段也存在显著性的
差异。研究生对于录取学生的年龄不设限,于是便存在各个年龄段就读研究生的
现象,年龄不同,想要得到的也不同,就导致 31 岁及以上的学生的学习目的与
其他年龄段的研究生表现出了显著性差异。
(三)所学专业间的差异性分析
在调查各维度下不同专业间的差异分析上,本研究采用单因素设计方差分析,
对 S 大学省一流学科教育学硕士研究生学风状况的各维度在不同专业间的差异
分析。
其中,学习目的维度中,课程与教学论的的学生均值为 3.30,教育学原理
的学生均值为 3.57,教育史的学生均值为 3.40,比较教育学的学生均值为 3.33,
高等教育学的学生均值为 3.51,特殊教育学的学生均值为 3.59,职业技术教育
学的学生均值为 3.64;学习态度维度中,课程与教学论的的学生均值为 3.46,
教育学原理的学生均值为 3.46,教育史的学生均值为 3.24,比较教育学的学生
均值为 2.91,高等教育学的学生均值为 3.29,特殊教育学的学生均值为 3.43,
职业技术教育学的学生均值为 3.99;在学习行为维度中,课程与教学论的的学
生均值为 2.81,教育学原理的学生均值为 3.13,教育史的学生均值为 2.96,比
较教育学的学生均值为 2.67,高等教育学的学生均值为 3.14,特殊教育学的学
生均值为 3.03,职业技术教育学的学生均值为 3.35;在学习纪律维度中,课程
与教学论的的学生均值为 3.34,教育学原理的学生均值为 3.49,教育史的学生
均值为 3.10,比较教育学的学生均值为 3.07,高等教育学的学生均值为 3.29,
特殊教育学的学生均值为 3.39,职业技术教育学的学生均值为 4.12。
由此可以看出,学习目的维度中,职业技术教育学的的学生均值最高,课程
与教学论的学生均值最低;学习态度维度中,职业技术教育的学生均值最高,比
较教育学的的学生均值最低;学习行为维度中,职业技术教育学的学生均值最高,
比较教育学的学生均值最低;学习纪律维度中,职业技术教育学的学生均值最高,
比较教育学的学生均值最低。具体情况详见表 4-4-1 所示:
表 4-4-1 各维度间不同所学专业间学风差异情况
平均值 标准差 标准误
平均值的 95%
置信区间 最小值 最大值
下限 上限
学习 课程与教学论 31 3.3011 .70635 .12686 3.0420 3.5602 2.00 4.67
49
S 大学省一流学科教育学硕士研究生学风现状研究
目的 教育学原理 18 3.5741 .56943 .13422 3.2909 3.8572 2.67 5.00
教育史 21 3.3968 .69617 .15192 3.0799 3.7137 2.33 5.00
比较教育学 12 3.3333 .40202 .11605 3.0779 3.5888 3.00 4.00
高等教育学 37 3.5045 .78419 .12892 3.2430 3.7660 2.00 5.00
特殊教育学 9 3.5926 .89408 .29803 2.9053 4.2798 2.33 5.00
职业技术教育学 13 3.6410 .89713 .24882 3.0989 4.1832 2.33 5.00
总计 141 3.4563 .71759 .06043 3.3368 3.5757 2.00 5.00
课程与教学论 31 3.4562 .68949 .12384 3.2033 3.7091 2.14 4.71
教育学原理 18 3.4603 .67462 .15901 3.1248 3.7958 2.71 5.00
教育史 21 3.2381 .70180 .15314 2.9186 3.5575 2.00 5.00
学习 比较教育学 12 2.9048 .35693 .10304 2.6780 3.1315 2.57 3.57
态度 高等教育学 37 3.2896 .62496 .10274 3.0812 3.4979 2.14 4.43
特殊教育学 9 3.4286 1.11575 .37192 2.5709 4.2862 2.43 5.00
职业技术教育学 13 3.9890 .68129 .18896 3.5773 4.4007 3.00 4.86
总计 141 3.3810 .71422 .06015 3.2620 3.4999 2.00 5.00
课程与教学论 31 2.8065 .53202 .09555 2.6113 3.0016 1.92 4.08
教育学原理 18 3.1250 .70783 .16684 2.7730 3.4770 2.08 5.00
教育史 21 2.9643 .75855 .16553 2.6190 3.3096 1.83 5.00
学习 比较教育学 12 2.6667 .34451 .09945 2.4478 2.8856 2.08 3.33
行为 高等教育学 37 3.1374 .63136 .10380 2.9269 3.3479 2.00 4.58
特殊教育学 9 3.0278 .85493 .28498 2.3706 3.6849 2.08 4.33
职业技术教育学 13 3.3462 .70370 .19517 2.9209 3.7714 2.42 4.75
总计 141 3.0095 .66017 .05560 2.8995 3.1194 1.83 5.00
教育学原理 31 3.3387 .70380 .12641 3.0806 3.5969 1.67 4.33
课程与教学论 18 3.4907 .77010 .18151 3.1078 3.8737 2.33 5.00
教育史 21 3.1032 .81048 .17686 2.7342 3.4721 2.17 5.00
学习 比较教育学 12 3.0694 .49471 .14281 2.7551 3.3838 2.33 3.83
纪律 高等教育学 37 3.2928 .77221 .12695 3.0353 3.5503 1.17 5.00
特殊教育学 9 3.3889 .90139 .30046 2.6960 4.0818 2.17 4.83
职业技术教育学 13 4.1282 .67753 .18791 3.7188 4.5376 2.83 5.00
总计 141 3.3641 .77833 .06555 3.2345 3.4937 1.17 5.00
通过上述各维度间不同专业的差异分析可以看出虽然各个专业间的学风看
似有一定的差异,但是可能会由误差所导致,不能说明其存在统计学意义上的差
异性。因此需要进一步检验,详情如下表 4-4-2 所示:
表 4-4-2 方差齐性检验
莱文统计 自由度 1 自由度 2 显著性
学习目的 2.111 6 134 .056
学习态度 3.222 6 134 .060
学习行为 1.914 6 134 .083
50
S 大学省一流学科教育学硕士研究生学风现状研究
学习纪律 .707 6 134 .644
由方差齐性检验表看出,学习目的维度中,Sig 值为 0.056,学习态度维度
中,Sig 值为 0.06,学习行为维度中,Sig 值为 0.083,学习纪律维度中,Sig
值为 0.644。因此能够看出方差齐性,可以继续后续具体的方差分析,详情如表
4-4-3 所示:
表 4-4-3 ANOVA 方差分析
平方和 自由度 均方 F 显著性
组间 1.949 6 .325 .621 .714
学习目的 组内 70.142 134 .523
总计 72.091 140
组间 8.575 6 1.429 3.047 .008
学习态度 组内 62.840 134 .469
总计 71.415 140
组间 5.053 6 .842 2.017 .068
学习行为 组内 55.962 134 .418
总计 61.015 140
组间 10.564 6 1.761 3.178 .006
 组内 74.247 134 .554
学习纪律
总计 84.811 140
根据上述的方差分析表可以看出,学习目的维度中的 Sig 值为 0.714,大于
0.05;学习态度维度中的 Sig 值为 0.008,小于 0.05;学习行为维度中的 Sig
值为 0.068,大于 0.05;学习纪律维度中的 Sig 值为 0.006,小于 0.05。因此,
在学习态度维度和学习纪律维度下各专业间的研究生学风存在差异,需要进行进
一步比较分析,详见论文后附表一所示:
根据附表一的内容,在学习态度维度中,课程与教学论与比较教育学的显著
性 P 值(Sig)=0.019<0.05,课程与教学论和职业技术教育学的显著性 P 值(Sig)
=0.020<0.05,教育学原理与比较教育学的显著性 P 值(Sig)=0.031<0.05,教
育学原理与职业技术教育学的显著性 P 值(Sig)=0.036<0.05,教育史与职业技
术教育学的显著性 P 值(Sig)=0.002<0.05,比较教育学与职业技术教育学的显
