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网站地图
  2. 设为首页
  3. 关于我们


研究治理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关系

发布时间:2018-07-26 09:31
一 引言   (一)论文研究背景和意义  
1.研究背景   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迅速,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伴随着经济的发展,另一严峻的问题逐渐显现出来,就是生态环境的破坏。经济的发展离不开资源,大量开采和挖掘生态资源,对生态环境构成了严重的威胁,人类对大自然的肆意破坏,相应地,自然正在向我们传递着经济的发展受到威胁的信号。近年来,泥石流、洪水灾害、土地沙漠化的发生率越来越高,生物多样性逐渐减少,大气污染造成的酸雨等等给经济的发展和人类的生存带来了无法挽回的灾难。因此,保护生态环境,协调治理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刻不容缓,是国家亟待解决的问题。  
2.研究意义   生态环境的破坏,有限的资源逐渐减少,自然灾害的频繁发生为国家的经济发展带来了损失。我们生活在一个经济快速发展的时代,经济的发展需要生态环境的资源供给,经济发展的同时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引发了自然灾害的频繁发生,不利于经济的发展和人类的生存,协调好治理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可以帮助人类从根源上找到限制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只有将生态环境的治理纳入国家重视话题的范围的行列之内,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来解决这个问题,自然资源才能得到更好地保护,不会枯竭,自然灾害的发生率降低,经济才会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国内外文献综述   生态环境是经济发展的基础,企业、国家开展一项经济活动是以生态环境的提供为支撑的。发展经济需要资源,生态环境一旦被破坏,资源供给不足,经济的发展也会相应地受到严重制约。所以,协调好治理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是经济得以长久发展的保证。关于可持续发展,国内外都有显著的研究成果。  
1.国内文献综述   基于世界环境与发展大会上提出的《21世纪议程》
[1]的基础上,中国颁布了《中国21世纪议程》,倡导可持续发展,在不危害环境的前提下发展经济,强调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发展,对中国可持续发展的实现起着指导性的作用。   2001年,中国建成了第一个生态工业园,广西贵港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的建立。到目前为止,已建成或正在建的生态工业园区有13个
[2],极大提高了资源的利用效率,减少有害物质的排放。   2004年,马凯在《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推进循环经济发展》
[3]中,给循环经济规定了一个定义:“循环经济是一种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
 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增长模式,是对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传统增长模式的根本变革。”循环经济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种表现形式,强调了提高资源的利用率,而不是以往地无限制地开采资源,也不是先污染后治理的治理措施。  
2004年12月,国家提出节约能源,发展循环经济的道路:“节约能源、资源是优化结构的重要目标。坚持开放与节约并举,把节约放在首位,大力发展循环经济,逐步构建节约型的产业结构和消费结构,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节约型发展道路。”
[4]能源、资源是国家经济发展的基础,有效利用,发展循环经济对可持续发展来说至关重要,资源的不合理利用,不仅对国家经济发展构成威胁,更重要的是回严重影响人类的生活。  
2005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若干意见》
[5]更加完善了我国循环经济的发展,加快实行循环经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步伐。   2006年3月,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中,提出了发展循环经济的两个目标,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节约资源,在经济活动的整个过程中,实现循环经济的发展体系。   2008年,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会议上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
[6],通过立法手段,促进循环经济的实现和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   虽然,我国在可持续发展方面作出了一些成就,但是效果不显著。主要原因是缺乏健全的法制体系,可操作性不强;缺乏有效的激励政策体系;缺乏技术支撑等。为了更好地发展循环经济,还需不断克服这些难题,深入研究和探讨,为协调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撑。  
2.国外文献综述   1981年,《建设一个可持续发展社会》[7]的作者莱斯特第一次在书中谈论到“可持续发展”这个词语,没有想到的是,这个词语会给世界带来深远的影响。此后,“可持续发展”开始运用到各个国家的方方面面,可谓是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 一个里程碑。   1987年,联合国在世界环境与发展的会议上,第一次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可持续发展”[8]的内容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该定义指出了经济发展不应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而是可持续的发展,将经济的发展和环境保护联系在了一起,强调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1989年,清洁生产首次被提出,是应用于企业循环经济的发展。1992年制定的《21世纪议程》
 [9]中提到了“清洁生产”,并慢慢应用到企业的经济活动中,并取得了不错的成效。 1998年,《国际清洁生产宣言》指出清洁生产的定义:清洁生产是将综合性预防的环境战略持续应用于生产过程、产品和服务中,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21世纪议程》在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通过。它指出了实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并相应提出了实行可持续发展的切实可行的具体方案。此项会议对环境保护的重大意义,抨击了以往无限制地开发、使用资源发展经济的行为,没有认识到对后代满足其需要的能力已经构成了危害。“人口与发展”
[10]大会,还有“社会发展”大会上,强调了人在一项经济活动中占据主导位置,人类活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环境的发展趋势。为了经济的长久发展,人类应该坚持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实现经济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1990年,德国建立了双元回收系统(DSD)
[11],后来相继被欧洲的许多国家效仿。DSD是一个非政府组织,负责对包装废弃物的回收利用,通过对包装废弃物进行分类,送至对相应资源有需求的厂家进行再度利用,大大提高了资源循环利用的效率。   2002年,可持续发展首脑会议上,更加完善了可持续发展的含义。可持续发展的实现,需要以经济的增长和环境的保护为前提,缺少其中任何一个条件,都不能算是实现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实现增加了一个难度,各个国家也需相应可持续发展的条件,制定出既实现了经济增长,同时也保护了环境的国家政策,这无疑对每个国家来说都是一项艰巨的任务,需要努力探索。   美国波尔丁的“宇宙飞船理论”
[12]是循环经济发展的基础。“宇宙飞船理论”是把地球看做是宇宙飞船,都是依靠他们自身有限的资源得以生存,如果不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导致资源的枯竭,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也会像宇宙飞船一样因为缺少资源提供的能量而陨落。他指出一种循环的经济发展模式,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利用有限的资源创造出循环的价值,同时,又不对环境造成污染,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废弃物处理法》
[13]由德国制定,《促进建设循环型社会基本法》是日本制定的第一部关于循环经济的法律。它规定了社会上政府、企业和个人为更好地发展循环经济享有的权力,旅行应该旅行的义务,承担应该应该承担的责任,立法的强制性、约束力的特点为循环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法律支撑。   到2004年,日本已建成了23个生态工业园区
[14],对废弃物进行循环利用,大大提高了资源的利用率,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三)研究思路 
   本文首先介绍了论文研究的背景和意义;第二部分解释了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循环经济的概念;第三部分介绍了目前为止中国生态环境破坏的现状和生态环境破坏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从而对国家的生态环境有个大概的了解;第四部分就根据第三部分生态环境破坏的现状,阐述了生态环境治理的现状和生态环境治理给经济发展带来的影响,引出生态环境治理的重要性;第五部分描述了治理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关系;第六部分提出了协调治理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关系的对策;第七部分对全文进行了总结。  
 二 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  
(一)生态环境  
1.生态环境的概念   生态环境从字面上看,有两方面的含义,一个是“生态”,另一个是“环境”。生态就是地球上存在的生物之间和生物与外界环境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环境是生物生存的空间,包括自然环境、经济环境、社会环境、文化环境、政治环境等[15]。  