著性 P 值(Sig)=0<0.05,高等教育学与职业技术教育学的显著性 P 值(Sig)
=0.002<0.05。因此,可以看出在学习态度维度中课程与教学论与比较教育学、
课程与教学论与职业技术教育学、教育学原理与比较教育学、教育学原理与职业
技术教育学、教育史与职业技术教育学、比较教育学与职业技术教育学以及高等
教育学与职业技术教育学都存在显著性差异。
51
S 大学省一流学科教育学硕士研究生学风现状研究
在学习行为维度中,课程与教学论和高等教育学的显著性 P 值(Sig)
=0.037<0.05,课程与教学论与职业技术教育学的显著性 P 值(Sig)=0.013<0.05,
比较教育学与高等教育学的显著性 P 值(Sig)=0.030<0.05,比较教育学与职业
技术教育学的显著性 P 值(Sig)=0.010<0.05。因此可以看出,在学习行为维度
下,课程与教学论与高等教育学、职业技术教育学都存在显著性差异,比较教育
学与高等教育学、职业技术教育学都存在显著性差异。
在学习纪律维度中,课程与教学论与职业技术教育学的显著性 P 值(Sig)
=0.002<0.05,教育学原理与职业技术教育学的显著性 P 值(Sig)=0.02<0.05,
教育史与职业技术教育学的显著性 P 值(Sig)=0<0.05,比较教育学与职业技术
教育学的显著性 P 值(Sig)=0.001<0.05,高等教育学与职业技术教育学的显著
性 P 值(Sig)=0.001<0.05,特殊教育学与职业技术教育学的显著性 P 值(Sig)
=0.024<0.05。因此,在学习纪律的维度中,课程与教学论、教育学原理、教育
史等所有专业与职业技术教育学都存在显著性差异。研究生和其他学习阶段的学
习属性不同,每个专业的人数不同,有多有少,除了公共课之外的课程也不同,
因此造成各专业的研究生学风产生差异。
三、本章小结
S 大学省一流学科教育学硕士研究生学风的各个维度间的均存在显著性的
差异,并且学习行为 < 学习纪律< 学习态度 <学习目的。
本章以调查问卷回收的数据作为基础,以 SPSS 23.0 为主要统计分析数据工
具,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单样本 T 检验、独立样本 T 检验以及方差分析等统计
分析方法得出不同人口统计变量下的教育学硕士研究生在各维度上存在不同程
度的差异,具体结论如下:
1.在年级变量上,学习目的维度中,研究生三年级的学生均值最高,研究生
一年级的学生均值最低;学习态度维度中,研究生二年级的学生均值最高,研究
生三年级的学生均值最低;学习行为维度中,研究生三年级的学生均值最高,研
究生一年级的学生均值最低;学习纪律维度中,研究生二年级的学生均值最高,
研究生一年级的学生均值最低。尽管均值各有高低,但是由于接受教育的环境、
师资等相同,所以各个年级的学风状况无明显差异。
2.在年龄段变量上,在学习态度维度中,31 岁及以上> 26~30 岁> 20~25 岁;
学习态度维度中,30 岁及以上> 20~25 岁> 26~30 岁;在学习行为维度中,31
岁及以上> 26~30 岁> 20~25 岁;在学习纪律维度中,30 岁及以上> 20~25 岁> 26~30
岁。并且 31 岁及以上的研究生与 20~25 岁以及 26 岁~30 岁的研究生在学习目的
维度下呈现显著性差异。从结果中可以看出,31 岁及以上的研究生总体学风状
52
S 大学省一流学科教育学硕士研究生学风现状研究
况比其他年龄段的研究生更好,这与其经历丰富以及所欲所求有关。相比较而言,
其他年龄段的研究生学风相对较差,因此针对这个问题要提出相应的对策去进行
调整。
3.在所学专业变量上,在学习目的维度中变量由高到低依次为:职业技术教
育学、特殊教育学、教育学原理、高等教育学、教育史、比较教育学、课程与教
学论;在学习态度维度中变量由高到低依次为:职业技术教育学、特殊教育学、
教育学原理、高等教育学、教育史、比较教育学、课程与教学论;在学习行为维
度中变量由高到低依次为:职业技术教育学、特殊教育学、教育学原理、高等教
育学、教育史、比较教育学、课程与教学论;在学习纪律维度中变量由高到低依
次为:职业技术教育学、特殊教育学、教育学原理、高等教育学、教育史、比较
教育学、课程与教学论。并且在学习态度维度下课程与教学论与比较教育学、课
程与教学论与职业技术教育学、教育学原理与比较教育学、教育学原理与职业技
术教育学、教育史与职业技术教育学、比较教育学与职业技术教育学以及高等教
育学与职业技术教育学都存在显著性差异。在学习行为维度下,课程与教学论与
高等教育学、职业技术教育学都存在显著性差异,比较教育学与高等教育学、职
业技术教育学都存在显著性差异。在学习纪律的维度中,课程与教学论、教育学
原理、教育史等所有专业与职业技术教育学都存在显著性差异。
53
S 大学省一流学科教育学硕士研究生学风现状研究
第五章 教育学硕士研究生学风相关性分析
学风问题涉及到研究生学习和生活的各个方面,本研究通过调查问卷的调查
问题、相关资料以及访谈内容来归纳出本研究中影响研究生学风的因素。本研究
在对研究生学风现状进行调查的同时调查了学风影响因素,以学校、教师、家庭、
社会四个影响因素设定问题进行调查,调查采用李克特量表计分方式,在前面的
部分总结现阶段调查对象对这四个影响因素的满意度情况后,本章节通过相关性
分析来了解人口统计学变量下以及上述四个影响因素与学风各维度具有怎样的
相关性,方便后续有针对性地提出改进措施。本章节主要采用 Pearson 以及
Spearman 等相关性检验分析方法来调查各人口统计学变量与研究生学风维度间
的相关关系以及学风影响因素与校研究生学风各维度的相关关系。
一、人口统计学变量的相关性分析
(一)各维度间的相关性分析
研究生学风各维度间的相关性分析中:学习目的与学习态度的相关系数为
0.418,P=0.000<0.05,说明学习目的与学习态度具有正向相关性;学习目的与学
习行为的相关系数为 0.465,P=0.000<0.05,说明学习目的维度与学习行为维度
具有正向相关性;学习目的与学习纪律的相关系数为 0.474,P=0.000<0.05,说
明学习目的月学习纪律维度具有正向相关性。学习态度与学习行为的相关系数为
0.821,P=0.000<0.05,说明学习态度与学习行为具有正向相关性。学习态度与
学习纪律的相关系数为 0.794,P=0.000<0.05,因此说明学习态度与学习纪律具
有正向相关性。学习行为与学习纪律的相关系数为 0.764,P=0.000<0.05,因此
说明学习行为与学习纪律具有正向相关性。具体情况如下表 5-1-1 所示:
表 5-1-1 研究生学风各维度间的相关性
学习目的 学习态度 学习行为 学习纪律
相关系数 1 .418** .465** .474**
学习目的 显著性(双尾) .000 .000 .000
N 141 141 141 141
相关系数 .418** 1 .821** .794
**
学习态度 显著性(双尾) .000 .000 .000
N 141 141 141 141
相关系数 .465** .821** 1 .764
**
学习行为 显著性(双尾) .000 .000 .000
N 141 141 141 141
学习纪律 相关系数 .474** .794** .764** 1
显著性(双尾) .000 .000 .000
54
S 大学省一流学科教育学硕士研究生学风现状研究
N 141 141 141 141
**. 在 0.01 级别(双尾),相关性显著。
(二)年级与学风各维度的相关性
根据调查分析得知,年级变量与学风维度间的相关性中,年级与学习目的维
度的相关系数为 0.064,P=0.451>0.05,说明年级与学习目的维度不存在相关关
系。年级与学习态度维度的相关系数为-0.098,P=0.248>0.05,说明年级与学习
态度维度之间不存在相关关系。性别与学习行为维度的相关系数为 0.115,
P=0.176>0.05,说明年级与学习行为维度之间不存在相关关系。年级与学习纪律
维度的相关系数-0.046,P=0.587>0.05,说明年级与学习纪律之间不存在相关关
系。
因此,年级变量与学风各个维度皆不存在相关关系。具体情况如下表 5-1-2
所示:
表 5-1-2 年级和学风各维度相关性
学习目的 学习态度 学习行为 学习纪律
相关系数 1 .402** .394** .441**
学习目的 显著性(双尾) .000 .000 .000
N 141 141 141 141
相关系数 .402** 1 .766** .771**
学习态度 显著性(双尾) .000 .000 .000
N 141 141 141 141
相关系数 .394** .766** 1 .743**
学习行为 显著性(双尾) .000 .000 .000
N 141 141 141 141
相关系数 .441** .771** .743** 1
学习纪律 显著性(双尾) .000 .000 .000
N 141 141 141 141
相关系数 .064 -.098 .115 -.046
年级 显著性(双尾) .451 .248 .176 .587
N 141 141 141 141
**. 相关性在 0.01 级别显著(双尾)。
55
S 大学省一流学科教育学硕士研究生学风现状研究
(三)年龄与学风各维度的相关性
根据调查分析得知,年龄变量与学风维度间的相关性中,年龄与学习目的维
度的相关系数为 0.147,P=0.082>0.05,说明年龄与学习目的维度不存在相关关
系。年龄与学习态度维度的相关系数为 0.070,P=0.411>0.05,说明年龄与学习
态度维度之间不存在相关关系。性别与学习行为维度的相关系数为 0.098,
P=0.246>0.05,说明年龄与学习行为维度之间不存在相关关系。年龄与学习纪律
维度的相关系数 0.089,P=0.296>0.05,说明年龄与学习纪律之间不存在相关关
系。
因此,年龄变量与学风各个维度皆不存在相关关系。具体情况如下表 5-1-3
所示:
表 5-1-3 年龄和学风各维度相关性
学习目的 学习态度 学习行为 学习纪律
相关系数 1 .402** .394** .441**
学习目的 显著性(双尾) .000 .000 .000
N 141 141 141 141
相关系数 .402** 1 .766** .771**
学习态度 显著性(双尾) .000 .000 .000
N 141 141 141 141
相关系数 .394** .766** 1 .743
**
学习行为 显著性(双尾) .000 .000 .000
N 141 141 141 141
相关系数 .441** .771** .743** 1
学习纪律 显著性(双尾) .000 .000 .000
N 141 141 141 141
相关系数 .147 .070 .098 .089
年龄 显著性(双尾) .082 .411 .246 .296
N 141 141 141 141
**. 相关性在 0.01 级别显著(双尾)。
(四)所学专业与学风各维度的相关性
根据调查分析得知,所学专业变量与学风维度间的相关性中,所学专业与学
习目的维度的相关系数为 0.075,P=0.374>0.05,说明所学专业与学习目的维度
56
S 大学省一流学科教育学硕士研究生学风现状研究
不存在相关关系。所学专业与学习态度维度的相关系数为 028,P=0.742>0.05,
说明所学专业与学习态度维度之间不存在相关关系。所学专业与学习行为维度的
相关系数为 0.179,P=0.034<0.05,说明所学专业与学习行为维度之间存在相关
关系。所学专业与学习纪律维度的相关系数 0.131,P=0.121>0.05,说明所学专
业与学习纪律之间不存在相关关系。
因此,所学专业变量与学习行为维度存在正向相关关系,与其他维度不存在
相关关系。具体情况如下表 5-1-4 所示:
表 5-1-4 所学专业和学风各维度相关性
学习目的 学习态度 学习行为 学习纪律
相关系数 1 .402** .394** .441**
学习目的 显著性(双尾) .000 .000 .000
N 141 141 141 141
相关系数 .402** 1 .766** .771**
学习态度 显著性(双尾) .000 .000 .000
N 141 141 141 141
相关系数 .394** .766** 1 .743
**
学习行为 显著性(双尾) .000 .000 .000
N 141 141 141 141
相关系数 .441** .771** .743** 1
学习纪律 显著性(双尾) .000 .000 .000
N 141 141 141 141
相关系数 .075 .028 .179* .131
所学专业 显著性(双尾) .374 .742 .034 .121
N 141 141 141 141
**. 相关性在 0.01 级别显著(双尾)。
*. 在 0.05 级别(双尾),相关性显著。
二、各影响因素的相关性分析
(一)学校方面
影响研究生学风最直接的是学校学习环境,但是学校学习环境包括方方面
面,有学校专业设置、课程设置、学习环境、硬件设施等。本研究主要从研究生
57
S 大学省一流学科教育学硕士研究生学风现状研究
对以上因子的满意度来分析学习环境对研究生学风的影响。
其中学校方面的影响因素与学习目的的相关系数为 0.484,其显著性 P 值为
0.000<0.005。因此,学校方面的影响因素与学习目的维度之间正向具有相关性。
学校方面的影响因素与学习态度的相关系数为 0.618,其显著性 P 值为
0.000<0.005。因此,学校方面的影响因素与学习态度维度具有正向相关性。学
校方面的影响因素与学习行为的相关系数为 0.601,其显著性 P值为 0.000<0.05。
因此,学校方面的影响因素与学习行为维度具有正向相关性。学校方面的影响因
素与学习纪律的相关系数为 0.678,其显著性 P 值为 0.000<0.05。因此,学校方
面的影响因素与学习纪律维度具有正向相关性。
由此可以看出,学校方面的影响因素与学习目的、学习态度、学习行为和学
习纪律都存在显著性相关关系。具体情况如下表 5-2-1 所示:
表 5-2-1 学校方面的影响因素和学风各维度之间的相关性
学习目的 学习态度 学习行为 学习纪律
相关系数 1 .401** .464** .483
**
学习目的 显著性(双尾) .256 .332 .789
N 141 141 141 141
相关系数 .401** 1 .789** .807
**
学习态度 显著性(双尾) .000 .000 .000
N 141 141 141 141
相关系数 .464** .789** 1 .768
**
学习行为 显著性(双尾) .000 .000 .000
N 141 141 141 141
相关系数 .483** .807** .768** 1
学习纪律 显著性(双尾) .000 .000 .000
N 141 141 141 141
相关系数 .484** .618** .601** .678
**
学校方面 显著性(双尾) .000 .000 .000 .000
N 141 141 141 141
**. 相关性在 0.01 级别显著(双尾)。
(二)教师方面
影响研究生学风最直接的因素另一个是教师,本研究主要把教师授课能力、
58
S 大学省一流学科教育学硕士研究生学风现状研究
教师教学能力、教学风法和教学态度等因子列为教师方面的维度,通过学生评价
的满意度来分析教师方面的因素对研究生学风的影响。其中教师方面的影响因素
与学习目的的相关系数为 0.480,其显著性 P 值为 0.000<0.05。因此,教师方面
的影响因素与学习目的维度之间具有正向相关性。教师方面的影响因素与学习态
度的相关系数为 0.668,其显著性 P 值为 0.000<0.05。因此,教师方面的影响因
素与学习态度维度具有正向相关性。教师方面的影响因素与学习行为的相关系数
为 0.588,其显著性 P 值为 0.000<0.05。因此,教师方面的影响因素与学习行为
维度具有正向相关性。教师方面的影响因素与学习纪律的相关系数为 0.634,其
显著性 P 值为 0.000<0.05。因此,教师方面的影响因素与学习纪律维度具有正
向相关性。
由此可以看出,教师方面的影响因素与学习目的、学习态度、学习行为和学
习纪律都存在显著性相关关系。具体情况如下表 5-2-2 所示:
表 5-2-2 教师方面的影响因素和学风各维度之间的相关性
学习目的 学习态度 学习行为 学习纪律
相关系数 1 .401** .464** .483
**
学习目的 显著性(双尾) .256 .332 .789
N 141 141 141 141
相关系数 .401** 1 .789** .807
**
学习态度 显著性(双尾) .000 .000 .000
N 141 141 141 141
相关系数 .464** .789** 1 .768
**
学习行为 显著性(双尾) .000 .000 .000
N 141 141 141 141
相关系数 .483** .807** .768** 1
学习纪律 显著性(双尾) .000 .000 .000
N 141 141 141 141
相关系数 .480** .668** .588** .634
**
教师方面 显著性(双尾) .000 .000 .000 .000
N 141 141 141 141
**. 相关性在 0.01 级别显著(双尾)。
59
S 大学省一流学科教育学硕士研究生学风现状研究
(三)家庭方面
家庭方面的因素是影响研究生学风的间接因素,本研究主要从研究生原生家