2.生态环境的原则   坚持统筹兼顾,合理利用自然资源。正确协调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生态环境是经济发展的基础,应该把环境保护作为第一位置。经济发展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注重环境保护,不能为了眼前的局部利益不顾生态环境的发展。  
(二)可持续发展  
1.可持续发展的概念    可持续发展就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威胁的发展。可持续发展的概念体现出了人和自然和谐相处,共同发展,共同进步。  
2.生态、经济和社会持续的关系   可持续发展包括生态持续、经济持续和社会持续,他们之间是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的。离开了生态保护,追求经济的发展,这样的发展模式是不会长久的,经济和社会不会实现可持续发展,反过来,如果只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而忽视了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国家就不会进步,难于立足于世界之林。所以,要同时发展生态、经济和社会,协调好三者之间的关系,追求三者之间的共同进步。主张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不应以生态环境的破坏为代价,不能走先污染再治理的道路,在发展经济和社会的同时也要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这样人和自然才能和谐相处,共同发展。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减少污染物的排放,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绿色产业都是实行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三)循环经济  
1.循环经济的概念   循环经济从字面可以看出是通过资源的循环利用,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减少废弃物的排放,协调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2.循环经济的原则   循环经济遵循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3R原则[16],主张自然资源的循环利用,提高资源的利用率,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原则 3R原则 目的 减量化原则 通过管理技术的改进,减少进入生产和消费过程中的物质和能源流量,也称为减物质化 再利用原则 延长产品和服务的信用强度,提高产品和服务的利用效率,减少一次性用品的污染 资源化原则 对废弃物进行再加工,成为资源,再次进入市场或生产过程,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    三 生态环境破坏及对经济产生的影响  
(一)生态环境破坏现状   给据《中国脆弱生态环境类型分布及其综合整治》[17],对全国的生态环境的脆弱程度进行了分析,如表3-1所示。  表3-1全国生态环境脆弱度 极度脆弱 强度脆弱 中度脆弱 轻度脆弱 宁夏 0.8353 四川 0.6285 辽宁 0.4400 山东 0.2575 西藏 0.8329 河北 0.6204 黑龙江 0.4340 广东 0.1647 青海 0.8045 内蒙 0.6186 江西 0.4137 浙江 0.2017 甘肃 0.7821 云南 0.5925 湖南 0.3418   贵州 0.7153 河南 0.5893 福建 0.3123   山西 0.6927 吉林 0.5248     陕西 0.6613 湖北 0.4766     新疆 0.6537 广西 0.4507     
   表中数据显示,生态环境极度脆弱的地区主要集中在西部地区,强度脆弱主要分布在国家的中部地区,中度和轻度脆弱的地区重要集中在沿海地区。下文将从水资源、森林资源和自然灾害等方面分析中国生态环境的破坏问题以及对经济发展产生的影响。  
1.水资源污染严重   随着经济的发展,大量的污水未经处理排入江河,造成水资源的污染现象日趋严重。长江、黄河是中国主要的江河水系,每年长江、黄河对用于灌溉、引用作出了巨大贡献。但今年来,两大水系遭受严重污染。长江的水土流失面积占长江总流域面积的41%,降低了土壤的质量[18]。长江流域两岸有许多工厂,每天都会排放大量的污水,其中有害化学元素严重超标,检测出的酚化学元素在某个江段检测出来竟超标305倍[18];贡最高超标40倍,再加上城市污水的排放,农民大量使用的农药加速了长江水系的恶化[18]。黄河中的有害化学元素砷、酚等严重超标,因污染严重,历史上曾出现过断流226天的局面[18]。   除了江河污染严重,城市地表水也同样受到严重感动污染。据统计,2008年,城市生活污水的排放量为330亿吨,生活污水排放的达标率只有57%,污水中主要的有害物质包括:化学耗氧量429万吨,石油8.4万吨,镉149吨,汞31吨[18]。这些未经处理的污水排入水中加剧了水污染,并且,北方超标的城市的数量要高于南方。   
近年来全国废水排放总量呈上升趋势,是造成严重的水资源污染的重要因素之一。   
2.森林资源的急剧减少   据第七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结果,全国森林面积1.95亿2hm,人均森林面积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1/6,按森林覆盖率和人均有林地面积计算,在世界160多个国家和地区中分别被排在112和121,年均人均消费木材0.223m,只有发达国家人均消费木材的不及1/5,国家的森林资源非常有限[19]。森林资源的破坏,近年来风沙灾害和水土流失飞发生率自检提高;另外,大量砍伐森林,林木数量的减少,无法满足农民每年对薪材的需求,农民每年每人只能获得自身所需薪材的不及1/5的数量。  