庭中父母接受教育的程度、家庭经济状况以及父母对被调查者的学习关心程度这
些因子的满意度来分析家庭方面的因素对研究生学风的影响。其中家庭方面的影
响因素与学习目的的相关系数为 0.278,其显著性 P 值为 0.000<0.05。因此,家
庭方面的影响因素与学习目的维度之间具有正向相关性。家庭方面的影响因素与
学习态度的相关系数为 0.414,其显著性 P 值为 0.000<0.05。因此,家庭方面的
影响因素与学习态度维度具有正向相关性。家庭方面的影响因素与学习行为的相
关系数为 0.480,其显著性 P 值为 0.000<0.05。因此,家庭方面的影响因素与学
习行为维度具有正向相关性。家庭方面的影响因素与学习纪律的相关系数为
0.367,其显著性 P 值为 0.000<0.05。因此,家庭方面的影响因素与学习纪律维
度具有正向相关性。
由此可以看出,家庭方面的影响因素与学习目的、学习态度、学习行为和学
习纪律都存在显著性相关关系。具体情况如下表 5-2-3 所示:
表 5-2-3 家庭方面的影响因素和学风各维度之间的相关性
学习目的 学习态度 学习行为 学习纪律
相关系数 1 .401** .464** .483**
学习目的 显著性(双尾) .256 .332 .789
N 141 141 141 141
相关系数 .401** 1 .789** .807**
学习态度 显著性(双尾) .000 .000 .000
N 141 141 141 141
相关系数 .464** .789** 1 .768**
学习行为 显著性(双尾) .000 .000 .000
N 141 141 141 141
相关系数 .483** .807** .768** 1
学习纪律 显著性(双尾) .000 .000 .000
N 141 141 141 141
相关系数 .278** .414** .480** .367
**
家庭方面 显著性(双尾) .000 .000 .000 .000
N 141 141 141 141
**. 相关性在 0.01 级别显著(双尾)。
60
S 大学省一流学科教育学硕士研究生学风现状研究
(四)社会方面
社会方面的因素是影响研究生学风的另一个间接因素,本研究主要从研究生
当前就业环境、互联网以及学习政策为影响因子,通过被调查者对这些影响因子
的满意度来分析社会方面的因素对研究生学风的影响。
其中社会方面的影响因素与学习目的的相关系数为 0.416,其显著性 P 值为
0.000<0.05。因此,社会方面的影响因素与学习目的维度之间具有正向相关性。
社会方面的影响因素与学习态度的相关系数为 0.464,其显著性 P 值为
0.000<0.05。因此,社会方面的影响因素与学习态度维度具有正向相关性。社会
方面的影响因素与学习行为的相关系数为 0.505,其显著性 P 值为 0.000<0.05。
因此,社会方面的影响因素与学习行为维度具有正向相关性。社会方面的影响因
素与学习纪律的相关系数为 0.484,其显著性 P 值为 0.000<0.05。因此,社会方
面的影响因素与学习纪律维度具有正向相关性。
由此可以看出,社会方面的影响因素与学习目的、学习态度、学习行为和学
习纪律都存在显著性相关关系。具体情况如下表 5-2-4 所示:
表 5-2-4 社会方面的影响因素和学风各维度之间的相关性
学习目的 学习态度 学习行为 学习纪律
相关系数 1 .401** .464** .483**
学习目的 显著性(双尾) .256 .332 .789
N 141 141 141 141
相关系数 .401** 1 .789** .807**
学习态度 显著性(双尾) .000 .000 .000
N 141 141 141 141
相关系数 .464** .789** 1 .768**
学习行为 显著性(双尾) .000 .000 .000
N 141 141 141 141
相关系数 .483** .807** .768** 1
学习纪律 显著性(双尾) .000 .000 .000
N 141 141 141 141
相关系数 .416** .464** .505** .484
**
社会方面 显著性(双尾) .000 .000 .000 .000
N 141 141 141 141
61
S 大学省一流学科教育学硕士研究生学风现状研究
**. 相关性在 0.01 级别显著(双尾)。
三、本章小结
本章以调查问卷回收的数据作为基础,以 SPSS 23.0 为主要统计分析数据工
具,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以及相关性分析等统计分析方法得出了如下研究结论:
S 大学教育学硕士研究生学风状况中的学习目的维度与学习目的与学习态
度的相关系数为 0.418,P=0.000<0.05,学习目的与学习行为的相关系数为 0.465,
P=0.000<0.05,学习目的与学习纪律的相关系数为 0.474,P=0.000<0.05,学习
态度与学习行为的相关系数为 0.821,P=0.000<0.05,学习态度与学习纪律的相
关系数为 0.794,P=0.000<0.05,学习行为与学习纪律的相关系数为 0.764,
P=0.000<0.05,因此,学风状况四个维度之间存在正向相关性。
在人口统计学变量下的相关性分析中,在年级和年龄变量上,与学风状况的
各个维度均不存在相关关系。所学专业与学习行为维度的相关系数为 0.179,
P=0.034<0.05,所学专业变量与学习行为维度皆存在正向相关关系,与其他维度
不存在相关关系。因此,所学专业与学习行为存在相关关系。
学风影响因素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学校方面的影响因素与研究生学风状
况的各个维度都存在显著性相关关系,说明如果学校专业设置、课程设置、各项
硬件设施等都与研究生学风状况好坏具有着密切的关系,学校方面的各项因素越
完善,研究生学风状况就越好。同样在教师方面、家庭方面以及社会方面的影响
因素与研究生学风状况的各项维度之间存在显著性相关关系,说明如果各方面的
影响因素水平提高,研究生的学风状况也会随之进一步改善。
62
S 大学省一流学科教育学硕士研究生学风现状研究
第六章 教育学硕士研究生学风存在问题及原因
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分析问卷调查结果中体现出的教育学硕士研究生学风
现状存在的问题,同时本研究结合对研究生导师、教师、辅导员以及研究生访谈
结果对 S 大学省一流学科教育学硕士研究生学风现状存在的问题进行原因分析。
一、存在问题
综合前面的研究生学风的调查情况分布,当前研究生的学风总体上呈良性特
征,大部分同学都拥有明确学习目的和积极的学习态度,在学习纪律方面也能够
自我约束,学习行为表现良好。但是看待问题不能只看表面,当前研究生学风里
也存在着很多我们不能忽略的潜在问题,以下分别从学习目的、学习态度、学习
行为、学习纪律四个方面来分析研究生学风中存在的问题。
(一)学习目的不够清晰,学习目的自我中心化
学习目的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体现的自身理想与远大志向,是通过不断
努力学习所要达到的一个结果。学习目的一旦确立就会被赋予强大的动力,所有
的学习行为都会受这个目的所牵引。通过调查发现,研究生学习目的的现状主要
有以下两方面:
一方面,学习目的不清晰。是否拥有清晰的学习目的影响着人们所努力的程
度,也影响着最终的学习结果。根据调查结果,严格来说只有 28.4%的学生有着
十分清晰的学习目的,存在 12.06%的人完全不知道自己学习目的是什么。并且
只有 19.2%的同学要求自己一定要以优秀研究生的身份毕业,剩下接近 80%的人
对自己并没有严格的要求。由此可见还是有大部分人学习目的不够清晰,对自己
的要求也没有达到高度严格。
另一方面,学习目的自我中心化。学习具有一定的目的性,学习是为了获得
心中所要得到的结果才去学习的,学习目的一般分为三个层次,一是为了提升自
己,二是为了报答老师和父母,三是为了回馈社会和报效国家而去学习。但是进
行调查才发现,目前研究生学习目的极度自我中心化。据调查,只有 17.6%的学
生的学习目的是为了回报社会、报答父母。其余人的学习目的都是为了自己,并
且大部分研究生的学习目的是为了获得更好的就业机会,在社会方面的影响因素
中关于就业形势一题的调查结果发现,97.1%的人认为当前的就业形势过于严峻,
找一份称心如意的工作很难,只能通过提升学历的方式来提升自己在人才市场中
的核心竞争力。访谈样本编号为 F1 的教师(研究生导师)表示:现在很多学生
没有学习目标,对学术也没有追求。在学习的过程中极度自我中心化,不听建议,
也不学习,有的学生都已经研二了,论文目录还不会整。
63
S 大学省一流学科教育学硕士研究生学风现状研究
(二)学习态度不够端正,学习兴趣不够强烈
学习态度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对学习相关知识以及学习行为的
重视程度,态度决定一切。学习态度决定个人为了学习这一目标所付出的努力程
度,端正的学习态度能够使得学生学习更多的知识,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
但是目前部分研究生学习态度不够端正,集中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方面,学
习投入量低。只有 44.0%的研究生表示自己可以做到独立完成作业,41.1%的人
表示自己在学习中遇到困难了还能继续坚持完成学习。在“与导师经常交流学习”
的调查结果显示,只有 44.1%的人表明自己能做到。以上这些学习态度都是不端
正的。访谈样本编号为 F1(研究生导师)表示:很多学生主要心思根本不在科
研上面,老师带着做课题,也不主动参与。拖延症尤其严重,举个例子,有个学
生下周二开题答辩,这周五才来找我,完全不知道着急。在学习上的时间投入太
少了,其他的事情永远排在论文的前面。作为导师想帮他都心有余而力不足。
另一方面,学习兴趣不够强烈。根据学习动机理论,学习兴趣制约着学习行
为,学习兴趣不够浓厚会导致学习动机不足,从而影响学习行为。在“我非常喜
欢现在的专业”一题中,只有 40.5%的人表示自己非常喜欢现在所学的专业。研
究生群体里很多人是跨专业学生,面对新的专业学习,部分同学从一开始的满怀
期待到后来因为接受知识困难而产生的失望形成了很大的落差,严重地削弱了学
习兴趣。访谈样本编号为 F3 的教师(党总支书记)表示:现在很多研究生对学
习的兴趣减少了甚至没有了,导致自主学习的意识逐渐就变差了。同样,访谈样
本编号为 F5 的教师(教师)也表示:很多学生的重心不在学习上,攀比现象很
严重。
(三)缺乏创新思维,学习行为有待完善
学习行为是学习者基于某种学习需要和学习目的,借用各种学习工具与学习
环境相互作用的所有活动的统称,是指在学习过程中发生的各种和学习相关的行
为,例如各种学习活动等。调查结果显示,在有关于学习习惯的五道题中,“我
经常有创新的想法”一题的均值为 2.94,“我经常预习”和“我经常复习”的
回收结果均值分别为 2.78 和 2.81,都没能达到平均值及格值,这三道题说明了
大部分研究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很少有创新的想法,没有形成一个研究生应该有的
创新思维。在进行新知识学习前后,很少有学生进行预习和复习。
在关于学习成果的两道题中,得分同样都未能达到平均值及格值。调查结果
显示只有少部分同学已经发表了多篇论文,并且答案两极分化严重,有的同学发
表了很多篇,有的同学一篇论文也没有发表。同样的问题在研究生期间获得奖学
金的次数,也是只有部分同学表示自己多次获得奖学金,部分同学表示自己一次
64
S 大学省一流学科教育学硕士研究生学风现状研究
也没有得到过。访谈样本编号为 F5 的教师(教师)表示:现在研究生的状态整
体上看来可以,该交的作业都交了,布置的任务也都完成了,但是质量很一般,
一看就是在敷衍。写出来的论文没有深度,也不肯花时间去钻研去读书。由此可
见,当前研究生有诸多学习行为需要改善。
(四)学习纪律不够严格,学术诚信有待提升
学习纪律是学校对于学生的学习规范以及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集中体现。相
对于研究生学习纪律而言,研究生除了要遵守课堂纪律、考试纪律,还有最重要
的学术纪律。硕士研究生的日常学习都是在导师的指引下去开展的,导师只是负
责一个大方向的指引,而日常的学习还是需要学生自己去做。好的纪律意识可以
很好的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保证学习的时间。检验一个硕士研究生是否合格的
重要标志之一就是他是否有纪律性。硕士研究生的学习过程是“自由”的,自由
合理的分配自己的时间,获得专业理论知识,自由发挥个人主观能动性,但是,
一些学生任由自己做出一些违纪行为,严重影响了硕士研究生优良学风的培育。
在关于课堂纪律的调查中了解到,58.9%的学生表示自己有过迟到、早退和
旷课的经历。在对于考试纪律方面,有 36.2%的人对于考试纪律持有无所谓态度。
在关于学术纪律方面,虽然有占比为 92.9%的人鄙视论文抄袭行为,但在自己的
学术作品里,仍然有占比为 41.8%的人表示自己会不合理借鉴他人的成果。总的
来说,当前研究生的学习纪律不够严格,学术诚信还有待提升。
二、存在问题的原因
根据勒温的场理论,结合前文的分析结果,硕士研究生学风存在问题的原因
涉及到其所在的各类环境中,在研究生学习的场域中,影响研究生学风好坏的原
因除研究生自身之外还有研究生外部的场域,即学校、教师、家庭以及社会。深
入分析和研究当前教育学硕士研究生学风的情况,对硕士研究生自身的提高和推
进辽宁省一流学科的建设都有着重要作用。本研究将从研究生自身因素、学校因
素、教师因素、家庭因素和社会因素等多方面来分析教育学硕士研究生学风存在
问题的原因。
(一)研究生自身层面
首先在前面研究生学风现状的调查中可以看出,严格来说,只有 28.4%的学
生有着十分清晰的学习目的,并且只有 19.2%的同学要求自己一定要以优秀研究
生的身份毕业。访谈样本编号 F3 的教师(党总支书记)表示:研究生学习生涯
开始之时,就应该制定一个合理的学习生涯的规划和未来职业生涯规划。由于没
有规划就导致很多研究生学习不知道为了什么。由此可见还是有大部分人学习目
65
S 大学省一流学科教育学硕士研究生学风现状研究
的不够清晰,对自己的要求也没有达到高度严格。访谈样本编号 F2 的学生表示:
读研之后才发现,和大学时候的学习体验很不一样,吃饭或者去图书馆也都是自
己一个人,感觉自己的研究生生涯很孤单,久了之后自己就忘记了自己到底为什
么读研,读研的目的是什么,慢慢地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多多少少都会受到一些
影响,从而便有了上课迟到、旷课等学习纪律上的问题。
其次是研究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问题,在前面关于学风现状的调查结果
中可以看出,认为自己经常有创新想法的人占比仅为 21.3%。在创新意识与创新
能力占据主流的今天,研究生能否具备创新意识与能力已经成为社会各界非常重
视的话题。访谈样本编号为 F2 的教师(研究生导师)表示:现在很多研究生不
肯学习,不学习不积累谈何创新?访谈样本编号 F1 的学生表示:感觉现在自己
写论文就像在照葫芦画瓢,也很想靠自己写出一些独特角度的论文,但是网上现
有的论文太多了,有时候好不容易有了自己认为新奇的角度,在知网一查,都是
很多人研究过的了。
(二)学校层面
学习环境包括软环境---师资力量与硬环境---教学设施等,学校为学生提供
的学习条件的好坏对学生学习也有一定影响。首先在前面学校方面的影响因素与
研究生学风状况的相关性分析中发现,学校方面的影响因素与研究生学风状况的
各个维度都存在着显著性相关关系。数据表明学生对于学校里的专业设置、课程
设置、图书馆资源等等都很满意,在关于寝室环境与学习氛围的评价中,相对于
其他影响因素分值较低,说明目前大部分学生都认为寝室环境需要改善,并且学
习氛围很不好。访谈样本编号为 F1 的教师(研究生导师)表示:去研究生寝室
里看不到学习的痕迹,全在打游戏,只要有一个打游戏的其他就都别学习了。研
究室的资源也不好,想写个论文只能去图书馆,人都往图书馆聚集了。访谈样本
编号 F1 的学生表示:由于图书馆距离寝室有一定的距离,如果偶尔想在寝室里
学习是非常不容易的,在寝室的时候同学们忙什么的都有。其次关于自习室的评
价相对于其他影响因素分值也比较低。反会谈样本编号 F6 的教师(辅导员)表
示:很多研究生都表示了对研究室和自习室的需求,现在没有一个合理的分配方
案。对访谈样本编号 F1 的学生表示:身边有很多同学因为自习室紧缺的原因,
在图书馆人多的情况下,不知道该去哪学习,严重影响了自己的学习效率。综上
所述,学校设施不完善也是决定研究生学风好坏的间接原因。
(三)教师层面
首先,在前面教师层面的影响因素与研究生学风状况的相关性分析中表明,
66
S 大学省一流学科教育学硕士研究生学风现状研究
教师方面的影响因素与研究生学风状况存在着显著性相关关系。通过对教师方面
的影响因素的满意度调查中发现学生对教师教学方法的满意度相对其他因素来
说较低。访谈样本编号为 F2(研究生导师)和访谈样本编号为 F5 的教师(任课
教师)都表示:由于教育大众化、研究生扩招导致现在生源质量越来越差,学习