3.自然灾害的频繁发生   自然灾害的频繁发生又是生态环境破坏的另一明显表现。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旱涝灾害、暴雨、滑坡、地震等又是近年来频繁发生的自然灾害。其中,水土流失在西部地区的发生率最高,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面积占西部地区面积的1/3,是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带。据调查,2005年,西南和西北水土流失面积占了全国面积很大一部分的比例,其数字高达24.85%和22.35%[19]。除此之外,长江和黄河的水土流失现象也极为严重,这和大量砍伐森林数目有着密切相关的联系。表3-1显示了2006年到2013年国家每年发生的地震灾害的数量,通过表中的数据分析,今年来,国家每年发生地震的数量没有减少,居高不下。2008年,汶川地震的发生,给人民生活和国家经济造成巨大的损失,需要很长一段时间的恢复。除了2008年,自2010年以来,每年地震发生的次数都比以往的次数多,对国家来讲,是一个严峻的挑战。 
  (三)生态环境的破坏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1.水资源污染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水污染限制了经济的正常发展,水资源有害化学元素汞、镉超标导致鱼虾大量死亡,影响了国内水产品行业的发展;用污染了的水资源浇灌农田,除了导致农作物大量死亡,还会事农作物吸收大量的有害化学元素,经过出口,不仅给国外身心健康带来严重的损害,也会影响过国内农业的经济发展,另外,农业每年因为干旱造成的土地面积高达2.3亿亩,严重影响了农作物的发展;大多数行业在生产过程中都会使用水资源,水资源破坏造成的水资源匮乏会阻断生产的原料的供应,给行业的经济发展带来无法弥补的巨大损失;另外,水资源严重污染,影响了国家经济、人类生活的正常运行,为了治理水污染,国家在水污染治理上的投资占了整体投资很大的比例,如果能够规避或改善水污染,国家可以把这方面的投资转移到其他可以为国家创造价值的行业,因此,水污染治理加大了国家的机会成本,在某种程度上间接制约了经济的发展。  
2.森林破坏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大量砍伐森林,提高了自然灾害的发生率,泥石流、水土流失等问题日趋严重,土壤质量的下降,对农作物的生长产生了不利的影响,每年因水土流失造成的谷物减产高达2000万吨,水土流失造成的经济损失至少在300亿元以上,给农业经济的发展带来巨大的损失[20];另外,森林减少严重制约了工业的发展,工业生产需要木材作燃料,限制了工业生产的原料来源,无疑给工业经济发展带来了损失;森林的大面积减少使其防风固沙的能力减弱,据中国科学院的沙漠研究所调查,历史上
 我国沙漠化土地为12万平方公里,近半个世纪新增沙漠化的面积为5.03万平方公里,这严重制约了沙漠附近的农业和畜牧业的发展[20];除此之外,森林具有很强的光合效率,光合效率的提高有利于促进农作物的生长,光能利用率如下表所示,想当于农作物的1.36倍[20]。   另外,森林资源的破坏,国家需要投资进行森林资源的维护,并且消耗大量资金来治理破坏森林造成的水土流失、泥石流等自然灾害,这些都间接加剧了国家的经济支出。  
3.自然灾害对经济的影响   自然灾害的发生影响了农作物的生长,造成农作物的减产,减少了农民的收入,阻碍了农业经济的发展,图3-4是2010年到2013年全国农作物受灾面积折线图,从图中清晰地可以看出每年因自然灾害造成的农作物受灾面积大,2012年相对其他几年降低,但同样阻碍了农作物的正常生长,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图3-4农作物受灾面积   除了对农作物的生长,每年因自然灾害造成的人口伤亡的数量和直接经济损失也是巨大的。图3-5表明了近年来由于自然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的数目。图中可以看出,自然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近年来呈现上升趋势。  
  图3-5直接灾害直接经济损失  
4.生态环境治理投资   近年来,生态环境的破坏,国家每年都会话费巨额的财政支出来治理生态环境,大大降低了国家经济的发展速度,表3-3显示了国家每年治理生态环境的投资和占GDP的比重。 表3-3环境污染治理的投资总额 指标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环境污染治理投资总额 2566 3387 4937 5258 7612 7114 8253 9516 
  图3-6环境污染治理的投资总额   从图表中的数据分析得出,每年环境污染治理的投资总额呈上升趋势,且从投资数额上看,国家用于治理环境污染的财政支出是巨大的,这对经济的发展产生了不利的影响。     三 生态环境的治理及产生的经济效益  
(一)生态环境治理现状  
1.水污染的治理现状   为了治理水污染,国家采取了许多措施,颁布了许多专项,出台了许多政策。其中,水体污染控制与科技重大专项(简称水专项)自2008年1月开始实施,国家为建立水专项投资了300多亿元,治理流域水污染的问题[21];2008年7月,《关于继续深入开展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环保专项行动的通知》[21]开始展开工作,用来治理饮用水的污染问题;2009年的《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专项规划实施情况考核暂行办法》[21]将治理重点放在排放水质的达标率,并考察治理水污染的项目的完成率的问题上面,提高水污染治理的效率;2012年1月,发布了《关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意见》[21]等等,都为水污染治理的开展工作提供了支持。   到2010年底,建立的水污染治理专项的2714个项目中,已完成(含调试)2364个,占了87.1%的比例[21];在建241个,占了8.9%的比例;109个项目还没有动工(包括前期和未启动),占了