能力水平参差不齐,只能用直接的教学方式去进行知识传递。访谈样本编号 F4
的学生表示:在上课的时候,有的老师的教学方法很单一,我基础差,很多时候
并不能理解就进行到了下一步,最后自己只能硬着头皮一点点摸索。
其次是和导师的交流。问卷中经常与导师交流的调查结果显示,只有 44.68%
的学生做到和自己的导师经常交流。研究生阶段和其他学习生涯阶段不同,主要
以科研为主,而导师在科研工作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培养出一名优秀的研
究生的前提必然是拥有一位称职的导师。访谈样本编号为 F4(党总支副书记)
的教师表示:我觉得老师对学生要有严格的要求,不同的学生要有不同的要求。
比如有的学生就一点就透,你就点一点,有的怎么点都不透,你就再具体化一些。
第二个就是学生自己主动努力。从学生方面来说,大家都是花钱来上学的,你没
学到东西,你得跟老师去交流,这个东西不是说你点餐它就来了,学生和老师是
需要互动的。为什么我们现在实行导师制,包括本科生,就是让大家多层次多角
度去交往,去了解,从而达成一个共识。访谈样本编号 F3 的学生表示:我已经
研究生二年级了,可是到现在和我的导师见面的次数仅有几次,我遇到学术上的
问题我也不敢打扰他,和导师的关系是我读研期间很头痛的问题。
(四)家庭层面
家庭教育是学风的精神食粮,研究生在进入学校学习之前,最先接收到的
是来自家庭的教育。在物质生活丰富的今天,不同学生的家长对于学生的教育方
式也不相同。有些家长重结果轻过程,平时不关心学生学习,只关注学生的成绩。
而有些家长对于学生没有要求,甚至一昧的满足学生不同的需求,这就导致很多
学生认为学习可有可无,反正不需要学习也能拥有自己想要的,于是在学校开始
盛行攀比风气。这就导致了很多研究生非常的散漫,没有学习的压力和紧迫感。
访谈样本编号 F2 的同学表示:我父母对于我的学习没有很关心,基本每次都是
到期末了问一嘴成绩,也不知道是属于不关心我还是只在意我的成绩如何。
家庭的风气好坏是造成当前学风状况的间接原因,表面看起来家庭因素不直
接制约学风,但是学生在进入校园之前的已经在家里形成的个人风气,难免会在
进行校园之后影响他人。访谈样本编号为 F4 的教师(党总支副书记)表示:我
觉得现在研究生,包括本科生,它的根源在基础教育,在原生家庭。到大学阶段
或者到研究生阶段,这些开始凸显出来或者更显性化的表现出来,实际上目前研
究生很多问题可能潜在的往往都是和个人成长是相关的,往往都是在小的时候养
67
S 大学省一流学科教育学硕士研究生学风现状研究
成的习惯,养成的一些思维模式。那么学风建设也是就是一个人的学习习惯、学
习品质,这些东西都是在小时候养成的。但我觉得在基础教育当中,家庭教育对
你们目前这个年龄段的研究生应该说在早期的时候受的影响是比较大的。部分研
究生的家长只是关心子女拿个文凭、找份好工作,对其思想表现、学习情况也是
不大关心或很少关心。访谈样本编号 F1 的同学表示:我当时选择考研的时候父
母根本不支持,导致我现在生活费大部分都是自己兼职赚来的,我父母觉得读太
多书没用,还不如早点出来挣钱。
(五)社会层面
首先在对社会就业环境的调查结果可以看出,有 97.16%的同学认为当前社
会就业环境非常严峻,逼迫自己不得不提升学历。在市场经济的刺激下,个人主
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各种不良思潮不断地冲击着高校,进而严重影响研究
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高等院校作为一种社会组织本身具有社
会性,因此,校园微观环境也会受到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和冲击。目前社会大环境
中对校园学风影响最大的是市场经济对校园的冲击。一些同学就读于研究生后,
由于受到社会上一些不良风气的影响,不能正确认识和对待自己的学业,甚至为
了赚钱接论文代写。还有部分研究生则急功近利,脱离实际,缺乏实干精神等等。
访谈样本编号为 F5 的教师(任课教师)表示:之前某专业有个学生,因为找到
工作了就不来上课了,他的老师也没有制止这种现象,最后毕业时该拿的证件却
都拿到了。这明显就对别的学生不公平,如果这种风气宣扬出去,那么学风怎么
可能会好?访谈样本编号 F3 的学生表示:现在找到一份自己喜欢的工作太难了,
我感觉不止是我,身边很多同学都是为了自己能找到一份好工作才读研的。
其次是网络环境的原因,网络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经从萌芽状态进入深化
发展阶段,它以惊人的发展速度,颠覆了人们的认知,网络社会化趋势明显。网
络占据了大学生大部分的课余时间,看电视、打游戏等等各种娱乐手段层出不穷,
需要强大的自控力才能合理安排网络使用时间,这些都对研究生学风提出了新的
挑战。访谈样本编号 F4 的学生表示:现在同学们上课人手都离不开手机,对于
网络的影响同学们的表现好像更多是负面的。
三、本章小结
本章依据调查问卷结果和对研究生导师、教师、辅导员的访谈,总结出当前
S 大学省一流学科教育学硕士研究生学风现状存在的问题,包括学习目的不明确、
学习目的功利化、学习态度不端正、缺乏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等问题。并结合访
谈结果,对研究生自身、学校、教师、家庭和社会等诸多原因进行了具体分析。
68
S 大学省一流学科教育学硕士研究生学风现状研究
第七章 教育学硕士研究生学风改善措施
推进一流学科建设的工作需要高质量的人才群体作为根基,优良的学风必然
会培养出优秀的研究生群体,二者相互制约。正所谓拔草要除根,学风问题的产
生不仅仅表现在研究生的问题上面,应究其根源,在源头上出发。因此,本研究
将根据辽宁省一流学科建设要求结合前文调查分析结果以及访谈结果从研究生
层面、学校层面、教师层面、家庭层面和社会层面,提出针对性的改善措施。
一、研究生自身层面
《辽宁省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意
见”)里提到:坚持以立德树人为导向,以创新创业能力为核心,以学生成长为
出发点和落脚点,大力提升学生的国际视野、科学精神和创新创业意识,培养一
批具有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心、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复合型、
技能型人才。①方案中同时提到:要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化育人的作
用,将其融入学校教育教学全过程。
(一)树立道德自律意识,培养创新意识
方案里提到的“德”对于 S 大学的硕士研究生而言,最基本要做到道德自律,
树立道德自律意识是研究生培养自身良好的学术诚信体系的前提,研究生作为接
受教育程度最高的群体,不应该把自己的道德准绳限制于法律和制度。在社会和
S 大学出台学术失范相关处理办法之前,研究生首先要自己做到道德自律,给自
己一个清晰且合格的道德准绳,时刻以高要求、高标准来约束自己。同时要积极
培养自己的创新上进意识,一流学科的建设离不开创新,研究生在进行学术研究
的时候应该努力创新,探索现有学者还未探索到的领域或者在以前学者已经探索
道德领域的基础上,去开发更高的领域。拥有创新意识意味着研究生在进行科研
时应当将自己的眼光放到更高更长远的位置,而不只是受制于眼前。
(二)树立正确的学习价值观
树立正确的学习价值观是学风的关键之所在。目前 S 大学省一流学科教育学
硕士研究生学习目的不清晰、学习目的功利化以及学习态度不积极等关键原因在
于未形成正确的学习价值观。当下 S 大学的研究生的学习价值观应结合社会主义
核心价值观,在学习过程中做到用心学习并且将这些良好的学习品质融入到日常
生活实践中去。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后的学习价值观会升华研究生的自我定
位,比如在本研究中存在部分研究生为了找到更好的工作也选择考研,我们不能
① 辽宁省人民政府辽宁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辽宁省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施方案的通
知[EB/OL].(2017-01-10)[2020-02-21]http://www.ln.gov.cn/zwgkx/zfwj/szfwj/zfwj2011_111254/2017
01/t20170110_2674317.html.