 4.0%,松花江、淮河、海河、黄河中游、滇池、辽河、巢湖、三峡库区及其上游的水污染治理项目的完成率分别为99.6%、94.5%、88.6%、84.5%、83.6%、80.1%、78.6%、76.7%,经过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取得了不错的成效[21]。  
2.森林资源恢复的现状   “天保工程”即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是国家为了保护天然林,增加森林绿地面积,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项工程。该工程自2000年实施以来,国家的森林面积的再生能力增强,实施范围涵盖全国17个省,对生态环境的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据调查,到2010年,实施该工程以来,新增了森林面积高达867万2hm,森林的覆盖率也从原来很低的比例17.5%提高了3.7个百分比,长江和黄河中上游地区,通过森林再造,封山育林367万2hm,造林8662hm,森林覆盖率的17.5%提高到21.24%,可见,该工程实施以来对保护生态取得了不错的成效[22]。   “三北”防护林工程是中国一项伟大的生态保护工程,乃至在世界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被称为“世界生态工程之最”。涵盖的区域非常广,涉及东北、西北、华北共13个省,为了保护森林资源,采取了人工造林,封山育林等多种措施相结合。防护工程自实施以来,成效显著,大大提高了东北、西北、华北的森林覆盖率,由5.05%的森林覆盖率提升到了14.95%,调高了将近10个百分比[22],因为森林覆盖面积的扩大,生态环境受到了保护,稳定发展,相应地,自然灾害的发生率也大大降低,已有20%的沙化土地得到了初步的治理和改善。   西部大开发战略是国家保护生态环境,改善脆弱生态环境地区的人民生活质量水平的重要举措。针对西部是高自然灾害发生率的地区,国家相继出台了退耕还林还草,发展林业的一些政策,保护森林资源,注重水土保持和规避草原沙化,实现人和自然和谐发展,加快经济发展的速度,提高人民生活的质量。相关政策的出台,从法律上限制了人们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具有一定的强制性和约束力,对改善国家的生态环境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很强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退耕还林,退牧还草,防沙治沙,改善了西部地区的生态环境,这对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起了很强的推动作用,也带动了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提高了人类的生活质量。   根据中经网统计数据库的调查分析,从2006年到2013年全国每年造林总面积
 近年来,全国每年造林总面积2009以前呈上升趋势,从2009年到2013呈平稳趋势,森林面积扩大,有利于环境保护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生态保护工程的实施对恢复森林面积起了很重要的作用。   3.自然灾害的防治现状   为了应对自然灾害的频繁发生,减少自然灾害对经济和人类生活的危害,国家建立了许多防治自然灾害的项目,l数据分析,国家每年建立了大量的防治自然灾害的项目,并且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自然灾害防治项目的设立有助于帮助防治和减少自然灾害的发生,对国家的经济和人类的生活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生态治理产生的经济效益   实行水资源的保护政策,兴修水利建设的项目,减少了水资源的浪费,为工业用水和生活用水提供了保障;相关的法律政策的颁布,提高了污水的排放达标率,减少了对江河湖海的污染,为农作物灌溉提供了优质的水源,提升了农作物的成活率,保证了农作物的正常发展,进而有利于农业经济的发展和农民收入的提高。   “天保工程”和“三北”防护林工程的顺利实施以来,生态环境逐步改善,这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基础,首先农田得到了保护,森林面积的夸大增加了生物多样性,光合作用的能力增强,这些都是农作物正常生长必不可少的能量来源,大大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促进了农业经济的快速发展;另外,防护林的建设对农田起了很重要的保护作用,不受水土流失等自然灾害和风沙的威胁,提高了农作物的农业产量和经济效益。   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改善了西部的生态环境,同时也带动了西部地区经济的发展,人均GDP也逐步提高,林建华、任保平在西部大开发战略10年绩效评价(1999-2008)《开发研究》[23]中对十年来实行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取得的经济成效做了总结,不论是在省市GDP还是人均GDP上都有了很大幅度的提升,

 四 分析生态环境治理和经济发展的关系  
(一)生态环境是经济发展的基础   生态环境是经济发展的基础 ,经济的发展离不开生态环境的供给。水、森林、能源都是经济发展的前提,离开了生态环境,经济发展的工作无法正常开展和运行,这必然会给经济的发展带来无法弥补的损失;不合理地开发、利用生态环境引起的自然灾害的频繁发生,一方面给经济带来了严重损失,例如旱涝灾害,农作物减产,农业经济受到严重冲击,地震给人们的生活和国家带来的巨大灾难都对经济发展起到了负面影响;另一方面,生态经济的破坏,国家需要投资来进行治理、防护,增加了国家的财政上的支出,间接造成了国家的经济损失。  