69
S 大学省一流学科教育学硕士研究生学风现状研究
说这个学习目的是错误的,但是这样的学习价值观是不积极的。所以,研究生应
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将自己的学习目的层次提升到为社会、为国家贡献自己的
价值,在这样的情况下形成的学风必然会推动辽宁省一流学科建设工作,同时带
动 S 大学其他学科向一流学科靠拢。
二、学校层面
《辽宁省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施方案》中提到:建立健
全高校章程实施和监督机制,及时修订相关教育法规,坚持依法治教、从严治校,
提高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①结合方案内容与对 S 大学教师和学生的访谈结果,
针对学校层面提出如下措施:
(一)健全学校设施,形成良好学风的设施保障
学习环境对于研究生学风的影响更多体现在 S 大学的硬件设施上面。硬件设
施包括教学楼、图书馆、食堂、自习室、研究室以及寝室等设施。全面的硬件设
施打造出的学习环境会使学生的学习体验更佳,S 大学应该合理安排自习室座位
的分配以及研究室的分配,使得每一位研究生能有一个踏实安静的地方学习。方
案中提到各部门要出台专项政策,为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提供坚实保障。学
校应把握机会,同步更新这些设施,物质决定着精神,学校保证了学习资源的完
整性后,整体学风必然会有质的飞跃。硕士研究生的学习方式和其他阶段不同,
相比起本科时的学习来讲,研究生比较重科研,对于学习环境的需求要更多,因
此健全了学校设施,给研究生一个舒适的学习硬环境,就是做到了良好学风的设
施保障。
(二)落实规章制度,发挥制度的长效育人功能
贯彻落实相关的规章制度是高校关键环节,是学风的重要保障。理论的价值
在于实践,S 大学的规章制度不能成为摆设。并且规章制度不能是一成不变的,
要根据国家政策以及立足于学校实际情况,及时做出相应的改变。其次,学校的
规章制度应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在制定和落实中都应体现管理育人的思想。保
证规章制度能长期有效地执行,落到实处,从而发挥长效育人的功能,为一流学
科建设工作提供坚实的制度保障。
三、教师层面
《辽宁省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施方案》里提到:强化高
端引领,全力打造一流师资队伍。加快建设一支理想信念坚定、道德情操高尚、
① 辽宁省人民政府辽宁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辽宁省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施方案的通
知[EB/OL].(2017-01-10)[2020-02-21]http://www.ln.gov.cn/zwgkx/zfwj/szfwj/zfwj2011_111254/2017
01/t20170110_2674317.html.
70
S 大学省一流学科教育学硕士研究生学风现状研究
师风师德端正、创新能力突出、善于团结协作的高水平教师队伍。①基于此,结
合本研究问卷调查和访谈结果,提出以下教师层面的改善措施:
(一)丰富教师教学方法,发挥主导作用
S 大学的研究生在学校学习的过程中,教师是和研究生产生互动频率最高的
角色,教师作为和学生接触面最广、接触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一个群体,既是
学风的展现者,更是学风的模范者,他们的知识结构、价值观念、言谈举止和治
学精神对于学生的影响是潜移默化且深远持久的。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领导者,
应当丰富自己的教学方法,做到因材施教,使得每一位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到自己
的教学活动中来。教师应充分发挥教师的导向和示范作用,以良好的教风促进良
好学风的形成。
(二)增进师生相互交流,发挥互促作用
教育过程是教与学的双向互动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导师与学生关系是最基
本的也是最重要的关系。这层关系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生的科研投入,S 大学教
育学硕士研究生在进入学校学习的初期,很多人对于科研还属于入门阶段,什么
都不懂,如果与导师关系不好,就会导致导师与学生的互动频率不高,从而削弱
研究生的学习热情。导师与学生良好关系的形成需要有效的沟通和交流,只有增
强彼此之间的相互交流,导师才能更加全面地了解学生。了解每一位学生的学习
习惯和学习水平后,为每一位学生做好研究生生涯学习规划,带领每一位学生扎
实走好每一步。但是只有导师单方面的引领也是不可行的,研究生也应该主动与
导师建立沟通系统,和自己的导师搭建一个良性互动平台,共同促进良好学风的
形成。
四、家庭层面
在对 S 大学教育学硕士研究生的问卷调查与教师和学生的访谈结果中了解
到,家庭对学生的学风的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本研究认为在家庭层面的改善措
施如下:
(一)重视家庭教育方式
家庭是一个人在整个人生中的第一堂课,而父母则是人生中的第一任老师。
孩子自出生开始,首先接收到的教育就是来自家庭的教育。父母带给孩子的教育
是可以影响其一生的,是不容易改变的。很多家长弱化了自己对于孩子的教育的
重要性,将学生的教育全部推给学校和教师。家长应该清楚的是,在进行学校教
① 辽宁省人民政府辽宁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辽宁省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施方案的通
知[EB/OL].(2017-01-10)[2020-02-21]http://www.ln.gov.cn/zwgkx/zfwj/szfwj/zfwj2011_111254/201
701/t20170110_2674317.html.
71
S 大学省一流学科教育学硕士研究生学风现状研究
育前,家长应该以身作则,首当其冲,让孩子从小就树立起正确的学习价值观,
在学校教育前就给孩子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研究生是人才培养的重要对象,是
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人才群体,家长应意识到自己在孩子整个教育阶段的主导性
地位,重视对研究生的教育方式,辅佐学校教育,为社会输出人才。
(二)营造良好的家庭风气
习近平总书记在 2015 年春节团拜会上就指出:“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重视
家庭、重视亲情。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
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①由此可见,家风对于一个
家庭的发展至关重要。很多家长还处于“读书无用论”的思想阶段,对于教育的
重视程度并不高,在这样的家庭风气的熏陶和渲染之下,研究生对自身学习行为
的约束必然是宽松的。家庭风气影响着学生的个人风气,而学生进入学校学习后,
又会将自己的个人风气带入学生群体之中,从而影响到他人。因此,家庭风气的
影响虽然是间接的,但是是不容小觑的。
五、社会层面
《辽宁省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施方案》里提到:加快完
善与行业企业密切合作的分工模式,推进高等学校与科研院所、社会团体间的资
源共享,形成协调合作的体制机制。②对社会上的企业、社会团体提出了一定的
要求。结合调查问卷结果和访谈结果,针对社会层面的改善措施如下:
(一)加强校企合作,推进资源共享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上出现了一些功利化思想,这些功利化思想
也体现在了单位的用人制度上,一些职位的招聘条件不看个人能力而看社会关系
和家庭背景,所以导致了部分研究生自身心理失衡,无心学习。在对 S 大学的教
育学硕士的调查问卷中问及学生学习目的时,很多研究生表示只是为了提升学历
好就业,这种就业机会不均等导致的学习无用论严重的戳伤了研究生的积极性。
来自社会企业要按照方案积极完善与 S 大学的合作,使 S 大学能顺利做到人才输
送,推进高校与社会之间的资源共享。
(二)合力创设网络监管机制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人们的生活和互联网的关系越来越密切,一部分资源有
利于研究生补充知识拓宽视野,但是也有一部分不良文化严重的侵蚀着研究生的
① 博雅.家国情怀 深入人心[N].人民日报,2015-02-21(003).
② 辽宁省人民政府辽宁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辽宁省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施方案的通
知[EB/OL].(2017-01-10)[2020-02-21]http://www.ln.gov.cn/zwgkx/zfwj/szfwj/zfwj2011_111254/2017
01/t20170110_2674317.html.
72
S 大学省一流学科教育学硕士研究生学风现状研究
价值观念,严重影响了一流学科建设要求的研究生社会责任感的培育。更严重的
是,互联上上大量论文代写代发的广告,严重侵犯了学术环境。方案中提到要进
一步完善政府、社会、学校相结合的共建机制,形成多元投入、合力支持的格局。
研究生对互联网的使用需求程度也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而增加,基于此,面对这种
现状,政府、社会和 S 大学应该合力建立起严格的网络监管机制为研究生创设一
个“干净良好”的网络环境,为良好学风的形成提供坚实的网络环境保障。
73
S 大学省一流学科教育学硕士研究生学风现状研究
结语
本研究是针对 S 大学省一流学科教育学硕士研究生学风建设的研究,S 大学
教育学学科为辽宁省一流学科,因此对其教育学硕士研究生进行问卷以及访谈调
查。问卷中包含 3 项基本信息题以及 32 道题。对所调查结果运用 SPSS23.0 统计
分析工具分析了研究生学风的总体现状、研究生学风的影响因素以及各影响因素
与研究生学风的各个维度的相关性、不同人口统计学变量下学风在研究生学风的
各个维度下的差异性分析。这三项分析运用了描述性统计分析、单样本 T 检验、
独立样本 T 检验、方差分析等进行具体分析。并针对现存问题提出 S 大学省一流
学科教育学硕士研究生学风建设措施。
通过调查分析可知,当前 S 大学省一流学科硕士研究生学风整体处于中上等
水平,学习态度得分较高,学生的学习投入以及学习兴趣都呈现出积极的状态;
学习目的与学习行为得分较低,对于学习目的,很多同学反映自己不知道为了什
么而学对于学习行为,很多研究生反应自己去缺乏创新意识;学习纪律得分低于
学习态度,但相对于学习目的和学习行为得分较高,在学习纪律里,很多研究生
也存在着学术诚信的问题。因此,本研究提出培养研究生道德和创新意识,学校
健全并实施相关制度,提升教师水平并增强教师与学生的互动,社会和家庭也要
共同参与,形成优秀且稳定的优良学风后,人才的培养质量必然会稳步上升,这
就直接推动了教育学一流学科的建设,也为其他学科提供了进步的方向。
鉴于本人的知识水平以及研究能力有限,本研究仍存在诸多尚未完善之处,
本研究选取的样本量有限,并且研究者仅从一所学校的全日制学术型教育学硕士
研究生进行样本的选取,并没有从其他高校抽取适量样本进行比较分析,造成样
本代表性不强。虽然本研究经过发放并形成过小论文,但是由于本人自身能力的
限制,在问卷的编写上可能仍然存在不够科学的情况。本研究在问卷的分析过程
中并没有对每一种具体情况进行系统分析,并且由于问卷样本的限制,可能对研
究的结果有些许偏差。由于对调查的结果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同样存在着考
虑不足、提出的意见不够中肯以及难以实施等情况。但是本研究可以在一定程度
上对 S 大学省一流学科教育学硕士研究生学风现状提供一些改进措施。虽然仅仅
是初步实践,也希望能够对辽宁省其他一流学科硕士研究生学风的研究起到抛砖
引玉之效。本人在研究生生涯开始就一直对于学风问题很感兴趣,在以后的科研
路上也会努力改善不足,继续深入研究,为辽宁省一流学科建设工作助力。
74
S 大学省一流学科教育学硕士研究生学风现状研究
参考文献
著作类:
[1]屈晓婷.学风场域的力量---北京交通大学研究生学风建设的创新与发展[M].北京:北京
交通大学出版社,2016:4.
[2]现代汉语大词典编委会.现代汉语大词典[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10,(11):346.
[3]申荷永.充满张力的生活空间[M].湖北 :湖北教育出版,1999:32.
[4]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人民出版社,1997(5):658-659.
[5]顾明远.教育大词典(第 3 卷)[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0:74.
学位论文类:
[6]李丹.硕士研究生对导师学位论文指导的期望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9.
[7]刘茜.辽宁省一流学科绩效评价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9.
[8]王永会.地方高校本科生学风调查与学风建设研究[D].河北科技大学,2019.
[9]安林静.“双一流”视域下一流学科建设研究[D].郑州大学,2018.
[10]韩长尚.高校研究生学风建设研究[D].长沙:湖南大学,2010.
期刊论文类:
[11]胡子祥,胡月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教学态度对学生学习态度之影响研究[J].西南交
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20(06):1-8.
[12]林琳,杨丽,杨学博.研究生学术激情与学习投入的关系研究[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
9(02):30-34.
[13]吴小军.新时代高校优良学风培育研究[J].中国高等教育,2019(07):41-43.
[14]武建鑫.世界一流学科的政策指向、核心特质与建设方式[J].中国高教研究,2019(02):
28-30.
[15]王福全.新时期研究生学风建设机制的研究[J].锦州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
16(04):89-91.
[16]王会霞,杨洒.研究生学风调查与建设研究[J].高等农业教育,2018(03):99-104.
[17]付鸿飞,李明磊.“双一流”建设背景下研究生教育发展新趋势——首届研究生教育学国
际会议综述[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8(01):73-77.
[18]王丹,刘畅.大学生学习动机与学习行为的关系——基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实证
研究[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43(03):88-94.
[19]苗云飞,张立成.高校研究生学风建设的思考与建议[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33(03):100-101.
[20]周光礼,武建鑫.什么是世界一流学科[J].中国高教研究,2016(01):65-73.
75
S 大学省一流学科教育学硕士研究生学风现状研究
[21]刘国军,武欣楚.完善培养环节 强化过程管理 培育研究生优良学风[J].思想教育研究,
2014(09):87-91.
[22]金鑫.师范高校研究生学风建设:问题与对策[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4,11(01):124-125+131.
[23]李刚,樊颖.学习型组织理论视域下研究生学风建设的理性思考[J].黑龙江高教研究,20
14(12):92-93.
[24]周海涛,景安磊,李子建.大学生学习策略使用水平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高教研究,
2014(04):25-30.
[25]李涛,叶龙.高校研究生学风建设刍议[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2(0
2):112-116.
[26] 张宇新,李玮,侯国柱,费云瀚.新时代背景下研究生教育学风影响因素——研究生自身
因素[J].河北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4(03):97-99.
[27]黄发友.加强研究生学风建设和学术道德修养的路径研究——基于福州某高校研究生的
调查与分析[J].思想教育研究,2012(03):80-84.
[28]武晓峰,王磊,张颖.我国研究生学风和学术道德现状的调查与分析[J].学位与研究生教
育,2012(03):18-23.
[29]赵沁平.要把学风建设作为高校的基础建设来抓[J].中国高等教育,2002(02).19-21.
网址类:
[30]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关于切实加强和改进高校学风建设的实施意见[EB/OL].(2011-
12-02)[2019-12-28] http://old.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62
80/201001/80681.html.
[31]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弘扬科学家精神加强作风和学风建设的意见
[EB/OL].(2019-06-11)[2019-12-28]http://www.gov.cn/zhengce/2019-06/11/content_53
99239.htm.
[32]辽宁省教育网.辽宁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辽宁省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
实施方案的通知[EB/OL].(2017-01-03)[2019-12-28]http://www.lnen.cn/zwgk/zwtz/2873
09.shtml.
[33]大连理工大学官网.辽宁省教育厅关于公布辽宁省高等学校一流学科建设项目动态调整
结果的通知[EB/OL].(2018-03-05)[2019-12-30]http://xkb.dlut.edu.cn/info/1020/2122.
htm.
[34]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信息网.学科、专业目录[EB/OL][2020-01-02]http://www.cdgd
c.edu.cn/xwyyjsjyxx/sy/glmd/264462.shtml.
[35]S 大学.学校概况[EB/OL].[2020-06-08] http://www.synu.edu.cn/786/list.htm.htt
76
S 大学省一流学科教育学硕士研究生学风现状研究
p://www.cdgdc.edu.cn/xwyyjsjyxx/sy/glmd/264462.shtml.
[36] 辽宁省人民政府辽宁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辽宁省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
设实施方案的通知[EB/OL].(2017-01-10)[2020-02-21]http://www.ln.gov.cn/zwgkx/zfwj
/szfwj/zfwj2011_111254/201701/t20170110_2674317.html.
[37] 辽宁省人民政府辽宁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辽宁省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
设实施方案的通知[EB/OL].(2017-01-10)[2020-02-21]http://www.ln.gov.cn/zwgkx/zfwj
/szfwj/zfwj2011_111254/201701/t20170110_2674317.html.
[38] 辽宁省人民政府辽宁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辽宁省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
设实施方案的通知[EB/OL].(2017-01-10)[2020-02-21]http://www.ln.gov.cn/zwgkx/zfwj
/szfwj/zfwj2011_111254/201701/t20170110_2674317.html.
[39] 辽宁省人民政府辽宁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辽宁省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
设实施方案的通知[EB/OL].(2017-01-10)[2020-02-21]http://www.ln.gov.cn/zwgkx/zfwj
/szfwj/zfwj2011_111254/201701/t20170110_2674317.html.
英文文献类:
[40]Thomas D.Factors That Explain Academic Dishonesty Among University Students
in Thailand[J].Ethics & Behavior,2017,27(2):140-154.
[41]Wendy Kopp,Steven Farr.A Chance to Make History:What Works and What Doesn’t
in Providing an Excellent for All[M].浙江人民出版社,2013.
[42]Gallant T B E.Academic Integrity in the Twenty-First Century: A Teaching an
d Learning Imperative[J].ASHE Higher Education Report,Volume 33,Number 5.2008,3
3:1-143.
[43]Hughes J M C,Mccabe D L.Academic Misconduct within Higher Education in Cana
da[J]. Canadian Journal of Higher Education,2006,36(2):1-21.
[44]Decoo,Colpaert W,Jozef.Crisis on Campus: Confronting Academic Misconduct[J].
Academe,2002,88(4):69.
[45] Stearns S A .The Student-Instructor Relationship's Effect on Academic Inte
grity[J].Ethics & Behavior,2001,11(3):275-285.
[46] Grown,D.F. Spiller, MS.Learning from the Literature on Collegiate Cheating:
A Review of Empirica Research[J].Bus.Ethics,No17,1998:683-700.
[47]Kennedy D.Academic Duty[M].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97.
【本文地址:https://www.xueshulunwenwang.com//shuoshilunwenzhuanti/jiaoyuxueyuanli/5347.html

上一篇:优教与忧思 --王逢贤教育学思想研究

下一篇:教育学跨学科硕士研究生专业身份认同的叙事 研究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