(二)经济发展是治理生态环境的保证   生态环境的治理,需要国家提供巨大的资金支持,前面提及到的重大工程,例如“天保工程”,“三北”防护林工程,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除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最重要的一点是国家提供的财力。每个工程从开展到实施,再到取得良好成效的这个过程需要上亿的资金支持,可见,生态经济和经济发展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关系。生态环境是经济发展的前提,反过来,经济的发展
 是治理生态环境的保证。    
五 协调治理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对策  
(一)加强对水资源的保护  
1.控制工业废水的排放   工业废水的排放是水污染的重要污染源之一,加强对企业废水排放的监督和管理,是治理水污染和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手段。企业排放的废水和废弃物要经过达标处理,才能排入水中,依据相关部门制定的废水排放标准,严格控制企业废水的排放量和监督废水处理的达标率;鼓励企业研发净化污水和废弃物的技术和设备,提高污水的净化率,达标排放;另外,建立严格的奖惩机制,对严格控制废水排放量并符合废水排放达标率的企业进行奖励,对不遵守相关部门制定的废水排放标准的企业进行罚款或整顿。  
2.节约水资源   在治理污染的同时,还要大力提倡节约用水。在生活用水方面,向居民宣传节约用水的理念,培养节约用水的意识;通过电视、广播等媒体向人类传达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的优良传统;在九年义务教育中,将节约水资源纳入每个孩子必修的课程里面,从小培养孩子树立节约用水的观念。工业用水方面,要严格控制工业用水,坚持用最少的水资源生产最高效率的产品,使工业用水的重复利用率控制在70%以上。在农业用水方面,综合利用地上水、地下水和土壤水,重复利用水资源,并对废水进行回收,合理利用水资源;改进运输水资源的系统,防治运输系统的破损造成水资源的浪费;采用喷灌、滴灌、渗灌的浇灌农作物的方式;研究耐旱的农作物品种并研发新型的农作物节水技术,使用保水剂、抗旱剂等节约农业用水的措施。  
3.利用市场建设水利工程   一项水利建设的投资是巨大的,而水利工程的受益人是整个国家,单靠国家的财政收入建设水利,长期发展下去,不是一个长久的办法,最好的方法之一就是利用市场机制发展水利建设,减轻国家的财政负担,扩大水利建设的资金来源,为水利建设的更好地投入发展提供支持和保证。  
4.建立严格的水资源价格体制   造成水资源浪费的原因是没有建立严格的水资源价格体制,不收水费或者水费较低都会使居民和企业没有节约水资源的意识。在农村,对一个家庭是根据家庭人口的用水量收水费,只要不超过规定的用水量,使用水是不花钱的,但是,一个家庭会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每月使用的水量不会超过规定的用水量,反而还有很多剩余,这就助长了农村大量挥霍使用水资源,造成水资源的浪费现象及其严重。水价的合理制定包括资源水价、工程水价和环境水价的合理制定,2000年的宁夏调整了
 农业用水的价格,从原来的水价6厘每方水提高到12厘每方水,当年的黄河水的使用量就减少了9亿3m[24]。  
5.建立严格的立法制度   颁布关于节约水资源的相关法律和政策,具有强制性和约束力,国家有关部门正在组织修订《水法》。《水法》[24]修订出来之后,《水法》的实施为节约和保护水资源提供了法律支持,坚持有法可依,有法必依的原则,可以帮助解决许多水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碰到的难题,实现水资源的持续利用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二)加强对森林资源的保护和发展   1.提高森林的种植面积   提高森林的种植面积,扩大森林的覆盖率,仍是国家重点保护森林资源的环节,“三北”防护林工程、退耕还林工程、太行山绿化工程等都是扩大森林资源,提高森林覆盖率的重要举措,应该大力发展,并鼓励社会、企业投身于公益林的建设中;对于那些处于不利成长条件,不易成活的树木进行封山育林政策,实现全面培养管理政策,为树木成长营造良好的自然环境,提高树木的成活率。   2.提高森林资源的质量   为了更好地对森林资源实行保护政策,不仅要增加森林资源的数量,还要提高森林资源的质量,双管齐下。在选择树种方面,挑选容易成活的优良品种,实行灌乔木结合的方式,大力发展混交林[25] ;对于有重要用途的树木建议选择种植在自然灾害发生率低,土壤质量高的,对环境破坏少的地区;对产能特别低的林木进行改造,培育产能大、木材质量高、对社会经济贡献作用大的高价值林木;合理规划林木种植区的密疏,合理利用种植区域的土地面积,并适当的进行调整和补植。  
3.调整林业产业结构   森林资源不仅可以产生直接的经济效益,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木材,还可以利用森林资源的优势为社会创造间接的经济效益。例如开发森林旅游业,在兼顾森林资源的开发对周边环境造成的影响的基础上,发展旅游业,可以提高森林资源的利用率,创造经济价值,滑雪、狩猎、温泉等活动都是人们喜爱的放松身心的娱乐方式。重要的一点是,要注意合理利用森林资源,不能滥用,发展旅游业的同时,不能造成对环境的破坏。
 4.加强森林资源保护的投入   一项生态工程项目的建设需要花费大量的资金,所以,资金保障是项目实施的基础,政府除了要加大对森林保护的资金投入,还要不断拓展资金来源渠道,吸引企业、社会人士积极投入到林业建设公益性事业。   
   (三)发展循环经济  
1.加大对循环经济的宣传力度   许多企业和人们对循环经济的认识不足,因此要加大对循环经济的宣传,利用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向社会宣传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性,树立发展循环经济的意识;大力倡导绿色消费,提倡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消费方式,在农村限制使用化学药品,利用有机肥。  
2.调整产业结构   产业和产品结构的不合理,是造成资源浪费,环境污染重的重要原因。所以,加快产业结构的调整有助于发展循环经济。对第一产业实行再循环和再利用的原则,大力发展绿色产业。加大对农产品及其副产品加工产业的支持,减少对土地和水资源的过度使用;对第二产业遵循低消耗、低排放和高效率的原则,开发对环境的污染少的高新技术产业,提高资源的利用高效率,淘汰落后产能对环境污染严重的企业,支持发展技术先进,对环境破坏少点企业;对第三产业要依靠知识和技术,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吸引优秀的技术人才,开发利用信息服务、生物技术产业[26]。  
3.大力发展再生资源的回收、加工和利用体系   延长产品到废弃物的转化周期,在这个周期内有充足的的时间可以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研发节能技术和设备,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减少废弃物的排放;建立合理的垃圾分类和分选系统,提高资源的回收效率;对环境污染严重的企业实行关闭政策,对大力推广使用节能技术的企业进行奖励。  
4.加强立法工作   政府应该制定和完善和循环经济相关的法律法规,使企业和个人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加大执法力度,规定企业和个人在发展循环经济的每个发展阶段的任务和应该采取的措施,为发展循环经济创造一个良好的法律环境和公平的市场环境;对企业进行严格监督,对污水排放不达标,严重浪费自然资源,造成环境污染的企业进行整顿和惩罚;制定政策促进不同企业之间相互监督,相互检举,加快迈入循环经济正常发展的轨道。  
5.鼓励技术创新   循环经济的核心在于技术的创新,经济的发展离不开技术,国家加大对技术创新的投资,鼓励企业研发节能技术和设备,对积极研发技术的企业实行鼓励政策;环境问题越来越严重,我们不能封闭在自己的狭小圈子里,国内技术虽然对环境保护已经取得了良好的成效,但相对国外,发达国家拥有更加先进的经验和知识,值得我们借鉴,因此,加强环境保护的国际交流,增强与国外的联系,学习国外新近的环保技术和管理经验,不仅使国家之间的关系更加密切,还取长补短,在相互学习中共同进步,实现经济和自然的协调发展,这对环境保护的实现来说具有重要意义。 
   (四)发展低碳经济  
1.推广节能减排技术  
节能减排有助于从源头上治理环境污染的问题,加大科研投入,研发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节能技术和装备;对废水、废气物排放没有达标的企业实行一段时间的关闭政策,在这段时间内,对排放的废水、废气物进行治理,如果依旧没有达到规定的排放达标率,那么对这一类企业就需要实行永远关闭的政策;加大节能减排考核的力度,定期地对节能减排进行检查,制定节能减排需要达到的目标,并规定每个阶段的需要做的任务和具体措施,把节能减排付诸于实践,这样,才能达到节能减排的效果。  
2.开发低碳产品   煤、石油等化石燃料的燃烧后排放废气、废水和固体废弃物造成了严重的大气污染和水污染,寻找可再生的清洁能源代替这些传统的化石能源是保护环境的一项重要举措。核能、风能、太阳能等清洁能源的有效利用,减少了大量温室气体的排放,减少了固体废弃物和废水的排放,减少了经济发展对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对保护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3.发展低碳技术   研究和探索低碳技术,例如发展可再生能源,对节能减排有促进作用;推广清洁生产技术,对消耗减排有促进作用。通过技术创新达到节约能源,保护环境和节能减排的目的,利用技术在获得高效能和高效益的基础上,把能耗控制在最低,污染控制在最低,排放控制在最低。另外,技术的发展在于创新,创新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国家应该大力支持低碳技术的创新研发,加大对低碳技术的研发投入,鼓励企业建立低碳技术的研发机构,为发展低碳技术提供支持和保障。  
4.利用市场发展低碳经济   为了从根本上解决环境污染问题,还要善于利用市场的作用发展低碳经济。建立“谁污染,谁治理,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27],建立生态环境的补偿机制和排污权交易制度;对能源产品的价格实行市场化的改革,对那些稀缺能源的产品的价格进行调整,反映能源的稀缺性。  
5.政府引导发展低碳技术   政府在发展低碳技术方面要起到带头的作用,首先要通过网络、电视等媒体进行宣传,培育全民的低碳意识;制定法律、法规,鼓励企业和公民实行低碳消费,鼓励企业开发低碳产品,对开发低碳技术,研发低碳产品的企业进行奖励政策,例如在贷款和税收方面给予企业优惠,对大量排放废气、废水的企业进行惩罚,严重的程度下,停止企业的运行;政府自身要树立低碳意识,为全民树立典范和榜样,例如使用节能减排的办公用品和设备,把办公大楼改造成节能型的建筑,投资研发
 低碳技术的企业。  
(五)调整产业结构  
1.推进传统产业生态化   在农业方面,化肥的使用对水源和土壤的损害很大,用有机肥取代化肥,有效利用动物、人类的粪便,当作肥料,不仅有利于农作物更好地生长,还减少了对环境造成的污染;采取喷灌、滴灌浇灌农作物的方式,减少水资源的浪费,提高水源的利用率;研发新型的生物防治技术,代替传统的化学药物防治农作物病虫害,控制农作物生产中的化学污染。   在工业方面,研发新技术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减少资源的浪费,对产生的废弃物进行有效利用,转化为生产的资源重新投入生产,对生产过程中的废气、废水经过处理达标后再排放;加强不同工业部门之间的联系,相互提供生产产品的资源和能量;在产品的设计和包装方面,要使用环保、可降解材料,并且能够循环利用,节约资源,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开发新能源,减少化石能源的使用,用可再生能源代替化石能源,从而减少化石能源给环境带来的污染,也减少了企业处理废弃物的成本。   建筑业方面,在建筑材料的选择方面,要使用环保的新型建筑材料,利用某些工业废料作建筑材料,提高了资源的利用率,同时又减少了环境的污染;推广开发节能建筑[28],降低能耗,可以从建筑材料,工程施工和建筑物的使用方面降低能耗,例如在楼宇里安装生活污水的处理池,生活用水可以重复循环利用,把洗菜或洗过衣服的水经过污水处理池的净化,再去浇花,养鱼,提高了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2.淘汰落后产能   落后产能不仅不能获得预期的经济效益,还会浪费资源,造成环境的污染,淘汰落后产能的企业,能把有限的资源分派给经济效益高的企业,还会减少对环境的破坏,有利于协调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对环境污染严重的落后产能的企业,采用抬高他们使用水、电的价格,增收税费的方法,令其能够自动退出市场;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的企业进行处罚,让企业有警惕意识,防治不考虑环境污染情况下的盲目生产行为;对严重污染环境,已经没有挽回的余地的企业进行强制闭厂停业。  
3.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发展低耗能,低排放的高新技术产业有利于减少废气物的排放,保护环境。高新技术产业指的是知识密集、技术密集的产业,目前高新技术产业主要包括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材料技术三大领域[29]。大力发展这三大领域的优势,调整产业结构的升级,对改善环境具有重要意义,也有利于在
 发展经济的同时兼顾生态环境的发展。  
4.发展绿色产业   绿色产业[30]包括环保产业,环保产业的发展,既创造了经济效益,又创造了生态效益,环保产业在治理生态环境方面提供了专门的技术、设备,减少经济生产对环境的污染,企业向环保产业的企业购买技术、设备,不仅可以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同时也为环保产业的企业创造了经济效益,国家应该大力支持环保产业的发展;其次是水利产业,通过修建水利工程,用来调节水资源供给,应用于灌溉、航运等多种领域,南水北调工程就是一个成效显著的水利工程项目,对合理分配水资源具有重要的意义。  
(六)加大政策支持和执法力度  
1.加大政策支持   政府应该鼓励企业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研发新型的节能技术,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并对企业进行监管,对大力推广高新技术产业,研发新型节能技术的企业进行奖励;加大对企业研究新技术的投资和对环保事业的支持,为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资金支持;引导金融机构对环境保护项目和节能技术的投资和支持。  
2.加大执法力度   政府要颁布并完善关于环境保护方面的法律法规,使企业和个人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对违反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的企业进行严惩和警告;加强对企业的监督和管制,严格遵守法律法规,真正发挥法律法规的作用。  
六 结论与展望  
(一)结论   本文在如何平衡当今生态环境治理和经济发展的关系中,研究治理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协调发展的问题,通过分析得到以下结论:  
1.通过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循环经济概念的解释,对生态环境有初步了解。  
2.从目前为止中国生态环境包括水资源、森林资源破坏的现状,分析生态破坏带来的经济损失。  
3.从水资源、森林资源等环境问题的治理成果,分析生态环境治理对经济发展的作用;  
4.探讨了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治理之间的关系,生态环境是经济发展的基础,经济发展是生态治理的保证,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只有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才能真正地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5.从保护水资源和森林资源、大力推广循环经济、低碳经济、调整产业结构、完善法律法规等方面提出协调经济发展和生态治理关系的建议。  
(二)展望 
   本文中存在很多不足,还需要进一步进行研究和完善,对本文的展望如下:  
1.对经济发展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的分析不够深入,只分析了对水资源、森林资源的影响和自然灾害三个方面,有一定局限性,接下来的工作是拓展经济发展对其他生态环境因素的研究,深入分析。  
2.对生态环境治理方面涉及的案例较少,研究不够深入,涉及到的治理方面的资料来源不足,应该增加对这方面的关注和研究。  
本文由代写硕士论文的小编搜集整理发布,本文仅供大家学习思考,本文不代表本站观点!谢谢大家的支持!
【本文地址:https://www.xueshulunwenwang.com//shuoshilunwenzhuanti/lilunjingjixie/651.html

上一篇:学习经济学,让生活更好

下一篇:浅析学习城市经济学的意义

相关标签: